北京市昌平区第二2023-2024学年高二年级上册化学期中考试试卷_第1页
北京市昌平区第二2023-2024学年高二年级上册化学期中考试试卷_第2页
北京市昌平区第二2023-2024学年高二年级上册化学期中考试试卷_第3页
北京市昌平区第二2023-2024学年高二年级上册化学期中考试试卷_第4页
北京市昌平区第二2023-2024学年高二年级上册化学期中考试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北京市昌平区第二名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化学期中考试试卷

阅卷入

、选择题(每题3分,共42分)

得分

1.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基本消除重

污染天气。下列不利于可持续发展的是()

1

2.汽车尾气净化反应之一:2NO(g)+2CO(g)UN?(g)+2CO2(g)AH=-373.4kJ-mol,在恒容

密闭容器中达到平衡状态,下列措施可以使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的是()

A.除去二氧化碳B.减小压强

C.升高温度D.加入催化剂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S(g)+O2(g)=SO2(g)AHi;S(s)+O2(g)=S02(g)AH2;则AHI>AH2

B.C(s,石墨)=C(s,金刚石)AH=+1.9kJ-mol1;则处于相同条件的石墨更加稳定

C.吸热反应不一定可自发进行,放热反应一定可自发进行

D.断裂反应物所有化学键的总能量小于形成生成物所有化学键的总能量的为吸热反应

4.如图为某装置的示意图,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F二ZnS07;:二CuSO三

A.Cu做正极反应物

B.电子从Zn上经导线运动到Cu上

C.盐桥中的阳离子向右侧烧杯中移动

D.该装置实现了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分开进行

5.化学反应可视为旧键断裂和新键形成的过程。下表给出常见化学键键能数据:

化学键种类H-HH-NN三N

键能(kJ/mol)436X946

根据热化学方程式N2(g)+3区(g)U2NH3(g)AH=-92kJ-mol1,计算X值为()

A.254B.360C.391D.431

6.在一定条件下,将2moiSO2与ImolCh加入到I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2so2(g)+O2(g)U2sO3

(g),充分反应后,测得平衡时SO3的浓度为lmol-1/1。此条件下平衡常数K为()

A.0.5B.1C.2D.4

7.用铁钾钉固定铜板,通常会发生腐蚀,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铁钾钉做负极发生锈蚀

B.铁失去的电子通过水膜传递给02

C.铜板的存在会加速铁钾钉腐蚀

D.铁元素变化过程:Fe-Fe2+—Fe(OH)27Fe(OH)3-FezC^xHzO

8.利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开始时,a、b两处液面相平,放置一段时间。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水rL

A.a管发生吸氧腐蚀,b管发生析氢腐蚀

B.一段时间后,a管液面高于b管液面

C.a处溶液的pH增大,b处溶液的pH减小

D.a、b两处具有相同的电极反应式:Fe-2e-=Fe2+

9.用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按下列实验设计不能完成的实验是()

选项实验目的实验设计

A制备金属钠X为石墨棒,水溶液含Na+、cr,开关K置于A处

B减缓铁的腐蚀X为锌棒,水溶液含Na+、Cl,开关K置于B处

C在铁棒上镀铜X为铜棒,水溶液含Cu2+、SO?',开关K置于A处

D比较铁和铜的金属活动性强弱X为铜棒,水溶液含H+、SO42,开关K置于B处

A

10.氢氧化锂是制取锂和锂的化合物的原料,用电解法制备氢氧化锂的工作原理如图所示:

A.b极附近溶液的pH增大

B.a极发生的反应为2H2O-4e=O2T+4H+

C.该法制备LiOH同时还可得到硫酸和氢气等产品

D.当电路中通过0.2moleL两极共收集到4.48L气体(标准状况下)

11.一定温度下,反应L(g)+H2(g)02Hl(g)在密闭容器中达到平衡时,测得c(I2)=0.11mmol«L

r,c(H2)=0.11mmol«L1,c(HI)=0.78mmol«LXo相同温度下,按下列4组初始浓度进行实验,反

应逆向进行的是()

ABCD

c(12)/mmobL_11.000.220.440.11

c(H2)/mmol*L11.000.220.440.44

c(HI)/mmol*L11.001.564.001.56

(注:lmmol・L-i=10-3mol,L-1)

A.AB.BC.CD.D

12.下列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分析中,不正确的是()

①已达平衡的反应C(s)+H2O(g)UCO(g)+H2(g),当增加反应物物质的量时,平衡一定向正

反应方向移动

②已达平衡的反应N2(g)+3H2(g)W2NH3(g),当增大N2的浓度时,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N2

的转化率一定升高

③有气体参加的反应平衡时,若减小反应器容积时,平衡一定向气体体积增大的方向移动

④有气体参加的反应达平衡时,在恒压反应器中充入稀有气体,平衡一定不移动.

A.①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

13.为探究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某同学进行如下实验:

3mL0.1mol/L-―3滴lmol/L

KSCN溶液/KSCN溶液

iiii

已知:i中发生的化学反应为:FeCh+3KSCN#Fe(SCN)3+3KCl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若i中加入KSCN溶液的体积改为2mL,不具有说服力,无法达到实验目的

B.观察到现象a比现象b中红色更深,即可证明增加反应物浓度,平衡正向移动

C.进行ii、出对比实验的主要目的是防止由于溶液体积变化引起各离子浓度变化而干扰实验结论得

D.若将ii中加入试剂更换为3滴Imol/LKCl溶液,记为现象c,则平衡逆向移动,现象c比现象b

红色更浅

14.丁烯(C4H8)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可由丁烷催化脱氢制备:C4H10(g)UC4H8(g)+H2(g)

AH。该反应平衡转化率、反应温度及压强的关系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100-

80-

60-

40

20-

0

300400500600温度/匕

A.若充入lOmol丁烯,则K(470℃)=|

B.压强pi<P2,平衡常数随压强增大而减小

C.AH>0,此反应在相对高温时可自发进行

D.使用催化剂降低反应所需活化能,使平衡正向移动

阅卷人

二、非选择题(每空2分,共58分)

得分

15.合成氨工业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其原理为:

N2(g)+3H2(g)U2NH3(g)AH=-92kJ/mol

据此回答以下问题:

(1)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0

(2)根据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规律可知,随外界温度升高,该化学平衡常数的值。(填

“增大”、“减小”或“不变”)

(3)控制在一定温度下,若把10molN2与30moiHz置于体积为10L的密闭容器内,反应达到平衡状

态时,测得混合气体总物质的量变为初始时的白。

则平衡时氢气的转化率。=(用百分数表示)。

能说明该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填字母)。

a.容器内的密度保持不变

b.容器内压强保持不变

c.容器内c(NH3)不变

(4)可采取电解法在常温常压下合成氨,原理如图所示:

①阴极生成氨的电极反应式为o

②阳极氧化产物只有02。电解时实际生成的NH3的总量远远小于由02理论计算所得NH3的量,结合

电极反应式解释原

因:____________

质子交换膜

16.在国家“双碳”战略目标的背景下,如何实现碳资源有效利用,成为研究前沿问题。

(1)一碳化学的研究为实际转化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其中关于CO2的催化氢化涉及到的热化学反

应方程式如下:

1

已知:CO2(g)+H2(g)UH2O(g)+CO(g)AHi=+41.1kJ-mol

1

CO2(g)+3H2(g)UCH30H(g)+H2O(g)AH2=-48.9kJ-mol

CO的催化氢化对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o

(2)L、M可分别表示温度或压强,进行CO的催化氢化时,根据检测数据绘制CO的平衡转化率关

系如图所不:

+

0

U

图1图2

①L为-

②比较Mi和M2的大小,并解释做出判断的原

因:o

(3)工业上生产新能源二甲醛(CH30cH3)的制备原理之一为:

2cCh(g)+6H2(g)UCH30cH3(g)+3H2O(g)o

①相同温度下,在两个容器中进行上述反应,某时刻测得各组分浓度及容器内反应状态如下表汇总

(表中所以数据均为mol/L)

容器C(C02)c(H2)c(CH30cH3)c(H2O)反应状态

I1.0x1021.0x1021.0x1041.0x104达到平衡

II2.0x1021.0x1021.0x1042.0x104

填写表中空白处反应状态:。(填“正向进行”、“达到平衡”或“逆向进行”),结合必要数

据写出判断过

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二甲醛(CH30cH3)中O为-2价,二甲醛可被设计为空气燃料电池,如图所示。写出酸性环境下

负极的电极反应式o

17.电化学手段对于研究物质性质以及工业生产中都有重要价值。

(1)I.某实验小组利用原电池装置(图1)对FeCb与Na2sCh的反应进行探究。

敏电流计发生偏转)

图1

1—阴极区;2—阳极区;

pH与电解时间的关系

图2图3

取少量左侧电极附近的溶液于试管内,加入铁氟化钾溶液,产生蓝色沉淀

(2)检验右侧电极产物的操作及现象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发生氧化反应的电极反应式为o

(4)II.工业上用Na2s04溶液吸收工业烟气中的低浓度S02形成吸收液后,再采用阳离子膜电解

法,控制电压2。工作原理示意图如图2,阴极区和阳极区的pH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2:

已知:i.硫不具有导电能力。

ii.一般地,在溶液中放电速率大于迁移速率。

a处连接电源的。(填入“正极”或“负极”)

(5)结合电极反应式,说明阳极区pH有所降低的原

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通电一段时间后,合金电极需要更换的原因

是O

18.IGFeCk是一种高效多功能的新型消毒剂。一种制备KzFeCU的方法如图。

(1)生成Fe。厂的电极反应式:o

(2)KOH浓度大小判断:溶液1溶液2。(填“>”、"=”或“<”)

(3)电解L5h后,测得T)(K2FeO4)=40%,S(K2FeO4)=60%。

已知:

①S(K2FeO4)=60%,说明除KzFeCU之外,还有其他含铁物质生成。经检验,阳极产物中含铁物质

仅有KzFeCU和FeOOH,则n(FeOOH)=(保留整数)。(提示:可假定电解过程中Fe消耗

lOmol)

②判断阳极有水(或OHD放电,判断依据:

i.水(或OH)有还原性;

ii.o

③电解过程中使用探测自由基的仪器可以追踪到羟基自由基(-OH)等微粒,羟基自由基是一种中性

微粒o

19.某兴趣小组提出Ag+具有一定氧化性,r具有一定的还原性,二者可以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于是向盛

有ImLlmol/LAgNCh溶液(pH=5.50)的试管中加入ImLlmol/LKI溶液,振荡后,向其中加入淀粉溶

液,无明显变化。

已知:AgCl为白色沉淀,Agl为黄色沉淀。

(1)成员甲初步认为Ag+与「没有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证据

是。

(2)成员乙否定成员甲,并巧妙的设计原电池装置(如图1所示),实验开始后o,右侧溶液转为蓝

色。电子的运动方向为(填“a—b”或"b—a”)。成员乙认为Ag+可以氧化r。

石墨a石墨b

图1图2

(3)成员丙对成员乙的实验产生质疑,认为仅凭借电流表偏转无法严谨说明,经过实验1(Ai<

Ao),成员丙经思考后认同成员乙。

①完成成员丙的实验设计。

c为,d为o

②此时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o

(4)盐桥(图2)中阴、阳离子的选择要求有两项。首先是不能与两侧溶液发生化学反应,然后是电

迁移率(U-)尽可能相近。根据如表数据,应该选取(填写化学式)的饱和溶液作为盐桥填

充。

阳离子u^xlO8/(m2・sLVi)阴离子u0°xlO8/(m2-slV1)

Li+4.074.61

HCO3

Na+5.197.40

NO3-

Ca2+6.59cr7.91

K+7.628.27

SO42

【结论】两个反应存在竞争,非氧还反应速率较快。

答案解析部分

L【答案】D

【知识点】原料与能源的合理利用;绿色化学

【解析】【解答】A.氢是清洁能源,有利于可持续发展,A选项不符合题意;

B.太阳能电池清洁高效,不会造成污染,B选项不符合题意;

C.合理利用风能,不会造成环境污染,C选项是不符合题意的;

D.燃煤供暖,煤中含有硫等杂质,其燃烧会造成环境污染,不利于可持续发展,D选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o

【分析】可持续能源是可持续的能源供应,以满足目前的需求,又不损害未来后代满足他们的需求的能

力。促进可持续能源的技术,包括可再生能源,如水电,太阳能,风能,波浪能,地热

能,潮汐能,同时也包括设计为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技术。

2.【答案】A

【知识点】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化学平衡移动原理

【解析】【解答】A.除去CO2,从体系中分离产物,平衡会正移,A选项是正确的;

B.该反应是缩体反应,减小压强,平衡会逆移,B选项是错误的;

C.该反应是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会逆移,C选项是错误的;

D.加入催化剂,平衡不会移动,D选项是错误的。

故答案为:A.

【分析】A.根据勒夏特列原理,降低生成物的浓度,平衡会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B.对于气体计量数减小的反应,加压会使平衡正移,减压会使平衡逆移;

C.对于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会逆移;

D.催化剂是通过减小活化能,来加快反应速率,但是不会改变反应的限度。

3.【答案】B

【知识点】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的关系;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

【解析】【解答】AS单质在气态时的能量大于固态时的能量,所以气态时放出的热量更多,那么

AH1<AH2,A选项是错误的;

B.石墨的能量更低,所以石墨更加稳定,B选项是正确的;

C.并不是所有的放热反应都可以自发进行,C选项是错误的;

D.断键需要吸收能量,成键需要放出热量,所以断裂反应物所有化学键的总能量小于形成生成物所有化

学键的总能量的为放热反应,D选项是错误的。

故答案为:B。

【分析】A.同一物质,物质的量相同时,气态时含有的能量最高,固态时含有的能量最低;

B.物质所含有的能量越低,物质就越稳定;

C.不是所有的放热反应都是自发进行的;

D.反应热可以通过反应物的键能减去生成物的键能来计算,反应物的键能大于生成物的键能时,该反应

就是放热反应。

4.【答案】A

【知识点】原电池工作原理及应用

【解析】【解答】A.Zn的活泼性更强,所以Zn失电子,作负极,Cu作正极,但是正极的反应物是

CM+,A选项是错误的;

B.Zn为负极,失去电子,所以电子的流向是电子从Zn上经导线运动到Cu上,B选项是正确的;

C.根据离子在电解质溶液中的流向,可知:阳离子移向正极,阴离子移向负极,所以盐桥中的阳离子向

右侧烧杯中移动,C选项是正确的;

D.因为盐桥和两个烧杯,所以将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分开进行,D选项是正确的。

故答案为:Ao

【分析】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在外电路中,由负极失去电子,经过导线到达正极;在内电路中,是阴阳

离子实现导电的作用,形成闭合回路,阴离子在电解质溶液中靠近负极,阳离子在电解质溶液中靠近正

极。

5.【答案】C

【知识点】键能、键长、键角及其应用;有关反应热的计算

【解析】【解答】反应热可以通过反应物的键能减去生成物的键能来计算:则946+3x436-6x=-

92kJ-mol1,所以x=391kJ-mol1,C选项是正确的。

故答案为:Co

【分析】化学反应的反应热=E反应物的总键能-E生成物的总键能。

6.【答案】C

【知识点】化学平衡常数

【解析】【解答】列出三段式:

2sO2+0202SO3

起始(mol)210

转化(mol)2xX2x

平衡(mol)2-2x1-x1

解得x=0.5,则平衡时,c(SO3)=lmol/L,c(SO2)=lmol/L,c(O2)=0.5mol/L,

&(SO3)_1?

2,故K=2,C选项是正确的。

22

c(S02)xc(02)1X0.5

故答案为:Co

【分析】化学平衡常数,是指在一定温度下,可逆反应无论从正反应开始,还是从逆反应开始,也不考

虑反应物起始浓度大小,最后都达到平衡,这时各生成物浓度的化学计量数次嘉的乘积与各反应物浓度

的化学计量数次幕的乘积的比值是个常数,用K表示,这个常数叫化学平衡常数。

7.【答案】B

【知识点】金属的电化学腐蚀与防护;原电池工作原理及应用;铁的吸氧腐蚀

【解析】【解答】A.Fe失去电子,发生的是氧化反应,作负极,A选项是正确的;

B.电子不能通过电解质溶液,B选项是错误的;

C.铜板的存在可以构成原电池,可以加快反应速率,C选项是正确的;

D.铁元素变化过程:Fe-Fe2+—Fe(OH)2-Fe(OH)3^Fe2O3.xH2O,D选项是正确的。

故答案为:Bo

【分析】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在外电路中,由负极失去电子,经过导线到达正极;在内电路中,是阴阳

离子实现导电的作用,形成闭合回路,阴离子在电解质溶液中靠近负极,阳离子在电解质溶液中靠近正

极。

原电池可以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8.【答案】C

【知识点】金属的电化学腐蚀与防护;原电池工作原理及应用;铁的吸氧腐蚀

【解析】【解答】A.a管溶液显中性,所以是发生吸氧腐蚀,b管溶液显酸性,发生析氢腐蚀,A选项是正

确的;

B.左边装置发生吸氧腐蚀时,氧气和水反应导致气体压强减小,右边装置发生析氢腐蚀,生成氢气导致

气体压强增大,所以右边的液体向左边移动,所以一段时间后,a管液面高于b管液面,B选项是正确.

的;

C.a处铁失电子生成亚铁离子,氧气得电子和水反应生成氢氧根离子,亚铁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反应生成氢

氧化亚铁沉淀,所以a处pH不变;b处溶液变成硫酸亚铁溶液,溶液的pH值变大,C选项是错误的;

D.a、b两处构成的原电池中,铁都作负极,所以负极上具有相同的电极反应式:Fe-2e-Fe2+,D选项是

正确的。

故答案为:Co

【分析】A.U型管左边装置是中性溶液,所以发生吸氧腐蚀,右边装置是酸性溶液发生析氢腐蚀;

B.左边管中吸收氧气,右边反应放出氢气,因此一段时间后会使a管液面高于b管液面;

C处铁失电子生成亚铁离子,氧气得电子和水反应生成氢氧根离子,亚铁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反应生成氢

氧化亚铁沉淀,所以a处pH不变;b处溶液变成硫酸亚铁溶液,溶液的pH值变大;

D.吸氧腐蚀和析氢腐蚀都是铁作负极,发生的反应是铁失去电子变为亚铁离子。

9.【答案】A

【知识点】原电池工作原理及应用;电解池工作原理及应用

【解析】【解答】A.X为石墨棒,溶液含Na+、C1-,开关K置于A处,Fe与电源负极相连作阴极被保

护,可减缓铁的腐蚀,A选项是正确的;

B.X为锌棒,溶液含Na+、C1-,开关K置于B处,构成原电池时Zn为负极,Fe作正极被保护,Fe不

能发生吸氧腐蚀,B选项是错误的;

C.X为铜棒,溶液含[CU(NH3)4]2+、SO42-,开关K置于A处,Cu与电源正极相连作阳极,阳极上Cu失

去电子,可实现在铁棒上镀铜,C选项是错误的;

D.X为铜棒,溶液含H+、SO?',开关K置于B处,构成原电池丝,Fe为负极,可知金属性Fe大于

Cu,D选项是正确的。

故答案为:Ao

【分析】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在外电路中,由负极失去电子,经过导线到达正极;在内电路中,是阴阳

离子实现导电的作用,形成闭合回路,阴离子在电解质溶液中靠近负极,阳离子在电解质溶液中靠近正

极;

在电解池中,阳极与外加电源的正极相连,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阴极与外加电源的负极相连,得

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在电解质溶液中,阴阳离子遵循“正负相吸''的原则,阳离子移向阴极,阴离子

移向阳极。

10.【答案】D

【知识点】电解池工作原理及应用

【解析】【解答】A.阳离子移向阴极,故阴极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则电极反应方程式为:2Li++2H2。

+2e=H2t+2LiOH,故b极附近溶液的pH增大,A选项是正确的;

B.阴离子移向阳极,故a为阳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故a极发生的反应为2H2。-4e-=CM+4H+,B

选项是正确的;

C.a极发生的反应为2H?O-4e-=O2T+4H+,SCUz-移向a极可以与H+结合生成硫酸,b极反应方程式为:

2H,0+2e=H2T+2OH-,则可得到氢气,故该法制备LiOH还可得到硫酸和氢气等产品,C选项是正确

的;

D.根据B和C的分析,可知:当电路中通过0.2mole"阴极得到(Mmole-,阳极得到0.05,气体共

0.15mol,所以两极共得到3.36L标况下的气体,D选项是错误的。

故答案为:D„

【分析】在电解池中,阳极与外加电源的正极相连,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阴极与外加电源的负极

相连,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在电解质溶液中,阴阳离子遵循“正负相吸''的原则,阳离子移向阴

极,阴离子移向阳极。

11.【答案】C

【知识点】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的综合应用

c2(HI)0.782

【解析】【解答】平衡时,50.3

K=-0.11x0.11

c(H2)XC(I2)

c2(HI)l2

3…F=1<K,平衡正向移动,A选项是错误的;

「2(H[)1口12

BQc=”)xr")=击2=5。.3=K,反应处于平衡状态'B选项是错误的;

cn2/入c\Iy

c2(HI)42

CQc=,+)xr〃)=O44XO44-2QK,平衡逆移’C选项是正确的;

c(n2xcu2x

D.Qc=——-——-=0^44^50.3^,反应处于平衡状态,D选项是错误的。

C(ri2XC(/2,

故答案为:Co

【分析】浓度积等于平衡常数时,反应处于平衡状态下;

浓度积小于化学平衡常数时,平衡正移;

浓度积大于化学平衡常数,平衡逆移。

12.【答案】D

【知识点】化学平衡的调控

【解析】【解答】①C为固体,增大固体的量,平衡不移动,故①错误;

②增大N2的物质的量,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但转化的少,增加的多,N2的转化率减小,故②错

误;

③如气体反应物与生成物化学计量数之和相等,则增大压强平衡不移动,故③错误;

④在恒压反应器中充入稀有气体,如气体反应物与生成物化学计量数之和相等,则平衡不移动,如反应

前后气体的化学计量数之和不等,则平衡移动,故④错误.

故选D.

【分析】①如增大固体的量,平衡不移动;

②当增大N2的物质的量,N2的转化率减小;

③如气体反应物与生成物化学计量数之和相等,则增大压强平衡不移动;

④在恒压反应器中充入稀有气体,反应物的浓度改变,平衡可能移动.

13.【答案】D

【知识点】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

【解析】【解答】A.若i中加入KSCN溶液的体积改为2mL,则Fe3+的用量为过量,此时并不是只有浓

度一个变量了,所以不具有说服力,无法达到实验目的,A选项是正确的;

B.i中的反应物的浓度大于ii中反应物的浓度,那么观察到现象a比现象b中红色更深,即可证明增加

反应物浓度,平衡正向移动,B选项是正确的;

C.iii是空白实验,只加了水,这样可以保证溶液的体积是相同的,因此进行ii、运对比实验的主要目的

是防止由于溶液体积变化引起各离子浓度变化而干扰实验结论得出,C选项是正确的;

D.C1-和K+并不参与可逆反应,因此增大KC1的浓度不会改变反应的限度,D选项是错误的。

故答案为:D„

【分析】A.该反应的方程式为:Fe3++3SCNUFe(SCN)3,贝若i中加入KSCN溶液的体积改为

2mL,则Fe3+的用量为过量,此时浓度和反应物的用量两者都为变量,无法通过控制变量法来进行实验

探究;

B.增大反应物的浓度,平衡会向减小反应物浓度的方向移动,即正向移动;

C.既然该实验的变量是反应物的浓度,那么应该使溶液的总体积是相等的;

3+

D.该反应的方程式为:Fe+3SCN-#Fe(SCN)3,C1和K+并不参与可逆反应。

14.【答案】C

【知识点】催化剂;化学平衡常数;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化学平衡转化过程中的变化曲

线

【解析】【解答】A.图像中只有压强和温度以及转化率的关系,并未告知容器的体积,因此无法计算化学

平衡常数,A选项是错误的;

B.根据图示可知:相同温度下,物质的平衡转化率P1>P2在温度不变时,增大压强,化学平衡向气体体积

减小的逆反应方向移动,使反应物的转化率降低,所以压强:P2>Pi,再观察温度对转化率的影响,升高

温度,丁烷的平衡转化率增大,这说明升高温度平衡正移,可知该反应是吸热反应,因此升高温度,K

值增大,B选项是错误的;

C.根据B的分析,知该反应是吸热反应,AH>0,又因为该反应是燧增的反应,因此在高温条件下可以

自发进行,C选项是正确的;

D.加入催化剂,只能加快反应速率,无法改变反应的限度,因此无法使平衡移动,D选项是错误的。

故答案为:Co

【分析】A.化学平衡常数,是指在一定温度下,可逆反应无论从正反应开始,还是从逆反应开始,也不

考虑反应物起始浓度大小,最后都达到平衡,这时各生成物浓度的化学计量数次幕的乘积与各反应物浓

度的化学计量数次幕的乘积的比值是个常数,用K表示,这个常数叫化学平衡常数;

B.该反应是气体计量数增大的反应,增大压强,平衡正移;对于吸热反应来说,升高温度,平衡正移,

化学平衡常数增大;

C.对于AH>0,A>0的反应,在高温条件下可以自发进行;

D.加入催化剂,只能加快反应速率,无法改变反应的限度,因此无法使平衡移动。

c2CNH)

15•【答案】(1)3

3

c(N2)c(H2)

(2)越小

(3)20%;be

+-+

(4)N2+6H+6e=2NH3;电解时,阴极除了N2得电子外,还可能发生N2+8H++6e-=2可际,2H+2e-

=H2

【知识点】化学平衡常数;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电解池工作原理

及应用

c2CNH)

【解析】【解答】(1)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3

3

cIN2)c(H2)

(2)该反应为放热反应,那么升高温度,平衡逆移,K值减小;

(3)列出三段式:

N2(g)+3H2(g)=2NH3(g)

起始(mol)10300

转化(mol)X3x2x

平衡(mol)10-x30-3x2x

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测得混合气体总物质的量变为初始时的白,可以得出式子:2x+10—x+30—3x

10+30

养,解得x=2,所以a(H2)=^x100%=20%;

a容器体积不变,气体总质量不变,所以容器内的密度始终是不变的,因此不可以判断平衡状态;

b.压强是一个变量,在压强不变时,证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容器内c(NH3)是变量,在氨气的浓度不变时,证明已经达到平衡状态;

(4)①阴极是氮气得到电子,生成NH3:N2+6H++6e=2NH3;

②电解时实际生成的NH3的总量远远小于由O2理论计算所得NH3的量,原因可能是:电解时,阴极

+

除了N2得电子外,还可能发生N2+8H++6e-=2NH*,2H+2e=H2。

【分析】(1)化学平衡常数,是指在一定温度下,可逆反应无论从正反应开始,还是从逆反应开始,也

不考虑反应物起始浓度大小,最后都达到平衡,这时各生成物浓度的化学计量数次哥的乘积与各反应物

浓度的化学计量数次塞的乘积的比值是个常数,用K表示,这个常数叫化学平衡常数;

(2)对于放热反应来说,升高温度,平衡逆移,则K值减小;

(3)氢气的平衡转化率指的是在平衡时,已经消耗的该物质的物质的量与起始该物质物质的量之间的比

值;平衡体系中当变量不变时证明反应已经平衡;

(4)在电解池中,阳极与外加电源的正极相连,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阴极与外加电源的负极相

连,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在电解质溶液中,阴阳离子遵循“正负相吸''的原则,阳离子移向阴极,

阴离子移向阳极。

16.【答案】(1)2H2(g)+CO(g)OCH30H(g)AH=-90kJ/mol

(2)压强;M!>M2,压强一定时,升高温度,CO的平衡转化率减小

—4—43

(3)逆向进行;平衡常数K=__=10;浓度端Q=

n.oxio-2;xn.oxio-2;

—4/—A.、3

i0x10x<20x10)

―:——-~—---------------g=2>K,所以反应逆向进行;CH30cH3-12e+3H2O=2CC)2+12H+

(2.0x10—2)Xa.OxlO-2;

【知识点】热化学方程式;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化学平衡转化过程中的变化曲线;原电

池工作原理及应用

1

【解析】【解答】(1)①CO2(g)+H2(g)UH2O(g)+CO(g)AHi=+41.1kJ-mor

1

②CO2(g)+3H2(g)=CH30H(g)+H2O(g)AH2=-48.9kJ-mol

③2H2(g)+CO(g)UCH30H(g)AH3

已知③=②-①,贝ijAH3=AH2-AHi=-90kJ/mol;

(2)根据图像可知:L增大,CO的转化率增大,即平衡正移,则L代表的是压强;

②M代表的是温度,压强一定时,升高温度,CO的平衡转化率减小,所以MI>M2;

3

c3(旭。)Xc(CH30cH3)_11.0x10-4)xQQxlO一力

(3)①先根据I

*。°2)Xc6(“2)(1.0x10*2)6x(1.0x10~2)2

c3(为。)Xc(CH30cH3)<2.0x10)X<1.0x10~4)〜八“占乩匚氏、i4+

中Qc=-----------------g---------------------2=2,Qc>K,所以空白处反应状态

262

c(CO2)xc(H2)(1.0x10")x(2.0x10-2)

为逆向进行;

+

②二甲醛所在的一极为负极:CH3OCH3-12e+3H2O=2CO2+12H。

【分析】(1)根据盖斯定律求出目标方程式的热化学方程式;

(2)该反应是放热反应,因此升高温度,平衡逆移;该反应是气体计量数和减小的反应,因此增大压

强,平衡正移;

(3)①浓度商大于化学平衡常数时,平衡逆移;浓度商小于化学平衡常数时,平衡正移;当二者相等

时,处于平衡状态。

②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在外电路中,由负极失去电子,经过导线到达正极;在内电路中,是阴阳离子实

现导电的作用,形成闭合回路,阴离子在电解质溶液中靠近负极,阳离子在电解质溶液中靠近正极。

".【答案】(1)FeCh

(2)取少量电解液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的盐酸,再加入氯化银溶液,若白色沉淀生成,则有硫酸钠的生

(3)SO3+H2O-2e-=S。歹+2H+

(4)负极

(5)阳极的电极反应式2H2O-4e-=4H++O2f,有氢离子生成,氢离子浓度增大,pH降低

(6)合金电极表面附有大量的硫,使电极的导电能力减弱

【知识点】原电池工作原理及应用;电解池工作原理及应用

【解析】【解答】(1)左侧电极是正极,Fe3+被还原为Fe2+,因此加入铁氧化钾溶液,产生蓝色沉淀;

(2)右侧产物是SO32-被氧化为SO4%,应选用的试剂是盐酸和BaCL溶液,产生的现象是产生白色沉

淀;

+

(3)负极发生的反应是SO32-被氧化为SO4%SO3+H2O-2e-=S0^-+2H;

(4)根据右侧得到气体O2,可知右侧发生的是失去电子的反应,因此右侧为电解池的阳极,所以左侧

是电解池的阴极,所以左侧连接的是电源的负极,因此a处连接电源的负极;

(5)阳极的电极反应式2H2O-4e=4H++ChT,有氢离子生成,氢离子浓度增大,pH降低;

(6)因为S不具有导电能力,随着反应的进行,合金的表面会不断有S单质产生,会减弱电极的导电能

力;

【分析】(1)铁氟化钾溶液可以用来检验Fe?+,现象是产生蓝色沉淀;

(2)检验SCU2-时的操作为:取少量电解液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的盐酸,再加入氯化钢溶液,若白色沉

淀生成,则有硫酸钠的生成;

(3)原电池的负极是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的一极,在该原电池中,负极发生的反应是:SO3+H2O

-2e=S*+2H+;

(4)在电解池中,阳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阴极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阳极与外加电源的正

极相连,阴极与外加电源的负极相连;

(5)在该电解池的阳极,发生的反应是H2O失去电子,因为是在酸性电解质溶液中,因此应该产生H+

和。2;

(6)因为S不具有导电能力,随着反应的进行,合金的表面会不断有S单质产生,会减弱电极的导电能

力。

18.【答案】(1)Fe-6e+80H=FeO|~+4H20

(2)>

(3)13%;T](FeOOH)+“(K2FeO4)<100%;OH-e=«OH

【知识点】氧化还原反应;制备实验方案的设计;电解池工作原理及应用

【解析】【解答】(1)阳极为Fe失去电子生成FeOl-;

(2)阴极发生的电极反应为:2H2O+2e=H2+2OH-,所以OH离子的浓度会增大,所以KOH浓度大小

是溶液1>溶液2;

(3)①设转化的铁的物质的量为Imol,根据S(K2FeO4)=60%,可知,生成的n(K2FeO4)

=0.6moL则n(FeOOH)=0.4moLFe被氧化为KzFeCU,铁的化合价从0价变为+6价,“(KFeCU)

QA777O/X6

/通,由用助由)则通过电极的电子转化为的化合价

=40%,n(通过电极的电子)x100%=40%=9mol,FeFeOOH,Fe

从。价变为+3价,n(FeOOH)=嘿萨义100%M3%;

②T)(K2FeO4)+n(FeOOH)=40%+13.3%=53.3%<100%,可知电解过程中阳极不仅有Fe被氧化失去电

子,还有水(或OH「)放电;

③羟基自由基是OH一得电子的产物。

【分析】(1)阳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

(2)阴极发生的电极反应为:2H2O+2e=H2+2OH-,所以0任离子的浓度会增大,所以KOH浓度大小

是溶液1>溶液2;

(3)①根据物质转化关系中电子转移数与电路中总电子转移数之比可以计算出n(FeOOH);

②阳极Fe的变化转移的电子数并不等于电路中总的电子转移数,说明,阳极还有水(或OH)放电;

③该反应为:OH,e-=・OH。

19•【答案】(1)Ag+与「反应生成了黄色沉淀,反应物浓度迅速降低,不利于氧化还原反应的进行

(2)b—a

(3)ImLlmol/LNaNCh溶液(含少量HNCh,溶液pH=5.5);ImLlmol/LKI溶液;4H++NO.+3e=

NOT+2H2。

(4)KC1

【知识点】氧化还原反应;化学反应速率;原电池工作原理及应用;电解池工作原理及应用

【解析】【解答】(1)Ag+与「反应生成了黄色沉淀,反应物浓度迅速降低,不利于氧化还原反应的进

行;

(2)图1所示右侧溶液转为蓝色,说明右侧发生氧化反应,因此石墨b是负极,所以电子转移的方向

是b—>a;

(3)①c选取的溶液是:ImLlmol/LNaNCh溶液;d是ImLlmol/LKI溶液;

②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4H++N05+3e.=NOT+2H2。;

(4)图2中的盐桥中的离子不能与两侧溶液发生化学反应,然后是电迁移率(1)尽可能相近。根据

如表数据,选择KC1溶液更好。

【分析】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在外电路中,由负极失去电子,经过导线到达正极;在内电路中,是阴阳

离子实现导电的作用,形成闭合回路,阴离子在电解质溶液中靠近负极,阳离子在电解质溶液中靠近正

极。

试题分析部分

1、试卷总体分布分析

总分:100分

客观题(占比)42.0(42.0%)

分值分布

主观题(占比)58.0(58.0%)

客观题(占比)14(73.7%)

题量分布

主观题(占比)5(26.3%)

2、试卷题量分布分析

大题题型题目量(占比)分值(占比)

非选择题(每空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