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测试卷及答案_第1页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测试卷及答案_第2页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测试卷及答案_第3页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测试卷及答案_第4页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测试卷及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测试卷(总分100分,考试时长9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0分)1、以下锅炉的大气污染物排放适用《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是()。 A、煤粉发电锅炉 B、单台出力为24MW的燃油发电锅炉 C、单台出力为100MW的燃油发电锅炉 D、单台出力为100MW的燃煤发电锅炉2、根据《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下列污染物中,不属于燃煤锅炉要求控制污染物项目的是()。 A、颗粒物 B、二氧化硫 C、汞及其化合物 D、铅及其化合物3、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表水环境》,一般情况下,评价等级为一级的河流水质现状调查时期应是()。 A、枯水期 B、平水期 C、平水期和枯水期 D、丰水期、平水期和枯水期4、环境风险评价中的最大可信事故是指在所有预测概率不为零的事故中,()的事故。 A、发生概率最大 B、安全隐患最大 C、造成财产损失最大 D、对环境(或健康)危害最严重5、某厂有2根SO2排气筒,高度均为80m,排放速率均为50kg/h,彼此间距100m,根据《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等效排气筒的高度和排放速率分别为()。 A、80m,100kg/h B、160m,50kg/h C、160m,100kg/h D、80m,50kg/h6、《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中,环境风险分为()三种类型。 A、火灾、爆炸、中毒 B、爆炸、恶臭、中毒 C、火灾、泄漏、恶臭 D、爆炸、泄漏、火灾7、以下风险事故不适用《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的是()。 A、甲醇罐爆炸 B、液氮罐爆炸 C、天然气田井喷 D、炼油厂污水处理厂输送管道断裂8、某城镇建设一座生活垃圾填埋处置场,以下不能入场填埋的废弃物是()。 A、居民厨房垃圾 B、居民的破旧衣物 C、废弃的花木 D、轮胎厂废弃的轮胎9、某改扩建工程项目位于重要生态敏感区,在其原厂界范围内6km2,新增占用陆地面积8km2,新增占用水域面积7km2,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该项目生态影响评价工作等级为()。 A、一级 B、二级 C、三级 D、四级10、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将拟实施的开发建设活动的影响因素与可能受影响的环境因子分别列在同一张表格的行与列内,逐点进行分析,并逐条阐明影响的性质、强度等。该分析开发建设活动的生态影响方法称为()。 A、列表清单法 B、图形叠置法 C、生态机理分析法 D、网络法11、根据《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某煤矸石贮存场(煤矸石含硫量大于2%)的大气污染控制项目是()。 A、TSP、PM10 B、TSP、SO2 C、CO、SO2 D、NO2、SO212、验收调查标准原则上采用建设项目()经环境保护部门确认环境保护标准与环境保护设施工艺指标来进行验收的。 A、环境影响评价阶段 B、环境影响评价文件 C、环境敏感目标变化 D、工程实际建设文件13、某小河的断面宽深比为25,预测河段弯曲系数1.5。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表水环境》,该河流可简化为()。 A、矩形平直河流 B、矩形弯曲河流 C、非矩形河流 D、弯曲河流14、发生在由于近期活跃的自然地理过程,如冰川退缩或侵蚀发生的那些地区的演替称为()。 A、次生演替 B、原生演替 C、人工演替 D、自然演替15、下面不属于《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93)规定内容的是()。 A、八种恶臭污染物的一次最大排放限值 B、八种恶臭污染物的一次最大排放量 C、复合恶臭物质的臭气浓度限值 D、无组织排放源的厂界浓度限值16、根据工程建设过程,不属于验收调查时段的是()。 A、工程前期 B、施工期 C、试运行期 D、服务期满后17、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表水环境》,下列内容中,不属于点污染源调查的内容是()。 A、排污单位用排水状况 B、受纳水体的水环境功能 C、排放口在断面上的位置 D、排污单位的废、污水处理状况18、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下列关于生态影响预测与评价内容的说法,错误的是()。 A、预测生态系统组成和服务功能的变化趋势 B、重点关注可逆影响和累积生态影响 C、预测评价项目对区域现存主要生态问题的影响趋势 D、分析项目生态影响作用的方式、范围、强度和持续时间19、(2017年)根据《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关于环境空气污染物项目分类的说法,正确的是()。 A、TSP、PM10、PM2.5属于环境空气污染物基本项目 B、BaP、氟化物属于环境空气污染物其他项目 C、NO2、NOx属于环境空气污染物其他项目 D、CO、O3属于环境空气污染物基本项目20、《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中规定执行现有污染源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的是()之前设立的现有污染源,且应以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的()日期作为其设立日期。 A、1996年1月1日;制定 B、1996年1月1日;批准 C、1997年1月1日;制定 D、1997年1月1日;批准21、某新建项目排放的污染物包含SO2、NO2、PM10、TSP,评价范围包括甲乙丙三个行政区和丁县,通过对该项目大气环境现状调查,甲乙丙三个行政区和丁县SO2、NO2、PM10质量浓度均达标,甲乙丙三个行政区TSP质量浓度达标,但丁县超标,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下列关于项目所在区域大气环境质量达标判断和理由说法正确的是()。 A、达标,因为TSP不作为区域是否达标的判断标准 B、不达标,因为丁县的TSP超标 C、达标,因为丁县不作为区域达标判断范围内 D、无法确定22、铁路货场边界噪声控制应执行的标准是()。 A、《社会生活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B、《铁路边界噪声限值及其测量方法》 C、《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D、《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23、根据《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生态系统完整性评价可不包括()。 A、生态系统组成 B、生态系统结构 C、生态系统功能 D、生态系统多样性24、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关于单项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等级,说法正确的是()。 A、各单项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等级均应相同 B、各单项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等级不能调级 C、对于单项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均低于第三级的建设项目,可填写《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D、对于有任一单项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低于第三级的建设项目,均可25、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经估算模式计算出某项目排放污染物的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Pmax为30%,占标率10%对应的落地浓度所处最远距离D10%为0.8km(厂界内),则该项目的大气评价等级和评价范围边长是()。 A、一级、5km B、二级、1.6km C、三级、5km D、三级、1.6km26、根据《危险废物填埋污染控制标准》的规定,地下水监测因子应根据填埋废物特性由当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确定,下列不属于常规测定项目的是()。 A、大肠杆菌总数 B、浊度 C、pH值 D、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27、大气环境预测因子应根据评价因子而定,选取有()的评价因子作为预测因子。 A、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B、国家环境空气排放标准 C、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D、地方环境空气质量标准28、下列危险废物填埋场的选址条件中,符合《危险废物填埋污染控制标准》要求的是()。 A、场址位于软土区 B、场址距飞机场1500m C、场址与地表水域的最近距离为100m D、场址可保证填埋场建成后有20年的使用期29、下列污染物中,排放管理执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的是()。 A、水泥窑排放的氮氧化物 B、火电厂输煤系统排放的颗粒物 C、铅冶炼装置排放的铅及其化合物 D、石化企业工艺加热炉排放的颗粒物30、根据《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技术规范生态影响类》,“工程调查”的内容不包括()。 A、工程总投资 B、工程环境保护投资 C、水环境保护措施落实情况 D、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时间31、根据《海水水质标准》,关于各类海域适用水质类别的说法,错误的是() A、海上自然保护区适用《海水水质标准》第一类水质类别 B、人工水产养殖区适用《海水水质标准》第二类水质类别 C、海水浴场适用《海水水质标准》第三类水质类别 D、海洋开发作业区适用《海水水质标准》第四类水质类别32、根据《污水综合排放标准》,生产周期为20h的某工厂污水采样频率应为()。 A、每2h采样一次 B、每4h采样一次 C、每6h采样一次 D、每8h采样一次33、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下列要求中,不符合噪声防治措施制定原则的是()。 A、工业建设项目应针对投产后噪声影响最大预测值制定噪声防治措施 B、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应根据铁路边界噪声排放限值制定噪声防治措施 C、公路项目应针对运营近、中、远期对噪声影响预测值分期制定噪声防治措施 D、应从声源降噪、传播途径降噪和敏感目标自身防护等角度制定噪声防治措施34、《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的适用范围包括() A、近岸海域 B、处理后的城市污水 C、一般景观要求水域 D、经批准划定的单一渔业水域35、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下列()不属于推荐的预测与评价的主要方法。 A、数学模式法 B、专业判断法 C、类比调查法 D、物理模型法36、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重点内容和专题设置应与规划对环境影响的性质、程度和范围相一致,应与规划涉及领域和区域的环境管理要求相适应。其符合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原则中的()。 A、全程互动原则 B、整体性原则 C、一致性原则 D、层次性原则37、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建设项目环境保护措施的可行性验证内容不包括()。[2018年真题] A、拟采取措施的长期稳定运行和达标排放的可靠性 B、拟采取措施的技术可行性和经济合理性 C、生态保护和恢复效果的可达性 D、拟采取措施的清洁生产水平38、根据《铁路边界噪声限值及其测量方法》,铁路边界噪声限值昼夜间相同,均为()dB。 A、60 B、65 C、70 D、7539、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声环境影响预测所需声源资料不包括()。 A、声源空间位置 B、声源噪声源强 C、声源噪声变幅 D、声源种类和数量40、焚烧炉在启动时,下列投入生活垃圾的时刻的说法正确的是()。 A、边投入垃圾边升温 B、升高到一定温度投入垃圾 C、先投入垃圾再升温 D、温度上升到1000度才能投入垃圾41、《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规定,现有污染源排气筒颗粒物(除碳黑尘、染料尘、玻璃棉尘、石英粉尘、矿渣棉尘外)最高允许排放浓度为()mg/m3。 A、150 B、200 C、50 D、50042、在声环境预测过程中遇到的声源往往是复杂的,需根据()形式简化处理。 A、声源的地理位置 B、声源的性质 C、声源的空间分布 D、设备的型号、种类43、对大气无组织排放进行监测时,若采取1小时内等时间间隔采集样品,应采()个样品。 A、3 B、4 C、5 D、644、下列危险废物填埋场选址条件中,符合《危险废物填埋污染控制标准》要求的是()。 A、场址与地表水域的最近距离为100m B、场址位于百年一遇的洪水线以下 C、场址位于城市工业发展规划区 D、场址位于地下水饮用水水源地补给区范围之外,且下游无集中供水井45、按我国环境保护标准体系构成的分类,环境标准可分为()。 A、地方与行业 B、海洋与陆域 C、国家级与地方级 D、国家、省(市)、区县级46、执行国家综合性污染物排放标准和行业性污染物排放标准应遵循的原则是()。 A、优先执行综合性污染物排放标准 B、优先执行行业性污染物排放标准 C、执行两项中排放控制要求较严格的 D、按标准实施时间先后顺序取后者执行47、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生态保护措施的基本内容不包括()。 A、生态保护措施的工艺 B、施工期工程环境监理计划 C、环境现状监测方案 D、重大生态影响项目的长期生态监测方案48、根据《危险废物焚烧污染控制标准》,关于危险废物焚烧厂选址要求的说法,错误的是()。 A、集中式危险废物焚烧厂不允许建设在人口密集的商业区 B、各类焚烧厂不允许建设在居民区主导风向的上风向地区 C、各类焚烧厂不允许建设在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下水源地补给径流区 D、各类焚烧厂不允许建设在《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规定的环境空气质量一类功能区49、《铁路边界噪声限值及其测量方法》中规定,测量时背景噪声应比铁路噪声低()

(A)dB以上,若两者声级差值小于该值,需进行修正。 A、8 B、10 C、12 D、1550、此建设项目(上题)污水水质复杂程度为()。 A、简单 B、复杂 C、中等 D、不复杂

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B【解析】《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71—2014)适用于以燃煤、燃油和燃气为燃料的单台出力45.5MW(65t/h)及以下蒸汽锅炉、各种容量的热水锅炉及有机热载体锅炉;各种容量的层燃炉、抛煤机炉。使用型煤、水煤浆、煤矸石、石油焦、油页岩、生物质成型燃料等的锅炉,参照本标准中燃煤锅炉排放控制要求执行。本标准不适用于以生活垃圾、危险废物为燃料的锅炉。2、D【解析】《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71—2014)标准规定了锅炉烟气中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汞及其化合物的最高允许排放浓度限值和烟气黑度限值。3、D【解析】根据现执行《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表水环境》(HJ2.3—2018)规定,评价时期有表确定。4、D【解析】最大可信事故是指在所有预测概率不为零的事故中,对环境(或健康)危害最严重的事故,即给公众带来严重危害,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的事故。可以采用事件树、事故树分析方法或类比法确定最大可信事故及概率。5、A【解析】根据《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附录第A1条规定,当排气筒1和排气筒2排放同一种污染物,其距离小于该两个排气筒高度值和时,应以一个等效排气筒代表该两个排气筒。第A2.1条规定,等效排气筒污染物排放速率,按式计算,即Q=(50+50)kg/h=100kg/h;第A2.2条规定,等效排气筒高度按式

计算,即h=80m。6、D【解析】风险识别的目的是确定风险类型。根据引起有毒有害物质向环境放散的危害环境事故起因,将风险类型分为火灾、爆炸和泄漏三种。7、D【解析】《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169—2018)适用于涉及有毒有害和易燃易爆物质的生产、使用、贮运等的新建、改建、扩建和技术改造项目(不包括核建设项目)的环境风险评价。国家环境保护总局颁布的《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名录》中的化学原料及化学品制造、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与炼制、信息化学品制造、化学纤维制造、有色金属冶炼加工、采掘业、建材等新建、改建、扩建和技术改造项目,按规定都要进行环境风险评价。ABC三项均属于有毒有害和易燃易爆物质,D项不在此范围之内。8、D【解析】根据填埋废物的入场要求,下列废物可以直接进入生活垃圾填埋场填埋处置:①由环境卫生机构收集或者自行收集的混合生活垃圾,以及企事业单位产生的办公废物;②生活垃圾焚烧炉渣(不包括焚烧飞灰);③生活垃圾堆肥处理产生的固态残余物;④服装加工、食品加工以及其他城市生活服务行业产生的性质与生活垃圾相近的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轮胎厂废弃的轮胎属于工业垃圾,不能直接入场填埋。9、B【解析】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HJ19—2011)规定,依据影响区域的生态敏感性和评价项目的工程占地(水域)范围,包括永久占地和临时占地,将生态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划分为一级、二级和三级,见表。改扩建项目的工程占地范围以新增占地(含水域)面积或长度计算,本题中,重要生态敏感区,新增占用面积8+7=15(km2)<20km2,评价工作属于二级。10、A【解析】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HJ19—2011),列表清单法的特点简单明了,针对性强。列表清单法的基本做法是,将拟实施的开发建设活动的影响因素与可能受影响的环境因子分别列在同一张表格的行与列内,逐点进行分析,并逐条阐明影响的性质、强度等。由此分析开发建设活动的生态影响。11、B【解析】根据《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2001)中对于大气污染物排放控制要求的规定,工业固体废物的贮存、处置场以颗粒物为控制项目,其中属于自燃性煤矸石的贮存、处置场,以颗粒物(总悬浮微粒TSP)和二氧化硫为控制项目。12、A【解析】验收调查标准原则上采用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阶段经环境保护部门确认的环境保护标准与环境保护设施工艺指标进行验收,对已修订新颁布的环境保护标准应提出验收后按新标准进行达标考核的建议。13、B【解析】根据现实行《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表水环境》(HJ2.3—2018)规定,河流水域概化要求:①预测河段及代表性断面的宽深比≥20时,可视为矩形河段。②河段弯曲系数>1.3时,可视为弯曲河段,其余可概化为平直河段。③对于河流水文特征值、水质急剧变化的河段,应分段概化,并分别进行水环境影响预测;河网应分段概化,分别进行水环境影响预测。14、B【解析】演替可以在地球上几乎所有类型的生态系统中发生。发生在由于近期活跃的自然地理过程,如冰川退缩或侵蚀发生的那些地区的演替称为原生演替。次生演替指发生在起因于火灾、污染、耕耘等而使得原先存在的植被遭到破坏的那些地区的演替。在火烧或皆伐后的林地如云杉林上发生的次生演替过程一般经过迹地─杂草期─桦树期─山杨期─云杉林等阶段,时间可达几十年之久。弃耕地上发生的次生演替顺序为弃耕地─杂草期─优势草期─灌木期─乔木期。可以看出,无论原生演替还是次生演替,都可以通过人为手段加以调控,从而改变演替速度或改变演替方向。15、B【解析】《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93)规定了本标准的适用范围、各功能区应执行的标准的级别、恶臭污染物厂界标准限值、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值以及有关恶臭污染物监测技术与方法等。标准中规定了氨(NH3)、三甲胺[(CH3)3N]、硫化氢(H2S)、甲硫醇(CH3SH)、甲硫醚[(CH3)2S]、二甲二硫醚、二硫化碳、苯乙烯、臭气浓度等恶臭污染物的一次最大排放限值、复合恶臭物质的臭气浓度限值及无组织排放源的厂界浓度限值。16、D【解析】根据工程建设过程,验收调查时段一般分为工程前期、施工期、试运行期三个时段。17、B【解析】根据现执行《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表水环境》(HJ2.3—2018)规定,点源调查内容主要包括:①基本信息。主要包括污染源名称、排污许可证编号等。②排放特点。主要包括排放形式,分散排放或集中排放,连续排放或间歇排放:排放口的平面位置(附污染源平面位置图)及排放方向;排放口在断面上的位置。③排污数据。主要包括污水排放量、排放浓度、主要污染物等数据。④用排水状况。主要调査取水量、用水量、循环水量、重复利用率、排水总量等。⑤污水处理状况。主要调査各排污单位生产工艺流程中的产污环节、污水处理工艺、处理效率、处理水量、中水回用量、再生水量、污水处理设施的运转情况等。⑥根据评价等级及评价工作需要,选择上述全部或部分内容进行调查。18、B【解析】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HJ19—2011),生态影响预测与评价的内容包括:①评价工作范围内涉及的生态系统及其主要生态因子的影响评价,通过分析影响作用的方式、范围、强度和持续时间来判别生态系统受影响的范围、强度和持续时间,预测生态系统组成和服务功能的变化趋势,重点关注其中的不利影响、不可逆影响和累积生态影响;②敏感生态保护目标的影响评价应在明确保护目标的性质、特点、法律地位和保护要求的情况下,分析评价项目的影响途径、影响方式和影响程度,预测潜在的后果;③预测评价项目对区域现存主要生态问题的影响趋势。19、D20、D【解析】《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分为两个时间段,1997年1月1日前设立的现有污染源(包括现有企业)执行现有污染源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1997年1月1日起设立(包括新建、扩建、改建)的污染源执行新污染源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一般情况下应以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批准日期作为其设立日期。未经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审批设立的污染源,应按补做的环境影响报告书(表)批准日期作为其设立日期。21、D【解析】6.4评价内容与方法

6.4.1项目所在区域达标判断

6.4.1.1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达标情况评价指标为SO2、NO2、PM10、PM2.5、CO和O3,六项污染物全部达标即为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达标。

6.4.1.2根据国家或地方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公开发布的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达标情况,判断项目所在区域是否属于达标区。如项目评价范围涉及多个行政区(县级或以上,下同),需分别评价各行政区的达标情况,若存在不达标行政区,则判定项目所在评价区域为不达标区。

6.4.1.3国家或地方生态环境主管部门未发布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达标情况的,可按照HJ663中各评价项目的年评价指标进行判定。年评价指标中的年均浓度和相应百分位数24h平均或8h平均质量浓度满足GB3095中浓度限值要求的即为达标。22、D【解析】A项,《社会生活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22337—2008)适用于对营业性文化娱乐场所、商业经营活动中使用的向环境排放噪声的设备、设施的管理、评价与控制;B项,《铁路边界噪声限值及其测量方法》(GB12525—90)适用于对城市铁路边界噪声的评价。铁路边界是指距铁路外轨轨道中心线30m处;C项,《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适用于周围有噪声敏感建筑物的建筑施工噪声排放的管理、评价及控制。市政、通信、交通、水利等其他类型的施工噪声排放可参照本标准执行。D项,《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适用于工业企业噪声排放的管理、评价及控制。机关、事业单位、团体等对外环境排放噪声的单位也按本标准执行。铁路货场属于工业企业,其边界噪声控制应执行的标准是《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23、D【解析】生态系统的基本特征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和功能三项。ABC三项,反映生态系统在外来干扰下维持自然状态、稳定性和自组织能力的程度。生态系统完整性评价应从生态系统组成、结构(如连通性、破碎度等)与功能(如系统提供的各种产品、服务)三个方面进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是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稳定的保证,但不是评价其完整性的必要条件。24、C【解析】对于单项影响评价的工作等级均低于第三级的建设项目,不需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只需按国家颁发的《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填写《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对于建设项目中个别评价工作等级低于第三级的单项影响评价,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简单的叙述、分析或不作叙述、分析。25、A【解析】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18)规定,评价工作等级根据各污染物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最大值Pmax进行划分,如表,如污染物数i大于1,取P值中最大者(Pmax)。

评价工作范围确定原则为:①一级评价项目根据建设项目排放污染物的最远影响距离(D10%)确定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范围。即以项目厂址为中心区域,自厂界外延D10%的矩形区域作为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范围;当D10%超过25km时,确定评价范围为边长50km的矩形区域;当D10%小于2.5km时,评价范围边长取5km。②二级评价项目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范围边长取5km。③三级评价项目不需设置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范围。④对于新建、迁建及飞行区扩建的枢纽及干线机场项目,评价范围还应考虑受影响的周边城市,最大取边长50km。⑤规划的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范围以规划区边界为起点,外延规划项目排放污染物的最远影响距离(D10%)的区域。26、D【解析】根据《危险废物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18598—2001)规定,地下水监测因子应根据填埋废物特性由当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确定,必须具有代表性,能表示废物特性的参数。常规测定项目为:浊度,pH值,可溶性固体,氯化物,硝酸盐(以N计),亚硝酸盐(以N计),氨氮,大肠杆菌总数。27、C【解析】大气环境影响预测的步骤中第一步为确定预测因子。预测因子应根据评价因子而定,选取有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评价因子作为预测因子。28、D【解析】A项,危险废物填埋场要求天然地层岩性相对均匀、渗透率低,地质结构相对简单、稳定,没有断层;BC两项,填埋场距飞机场、军事基地的距离应在3000m以上,距地表水域的距离不应小于150m;D项,填埋场场址必须有足够大的可使用面积以保证填埋场建成后具有10年或更长的使用期,在使用期内能充分接纳所产生的危险废物。29、B【解析】在我国现有的国家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体系中,按照综合性排放标准与行业性排放标准不交叉执行的原则,有专项排放标准的执行相应的专项排放标准,其他大气污染物排放执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A项,执行《水泥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4915—2013);B项,《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23—2011)中未对输煤系统排放的烟尘作出规定,故B项执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C项,执行《铅、锌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25466—2010);D项,执行《石油化学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31571—2015)。30、C【解析】工程调查的内容包括:①工程建设过程。应说明建设项目立项时间和审批部门,初步设计完成及批复时间,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完成及审批时间,工程开工建设时间,环境保护设施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和工程环境监理单位,投入试运行时间等。②工程概况。应明确建设项目所处的地理位置、项目组成、工程规模、工程量、主要经济或技术指标(可列表)、主要生产工艺及流程、工程总投资与环境保护投资(环境保护投资应列表分类详细列出)、工程运行状况等。工程建设过程中发生变更时,应重点说明其具体变更内容及有关情况。③提供适当比例的工程地理位置图和工程平面图(线性工程给出线路走向示意图),明确比例尺,工程平面布置图(或线路走向示意图)中应标注主要工程设施和环境敏感目标。31、C【解析】按照海域的不同适用功能和保护目标,海水水质分为四类:第一类适用于海洋渔业水域,海上自然保护区和珍稀濒危海洋生物保护区;第二类适用于水产养殖区,海水浴场,人体直接接触海水的海上运动或娱乐区,以及与人类食用直接有关的工业用水区;第三类适用于一般工业用水区,滨海风景旅游区;第四类适用于海洋港口水域,海洋开发作业区。32、B【解析】根据《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工业污水监测频率按生产周期确定:①生产周期在8h以内的,每2h采样一次;②生产周期大于8h的,每4h采样一次。24h不少于2次。最高允许排放浓度按日均值计算。33、D【解析】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2.4—2009),噪声防治对策制定原则为:①工业(工矿企业和事业单位)建设项目噪声防治措施应针对建设项目投产后噪声影响的最大预测值制订,以满足厂界(或场界、边界)和厂界外敏感目标(或声环境功能区)的达标要求。②交通运输类建设项目(如公路、铁路、城市轨道交通、机场项目等)的噪声防治措施应针对建设项目不同代表性时段的噪声影响预测值分期制订,以满足声环境功能区及敏感目标功能要求。其中,铁路建设项目的噪声防治措施还应同时满足铁路边界噪声排放标准要求。③噪声防治对策必须符合针对性、具体性、经济合理性和技术可行性原则。34、C【解析】《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江河、湖泊、运河、渠道、水库等具有使用功能的地表水水域。具有特定功能的水域,执行相应的专业用水水质标准。A项,近海水功能区水域根据使用功能按《海水水质标准》(GB3097—1997)相应类别标准值进行管理。B项,处理后的城市污水及与城市污水水质相近的工业废水用于农田灌溉用水的水质按《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2005)进行管理。D项,批准划定的单一渔业水域按《渔业水质标准》(GB11607—89)进行管理。C项,一般景观要求水域按《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进行管理。35、B【解析】预测与评价方法主要有数学模式法、物理模型法、类比调查法等,由各环境要素或专题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具体规定。36、C【解析】根据《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HJ130—2014),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原则包括:①全程互动原则;②一致性原则;③整体性原则;④层次性原则;⑤科学性原则。其中,一致性原则是指评价的重点内容和专题设置应与规划对环境影响的性质、程度和范围相一致,应与规划涉及领域和区域的环境管理要求相适应。37、D【解析】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HJ2.1—2016),环境保护措施及其可行性论证的内容包括:①明确提出建设项目建设阶段、生产运行阶段和服务期满后(可根据项目情况选择)拟采取的具体污染防治、生态保护、环境风险防范等环境保护措施;②分析论证拟采取措施的技术可行性、经济合理性、长期稳定运行和达标排放的可靠性、满足环境质量改善和排污许可要求的可行性、生态保护和恢复效果的可达性。38、C【解析】铁路边界噪声限值如表所示。39、C【解析】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2.4—2009),建设项目的声源资料主要包括:声源种类、数量、空间位置、噪声级、频率特性、发声持续时间和对敏感目标的作用时间段等。声源参数包括:①建设项目声源。对建设项目的空调、冷冻机房、冷却塔,供水、供热,通风机,停车场,车库等设施进行分析,确定主要声源的种类、源强及其位置。②外环境声源。对建设项目周边的机场、铁路、公路、航道、工厂等进行分析,给出外环境对建设项目有影响的主要声源的种类、源强及其位置。40、B【解析】焚烧炉在启动时,应先将炉膛内焚烧温度升至规定的温度(850℃)后才能投入生活垃圾。自投入生活垃圾开始,应逐渐增加投入量直至达到额定垃圾处理量;在焚烧炉启动阶段,炉膛内焚烧温度应满足要求,焚烧炉应在4h内达到稳定工况。41、A【解析】根据《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对污染物排放限值标准的规定,颗粒物可分类为:①碳黑尘、染料尘,其最高允许排放浓度为22mg/m3;②玻璃棉尘、石英粉尘、矿渣棉尘,其最高允许排放浓度为80mg/m3;③其他类颗粒物,其最高允许排放浓度为150mg/m3。42、C【解析】在声环境影响评价中,需要根据靠近声源某一位置(参考位置)处的已知声级来计算距声源较远处预测点的声级。在预测前需根据声源与预测点之间空间分布形式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