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德华版统计学习题答案a-_第1页
胡德华版统计学习题答案a-_第2页
胡德华版统计学习题答案a-_第3页
胡德华版统计学习题答案a-_第4页
胡德华版统计学习题答案a-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单项选择题1.一个统计总体(C)。A.只能有一个标志B.只能有一个指标C.可以有多个指标D.可以有多个标志2.设某市有12家生产相同产品的企业,要研究他们的产品生产状况,统计总体是(C)。A.每个企业的产品B.所有12家企业的每一件产品C.所有12家企业D.每一个企业3.某班同学数学考试成绩分别为69分、79分、80分和87分,这4个数字是(D)。A.指标B.标志C.变量D.变量值4.以下属于品质标志的是(B)。A.工人年龄B.工人工种C.工人体重D.工人工资5.对全市科技人员进行调查,每一位科技人员是总体单位,则科技人员的职称是(A)。A.品质标志B.数量标志C.变量D.指标6.要研究某市全部商店的商品零售额,以全部商店作为总体,每一个商店作为总体单位,则该市全部商店的商品销售额是(B)。A.质量指标B.数量指标C.变量值D.数量标志7.统计总体的基本特征是(C)A.同质性、广泛性、社会性C.同质性、大量性、变异性B.同质性、综合性、大量性D.同质性、社会性、大量性8.变异是指(B)。A.标志和指标的具体表现不同B.标志的具体表现在各总体单位之间不相同C.总体的指标各不相同D.总体单位的标志各不相同9.“统计〞一词的基本含义是(D)A.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统计分B.统计制定、统计分组、统计计算C.统计方法、统计分析、统计猜测D.统计科学、统计工作、统计资料10.以下变量中属于连续变量的是(C)A.中等学校数B.国有企业数C.在校同学身高D.在校同学人数二、多项选择题(每题至少有两个正确答案)1.以下几对关系中(BD)有对应关系A.标志与总体B.总体与指标C.指标与总体单位D.总体单位与标志E.指标与品质标志2.以下标志中,属于数量标志的有(CD)3.以下(ACD)属于质量指标A.产品合格率B.废品量C.单位产品成本D.资金利润率4.数量指标反映总体某一特征的(AB)A.规模B.总量水平C.强度D.密度5.品质标志反映事物质的属性,数量标志反映事物量的属性。因此(AD)A.数量标志可以用数值表示B.品质标志可以用数值表示C.两者都可以用数值表示D.品质标志不可以用数值表示三、简答题1.什么是统计?统计工作包括哪几个阶段?2.标志与指标的区别与联系。3.统计的基本职能是什么?4.统计研究的特点什么?5.举例说明什么是变异、变量和变量值?四、综合题要调查某家电企业销售的全部手机状况,试指出总体、总体单位是什么?试举假设干品质标志、数量标志、数量指标、质量指标。(略)五、案例分析2005年国民经济持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2005年,各地区、各部门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进一步强化和改善宏观调控,积极推动改革开放,国民经济浮现增长较快、效益较好、价格平稳、活力加强的优良发展态势。初步核算,全年国内生产总值18232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9.9%,略低于上年10.1%的增长速度。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2718亿元,增长5.2%:第二产业增加值86208亿元,增长11.4%;第三产业增加值73395亿元,增长9.6%。分季度看,四个季度的国内生产总值分别增长9.9%、10.1%、9.8%和9.9%,比较平稳。1.农业生产持续趋好,粮食再获丰收。全年粮食总产量达到4840亿公斤,比上年增产146亿公斤,增长3.1%。棉花产量570万吨,比上年减产9.8%:油料、糖料产量与上年基本持平。畜牧业克服“禽流感〞带来的困难,持续保持增长,肉类产量比上年增长6.3%。2.工业生产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全年工业增加值76190亿元,比上年增长11.4%。其中,规模以上完成工业增加值66425亿元,增长16.4%,增速比上年回落0.3个百分点。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长10.7%;重工业增长17.0%,轻工业增长15.2%。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销率达到98.1%。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14362亿元,增长22.6%。3.固定资产投资在结构调整中保持了较快增长。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88604亿元,比上年增长25.7%,增幅比上年回落0.9个百分点。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75096亿元,增长27.2%;乡村增长18.0%。行业投资结构有所改善。4.国内市场销售增长加快。全年社会消费晶零售总额67177亿元,比上年增长12.9%,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2.0%,实际增速比上年加快1.8个百分点。其中,城市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6%;县及县以下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5%。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增长12.6%,餐饮业零售额增长17.7%。在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中,通讯器材类比上年增长19.9%,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14.8%,汽车类增长16.6%,石油及其制品类增长34.4%。5.对外贸易持续快速增长,利用外资保持较高水平。全年进出口总额1422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3.2%。其中,出口7620亿美元,增长28.4%;进口6601亿美元,增长17.6%。进出口相抵,顺差达1019亿美元,比上年增加699亿美元。全年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603亿美元,下降0.5%。年末国家外汇储备8189亿美元,比年初增加2089亿美元。6.居民消费价格涨势温柔,生产资料价格涨幅高位回落。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1.8%,涨幅比上年回落2.1个百分点。其中,城市居民消费价格上涨1.6%,乡村上涨2.2%。从构成看,食品价格上涨2.9%,涨幅比上年回落7个百分点,其中粮食价格上涨1.4%,肉禽及其制品上涨2.5%,蛋上涨4.6%。烟酒及用品价格上涨0.4%,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价格上涨2.2%,居住价格上涨5.4%,其余商品价格则略有下降。全年商品零售价格上涨0.8%。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比上年上涨8.3%,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4.9%。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上涨1.6%,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上涨7.6%。7.城乡居民收入持续保持较快增长。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493元,扣除价格因素,比上年实际增长9.6%,增幅比上年提升1.9个百分点;农民人均纯收入3255元,实际增长6.2%,回落0.6个百分点。年末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4.1万亿元,比上年末增加2.1万亿元。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2%,与上年底基本持平。以上状况说明,2005年我国经济形势优良,特别是经济运行的稳定性有所提升,发展的协调性有所改善。这为新世纪第一个五年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画上了圆满的句号,也为新的一年乃至“十一五〞时期经济的平稳较快发展奠定了优良的基础。当前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农业基础薄弱,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后劲不够,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依旧偏大,且结构不尽合理,经济增长方式仍然粗放等。依据以上的案例回答以下问题:(1)举例说明统计的研究对象是什么?(2)什么是统计总体,案例中提到了什么统计总体?什么是总体单位?案例中提到了什么总体单位?(3)案例中提到的标志有几种?举例说明什么是指标?(4)案例中用了什么统计研究方法?2.4习题与施行训练一、填空1、统计信息搜集的基本要求:准确、完整、及时、有效。2、统计信息搜集,是统计工作过程的第二阶段;统计信息整理是整个统计工作的第三阶段3、抽样调查是按随机原则在总体中抽取部分单位组成样本加以研究,然后依据所获得的样本数据对调查对象总体特征作出具有一定可靠程度的推算。4、统计信息搜集的实施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其中包涵着许多专业技巧。这些技巧主要包括问卷制定的技巧和访问的技巧。5、统计分组是统计整理的关键,其关键是选择分组标志。6、统计分组必需遵循两个原则:穷尽原则和互斥原则。7、在统计分组的基础上,将总体的所有单位按一定的顺序归类排列,并计算各组的单位数,从而形成一个反映总体中各单位在各组的分配的数列,这个数列称为次数分布。8、组距是每个组的上限与下限之差。确定组距和组数应遵循以下原则:尽可能反映总体单位的分布状况及总体单位的集中趋势,体现组内资料的同质性和组与组之间的差异性。9、累计次数说明总体的某一标志值在某一水平上下的总体次数。它的计算方法有两种:向上累计和向下累计。10、统计资料经过汇总后,还要以某种方式表现出来,表现统计资料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统计表;另一种是统计图。二、单项选择1、搜集初级资料的主要方法是〔B〕2、某地为推广先进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经验,对效益最好的几个企业进行调查,这种调查是属于〔C〕3、在统计调查阶段,对有限总体〔D〕C.既不能进行全面调查,又不能进行非全面调查4、了解我国城乡居民生活状况,最合适的调查方式是〔B〕5、变量数列中,组距和组数的关系是〔B〕C.组数愈多,组距愈大D.组数愈少,组距愈小6、统计分组的结果表现为〔B〕A.组内同质性,组间同质性B.组内同质性,组间差异性C.组内差异性,组间差异性D.组内差异性,组间同质性7、制造业企业按生产能力分组和按资金利税率分组〔B〕C.前者按品质标志分,后者按数量标志分D.前者按数量标志分,后者按品质标志分8、某组距式分组,其起始组是开口组,上限为100,又知相邻组的组距为50,则起始组的组距可以视为〔A〕9、分配数列中的频率是指〔C〕B.各组的频数互相之比10、正常状况按年龄分组的人口死亡率图像是〔B〕三、多项选择1、统计调查中的专门调查有〔ABCD〕E.空间遥感调查2、我国历次人口普查是〔BCD〕E.常常性调查3、问卷制定必需注意〔ABCD〕D.问卷要公正客观,不能夹杂主观意图4、在工业企业设备调查中〔ACD〕5、属于非全面调查的有〔ABC〕6、统计表的宾词制定分为〔CDE〕7、统计分组的作用是〔ABC〕8、以下的分组属于按品质标志分组的有〔BCDE〕9、以下数列中属于分配数列的有〔BCDE〕E.异组距数列10、关于离散型变量数列〔CDE〕E.既能编制单项式数列,也能编制组距式数列四、推断题1、确定调查对象是统计资料收集方案中的首要问题。〔×〕2、调查人员依据调查方案内容的要求,搜集文献信息资料是调查方法中的实验法。〔×〕3、统计信息资料整理为统计分析提供了前提。〔√〕4、统计表可以简明直观地反映统计搜集所获得地数据资料。〔×〕5、统计信息整理是整个统计工作地第二阶段,其质量的凹凸直接影响统计分析的结果。〔×〕6、统计信息搜集的组织形式是指组织统计调查,搜集统计信息的方式,包括定期统计报表和专门调查。〔√〕五、简答题1.什么是统计信息的搜集?,统计信息搜集的基本要求是什么?搜集统计信息资料的方法有哪些?2.结合实例说明调查对象、调查单位之间的关系。3.一个完整的统计调查方案应包括哪些主要内容?4.什么是统计资料整理?统计信息资料整理有哪些步骤和内容?搜集统计资料有哪些方法?5.什么是统计分组?统计分组的原则及作用是什么?统计分组的关键问题是什么?6.什么是分配数列、品质数列和变量数列?如何编制变量数列?7.什么是统计表?编制统计表的原则有哪些?六、计算题1.某学习班有40名同学,同学成绩如下:81798586747362946857929683847654687883877774858387637580786081867361906953526166要求:⑴编制组距式〔等组距〕变量数列;⑵计算每组的组中值和频率;⑶分别用向上累计法和向下累计法计算每组的频数和频率。全距R=96-52=44;组数调整为7组距=R/n=44/7=6.3,调整为7按同学分数分组同学人数52——59459——66566——73473——801080——871187——94494——1012〔2〕按同学分数分组组中值频率52——5959——6666——7373——8080——8787——9494——101(3)按同学分数分组(向上)频数频率按同学分数分组〔向下〕频数频率59494401669873673138031802373270.675873466170.42594385960.151014015222.某公司所属各分厂的劳作生产率与平均工资列表如下:表2—1劳作生产率〔千克/人.月〕月平均工资〔元/人〕一分厂二分厂三分厂四分厂五分厂六分厂七分厂90.1100013001450230011238001800按劳作生产率分组,编制说明劳作生产率和平均工资关系的分析分组表〔假定各分厂职工人数一样〕。解:劳作生产率〔千克/人.月〕月平均工资〔元/人〕8001000112313001450180023003.为了解某市居民家庭的基本状况,以作为研究该市居民收入水平的依据,需要进行一次性调查,试依据所学的内容,制定出一个严密的统计调查方案并制定问卷。3.6习题与施行训练参照答案一、填空题1.静态统计指标是统计分析的基本指标,它包括:总量指标、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标志变异指标,它们分别反映了经济现象的规模、水平、结构、比率、集中和离散的数量特征。2、总量指标按其反映的时间状况不同,可以分为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3、总量指标的计量单位,一般可以分为三种:实物单位、价值量单位和劳作量单位4、相对指标依据研究目的和现象特点的不同,分为结构相对指标、比例相对指标、比较相对指标、强度相对指标、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和动态相对指标5、标志变异指标是反映总体各单位标志值之间差异程度的综合指标,常见的标志变异指标有全距、平均差、标准差和离散系数等几种6、静态平均指标按计算方法和应用场合不同,可以分为算术平均数、调和平均数、几何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二、单项选择题1、在出生婴儿中,男性占53%,女性占47%,这是〔A〕。2、万华企业生产的变速自行车上年实际成本为450元,本年计划降低4%,实际降低5%,则成本降低计划完成程度为〔D〕A.95%B.98.9%C.1%D.1.04%3、按全国人口平均的粮食产量指标是〔B〕4、以下指标中属于时点指标的是〔D〕5、以下属于总量指标的是〔D〕6、标志变异指标〔A〕7、在不掌握各组单位数资料,只掌握各组标志值和各组标志总量的状况下,宜采纳〔C〕8、标志变异指标中易受极端值影响的是〔A〕9、某市2004年乡村人均收入和城市人均收入分别为4800元和10060元,标准差分别为320元和780元,则人均收入的变异程度〔A〕10、两个总体平均数不等,但标准差相等,则有〔C〕A.两个平均数代表性相同B.平均数大代表性小三、多项选择题1、分子和分母不可互换计算的相对指标是〔AC〕C.结构相对指标D.2、时期指标的特点是〔AC〕3、以下属于平均指标的是〔BC〕A.人口密度B.某公司职工平均年龄C.参加英语等级考试的同学平均成绩D.全国人均产量4、与标志值有相同计量单位的标志变异指标是〔ABCE〕5、以下可应用加权算术平均法计算平均数的有〔BD〕A.由各员工的工资额求平均工资C.由工资额及员工总数计算平均工资四、推断题1、质量指标的数值随总体范围的大小而增减〔×〕2、数量指标的数值不随总体范围的大小而增减〔×〕3、按指标的时间标准不同,可分为估计指标和终期指标〔×〕4、按指标的报告次序和准确性不同,可分为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5、统计指标的制定形态只包括定性范围和定量方法两个要素〔√〕6、相对指标的表现形式有两种:即有名数和无名数〔√〕7、甲公司的市场占有率是乙公司的1.56倍,这是比较相对指标〔√〕8、某地区大学及以上人口为12.1%,这是强度相对指标〔×〕五、简答题1、什么是总量指标?它在统计中有什么作用?总量指标是反映在一按时间、地点和条件下的社会经济现象总体规模或水平或工作总量的统计指标。其作用表现在:(1)总量指标是熟悉客观现象总体的起点(2)总量指标是执行,宏观调控和科学管理的依据之一,是制定政策和检验政策、制订计划和检验计划的基本依据(3)总量指标是计算其它统计指标的基础2、总量指标可以做哪些分类?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各有什么特点?总量指标按其所说明的总体内容不同,可以分为总体单体总量和总体标志总量、按其反映的时间状况不同,可以分为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都是总量指标,但它们各有特点:(1)时期指标各个时期的数值可以相加,而时点指标各个时点的数值相加没有意义(2)时期指标的数值大小与时期间隔的长短有直接关系,而时点指标数值的大小与时点间隔的长短没有直接关系(3)时期指标的数值是通过连续登记取得的,而时点指标的数值是通过间断登记取得的3、什么事相对指标,有何表现形式?相对指数又称相对数,是两个互相联系的统计指标数值的比值,说明现象发展变化的程度、强度和总体结构等。相对指标的主要表现形式有两种:即有名数和无名数。4、相对指标有哪些种类?如何计算和应用?相对指标、比较相对指标、强度相对指标、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动态相对指标等。各相对指标的计算方法与应用:(1)结构相对指标在统计分析中常用于反映现象总体内部的结构特征、现象的发展过程和规律、研究现象内部联系、研究资源的利用程度等方面。(2)在实际工作中,比例相对指标与结构相对指标往往结合起来使用。这样既可以分析总体各部分构成比例的协调程度,也可以研究总体的结构是否合理。(3)比较相对指标主要是对现象在不同地区、不同部门、不同单位或不同个人之间的发展进行比较分析。(4)强度相对指标常应用于反映事物的密度和普遍程度、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实力、研究社会经济效益等。(5)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用于检查计划完成状况。动态相对指标用以反映现象总体在时间上的发展变化程度。5、相对指标有哪些应用原则,怎样正确理解?(1)正确选择对比的基数(2)要保持两个对比指标数值的可比性(3)相对指标和总量指标结合运用(4)各种相对指标要结合运用6、什么是平均指标?它有什么作用?如何进行分类?平均指标又称平均数,它是一个抽象化了的代表值,它反映现象总体各单位某一数量标志的一般水平,而不是某一总体单位的各别水平。平均指标的作用:可用来比较同一现象在不同空间的一般水平;可用来研究某一现象平均水平在同一空间,不同时间上的变化,说明总体的发展过程和趋势;平均指标可作为某些科学猜测、决策、评价和某些推算的依据。可以分析现象之间的依存关系。平均指标的种类:平均指标按其所属总体的时间范围不同,可以分为静态平均数和动态平均数;静态平均指标按计算方法和应用场合不同,可以分为算术平均数、调和平均数、几何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7、为什么说调和平均数是算术平均数的变形?调和平均数实际上就是倒数平均数,它是被研究对象中各个变量值倒数的算术平均数的倒数。8、什么是权数,它在加权算术平均数和加权调和平均数中有何不同?各有何表现形式?各组变量值出现的次数称权数,在计算加权算术平均均时,权数常以次数、频数或比重、频率等形式表现;而当所掌握的资料中缺乏各组总体单位数或缺乏各组单位数占总体单位数比重的状况下,则权数只能以的形式表现。9、强度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有何异同?强度相对指标是两个性质不同而又有联系的总量指标之比,其表现形式一般为复名数,有时则以无名数的形式;而平均指标则是抽象化了的代表值,必需应用于同质总体,反映现象总体中各单位某一数值标志的一般水平。10、在什么状况下,应用中位数和众数反映被研究现象的一般水平更为合适?当变量数列显现显然的集中趋势时,应用众数比较合理,而当变量数列无显然的集中趋势时,则可运用中位数来表现一般水平。11、确定中位数和众数有哪几种方法?试举例说明。确定众数的方法:(1)由单项数列确定众数(2)由组距数列确定众数;确定中位数的方法:(1)由末分组资料确定中位数(2)由分组资料确定中位数,而由分组资料确定中位数,分为两种状况:一是由单项式数列确定中位数;二是由组距式数列确定中位数。12、判别平均指标代表性大小的方法有哪些?在实际应用中将如何选择一个既有效又快捷的方法?推断平均数指标代表性大小的方法可用全距、平均差、标准差,变异系数等指标。在实际应用中可用变异系数来推断平均指标的代表性大小,变异系数大则说明平均数代表性小。13、计算和应用平均指标时应注意哪些问题?计算和使用平均指标应请注意:(1)平均指标必需应用于同质总体(2)用组平均数补充说明平均数(3)用分配数列补充说明总平均数(4)注意总体中各单位的个性与共性。六、计算分析题1、某生产车间有20名工人,某日产量〔件〕如下:2423282624242320252127242623242123252425要求:求工人日产量的算术平均数、中位数、众数、全距、平均差和标准差。解:2、某公司职工工资资料如表3-18所示。表3-18某公司职工工资资料工资〔元〕各组职工占职工总数比重〔%〕400-80018800-1200251200-1600301600-2000152000以上12合计100要求:求该公司职工的平均工资解:1312元3、某地区对城乡居民收入进行随机调查,其结果如表3-19所示。城镇居民人均年收入〔元〕人数〔人〕农民人均收入〔元〕人数〔人〕5000以下803000以下3005000-100002203000-600045010000-150004506000-900060015000-200002009000-1200040020000以上5012000以上250合计1000-2000解:城镇居民人均收入为12100元,标准差为4833.6元,变异系数为39.9%农民人均收入为7275元,标准差为3698.8元,变异系数为50.8%故城镇居民平均收入代表性更强。4.6习题与施行训练一、填空题1.动态数列一般由两个要素构成,一个是现象所属的_时间____,另一个是反映客观现象的____发展水平____。绝对数时间序列、相对数时间序列和平均数时间序列三种,其中绝对数时间序列是基本数列。_水平法_和__累计法__两种。_变量数列___计算的,序时平均数是依据___时间数列___计算的。5.某企业1月份平均职工人数210人,2月份平均职工人数225人,3月份平均职工人数为228人,4月份平均职工人数为230人,那么第一季度的平均职工人数为___224______人。6.增长量按采纳的基期不同可分为逐期增长量和累积增长量两种,二者的关系是累计增长量等于相应的各逐期增长量之和。定基发展速度和环比发展速度两种,二者的关系是定基发展速度等于相应的各个环比发展速度之积。最小平均法。9.最小平均法就是运用一定的数字模型,为原有的动态数列配合一条适当的趋势线进行修匀。依据最小平方的原理,这条趋势线必需满足的基本要求是:原有数列__观测__值与趋势线上的___趋势___值的_____离差平方和_____为最小。_1______,则说明现象在该月〔季〕为旺季。二、单项选择题1.动态数列由〔B〕要素构成。A、一个B、两个C、三个D、四个2.我国人均粮食产量按时间顺序排列的数列是〔D〕A、时期数列B、时点数列C、平均数列动态数列D、相对数动态数列3.以下数列中哪一个属于动态数列〔D〕A、职工按工资分组形成的数列B、商业企业按经济类型分组形成的数列C、同学按成绩分组形成的数列D、钢产量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所形成的数列4.已知各期环比增长速度为3%、7%、8%、10%,则相应的定基增长速度的计算为〔A〕A、B、C、D、〔5.已知某企业1月、2月、3月、4月的平均职工人数分别为290人、294人、292人和305人,则该企业第一季度平均职工人数的计算方法是〔A〕A、B、C、D、6.某车间月初工人数资料如下:〔单位:人〕1月2月3月4月5月6月7月290383380310315318326则该车间上半年的月平均工人数为〔D〕7.累计增长量与相应的各逐期增长量的关系表现为〔B〕A、累计增长量等于相应的各逐期增长量之积B、累计增长量等于相应的各逐期增长量之和C、逐期增长量等于相应的累计增长量之积D、逐期增长量等于相应的累计增长量之和8.定基发展速度与环比发展速度的关系表现为〔A〕A、定基发展速度等于相应的各环比发展速度的连乘积。B、定基发展速度等于相应的各环比发展速度之和C、相邻两个时期的环比发展速度之商等于相应的定基发展速度D、以上都不对9.假定某产品产量2000年比1995年增加127%,那么1995-2000年的平均发展速度为〔B〕A、B、C、D、10.计算各期发展水平之和与最初水平之比,实际上就是各期定基发展速度〔B〕A、之积B、之和C、之商D、之差11.本期发展水平与去年同期发展水平之比是〔B〕A、增长速度B、年距发展速度C、年距增长速度D、环比发展速度12.假设无季节变动,则季节比率为〔B〕A、0B、1C、大于1D、小于1三、多项选择题1.时期数列的特点有〔BDE〕A、数列中各指标数值之间具有可比性。B、数列中各指标数值之间具有可加性C、数列中各指标数值的大小与时间长短无关D、数列中各指标数值的大小与时间长短有关E、数列中的各指标数值是连续登记得到的2.以下哪几项是时期数列〔BDE〕A、我国近几年的森林面积B、某市历年交通事故死亡的人数C、我国历年的黄金储备量D、我国历年的工业总产值E、我国历年的基本建设投资额3.编制动态数列的原则有〔ABCDE〕A、时期长短应该一致B、总体范围应该一致C、指标的经济内容应该相同D、指标的计算方法、计量单位应该一致E、以上都对4.以下哪些指标是序时平均数〔ABDE〕A、第二季度平均每月的商品库存额B、某企业平均每年的商品销售额C、某企业某年7月份职工的平均工资D、某工厂某年平均每月工人的人均产值E、某地区近几年工业总产值平均每年的增长速度5.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有〔ABCD〕A、B、C、D、E、6.某五年中由每年基本建设投资额组成的动态数列是〔A〕,计算其平均发展水平用〔CD〕A、时期数列B、时点数列C、简单算术平均法D、加权算术平均法E、几何平均法7.可以称为序时平均数的有〔ABCDE〕A、平均发展水平B、平均增长量C、平均发展速度D、平均增长速度E、移动平均数8.以下表述正确的有〔ABDE〕A、相对数动态数列中,各个指标值是不能相加的。B、动态数列是变量数列的一种。C、钢产量比基期增加了4倍,也就是翻了两番。D、已知某市社会商品零售额1991年至1995年各年增长速度为8%、10%、15%、18%、21%,则这五年的平均增长速度为14.4%。E、对时期数列可用简单算术平均法计算平均发展水平。四、推断题1.动态数列是将指标数值按时间顺序排列而成的一种变量数列。〔√〕2.绝对数动态数列中的指标数值大小都受时期长短的影响。〔×〕3.我国人均钢产量按年排列的数列是平均数动态数列。〔√〕4.相对数动态数列中的各个指标数值,其计算基础不同,因此不能直接相加。〔√〕5.假设动态数列每年的逐期增长量相等,则其各年的环比发展速度是年年下降的。〔√〕6.各期的环比增长速度的连乘积等于定基增长速度。〔×〕7.发展水平可以是绝对数,也可以是相对数和平均数。〔√〕8.计算年距增长量和年距发展速度主要是为了消除季节变动的影响。〔√〕9.工业总产值翻两番就是报告期比基期增长了3倍,即报告期为基期的400%〔√〕10.动态数列中各期的环比发展速度大体相同,则说明该数列是直线趋势。〔×〕11.按月平均法测定季节变动,假设各月的季节比率都接近1,说明季节变动很小,甚至没有。〔√〕12.用最小平均法测定长期趋势,实际观测值与趋势线上的趋势值是两个不同的数值,趋势值肯定在趋势线上,而实际观测值不一定在趋势线上。〔√〕五、简答题1.什么是动态数列?编制动态数列有何作用?2.什么是时期数列、时点数列?二者有何区别?3.序时平均数与一般平均数有何异同?4.什么叫最小平方法?最正确趋势线应满足的条件是什么?六、计算题1.某工厂2003年第二季度职工人数资料以下:月份3月份4月份5月份6月份月末职工人数〔人〕1500161016701750计算该厂第二季度的平均职工人数解:第二季度的平均职工人数==1635〔人〕2.某企业2000年职工人数资料如下:日期1月1日2月1日3月1日7月1日10月1日12月1日2001年1月1日职工人数〔人〕1110118011851190120012501280计算该企业2000年平均职工人数。解:企业2000年平均职工人数==调整为1199人3.某工厂某种产品产量资料如下:年份产量〔万件〕累计增长量〔万件〕定基发展速度〔%〕环比发展速度〔%〕1995250---19963207012812819973257513019983901401561201999276.51352000600350240依据上表资料计算:〔1〕表中空格所缺的数值〔2〕平均增长量解:平均增长量=350/5=70(万件)〔3〕平均发展速度解:平均发展速度=〔4〕平均增长速度解:平均增长速度=平均发展速度-1=4.2002年某市国内生产总值〔GDP〕为800亿元,假设以平均每年7.8%的速度递增,试计算该市2015年的国内生产总值将会达到多少?解:2015年国内生产总值=(亿元)5.某商业企业某年上半年有关资料如下:上年12月1月2月3月4月5月6月销售额〔万元〕-----310332331385434430月末职工人数1700190019402055220022502300计算该企业上半年平均每月的人均产值解:平均销售额=〔310+332+331+385+434+430〕/6=370.33(万元)平均职工人数==2057.5(人)平均每月的人均产值=平均销售额/平均职工人数=370.33/2057.5=0.18(万元/人)—1999年钢产量资料如下:年份19951996199719981999钢产量〔万吨〕32133285335834293505试用最小平方法配合直线趋势方程,并猜测该地区2002年的钢产量。解:以时间数列的首项为原点,当t=7时,Y=3722万吨,即2002年的钢产量猜测值为3722万吨。7.某地社会商品零售额2001年较1998年增长17.5%,2002年较2001年增长4.8%,2003年又较2002年增长8%,试计算该地区1998—2003年社会商品零售额平均每年的增长速度。解:平均发展速度=平均增长速度=平均发展速度-1=-1一、单项选择题:1.指数的狭义含义是〔A〕A.动态相对数B.个体指数C.总指数D.产值计划完成程度2.某公司所属三个企业生产同一种产品,要计算产品产量总指数,三个企业的产品产量〔A〕A.可以直接加总B.不可以直接加总C.必需用基期价格作同度量因素D.必需用报告期价格作同度量因素3.平均指数是计算总指数的另一种形式,其计算的基础(D)A.数量指数B.质量指数C.综合指数D.个体指数4.某企业生产甲、乙、丙三种商品,报告期与基期比较,价格未变,而总产值增长了5%,则产品产量指数为(A)A.105%B.15%C.100%D.180%5.编制综合指数必需注意的问题是(A)A.确定同度量因素B.先计算个体指数C.应用加权算术平均数D.将不同因素相加6.编制综合指数数量指标指数时,其同度量因素最好固定在(A)A.基期B.报告期C.计划期D.固定期二、多项选择题1.编制数量指标综合指数的原则是(AB)A.以质量指标作同度量因素B.同度量因素固定在基期C.以数量指标作同度量因素D.同度量因素固定在报告期E.同度量因素既可以固定在基期,也可以固定在报告期2.同度量因素的作用有(AE)A.权数作用B.平衡作用C.稳定作用D.比较作用E.同度量作用3.某商品基期出售100公斤,报告期出售120公斤,指数为120%,该指数是(BC)A.综合指数B.个体指数C.数量指标指数D.总指数E.质量指标指数4.以下指数属于质量指标指数的有(ABCD)A.价格指数B.单位成本指数C.平均工资指数D.材料单耗指数E.产量指数5.某企业销售收入报告期183150元,基期为156000元,销售量指数为109.6%,则〔ABCDE〕A.销售额指数为117.4%B.销售价格指数为107.1%C.销售量的增加使销售收入增加14976元D.销售价格的上扬,使销售收入增加12174元E.全部销售收入增加27150元6.指数的作用在于〔ACDE〕A.反映复杂现象总体的变动方向和变动程度;B.综合研究现象的变异程度C.分析复杂现象总体中各因素的影响程度;D.用于研究现象的发展变化趋势E.解决不同性质数列之间不能对比的问题三、简答题1.统计指数有什么作用?2.统计指数的分类有哪些?3.什么是综合指数?编制综合指数时应注意什么?4.什么是同度量因素?确定同度量因素的一般原则是什么?5.什么是指数体系?如何利用指数体系进行因素分析?四、计算题:1.区分下表中各指数的种类。统计指数个体指数总指数数量指标指数质量指标指数某一种商品单位成本指数二十种商品的价格指数企业职工的平均工资指数某型号手机的销售量指数全国消费品零售价格指数√√√√√√√√√√2.某公司销售状况如下表:产品实际销售额〔万元〕销售量个体指数%2004年2003年甲乙丙240485480200450350125110140合计12051000--要求:〔1〕计算全公司销售量总指数;解:=118.5%〔2〕分析销售量的变动对销售额的影响。解:销售量的变动对销售额的影响==1185-1000=185〔万元〕3.某商店商品的价格和销售量资料如下:商品名称计量单位价格销售量基期报告期基期报告期甲乙双件48304532300400400500要求:〔1〕计算该商店几种商品的价格总指数和销售量总指数;解:=34000;=26400销售量总指数==129.36%销售价格总指数==99.55%〔2〕指出在总销售额增长绝对值中,有多少是受价格因素影响的,有多少是受销售量因素影响的?答:在总销售额增长绝对值7600中,-152是受价格因素影响,有7752是受销售量因素影响的。4.某商场三种商品的价格和销量资料如下表所示。商品名称计量单位价格销售量基期报告期基期报告期ABC千克米台4002000160416309016880252007823192要求:(1)计算个体物价指数和个体销量指数。解:A个体物价指数=416/400=104%,个体销量指数=78/80=97.5%B个体物价指数=3090/2000=154.5%,个体销量指数=23/25=92%C个体物价指数=168/160=105%,个体销量指数=192/200=96%(2)计算三种商品的物价总指数、销售量总指数和销售额总指数。解:=135774=114000物价总指数==125.81%销售量总指数==94.67%销售额总指数==119.1%(3)利用指数体系对总销售额的变动进行因素分析。商品销售量和商品价格变动对商品销售额影响的绝对值如下:=〔107920-114000〕+〔135774-107920〕=-6080+27854计算结果说明:报告期商品额比基期增加21774,是由于销售量下降减少6080和商品价格增长而增加销售额27854两个因素共同影响的结果。[综合案例]大多数国家都编制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反映城乡居民购买并用于消费的消费品及服务价格水平的变动状况,并用它来反映通货膨胀程度。从2001年起,我国采纳国际通用做法,逐月编制并公布以2000年价格水平为基期的居民消费价格定基指数,作为反映我国通货膨胀(或紧缩)程度的主要指标。经国务院批准,国家统计局城调总队负责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编制及相关工作,并组织、指导和管理各省区市的消费价格调查统计工作。我国编制价格指数的商品和服务项目,依据全国城乡近11万户居民家庭消费支出构成资料和有关规定确定,目前共包括食品、烟酒及用品、衣着、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交通和通信、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居住8大类,251个基本分类,约700个代表品种。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就是在对全国550个样本市县近3万个采价点进行价格调查的基础上,依据国际规范的流程和公式算出来的。(摘自中国统计信息网《统计知识》)问题:1.居民消费品价格指数属于数量指标指数,还是质量指标指数?为什么?答:属于质量指标指数。2.居民消费品价格指数是采用什么方法计算的?计算居民消费品价格指数有何现实意义?答:采用指数加权平均法。6.6习题与施行训练一、填空题总体,而把组成总体的每个元素称为总体单元,一个总体中所含的个体的数量称为总体规模。2.为了推断总体的某些重要特征,需要从总体中按一定抽样技术抽取假设干个体,将这一过程称为抽样。3.概率抽样最基本的组织方式有:简单随机抽样、类型抽样、整群抽样和等距抽样。4.抽样推断的方法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点估计,二是区间估计。5.关于简单随机重复抽样,假设其他条件不变,则当同意误差范围缩小一半,抽样单位数必需为原来的4倍。假设扩展一倍,则抽样单位数为原来的1/4。6.在同样的精度要求下,不重复抽样比重复抽样需要的样本容量小。二、单项选择题1.用简单随机抽样〔重复〕方法抽取样本单位,如果要使抽样平均误差降低50%,则样本容量需扩展为原来的〔C〕A.2倍B.3倍C.4倍D.5倍2.事先将全及总体各单位按某一标志排列,然后依固定顺序和间隔来抽选调查单位的抽样组织方式叫做〔D〕A.分层抽样B.简单随机抽样C.整群抽样D.等距抽样3.计算抽样平均误差时,假设有多个样本标准差的资料,应选哪个来计算〔D〕A.最小一个B.最大一个C.中间一个D.平均值4.抽样误差是指〔D〕A.计算过程中产生的误差B.调查中产生的登记性误差C.调查中产生的系统性误差D.随机性的代表性误差5.整群抽样是对被抽中的群作全面调查,所以整群抽样是〔B〕A.全面调查B.非全面调查C.一次性调查D.常常性调查6.反映样本指标与总体指标之间的平均误差程度的指标是(C)A.抽样误差系数B.概率度C.抽样平均误差D.抽样极限误7.反映抽样指标与总体指标之间抽样误差的可能范围的指标是(B)A.抽样平均误差B.抽样极限误差C.抽样误差系数D.概率度8.抽样调查的主要目的是(B)A.对调查单位作深入研究B.用样本指标推算总体指标C.计算和控制抽样误差D.广泛运用数学方法9.抽样平均误差反映了样本指标与总体指标之间的(C)A.实际误差B.实际误差的绝对值C.平均误差程度D.可能误差范围10.在以下哪种状况下,计算不重复抽样的抽样平均误差可以采纳重复抽样的方式(C)A.抽样单位数很少B.抽样单位数很多C.抽样单位数占总体单位数的比重很小D.抽样单位数么总体单位数的比重较大三、多项选择题1.简单随机抽样常用于(AC)。2.、在抽样调查中(AD)。A.总体是唯一确定的,样本总体则是随机出现的B.总体和样本都是唯一确定的C.总体指标和样本指标都是唯一确定的D.总体指标和样本指标都是随机变量E.样本指标是随机变量,总体指标是唯一确定的3.在其它条件相同的状况下,比较各种抽样方式的抽样误差可以发现(ADE)A.整群抽样误差比其它方式大B.类型抽样误差最大C.等距抽样误差比纯随机抽样小D.纯随机抽样误差最小E.类型抽样误差较小4.重复抽样的特点是(BCE)C.每次抽选时,总体单位数始终不变D.每次抽选时,总体单位数逐渐减少5.影响抽样误差的大小的因素有〔BCD〕A.抽样调查的组织形式B。抽取样本单位的方法C.总体被研究标志的变异程度D。抽取样本单位数的多少6.在抽样平均误差一定的条件下,(BC)A.扩展极限误差的范围,可以提升推断的可靠程度B.缩小极限误差的范围,可以提升推断的可靠程度C.扩展极限误差的范围,只能降低推断的可靠程度D.缩小极限误差的范围,只能降低推断的可靠程度7.抽样调查所需的样本容量取决于〔ABD〕A.总体方差B.同意误差C.样本个数D.置信度四、推断题1.抽样误差是抽样调查中无法避免的误差。〔√〕2.抽样误差的产生是由于破坏了随机原则所造成的。〔×〕3.重复抽样条件下的抽样平均误差总是大于不重复抽样条件下的抽样平均误差。〔×〕4.在其他条件不变的状况下,抽样平均误差要减少为原来的1/3,则样本容量必需增大到9倍。〔√〕5.在其它条件不变的状况下,提升抽样估计的可靠程度,可以提升抽样估计的准确度。〔×〕6.抽样调查所遵循的基本原则是可靠性原则。〔×〕7.抽样极限误差总是大于抽样平均误差。〔×〕五、简答题1.什么叫抽样调查?抽样调查有哪几种组织方式,简要说明其内容?2.什么是随机原则?抽样推断中为什么要保持随机原则?3.什么是重复抽样和不重复抽样?为什么不重复随机抽样的误差总是小于重复随机抽样的误差?为什么可以用重复随机抽样误差公式来代替不重复随机抽样误差公式?4.什么叫抽样误差,它主要受哪些因素影响?5.什么叫必要样本数目?在确定必要样本数目时,主要合计以下因素?6.什么叫抽样推断?抽样推断的方法有哪些?六、计算题1.某市有各类超市800家,其中大型100家,中型300家,小型400家。为了调查该市超市的销售状况,拟抽取其中80家超市调查。如果采纳分层比例抽样法,应从各类超市中各抽取几家调查。中大型企业:1000.1=10(家)中型企业:=300*0.1=30(家)小型企业:=400*0.1=40(家)2.某地区有居民8000户,用随机抽样方式抽选样本200户进行饮水机家庭普及率调查。如果采纳等距抽样法,则将如何选取样本?解:(1)先将8000户按编号进行排队,从第1号排队至第8000号;(2)计算抽取的间隔数K=N/n=8000/200=40;(3)从第一间隔段1~40号间随机抽得样本单位的编号,然后从这个号开始,每隔40号再抽一个单位,直到抽满200户。3.A公司是广州一家中型服装生产企业,一直以来产品供本地市场销售。2004年为拓展市场该公司拟进军广西,为保证市场开拓成功,该公司委托广西当地一家市场研究公司先行进行市场调查,主要了解当地居民在服装方面的消费习惯和消费行为。假设该市场研究公司将采纳抽样调查法〔样本数为3000人〕进行问卷调查,请你为其制定抽样调查方案,即该公司可以采用哪些抽样调查方法来实施市场调查?〔略〕4.某企业生产某产品10000袋,为检验其包装重量是否达到标准,检验员甲按简单重复抽样方法抽取200袋进行检查,检验员乙按简单随机不重复方法抽取100袋进行检查。样本标准差均为2克解:〔1〕不重复抽样计算:=0.199(克)〔2〕重复抽样计算:=0.141(克)5.某地区粮食播种面积共5000亩,按不重复抽样方法随机抽取了100亩进行实测。调查结果,平均亩产为450公斤,亩产量的标准差为52公斤。试以95%的置信度估计该地区粮食平均亩产量的区间。解:依据资料,=5.148〔公斤〕即,=450+1.96*5.148=460.09(公斤)=450-1.96*5.148=439.91〔公斤〕,460.09]公斤之间。6.某地对上年栽种一批树苗共3000株进行了抽样调查,随机抽检的200株树苗中有170株成活。试以95.45%的概率估计该批树苗的成活率的置信区间和成活总数的置信区间。解:=85%=2.52%置信度为95.45%时,查表得t=2,=85%+2*2.52%=90.04%=85%-2*2.52%=79.96%7.对一批产品按不重复抽样方法抽选200件,其中废品8件。又知道抽样总体是成品总量的1/20,当概率为95.45%时,可否认为这一批成品的废品率低于5%?解:N=200*20=4000〔件〕p=8/200=4%t=2=1.35%=4%+2*1.35%=6.7%=4%-2*1.35%=1.3%置信区间为[1.3%,6.7%],则不能认为这一批成品的废品率低于5%。[案例]农民消费怎么样——四川省遂宁市农民消费状况调查解决“三农〞问题,是落实中央1号文件和实现国家“十一五〞规划,建设社会主义新乡村的必定要求。乡村消费者权益保护关系到国家“三农〞政策的落实执行和乡村社会稳定,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乡村小康社会建设的重要保证。为弄清农民消费状况,有针对性地开展乡村消费市场整治和做好乡村消费维权工作,今年8月—9月,我们对遂宁农民消费及消费环境状况进行了抽样调查。遂宁是中国西部一个传统农业市,全市人口380万,其中乡村人口达300万,乡村人口占全市总人口的79%,“三农〞问题尤为特别。此次调查涉及全市5个县〔区〕、23个行政村,共向农民发放问卷1200份,收回有效问卷1196份。主要涉及农民消费状况、乡村消费环境、乡村消费维权等25个方面的问题。归纳起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从农民的消费状况看:生产资料消费占收的近三成,生活消费占收入七成有余。电风扇、彩电、自行车、、摩托车、洗衣机等日常生活必需品普及率较高,普及率达61.1%;冰箱、空调、照相机等高档日用消费品普及率较低,各别地方普及率甚至为零。在被调查的1196户农民中,2004年户均医疗消费485元,户均教育消费1294元,有69%的农户家庭将其收入的相当部分〔各别家庭是全部甚至是负债〕用于子女上学;参加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的933户,占78%;能源消费仍然以柴火为主,“做饭〞使用柴火的806户,占67.4%,使用煤的390户,占32.6%。从乡村消费的环境看:有1095人认为农民负担在逐年减少,占91.6%;有814人认为乡村市场的产品存在严重质量问题,占68.1%;有982人认为当前乡村教育收费较高,占82.1%;有1049人认为目前乡村的医疗环境差或一般,占87.7%;有513人认为当前农业生产资料市场〔包括种子、农药、化肥等〕最让人不能放心使用,占42.9%;有841人认为乡村日常生活用品、食品存在严重的质量问题,占70.3%。从消费维权状况看:有902人知道有《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占75.4%;有758人在发生消费权益争议时知道与经营者协商和解,占63.4%;有753人会请求消费者协会调解,占63%;选择向人民法院起诉的有139人,占11.6%。从调查状况看,目前乡村的教育、医疗消费已成为农民消费的主要支出;保险逐渐成为农民新的消费热点;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质量问题是影响农民生产生活重要因素。乡村消费环境状况令人堪忧。〔四川遂宁市保护消费者权益委员会〕试分析案例采纳了何种调查方法?采纳了哪些具体形式?该形式有何特点?答:问卷抽样调查7.5习题与施行训练〔一〕填空题1.相关系数是测定变量之间__依存关系_____和__关系密切程度_____的代表性指标。2.完全相关的关系,即___完全正线性___关系,其相关系数为______1____。3.变量之间的关系有两种类型,一种是___函数_____关系,另一种是____相关____关系。4.按相关的方向分,相关关系可分为_____正_____相关和______负____相关。5.按相关的程度分,相关关系可分为___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