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年陇南市中考模拟联考卷〈三〉语文试卷(本试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积累与运用(30分)学校开展“黄河,我们的母亲河”语文实践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民族之根1.阅读下面语段,完成题目。①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所以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夏商西周三代,乃至秦汉以后的历代王朝的国都几乎也都建立在黄河流域,黄河文明成为每个时代的最高文明。这就决定了黄河文化在国家形成之前,属于中国文明起源过程中重要的主导性文化;而自国家诞生之日起,黄河文化就是国家文化。从黄河流域灿烂的新石器文化,到“邦国”文明的诞生,到作为文化基因的正统观和“大一统”观念的形成,到礼乐文明与理性人文基因的养成,再到“自在”的中华民族的形成,充分展示了黄河文化的丰富nèihán及其历史意义。黄河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本血脉,是中华民族之根。②千百年来,奔涌不息的黄河水哺育着炎黄子孙,孕育着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和顽强不屈的民族精神。“经天亘地,滔滔流出,昆仑东北。神浪狂飙,奔腾触裂,轰雷沃日。看中原形胜,千年王气。雄壮势、隆今昔。”滔滔黄河雄亘中原,奔流至今()仰韶文化、龙山文化、天汶口文化,黄河孕育的璀璨文明,传承至今;bǎizhébùnáo、自强不息,黄河锻塑的民族品格,坚守至今。继往开来,让我们在保护和传承中,唱响新时代的“黄河大合唱”!(1)根据拼音,在田字格中写出词语。nèihánbǎizhébùnáo(2)给加点词选择正确的义项。(只填序号)【养成】yǎngchéng①培养而使之形成或成长。《吕氏春秋·本生》:“始生之者天也,养成之者人也。”②教育。宋代曾巩《筠州学记》:“令汉与今有教化开导之方,有庠序养成之法,则士於学行,岂有彼此之偏,先后之过乎?”【甲】礼乐文明与理性人文基因的养成。【乙】以诗赋记诵求天下之士,而无学校养成之法。(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画线句①是一个复句,两个分句之间是因果关系。B.“黄河流域”“文化基因”“历史意义”三个短语的结构类型相同。C.画线句②中“哺育”“孕育”的词性都是动词。D.语段括号里应该填入的标点符号是逗号。◆黄河书画2.从下面书法作品中选择你最喜欢的一幅字,将正文内容用简化字工整地写在田字格中。(不含标点)3.古人讲究诗画合一。为下面的画作配上诗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B.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C.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D.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黄河精神.4.阅读下面语段,完成题目。黄河文化中勇敢坚忍、不怕吃苦的品格,积淀着中华民族崇高的精神追求。当今的中国青年,物质生活富足,精神生活丰富。表面上看,“吃苦”在年轻一代认识世界的词典里,似乎不再占有主要位置,,,,但人们克服困难应当具备的精神状态是一致的,无论是立足于知识社会之需,还是着眼于培育国民素质,艰苦奋斗的精神都不能变。(1)把下面句子填入语段横线处,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①也许不同时代的“苦”的呈现形式有所不同,吃苦已不仅限于承受肉体痛苦②但是,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前辈通过吃苦奋斗为青年一代赢得安逸的成长环境③年轻人同样需要吃苦奋斗为未来赢得机遇与希望A.①②③ B.③①② C.②①③ D.②③①(2)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写出修改意见。5.作为负责“黄河文化大搜集”这一版块的一员,你一定搜集了不少有关黄河的成语、歌曲、故事吧!请各写一个。诵读古诗文6.学校开展经典诗文朗诵大赛,请你帮助主持人完成串词。要求:①在前3位选手的串词中填上恰当的诗句,必须是将要朗诵的诗文中的句子。②参照前3位选手的串词;为第4位选手写出完整的串词,他朗诵的是苏轼的《水调歌头》。(1)人生曲折,不言放弃。生活难免有磨难,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只要一直走下去,一定能看到光明。接下来,请欣赏1号选手为大家朗诵陆游的《游山西村》。(2)春夏秋冬皆是景,诗意永驻我心间。欧阳修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绘琅琊山春夏花开芬芳,枝繁叶茂的景象;刘禹锡用“啃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抒写内心的豪迈情怀;岑参用“忽如一夜春风里,千树万树梨花开”的新奇比喻,描绘出边塞冬天特有的美妙意境。接下来,有请2号选手为大家朗诵欧阳修的《醉翁亭记》。(3)品读诗文名句,感悟家国情怀。从范仲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政治理想中,我们领略到他以天下为念的胸襟。接下来,有请3号选手为大家朗诵范仲淹的《岳阳楼记》。(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60分)(一)(19分)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题目。总有梨子路过秋天李柏林①外婆家的院子里有两棵树,一棵是柿子树,一棵不是柿子树。②它是梨树。③从我记事起,它就在那儿,长得高大壮硕。夏天的时候,遮凉避暑。秋天的时候,结满梨子。④有时候风儿吹着吹着,便听见声响,一只梨子重重地摔在了地上。这些声响,从来都不会触动我。对我来说,已经司空见惯。这棵树每年都会结很多的梨子,也会有很多的果子掉落。⑤外婆从屋内走出来,捡起梨子,又随手摘了几个够得着的,进了厨房。每到秋天,我总是会咳嗽,在老一辈的思想中,是药三分毒,一定要食补。于是,外婆便准备在那低矮的厨房里给我熬梨汤。⑥梨汤是用瓦罐熬的,像极了熬中药的场景,外婆守在旁边,一守就是好久。她给了一只梨子足够的虔诚,也让梨子在我的心中变得沉重。⑦接着,外婆给我盛上一碗梨汤,因为这梨汤和咳嗽联系在一起,它在我的印象中便不再美好。⑧就这样持续了很久,后来我不再经常去乡下,外婆还是会让外公在秋天扛着一口袋梨子送到我家。那些梨子甚至放到渍烂,我也不愿意吃。可是外婆依旧送,年年如此。⑨后来的秋天,我依旧会咳嗽,而我有了最快捷的办法,便是输液。当吊瓶挂上去,不消几小时,便能感觉到好转,那像一个永不坠落的梨子,治愈着我的咳嗽。⑩外公去世后,外婆一个人无法再去摘梨子,也无法走很远的路给我送梨子,于是梨树被砍了,好像它的使命已经结束了。⑪而我却不以为意,因为我本就不喜欢吃梨子啊,即便没有这棵树了,生活也不会有什么不同。⑫去年秋天,朋友夏夏说她那边盛产秋月梨,要给我寄一箱。我没告诉她关于梨子的那段并不美好的回忆,说着自己不爱吃,她说没关系,可以熬梨汤啊。秋月梨收到后,我不忍辜负远方的心意,才准备尝一尝,没想到汁水饱满,我竟不忍拿它去熬汤了,还专门买了好看的果盘,将它们置于餐桌之上。那个时候,我才觉得梨子变得美好了。⑬今年去兰州游玩,临行时朋友默默送了我一袋香蕉梨,说我肯定喜欢吃,因为有冰淇淋的口感。我在车上尝了一个,觉得新奇,于是上网搜了搜,才发现这个梨子还有一个名字,叫阿婆梨。⑭秋雨缠绵的归途啊,我又想起了我的外婆,想起了那些从树枝上掉落的梨子,想起了咳嗽声声的童年。我想外婆种梨子,不过是希望我能在秋天有一碗热汤,而朋友赠我以梨,不过是想让我体会秋天的美好。不论是外婆的大黄梨,还是朋友的秋月梨、阿婆梨,都是他们对我的真心啊。⑮秋风将起,秋雨未落,想到有人还惦记着你,并奉上一片心意,便从心底生出一阵暖意。梨子仿佛与秋天一期一会,而人生漫漫,那些我记挂的人和记挂我的人,却能在梦中频频相会。7.回忆性散文,讲究以境观事、以事显人,通过特定环境和典型事件的书写,彰显人物品质。请你结合相关内容,简析这一手法在文中的运用。8.根据提示,请从“我”的角度、按时间顺序概括“我”和梨子之间的故事。时间事件从记事起每到秋天,我就会喝到外婆用自己家树上的梨子熬的梨汤来治咳嗽。离开乡下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我收到友人寄来的秋月梨,觉得梨子变得美好了。今年去兰州游玩我的朋友送一袋香蕉梨,让我想起了外婆,想起树上掉落的梨子。9.揣摩下列句子,回答括号里的问题。(1)那些梨子甚至放到溃烂,我也不愿意吃。(从重音角度设计句子的朗读并简述理由)(2)秋雨缠绵的归途啊,我又想起了我的外婆,想起了那些从树枝上掉落的梨子,想起了咳嗽声声的童年。(从修辞角度赏析句子)10.读完这篇文章,你也许会想到这些词语:亲情、品格、平凡、温暖……请任选一个词语,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感想。(二)(13分)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题目。“锦鲤”是一条什么样的鱼①某“宝”发起“寻找中国锦鲤”活动,微博发出,瞬间刷爆全国。②何为“锦鲤”?“锦鲤”如今为何有这样大的号召力?③鱼很早就出现在先民的生活里,中国的渔猎文化在农耕文化之前,半坡遗址发现的“人面鱼纹图形”彩陶距今已有六千年历史了。那时候的人类生活在神话与真实之间,他们对万物饱含敬畏,云中鸟、林中兽和水中鱼都人格化了,成为神秘的存在。鱼很早就成为龙图腾的伴生物,或者,在龙图腾之前,有过鱼图腾。④在鱼文化的演变中,鲤鱼因多卵而被喻指“多子多孙”,《诗经·陈风·衡门》云:“岂其食鱼,必河之鲤。岂其娶妻,必宋之子。”后世与婚姻、生育相关的礼俗,鲤鱼成为重要的文化符号,便不足为奇了。后来,鲤鱼的祝福意味越来越深入世俗生活。孔子得子,鲁昭公赐以鲤鱼。孔子感拜,取名孔鲤,字伯鱼。庆贺生子赠以鲤鱼逐渐成为礼俗,并在送鱼之时,附上绢布书写的祝福语,久而逐渐演变为书信的代指,友谊、爱情的代称。⑤鲤鱼游进剪纸、年画、刺绣、花灯等民间艺术,进入“年年有余”的祝福语,成为酒席的标配,关于鲤鱼的吉祥意指越积越厚,具备了深广的群众基础,被各种文化争相引入并诠释。对鲤鱼文化赋予和添加新内涵,并得到大众广泛认可和深远流传的,是儒家的诠释。鲤鱼背高体阔,身形俊秀,柔中带刚,性格雄健沉稳,具有临危不乱、泰然自若的风度,它们的形象和性格符合儒家对于“君子”的要求,鲤鱼便被儒家赋予了诸多入世、励志的意蕴。汉代《三秦记》载:“每暮春之际,有黄鲤鱼逆流而上,得者便化为龙。”《埤雅释鱼》中载:“俗说鱼跃龙门。过而为龙,唯鲤或然。”“鲤鱼跳龙门”的传说,迎合了大众企图通过努力改变自身的理想,被儒家成功转喻为科举考试,成为儒家劝人入世进取的励志故事。这个故事,激励了一代代贫寒的读书人,让他们梦想拥有不一样的人生。⑥龙是极少的,那么一个必然结果是,不是所有的鲤鱼都可以化龙。必须通过特殊化,通过数量的限制来彰显龙的尊贵,所以化龙的是特殊的“黄鲤鱼”。到了唐代,首次出现在陆龟蒙诗歌里的“锦鲤”,拥有了化龙的专利。在千万种鱼中,成为鲤鱼已然幸运万分;在千万条鲤鱼中,成为锦鲤更是万分幸运。只有它们,才拥有成龙的资格和机会。锦鲤,实在是集三千宠爱在一身的幸运儿。当今某“宝”以它来命名它选中的幸运儿,当然非常恰当。(有删改)11.文章以“寻找锦鲤”活动这一社会热点开头,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12.下面说法,与文章内容不相符合的一项是()A.鱼与龙被联系在一起,成为龙图腾的伴生物,是因为在龙图腾之前,有过鱼图腾。B.传说“鲤鱼跃龙门”激励了一代代贫寒的读书人,让他们梦想拥有不一样的人生。C.“鲤鱼游进剪纸、年画、刺绣”中的“游进”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生动性。D.“锦鲤”火爆网络,表达了人们对幸运、美好的追求。13.请分析下面句子使用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汉代《三秦记》载:“每暮春之际,有黄鲤鱼逆流而上,得者便化为龙。”《埤雅释鱼》中载:“俗说鱼跃龙门。过而为龙,唯鲤或然。”14.下列与鲤鱼有关的民间传说,与“孝”有关的是哪一项?请详细说明。(三)(15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题目。【甲】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节选自《桃花源记》)【乙】水益涩①,曳②舟不得进,陆行六七里,止药师寺。寺负紫芝山,僧多读书,不类城府③。越信宿④,遂缘小溪,益出山左,涉溪水,四山回环,遥望白蛇⑤蜿蜒下赴大壑,盖涧水尔。桑畦麦陇⑥,高下联络⑦,田家隐翳竹树,樵童牧竖相征逐⑧,真行画图中!欲问地所历名,则舆夫朴野,不深解吴语,或强然诺,或不应所问,率十问仅得二三。越二岭,首有亭当道,髹书⑨“雪窦山”字。(选自邓牧《雪窦游志》)【注释】①涩:不通畅。②曳:拖,拉。③不类城府:意谓不像那些出入城市官府的和尚。④越:过。信宿:连住两夜。⑤白蛇:喻指清澈而细长的水流。⑥畦(qí)、陇:园田间的长条土埂。陇,通“垄”。⑦联络:连接。⑧牧竖:牧童。征逐:追逐。⑨髹(xiū)书:用赤黑色的漆写。15.解释下列加点词。(1)渔人甚异之__________(2)屋舍俨然_________(3)遂缘小溪_________(4)欲问地所历名__________16.翻译下列句子。(1)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2)或强然诺,或不应所问,率十问仅得二三。17.请回答问题。(1)【甲】文第一自然段描写桃花林景物有什么作用?(2)根据语段【甲】【乙】的内容,分条概括桃花源与雪窦山的相似之处。(四)(5分)18.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题目【甲】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乙】秋夜闻笛萨都剌①何人吹笛秋风外,北固山前月色寒。亦有江南未归客,徘徊终夜倚阑干。【注释】①萨都刺:元代著名诗人,其故乡为雁门关下荒漠地区。赏析上面两首诗,完成对话。小语:【甲】【乙】都是和北固山有关诗篇。通过对诗歌的阅读,我们可以知道,王湾是在冬末春初到的北固山,而萨都刺是在____________(季节)到的。小言:【甲】诗中“_______,_______”两句点题,寓漂泊羁旅之情于字里行间小语:【乙】诗中飘渺的笛声,幽静的远山,清冷的月色,都容易惹人怀想,诗人借这些意象表达了自己的_____________________(情感)。小言:同样的情感表达,在【甲】诗中,作者是借“_________”的意象来传达的。(五)名著阅读(8分)19.班级开展名著阅读分享活动,小美发现《朝花夕拾》中的鲁迅和《西游记》中的孙悟空都有“出走——归来”的历程,请你帮助她完成下表。鲁迅孙悟空S城——南京——____①——回国花果山——灵台方寸山……——灵山出走国门:不满于洋务派办学的不切实际、“乌烟瘴气”,倍感迷茫,“所余的还只有一条路:到外国去”。《_____②_》(填篇目)出走花果山:想逃离规则,“躲过轮回,不生不灭”,到“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寻心。归来:回国后,弃医从文,写世人的冷眼,揭露国民劣根性。归来:取经归来,在灵山修成正果,成为______③(填封号)。20.请从下列人物中任选一个,仿照示例,提炼一对体现这一人物形象反差的词语,并结合名著内容加以分析。(1)鲁智深(《水浒传》)(2)祥子(《骆驼祥子》)(3)尼摩船长(《海底两万里》)示例:唐僧的软弱与坚定:唐僧遇到妖怪时常常战战兢兢,如狮驼岭受阻时数次落泪,体现他的软弱;他取经之心从不动摇,如途经女儿国时不为美色所惑,不受蝎子精胁迫,体现他的坚定。三、作文(60分)21.2024年5月22日下午3:30,九年级(3)班同学们要在教室里开展以“青年当自强不息”为主题的演讲比赛,想要邀请王老师担任评委,请你据此帮助班长小文同学撰写一封邀请函。要求:格式完整。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个作文。(50分)22.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作文。花样年华,青春飞扬。求学路上,父母的关怀、师友的鼓励、成功的喜悦,甚至成长的迷茫、追梦的艰辛、遭受的挫折,都曾触动你的心灵,点燃你的希望,激励你的斗志,成为你伟岸人格的奠基。请以“有你真好”为题完成作文。要求: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字数不少于600字;②不得抄袭、套作;③书写工整,卷面整洁;④不得泄露个人相关信息,如需出现本市人名、地名、校名,请用××代替。23.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作文刚入初中,你觉得毕业还远;将说再见,才发现相识好似近在昨天;谈及理想,你总说要走的路还远;目标实现,才发现起点好似近在眼前。“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情谊在,远即是近;“锲而舍之,朽木不折”,力不足,近即是远。阅读以上文段,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要求: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字数不少于600字;②不得抄袭、套作;③书写工整,卷面整洁;④不得泄露个人相关信息,如需出现本市人名、地名、校名,请用××代替。
2024年陇南市中考模拟联考卷〈三〉语文试卷(本试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积累与运用(30分)学校开展“黄河,我们的母亲河”语文实践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民族之根1.阅读下面语段,完成题目。①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所以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夏商西周三代,乃至秦汉以后的历代王朝的国都几乎也都建立在黄河流域,黄河文明成为每个时代的最高文明。这就决定了黄河文化在国家形成之前,属于中国文明起源过程中重要的主导性文化;而自国家诞生之日起,黄河文化就是国家文化。从黄河流域灿烂的新石器文化,到“邦国”文明的诞生,到作为文化基因的正统观和“大一统”观念的形成,到礼乐文明与理性人文基因的养成,再到“自在”的中华民族的形成,充分展示了黄河文化的丰富nèihán及其历史意义。黄河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本血脉,是中华民族之根。②千百年来,奔涌不息的黄河水哺育着炎黄子孙,孕育着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和顽强不屈的民族精神。“经天亘地,滔滔流出,昆仑东北。神浪狂飙,奔腾触裂,轰雷沃日。看中原形胜,千年王气。雄壮势、隆今昔。”滔滔黄河雄亘中原,奔流至今()仰韶文化、龙山文化、天汶口文化,黄河孕育的璀璨文明,传承至今;bǎizhébùnáo、自强不息,黄河锻塑的民族品格,坚守至今。继往开来,让我们在保护和传承中,唱响新时代的“黄河大合唱”!(1)根据拼音,在田字格中写出词语。nèihánbǎizhébùnáo(2)给加点词选择正确的义项。(只填序号)【养成】yǎngchéng①培养而使之形成或成长。《吕氏春秋·本生》:“始生之者天也,养成之者人也。”②教育。宋代曾巩《筠州学记》:“令汉与今有教化开导之方,有庠序养成之法,则士於学行,岂有彼此之偏,先后之过乎?”【甲】礼乐文明与理性人文基因的养成。【乙】以诗赋记诵求天下之士,而无学校养成之法。(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画线句①是一个复句,两个分句之间是因果关系。B.“黄河流域”“文化基因”“历史意义”三个短语的结构类型相同。C.画线句②中“哺育”“孕育”的词性都是动词。D.语段括号里应该填入的标点符号是逗号。【答案】(1)内涵百折不挠(2)甲:①乙:②(3)D【解析】【分析】【小问1详解】本题考查看拼音写词语。内涵(nèihán):内在的涵养。百折不挠(bǎizhébùnáo):无论受到多少打击也不退缩。形容意志顽强。小问2详解】本题考查词义辨析。甲“礼乐文明与理性人文基因的养成”的意思是:经过较长时期,形成了礼乐文明与理性人文基因,因此“养成”是“培养而使之形成或成长”的意思,故选 ①。乙“学校养成之法”意思是“学校教育的方法”,因此“养成”是“教育”的意思,故选②。【小问3详解】本题考查语法和标点。D.“滔滔黄河雄亘中原,奔流至今”“仰韶文化、龙山文化、天汶口文化,黄河孕育的璀璨文明,传承至今”“bǎizhébùnáo、自强不息,黄河锻塑的民族品格,坚守至今”是三个并列的句子,因此括号中应填入分号;故选D。◆黄河书画2.从下面书法作品中选择你最喜欢的一幅字,将正文内容用简化字工整地写在田字格中。(不含标点)【答案】图一:常山临代郡,亭障绕黄河图二: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图三: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任写一幅即可)【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汉字书写。抄写时要用简体楷书正确、工整、规范地书写。这三幅书法作品,都是从上到下,到右到左的顺序。分别为“常山临代郡,亭障绕黄河”“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任选一幅抄下来即可。“臨”是“临”的繁体,“藎”是“尽”的繁体,“長”是“长”的繁体。3.古人讲究诗画合一。为下面的画作配上诗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B.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C.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D.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本题考查图文转换。A.此句的意思是:辽阔的高原上,黄河奔腾而来,远远向西望去,好像是从白云中流出来的一般,塞上的孤城在高山大河的环抱下,一座地处边塞的孤城巍然屹立。画面中没有城和山,不恰当;B.此句意思是:九曲黄河之中有无数的砂砾,它们随同黄河流经万里,经受了浪涛的冲洗和狂风的簸荡,从天涯一直来到这里。画面描绘了黄河奔流汹涌的状态,是恰当的;C.此句的意思是:曾经波涛滚滚的黄河,被寒冰凝冻,对岸遥望可及,渡船却无法前行;巍巍太行霜压雪盖,不见路途,想攀高望远却寸步难行。画面中黄河奔流不息,没有结冰,而且也没有大山,不恰当;D.此句的意思是:李白一直把朋友送上船,船已经扬帆而去,消失在远方的天边,而他还在江边极目远眺。画面中没有人,没有船和帆,不恰当;故选B。黄河精神.4.阅读下面语段,完成题目。黄河文化中勇敢坚忍、不怕吃苦的品格,积淀着中华民族崇高的精神追求。当今的中国青年,物质生活富足,精神生活丰富。表面上看,“吃苦”在年轻一代认识世界的词典里,似乎不再占有主要位置,,,,但人们克服困难应当具备的精神状态是一致的,无论是立足于知识社会之需,还是着眼于培育国民素质,艰苦奋斗的精神都不能变。(1)把下面句子填入语段横线处,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①也许不同时代的“苦”的呈现形式有所不同,吃苦已不仅限于承受肉体痛苦②但是,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前辈通过吃苦奋斗为青年一代赢得安逸的成长环境③年轻人同样需要吃苦奋斗为未来赢得机遇与希望A.①②③ B.③①② C.②①③ D.②③①(2)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写出修改意见。【答案】(1)D(2)“培育”与“国民素质”搭配不当,可将“培育”改成“提升”。【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考查句子排序。②“但是,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前辈通过吃苦奋斗为青年一代赢得安逸的成长环境”与“‘吃苦’在年轻一代认识世界的词典里,似乎不再占有主要位置”形成转折关系,语意衔接紧密,为首句;
③“年轻人同样需要吃苦奋斗为未来赢得机遇与希望”与②“前辈通过吃苦奋斗为青年一代赢得安逸的成长环境”是顺承关系,为次句;①“也许不同时代的‘苦’的呈现形式有所不同,吃苦已不仅限于承受肉体痛苦”与后面的“但人们克服困难应当具备的精神状态是一致的”是转折关系,联系紧密,为最后一句;因此正确排序为:②③①。
故选D。【小问2详解】本题考查病句修改。画线句词语搭配不当,“培育”与“国民素质”不能搭配,可将“培育”改为“提升”。5.作为负责“黄河文化大搜集”这一版块的一员,你一定搜集了不少有关黄河的成语、歌曲、故事吧!请各写一个。【答案】示例:成语:黄河水清、河清海竭、河清海晏等等。歌曲:《黄河大合唱》《黄河颂》《黄河之水天上来》《保卫黄河》等。故事:大禹治水、鲤鱼跃龙门、望洋兴叹等。(各写一个,合理即可)【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课外知识的积累。有关黄河成语:黄河水清:指罕见的、难得的事情。河清海竭:黄河水清,大海干涸。比喻难得遇到的事情。河清海晏:黄河水清了,大海没有浪了。比喻天下太平。河山带砺:黄河像衣带那么细,泰山像磨刀石那么小。比喻不可能的事。也比喻经历的时间久远。多用作誓词。负石赴河:背着石头跳进黄河。比喻人以死明志。俟河之清:等待黄河变清。比喻期望的事情不能实现。有关黄河的歌曲:《黄河颂》,选自《黄河大合唱》的第二乐章的艺术歌曲。这首歌曲由光未然作词,冼星海作曲,创作于1939年。作品以黄河为背景,通过歌词和音乐表达了对中华民族的伟大、坚强和团结的赞美。这首歌的歌词具有诗意的简洁短句,采用象征手法表面上歌颂黄河,实际上是歌颂我们的民族。歌词表达了黄河的伟大、宏伟和坚强的形象,鼓励中国人热爱黄河,激发民族自豪感和团结精神。《黄河之水天上来》,这首歌曲以黄河为背景,描绘了黄河的雄浑壮丽景象,表达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和对祖国的热爱。歌词中“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描绘了黄河水源远流长的特点,歌曲旋律激昂,充满力量,展现了中华民族的坚韧不拔和奋发向前的精神风貌。《黄河大合唱》,这部作品由诗人光未然作词,以黄河为背景,热情歌颂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光荣历史和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斗争精神,痛诉侵略者的残暴和人民遭受的深重灾难,广阔地展现了抗日战争的壮丽图景,并向全中国全世界发出了民族解放的战斗警号,从而塑造起中华民族巨人般的英雄形象。《保卫黄河》,《黄河大合唱》的第七乐章,由光未然、冼星海所创写成于中国抗日战争时期。该曲采用齐唱、轮唱的演唱形式,具有广泛的群众性,是抗日军民广为传播的一首歌曲。有关黄河的故事:大禹治水:大禹率领民众,与自然灾害中的洪水斗争,最终获得了胜利。面对滔滔洪水,大禹从鲧治水的失败中汲取教训,改变了“堵”的办法,对洪水进行疏导,体现出他具有带领人民战胜困难的聪明才智;大禹为了治理洪水,长年在外与民众一起奋战,置个人利益于不顾,“三过家门而不入”。鲤鱼跃龙门:传说只要鲤鱼能够跳过龙门,就会变化成为真龙。还有传说龙门为应龙开辟,有诗赋赞曰:“阙之所成兮,得应龙之伟力”,当鲤鱼跃龙门时,就会有应龙盘旋上空。鲤跃龙门,用来比喻勠力拼搏,砥砺奋进,敢想敢干,敢于筑梦。科举制度推行后,鱼跃龙门被用来比喻科举中试,于是龙门在国人心里就有了神圣的地位。望洋兴叹:河神因河水大涨而自以为了不起,后来到了海边,看到无边无际的大洋,于是望洋向若而叹。原指看到伟大的事物才感到自己的渺小。现比喻做事力量不够或条件缺乏而感到无可奈何。诵读古诗文6.学校开展经典诗文朗诵大赛,请你帮助主持人完成串词要求:①在前3位选手的串词中填上恰当的诗句,必须是将要朗诵的诗文中的句子。②参照前3位选手的串词;为第4位选手写出完整的串词,他朗诵的是苏轼的《水调歌头》。(1)人生曲折,不言放弃。生活难免有磨难,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只要一直走下去,一定能看到光明。接下来,请欣赏1号选手为大家朗诵陆游的《游山西村》。(2)春夏秋冬皆是景,诗意永驻我心间。欧阳修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绘琅琊山春夏花开芬芳,枝繁叶茂的景象;刘禹锡用“啃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抒写内心的豪迈情怀;岑参用“忽如一夜春风里,千树万树梨花开”的新奇比喻,描绘出边塞冬天特有的美妙意境。接下来,有请2号选手为大家朗诵欧阳修的《醉翁亭记》。(3)品读诗文名句,感悟家国情怀。从范仲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政治理想中,我们领略到他以天下为念的胸襟。接下来,有请3号选手为大家朗诵范仲淹的《岳阳楼记》。(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山重水复疑无路②.柳暗花明又一村③.野芳发而幽香④.佳木秀而繁阴⑤.先天下之忧而忧⑥.后天下之乐而乐⑦.月是深切思念,月是美好寄托。古人常常借月抒怀,在中秋佳节,苏轼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表达对天下离人的关好祝愿。接下来,请4号选手为大家朗诵苏轼的《水调歌头》。【解析】【详解】(1)——(3)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本题中的“疑、暗、幽、繁、”等字词容易写错。(4)本题考查串词。串词一般承上启下,总结上一位嘉宾发言内容或节目内容,联系下一位嘉宾发言的主题或节目的主要内容,建立连接,穿针引线,自然过渡。结合题干可知,题目要求为第4位选手写出完整的串词,内容是苏轼的《水调歌头》,故可引用《水调歌头》中的诗句和有关介绍,顺势引出第4位选手朗诵的篇目。示例:月光如水,洒满大地,仿佛诉说着人们对亲人、朋友的思念之情。古人常常借月抒怀,在中秋佳节,苏轼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表达深邃的思念,接下来,请4号选手为大家朗诵苏轼的《水调歌头》。二、阅读(60分)(一)(19分)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题目。总有梨子路过秋天李柏林①外婆家的院子里有两棵树,一棵是柿子树,一棵不是柿子树。②它是梨树。③从我记事起,它就在那儿,长得高大壮硕。夏天的时候,遮凉避暑。秋天的时候,结满梨子。④有时候风儿吹着吹着,便听见声响,一只梨子重重地摔在了地上。这些声响,从来都不会触动我。对我来说,已经司空见惯。这棵树每年都会结很多的梨子,也会有很多的果子掉落。⑤外婆从屋内走出来,捡起梨子,又随手摘了几个够得着的,进了厨房。每到秋天,我总是会咳嗽,在老一辈的思想中,是药三分毒,一定要食补。于是,外婆便准备在那低矮的厨房里给我熬梨汤。⑥梨汤是用瓦罐熬的,像极了熬中药的场景,外婆守在旁边,一守就是好久。她给了一只梨子足够的虔诚,也让梨子在我的心中变得沉重。⑦接着,外婆给我盛上一碗梨汤,因为这梨汤和咳嗽联系在一起,它在我的印象中便不再美好。⑧就这样持续了很久,后来我不再经常去乡下,外婆还是会让外公在秋天扛着一口袋梨子送到我家。那些梨子甚至放到渍烂,我也不愿意吃。可是外婆依旧送,年年如此。⑨后来的秋天,我依旧会咳嗽,而我有了最快捷的办法,便是输液。当吊瓶挂上去,不消几小时,便能感觉到好转,那像一个永不坠落的梨子,治愈着我的咳嗽。⑩外公去世后,外婆一个人无法再去摘梨子,也无法走很远的路给我送梨子,于是梨树被砍了,好像它的使命已经结束了。⑪而我却不以为意,因为我本就不喜欢吃梨子啊,即便没有这棵树了,生活也不会有什么不同。⑫去年秋天,朋友夏夏说她那边盛产秋月梨,要给我寄一箱。我没告诉她关于梨子的那段并不美好的回忆,说着自己不爱吃,她说没关系,可以熬梨汤啊。秋月梨收到后,我不忍辜负远方的心意,才准备尝一尝,没想到汁水饱满,我竟不忍拿它去熬汤了,还专门买了好看的果盘,将它们置于餐桌之上。那个时候,我才觉得梨子变得美好了。⑬今年去兰州游玩,临行时朋友默默送了我一袋香蕉梨,说我肯定喜欢吃,因为有冰淇淋的口感。我在车上尝了一个,觉得新奇,于是上网搜了搜,才发现这个梨子还有一个名字,叫阿婆梨。⑭秋雨缠绵的归途啊,我又想起了我的外婆,想起了那些从树枝上掉落的梨子,想起了咳嗽声声的童年。我想外婆种梨子,不过是希望我能在秋天有一碗热汤,而朋友赠我以梨,不过是想让我体会秋天的美好。不论是外婆的大黄梨,还是朋友的秋月梨、阿婆梨,都是他们对我的真心啊。⑮秋风将起,秋雨未落,想到有人还惦记着你,并奉上一片心意,便从心底生出一阵暖意。梨子仿佛与秋天一期一会,而人生漫漫,那些我记挂的人和记挂我的人,却能在梦中频频相会。7.回忆性散文,讲究以境观事、以事显人,通过特定环境和典型事件的书写,彰显人物品质。请你结合相关内容,简析这一手法在文中的运用。8.根据提示,请从“我”的角度、按时间顺序概括“我”和梨子之间的故事。时间事件从记事起每到秋天,我就会喝到外婆用自己家树上的梨子熬的梨汤来治咳嗽。离开乡下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我收到友人寄来的秋月梨,觉得梨子变得美好了。今年去兰州游玩我的朋友送一袋香蕉梨,让我想起了外婆,想起树上掉落的梨子。9.揣摩下列句子,回答括号里的问题。(1)那些梨子甚至放到溃烂,我也不愿意吃。(从重音角度设计句子的朗读并简述理由)(2)秋雨缠绵的归途啊,我又想起了我的外婆,想起了那些从树枝上掉落的梨子,想起了咳嗽声声的童年。(从修辞角度赏析句子)10.读完这篇文章,你也许会想到这些词语:亲情、品格、平凡、温暖……请任选一个词语,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感想。【答案】7.示例:文中先写出外婆家院子里有梨树,夏天在梨树下邅凉避暑、秋天梨树结满梨子,这个“我”非常熟悉的特定环境,接着介绍小时候咳嗽,外婆给“我”捡梨子、摘梨子.到低矮的厨房里花很长时间给“我”熬梨汤,盛梨汤,帮“我”治咳嗽的典型事件。借助环境和事件,突显外婆勤劳朴实的品质,以及对“我”细致入微的关心照拂。8.①.我不愿意吃外婆让外公给我送来的梨子,用输液来治疗咳嗽②.去年秋天9.(1)示例一:“甚至”重读,强调梨子的溃烂程度。示例二:重读“不愿意”,突出“我”对梨汤的抵触情绪。(任选其一即可)(2)运用排比手法,用三个“想起了”加强语势,把“外婆”“梨子”“童年”串联,突出了“我”对外婆的思念和对童年生活的怀念、自然引出下文的抒情与议论。10.示例:我想到的是“亲情”这个词。文章中,每到秋天,外婆种梨树,熬梨汤为“我”治疗咳嗽;在我离开乡下之后,外婆还会让外公给我送来梨子,尽管我非常不爱吃。所以,本文表现的是外公外婆给予自己的至爱亲情。【解析】【7题详解】本题考查写作手法。特定环境:首段中写外婆家有两棵树,一棵是柿子树,一棵是梨树。第③段“从我记事起,它就在那儿,长得高大壮硕。夏天的时候,遮凉避暑。秋天的时候,结满梨子”写夏天在梨树下遮凉避暑、秋天梨树结满梨子。这些都是特定的环境。我在这个环境里长大,非常熟悉。这些典型的环境为人物的活动提供了场景,使人物形象更加真实可信。特定事件:第⑤段到第⑦段写我小时候爱咳嗽,外婆就用树上结的梨子给我熬梨汤,盛梨汤,给我治咳嗽的典型事件。这些事件既表现了外婆的勤劳,也表现她对我的关爱与细致入微的照顾。【8题详解】本题考查文章内容梳理与概括。第一空。根据“离开乡下”,可定位到第⑧至⑪段,结合第⑧段“外婆还是会让外公在秋天扛着一口袋梨子送到我家。那些梨子甚至放到渍烂,我也不愿意吃”、第⑨段“后来的秋天,我依旧会咳嗽,而我有了最快捷的办法,便是输液”,可概括为:我不愿意吃外婆让外公给我送来的梨子,用输液来治疗咳嗽;第二空。根据“我收到友人寄来的秋月梨,觉得梨子变得美好了”可定位到第⑫段,可提取本段开头的“去年秋天”填空。【9题详解】本题考查语句赏析。(1)本题考查朗读设计。要求从重音角度设计句子的朗读并简述理由。重音要突出强调的词语,以表达某种感情。“那些梨子甚至放到溃烂”的“甚至”可以重读,在句中强调了梨子存放时间之长和溃烂的程度。“我也不愿意吃”的“不愿意”也可以重读,强调了我实在不愿意吃外婆送来的梨子,突出了我内心对梨子的抵触情绪。(2)要求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进行赏析。“我又想起了我的外婆,想起那些从树枝上掉落的梨子,想起了咳嗽声声的童年”连用了三个“想起了……”,因此是排比的修辞手法。排比的运用,增强了语势,深化了情感。三个“想起了”把外婆、梨子和童年联系起来,强调了“我”对外婆的思念与感激,对童年时与外婆共同的快乐生活的怀念。结合下句“我想外婆种梨子,不过是希望我能在秋天有一碗热汤,而朋友赠我以梨,不过是想让我体会秋天的美好。不论是外婆的大黄梨,还是朋友的秋月梨、阿婆梨,都是他们对我的真心啊”和结尾段,可知这个排比句还起到引出抒情与议论的作用。【10题详解】本题考查文章主旨。开放类试题,结合文本内容分析,言之成理即可。“亲情”“品格”“平凡”“温暖”或其他符合文章情感和主旨的词语任选其一皆可。如,从“亲情”这方面来看,外婆家的梨树陪“我”度过童年,外婆烧梨汤为“我”治病;长大离乡后,外公又年年秋天给送来梨子,梨子是亲情的象征。从“品格”这方面来看,外婆、外公、“我”的两位朋友,在秋天为“我”送来梨子,体现他们真心对待亲人或朋友的高尚品格。从“平凡”这方面来看,外婆、外公、“我”的两位朋友,都是平凡的人物,这些平凡的“小人物”,热情真诚地对待别人,体现了平凡人伟大的一面。从“温暖”这方面来看,外婆、外公、“我”的两位朋友在秋天为“我”送来梨子,让“我”感受到被人关爱与牵挂的温暖,感受到人间真情,这是生命中最美好的体验。示例:我想到“平凡”一词。这篇文章中,外婆、外公、“我”的两位友人,他们都是平凡人物,他们摘梨子或送梨子给我,既有亲人之间的互相关爱,也有友人之间的互相牵挂,平凡生活中彰显了人与人之间的善良与友爱,让人感受到平凡生活中的真心关爱。(二)(13分)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题目。“锦鲤”是一条什么样的鱼①某“宝”发起“寻找中国锦鲤”活动,微博发出,瞬间刷爆全国。②何为“锦鲤”?“锦鲤”如今为何有这样大的号召力?③鱼很早就出现在先民的生活里,中国的渔猎文化在农耕文化之前,半坡遗址发现的“人面鱼纹图形”彩陶距今已有六千年历史了。那时候的人类生活在神话与真实之间,他们对万物饱含敬畏,云中鸟、林中兽和水中鱼都人格化了,成为神秘的存在。鱼很早就成为龙图腾的伴生物,或者,在龙图腾之前,有过鱼图腾。④在鱼文化的演变中,鲤鱼因多卵而被喻指“多子多孙”,《诗经·陈风·衡门》云:“岂其食鱼,必河之鲤。岂其娶妻,必宋之子。”后世与婚姻、生育相关的礼俗,鲤鱼成为重要的文化符号,便不足为奇了。后来,鲤鱼的祝福意味越来越深入世俗生活。孔子得子,鲁昭公赐以鲤鱼。孔子感拜,取名孔鲤,字伯鱼。庆贺生子赠以鲤鱼逐渐成为礼俗,并在送鱼之时,附上绢布书写的祝福语,久而逐渐演变为书信的代指,友谊、爱情的代称。⑤鲤鱼游进剪纸、年画、刺绣、花灯等民间艺术,进入“年年有余”的祝福语,成为酒席的标配,关于鲤鱼的吉祥意指越积越厚,具备了深广的群众基础,被各种文化争相引入并诠释。对鲤鱼文化赋予和添加新内涵,并得到大众广泛认可和深远流传的,是儒家的诠释。鲤鱼背高体阔,身形俊秀,柔中带刚,性格雄健沉稳,具有临危不乱、泰然自若的风度,它们的形象和性格符合儒家对于“君子”的要求,鲤鱼便被儒家赋予了诸多入世、励志的意蕴。汉代《三秦记》载:“每暮春之际,有黄鲤鱼逆流而上,得者便化为龙。”《埤雅释鱼》中载:“俗说鱼跃龙门。过而为龙,唯鲤或然。”“鲤鱼跳龙门”的传说,迎合了大众企图通过努力改变自身的理想,被儒家成功转喻为科举考试,成为儒家劝人入世进取的励志故事。这个故事,激励了一代代贫寒的读书人,让他们梦想拥有不一样的人生。⑥龙是极少的,那么一个必然结果是,不是所有的鲤鱼都可以化龙。必须通过特殊化,通过数量的限制来彰显龙的尊贵,所以化龙的是特殊的“黄鲤鱼”。到了唐代,首次出现在陆龟蒙诗歌里的“锦鲤”,拥有了化龙的专利。在千万种鱼中,成为鲤鱼已然幸运万分;在千万条鲤鱼中,成为锦鲤更是万分幸运。只有它们,才拥有成龙的资格和机会。锦鲤,实在是集三千宠爱在一身的幸运儿。当今某“宝”以它来命名它选中的幸运儿,当然非常恰当。(有删改)11.文章以“寻找锦鲤”活动这一社会热点开头,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12.下面说法,与文章内容不相符合的一项是()A.鱼与龙被联系在一起,成为龙图腾的伴生物,是因为在龙图腾之前,有过鱼图腾。B.传说“鲤鱼跃龙门”激励了一代代贫寒的读书人,让他们梦想拥有不一样的人生。C.“鲤鱼游进剪纸、年画、刺绣”中的“游进”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生动性。D.“锦鲤”火爆网络,表达了人们对幸运、美好的追求。13.请分析下面句子使用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汉代《三秦记》载:“每暮春之际,有黄鲤鱼逆流而上,得者便化为龙。”《埤雅释鱼》中载:“俗说鱼跃龙门。过而为龙,唯鲤或然。”14.下列与鲤鱼有关的民间传说,与“孝”有关的是哪一项?请详细说明。【答案】11.①激发阅读兴趣,引人关注;②自然地导入说明对象“锦鲤”;③时代色彩鲜明,增强文章的现实意义。(顺序可互换,意近即可)12.A13.运用了引材料(引资料)的说明方法,引用《三秦记》和《坤雅释鱼》中有关鲤鱼的记载,说明了鲤鱼被赋予的吉祥寓意,增强了文章的文化内涵和说服力;承接上文“鲤鱼便被儒家赋予了诸多入世、励志的意蕴”的叙述,引出下文对“鲤鱼跳龙门”传说文化内涵的解释。14.“卧冰求鲤”是中国传统二十四孝故事之一,出自东晋干宝所著《搜神记》,该故事讲述晋人王祥不顾寒冷,用自己的身体融化河冰求得鲤鱼,孝敬患病后母的故事。该故事流传开来,被推为二十四孝之首。而“琴高乘鲤”,是赵人琴高乘鲤鱼成仙的传说,与“孝”无关。【解析】【11题详解】本题考查段落的作用。句段的作用不能脱离全文孤立看待,要看它在全文的位置,做到“段不离篇”。根据文章第①段“某‘宝’发起‘寻找中国锦鲤’活动,微博发出,瞬间刷爆全国”可知,作者以时下热门的“寻找锦鲤”活动作为文章的开篇,内容上能够迅速吸引读者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使读者对文章产生好奇,想要了解“锦鲤”为何具有如此大的号召力。这种开头方式与时下的社会热点紧密相连,增加了文章的时代感和现实意义,让读者感到亲切,易于引起共鸣。结构上,这样的开头不仅自然地引出了文章的主要说明对象——“锦鲤”,而且为后续对“锦鲤”文化内涵的深入解析铺垫了良好的氛围。通过提及“锦鲤”在现代社会的影响力,自然而然地过渡到对“锦鲤”起源、发展及其文化意义的探讨,使文章结构紧凑,逻辑清晰,便于读者跟随作者的思路,逐步深入了解“锦鲤”这一主题。【12题详解】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辨析。A.有误,根据第③段“鱼很早就成为龙图腾的伴生物,或者,在龙图腾之前,有过鱼图腾”可知,鱼可能在龙图腾之前有过自己的图腾地位,“在龙图腾之前,有过鱼图腾”只是作者的一种猜测,并不是完全肯定;故选A。【13题详解】本题考查说明方法及句子作用分析。根据第⑤段“汉代《三秦记》载:‘每暮春之际,有黄鲤鱼逆流而上,得者便化为龙。’《埤雅释鱼》中载:‘俗说鱼跃龙门。过而为龙,唯鲤或然。’”可知,这里采用了引材料(引资料)的说明方法,引用了汉代《三秦记》和《埤雅释鱼》中关于鲤鱼变化为龙的记载。这一引用不仅丰富了文章的内容,增加了文章的文化底蕴,同时也为鲤鱼被赋予吉祥寓意提供了历史依据,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再根据第⑤段“鲤鱼便被儒家赋予了诸多入世、励志的意蕴”与下文“‘鲤鱼跳龙门’的传说,迎合了大众企图通过努力改变自身的理想,被儒家成功转喻为科举考试,成为儒家劝人入世进取的励志故事”可知,引用古籍中的记载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既承接了上文关于鲤鱼被儒家赋予积极意义的叙述,又自然引出了下文对“鲤鱼跳龙门”这一传说及其文化内涵的详细解释,使文章的论述更加连贯,逻辑关系更为严密。【14题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对传统文化故事的了解与辨析能力。根据对传统文化故事的了解,“卧冰求鲤”与中国传统孝道文化密切相关。这个故事来源于东晋干宝所著的《搜神记》,讲述了晋朝时期的王祥,为了孝顺生病的继母,不顾严寒,脱衣卧在冰面上,用体温融化冰层,最终求得两条鲤鱼,以满足继母想吃鲤鱼的心愿。这个故事因其深刻的孝道精神而被广泛传颂,成为了中国传统孝道文化中的经典案例,被收录在《二十四孝》中,被誉为孝行的典范。相比之下,“琴高乘鲤”这个故事讲述了赵国人琴高,传说他能骑着鲤鱼在水中自由往来,甚至可以乘鲤鱼升天成仙,这个故事更多地与道教神仙传说相关,反映的是古代人们对超自然力量和长生不老的向往,而非孝道主题。(三)(15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题目【甲】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节选自《桃花源记》)【乙】水益涩①,曳②舟不得进,陆行六七里,止药师寺。寺负紫芝山,僧多读书,不类城府③。越信宿④,遂缘小溪,益出山左,涉溪水,四山回环,遥望白蛇⑤蜿蜒下赴大壑,盖涧水尔。桑畦麦陇⑥,高下联络⑦,田家隐翳竹树,樵童牧竖相征逐⑧,真行画图中!欲问地所历名,则舆夫朴野,不深解吴语,或强然诺,或不应所问,率十问仅得二三。越二岭,首有亭当道,髹书⑨“雪窦山”字。(选自邓牧《雪窦游志》)【注释】①涩:不通畅。②曳:拖,拉。③不类城府:意谓不像那些出入城市官府的和尚。④越:过。信宿:连住两夜。⑤白蛇:喻指清澈而细长的水流。⑥畦(qí)、陇:园田间的长条土埂。陇,通“垄”。⑦联络:连接。⑧牧竖:牧童。征逐:追逐。⑨髹(xiū)书:用赤黑色的漆写。15.解释下列加点词。(1)渔人甚异之__________(2)屋舍俨然_________(3)遂缘小溪_________(4)欲问地所历名__________16.翻译下列句子。(1)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2)或强然诺,或不应所问,率十问仅得二三。17.请回答问题。(1)【甲】文第一自然段描写桃花林景物有什么作用?(2)根据语段【甲】【乙】的内容,分条概括桃花源与雪窦山的相似之处。【答案】15.①.对……感到惊异②.整齐的样子③.沿着④.想要16.(1)那里面的人们来来往往耕田劳作,男女的穿戴完全像外面的人。(意思对即可)(2)有的勉强回答,有的答非所问,大致问十句才能够懂得两三句。(意思对即可)17.(1)这段景物描写带有神秘色彩,暗示将会出现奇境;为渔人进入桃花源渲染气氛;也为桃花源的美好做了铺垫。(写出三点,合理即可)(2)①山阻水隔,很难进入。②自然环境优美,田园风光如画。③人们生活安宁和乐。(意思对即可)【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解释文言词语。(1)句意:渔人对此感到非常惊异。异:对……感到惊异。(2)句意:房屋整整齐齐。俨然:整齐的样子。(3)句意:我就沿着小溪。缘:沿着。(4)句意:想要问问这里所经历的名称。欲:想要。【16题详解】本题考查翻译句子。注意重点词语的解释及句式的理解。(1)重点词语:其中,村里面。衣着,穿着打扮。悉,都。如,像。外人,桃花源以外的人。(2)重点词语:或,有人,强然,勉强。应,回答。率,大概。【17题详解】(1)本题考查分析语段作用。根据第一段“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可知,作者描写了桃林的美丽奇异景色,这一景色是渔人从来没有见过的,非常突兀地就出现了,这无疑给文章带来了神秘的色彩。同时也为渔人进入桃源渲染了气势,桃林的美好也暗示了桃花源的美好。所以还有为下文表现桃源美好做铺垫的作用。(2)本题考内容理解与概括。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分析两篇文章所描写的生活图景,对比分析作答。根据甲文“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和乙文“水益涩,曳舟不得进,陆行六七里,止药师寺(水更浅,行船不通畅,人拉着船也不能进入。在陆地上行走六七里路,便在药师寺住宿)”可知,雪窦山与桃花源都是山阻水隔,很难进入;根据甲文“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和乙文“桑畦麦陇,高下联络,田家隐翳竹树,樵童牧竖相征逐,真行画图中(桑田麦垄,上下连接,农家隐藏在竹树之间,打柴和放牧的孩子互相追逐嬉戏,真的如同在图画里行走一般优美)”可知,雪窦山与桃花源都是自然环境优美,田园风光如画;根据甲文“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和乙文“欲问地所历名,则舆夫朴野,不深解吴语,或强然诺,或不应所问,率十问仅得二三(想要问问这里所经历的名称,可是轿夫质朴土气,不大懂得吴地的方言,有的勉强回答,有的答非所问,大致问十句才能够懂得两三句)”可知,雪窦山与桃花源都是人们生活安宁和乐。参考译文【甲】东晋太元年间,有个武陵人靠捕鱼为生。(一次渔人)沿着小溪划船,往前行,忘记了路程多远。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溪水两岸几百步以内,中间没有别的树木,花和草鲜嫩美丽,地上的落花繁多。渔人对此感到非常惊异。(渔人)又向前划去,想走到那片林子的尽头。桃花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没有了,(在那里)便看到一座山,山边有个小洞,隐隐约约好像有光亮。渔人就舍弃船上岸,从小洞口进入。起初洞口很狭窄,仅能容一个人通过。渔人又向前走了几十步,一下子变得开阔敞亮了。只见土地平坦宽阔,房屋整整齐齐,有肥沃的土地,美好的池塘,桑树竹林之类。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能互相听到鸡鸣狗叫的声音。村里面,来来往往的行人,耕种劳作的人,男男女女的衣着装束完全像桃花源外的世人,老人和小孩都高高兴兴,自得其乐。【乙】水更浅,行船不通畅,人拉着船也不能进入。在陆地上行走六七里路,便在药师寺住宿。药师寺背靠着紫芝山,僧人大多喜欢读书,不像出入于城市官府里的(僧人)。过了两夜,我就沿着小溪,从山的东侧出来。淌过溪水,这里四面被大山环绕。远望,如同一条白蛇蜿蜒向下奔流到山谷中的,大概就是山涧中的水流。桑田麦垄,上下连接,农家隐藏在竹树之间,打柴和放牧的孩子互相追逐嬉戏,真的如同在图画里行走一般优美。想要问问这里所经历的名称,可是轿夫质朴土气,不大懂得吴地的方言,有的勉强回答,有的答非所问,大致问十句才能够懂得两三句。翻过两道山岭,起初有一座亭子面对着道路,亭子上面用赤黑色的漆写着“雪窦山”三个字。(四)(5分)18.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题目。【甲】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乙】秋夜闻笛萨都剌①何人吹笛秋风外,北固山前月色寒。亦有江南未归客,徘徊终夜倚阑干。【注释】①萨都刺:元代著名诗人,其故乡为雁门关下的荒漠地区。赏析上面两首诗,完成对话。小语:【甲】【乙】都是和北固山有关的诗篇。通过对诗歌的阅读,我们可以知道,王湾是在冬末春初到的北固山,而萨都刺是在____________(季节)到的。小言:【甲】诗中“_______,_______”两句点题,寓漂泊羁旅之情于字里行间。小语:【乙】诗中飘渺的笛声,幽静的远山,清冷的月色,都容易惹人怀想,诗人借这些意象表达了自己的_____________________(情感)。小言:同样的情感表达,在【甲】诗中,作者是借“_________”的意象来传达的。【答案】①.秋天②.客路青山外③.行舟绿水前④.思乡之情⑤.归雁【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诗歌鉴赏。(1)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秋夜闻笛》是元朝诗人萨都剌的作品,根据“何人吹笛秋风外”,可知,诗句点明了季节是在秋,所以萨都剌是在秋季到北固山的。(2)(3)本题考查理解句子的情感。《次北固山下》中,首联以对偶发端,“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诗人乘船沿着碧绿的江水驶向青山外的远方。“客路”“行舟”已明白交代自己是位游子,这两句中寄寓诗人的漂泊羁旅之情。(4)本题考查理解句子的情感。诗的前两句中,“秋风”点出题目中的季节,“吹笛”对应题目中的“闻笛”。可以产生寒冷感觉的既是秋风,也是笛声和月色。飘渺的笛声,幽静的远山,清冷的月色,都容易惹人怀想。秋风吹过,笛子奏的就算不是离别的曲调,也总会勾起伤感。后两句中,“江南未归客”说明诗人现在江南,联系注释“萨都刺,其故乡为雁门关下的荒漠地区”可知,秋月当空,清辉泠泠,诗人孤独地倚着阑干,听到拨动心弦的笛声,一腔思乡之情难以平静下来。(5)本题考查诗歌的意象。【甲】诗“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诗人想要借大雁来给他传递家书,表达思乡之情,使全诗笼罩着一层淡淡的乡思愁绪。所以,作者借归雁这一意象,抒发思乡之情。(五)名著阅读(8分)19.班级开展名著阅读分享活动,小美发现《朝花夕拾》中的鲁迅和《西游记》中的孙悟空都有“出走——归来”的历程,请你帮助她完成下表。鲁迅孙悟空S城——南京——____①——回国花果山——灵台方寸山……——灵山出走国门:不满于洋务派办学的不切实际、“乌烟瘴气”,倍感迷茫,“所余的还只有一条路:到外国去”。《_____②_》(填篇目)出走花果山:想逃离规则,“躲过轮回,不生不灭”,到“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寻心。归来:回国后,弃医从文,写世人的冷眼,揭露国民劣根性。归来:取经归来,在灵山修成正果,成为______③(填封号)。【答案】①.日本②.琐记③.斗战胜佛【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名著文学常识。第一空:在《朝花夕拾》中,鲁迅描述了自己的求学之路。他从S城出发,先到南京求学,但感到不满足,随后他选择前往日本继续深造。在日本的学习经历对鲁迅的思想和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因此,这一空应该填“日本”,表示鲁迅的求学之地。第二空:在《朝花夕拾》的《琐记》一篇中,鲁迅详细叙述了自己离开故乡,去南京求学的种种经历。他描述了对于当时洋务派办学的不满,认为其不切实际,乌烟瘴气。在这样的背景下,他倍感迷茫,最终决定“到外国去”继续求学。因此,这一空应填《琐记》。第三空:在《西游记》中,孙悟空作为主角之一,经过九九八十一难,最终完成了取经任务。在灵山,他修成正果,被佛祖赐予封号。这个封号是“斗战胜佛”,象征着他战胜了一切困难和挑战,达到了佛教修行的最高境界。因此,这一空应填“斗战胜佛”。20.请从下列人物中任选一个,仿照示例,提炼一对体现这一人物形象反差的词语,并结合名著内容加以分析。(1)鲁智深(《水浒传》)(2)祥子(《骆驼祥子》)(3)尼摩船长(《海底两万里》)示例:唐僧的软弱与坚定:唐僧遇到妖怪时常常战战兢兢,如狮驼岭受阻时数次落泪,体现他的软弱;他取经之心从不动摇,如途经女儿国时不为美色所惑,不受蝎子精胁迫,体现他的坚定。【答案】示例:鲁智深的莽撞与细心:鲁智深在五台山出家,做了和尚。但是不守寺规,经常喝酒,被发现后,非但不改,反而大闹寺院,打上众人,体现他的莽撞。但是林冲被押去沧州的路上,鲁智深一路跟随,不在闹市解救林冲,而选择在偏僻的野猪林出手相助,体现他的细心。(答案不唯一,也可答祥子的勇敢与妥协等。)【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分析名著人物。结合自己对名著人物的理解,分析人物的反差。(1)鲁智深在五台山出家避难时,先是抢了挑酒汉子的酒喝,喝醉后打了看守山门的僧人;后来下山喝酒吃肉,喝醉后不仅打坏了半山亭子,还打坏了庙门前的金刚,并打了寺中的和尚,长老命鲁智深离开五台山。鲁智深大闹的行为在这里是酒后发泄,是一种鲁莽冲动的行为。鲁智深粗中有细的一面:林冲受了官司后,发配哪里,被关在哪里,鲁智深打听得清清楚楚。鲁智深见酒保请两个公人并说“官人寻说话”就起了疑心,一路上暗中保护林冲。两个公人用开水烫伤林冲的脚,鲁智深就想杀了他们,又考虑到客店里人多,恐难以顺利解救林冲而没有杀。鲁智深料定两个公人要在野猪林动手,便先奔向那里隐藏起来,以解救林冲。救下林冲,鲁智深本想杀了两个公人,林冲劝说后,饶了两人性命。可见他不想给有妻室的林冲带来更多的麻烦。(2)祥子:他来自农村,是个破产的青年农民,勤劳、纯朴、善良,保留着农村哺育他、教养他的一切,却再也不愿意回农村去了。从农村来到城市的祥子,渴望以自己的诚实劳动买一辆属于自己的车。做个独立的劳动者是祥子的志愿、希望、甚至是宗教,凭着勤劳和坚忍,他用三年的时间省吃俭用,终于实现了理想,成为自食其力的上等车夫。但刚拉半年,车就在兵荒马乱中被逃兵掳走,祥子失去了洋车,只牵回三匹骆驼。祥子没有灰心,他依然倔强地从头开始,更加克己地拉车攒钱。可是,还没有等他再买上车,所有的积蓄又被侦探敲诈、洗劫一空,买车的梦想再次成泡影。当祥子又一次拉上自己的车,是以与虎妞成就畸形的婚姻为代价的。好景不长,因虎妞死于难产,他不得不卖掉人力车去料理丧事。至此,他的人生理想彻底破灭了。再加上他心爱的女人小福子的自杀,吹熄了心中最后一朵希望的火花。连遭生活的打击,祥子开始丧失了对于生活的任何企求和信心,再也无法鼓起生活的勇气,不再像从前一样以拉车为自豪,他厌恶拉车,厌恶劳作。被生活捉弄的祥子开始游戏生活,吃喝嫖赌。为了喝酒,祥子成为了“城市垃圾”。最后,靠给人干红白喜事做杂工维持生计。祥子由一个“体面的、要强的、健壮的、伟大的”底层劳动者沦为一个“堕落的、自私的、不幸的、社会病胎里的产儿,个人主义的末路鬼”。(3)尼摩船长:他是《海底两万里》中一个居主要地位的人物。这个知识渊博的工程师,遇事头脑冷静,沉着而又机智。他不是关在书斋之中和温室里经不起风吹雨打的科学家,而是一个在反抗殖民主义斗争的烈火中成长起来的民族志士。其缺点,有的时候有表现出冷酷无情,如在海上,击毁一艘艘航船,残忍地夺去一条条生命。三、作文(60分)21.2024年5月22日下午3:30,九年级(3)班同学们要在教室里开展以“青年当自强不息”为主题的演讲比赛,想要邀请王老师担任评委,请你据此帮助班长小文同学撰写一封邀请函。要求:格式完整。【答案】示例:邀请函尊敬王老师:您好!我是九年级(3)班班长小文。我班定于5月22日下午3:30.在班级教室内举行以“青年当自强不息”为主题的演讲比赛。邀请您担任评委,届时请您莅临指导。九年级(3)班班委2024年5月20日【解析】【分析】【详解】本题考查拟写邀请函。邀请函与书信格式相近,由标题、称谓、正文、落款组成,比书信多了“标题”这一部分。标题即“邀请函”在第一行中间;后另起一行顶格书写称谓(尊敬的王老师);接着是正文,正文部分应写清活动时间(5月22日下午3:30)、地点(九年级3班教室)、内容(开展以‘青年当自强不息’为主题的演讲比赛)、要求(邀请王老师担任评委);然后是结束语,可用“敬请参加”“敬候光临”“敬请届时光临”等语。最后是落款,即发函者的署名与发函日期,分两行,靠右对齐。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个作文。(50分)22.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作文。花样年华,青春飞扬。求学路上,父母的关怀、师友的鼓励、成功的喜悦,甚至成长的迷茫、追梦的艰辛、遭受的挫折,都曾触动你的心灵,点燃你的希望,激励你的斗志,成为你伟岸人格的奠基。请以“有你真好”为题完成作文。要求: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字数不少于600字;②不得抄袭、套作;③书写工整,卷面整洁;④不得泄露个人相关信息,如需出现本市人名、地名、校名,请用××代替。【答案】例文:有你真好在漫漫成长路上,你像花蜜,我是蜜蜂;你像风儿,我是雨儿;你像路灯,我是路人;总而言之,有你真好……有你的教导,真好考试考差了,伤心欲绝的我走在回家的路上,周围的景物也都黯然失色。回到家中,关上房门,坐在窗前,望着窗外。下雨了!出去走走吧!细雨绵绵击打着我的脸颊,仿佛在训斥我学习的失败。这时,你从我身后走来,我知道,从你关上房门跟上我的时候。你走上来,把手搭在我肩上,一番意味深长的话让我重拾信心,不再悲伤。天空,也放晴了。有你的鼓励,真好我走在回家的路上,重复家与学校两点一线的距离,头昏昏的,心想去呢,不去呢?回到家中,对参加市区书法比赛还犹豫不决的我,找到了你,对你述说我的想法,我的迷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电子商务技术服务合同3篇
- 2024版单位暑假工劳动合同范本及实习生实训成果转化协议3篇
- 交通运输项目地质勘察合同
- 酒店改造工程装修合同
- 广告委托合同
- 库房场地出租合同
- 职业危害因素管理制度(2篇)
- 2025年网络导购赠与合同
- 2025年企业人事年终工作总结(2篇)
- 会议培训管理制度范例(二篇)
- 穴位贴敷护理培训
- 腰椎间盘突出症护理查房课件
- 建德海螺二期施工组织设计
- 山东省菏泽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测试物理试题(解析版)
- 2024年学校后勤日用品采购合同范本2篇
- DB45T 2866-2024 灵芝菌种制备技术规程
- 2024年度区块链软件产品知识产权共享协议3篇
- 人教版九年级上学期物理期末复习(压轴60题28大考点)
- 人教版(2024版)七年级上册英语期末模拟测试卷(含答案)
- 2024年度企业环境、社会及治理(ESG)咨询合同6篇
- 幼儿园中班美术活动《美丽的线条》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