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和千克》教学案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5/M01/25/2D/wKhkGGZhfRmAOvfVAAI_VUbcqeU584.jpg)
![《克和千克》教学案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5/M01/25/2D/wKhkGGZhfRmAOvfVAAI_VUbcqeU5842.jpg)
![《克和千克》教学案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5/M01/25/2D/wKhkGGZhfRmAOvfVAAI_VUbcqeU5843.jpg)
![《克和千克》教学案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5/M01/25/2D/wKhkGGZhfRmAOvfVAAI_VUbcqeU5844.jpg)
![《克和千克》教学案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5/M01/25/2D/wKhkGGZhfRmAOvfVAAI_VUbcqeU584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课时认识克与千克
【教学内容】
教材第100〜102页例1、例2以及练习二十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调查与交流,使学生了解常用的质量单位和计量工具。
2.在估一估、称一称、掂一掂的实践活动中感知1克物品有多重,建立对“克”的概
念。
3.培养学生对物品质量的估计能力,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进一步了解克的质量单位概念,能够用跟老师提供的秤来称量物体质量。
难点:建立1克的概念。
【教学准备】
教具:多媒体课件、天平、盘秤、适量的生活用品、一枚2分硬币、黄豆若干、口香糖、
水果。
学具:1.学生进行课前调查,了解一些物品的质量及秤。
2.准备天平、电子秤、2分硬币、1克黄豆及一些较轻的物品。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1.了解质量单位。
谈话:上课前,你们到超市了解了哪些物品的重量,谁愿意把了解到的信息与大家交流?
学生交流。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适时板书:500克、100克、5公斤等。
教师指出:计量物品轻重,可以用克、公斤、千克、吨作单位,都是计量单位。其中公
斤、斤、两是中国传统的计量单位,一直沿用至今。克、千克、吨是国际通用的计量单位,
生活中常见的是克和千克,这节课我们认识计量单位一一克。
在调查活动中,你发现了那些工具可以称出物品有多重?
教师用多媒体课件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出示集中常见的秤,并作必要的补充与说明。
二、认识重量单位一一克(g)
1.教学例1,请你用手掂一掂,一包盐和一个硬币,放在天平上,天平会往哪边沉?
请你再用手掂一掂,一个硬币和一团棉花,如果放在天平上,天平会往哪边沉?
盐比硬币重得多,所以同学们很快就知道了,但是硬币和棉花就不那么容易判断了,因
为它们之间的差别不是很大,对于很轻的物体,我们就用克来衡量。
板书:克的认识。
2.实验:拿出一个1克的祛码放在天平的左边,不断往另一边加黄豆,直到两端平衡。
3.掂一掂1克有多重。
4.称1克米、2克瓜子、5克黄豆,说说你是怎么称的。
5.练习P101做一做。
三、认识重量单位一一千克(kg)
1.我们刚才认识了克,在实际生活中有更多的物品超过一克,甚至重,那么对于重的物
品我们常用什么作单位?(出示102页例2的图)
还有哪些词是用来表示重量的呢?
板书:千克的认识
教学例2,我们经常见到的台秤就是以千克为单位的。
生:一桶洗衣液5千克一箱苹果25千克
师:千克是国际上通用的质量单位,用字母kg表示。
师:仔细观察,苹果箱子上的“净含量”是什么意思?(指苹果的重量,不包括箱子)
请你往台秤上放一些有标示重量的零食,称出1千克来,然后统计1千克到底有多少克。
学生汇报,板书:1千克=1000克
2.随便称1千克物品,然后去参观别的小组。
(以上视学生的表现发给一个信封,学生不能当场打开)
3.学生根据信封中的内容购物,采取成信购物的方式,并说说自己是怎么购物的。
4.练习P103做一做。
5.课堂作业练习二十第1〜4题。
【板书设计】
克的认识
千克的认识
1千克=1000克
第2课时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
教材第104页例3,以及练习二十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在实践、观察与推算的活动中,用质量单位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深刻体会到质量单
位与实际生活是紧密联系的,在实际生活中是非常有用的。
2.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与实际应用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进一步感受物体的相对大小。
难点:应用估算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旧知复习
1.课前让每位学生去任选看两件物品并填好调查表;
调查表
物品的重量物品的个数
1千克(苹果)()个
1千克(盐))袋
2.学生汇报自己是如何进行调查的。
物品估计的重量,在括号里填上质量单位。
一个苹果重200()o
一瓶墨水重100()o
一本故事书重210(
一只鸡重3()。
一只山羊重()。
一枚2分硬币重()。
一袋方便面重105()。
3.填一填。
3000克=()千克1000克=()千克
7千克=()克5千克=()克
4000克=()千克2000克=()千克
二、互动新授
教学例3。
出示题目:王奶奶摘了20个苹果,估计一下大约重多少千克。
(1)题目中告诉了我们哪些信息?(王奶奶摘了20个苹果。)
提出了什么问题?(这些苹果大约重多少千克?)
师:在解决这个问题时,你遇到了什么情况?你是怎样思考的?
指名汇报:要求这个问题,必须知道1千克苹果大概有多少个。
教师谈话:苹果有大有小,通过我们的调查,我们知道大个的苹果大于4个1千克,中
等的苹果大约5个1千克,看来这个问题不能一概而论,而要根据苹果的大小来估计。我们
分组进行,第一、二两组解决如果苹果1千克4个,20个大约重多少千克,第三、四两组的
解决如果苹果1千克5个,20个大约重多少千克。
学生分组解决问题。
(2)汇报交流。
如果4个苹果重1千克,这些苹果重多少千克?这道题用什么方法计算?为什么?
列式:204-4=5(千克)
如果5个苹果1千克,这些苹果重多少千克?这道题又用什么方法计算?
指名回答:204-5=4(千克)
(3)他们的计算对吗?小组交换,检验对方小组同学的计算是否合理。
学生相互检验,师指名汇报检验方法。
引导口答。
三、巩固应用
1.完成教材第104页“做一做”。
估计24个梨大约重多少千克。
引导学生用自己课前调查的数据进行计算。
学生独立思考,独立解答。
汇报交流,说出解题的方法。
2.完成练习二十第10题。
先让学生说说自己课前调查的500克鸡蛋有多少个,再引导学生算出1千克鸡蛋有多少
个。
小组合作估一估65个鸡蛋约重多少千克。
学生计算,师指名汇报,说说解题思路。
四、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我们用知识解决了什么问题?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小结;同学们,估算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希望我们在生活中用心发现,做生活的小
主人。
课后调查教材练习二十第4题,并把数据填写在课本的表格里面。
【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
克和千克
1千克=1000克
第1课时推理(1)
【教学内容】
教材第109页例1,以及练习二十一第1、2题。
【教学目标】
1.经理简单推理的过程,初步获得一些简单推理的经验。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
3.体会数学思想方法在生活中的用途,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和探索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根据已知条件通过活动判断出结论,感受简单的推理过程。
【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仪,硬币、小橡皮各一枚,简单多媒体课件,语文书、数学书、品德书各一本。常
规学具。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做游戏,猜猜硬币在哪边的手里面。
1.教师两手握拳上下放。
(1)“瞎”猜。
师:这节课老师给你们带来了礼物,它们藏在手里了,猜猜老师左手藏的是什么?右手
藏的又是什么?
学生漫无边际地猜。
(2)“犹豫”猜。
师:是呀!这样是猜不着的,老师给你们点提示:这两个东西分别是硬币和橡皮。
生1:左手是硬币,右手是橡皮。
生2:左手是橡皮,右手是硬币。
师:有两种答案,还是不能确定,怎么办?
生;再给我们一些提示吧!
(3)“确定”猜。
师:右手的不是硬币。
生:那右手的是橡皮,左手的是硬币。
师:刚才同学们根据老师的话,判断出了橡皮和硬币分别在哪只手。这就是我们今天所
要学习的简单推理课,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玩游戏,这个游戏就叫“猜一猜二
二、探究新知
1.教师设计,学生猜。
师:请两位同学和老师一起上台表演。我们分别拿着语文书、数学书和品德与生活书。
小明拿的是语文书,老师拿的不是数学书。
请同学们猜一猜,小红拿的是什么数?(数学书)
2.出示例1情境图。
(1)谈话:小红、小丽、小刚也在玩这样的游戏,请你认真观察,说说你看懂了什么。
指名回答,你找到了哪些条件?
小红:我拿的是语文书。
师:这句话直接告诉我们小红拿的是语文书,这是第一个条件,我们可以依据这句话进
行推理,能推理出什么呢?(排出小红拿数学书和品德与生活书)
小丽:我拿的不是数学书。
师:这是第二个条件,依据这句话,你能推理出什么?(小丽可能拿的是语文书或品德
与生活。)
追问:从“小红;我拿的是语文书。”这句话以及更可以确认小丽拿的不是语文书了,那
么,她拿的只能是什么书?(品德与生活。)
(2)师;如果对这样的推理过程,你觉得有点混乱,难于理解,那能不能用图来表示呢?
指名汇报,把人名和书名携程两行,再进行连线:
小组讨论:根据前面的推理分析信息进行连线。
汇报得出:小刚拿的是数学书,小丽拿的是品德与生活。
3.猜小狗的名字。
多媒体课件出示教材第109页“做一做“第1题。
谈话:这三只小狗分别是欢欢、乐乐和笑笑。
出示条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分析解答问题。
最后列表作答。
4.猜猜小冬和小雨各是几班的。
出示教材第109页“做一做”第2题。
提问:刚才我们再猜一猜时学会了什么的推理方法?
5.小结:我们在猜一猜时先找出条件,再依据给出的条件一个一个排除信息,还可以画
上简单的图帮助我们理清思路。接下来,我们继续用这个方法来解决问题。
三、巩固拓展
1.完成教材练习二十一第1题。
他们拿的各是什么动物卡片?学生根据条件先排除再推理。
2.完成教材练习二H^一第2题。
请三位同学上台表演,其他同学猜一猜,他们各自拍了多少下?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再“猜一猜”的游戏中,学到了“猜”的方法。回家后,请跟你们的
爸爸、妈妈也一起来玩“猜一猜”游戏!
第2课时推理(2)
一、导学目标
(一)、独立尝试(预习)
自学课本第110页例2和“做一做”。
(二)、复习并检查(温固),多媒体或小黑板出示。
(课件出示)宾馆枪声。一家公司的总经理死在宾馆里,名侦探柯南被请去调查,他看
到房间的地上铺着一层厚厚的羊毛地毯。报案人是总经理的秘书。她说“出事时我正和他
通话,突然听到话筒里传来枪声和凶手逃跑时的脚步声。”
柯南听完,冷笑着说:“你的谎话编得太圆满了,老实交代你是怎么杀死总经理的吧!”
你知道柯南是从哪里看出破绽的吗?
推理:因为地上有厚厚的地毯,秘书不可能听到逃跑时的脚步声。
(三)1、引入课题:
像这样,借助有力的信息或依据,一步一步做出判断,推出正确的结论,这种方法在数
学上称之为“推理”,这类判断推理问题叫作“逻辑推理”问题,有根有据的推理过程就
是逻辑推理的过程。今天我们一起研究稍微复杂一点的逻辑推理问题。(板书课题:方格
中的简单推理)
2、展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齐读目标)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导读探究)
1、(出示课件)教学例2。
在下图的方格中,每行每列都有1一一4四个数并且每个数在每行每列只出现一次。B应
该是几?
给学生读题思考的时间,然后说说知道了什么信息?
(1)学生读题,每行、每列都有1--4这四个数,你是怎样理解的?学生回答。
(2)每个数在每行、每列都只能出现一次,是什么意思?学生回答。
(3)分组讨论:想一想,先填哪个空格里的数?
交流:先看哪一个空格所在的行和列出现了三个不同的数,这样就能确定这个空格应该
填的数。A是几?怎么想的?B是几?怎么想的?接着该怎么填?
(4)能直接知道B是多少吗?
想一想在什么情况下才能确定B?
提示:根据题意,如果知道B所在的行和列的三个不同数,就能确定B。
找一找:哪个空格所在的行和列出现了三个不同的数?能确定谁?
A所在的行和列已经出现了1、2、3,所以A只能是4。
A是4,所以B所在的行和列已经出现了2、3、4,所以B只能是1。
把A和B作为已知条件,现在哪一个空格所在的行和列出现了三个不同的数?
2、试一试:你能填出其它方格里的数吗?
学生独立思考、练习,教师巡视。
提示:要把A和B作为已知条件,接着往下推。展示学生的填法。
三、自主练习、达成目标(检测达标)。
1、“做一做”。
思考:先填哪个空格里的数?为什么?
A所在的行和列已经出现了2、3、4,所以A只能是1。
A是1,所以B左边的空格是4,B所在的行和列已经出现了1、2、4,所以B只能是3。
在解题时同学们一定先确定哪个空格的行和列出现了三个不同的数,
依照这样的线索,就能逐一找出其他空格的数。
2、思考题。甲、乙、丙分别是什么老师?
想:从哪条信息能确定谁是什么老师?
因为甲和乙经常找体育老师打羽毛球,所以丙是体育老师。
又因为乙带学生去找数学老师辅导数学,所以甲是数学老师,乙是语文老师。
四、合作考试(拓展作业)(1、先独立答题2、组内交流3、师生交流)
(一)、判断题。
1.小红的手上分别拿着白球和黑球,她左手拿的是白球,右手拿的一定是黑球。()
2.毛毛和平平分别拿着香蕉和梨,毛毛拿的不是香蕉,平平拿的肯定是梨。()
3.公园里有旋转木马、过山车、激流勇进,小方不敢玩过山车,她只能玩旋转木马。()
4.玛丽不是美国人,一定是法国人。()
5.二年级的小雨不是男同学,一定是女同学。()
(二)、思考题。
小乐小军小兵
(三)、小刚、小林和小明三人吃水果。
有香蕉、苹果、橘子三种水果。
小刚说:“每人只吃一种水果,我不吃橘子。”
小林说:“我既不吃苹果,也不吃橘子。”
猜一猜他们三人各吃什么水果?
(四)、请根据甲、乙、丙三人说的话判断他们年龄的大小。
(1)甲:我比乙大3岁;
(2)乙:我比丙小2岁;
(3)丙:我比甲小1岁。
判断:()>()>()
(五)、分礼物。课件出示题目:红、黄、蓝、绿。
第一大组小朋友得到的不是红花。
第二大组小朋友得到的不是红花,也不是黄花。
第三大组小朋友得到的不是红花,不是黄花,也不是蓝花。
第一大组第二大组第三大组第四大组
()()()()
*(六)、小王、小李和小张三人,一位是工人,一位是农民,一位是战士。现在知道:
①小李比战士年龄大;
②小王和农民不同岁;
③农民比小张年龄小。
请你想一想,谁是工人?谁是农民?谁是战士?把他们按年龄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起来。
小李比战士年龄大,说明小李不是战士。
小王和农民不同岁,说明小王不是农民。
农民比小张年龄小,说明小张也不是农民,所以只有小李是农民。
农民比小张年龄小,说明小李的年龄比小张小,小李比战士年龄大,所以小王是战士。
剩下的只有小张是工人了。
五、预习:
课本第11k112页练习二H■•一0
六、板书设计:
数学广角(二)
教学反思:
第1课时表内除法、有余数的除法
【教学内容】
教材第116页第1、2题;第H8页第12题;第119页第14、16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更加明确在什么样的情况下要用除法解决问题。在复习除法计算时,可先让学生
说一说怎样计算一道除法题,然后再进行巩固练习,从而更好地掌握表内除法和有余数的除法。
2.通过复习练习,让学生熟练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明白除法的意义,并能解决简
【教学重难点】
重点:对学生容易出错的内容进行针对性的练习。
难点:
【教学过程】
二、复习
20+4214-7164-227+3
364-6484-8404-5814-9
先独立做在练习本上,再说一说怎么样算的。
2.课件出示第114页第1题的第(1
3.练习二十二第1
说一说每个算式表示的意义。
4.练习二十二第2
在计算时要注意什么问题?
5.练习二十二第12
比一比,看谁算得快。
6.练习二十二第14
7.练习二十二第16
叙述图意,要求“买哪一双袜子最划算?”应该怎样比较?(算出每一种袜子一双多少钱,
三、巩固练习
1.
354-5=6+3=164-8=274-9=
144-7=8X6=454-5=56+8=
404-8=42+7=63+7=84-2=
2.在O里填上“+”
OOO
246=1884=2213=7
OOO
205=2566=36305=6
3.
404-6=584-9=614-7=
四、课堂小结
五、同步训练
教学至此,敬请选用《新领程》相关习题。
【教学反思】
在复习课的练习中,让学生自练、自得、自悟,教师只是不失时机地点评。创造氛围让学
生讨论,如“买哪一种袜子最划算”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引导学生自悟出数学规律,数学思
想方法,得出解题技巧。练习计算时,让学生独立练习,通过具体交流和讲评进一步巩固对“平
均分”的理解以及计算方法的理解,知道乘法口诀与求商方法之间的联系。
教学反思:
第2课时混合运算、万以内数的认识
【教学内容】
教材第116页第3、4题;第117页第5、6、8题;第118页第13题;第119页第15题。
【教学目标】
2.通过练习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
【教学重难点】
重点:正确进行两步计算的混合运算;掌握数的读写和数的组成。
难点:
【教学过程】
一、复习整理“混合运算”
634-9+448+36-6655-7X5
(84-36)4-8484-(8-2)5X9+6
2.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要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只有乘
法和加、减法或只有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在有括号的算式里,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3.课件出示教材第114页第1题的第(2)〜(6
(1)第(2
(2)第(3
(3)第(4)题。在计数器上表示2000+700+8、3000+600
(4)第(5)题。2708
你还能说出哪些数也接近3000
(5)第(6)题。你能说出生活中用除法或乘法来解决的问题吗?
二、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二十二第3
小结:在计算两步计算的混合运算时都要按一定的顺序一步一步地算,要注意书写格式。
2.
404-8-3100-35-254X5+3
404-(8-3)100-(35-25)4X(5+3
指出:计算时要看清运算符号,弄清运算顺序。
3.完成练习二十二第8
订正时让学生说解题思路。
三、复习整理“万以内数的认识”
1.
(万以内数的数数、读数、写数、数的组成、数位的含义、数的顺序和大小比较、近似数
2.
(1
①长江全长6300千米,实验小学为“希望工程”捐款6408元。
②一个果园有果树4995棵,一本故事书有406
③小青5分钟踢健子292下,一台电视机的价格是2980
读数时,从()位读起,千位上是几就读(),百位上是几就读();中间有一个0
或两个0,(),末尾的0()o
(2)
三千八百五百六十
六千零二
学生独自写完后同桌校对。
说说写数的方法。(从高位开始,哪一位上一个也没有就在那一位上写0
四、巩固练习
1.
练习二十二第4
2.
(1)练习二十二第5
独立完成。
(2)练习二十二第13题
学生独立练习,集体交流。
3.
练习二十二第6
4.
练习二十二第15
“每人跳3次,取最远的作为成绩”,这句话你是怎么理解的?
排出他们的名次。
五、拓展应用
20元/本10元/支5元/本45元/个
(1)(小美的妈妈用100元买了1个书包,剩下的钱最多可以买几本笔记本?
(2)买1本书和1
(3)买]个书包和4
2.
(1
①一个数千位上和十位上都是6,其余各位是0
②比3999多1
③2个千、3个百、2
④比最大的四位数少1
(2)请你用0、2、5、8这几个数组成一个最大的四位数和一个最小的四位数,再读出来。
你还能写出多少个四位数,写出来后再读一读,再比一比它们的大小。(有序思考)
六、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复习,你有哪些收获?
七、同步训练
教学至此,敬请选用《新领程》相关习题。
【教学反思】
我在练习题中设计了说运算顺序、计算和解决问题几种类型,选取学生中出现的典型错误,
问题从学生中来,让学生自己解决,这样,使学生既能纠正自己的错误,又能体验到帮助他人
解决问题的乐趣,
本节课通过对一系列知识的复习:万以内数的读、写;万以内数的组成,让学生感受大数
的意义,唤起学生对已有知识的回忆,培养了数感,提高了课堂效率。在复习的方式上采用独
立思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复习的热情,让学生积极投入到复习中去。
同时让学生紧紧围绕万以内数的认识,开展练习,有利于学生建立正确的认知结构,加深学生
对知识的理解和提高学生实际应用知识的能力。
第3课时克和千克、图形的运动
【教学内容】
教材第117页第7、9、10题;第119页第17题。
【教学目标】
1.复习“克和千克”时,要注意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质量概念。
2.复习“图形与变换”时,能让学生正确认识图形的平移和旋转现象,以及轴对称图形
的认识。
【教学重难点】
重、难点:注意培养学生形成比较好的质量单位的概念,复习“图形与变换”时,能让
学生认识图形的平移和旋转现象。
【教学过程】
师:上节课我们复习了万以内数的计算,我们现在来做几道计算题。请大家拿出口算卡。
100+300=130-30=720+100=150+340=
120-50=230+70=2000+500=1000-700=
1100-400=860-80=140-40=800+1200=
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1.
(1)提问:这学期我们认识了哪些质量单位?一般什么样的物品用克,什么样的物品用
克与千克有什么样的关系?(1000克=1
(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木工班合同(二次结构)
- 2025年度办事处装修与办公家具采购及维护服务合同
- 2025年度办公室文件消毒与消毒剂研发与品牌合作合同
- 2025年度安全生产应急处理与事故处理服务合同
- 报社阳台照明设备节能改造合同2025
- 2025年也门文版办公室租赁合同(含品牌形象推广)
- 艺术馆花园整修合同样本
- 消防二次改造施工合同
- 三农村医疗卫生服务规范指南
- 三农田管理最佳实践方案与指南
- 教学设计 分数的再认识 省赛一等奖
- DBJ51-T 151-2020 四川省海绵城市建设工程评价标准
- GB/T 3795-2006锰铁
- GB/T 31329-2014循环冷却水节水技术规范
- GB/T 12996-2012电动轮椅车
- 小象学院深度学习-第7讲递归神经网络
- 京东1+X理论考试试题及答案
-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应用题练习全
- 北京市乡镇卫生院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地址医疗机构名单(344家)
- 三方采购协议范本
- 加油站新员工入职心得体会(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