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测试卷及1套完整答案_第1页
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测试卷及1套完整答案_第2页
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测试卷及1套完整答案_第3页
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测试卷及1套完整答案_第4页
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测试卷及1套完整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测试卷一.选择题(共10题,共48分)1.完成制作生态瓶的步骤。①制作准备:透明塑料瓶、田螺、水、浮萍、细沙、虾、石块、水藻。②将

剪掉上面一部分。③在瓶底装入一层淘洗干净的

,再装人大半瓶自然水域中的水。④在瓶里种上几棵

,在水面放一些浮萍。⑤植物存活后,再放入

等小动物。⑥选择合适的地方安置生态瓶。2.生态瓶中水量的减少小鱼浮出水面的次数应该()

A.少些

B.多些

C.不变3.完善生态系统关系图。(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内容。(2)有人认为非生物是没有生命的,在生态系统中不起任何作用。结合上面图示,判断这句话是否正确,并写出理由。4.在生态瓶中增加一定数量的小鱼,观察、记录生态瓶里的小鱼在一分钟内浮到水面的次数,探究“增加生态瓶里小鱼的数量,会对小鱼有什么样的影响”。(1)观察小鱼的变化:

我们的解释:

。(2)观察生态瓶中植物的变化:

我们的解释:

。(3)观察生态瓶中水的变化:

我们的解释:

。(4)要让生态瓶里的生物生活得更好,我们应该

。5.在自然界,种子春天才开始萌发,这说明(

)。

A.种子萌发需要一定的温度B.种子萌发需要土壤C.种子萌发需要空气6.同学们都有这样的生活体验,在夏天的早晨,我们感觉到比较凉爽,而到了中午,直接站在太阳的照射中,我们又感受到了炎热,同样在中午,在树荫下比在阳光下也要凉爽。请你根据这些生活现象选择一个合适的科学问题,并设计实验进行研究。(1)我研究的问题是:

①光的强弱与温度的高低有关系吗?②光的直射、斜射与温度的高低有关系吗?③物体表面的颜色与温度的高低有关系吗?(2)我的假设:

。(3)为了验证我们的假设,可以采用

实验的方法,设置实验组与对照组。(4)实验中要改变的条件是:

。(5)根据上面现象的描述,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7.王宁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在三个同样的花盆中种下大豆种子,并设计了如下实验:花盆光线情况温度水分甲向阳处20°C充足乙向阳处20°C不充足丙背阴处20℃充足(1)排除种子本身的原因,如果有一盆种子没有发芽,你认为最有可能是

。(2)假如三个花盆中的大豆种子都发芽了,一段时间过后,

花盆中的大豆生长得最好。(3)甲和乙相对照,可以得出影响大豆生长的因素是

;甲和丙相对照,可以得出影响大豆生长的因素是

。8.鱼必须在水里生活,一旦离开水,过不了多少它就会死亡。这是因为(

)

A.生物影响环境

B.生物改变环境

C.生物依赖环境9.当研究空气是不是种子发芽必需的条件时,需要使(

)成为对照组、实验组显著不同的条件。

A.水

B.空气

C.温度10.蚯蚓通常生活在潮湿的土壤里,但雨后会爬到地面上。这是因为()。

A.蚯蚓喜欢干燥的环境B.蚯蚓喜欢明亮的环境C.蚯蚓需要到地面呼吸空气二.填空题(共10题,共34分)1.“飞蛾扑火”、花儿朵朵向太阳”体现了动植物具有(

)特点。2.由多条食物链组成的生物之间的复杂的食物关系形成了一个网状结构,叫(

)。3.下列动物中,由雄性怀孕“生产”后代的是()

A.猫

B.海马

C.青蛙4.种子的萌发需要(

)、(

)和适宜的(

)。5.为了维护生态平衡,我们人类应该:6.食物链通常从(

)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终止。食物链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

)。7.保护一种生物,也就是保护了(

)生物。8.种子发芽需要的最基本条件是(

)、(

)、(

)。9.人们根据食物链中不同生物的食物来源,把能自己制造食物的叫做(

),把吃别人制造的食物的叫做(

)。10.蚯蚓喜欢生活在黑暗环境还是光亮环境的实验,我们是这样做的:找一个长方形的盒子,把盒子里面涂成(

),盒子盖子的一端(

),在盒子底部铺上吸水纸。把5条蚯蚓放在盒子的中间,过一段时间打开盒子观察。

三.判断题(共10题,共20分)1.做对比实验时,实验组与对照组应该只有一个条件不同,其他条件应相同。()2.骆驼的驼峰里贮存的是水。()3.种子只在种在土壤里才能发芽。()4.只有动物会用拟态的方式保护自己。()5.只要种子完整,就可以发芽。()6.生物群落中的一部分受到破坏,整个生态系统就会失去平衡。()7.保持生态瓶中的生物数量不变,将生态瓶中的水倒掉一半,生物的生活不会受到影响。()8.生态瓶中的植物放得越多越好,可以给动物提供更多的氧气和食物。()9.生态瓶里绿色植物放得越多,越利于动物生活。()10.食物链通常是从植物开始的。()四.连线题(共1题,共5分)1.五.简答题(共5题,共28分)1.小林为了探究“种子发芽是否一定需要光照”,他设计了这样的实验:把两组相同的种子,一组种子放在阳光下,加适量的水;另一组种子放在黑纸盒里,不加水。你认为他的实验设计科学、严谨吗?如果不严谨,需要怎样改进?2.下面图中表示的是水田生态系统的食物网,请你根据图中的食物网,完成图下问题。

(1)属于生产者的有

。(2)属于消费者有

。(3)请写出最长的一条食物链

。(4)如果大量捕猎蛇和鸟,那么整个生态系统产生的后果是:

。3.种子发芽与水有关吗?写出你的实验方案。4.怎样进行科学探究?5.阅读资料,完成分析。“九曲黄河万里沙,黄河危害在泥沙”。作为世界上输沙量最大的河流,黄河每年向下游的输沙量达16亿吨。由于该区气候干旱,暴雨集中,植被稀疏,土壤抗蚀性差,加之长期以来乱垦滥伐等人为的破坏,是导致黄土高原成为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地区的重要原因。而1500多年前的黄河中游也曾“临广泽而带清流”,森林茂密,群羊塞道,动物种类繁多。正是人类掠夺性的开发掠去了植被,带来了风沙,使水土流失把黄土高原刻画得满目疮痍,大量的动物死亡或迁移。(1)以上资料表明,自然界的生态系统是一个和谐的整体,其中的一个环节受到破坏,生态系统就失去了

;黄河流域

这个环节最先受到破坏。(2)“九曲黄河万里沙”的原因是

。(3)如果我们请你当个小小科学家,你会采用什么方法来治理这种现状?(至少写三点)六.综合题(共3题,共24分)1.某沿海地区曾经发生了一次海啸,许多农田被海水淹没。洪水过后,那儿的庄稼几年都得不到好收成。后来,老农们想出了一个办法,他们托人去外地买了一批蛇回来,放到田里。说也奇怪,那一年庄稼就获得了丰收。原来那场洪水把深藏在洞里的蛇淹死了,田鼠却游到树上和山坡山,保住了性命。等洪水退了,田鼠又回到田里糟蹋庄稼。现在田里有了蛇,大量的田鼠让蛇给吃掉了,因而庄稼又得到了好收成。(1)故事中的农田是一个生态系统,在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构成食物链。请写出故事中的食物链:

。(2)该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是这条食物链中的

。(3)该食物链中的蛇在生态系统中属于

者。(4)这则故事告诉我们: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当外来干扰因素超过调节能力,将会破坏生态系统的

。2.连线题。叶刺

芭蕉

降水相对较多的山地阔叶

松树

降水丰富的热带雨林针叶

仙人掌

干旱的沙漠地区3.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透明塑料瓶;细沙、石块;水藻;田螺、虾2.B3.(1)(2)不正确。理由是非生物为生物提供生存环境或栖息地,是生态系统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4.(1)小鱼浮出水面的次数增多;小鱼的数量增多,耗氧量增加,(2)植物消耗变大;鱼的数量增多,食物消耗增大(3)水质变质的时间变短;小鱼的数量增多,排泄物也增多(4)控制生态瓶里的生物的数量,保持充足的水量,并把生态瓶放在阳光下。5.A6.(1)②(2)光的直射比光的斜射温度高(3)对比(4)光线角度(5)光的直射比光的斜射温度高7.(1)温度不合适或氧气不足(2)甲(3)水分;阳光8.C9.B10.C二.填空题1.向光性2.食物网3.B4.水分;空气;温度5.尊重生态平衡,帮助维护这个平衡,而绝不要轻易去破坏它。就要保护每一个生物和他生活的环境。6.绿色植物;生产者7.许多种8.适宜的温度;空气;适量的水分9.生产者;消费者10.黑色;开口三.判断题1.√2.×3.×4.×5.×6.√7.×8.×9.×10.√四.连线题1.五.简答题1.严谨。两组应该加相同量的水

2.(1)水稻(2)小鸟、蛇、老鼠、蝗虫、老鹰(3)水稻→蝗虫→小鸟→蛇→老鹰(4)蝗虫大量繁殖,水稻减产,老鼠的数量减少。因为蛇的减少,老鼠会繁殖迅速,数量先增加后减少,并将导致老鹰的食物减少3.探究种子发芽是否需要水:将两组种子种下,,一组加水,一组不加水,一段时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