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测试卷附参考答案【a卷】_第1页
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测试卷附参考答案【a卷】_第2页
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测试卷附参考答案【a卷】_第3页
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测试卷附参考答案【a卷】_第4页
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测试卷附参考答案【a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测试卷一.选择题(共10题,共36分)1.用箭头标出下图中生物的食物关系。2.金鱼藻是在阳光照射下,叶片周围不断产生肉眼能看到的气泡,这种气体是(

)

A.二氧化碳

B.氮气

C.氧气

3.根据资料回答问题。

呼伦贝尔草原是我国北方最大的草原之一,那里牧草丰茂,牛羊成群。可是,历史上由于这里野狼成群,对牧业的发展构成了严重的威胁,为了保护人畜安全,当地牧民曾经组织过大规模的猎捕野狼活动,使野狼的数量锐减,剩下为数不多的野狼统统搬到深山老林里去了。野狼不见了,畜牧业空前发展,在牛羊种群不断增加的同时,野兔以惊人的速度发展起来,野兔和牛羊争食牧草,草原难以承载,导致草场急剧退化,草原面临沙化的危险。读了这个小资料,你认为我们应该如何维护生态系统的平衡?4.奇奇发现旁边的黑豆芽有的叶子翠绿且茎粗短,但有的叶子发黄且茎细长,可能是因为()造成的。

A.缺少阳光

B.温度过低

C.缺少水分

D.缺少空气5.将蚯蚓放入木盆内,用手电简照射蚯蚓,我们会看到蚯蚓(

)

A.原地不动B.向黑暗的一端爬去C.向有亮光的地方爬去6.人们在金鱼缸中种植水生植物,主要是为了()。

A.给金鱼提供食物B.给金鱼提供氧气C.给金鱼提供二氧化碳7.(

)被称为“沙漠之舟”。

A.华北赤狐

B.骆驼

C.鸵鸟

D.金鱼8.某同学在校园里发现了一种小动物,为了研究这种小动物的生存环境,他四处探索,并记录了他的观察数据,如下表。地点该动物的数量塑胶跑道0干燥的土壤中2

水池边的石头下16菜园的土壤中12(1)通过观察记录,我们可以知道最适宜这种小动物生存的环境条件是()。

A.阳光充足

B.土壤干燥

C.阴暗、潮湿(2)如果这种小动物怕生存的环境突然变得十分干燥,那么这种小动物会()。

A.迅速适应干燥的环境B.生存得很健康C.生病或死去9.我们在做对比实验时,一般是改变()条件。

A.一个

B.两个

C.三个10.王明同学自己做了一个生态瓶:用一个500毫升的透明玻璃瓶,里面加入400毫升的水、少量的土壤和石块,放人新鲜的水草,2~3条小鱼和几个螺蛳。用软木塞塞住瓶口,观察生态瓶中生物的生活情况。(1)生态瓶中的生物有

;非生物有

。放入水草的作用是

;放人土壤和石块的作用是

。(2)王明同学的生态瓶应该放在

。(3)生态瓶上部留有一定空间的目的是

。二.填空题(共10题,共40分)1.只有一个条件不同,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称为(

)实验。2.研究不同的问题应该用(

)的研究方法。3.生物之间这样一种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称为(

)。4.本学期我们做了生态瓶,我们可以用(

)来做生态瓶,在瓶内可以放入(

)、(

)等生物。5.书面形式有(

)、(

)、(

)。6.绿豆种子发芽需要的最基本的条件有(

)、(

)和(

)。7.食物链通常从(

)开始,到(

)终止。8.食物链通常从(

)开始,到凶猛的(

)终止。9.如果生态系统中的一个环节受到了破坏,整个生态系统就会失去(

)。10.种子发芽的条件是(

)、(

)和(

)等。

三.判断题(共10题,共20分)1.“杜鹃----甲虫----松树”是一条食物链。()2.生态瓶中的小鱼不停地浮出水面呼吸,很可能是水中的氧气含量太低了。()3.绿豆发芽只要有充足的水分就行。()4.做对比实验时,实验组与对照组往往只有一个条件不同,其他条件应保持相同。()5.成语“羊入虎口”中蕴藏着一条食物链“羊→虎”。()6.为了准确评价我们制作的太阳能热水器的效能,我们应该把它们同时放到阳光下,并装同样温度同样多的水,然后作比较。()7.企鹅适合在亚热带地区生活。()8.生态瓶中的水草增加,耗氧量增大,小鱼浮到水面的次数会增多。()9.动物的繁殖包括雌雄识别、交配、生产、对后代的哺育等一系列复杂的行为。()10.一个生态系统中,所有的生物对其他生物都是有一定影响的。()四.连线题(共1题,共5分)1.五.简答题(共5题,共24分)1.阅读资料,完成分析。“九曲黄河万里沙,黄河危害在泥沙”。作为世界上输沙量最大的河流,黄河每年向下游的输沙量达16亿吨。由于该区气候干旱,暴雨集中,植被稀疏,土壤抗蚀性差,加之长期以来乱垦滥伐等人为的破坏,是导致黄土高原成为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地区的重要原因。而1500多年前的黄河中游也曾“临广泽而带清流”,森林茂密,群羊塞道,动物种类繁多。正是人类掠夺性的开发掠去了植被,带来了风沙,使水土流失把黄土高原刻画得满目疮痍,大量的动物死亡或迁移。(1)以上资料表明,自然界的生态系统是一个和谐的整体,其中的一个环节受到破坏,生态系统就失去了

;黄河流域

这个环节最先受到破坏。(2)“九曲黄河万里沙”的原因是

。(3)如果我们请你当个小小科学家,你会采用什么方法来治理这种现状?(至少写三点)2.种子发芽与水有关吗?写出你的实验方案。3.田地里的生物有:水稻、田鼠、蛇、老鹰、蝗虫、小鸟等生物。请你写出两条食物链。4.为了维护生态平衡,我们应该怎么做?(至少写3条)5.在生产和生活中,人们是怎样利用动物和光的特性的?六.综合题(共3题,共24分)1.美国西部是一块资源丰富、森林成片、草原辽阔、土地肥沃的宝地,是美国农业发展得天独厚的地区。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粮食短缺,小麦价格上涨,促使美国中部各州的农场主纷纷赶来开发西部。为了扩大耕地,他们把大片的森林砍倒,把大片的草原、草甸开垦出来。在新开垦的土地上,农场主们种植了粮食作物,然后通过卖粮赚了许多钱。1934年5月11日凌晨,一场灾难降临了,从美国西部刮起了一场遮天蔽日的黑色怪风,怪风携带着泥沙腾空而起,自西向东迅速蔓延,持续了整整3天3夜!(1)以上资料表明,自然界的生态系统是一个和谐的整体,其中的一个环节受到

,生态系统就失去了

。(2)破坏美国西部生态环境的罪魁祸首是

。(3)如果美国政府聘请你主管农业发展,你要改变这种状态,要采用什么方法?2.某沿海地区曾经发生了一次海啸,许多农田被海水淹没。洪水过后,那儿的庄稼几年都得不到好收成。后来,老农们想出了一个办法,他们托人去外地买了一批蛇回来,放到田里。说也奇怪,那一年庄稼就获得了丰收。原来那场洪水把深藏在洞里的蛇淹死了,田鼠却游到树上和山坡山,保住了性命。等洪水退了,田鼠又回到田里糟蹋庄稼。现在田里有了蛇,大量的田鼠让蛇给吃掉了,因而庄稼又得到了好收成。(1)故事中的农田是一个生态系统,在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构成食物链。请写出故事中的食物链:

。(2)该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是这条食物链中的

。(3)该食物链中的蛇在生态系统中属于

者。(4)这则故事告诉我们: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当外来干扰因素超过调节能力,将会破坏生态系统的

。3.在田野里生活着“小草、蝗虫、麻雀、鹰”等动植物,请根据它们的食物关系写出一条食物链。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2.C3.不随便滥杀野生动物,拒食野生动物;保护珍稀动植物;不乱砍滥伐森林,爱护花草树木,积极植树造林,绿化环境;不乱扔垃圾;保护水资源,节约用水等。4.A5.B6.B7.B8.(1)C(2)C9.A10.(1)水草、小鱼、螺蛳;土壤、石块、水、阳光、空气;为动物提供氧气和食物;为瓶中生物提供一定的生长环境(2)有阳光的地方(3)存储一定的空气二.填空题1.对比2.不同3.食物链4.透明的瓶子;水藻;小鱼5.图表;海报;图画6.适宜的温度;适量的水分;充足的空气7.生产者;最高级消费者8.绿色植物;肉食动物9.平衡10.空气;水;温度三.判断题1.×2.√3.×4.√5.×6.√7.×8.×9.√10.√四.连线题1.五.简答题1.(1)平衡;植物(2)植被稀疏、土壤抗蚀性差,人类的乱垦滥伐,造成水土流失严重(3)植树造林、退耕还林、改造河道。2.探究种子发芽是否需要水:将两组种子种下,,一组加水,一组不加水,一段时间之后,观察两组种子发芽的情况。3.水稻→田鼠→蛇→鹰。

水稻→蝗虫→小鸟→鹰

4.1.爱护动植物,不伤害它们。

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