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考物理二轮复习 压强讲义_第1页
2024年中考物理二轮复习 压强讲义_第2页
2024年中考物理二轮复习 压强讲义_第3页
2024年中考物理二轮复习 压强讲义_第4页
2024年中考物理二轮复习 压强讲义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压强

认知定位

重点固体压强、液体压强、气体压强

难点流速与压强的关系

1.通过实验,理解压强。知道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并了解其在

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认知要求2.探究并了解液体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

3.知道大气压强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4.了解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及其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工浮考点导航

考点1固体压强

考点精讲

1.压强:

⑴压力:

①产生原因:由于物体相互接触挤压而产生的力。

②压力是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

③方向:垂直于接触面。

④压力与重力的关系:力的产生原因不一定是由于重力引起的,所以压力大小不

一定等于重力。只有当物体放置于水平地面上时压力才等于重力。

(2)压强是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一个物理量,它的大小与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有

关。

(3)压强的定义:物体所受压力的大小与受力面积之比叫做压强。

(4)公式:p=FIS。式中?表示压强,单位是帕斯卡;R表示压力,单位是牛顿;S

表示受力面积,单位是平方米。

(5)国际单位:帕斯卡,简称帕,符号是Pa。lPa=lN/m2,其物理意义是:In?的

面积上受到的压力是1N。

2.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

(1)增大压强的方法:①增大压力:②减小受力面积。

(2)减小压强的方法:①减小压力:②增大受力面积。

【精讲1】(2023春•青岛期中)关于压力的概念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压力的大小总等于物体受到的重力

B.压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C.压力的大小和方向总跟重力有关

D.压力就是垂直压在物体表面上的力

【答案】D

【分析】垂直压在物体表面的力叫压力,压力的方向是和受力面垂直的,若受力

面是水平方向上的,压力的大小就等于重力的大小。

【解答】解:A、压力不是重力,只有在水平面上,压力的大小才等于重力的大

小,故A错误;

B.压力的方向是和受力面垂直的,不总是竖直向下,故3错误;

C、压在竖直面上的物体产生的压力不是由于重力的原因产生的,其大小和方向

跟重力无关,故C错误;

£)、压力就是垂直压在物体表面上的力,故。正确。

故选:Do

【精讲2](2023秋•浦东新区期末)如图所示,甲、乙两个实心均匀正方体放在

水平地面上,甲的质量小于乙的质量。现将甲沿竖直方向切去比例小,乙沿竖直

方向切去比例%,并将切去部分叠放在各自剩余部分的上方后,甲、乙剩余部分

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相等。则%、%的大小关系是()

A.n2B.nx<n2C.%=%D.无法判断

【答案】A

【分析】甲、乙两个实心均匀正方体放在水平地面上,甲的质量小于乙的质量,

根据G=mg计算物体的重力,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力等于自

身重力,由图可知5甲>5乙,根据p=£可知两物体对地面压强的大小,将甲沿竖

S

直方向切去比例4,乙沿竖直方向切去比例的,并将切去部分叠放在各自剩余部

分的上方后,甲、乙对地面的压力不变,甲、乙剩余部分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相等,

则此时甲的受力面积小于乙的受力面积,进一步判断%、%的大小关系。

【解答】解:甲、乙两个实心均匀正方体放在水平地面上,甲的质量小于乙的质

量,根据G=mg可知G甲<G乙,

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力等于自身重力,则外〈心,

由图可知原>5乙,根据p=*可知%<p乙,

S

现将甲沿竖直方向切去比例%,乙沿竖直方向切去比例内,并将切去部分叠放在

各自剩余部分的上方后,甲、乙对地面的压力不变,甲、乙剩余部分对水平地面

的压强相等,则此时甲的受力面积小于乙的受力面积,则

故选:Ao

【精讲3](2023秋•虹口区期末)如图所示,均匀正方体甲、乙放在水平地面上,

甲、乙对地面的压强分别为%、p乙,若沿水平方向切去部分后,剩余部分体积

相等且甲对地面压强比乙小,则()

甲乙

A.p甲一定大于p乙B.p甲一定等于0乙

C.p甲一定小于p乙D.p甲可能大于p乙

【答案】C

【分析】根据甲对地面的压强小于乙对地面的压强结合剩余部分体积相等关系可

求出剩余部分的高度关系,物体对水平面的压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均匀正方体

对地面的压强%=2造=小逋=必/7,据此求出两物体的密度关系,

SSSSS

进一步得出原来两者对地面的压强关系。

【解答】解:若沿水平方向切去部分后,剩余部分体积相等,即%喇=吃喇,

由图可知S甲VS乙,

则剩余部分的高度为:幅剩〉,剩,

又因为。甲剩<。乙利'

物体对水平面的压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均匀正方体对地面的压强

£=9=整=畋=理

SSSSS

则乙,

则夕甲,

由图可知愠<%,

由p=/?g/z可知,甲、乙对地面的压强分别为分<p乙。

故选:c。

名师点拨

1.柱状物体固体压强的计算(公式p=2g〃的使用条件)

(1)质地均匀、形状规则的实心柱体(圆柱体或棱柱体);

(2)物体放在水平桌面上,受力面积与其底面积相等;

(3)物体对水平面的压力等于物体的重力大小。

考点2液体压强

考点精讲

1.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由于重力的作用,并且液体具有流动性,因此发发生挤

压而产生的。

2.液体压强的特点

卜一-广

(1)液体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2)同种液体中在同一深度处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J|GMh

(3)同种液体中,深度越深,液体压强越大。

(4)在深度相同时,液体密度越大,液体压强越大。

3.液体压强的大小

(1)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和液体深度有关。

(2)公式:p=pgho式中,2表示液体压强,单位帕斯卡(Pa);〃表示液体密度,单

位是千克每立方米(kg/n?);人表示液体深度,单位是米(m)。

3.连通器——液体压强的实际应用

(1)原理:连通器里的液体在不流动时,各容器中的液面高度总是相同的。

⑵应用:水壶、锅炉水位计、水塔、船闹、下水道的弯管。世界上最大的人造

连通器是三峡船闸。

【精讲4](2023秋•宝山区期末)如图所示,圆柱形容器A、B,盛有体积相同

的液体。若两容器底部受到的液体压强分别为外、PB,液体的质量分别为叫、

mBo则F列判断正确的是()

A.若心等于〃%,则以可能等于PB

B.若%等于7%,则为一定等于以

C.若叫大于mB,则「人一定大于PB

D.若心小于利小则以一定小于PB

【答案】D

【分析】规则形容器底部受到的压力等于液体的重力;根据液体质量的大小关系,

利用G=mg分析液体的重力的大小关系,根据分析容器底部受到的压强的

大小关系。

【解答】解:

AB,若叫等于外,根据G=阳可知,GA=GB;规则形容器底部受到的压力等

于液体的重力,所以两个容器底部受到液体的压力相同;根据图示可知,SA>SB,

根据p=£可知,PA<PB,故至错误;

S

C、若啊大于%,根据G=mg可知,GA>GB;规则形容器底部受到的压力等于

液体的重力,则例>%;5人咨,根据p=£可知,无法判定压强的大小关系,

S

故C错误;

D、若乃大小于,根据G=mg可知,GA<GB;规则形容器底部受到的压力等

于液体的重力,则吊<小;SA>SB,根据p=£可知,PA一定小于PB,故D正确。

S

故选:Do

【精讲5](2023秋•静安区期末)如图1所示,底面积不同的圆柱形容器分别盛

有甲、乙两种液体,液体对各自容器底部的压强相等。若在两容器中分别抽出部

分液体,使容器中剩余液体的体积相同,则剩余液体对各自容器底部的压强°、

B.p甲>。乙,玛>三

C•p甲=p乙,/<吃D.p甲=。乙>牛>马

【答案】A

【分析】甲、乙两种液体对各自容器底部的压强相等,由图知甲液体的深度大于

乙液体的深度,由p=0g〃判断出甲、乙液体密度的关系;

若在两容器中分别抽出部分液体,使容器中剩余液体的体积相同,由图知甲容器

的底面积大于乙容器的底面积,由V=S/z判断出甲、乙剩余液体深度的关系,由

p=pg〃判断出甲、乙剩余液体对容器底部压强关系;

容器中剩余液体的体积相同,由G=mg=pgV判断出甲、乙剩余甲液体重力的关

系,进而判断出甲、乙剩余液体对容器底部压力的关系。

【解答】解:甲、乙两种液体对各自容器底部的压强相等,由图知甲液体的深度

大于乙液体的深度,由p=pg/z知甲液体的密度小于乙液体的密度;

若在两容器中分别抽出部分液体,使容器中剩余液体的体积相同,由图知甲容器

的底面积大于乙容器的底面积,由丫=甑知甲剩余液体的深度小于乙剩余液体的

深度,由p=〃知甲剩余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小于乙剩余液体对容器底部的

压强,即P甲<0乙;

容器中剩余液体的体积相同,由G=mg=pgV知剩余甲液体的重力小于乙液体的

重力,所以甲剩余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小于乙剩余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即

4<F乙,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o

【精讲6】(2023秋•静安区期末)根据连通器的原理,下列情形中,当水面静止

时,液面的位置符合事实的是()

D.液位计锅炉液位计液面的位置

【答案】C

【分析】连通器原理:连通器中装有同种液体,当液体静止时,液面是相平的。

【解答】解:如图,四个容器都是连通器,都装有水,是同种液体,静止时液面

是相平的正确,所以只有C选项正确。

故选:C。

名师点拨

1.几种容器中液体压强的大小

容器底部受到液体压力的定性分容器底部受到液体压力

容器类型

析的等量分析

由于液体所受重力的方向是竖直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

向下的,可以认为柱状容器中液力:F&=pS=pghS=pgV

体重力全部作用在容器底部,所柱,即F&=G液(V柱指

•一G.

以F压=G液液柱的体积)

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力:

在口大底小的敞口容器中,柱状

FFpSupghSnpgV^=G

线外部一部分液体的重力作用在

柱,F柱<G波,即R

斜面的侧壁上,液体对容器底的

<a<G液,(V柱、G柱指以

F<

压力只等于以其底面积大小形成

容器底面积大小形成的

的柱状的重力,所以R压<G液

液柱的体积和重力)

口小底大的缩口容器中,侧壁会

受到液体垂直侧面斜向上的压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力:

力,因为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F,pSupghSupgV^=G

的,所以侧壁不但不起支持液体柱,F压=3柱>3液,即R

F>GJ

的作用,反而给液体施加了一个压>6液,(V柱、G柱指以

斜向下的压力,于是容器底部不容器底面积大小形成的

但要承受液体的重力,而且还要液柱的体积和重力)

承受侧壁对液体施加的向下的压

力,所以R压>G波

考点3气体压强

考点精讲

1.大气压产生的原因:由于重力的作用,并且空气具有流动性,因此发生挤压而

产生的。

2.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了大气压强是存在的,并且大气压强很大。

3.大气压的测量——托里拆利实验

(1)实验方法:在长约1m、一端封闭的玻璃管里灌满水银,用于指将管口堵住,

然后倒插在水银槽中。放开于指,管内水银面下降到一定高度时就不再下降,这

时测出管内外水银面高度差约为76cm。

⑵计算大气压的数值:

po=p水银="水银g〃=13-6xl°3kg/m3x9-8N/kgx°-76m=L°13xl°5pa。

所以,标准大气压的数值为:P()=1.013X105Pa=760mmHg0

(3)以下操作对实验没有影响①玻璃管是否倾斜;②玻璃管的粗细;

③在不离开水银槽面的前提下玻璃管口距水银面的位置。

(4)若实验中玻璃管内不慎漏有少量空气,液体高度减小,则测量值要比真实值

偏小。

(5)这个实验利用了等效替换的思想和方法。

3.影响大气压的因素:高度、天气等。在海拔3000m以内,大约每升高10m,大

气压减小lOOPao

4.气压计——测定大气压的仪器。种类:水银气压计、金属盒气压计(又叫做无液

气压计)。

5.大气压的应用:抽水机等。一切抽吸液体的过程都是由于大气压强的作用。

【精讲7](2023秋•徐汇区期末)如图所示为测量大气压强的水银气压计,会使

测得大气压数值偏小的操作是()

中▼

A.将玻璃管略倾斜B.将玻璃管略微下压

C.将玻璃管直径加粗D.少量空气泡进入玻璃管内

【答案】D

【分析】测量大气压的实验中,影响实验结果的有:管内进入气泡、实验的地点;

而玻璃管的粗细、长度、水银的多少、是否倾斜等不会影响实验结果。

【解答】解:ABC.托里拆利实验中,是否倾斜、上提下压、管的粗细都不影响

水银柱的高度,故ABC错误。

D、若玻璃管内混进了少许空气,则P水银+P空气=。大气,所以空气会产生一定的压

强,从而抵消掉一部分外界大气压,最终测量结果会偏小,故。正确。

故选:Do

【精讲8](2023春•顺义区月考)关于如图所示的四个实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

是()

A.实验甲:将硬纸片盖在装满水的试管口,倒置后水一定会流出来

B.实验乙:将自制气压计从一楼拿到六楼,细玻璃管中的液柱会上升

C.实验丙:将容器左侧倒入盐水,右侧倒入水,当两侧液面相平时,橡皮膜

会向左凸

D.实验丁:从容器侧壁上两孔喷出的水流距离不同,说明液体压强与液体质

量有关

【答案】B

【分析】(1)根据纸片没有掉下来就是因为受到外界大气压对纸片向上压力的作

用进行判断;

(2)大气压和高度有关,大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

(3)(4)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密度和深度有关,据此分析。

【解答】解:A、将硬纸片盖在装满水的玻璃杯口,倒置后水不会流出,由于杯

内没有空气只有水,而杯内水柱产生压强远小于外界的大气压,故纸片就被大气

压给“顶”住了,水不会流出,故A错误;

将自制气压计从一楼拿到六楼,由于高度增大,外界大气压降低,玻璃管内

水柱的高度会升高,故3正确;

C、在液体的深度相同时,液体密度越大,液体的压强越大,当容器左右两侧分

别装入深度相同的盐水和水,水密度小,这一侧压强小,所以橡皮膜会向右侧凸

出,故C错误;

。、从容器侧壁上两孔喷出的水流距离不同,说明液体压强与深度有关,故D错

误。

故选:Bo

【精讲9】(2023春•长安区校级月考)下列生活现象中,不属于利用大气压的是

)

A.用吸管吸起汽水瓶中的饮料

B.墨水被吸进钢笔

C.医生用注射器给病人注射药液

D.贴在墙上的吸盘式挂衣钩

【答案】C

【分析】大气压的存在能够解释很多现象,这些现象有一个共性:通过某种方法,

使设备的内部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出现了这种现象。

【解答】解:A、吸管吸饮料时,是先把吸管内的空气吸走,在外界大气压的作

用下,汽水被压进吸管里,利用了大气压,故A不符合题意。

3、用力按橡皮囊,排出了里面的空气,当其恢复原状时,橡皮囊内部气压小于

外界大气压,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墨水被压入钢笔内,故3不符合题意。

C、医生用注射器给病人注射药液,利用的是人的推力,没有利用大气压,故C

符合题意;

。、需要先用力挤压挂衣钩吸盘,把吸盘内的空气挤出,挂衣钩吸盘被大气压紧

压在了墙壁上,利用了大气压,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Co

名师点拨

1.液体沸点与大气压的关系:一切液体的沸点都随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

时升高,同种液体的沸点不是固定不变的。我们通常说的沸点是指在1个标准大

气压下。

考点4流速与液体压强的关系

考点精讲

1.流体:我们把能够流动的物体叫做流体。例如空气。

2.关系:流体在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流速小的地方压强大。

3.升力:当气流迎面流过机翼时,在相同的时间内上方气流经过的路程大于下方

气流的路程,因此上方气流流速较大,压强较小;下方气流流速较小,压强较大,

机翼上、下表面存在压强差,这就产生了向上的升力。

【精讲10](2023秋•昌平区期末)小华探究液体压强与流速关系的实验装置示

意图如图甲所示,其中管1、2、3上端开口,下端与粗细不同的玻璃管相连通,

玻璃管通过管道与圆柱形容器连通,出水口端有阀门可以控制水是否流出。关闭

阀门,出水口端不向外流水时,情境如图乙所示,圆柱形容器内液面与1、2、3

号管内的液面相平,1号管下方液体中M点液体压强为P「2号管下方液体中N

点液体压强为Pz,"点和N点在同一水平高度。打开阀门,出水口端向外流水

时某时刻情境如图丙所示,1号管下方液体中P点液体压强为P3,2号管下方液

体中Q点液体压强为P4。根据实验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圆柱型容器、

玻璃管

A.Pi>p2B.p、=P]C.p3<p4D.P3>p4

【答案】BD

【分析】(1)液体内部压强与液体密度和液体深度有关,根据公式p=0g/7判断

液体内部压强大小;

(2)流体的压强跟流速有关,流速越大的地方,压强越小。

【解答】解:关闭阀门出水口端不向外流水时,圆柱形容器内液面与1、2号管

内的液面相平,M点和N点所处液体深度相同,则口=0;

打开阀门,出水口端向外流水时,1号和2号管底部液体底部产生的压强都会减

小,1号管管和2号管内液柱都会下降,1号管下方液体流动速度大于2号管下

方液体流动速度,则1号管内液柱高度大于2号管液柱高度,则1号管下方液体

中尸点液体压强为心大于2号管下方液体中。点液体压强为p「即2>幺。

故选:BDo

【精讲11](2023春•良庆区校级月考)下列实例,不能用“流体压强与流速的

关系”解释的是()

A.图甲:向两张纸中间吹气,纸向中间靠拢

B.图乙:飞机的机翼设计成上凸(弧形)下平形状

C.图丙:带有挂钩的吸盘“吸”在墙上

D.图丁:在高铁站候车时,人要站在安全线以外

【答案】C

【分析】(1)生活中很多的现象都是利用大气压,例如:用吸管喝饮料、钢笔吸

墨水、吸盘式挂钩等。

(2)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流速越大的地方,压强越小;流速越小的地方,

压强越大。

【解答】解:A.对着两张纸的中间吹气,两张纸中间的空气流速变大,压强变

小,小于两侧的大气压,产生了一个向内的压强差,将纸压向中间,说明流体压

强和流速关系,故A不符合题意;

B.因为机翼上方的空气流速大,压强较小;下方的空气流速小,压强大,所以

机翼面受到一个向上的压强差,产生向上的升力,说明气体压强与流速有关,故

3不符合题意;

C.吸盘是大气压在生活中应用的实例。塑料挂衣钩里面的压强小于外界的大气

压强,是大气压强把挂衣钩压在墙上的,故C符合题意;

D.在地铁站候车时,人要站在安全线以外的位置,是因为靠近列车一侧空气流

速大,压强小,容易使人被推向列车,发生危险,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Co

【精讲12](2023春•海珠区校级月考)如图所示,为小明自制气压计。未装满

水的密闭小瓶上有一根两端开口的竖直细玻璃管,玻璃管内水柱高于瓶内水面。

现用一根饮料吸管水平靠在玻璃管的上端吹气,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1吹气

[Tini

A.吹气前,瓶内气体压强小于瓶外大气压强

B.吹气前,瓶内气体压强等于瓶外大气压强

C.吹气时,玻璃管中水柱升高

D.若将该气压计从三楼拿至一楼,管内液面下降,说明此时外界大气压大于

瓶内气压

【答案】C

【分析】(1)(2)玻璃管内水柱高于瓶内水面,是因为瓶内气体压强大于瓶外大

气压强;

(3)当向管上方吹气时,管上方的空气流动速度增大,压强减小,管下方压强

不变,管内的液体受到向上的压强大,液面上升;

(4)大气压与高度有关,其大小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

【解答】解:AB,吹气前,玻璃管内水柱高于瓶内水面,所以瓶内气体压强大

于瓶外大气压强,故错误;

C、用一根饮料吸管水平靠在玻璃管的上端吹气,玻璃管上方空气的流速增大,

压强减小,玻璃管中液体受到向上的压强大于向下的压强,玻璃管中水柱升高,

故C正确;

。、从三楼拿至一楼的过程中,大气压变大,玻璃管中液面下降,外界大气压小

于瓶内气压,故。错误。

故选:C。

名师点拨

1.如果机翼的前缘稍向上仰,跟气流的方向成一个小的仰角,则机翼上、下方

的压强差比机翼跟气流方向平行时还要大,因此产生的升力也较大。例如,飞机

起飞时,将机翼的前缘稍向上仰。

技能提升

1.(2023秋•浦东新区期末)如图所示道路中为视障人士铺设的盲道,表面有不

同形状的凸起,其目的是为了()

A.增大压力B.减小压力C.增大压强D.减小压强

【答案】C

【分析】增大压强的方法:在压力一定时,减小受力面积;在受力面积一定时,

增大压力;

减小压强的方法:在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在受力面积一定时,减小压力。

【解答】解:视障人士铺设的盲道,表面有不同形状的凸起,是在压力一定时,

通过减小受力面积来增大压强;故钻。错误,C正确。

故选:Co

2.(2023秋•闵行区期末)将完全相同的两小球放入装有水的轻质薄壁容器甲、

乙后水面相平,如图所示。已知甲、乙两容器的底面积相等,将两小球分别从两

容器中取出后,容器对水平地面的压强分别为P甲、P乙,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力变

化量分别为△品水,△心水,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B・0甲=p乙,△盘水V△七水

C・p甲〉「乙,△外水=△七水D・,甲=p乙,△丹水=△心水

【答案】A

【分析】由图知甲容器中水的体积大于乙容器中水的体积,由G=判断

出甲、乙容器中水的重力,进而判断出将两相同的小球分别从两容器中取出后甲、

乙容器对桌面的压力的关系,由p=£知甲、乙容器对水平地面压强的关系;

S

由容器的形状判断出将两小球分别从两容器中取出后甲、乙容器液面的变化量,

由△p=pg/z判断出甲、乙容器底部压强的变化量,由△尸=4pS判断出水对容

器底部压力变化量的关系。

【解答】解:由图知甲容器中水的体积大于乙容器中水的体积,由6=砥=.丫知

甲容器中水的重力大于乙容器中水的重力,甲、乙两容器的底面积相等,将两相

同的小球分别从两容器中取出后,甲容器对桌面的压力大于乙容器对桌面的压力,

由知容器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为>P乙,故即错误;

S

由容器的形状知将两小球分别从两容器中取出后,甲容器液面降低的比乙液面降

低的少,由△p=pg/J知甲容器底部的压强变化量小于乙容器底部的压强变化量,

由△尸=△「$知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力变化量分别为△玛水〈△心水,故A正确,C

错误。

故选:Ao

3.(2023秋•宝山区期末)如图,下列实例中,属于增大压强的是()

B.

D.

【答案】A

【分析】压强大小跟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大小有关;

增大压强的方法:在压力一定时,减小受力面积;在受力面积一定时,增大压力;

减小压强的方法:在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在受力面积一定时,减小压力。

【解答】解:A、图钉尖做得尖锐,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减小受力面积来增大

压强,故A符合题意。

BCD.书包带做得较宽、铁轨下面铺枕木、滑雪板做得较大都是在压力一定时,

通过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压强,故BCD不合题意。

故选:Ao

4.(2023秋•宝山区期末)下列事例中,利用连通器原理工作的是()

A.密度计B.吸尘器C.潜水艇D.船闸

【答案】D

【分析】上端开口,下部连通的容器称为连通器,注入同一种液体,在液体不流

动时连通器内各容器的液面总是相平的。

【解答】解:A、密度计是利用漂浮条件和阿基米德原理来工作的,故A不合题

思;

B,吸尘器是利用了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故3不合题意;

C、潜水艇利用了浮沉条件,通过改变自身重力来实现浮沉,故C不合题意;

D,船闸的闸室通过闸门与阀门同上下游的水连接着,形成了一个上端开口,底

部连通的连通器,它就是利用连通器的原理来进行工作的,故。符合题意。

故选:Do

5.(2023秋•嘉定区期末)如图所示,实心均匀正方体甲、乙对水平地面的压力

相等。现将甲、乙沿水平方向切去相同厚度,此时甲、乙剩余部分对水平地面的

压力为与,、F人接着再将甲、乙沿顺时针方向翻转90度后放置,此时甲、乙

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为%,、鼠。则(

A.FV'<F^',pg*B.金'<&',PU<P乙'

C.犀>丹:,P甲fD.玛'>%/,。甲'<坛'

【答案】A

【分析】如图所示,实心均匀正方体甲、乙的棱长%<G,底面积S甲(S乙,甲、

乙对水平地面的压力相等,即&=七,根据压强公式可知,甲、乙对水平地面的

压强关系:PFP乙,根据密度公式可知,甲、乙密度关系:0甲>0乙,甲、乙对水

平地面的压力:外5甲=?乙%;现将甲、乙沿水平方向切去相同厚度力,则

pvgh>p^gh,甲、乙剩余部分对水平地面的压力:(p甲-/g/z)S甲<(p乙-々g〃)S乙,

即将甲、乙沿顺时针方向翻转90度后放置,甲、乙的竖直高度还等于

自己的棱长,此时甲、乙对水平地面的压强ApgZtp〉/7乙g%,即。/,。乙,。

【解答】解:如图所示,实心均匀正方体甲、乙的棱长底面积S甲<5乙,

甲、乙对水平地面的压力相等,即&=当,根据压强公式可知,甲、乙对水平地

面的压强关系:为乙,根据密度公式可知,甲、乙密度关系:「乙,甲、乙

对水平地面的压力:hS甲="乙S乙;现将甲、乙沿水平方向切去相同厚度刀,则

pvgh>p^gh,甲、乙剩余部分对水平地面的压力:(p甲-/g/z)S甲<(p乙-/?乙g/7)S乙,

即将甲、乙沿顺时针方向翻转90度后放置,甲、乙的竖直高度还等于

7

自己的棱长,此时甲、乙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用g/tp>/乙g%,即。甲‘>。乙’。

故选:Ao

6.(2023秋•徐汇区期末)甲、乙两个质量相同的实心正方体分别放在水平地面

上,它们对水平地面的压强关系是p甲<p乙。若分别在两正方体上表面中央施加竖

直方向的力晶、F乙,使两正方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相同,则关于力“、处方向

及大小的关系,判断正确的是()

A.若外、七方向均竖直向下,则F甲等于七

B.若外、七方向均竖直向下,则与大于七

C.若小、b乙方向均竖直向下,则“小于尸乙

D.若4方向竖直向上、七方向竖直向下,则国大于七

【答案】B

【分析】水平地面上静止的物体,对地面压力等于其重力,压强与压力和受力面

积有关,压力一定时,压强越大,越大受力面积越小。

【解答】解:因为甲、乙两个质量相同的实心均匀正方体分别放在水平地面上,

地面受到的压力都等于物体重力,由于质量相等,因此地面受到的压力也相等;

因为P甲*P乙,由?=£可知,S甲乙,

S

AB,若分别在两个正方体上表面中央,施加一个小于它们重力的竖直向上的拉

力,使两个正方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相同,即分,=〃/,所以压力/力甲♦/力乙,

因为心力=3-七,重力相同,所以,小♦当,故A错误,3正确;

C、若分别在两个正方体上表面中央,施加一个小于它们重力的竖直向下的压力,

使两个正方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相同,即pj=p/,所以压力心力甲♦电力乙,因为

心力=G+”,重力相同,所以,心♦乙,故C错误;

£)、若埼方向竖直向上、刍方向竖直向下,使两个正方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相

同,即为'=P乙',所以压力/力甲•展力乙,则G-玛+6+与,即玛+七♦(),这种情

况不可能出现,故。错误。

故选:Bo

7.(2023秋•青浦区期末)如图所示,底面积不同的物体甲、乙分别放置在水平

地面上,它们对地面的压强相等。若在两物体上方分别水平截去部分物体后,剩

余部分物体对地面的压强仍然相等,则截去部分的物体可能具有()

A.相同的高度,不同的质量B.相同的体积,不同的质量

C.相同的质量,不同的高度D.相同的质量,不同的体积

【答案】B

【分析】(1)首先根据原来它们对地面的压强相等,由推导出甲、乙对地

S

面的压力关系,然后可知其重力关系和质量关系,若在两物体上方分别水平截去

部分物体后,剩余部分物体对地面的压强仍然相等,由此可推出截去部分的物体

的质量关系;

(2)根据原来它们对地面的压强相等,由0二^二9二整二口勉二夕且方可分析甲、

SSSS

乙的密度关系,由。二土二色二驾二迪^夕且九可分析截去部分的物体高度关系;

SSSS

(3)由丫='分析截去部分的物体关系。

P

【解答】解:CD、已知底面积不同的物体甲、乙分别放置在水平地面上,它们

对地面的压强相等,即为=0乙,由图可知,S甲>S乙,由p=£可知,甲、乙对地

S

面的压力小〉七,则%>G乙,叫〉叱,

若在两物体上方分别水平截去部分物体后,剩余部分物体对地面的压强仍然相等,

即P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