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考语文模拟卷1(新高考I卷专用)(考试版)_第1页
2024年高考语文模拟卷1(新高考I卷专用)(考试版)_第2页
2024年高考语文模拟卷1(新高考I卷专用)(考试版)_第3页
2024年高考语文模拟卷1(新高考I卷专用)(考试版)_第4页
2024年高考语文模拟卷1(新高考I卷专用)(考试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备战2024年高考语文模拟卷(新高考专用)

(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

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对生物学家来说,章鱼和乌贼是研究神经系统复杂性和演化的绝佳对象。但在过去的数十年间,因为

和人类差别过大、研究手段限制等,对章鱼和乌贼的研究逐渐沉寂。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基因编辑技

术等新研究手段的发展,它们重新受到研究者的关注。

头足类动物和人类的共同祖先在6亿年前,刚刚演化出神经元,还没有聚集形成可以称之为“脑”的中枢

神经系统。之后,头足类动物和人类就分道扬镰了:脑的进化沿着两条不同的道路,几乎是从零开始,各

自独立地发展到了极致。

通过比较人脑和头足类的脑这两种截然不同的复杂神经系统,我们一方面可以尝试了解复杂的大脑是

如何进化出来的,另一方面可以了解还有什么样的神经结构可以产生智能。如果这两种截然不同的神经系

统都采用同样的方式来实现某一功能,那就说明这是生物经过亿万年的演化所能找到的最优或者唯一的解

决方案。反之,如果我们发现两种神经系统采用不同的方式来实现某一个功能,就能为人工智能与类脑计

算提供更多模仿学习的方案。

头足类神经生物学的先驱、英国科学家J。Zo杨在20世纪初发现了乌贼的巨大轴突条直径达一毫米、

长数十厘米的巨大神经纤维。得益于这个独特的巨大轴突,英国科学家Hodgkin和Huxley第一次记录到细

胞内的动作电位,解释了神经传导的信号一动作电位产生的原理。该发现作为神经科学最基本的原理之一,

获得了1963年的诺贝尔生理与医学奖。这也是迄今为止,整个生物学研究中,仅有的能用数学方程完美描

述的现象。

JoZo杨随后开展对章鱼学习记忆行为的研究,通过损毁实验发现了章鱼存储记忆所在的脑区。这是

最早的关于大脑存储记忆的模型,此后的数十年中,在果蝇和脊椎动物的研究中被反复印证,不同动物的

脑中记忆存储结构都是采取类似组织方式。遗憾的是,近几十年来,大部分针对神经系统的研究都集中在

果蝇、小鼠等模式生物中,很少人对头是类,特别是它们复杂的中枢神经系统进行深入研究。

章鱼和乌贼是变色伪装的高手,根据环境瞬间改变全身颜色和图案,和环境融为一体。与陆地上的变

色龙相比,它们的变色速度更快,也更精准不仅改变整体的颜色,还能在皮肤上直接模拟出背景环境

的纹理和图案的细节。

章鱼和乌贼的皮肤就像覆盖全身的显示屏,上面有上百万个微小的色素细胞,每个色素细胞相当于屏

幕上的一个像素点。这些色素细胞具有不同颜色,每个细胞由一个精妙的神经肌肉的机关控制,使得色素

细胞可以随意快速地变大变小。章鱼和乌贼的大脑可以通过精确控制皮肤不同区域的色素细胞变化来组成

不同的图案。这个皮肤“显示屏”的分辨率高于市面上所有的电视机屏幕,使得章鱼和乌贼可以在身体表面随

意产生出各种复杂图案。

那么,如何研究章鱼和乌贼这种独特功能呢?人工智能技术给了我们很多帮助。在实验室内,我们运

用包含数亿参数的大型神经网络模型来识别隐藏在背景环境中的乌贼,使用神经网络模型的表征来分析乌

贼变色图案是在模拟环境中的哪些关键视觉特征。通过对乌贼变色进行精度的分析,我们发现,乌贼变色

不依赖于预设的运动程序和固定的路径。每次变色过程都采取类似“梯度下降”的算法,是一个起于随机探索、

反复利用视觉反馈优化、经过多步迭代逐步逼近背景环境的过程。

头足类研究的新进展得益于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发展,其研究成果也将反哺新技术。头足类动物视觉系

统能从复杂的环境图案中提取出抽象的视觉信息,由此所启发的算法已经引发了多次计算机视觉的革命。

运动系统根据抽象的视觉信息重新生成复杂的体表图案的过程可看作第一步视觉处理的逆过程,整个动物

界仅有头足类动物拥有这样的图像生成功能。因缺乏对头足类动物的研究,使得与之相关的图像合成与渲

染等计算机图形学算法一直缺乏来自神经算法的启发,因而在算法效率和速度上远逊于计算机视觉算法。

头足类动物视觉系统通过对比体表图案与环境图案,对运动系统的输出进行调整优化,此过程可能会启发

人工神经网络训练中的搜索算法。

应该说,乌贼和章鱼在神经研究中显示出了巨大的潜力——它们的神经运算可能比不上人脑复杂,但

以现有的技术手段,人脑还是一个“黑箱”,无法进行精密研究。而头足类动物因其神经系统不完全集中在脑

里,有很大一部分分散在全身,使其神经运算的复杂性被暴露在外,易于研究。如今,中国科学家的研究

进展已经重新燃起了学术界对头足类动物研究的热情。最近一两年,包括来自美国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

等顶尖机构科学家的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追随我们的脚步,重新开始关注这些神秘而奇特的生物。

(摘编自梁希同《为什么研究章鱼、乌贼——来自海洋智慧生物的启示》)

L(3分)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对乌贼等头足类生物神经系统的研究经历了一个过程:由英国科学家J。Zo杨发端,到过去的几十

年比较沉寂,再到现在的重新关注。

B.目前,我们发现虽然章鱼、乌贼的神经系统很复杂,但通过神经系统来实现某功能时,章鱼和乌贼

所采取的方式与人类的截然不同。

C.章鱼、乌贼的变色没有预设成哪一种颜色,其变色先要随机探索,再反复利用视觉反馈优化,最后

经过多步迭代才能完成。

D.中国科学家对章鱼、乌贼的研究取得了不俗成果,这激发了世界越来越多的科学家重新开始燃起对

头足类动物进行研究的热情。

2.(3分)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头足类动物和人类拥有着共同的祖先,后来随着脑的进化,二者就分化开来,但各自的头脑沿着不

同的途径进化并发展到了极致。

B.J。Z。杨发现的乌贼巨大神经纤维让其他两位科学家发现了动作电位产生的原理,该发现是目前在

生物学研究中可以用数学方程完美描述的现象。

C.大多数人都把果蝇等模式生物集中作为针对神经系统的研究对象,因此大脑存储记忆的模型在果蝇

等的研究中被反复印证。

D.虽然现在的人工智能技术手段还不能精细解密人类大脑的奥秘,但我们可以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手段

对章鱼和乌贼的功能进行研究。

3.(3分)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对章鱼和乌贼变色伪装特征的解说的一项是()

A.章鱼和乌贼会利用自己的变色功能来隐身于周围的环境中,速度快,也精准。

B.章鱼和乌贼皮肤上的色素细胞数量众多,且具有不同的颜色,可以任意变换。

C.章鱼和乌贼在组成不同图案时需大脑通过神经肌肉精确控制皮肤的色素细胞。

D.章鱼和乌贼拥有关键视觉特征,研究时通过使用神经网络模型的表征来分析。

4.(5分)请简要说明选择乌贼和章鱼等头足类动物作为神经系统复杂性和演化的研究对象的优势有哪些。

5.(5分)关于乌贼和章鱼的研究成果可以引发哪些思考?请根据文本概括。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野火春风斗古城(节选)

李英儒

深夜时分,在一条羊肠小路上,老梁领着杨晓冬政委在快步走着。老梁穿一身青色粗布棉衣,腰间系

着红色牛皮带,上面斜插着金鸡圆眼大机头的盒子,棉衣瘦得裹身,两个袖口挽得挺紧,加上他那矫健而

轻快的步伐,使人感到他是个手脚利索头脑灵活的人。

他一路上老是拉开杨晓冬政委一段距离,为的是能在前面侦察情况;遇到意外,免得他所保护的首长

遭到危险。①起初,他们踏着冰硬的小路;后来,又踏着路旁的衰草;将要进村的时候,躲开笔直的大道,

钻进村旁的树林。老梁蹲下来听了听,四下没有动静,便站起来,照旧拉开距离,朝村庄走去。当他刚要

横跨过路的时候,听见有人喊叫:

“站住!什么人?”

“你是什么人?”老梁反问时,发现前面村头路口趴下五六个人。他像狸猫般敏捷,一个箭步蹿到道

旁一棵大树背后,趁势拔出腰间的手枪。

“浑小子,也不打听打听你到了什么地方,这是东亭镇!”

老梁知道来的必是东亭炮楼上的一帮特务。这些家伙,黑夜里成群外出,说不定又要干什么伤天害理

的事。于是一股怒火涌上心头:②“龟孙子们,你们眼瞎,耳朵也聋。没听说过姓梁的神枪手?”

“你是武工队的梁队长!”为首的特务发慌了。

“正是他老人家!”艺高胆大的老梁,并不把这些人放在心上。

“梁队长,今天狭路相逢,可是碰巧的,我们可不是专找你的麻烦。依我说,双方都有公事,咱们俩

方便好不好?”为首的人又说。

“那你们必须赶快退回去,今天通夜不许出门!”

“我们可以退回去,君子一言为定,可不许背后开枪。”特务们夹着尾巴走了。

杨政委听得十分清楚,心里暗想:“只当他是个普通的警卫交通员,想不到他在敌人面前还有这么大

的声威呢。”

在村外停了几分钟,他们从另一条道进了街。不久,老梁像押犯人一样,把个伪保长押了过来。这个

家伙,嘴里直嘟曦:“光是带路,我另派个人不行吗?”

出村不远,就看到封锁沟。伪保长迈上沟沿,指着深不见底的封锁沟说:“两丈多深,直上直下,哪

能过呢,等到天明,化了装从炮楼口走吧?”

杨政委走过来,想对伪保长做动员说服工作。梁队长做了个制止的手势,扭转头说:③“爬沟、过楼

任你挑,出了差错,这第一颗子弹是给你准备的。”

伪保长无可奈何,改说炮楼附近沟浅,也能通行,就怕被敌人发觉。接近炮楼处,果然沟浅,且有行

人踏践的小路。这时可以清楚地看到炮楼里的挂灯。伪保长带着发抖的声音说:“同志们听,楼上正打牌,

趁这机会,你们快过吧!千万别出声响。”

梁队长根本不理睬他,先帮助杨政委过路,返身扒住沟沿,突然亮开嗓门喊:“伪军们听着!你们还

给鬼子当看门狗呀?我今天挺忙,只说两句话:你们已经对人民做下了很多坏事,赶快低头认罪,给自己

留个下场,要再执迷不悟,留心武工队的神枪。”话音未了,他举枪“啪”的一声,那盏明亮的挂灯给打

灭了,黑暗的炮楼上吓得死一般寂静。伪保长伏在封锁沟对面,一动也不敢动。杨政委称赞说:“好准的

枪法呀!”

不知什么原因,过沟之后,老梁的步子越来越快了。一个村庄显现在眼前。④月亮从雾帐后面升起,

活像谁从东方地平线上挑起个大红灯笼。这个村庄的出现,使梁队长止不住的高兴起来。过沟之前,他几

乎整夜都沉默无言,现在,话却多了。杨政委知道这儿不是老梁的故乡,老梁为什么这么高兴?

他们从北面进了村。西高坡上有矮矮的三间土房,周围用秫秸堆砌。老梁很熟悉地搬开两个秫秸捆,

照着山墙,按照暗号敲击。敲到第三遍时,听见有人轻轻咳嗽声。时间不大,门开了,一个头发蓬松手掩

襟怀的女人,把他们让进去。梁队长领先朝里走,到屋之后,像在自己家里一样,伸手摸出火柴,点亮灯,

看了看炕上睡得正香甜的孩子,然后扫了扫炕,拉下条棉被,叫杨政委上去暖和一会儿。杨政委确实疲乏

了,刚躺下,眼睛就睁不开了。朦胧之际,听到外间有说话的声音。他羯力尖起耳朵,听到下面的对话:

“我在这儿休息一天,行不行?”说话的口气,好像小学生向老师请假。

“不行!”女人说得挺干脆。

“孩子能带过去吗?放在这边没人照管哪!”

“这些问题上你少操点心。拿着个男子大汉,偏这么婆婆妈妈竭竭螫螫的。”

杨政委奇怪了。这是梁队长同女房东在交谈吗?想起老梁同志在路上喝退特务枪打炮楼那股威严雄壮

的劲头儿,为什么在这位女同志面前这么服服帖帖的?正琢磨着,他们进屋来了。梁队长发现杨政委没睡

觉,表情有些不自然,忙向他介绍这位女同志,说她的名字叫金环。杨政委说自己叫杨晓冬,趁着说话,

向金环瞥了一眼,见她年纪不过廿四五岁,面色微黄,身材纤瘦,两眼显得聪颖机警,但是隐藏着一股子

泼辣和傲气。

(有删改)

6.(3分)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借杨晓冬政委的视角,描绘一个陌生人眼中老梁的形象特点,既概括了老梁的外貌,也

体现了政委细致的观察力。

B.梁队长行进间偶遇特务,体现了当时环境的复杂与凶险,但梁队长在敌人心中素有威名,也能果断

反问,从容应对。

C.小说一直采取全知视角进行叙事,如二人进村时的方位、地形、环境情况,还有梁队长是如何与金

环对暗号的,都交代得一清二楚。

D.文章末尾,金环方才正式出场,但是她泼辣的性格已经通过之前的对话和老梁对她的态度、反应生

动地展现了出来。

7.(3分)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句子①中的几个分号,从内容上分别叙述了路途中不同的客观状况,体现了人物的主观心理,展现

了老梁的谨慎、周密。

B.句子②写出了老梁的愤怒。因为他正在执行重要任务,敌人却撞到了他的眼前,而且还没认出他来,

于是他爆起了粗口。

C.句子③中的“第一颗子弹是给你准备的”,表明老梁在威胁伪保长,这个办法比政委的“说服”策略更果

断有力。

D.句子④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使小说在紧张之余也富有诗意,兼有交代时间、调整节奏、烘托人物

心理的作用。

8.(5分)“梁队长根本不理睬他”这个段落,写出了不同人物的心理。请加以梳理概括。

9.(5分)读书小组要为此文写一则文学短评。经讨论,甲组提出一个话题:简笔写英雄:乙组提出一个关

键词:枪。请任选一个小组加入,围绕话题或关键词写出你的短评思路。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材料,完成小题。

材料一:

盂献伯拜上卿,叔向往贺,门有御,马不食禾。向目:“子无二马二舆,何也?”献伯日:“吾观国

人尚有饥色,是以不秣马;申白者多以徒行,故不二舆。”向日:“吾始贺子之拜卿,今贺子之俭也。”

向出,语苗贲皇日:“助吾贺献伯之俭也。"苗子曰:"何贺焉?夫爵禄旗章,所以异功伐,别贤不肖也。

故晋国之法,上大夫二舆二乘,中大夫二舆一乘,下大夫专乘,此明等级也。旦天卿必有里事是故修车马

比空乘必备我事。有难则以备不虞,平夷则以给朝事。今乱晋国之政,乏不虞之备,以成节,以絮私名,

献伯之俭也可与?又何贺?”

(节选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下》)

材料二:

孔子使宰予使于楚,楚昭王以安车象饰,因宰予以厚孔子焉。宰予日:“夫子无以此为也。”王日:

“何故?”对日:“臣以其用,思其所在观之,有以知其然。”王曰:“言之。”宰予对日:“自臣侍从

夫子以来,窃见其言不离道,动不违仁。贵义尚德,清素好俭。仕而有禄,不以为积。不合则去,退无吝

心。妻不服彩,妾不衣帛,车器不雕,马不食粟。道行则乐其治,不行则乐其身,此所以为夫子也。若夫

观目之丽靡,窈窕之淫音,夫子过之弗之视,遇之弗之听也。故臣知夫子之无用此车也。”王日:“然则

夫子何欲而可?”对目:“方今天下道德寝息,其志欲兴而行之。天下诚有欲治之君能行其道,则夫子虽

徒步以朝,固犹为之,何必远辱君之重胴3乎?”王日:“乃今而后知孔子之德也大矣。”宰予归,以告

孔子。孔子曰:“二三子以予之言何如?”子贡对日:“未尽夫子之美也。夫子德高则配天,深则配海。

若予之言,行事之实也。”子曰:“夫言贵实,使人信之,舍实何称乎?是啰之华不若予之实也。”

(节选自《孔丛子•记义第三》)

【注】猊(kuang),赐,赏赐。

10.(3分)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且夫A卿必有军B事C是故D修车马E比卒F乘G以备H戎事。

11.(3分)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班,同“斑”,指杂色斑点或斑纹。与《齐桓晋文之事》中“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中的“颁”意义和

用法相同。

B.虞,指意料,预料。与成语“不虞之誉''中的"虞”词义不同。

C.遗,指给予,赠送。与《涉江采芙蓉》中“采之欲遗谁”的“遗”词义相同。

D.赐,指孔子的弟子子贡,姓端木,名赐,春秋时卫国人。成语“端木遗风”的涵义就是指子贡遗留下

来的诚信经商之风。

12.(3分)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晋国等级森严,以官职级别的高低决定所配备的车马的数量,比如上大夫配备两辆车和八匹马,中

大夫配备两辆车和四匹马,下大夫只配备一套车马。

B.盂献伯被授予上卿之位后,叔向前往祝贺。当他看到孟献伯门口的车马时,叔向认为盂献伯节俭,

然后让苗贲皇去祝贺。但苗贲皇认为孟献伯不值得庆贺。

C.孔子派宰予出使楚国,楚昭王准备了用象牙装饰的安车来迎接孔子,但宰予根据孔子日常的言行断

定孔子会接受,于是就回绝了楚昭王的安排。

D.宰予回来后,子贡认为宰予没有说尽老师道德的高美。他认为夫子的道德与天一样高,与海一样深,

宰予所说的只是老师的一些实事罢了。而孔子却认为宰予贵在真实,子贡显得浮华。

13.(8分)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夫爵禄旗章,所以异功伐,别贤不肖也。

(2)方今天下道德寝息,其志欲兴而行之。

14.(3分)同是节俭,苗贲皇对于“献伯之俭”和宰予对于“孔子之俭”的认识有何不同?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赤壁怀古》®

【宋】苏辙

新破荆州得水军,鼓行夏口气如云。

千艘已共长江险,百胜安知赤壁焚。

请距②方强要一斗,君臣已定势三分。

古来伐国须观衅③,意突成功所未闻。

《赤壁》

【清】赵翼④

依然形胜扼荆襄,赤壁山前故垒长。

乌鹊南飞无魏地,大江东去有周郎。

千秋人物三分国,一片山河百战场。

今日经过已陈迹,月明渔父唱沧浪。

【注释】①此诗大约作于元丰三年,苏辙到黄州看望苏轼之时。此前北宋在与西夏的多次战役中处弱

势,此后北宋又出兵伐夏,但各军因粮草不济,无功而返。在对夏政策上,苏辙一直主张退守求和的态度。

②髯距;鸟类的嘴和爪,比喻战斗的武器。③观衅:窥伺敌人的间隙以便行动。④赵翼:清代史学家、诗

人,这首诗是他弃官归隐,途经赤壁时所作。

15.(3分)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诗首联写曹操“破荆州,下江陵”时的意气风发,与苏轼《赤壁赋》所依据的历史事实基本相同。

B.苏诗中“安知”一词强调了曹军在赤壁的意外惨败,并与结句“未闻”形成呼应。

C.赵诗颔联化用苏轼《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形象地写出赤壁一战曹操兵败、周瑜得胜的

结局。

D.赵诗尾联用典,“沧浪”指渔父劝慰屈原的短歌:“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

濯我足。”

16.(6分)这两首诗同为赤壁怀古之作,但寄寓的情志有所不同,请结合这两首诗的尾联分析。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书愤》中“,”两句,陆游在今夕对比中抒发了岁月蹉跪、壮志难酬的悲愤。

(2)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通过“,”两句来写周文王和孔子,表明古代伟大作品往往是

圣贤在困顿中奋发努力写就的。

(3)姚鼐《登泰山记》中“,”两句抓住了日将出时色彩的瞬间变化,静动有序,堪称“有物有

序、清新简洁”的典范。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万古丹山:武夷山》以既专业又富有诗性的语言介绍了武夷山的丹霞地貌和生物多样性:远古时代,

“大地在沉降与隆起之间,在水与火的淬炼之中,雕塑着自己新的面容,那该是怎样的一种宏阔壮观的景

象。而此后,岁月剥蚀造就的丹霞之奇观,只是那场壮阔运动的序幕之后的正常剧目。”作者以生动的笔

触介绍巍然耸立在游人面前的大王峰和玉女峰,这两座武夷山最著名的山峰,从地貌学的角度而言,年龄

差竟有240多万年。在海枯石烂的漫长岁月里,大王峰足足等了玉女峰240万年之久,这是怎样的等待呢?

这样的联想,将自然地理读出了趣味、读出了情感。

山川河流的迷人,不仅在于险奇,—①—o在作者何向阳看来,真正能代表武夷山水文化底蕴的,

非朱子文化莫属。然而,作品绝不是浮光掠影地介绍几则关于朱熹的逸闻,它要捕捉的是武夷山水的文化

之魂。作者敏锐追索朱熹《春日》“胜日寻芳酒水滨”句中“泗水”的来龙去脉,娓娓讲述中国思想史上

心学与理学论辩的“鹅湖之会”、发生在朱熹和理学湖湘学派代表人物张桢之间的“朱张会讲”,细致钩

沉白鹿洞书院、岳麓书院与朱熹的关联,以及朱熹晚年创建武夷精舍的缘由……某种意义上,蚱煮沿看笑

代以来重娶的一条思想线索,进入中华文化代代相传的历史场演。通过对诗性山水的呈现,使作遇尤其具

有启发性。所谓诗性山水,不是用诗化语言描述山水那么简单。事实上,诗性指向生命的非功利、哲思性

和超越性的层面。诗意是对生命自身、对自我与世界相遇的凝思和顿悟。碎片化的信息时代,资讯看似触

手可及,却在某种程度上阻断了人与自身及世界对话的通道。无论是向内的证悟,还是向自然的返归,作

品洋溢着对生命觉知的兴趣和执着。由山水而觉悟生命的智慧,这才—②—O

在旅行成为时尚的今天,真正懂得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