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化街区旅游发展探究实例-以三坊七巷为例9200字(论文)】_第1页
【历史文化街区旅游发展探究实例-以三坊七巷为例9200字(论文)】_第2页
【历史文化街区旅游发展探究实例-以三坊七巷为例9200字(论文)】_第3页
【历史文化街区旅游发展探究实例-以三坊七巷为例9200字(论文)】_第4页
【历史文化街区旅游发展探究实例-以三坊七巷为例9200字(论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历史文化街区旅游发展研究实例—以三坊七巷为例目录TOC\o"1-3"\h\u9351第一章福州市的基本概况 564151.1区域概况及自然地理特征 5232461.2经济概况 5154131.3社会文化概况 631160第二章三坊七巷旅游街区概况 7290502.1三坊七巷简介 7145922.2三坊七巷旅游资源概述 722268第三章三坊七巷旅游发展状况及成效 8236953.1三坊七巷旅游发展历程 8137443.2旅游发展现状 849753.3旅游发展成效 92747第四章三坊七巷旅游发展的swot分析 10203314.1优势 10115354.3机会 12166174.4威胁 124087第四章三坊七巷旅游发展对策 12287755.1完善旅游配套服务,提升旅游服务效率 12273875.2打造特色文化品牌,提高国际知名度 13229155.3完善旅游街区基础设施建设 1375015.4开发深度体验主题产品 14259145.5注重挖掘特色历史文化 14202905.5加强社区参与 146318结语 1532524参考文献 16摘要:历史街区,因其所特有的历史文化价值、建筑景观以及传统的生活方式,成为一个城市最具吸引力的区域之一。随着我国城市化的进程与城市旅游的快速发展,历史文化街区的旅游发展已经作为国内外城市旅游发展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当代社会已经是经济全球化时代,各地区不断加强了文化交流,城市发展成为多种风格并存的空间模式。历史街区作为当地历史发展的重要标志,见证了当地物质生活、精神生活的发展过程。三坊七巷位于福建省省会城市福州市最繁华的地区鼓楼区,是国内目前存在的规模较大、建筑保护较为完整的\t"/item/%E4%B8%89%E5%9D%8A%E4%B8%83%E5%B7%B7/_blank"历史文化街区,在各个方面对比属于比较典型的个例。本文在历史街区的框架下,分析研究三坊七巷的历史发展现状及开发现状,最后提出它们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根据提出的问题给出解决建议。在福州市的建设和发展背景下,对福州市所有城市历史街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依据和指导思路,具有较强的应用价值。关键词:福州市城市历史街区三坊七巷第一章福州市的基本概况1.1区域概况及自然地理特征福州市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又被叫做榕城,简称为“榕”,属于福建省,是福建省的省会城市。福州的\t"/item/%E7%A6%8F%E5%B7%9E/_blank"马尾区是中国近代海军的开端、\t"/item/%E7%A6%8F%E5%B7%9E/_blank"中国船政文化的萌芽地。福州还曾获得\t"/item/%E7%A6%8F%E5%B7%9E/_blank"中国优秀旅游城市、\t"/item/%E7%A6%8F%E5%B7%9E/_blank"国家卫生城市、\t"/item/%E7%A6%8F%E5%B7%9E/_blank"全国文明城市等荣誉称号REF_Ref6660\r\h[1]。福州的创建于公元前202年,那时候就被作为福建的政治中心,福州地貌是属于典型的河口盆地,盆地四面被群山高山所包抄,闻名景点有三坊七巷、鼓山、乌塔等。福州是首批14个对外开放的沿海港口城市之一,是近代中国最早开放的五个通商口岸之一。 福州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度适宜,阳光充实。位于我国东南沿海,天然享有海上资源。福州的地貌是盆地地貌,四面由盆地围绕,海拔在六百到

一千米。向东能看到鼓山,向南能看到五虎山,向西能看到旗山,向北能看到莲花峰。福建境内的地势自西向东逐步倾斜,福州市的总面积有一万二千一百五十四平方公里REF_Ref12453\r\h[2]。其气候和地势使得福州市的气候温和,且拥有较为丰富的旅游资源。其独特的地貌也会形成独特的建筑风格,对吸引游客具有重要的作用。1.2经济概况注:数据来自福建省审计局由表中的数据可以看出福州市的旅游收入状况是随着福建省的旅游收入状况的增加而增加的,但作为一个省会城市所占比例还相对较低,旅游发展空间大,具有一定的发展潜力。2021年“五一”假期,福州市累计接待游客将近400万人次,同比2020年增长81.4%,同比2019年增长41.0%;实现旅游总收入将近23亿元,同比2020年增长94.2%;同比2019年增长27.1%。全市重点监测的四个较为重要的景区累计接待人数约将近130万人次,同比增长189.1%;实现旅游收入约2363.00万元,增长151.0%。其中三坊七巷接待人数将近90万人次REF_Ref12992\r\h[3],增长275.3%;鼓山风景区接待人数将近30万人次,增长52.3%;福州森林公园接待人数将近7万人次,增长81.1%;青云山景区集群接待人数将近3万人次,增长54.4%。接待人次(万)占比福州市389.31100%三坊七巷88.7223%鼓山风景区287%福州森林公园6.72%青云山景区2.830.7%注:数据来源福州市文化与旅游局2021年5月最新数据表明,三坊七巷接待人次在全市占比已经超过五分之一,可见三坊七巷已是福州市旅游收入的“顶梁柱”,作为全市唯一一个5A级景区,游客来到福州旅游首先选择的一定会是三坊七巷,在游客吸引力上三坊七巷无疑具有了一定的知名度,因此福州市三坊七巷是福州市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旅游市场。1.3社会文化概况(1)昙石山文化昙石山文化遗产是福州市与各族人民文化交流与传播的记录,是共享与合作的记录,代表着福州市创造性才能,同时更是代表了福州市本地的价值取向,代表着虽然消逝但依旧存在于原住民内心的文化传统的见证,同时代表着福州具备特色的传统文化的生活方式和对城市土地的利用方式,是全国目前重点保护的文物单位,也是中国目前现存最完整、文物最多的史前古人类文化遗址。距离今天已经形成五千多年的昙石山文化,相当于仰韶文化和河姆渡文化,并具有海洋文明专有的独特的特征,出土了被誉为“中华第一灯”的陶灯等一批重要文物。(2)船政文化船政文化是晚清福州的一种思想文化成果,福州市的地域性限制使当地福州市与其它地方交流不多,受外界干扰较少,其生活的习俗与文化的原生态性保存得相对完整独立福州市。在迁徙的进程中,具有久远历史特点的不同种类文化艺术以不同形式记载着福州市的发展史,对人们研究和了解福州市具有重要参考价值REF_Ref14474\r\h[4]。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次船政文化和码头文化识别调查就在福州市进行踩点,也是中国民族地区经济社会调查报考首批10个列入大调查的民族之一。福建的船政事业经历了将近百年的时间,功能卓越,影响深远,福建船政文化既是福建社会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同时又给予福建巨大的影响和作用于其社会政治和经济,并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发展。具有独特的优势和特点。(3)‘三坊七巷”文化‘三坊七巷”文化具有福州街区的历史文化特色,位于福州市中心(鼓楼区)REF_Ref15049\r\h[5],是南北街区垂直文化的总称,“三坊”即衣锦坊、文儒坊、广禄坊;七巷分别为杨桥巷、廊关巷、塔巷、黄巷、安民巷、宫巷、集碧巷。(4)寿山石文化

寿山石文化以寿山石雕为介质,寿山石产于福州晋安区的上乘雕镂彩石,因其色彩五颜六色、晶莹剔透,素有“石之君子”、“国之宝物”的美名,寿山田黄石更是被誉为“石帝”、“石中之王”。三坊七巷旅游街区概况2.1三坊七巷简介三坊七巷是福州老城区拆迁建设后留存的一部分老建筑,它是福州的历史之源、文化之根,它的占地面积约为40公顷,由三个坊、七条巷和一条中轴街组成,分别是衣锦坊、文儒坊、光禄坊;杨桥巷、郎官巷、塔巷、黄巷、安民巷、宫巷、吉庇巷和南后街,因此素有“三坊七巷”之称。

三坊七巷起源时间是晋,唐五代时期完善,到了明清达到了鼎盛,古老的坊巷格局至今还基本保留完整,是中国都市目前仅存的一块“里坊制度活化石”,目前街区内还保存着二百余座古建筑,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15处,省、市级文保单位和历史保护建筑数量众多,是一座不可多得的“明清建筑博物馆”。

很多历史名人还曾居住在三坊七巷,林则徐、沈葆桢、严复、林觉民、冰心等对当时社会具有重大贡献的人都出自于此,使得这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有了不可多得的人文精神和人文价值。2.2三坊七巷旅游资源概述以南后街为中心轴线从北到南排列整齐,纵向有序,形成类似“棋盘状”的格局。为了城市发展的需要使得福州市三坊七巷中的光禄巷、吉庇巷和杨桥巷逐渐被改建为马路,所以,三坊七巷严格意义上变为二坊五巷。虽然三坊七巷格局已经有所变化,但我们可以很坚定地认为,三坊七巷的存在不只是一座古老街区,而是福州本地人人文荟萃的一个缩影,同时凸现了以儒家文化为传统的文化内涵,还凝聚了得天独厚的海洋文化,它不仅代表了福州本地的地域风情,也逐步成为了名符其实的中国名片。三坊七巷旅游发展状况及成效3.1三坊七巷旅游发展历程1997年1月,《福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将“三坊七巷”和朱紫坊作为传统坊巷类型和榜样明清民居加以保护。这也是“三坊七巷”历史文化地位第一次被政府以文件的形式确定下来。2006年7月4日,福州市人民政府颁布《福州市三坊七巷、朱紫坊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管理办法》中确定了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的历史建筑和整体格局进行针对性的保护和修复方式REF_Ref7979\r\h[3]。2006年5月25日,三坊七巷和朱紫坊建筑群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9

年6月10日,福州三坊七巷入选首批十大“中国历史文化名街”。2010

年三坊七巷部分景点开始免票接待游客,游客人数开始增加。2011年3月5日,三坊七巷街区中的严复故居、水榭戏台、小黄楼、林聪彝故居、二梅书屋、郭柏荫故居、谢家祠、王麒故居、刘家大院、周哲文艺术馆10个景点正式售票开放REF_Ref18938\r\h[7],这标志着“三坊七巷”这个旅游品牌正式面对公众。2012年11月17日,北京召开了世界遗产工作会议,三坊七巷被宣布进入了国家文物局重新设置的四十五项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中,这也标志着“三坊七巷”离世界文化遗产的目标越来越近。3.2旅游发展现状从近五年(2017-2021年)网上收集到的数据来看,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的游客数量是逐年增加,以五一小长假为例,近五年来,除了2020年疫情期间街区内进行游客数量管控导致游客数量急剧下降以外,每一年的游客接待人数都在保持稳定的增长速度,预计明年五一数量能达到100万。(详情见下表)20172018201920202021游客接待人数(万)4043.7764.3123.6488.722021年“五一”假期,福州市累计接待游客389.31万人次,同比2020年增长81.4%,同比2019年增长41.0%;实现旅游总收入22.49亿元,同比2020年增长94.2%;同比2019年增长27.1%。全市重点监测的4个景区累计接待人数约126.35万人次,同比增长189.1%;实现旅游收入约2363.00万元,增长151.0%。其中三坊七巷接待人数约88.72万人次,增长275.3%;鼓山风景区接待人数约28万人次,增长52.3%;福州森林公园接待人数约6.7万人次,增长81.1%;青云山景区集群接待人数约2.93万人次,增长54.4%REF_Ref19921\r\h[8]。接待人次(万)占比福州市389.31100%三坊七巷88.7223%鼓山风景区287%福州森林公园6.72%青云山景区2.830.7%注:数据来源福州市文化与旅游局2021年五一最新数据表明,三坊七巷接待人次在全福州市各大景区占比已经超过五分之一,可见三坊七巷已是福州市旅游收入的“顶梁柱”,作为全市唯一一个5A级景区,游客来到福州旅游首先选择的一定会是三坊七巷,在游客吸引力和知名度上三坊七巷无疑已经具有了巨大成效,因此福州市三坊七巷是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并且未来可期的旅游市场,。3.3旅游发展成效(1)居民收入增加旅游业是具有极强关联性的产业。三坊七巷的开发及发展,要配备住宿、餐饮、娱乐、购物、通讯以及道路交通等完善的基础设施,不仅可以提供更多的工作岗位,拓展街区内部就业空间和就业渠道,还可以实现居民收入增收,产业增效,推动城市经济发展,三坊七巷的旅游发展增加了当地居民的就业可能性。(2)居住环境改善解放后,三坊七巷和其他兄弟街区都遭遇了史无前例的分公房运动,即被大量没收财产,本来只住两三户人家的宅子涌入了七八户甚至十户的大批租户,而租户们自己也知道大宅本来就不属于他们,因此他们也不会对老建筑上心,更不用说认真打理,其次这些租户大多没有资金基础和文物保护意识,所以他们大多会直接乱改建筑结构,使得老建筑的内部结构和木构雕塑大都破坏严重,已经无法回到原来的模样了。再加上居住人口的过度密集导致建筑空间极大的压力,并且很多配套设施较差,街道脏水横流,这又大大的加剧了生活环境。发展旅游以后,有关部门对建筑物进行修缮和文物恢复,并改善环境,使三坊七巷焕然一新,一改当初破败不堪的场面,三坊七巷的基本尺度还是大致保留下来,提高了附近居民的生活舒适度。(3)地域文化得以体现福州城千百年来浸润在中原文明与海洋文明的融合碰撞中,海纳百川,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加上朱熹在武夷山创建中国封建时代最完备的理论体系——理学,福州无疑是最早受理学熏陶。中原文化与闽越文化的融合,以及福州地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多元融合,形成对各种宗教、思想等都能包容的宽松氛围。而在这多元的文化融合碰撞中,又会生成新的文化底蕴,这些造就了如今福州独树一帜的地域文化精神。三坊七巷在岁月的沉淀中逐渐成为了福州地域文化的集大成者,将福州地域文化的开拓性、先进性、多元性特点尽数体现,不仅吸引了外来游客还使福州特有的地域文化得到宣传。第四章三坊七巷旅游发展的swot分析4.1优势(1)政策优势2021年5月8日制定了《福州市旅游发展专项资金使用管理暂行办法》,由市级财政预算安排用于旅游品牌宣传、旅游项目、旅游品牌建设、旅游富民建设、旅游创优奖励、海峡旅游扶持奖励、旅游民宿扶持奖励、邮轮旅游扶持奖补、导游人员奖励、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奖励、新型业态奖励、全域示范区创建补助等促进我市旅游业发展的资金REF_Ref22181\r\h[8]。(2)交通区位优势位于福州市中心鼓楼区内,有40条左右的公交车乘车路线,地铁1号线到达南门兜站后再步行六百米就能到达,交通十分便利。三坊七巷周围配套设施完善,有东百中心、西湖大酒店、福建省立医院等娱乐、住宿、医疗场所,可以满足旅游者吃、住、行、游、购、娱的要求。文化底蕴优势三坊七巷是名人聚居地,还聚集了各个省、市和区级各类文物保护单位52处。2006年国务院授予三坊七巷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区”。历史上许多在各行各业发光发热的伟大人物生活在这里,贡献着自己的一份力量。福州的文化旅游在这么多年逐步尽力打造的“清新福建”进而在文化旅游的相关背景之下蓬勃发展了起来。旅游的文化性体验逐步在今天成为旅游文化的重要的组成部分,丰富的文化品位和较为独立的文化风格进而构成了福州的文化旅游品牌的内涵和在全国景点的核心竞争力。(4)区域内竞争优势福州市较为知名的历史文化街区有三坊七巷、上下杭历史文化街区以及烟台山历史风貌区等,但这些历史文化街区的规模、历史地位等各方面都无法与三坊七巷相“抗衡”。4.2劣势文化底蕴宣传不够对福州的三坊七巷而言,其历史商业街区的开发上对文化底蕴挖掘不够,对历史文化街区上的文化遗迹展示欠妥。福州市饮食、福州市医药、福州市手工艺、福州市服饰、福州市体育、福州市武术等方面跟旅游产业的融合较低,市场化不够。诸多本地的特色文化尚未融入旅游产业发展,福州市文化遗产资源产品结构,现阶段开发仅停留在观光阶段,体验性活动不足,社区居民参与度低,业态整体能级低,缺乏目的地品牌。福州市旅游发展尚未给当地的老百姓带来全面实质益处。旅游人群定位模糊福州市旅游业的业态单一、旅游产品分散单一,

旅游品牌不够突出、商业化不够无龙头企业,福州市文化要素开发不足属于起步阶段,潜力尚未得到充分发挥。福州市文化旅游商品缺乏一定艺术性和收藏性,不能满足游客购物需求,旅游经济受到很大影响。开发区域集中,辐射方向线路少,游程短观光产品开发程度低,只注重数量缺忽略体验质量,游客多为一日游,导致游客与街区工作人员接触少,其结果是游客游览体验质量下降的同时也间接影响当地居民的旅游参与。(3)景区特色塑造较差三坊七巷在建筑的还原和保护方面做得较好,但是在文化宣传和特色塑造方面存在欠缺,对文化的挖掘不够,没有很好地展示出文化内涵和本地特色,使游客缺乏互动体验。目前,三坊七巷的开发还是停留在观光阶段,给人一种古色古香的感觉,与其他类似的历史文化街区没有太大区别。4.3机会(1)准确把握“十四五”旅游业发展机遇与趋势“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建设一批富有文化底蕴的世界级旅游景区和度假区,造一批文化特色鲜明的国家级旅游休闲城市和街区”。此外,中国旅游市场已正式进入“散客时代”,随着二孩政策的开放,未来亲子游和研学旅行必然是旅游市场的重点,而文化旅游更会是重中之重。(2)福州游客市场规模快速增长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升,旅游已经成为国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未来国民对于旅游的需求必定会逐步扩大。4.4威胁一方面福州市目前还只是依靠增加游客数量来提升旅游收入,实际的发展空间极其有限,对地方经济的直接贡献和对各产业的辐射作用不强。为了增加旅游收入就会产生过度开发的问题,特别是当旅游成为支柱性产业的时候,商业化就会压过文化底蕴带来的吸引力,并且还会影响文化遗产的原真性和完整性,不利于文化遗产的可持续性发展。另一方面福州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街区不独有三坊七巷,虽然各方面不如三坊七巷,但在政府的大力投资下,假以时日这些历史文化街区都会被很好地开发。同地区的历史文化在建筑和布局上难免存在同质性,所以历史三坊七巷需要寻找到一条属于自己的经营发展的道路。三坊七巷旅游发展对策5.1完善旅游配套服务,提升旅游服务效率完善全域旅游交通体系一是通过加强旅游交通与区域交通干线的衔接,与福建省内各市形成“零换乘”,提高交通通达度。二是增加售票的窗口和咨询的窗口,进而提升旅游景区的服务质量,加快福州本地的各类交通的发展。(2)完善旅游标识体系和解说体系

在城市入口、车站和旅游景点等沿途地点将各类交通的分布、旅游标志和交通标志显现出来,内容清晰易懂,确保游客能较快速地了解信息。发挥导游解说的导向作用,将旅游解说系统形成满足各类需求的特点,为不同文化层次的游客提供服务,提高亲切感。同时在传统旅游解说的基础上,再增添互动性,将目前的先进技术VR和AI技术逐步运用到其中,更好地服务弱势群体的特殊需要。(3)推出定制化旅游服务私人定制服务的引入,可以极大满足不同类型游客的需求,更具有针对性。致力于创造差异化标准的模块化产品和定制服务,力求多元化,提升服务质量,在提高游客体验度的同时使三坊七巷的竞争大进一步加大。5.2打造特色文化品牌,提高国际知名度三坊七巷作为中国重要的历史文化街区但国际知名度还是不够高,所以需要借助经济全球化带来的信息快速传播,REF_Ref24127\r\h[9]加强特色文化宣传,打造特色文化品牌,提升三坊七巷的国际知名度。具体措施为深入挖掘三坊七巷独有的古建筑建造文化、名人资源、民俗技艺文化等文化内涵,在保证当地文化原真性的基础上开发集展示观光、科普学习、休闲体验于一体的特色文化旅游产品,形成文化品牌,加强口碑营销、网络营销、媒体营销、节庆营销等营销力度,可以参照别的景区的成功案例,与三坊七巷实际状况相结合从而制定出合理的营销策略。同时,积极组织或参与国内外历史文化街区交流会议,在更大的平台上宣传三坊七巷的文化内涵和文化品牌,将其旅游产品打入国际市场REF_Ref25375\r\h[10]。5.3完善旅游街区基础设施建设“三坊七巷”文化旅游区应当在现有基础上进行区内的改造,在历史文化故居遗迹和生态环境得以保护的基础上,立足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环境特点进行资源互补整合,形成比较优势,突出文化遗产旅游产品的区别。从整体规划设计的角度出发,和对景区内的基础设施进行全面的梳理,对于不合理之处尽快做出重新规划,对于需要补充和完善之处加快建设力度,如新建历史文化博物馆,客家人风土人情体验馆等,并主动配置好声、光、电等现代科学展览设备。另外,以客家文化习俗为背景,设立体验性旅游项目,能够激发外来游客的好奇心,并且能使得游客在参加体验性的同时加深他们对闽南客家文化的认识和了解。此外,还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公共配套服务设施,如停车场、街区道路、游客休息与集散场所、购物中心以及卫生间等旅游服务配套设施,鼓励旅游产品研发、设计、生产企业,把重点投入到重点发展具有福州市文化特色的旅游商品,不断丰富文化内涵,提高文化附加值和竞争优势。5.4开发深度体验主题产品文化旅游是深度体验旅游。三坊七巷旅游产品除了观光、观测等浅层次活动外,还要有深化体验的产品。深入化依靠历史典籍的深入开发,文化内涵的深入发掘。特别是所有的名人名事都有其外部生态环境,应当深入挖掘其自然环境、家族环境、社会环境、经济环境、政治环境、文化环境等,从生态环境的深入挖掘,才能理解名人、名事,受到震撼性体验。5.5注重挖掘特色历史文化注重挖掘福州特色历史文化,形成系统的脉络,首先要进行文化总体与部分的分析梳理。针对不同历史文化,明确文化总线,重点梳理本街区文化遗产、历史故事、名人轶事等方面文化特色,分部分探索景点与特色文化融合发展点。文化展示形式多样化,尤其是抓住历史文化街区中不少民国文人作为主线。明确历史文化街区文化展示服务功能,抓取街区特色设立社区博物馆、艺术馆、展览馆等是当前国际社会日趋升温的一种新型文化馆理念,将其概念更深入到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工作中。此外,紧抓福州历史文化街区名人特色,探索联合文化展示形式,例如名人蜡像馆联合布展、虚拟现实名人馆等。文化街区之间互相宣传、互相成全,将福州历史文化街区串联成圈。①共享合作,打造历史文化名城品牌。各历史文化街区主管部门开展宣传资源口径共享互鉴或进行推行联动宣传报道,致力于提升整体宣传效果。②巧用资源,最大化宣传效应。各历史文化街区可在现有宣传资源上进行改进相互宣传,例如,景区门票、景点宣传单上的联合宣传,景区文化标的系列化等达到现有宣传资源宣传效应扩大化。5.5加强社区参与福州市福州市遗产地居民对文化遗产旅游发展持续参与是民族地区旅游发展最重要的内生动力。文化遗产基本涵盖了社区居民日常生活各方面,文化遗产旅游发展离不开社区的支持。遗产地社会公众的关系,生产和生活的节律、社区功能的完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