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家长讲座_第1页
幼儿园家长讲座_第2页
幼儿园家长讲座_第3页
幼儿园家长讲座_第4页
幼儿园家长讲座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幼儿园家长讲座孩子3-6岁

家长该做些什么安娜

山东师范大学教育硕士

中学英语高级教师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七岁,性格基本定型

七岁,如何过渡小学

小学,家长做些什么

给孩子无形的爱更重要

以前物质匮乏,我们可以把好东西留给孩子吃,好东西不光是好东西,它承载着爱。现在有所不同,孩子在满足了物质需求的今天,他们最需要的是无形的东西:

无条件的爱和无条件的关注。初中几个案例案例一、男,14岁,上八年级时候连续打架,脾气暴躁。对学习不感兴趣,成绩一般偏下。成长经历:龙凤双胞胎,有一双胞胎妹妹,自幼被奶奶爷爷抚养,上学来到自己家里,难以融入父母及妹妹三口人的生活,焦虑,感觉被抛弃。加之父亲脾气暴躁,动辄暴力,对他拳脚相加。四重标准,严重分裂初中几个案例案例二、男,12岁,不能上寄宿学校,上学校就吐,浑身不舒服。生长经历:从小和爸爸一个床睡到小学六年级,爸爸工作稳定,性格懦弱,母亲有自己的企业,性格强势,每天很忙,夫妻关系不好。也和爷爷奶奶住在一起,爷爷奶奶关系也不好。四重标准初中案例案例三、龙凤双胞胎,15岁,学习上有弱科,男孩在班里没有同学愿意和他玩,很受孤立。同学们说,因他浑身臭烘烘的,又自以为是。生活经历:爸爸妈妈爷爷奶奶都住在一起,爸爸妈妈很忙,每天早走晚来,几乎都不见孩子,孩子的生活都是爷爷奶奶照料。爷爷奶奶关系很不好,重男轻女,爷爷脾气暴躁。父母关系尚可,但母亲强势,父亲懦弱。四个人教育孩子的方式各不相同,四重标准。初中案例案例四、女,16岁,学习成绩差,早恋,经常被老师叫家长。但书写漂亮。生长家庭:父亲小时候被送养,15岁回到孩子奶奶家,但孩子奶奶爷爷都脾气暴躁。孩子父亲脾气暴躁,动辄对妈妈和孩子打骂,两口子关系不好。孩子有时犯错,妈妈帮着撒谎,因为怕爸爸打她。生活中两重标准,内心分裂。妈妈经常当着别人的面夸孩子字写的漂亮。初中案例案例五、男,14岁,英语20、30分,数学110以上。上课无精打采,学习无劲头。下课话少。生长家庭:亲父亲因车祸坐牢,母亲带着他改嫁,又生了两个孩子。对他非常苛刻,他承受了难以名状的痛苦。只有把痛苦压抑在心里。高中案例案例六、男,16岁,逃学上网,敲诈同学钱财,被学校强迫转学。转学后在班里不服管理,被迫留级。父母很优秀,都是职场精英。但是父亲脾气暴躁,母亲几乎对孩子百依百顺。生活中两重标准,妈妈对孩子的生活和学习又是两重标准。优秀学生案例某男,15岁,父母都是教师,学习优秀,学习有较强的主动性。父亲性格宽厚,平和。母亲随和,温柔。结论:父母越平和,孩子越安稳。父母建议一致,一个标准。孩子3-6岁,父母应该做到:1、妈妈应该让爸爸参与孩子的教育中来。2、父母恩爱,是给孩子最好的教育。3、7岁前给孩子适当的爱,以后得体地退出4、让孩子快乐,养成好习惯,遵守规则5、教孩子正确握笔;引导孩子保持对学习的热情;指导孩子怎么样写作业。1、妈妈应该让爸爸参与孩子的教育中来。因为不管男孩女孩,0-3岁基本是和妈妈关系最近,3岁之后,爸爸的及时参与,孩子会学会一些社会活动方面的技巧。人类到三岁时候,会发展出嫉妒的情感。并且会进入第一个反叛期。

对父母又爱又恨,对父母的规矩既反抗又遵守,对父母的强大既羡慕又嫉妒。孩子和妈妈关系好,以后婚姻会很幸福;因为从妈妈这里学来了处理感情的技能,那就是爱和宽容。孩子和爸爸关系好,以后事业会很成功。因为从爸爸这里会学来处理人际关系的技能。

这里还要提到一个词:俄狄浦斯情结俄狄浦斯情结又称恋母情结、恋父情结,精神分析学的创始人弗洛伊德认为,儿童在性发展的对象选择时期,开始向外界寻求性对象。对于幼儿,这个对象首先是双亲,男孩以母亲为选择对象而女孩则常以父亲为选择对象。小孩做出如此的选择,一方面是由于自身的“性本能”,同时也是由于双亲的刺激加强了这种倾向,也即是由于母亲偏爱儿子和父亲偏爱女儿促成的。在此情形之下,男孩早就对他的母亲发生了一种特殊的柔情,视母亲为自己的所有物,而把父亲看成是争得此所有物的敌人,并想取代父亲在父母关系中的地位。同理,女孩也以为母亲干扰了自己对父亲的柔情,侵占了她应占的地位。俄狄浦斯情结咨询师胡慎之说:要想顺利地度过俄狄浦斯期,关键是夫妻关系要和谐而平衡。父母爱孩子,但他们同时又深深相爱,他们不会因为爱孩子而忽略了对配偶的爱。这样一来,孩子会懂得,尽管异性父母如此爱TA,但强大的同性父母才是异性父母最好的伴侣,而TA只不过是个孩子。于是,他们会安心地做孩子,享受强大的父母给他们的爱。同时,他们努力向同性父母靠拢,知道只有变得像同性父母一样,才能赢得异性父母更多的爱。他强调,这种心理转变,是男孩成为男人和女孩成为女人的基本动力。2、父母恩爱,是给孩子最好的教育。A、我们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现在我们说,父母是最好的老师。父母恩爱,家庭和睦,家庭气氛轻松快乐,孩子就会幸福快乐,以后学习就可能会很顺利。如果父母一方脾气暴躁,动辄发火,甚至暴力相加,最受影响的是孩子。这样的家庭中,会出现下列状况:拖拉,遗忘,易怒,撒谎,缺乏同情心(专门欺负比自己弱小的人或者动物)。到了初中,这些状况会得到放大:早恋,叛逆,打架。因为到了初中他身体有了力量,他的状况也会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大,以显示他反抗的威力。初中学习不大好的同学一些小的毛病,试卷不写姓名,碰到难题就放弃,不爱动笔,坐无坐相,手爱托头,基本与他的不舒服的经历有关。

父母恩爱,是给孩子最好的教育。B、父母恩爱,关系和谐,教育孩子自然就会标准一致。孩子在0-4个月时,内心是分裂的,通过妈妈无条件的爱和关注,TA的内心得以整合。德国家庭治疗大师海灵格说,在一个家庭中,丈夫和妻子之间的关系有优先权,做父母的切不可为了爱孩子,而忽略配偶。实际上,孩子乐于看到父母相爱,而不是都到TA这里来争夺爱。如果父母相爱,孩子就会安心地去做一个快乐的孩子,而不是把自己妄想成为异性父母的成年配偶,去做一些和他这个年龄段非常不相符的事情。父母教育孩子一致,孩子内心一致,没有冲突,那么他就会安心,健康,快乐。

父母恩爱,是给孩子最好的教育。C、如果想要孩子心理健康,在他婴幼儿时,多和他互动,看到他,关注他,并带着喜悦,是至关重要的。有人说,我从小没有被父母送养,但是我们还是有些莫名的恐惧和焦虑。这就是在自己是婴幼儿时,父母忙于生计,没有对自己有高质量的陪伴,自己被忽视的结果。被忽视就是没有给自己注入足够的爱。波斯诗人鲁米说,我们是镜子,也是镜中的容颜。我们每个父母都是孩子的镜子,父母快乐,孩子就快乐。切不可成为照妖镜,处处照孩子的缺点。如果是那样,照出的孩子一定是不快乐的,孩子发展不是很完善。

3、7岁前给孩子适当的爱,以后得体地退出爱孩子,连母鸡都会。爱,是有限制的。爱过多,造成爱泛滥;爱过少,会造成爱缺乏。爱或多:满足孩子所有的物质欲望;替孩子做了他份内的事。比如洗衣服,刷碗,收拾房间。这其实不叫爱,叫争夺成长的机会。孩子在生活中做这些事的时候,他会学到一些技能,这些技能会促使他大脑的发展,也会伴随着心理的成长。初中有些家长就这样教育孩子:你只管学习,别的啥也不用做。在生活上对孩子照顾得无微不至,百依百顺;在学习上要求严厉,不允许孩子一点闪失。这种生活学习上冰火两重天的双重标准,让孩子无所适从。因为他没有从生活中得到学习上需要的能力,更是从情感上感到委屈,他已经习惯了大人的照顾,在学习上也会呈现惰性。学习成绩可想而知。

与您共享:北大才女赵婕写的:“我钦佩一种母亲,她们在孩子年幼时给予强烈的亲密,又在孩子长大后学会得体的退出,照顾和分离都是母爱在孩子身上必须完成的任务。亲子关系不是一种恒久的占有,而是生命中一场深厚的缘分,我们既不能使孩子感到童年贫瘠,又不能让孩子觉得成年窒息。做母亲,是一场心胸和智慧的远行。”4、3-6岁让孩子快乐,养成好习惯,遵守规则

养成读书的好习惯;养成卫生的好习惯;养成礼貌的好习惯;养成诚实的好习惯;收拾书桌的好习惯;收拾床铺的好习惯;收拾玩具的好习惯;遵守不迟到的规则;遵守顾大局的规则;遵守守纪律的规则;遵守干值日的规则;5、孩子进入小学,家长要做到:教孩子正确握笔。据我观察,没有哪个握笔不正确会写的一手好字;引导孩子保持对学习的热情。如果孩子说,不喜欢哪个老师,家长应及时思考分析,孩子为什么会这样,千万不要一味地帮着孩子指责老师,那样只能会孩子吃亏。作业:时间和质量。孩子的作业,家长的痛。会听课的学习成绩一时好,会自学的学习成绩永远好。对学生来说,会自学就是写作业。写作业在小学期间一定要养成好的习惯。回到家就写,一般情况下,习惯早写的孩子比晚写的学习好。心理知识分享:安全感分离

安全感:0-1岁,给孩子无条件的爱,高质量的陪伴。再多的爱也不会多。1-3岁,给孩子无条件的爱,高质量的陪伴。不和父母分离,最好每天在一起,如分离,不能超过两周。多于两周则是严重分离,孩子会产生分离焦虑和恐惧。0-3岁,父母无条件的爱和高质量的陪伴,会在孩子心中形成一个安全岛。也叫安全感也叫心理营养。孩子有了这个安全感后,他会有较高的挫折商,在以后的生活中,无论碰到什么挫折或者痛苦,那个安全感就会给TA力量,让TA有力量去克服困难,走向成功。林文采博士说:心理营养没有被满足的孩子,一生都在寻觅关注恰当的分离=长大心理咨询师武志红说,分离和爱同等重要,它们是生命中最重要的两个主题,它们一起作用,让一个人成长,让一个人成为他自己。分娩-身体分离0-1.5-从出生到走路,更远的身体分离;1.5-3岁-心理的分离,第一反抗期;3-7岁-心理的分离,爸爸的介入,认识性别;7-18岁-心理+身体从家庭分离,踏上社会;18-25岁-恋爱结婚。和原生家庭身体和心理双重分离。要想结婚,必须和原生家庭“离婚”。每一次分离,都是一次成长,过早过晚都会出现问题。特别是早期。咨询师荣伟玲说,拒绝分离,就等于拒绝成长。再亲密的两个人,也是两个人。如果不懂分离,那么,两个关系亲密的人就会黏在一起,而这是很多人生悲剧的深层原因。过早分离更是痛。分娩过早就流产,连生命都没有了。生下来和父母在0-3岁分离,是非常糟糕的一件事。李阳:疯狂英语创始人,公司瓦解,美国媳妇和他离婚,皈依佛门李阳: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咨询中心专职咨询师、高级专家张亚认为,根据其童年经历,李阳的确受到一定的创伤,“从心理学中关于依恋理论上看,他比较像是回避型,即回避真正情感上的亲密关系”。比如,李阳说自己只爱陌生人;婚姻是为研究西方家庭教育,看似冠冕堂皇,“然而通常意义上的婚姻关系首先是应该爱”,张亚指出,“李阳可能对亲密关系非常恐惧”。李阳,1969年出生时,正值作为知青的父母支援边疆。李阳随外婆在江苏常州住到4岁,才回到新疆父母身边。“那时他和父母感情已经没有了,”妹妹李宁如此评价。李宁比李阳小6岁。父亲退休前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副台长、广电总局无线局局长兼党委书记;母亲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高级工程师,都是高级知识分子。“父母对我还是很粗暴的,打击性教育”,他似乎有些“怀恨在心”,“父母之间也有很激烈的争吵”。

童年小李阳,与今是天壤之别:害羞、内向、不敢见陌生人。小李阳学写字,写得难看。妈妈生气看不过,就撕他作业本。眼巴巴地,小李阳看着20页的作业本给撕成了2页,无所适从。“母亲是一个很怪异的人。太怪了”,李阳至今如此形容。采访时意外得知,那天正是母亲七十大寿。于是,他让李宁拨号“打前阵”,和母亲打了个招呼,很短,不足一分钟。

李阳说,他年轻时候去做脸部理疗,仪器漏电,李阳也不敢吱声,“我就咬着牙挺着,后来发现我脸上的肉都快烤熟了!”脸上从此留下一块疤。这时的李阳,性格压抑,迷茫不安。可见:0-4岁的分离和父母的粗暴教育,是李阳现在性格的重要方面。缺乏安全感的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