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大连市高三语文3月模拟联考试卷附答案解析_第1页
2024年大连市高三语文3月模拟联考试卷附答案解析_第2页
2024年大连市高三语文3月模拟联考试卷附答案解析_第3页
2024年大连市高三语文3月模拟联考试卷附答案解析_第4页
2024年大连市高三语文3月模拟联考试卷附答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年大连市高三语文3月模拟联考试卷

2024.03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大题共5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几千年来,中国古代文艺观念孕育、巩固、创新,不断丰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众多标识性的古代文艺观

念,为传统文化形塑了品格,推动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久远传承。

中国古代早期的文艺观念,比较注重文艺的政教功用,偏重于文治目标,而非文辞艺术本身,《论语•阳

货篇》记载说:“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连之事父,远之事君,

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兴、观、群、怨既有结构逻辑,又有各自功能,是缺一不可,环环相扣的有机

整体,以“兴”引譬连类,发出对社会现实的观与感;以“观”认识社会风俗的盛与衰,量度国家政治

的兴与败;以“群”实现互更交流,形成命运共同体,推动社会共同进步;以“怨”美刺不足,期于政

治修明,社会和谐。汉代《乐记》中有“声音之道,与政通矣”“揖让而治天下者,礼乐之谓也”,两

汉时期的思想家也推崇“尚用”的观念,比如扬雄、桓谭,王充等,强调文艺著作必须要对现实社会产

生作用,这一文艺观念滋养的政治文化传统,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天下兴

亡,匹夫有责”的政治意志和匡世决心,让中华民族一次次在磨难坎坷中化危为机。

唐宋以来盛行的“文以载道”观念,则进一步彰显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世致用”的思想内核。无论

是韩愈提出的“文以明道”,还是周敦颐提出的“文以载道”,最初都是为了矫正“文胜于质”的文艺

弊病,摆脱文人对技巧、文辞、修饰的偏执迷恋,重新恢复文艺内容的重要价值。宋代以后,“文以载

道”观念成为普遍的文化共识和社会规范,要求创作者秉持正确的价值观、使命感和深弘气度,在践履

社会责任、续文化传统中从事文化创造,用文学艺术的有形表达反映广泛的生活现实,传递社会的主流

价值思想,引导、带动、升华人们的精神世界,可以说,“文以载道”在以文育人、以文弘业、以文培

元,以文立心、以文铸魂中体现出一种基础、广泛、深厚的文化自信。

古代文学家讨论“文以载道”时,大都强调以道为本体,文只是“载道”的工具、这样一来,“文以载

道”就让传统文学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独立性,教化凌驾于审美判断之上,文学成为社会政治的附庸、

在新时代,扬弃“文以载道”思想要做到文与道的辩证统一,既要重视“文”的价值,也要重视其思想

意义;既要重内容,也要重形式。而只有打破文道关系的二元对立,文道并重,才能真正做到两者的辩

证统一朱光潜曾将文艺的“道”比喻为盐,将“文”比喻为水,“文以载道”好比盐溶于水,这种理解

才是文道关系的最佳状态和最高追求。

中国古代文艺观念博大精深、内涵丰富,具有强大的包容性与生命力,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深

刻认识理解古代文艺观念的重要贡献,有助于全面揭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形成历程与发展机制,更好

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摘编白蔡美云、张含、宗波等人的文章)

材料二:

在20世纪80年代之后,许多学者强调中国古代文学的文化研究,因为他们发现那些产生于西方创作实

践之上的文艺理论并不适合解释中国古代文学现象;更重要的是,用西方的价值尺度来衡量中国古代文

学成就高低的做法,既不能真正认识中国传统文学的真实面貌,也难以评估中国文学的真正价值。因此,

必须找到一种既符合现代文学观念,又能涵盖与解释中国古代文学现象的研究方式。

事实上,中西方的文艺观念在基本理念上存在着一定共性。比如说文学应该是审美的,应该是作者的精

妙构思与出众才华的体现,应该是用语言去进行形象与意象的创造等、但是中国古代对文学构思与文采

的重视,并不是在任何朝代与任何作家、批评家那里都能被无保留地认可的。比如,汉代以前人们比较

重视文学的政教意义,而中唐以后古文运动的兴起就是以批判驿体文为前提,反对只讲究形式美,更强

调文学作品的政教功用,对其文学特征则有所忽视,从而减弱了文章的审美色彩。

中国古代文学是一个可以确定中心,但又边界相当模糊的领域它就像一棵树,人们能够看清其树干与枝

叶,却并不能轻易弄清其根须究竟伸向何处。根须不是整个树,但没有根须,却永远不可能长成真正的

树。因此,研究中国古代文学,既要紧紧抓住其审美的基本特征,从而总结出适合于世界的共同的文学

经验与文学理论;同时又要深入探讨各家思想学派对文学的不同看法与复杂影响,像儒家的诗教观念、

道家的解脱理论、禅宗的妙悟境界等,都是中国所独有并且曾经对中国古代文学产生过重大影响的观念。

回归中国本体与建立中国话语,既需要照顾中国历史发展的独特性,又需要广阔的世界视野,需要现代

学者以更为弘通的视野与严密的思维能力去进行重新选择、深入研究与公允评判。无论是中国还是西方,

在面对各自的传统文艺观念及其在此基础上所产生的文学现象时,都必须要作出自己的选择,以寻找出

文学据以成立的核心观念与发展推进的主要线索。

(摘编自左东岭等人的文章)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久远传承得益于众多古代文艺观念对传统文化品格的塑造。

B.《论语》中对学《诗》的解释证明了中国古代早期的文艺观念对文治目标的重视。

C.虽然中西方文艺观念的价值尺度有较大差异,但中西方文论的基本理念是一致的。

D.要找出文学成立的核心观念和发展的主线索,中西方都须选择各自的传统文艺观。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明打算写一篇有关先秦文艺观念的学术小论文,老师建议写作核心应该关注其中的治国方式和教化

方式。

B.学校筹备增强文化自信、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展的活动,你建议可以开展“古文运动”经典作品

诵读活动。

C.根据材料二第二段内容,可以推知在汉代到中唐之间的一段时期内,“文胜于质”的骈体文在文坛大

行其道。

D.文学文化学者应具备的共识是深刻理解中国古代文艺观念的重要贡献,就可以回归中国本体,建立中

国话语。

3.下列选项中,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中中国古代“文治”观念的一项是()

A.为世用者,百篇无害:不为用者,一章无补。(王充)

B.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左传》)

C.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毛诗序》)

D.吟咏风谣,流连哀思者,谓之文。(萧绎)

4.下列对材料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采用了总分总的论证结构,开宗明义,然后从不同角度论述了中国古代文艺观念能推动中华优

秀传统文化,最后重中观点。

B.材料一中以盐喻“道”,以水喻“文”;材料二以“树”喻文学研究中心,以“根须”喻其边界,都

形象地论证了部分和整体的关系。

C.两则材料都把“中国古代文艺观念”作为论述内容的中心,但是侧重点不一样。材料一侧重于文艺功

用,材料二则是侧重于文学研究。

D.两则材料在情感态度上都表现出一定倾向性,都提到了要用辩证统一的眼光、用扬弃的观念来发展新

时代中的中国传统文艺观念。

5.结合材料一,分析唐太宗“文以载道”观念的具体体现。

①贞观初,太宗谓监修国史房玄龄曰:“比见前、后《汉史》载录扬雄《甘泉》《羽猎》司马相如《子

虚》《上林》,班固《两都》等赋,此既文体浮华,无益劝诫,何假书之史策?其有上书论事,词理切

直,可裨于政理者,朕从与不从皆须备载。”

2

②贞观十一年,著作佐郎邓隆表请编次太宗文章为集太宗谓曰:“朕若制事出今,有益于人者,史则书

之,足为不朽,若事不师古,乱政害物,虽有词藻,终贻后代笑,非所须也。只如梁武帝父子及陈后主、

隋炀帝,亦大有文集,而所为多不法,宗社皆须史倾覆。凡人主惟在德行,何必要事文章耶?”竟不许。

【答案】

1.c(“是一致的”错误。根据材料二第二段“事实上,中西方的文艺观念在基本理念上存在着一定共

性”可知,中西方文论的基本理念并非一致,只是存在一定的共性。)

2.D(“就可以回归中国本体”错误。根据材料二最后一段可以得知,“回归中国本体,建立中国话语”

需要多方面的因素,选项中“就可以”太过绝对。)

3.A(A.意思是:对社会有用的,创作百篇也没有害处;对社会无用的,写一章也没有好处。这是“文

以载道”的观念,符合“文治观念”。B.意思是:语言没有文采,不会流传久远。C.意思是:情感在心

里激荡,就用诗的语言来表现它,用语言还表达不尽,便用咨嗟叹息的声音来延续它。D.意思是:写作

诗词、风俗歌谣,抒发流泪哭泣的悲哀情思的,才叫做有文采。BCD三项主要讲求抒情和文采,不符合

“文治观念”。)

4.B(“都形象地论证了部分和整体的关系”错误。朱光潜以盐喻“道”,以水喻“文”,“文以载道”

好比盐溶于水,不是论证部分和整体的关系。)

5.①材料一强调“文以载道”要矫正“文胜于质”的弊病,摆脱对技巧、文辞的偏执。唐太宗认为扬雄、

司马相如和班固的汉大赋,文体浮华,起不到劝诫作用,不应该载入史册。

②材料一提出“文以载道”的观念要求创作者秉持正确的价值观和使命感。唐太宗认为身为君主,德行

比文章要重要得多。如果命令不遵循古训,扰乱了政务,即使辞藻华丽,也终将贻笑后人。否决了臣下

想把他的文章汇编成集的提议。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信息进行分析、运用的能力。

“……最初都是为了矫正‘文胜于质’的文艺弊病,摆脱文人对技巧、文辞、修饰的偏执迷恋,重新恢

复文艺内容的重要价值”,材料一强调“文以载道”要矫正“文胜于质”的弊病,摆脱对技巧、文辞的

偏执。“此既文体浮华,无益劝诫,何假书之史策?”,唐太宗认为扬雄、司马相如和班固的汉大赋,

文体浮华,起不到劝诫作用,不应该载入史册。

“宋代以后,'文以载道'观念成为普遍的文化共识和社会规范,要求创作者秉持正确的价值观、使命

感和深弘气度”,材料一提出“文以载道”的观念要求创作者秉持正确的价值观和使命感和深弘气度。

“凡人主惟在德行,何必要事文章耶?”唐太宗认为身为君主,德行比文章要重要得多。“若事不师古,

乱政害物,虽有词藻,终贻后代笑,非所须也”,他认为如果命令不遵循古训,扰乱了政务,即使辞藻

华丽,也终将贻笑后人。“竟不许”,最终唐太宗否决了臣下想把他的文章汇编成集的提议。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绝墨

谈歌

民国三年冬月,保定下了第一场大雪。“飞云酒楼”老板侯洪志让伙计去请城内几位丹青高手,来酒楼

品酒论画。

十几个丹青高手先后踏雪赶来,众人就在楼上饮酒论画。洪志乘兴涂抹出几枝梅花,众人齐声喝彩。洪

志得意,唱了一段二黄原板,高亢响亮。一曲唱罢,楼下有人喝彩。洪志探头一看,是个黄脸汉子,就

请他上楼叙话。

黄脸汉子朝洪志一拱手:“老板果然好唱家,可否乘兴再唱一曲?”洪志笑道:“侯某今日就为客官助

兴。”就又唱了一段西皮。黄脸汉子击掌赞叹,走到桌案前,捉起笔,饱蘸了墨,就在纸上涂抹了一张

画。洪志和众人不觉屏住了气,就见汉子笔墨雄浑,气势磅礴,一幅“高山流水图”跃然纸上。汉子掷

3

笔拱手:”侯老板,今日就以此画相赠吧。”洪志苦笑道:“侯某做了多年井蛙。今日得遇大手笔,方

知天外有天。明日,我就关闭酒楼,专意丹青。”

第二天,“飞云酒楼”果然改了字号,挂出“洪志画坊”牌匾。洪志从此终日躲在楼内作画,如此过了

两年,“洪志画坊”在保定画坛声名大噪。

那天,洪志正在作画,忽听有人哈哈大笑:“侯老板果然长进。”正是当年那个黄脸汉子。洪志起身拱

手:“请多指教。”汉子四壁看看,失笑道:”侯老板果然生意人。”洪志一怔:“此话怎讲?”

汉子哈哈笑道:“我看到四壁皆是浓浓的商贾气。”洪志就白了脸,木在了那里。汉子笑:“不日我也

开一画坊,还请侯老板多多照应。”说罢,唱一个喏,转身走了。过了几天,洪志画坊对面,果然开了

一座画坊,字号“山月画店”。门前一副对联:笔贵丹心一寸,墨崇碧血千秋。

起初两店不分高下。后来,洪志的生意就淡下来,眼睁睁看着汉子那边的生意火爆起来那汉子似乎成心

与洪志作梗。洪志画梅,他便也画梅。洪志画花鸟,他便也画花鸟……洪志开始还忍让,到后来就找到

那汉子店中。

洪志恶笑道:“你逼得我无路可走,就不怕我杀了你?”汉子笑道:“自古作丹青者,都是斯文中人,

侯老板怎会用屠夫手段?侯老板心灵聪慧,一味争强斗狠,笔下自然呆滞,难脱俗气。”侯洪志一愣,

脸就红了。

汉子道:”善画者,以山为居,以云为所,仗笔走天涯。积一世心血,积劳,积思,积墨,积石成山,

积情为画。意到物我两忘,忘喜忘忧忘梦忘醒,忘乎忘耶,不忘犹忘。”洪志朗声而笑,拱手道:“多

谢指教。”

那一日,来了一客商,自言河南画贩,姓李。张口要买洪志“梅花图”,讲好要十种梅花姿态。并说只

要画得好,每张按一百大洋收购。当场放下五百定金,洪志点头应下,写了收据,洪志至此闭门谢客,

画了两个月。姓李的客商前来取画,细细看过,微微皱眉道:“怒我直言,侯老板是认真用了心力,只

是仍旧呆滞了些,少了灵气。”

洪志冷笑一声:“但请指教。”李客商从怀中取出一张画来,竟是一张红梅图。画中大雪纷飞,梅花争

奇斗妍,一朵朵迎风欲动。两下比较,洪志那些梅花确有些呆傻了。洪志脸涨红了,朝客商拱手道:“此

画让我大开眼界,若兄台再宽限两月,十张画我可重新画过。”

李客商道:”只要画得精湛,再等两月,并无妨碍。”

转眼两月过去,十张梅花图画毕,却不见李客商来取货。这一天,洪志听到有人叩门,竟是那个黄脸汉

子:“听说侯老板近来笔下功夫精进,也让我一开眼界。”

汉子四壁观看,笑道:“今日与侯老板切磋画艺,该弄些酒菜才对。”洪志怔了怔,便到楼上搬下酒菜。

汉子坐下独饮。洪志笑道:“你不怕侯某酒中下毒?”汉子笑道:“你四壁画中已全无杀气,莫再饶舌,

一同坐下饮上几杯。”二人就埋头吃酒。汉子自斟自饮,渐渐面色潮红,饮尽最后一杯,一张口,一口

血喷出来。洪志惊了脸:“先生怎么了?”

汉子惨笑:“我将不久人世,日后不会再逼你了。今日来是要看看你那十张梅花图画得怎样了?”洪志

一时呆住。汉子掏出一张纸来,洪志定睛看去,正是给李客商的收据。洪志顿泪如泉涌:“洪志浅薄愚

昧,误解了先生一番苦心。”汉子笑道:“侯老板莫做女儿态,请拿纸笔来。”

洪志忙送上笔墨,将宣纸铺上桌案,一旁垂手侍立。汉子起身站定,拈过笔来,就在砚中饱蘸了,却不

落笔。目光迷离,悲喜全无。侯洪志刚要说什么,汉子一张口,一口血就喷在了洁白的宣纸上,只见红

红的暴浸开来。汉子大笑一声,伏身在案,笔走龙蛇。就着那血,勾一幅梅花斗寒图。洪志看得眼呆,

失声叫一句:“先生就是……”汉子似用尽了全身的气力,软软坐下,脸似纸白。

洪志猛地跪倒:“请收洪志为徒。”汉子笑笑:“你我早已师徒一场,你画梅花,便要化为梅。所谓出

神入化,才可纵横无忌。”洪志怔怔的,听得如痴如梦。汉子仰天笑道:“幸甚至哉!惟笔在握,守拙

不移,痴心不易,梅花香自苦寒来!”笑罢,起身,出门。

第二天,“山月画店”就关了张,汉子不知去向。

(有删改)

4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写侯洪志“唱了一段二黄原板”,丰富了人物的文人特性,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B.小说写黄脸汉子听完西皮后,挥笔赠上一幅高山流水图,暗含对侯洪志的欣赏,认为他是个可塑之才。

C.画线处的神态描写主要刻画了侯洪志因争强好胜的心思被黄脸汉子一语言中而变了色、一时发愣的情

形。

D.小说以画梅花为主线,叙写了黄脸汉子和侯洪志之间的传奇故事,突出了在技艺精进的过程中,需要

做到守拙不移、痴心不改。

7.对文中“梅花斗寒图”这一段的场面描写的鉴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送”“铺”“垂”“待”等词语,体现了侯洪志内心对黄脸汉子的恭敬之情。

B.“目光迷离,悲喜全无”传神地写出黄脸汉子弥留之际为了这一绝笔之作心力交瘁。

C.作者善于调动色彩,“洁白”“红红”“纸白”,对比鲜明,给读者以强烈的视觉冲击。

D.“先生就是……”作者运用留白手法,在戛然而止中给读者留下想象空间,含蓄蕴借。

8.小说结尾黄脸汉子说“你我早已师徒一场",联系小说题目“绝墨”,说说黄脸汉子为师之道“绝”

在哪里。

9.学校读书小组要召开读书分享会,请向没有读过本文的同学进行推荐,从自己体会最深的三个方面写

出推荐要点。

【答案】

6.C(“侯洪志因争强好胜的心思被黄脸汉子一语言中而变了色、一时发愣的情形”错误,画线处的神

态描写主要表现的是侯洪志争强好胜的心理。)

7.B(“弥留之际”“心力交瘁”于文无据,文中只是说其“不久人世”,这里表现的是黄脸汉子绘画

时心无杂念、物我两忘的境界。)

8.①“绝”在激励反省。酒楼论画不动声色,留画相赠,让侯洪志知道山外有山,激发其斗志。

②“绝”在注重磨砺。逐步消除侯洪志画作时的商贾气、求胜斗狠心。

③“绝”在正面引导。通过一定的方法正面引导侯洪志技艺达到出神入化、物我两忘的境界。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标题的含义和作用的能力。

①“绝”在激励反省。结合“洪志和众人不觉屏住了气,就见汉子笔墨雄浑,气势磅礴,一幅‘高山流

水图'跃然纸上。汉子掷笔拱手:'侯老板,今日就以此画相赠吧’”可知,酒楼论画不动声色,留画

相赠,让侯洪志知道山外有山,激发其斗志。

②“绝”在注重磨砺。结合“自古作丹青者,都是斯文中人,侯老板怎会用屠夫手段?侯老板心灵聪慧,

一味争强斗狠,笔下自然呆滞,难脱俗气”可知,逐步消除侯洪志画作时的商贾气、求胜斗狠心。

③“绝”在正面引导。结合“善画者,以山为居,以云为所,仗笔走天涯。积一世心血,积劳,积思,

积墨,积石成山,积情为画。意到物我两忘,忘喜忘忧忘梦忘醒,忘乎忘耶,不忘犹忘”可知,通过一

定的方法正面引导侯洪志技艺达到出神入化、物我两忘的境界。

9.示例:

①选材富有传奇性。以民国时期保定为背景,讲述民间平凡小人物的奇闻异事。(或选材以小见大。通

过小人物学画,彰显艺术精进、文化传承主题。)

②语言典雅。多使用文言语体,多处引用古诗文。(或语言以对话串联情节,使文章结构紧凑。或语言

简洁,多用短句。)

③情节富有悬念。黄脸汉子出场画画便技术不凡,赠高山流水图后又开店相“逼”,表明意图后,作者

又留白,悬念迭出。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评价文章的内容及艺术特色的能力。

5

①侯洪志在酒楼品酒论画时乘兴涂抹出几枝梅花,之后得意唱曲,引来了黄脸汉子暗中教画,在情节上

具有巧合性,使故事带有传奇色彩。

以民国时期保定为背景,讲述小人物侯洪志受不知名的小人物黄脸汉子所激立志学画的小小奇闻异事,

彰显艺术精进、文化传承的大主题,在文章选材上以小见大。

②结合“善画者,以山为居,以云为所,仗笔走天涯。积一世心血,积劳,积思,积墨,积石成山,积

情为画。意到物我两忘,忘喜忘忧忘梦忘醒,忘乎忘耶,不忘犹忘”可知,本文多使用文言语体,多处

引用古诗文,多用短句,使语言典雅、简洁。

“明日,我就关闭酒楼,专意丹青”引出下文侯洪志关酒楼开画坊;”此话怎讲?”引出侯洪志上门讨

教;“怒我直言,侯老板是认真用了心力,只是仍旧呆滞了些,少了灵气”引出侯洪志重新作画;“先

生怎么了?”引出黄脸汉子点化侯洪志画梅真谛;文章以对话串联情节,使文章结构紧凑。

③“不日我也开一画坊,还请侯老板多多照应”,黄脸汉子为何要开画坊?作者在此设置悬念;“第二

天,'山月画店'就关了张,汉子不知去向”,在文末作者又留白,黄脸汉子云哪里了?引发读者无尽

的联想。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个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闻古之善用人者必循天顺人而明赏罚循天则用力寡而功立顺人则刑罚省而令行;明赏罚则伯夷、盗跖不

乱。如此则白黑分矣。治国之臣效功于国以履位,见能于官以受职,尽力于权衡以任事。人臣皆宜其能,

胜其官,轻其任,而莫怀馀力于心,莫负兼官之责于君。明君使事不相干,故莫讼;使士不兼官,故技

长;使人不同功,故莫争。争讼止,技长立,则强弱不角力,冰炭不合形,天下莫得相伤,治之至也。

(节选自《韩非子•用人》)

材料二

赵简子之子,长日伯鲁,幼日无恤。将置后,不知所立。乃书训诫之辞于二简,以授二子曰:“谨识之。”

三年而问之,伯鲁不能举其辞,求其简,已失之矣。问无恤,诵其辞甚习,求其简,出诸袖中而奏之。

于是简子以无恤为贤,立以为后。

臣光日:夫才与德异,而世俗莫之能辨,通谓之贤,此其所以失人也。夫聪察强毅之谓才,正直中和之

谓德。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师也。云梦之竹,天下之劲也,然而不矫揉,不羽括,则不能以入

坚;棠溪之金,天下之利也,然而不熔范,不砥砺,则不能以击强。是故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

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凡取人之术,苟不得圣人、君子而与之,与其得小人,

不若得愚人。何则?君子挟才以为善,小人挟才以为恶。挟才以为善者,善无不至矣;挟才以为恶者,

恶亦无不至矣。愚者虽欲为不善,智不能周,力不能胜,譬之乳狗搏人,人得而制之。小人智足以遂其

奸,勇足以决其暴,是虎而翼者也,其为害岂不多哉!夫德者人之所严,而才者人之所爱。爱者易亲,

严者易疏,是以察者多蔽于才而遗于德。自古昔以来,国之乱臣,家之败子,才有馀而德不足,以至于

颠覆者多矣!故为国为家者,苟能审于才德之分而知所先后,又何失人之足患哉!

(节选自《资治通鉴》)

10.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闻古之善用人者A必循天顺人B而明赏罚C循天则用力寡D而功立E顺人F则刑罚省而令行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亡,文中通“无”,与《兼爱》“故不孝不慈亡有”中的“亡”意思相同。

B.遂,文中指成就或顺利达到某个状态,与成语“功遂身退”中“遂”的意思相同。

C.是,文中是代词“此”的意思,与《答司马谏议书》中“是而不见可悔故也”的“是”的意思相同。

D.“故为国为家者”,“国”指诸侯拥有的封地,“家”指大夫拥有的封地。

12.下列对原文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6

A.韩非子认为太平国家的臣子,需要做的是尽力发挥自己的才能,胜任官职,轻松完成任务,而不需要

把余力保存在心里,不需要对君主担当兼职的责任。

B.韩非子用“冰炭不合形”这一比喻,论证了明君要避免大臣中强者弱者之间做无谓的争斗,从而达到

天下的人不相互损害这一“治世”的最高境界。

C.司马光论辩技艺高超,他在论证德与才的关系时,通过类比论证的方法,以“云梦之竹”“棠溪之金”

形象地阐明了德、才缺一不可的道理。

D.司马光认为愚人即使想作恶,也会因为智慧不济,气力不胜任,就好像小狗扑人,人还是能制服他的。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诵其辞甚习,求其简,出诸袖中而奏之。

(2)夫才与德异,而世俗莫之能辨,通谓之贤,此其所以失人也。

14.“为政之要,莫先于用人”,用人选官是历朝历代治国理政的重要问题。请结合以上两则材料,简

要概括韩非、司马光在用人选官方面的主张。

【答案】

10.ACE(句意:听说古代擅长用人的君主,必定会遵循天道顺应人情并且赏罚分明。遵循天道,就能够

少用气力而建立功业;顺应人情,就能够少用刑罚而推行法令。“古之善用人者”为“闻”的宾语,A

处断开;“循天则用力寡而功立”和“顺人则刑罚省而令行”句式对称,前后分别断开,应在CE处断开。)

11.C(错误。代词,这、此/认为正确;句意:这就如恶虎长了翅膀。/认为对(就)看不出有什么可

以后悔的缘故啊。A两个“亡”都通“无”,是“没有”的意思;句意:没有德没有才称之为愚人。/

所以不孝不慈都没有了。B两个“遂”都是“得逞、满足”的意思;句意:小人的心机足以使他的阴谋

得逞。/功成名就之后就退隐。ABD都正确。)

12.C(“通过类比论证的方法”分析有误,不是类比论证,而是比喻论证。司马光用“云梦之竹”“棠

溪之金”作比喻,说明德才不是天生的,需要后天的修养和努力。“云梦之竹”之所以能“入坚”,作

为利剑穿透坚物,是“矫揉”“羽括”的结果;“棠溪之金”之所以能“击强”,作为兵器击穿硬甲,

是“熔范”“砥砺”的结果。比喻没有后天的矫正、塑造、磨炼、打造,不可能成为德才兼备的人才。)

13.(1)(无恤)背诵竹简训词很熟练,(赵简子)索求竹简,无恤从袖子中取出竹简献给他。

(2)才与德是有区别的,可世俗中人不能分辨它们,一概称为贤能,这就是他们错失人才的原因。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习”,熟悉;“诸”,兼词,兼“之于”;“奏”,献。

(2)“莫之能辨”,宾语前置句,应是“莫能辨之”;“所以”,……的原因。

14.①韩非认为用人应遵循天道、顺应人情,做到赏罚分明;使人才才胜其位、才尽其用;各司其职、

互不干涉。

②司马光认为选官方面,才华和德行都是人才必须具备的素质,但相比之下,德行比才华更重要(德帅

才资)。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文中韩非说到“闻古之善用人者,必循天顺人而明赏罚”,他认为用人应遵循天道、顺应人情,做到赏

罚分明;还说到“人臣皆宜其能,胜其官,轻其任,而莫怀馀力于心,莫负兼官之责于君”。使人才才

胜其位、才尽其用;各司其职、互不干涉。

文中司马光说到“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师也”“凡取人之术,苟不得圣人、君子而与之,与其

得小人,不若得愚人”。司马光认为选官方面,才华和德行都是人才必须具备的素质,但相比之下,德

行比才华更重要(德帅才资)。

参考译文:

材料1;

7

听说古代擅长用人的君主,必定会遵循天道顺应人情并且赏罚分明。遵循天道,就能够少用气力而建立

功业;顺应人情,就能够少用刑罚而推行法令;赏罚分明,伯夷、盗跖就不会混淆。这样一来,黑白就

清楚了。太平国家的臣子,为国立功来履行职守,为公尽能来承受职务,依法尽力来担当职事。做臣子

的都能发挥他们的才能,胜任他们的官职,轻松完成他们的任务,而不需要把余力保存在心里,不需要

对君主担当兼职的责任。明君使职事不相干扰,所以不会发生争吵;使臣下不兼任官职,所以各自都有

擅长的技能;使人们不为同一件事情而立功,所以不会发生争斗。争吵平静了,擅长的技能表现出来了,

强弱之间就不会争胜,犹如冰炭不在同一个器皿中一样,天下没有人相互损害,这是治世的最高境界。

材料二:

赵国的大夫赵简子的儿子,长子叫伯鲁,幼子叫无恤。赵简子想确定继承人,不知立哪位好,于是把他

的日常训诫言词写在两块竹简上,分别交给两个儿子,嘱咐说“好好记住!”过了三年,赵简子问起两

个儿子,儿子伯鲁说不出竹简上的话;再问他的竹简,已丢失了。又问小儿子无恤,(无恤)背诵竹简

训词很熟练,(赵简子)索求竹简,无恤从袖子中取出竹简献上他。于是,赵简子认为无恤十分贤德,

便立他为继承人。

臣司马光日:才与德是有区别的,可世俗中人不能分辨它们,一概称为贤能,这就是他们错失人才的原

因。所谓才,是指聪明、明察、坚强、果毅;所谓德,是指正直、公道、平和待人。才,是德的辅助;

德,是才的统帅。云梦地方的竹子,天下都称为刚劲,然而如果不矫正其曲,不配上羽毛,就不能作为

利箭穿透坚物。棠地方出产的铜材,天下都称为精利,然而如果不经熔烧铸造,不锻打出锋,就不能作

为兵器击穿硬甲。所以,德才兼备称之为圣人,无德无才称之为愚人,德胜过才称之为君子,才胜过德

称之为小人。挑选人才的方法,如果找不到圣人、君子来辅助自己,与其得到小人,不如得到愚人。为

什么呢?因为君子持有才干来做善事,而小人持有才干用来做恶事。持有才干作善事,能无善不为,而

凭借才干作恶,就无恶不作了。愚人即使想作恶,因为智慧不济,气力不胜任,好像小狗扑人,人还能

制服它。而小人的心机足以使他的阴谋得逞,他的力量又足以施展他的暴虐,这就如恶虎长了翅膀,他

的危害难道不大吗!有德的人是令人敬畏的人,有才的人是让人喜爱的人。对喜爱的人容易亲近,对敬

畏的人容易疏远,这就是察选人才者经常被人的才干所蒙蔽而忘记了考察他的品德的原因。自古至今,

国家的乱臣奸佞,家族的败家浪子,因为才有余而德不足,导致家国覆亡的多了。所以治国治家者如果

能审察才与德两种不同的标准,知道选择的先后次序,又何必担心失去人才呢!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北塘避暑

(宋)韩琦

尽室林塘涤暑烦,旷然如不在尘寰。

谁人敢议清风价?无乐能过百日闲。

水鸟得鱼长自足,岭云含雨只空还。

酒阑何物醒魂梦?万柄莲香一枕山。

注:此诗作于韩琦晚年因反对王安石变法,罢相之后。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扣题,交代避暑的时间、地点,次句表现诗人在幽静环境中的飘逸超尘之感。

B.颔联写作者并不借助管弦消遣,而沐浴清风,悠然自得,摆脱了尘寰的炎热和烦恼。

C.颈联借“水鸟得鱼”“岭云含雨”,熔写景、抒情、说理于一炉,一近一远,情理兼备。

D.尾联作者因酒已喝尽,酣然入梦;梦中醒来,感时伤怀,眼前无限江山,徒惹伤感。

16.这首诗蕴含了哪些人生哲理?请结合全诗简要概括。

【答案】

8

15.D(“徒惹伤感”错。尾联是讲修养之法。韩琦不需要逃入酒乡以求忘忧,他酒醒之后,自有清心

澄虑之物,即“万柄莲香一枕山”。尾联意思是酒醉后有什么能醒我心魂?塘里万枝香莲,枕上几座青

山。语言含蓄蕴藉,境界高远,有雍容闲适之致。此联衬托出他胸襟的清高脱欲。)

16.①“长自足"可推出知足常乐的人生态度。

②“只空还”可推出清廉不染尘埃的高洁。

③将“万柄莲一枕山”融为一体,可显示其胸怀博大;“莲香”可表明清高脱俗。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思想情感的理解鉴赏能力。

“长自足”、“只空还”抒发作者思想感情,这是虚写。但细细品味,知其不唯写景抒情,还是以象征

手法阐发人生哲理,所写之景不必是眼前实景。本联描写“水鸟得鱼长自足,岭云含南只空还”,意谓

要象水鸟那样“知足保和”,象岭云那样来去无心。亦即庄子所谓“至人无己,圣人无功,神人无名”

的“无为”思想。“长自足“可推出知足常乐的人生态度。“只空还”可推出清廉不染尘埃的高洁。不

去追求功名利禄,外在的事物都是有限的;追求内在的精神品格,才是他要表现的主要思想,也是他能

旷然自得的要源所在。

尾联写“酒阑何物醒魂梦?万柄莲香一枕山”,是讲修养之法。意思是酒醉后有什么能醒我心魂?塘里

万枝香莲,枕上几座青山。作者将“万柄莲一枕山”融为一体,可显示其胸怀博大;“莲香”可表明清

高脱俗。韩琦不需要逃入酒乡以求忘忧,他酒醒之后,自有清心澄虑之物。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列子•汤问》中的“瓠巴鼓琴而鸟舞鱼跃”极写音乐之美妙,李贺《李凭箜篌引》中“”

和苏轼《赤壁赋》中“”两句都是化用此句。

(2)回望自己的年轻岁月,陆游在《书愤》中回味了当年“”的豪情壮志,刘克庄在《贺新郎》

中回忆了"”的军旅生活。

(3)每个人都难免有自己的知识盲区,遇到不懂的领域,应该虚心听取专业人士的意见,正如《师说》

所谓“,"。

【答案】

(1)老鱼跳波瘦蛟舞舞幽壑之潜蛟(2)中原北望气如山少时棋柝曾联句(3)道之所存师之所存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能力。注意重点字的写法,“蛟”“壑”“蛟”“柝”“联”。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2小题,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作为一部历史人文纪录片,《大运河之歌》通过实地走访,使现实与历史在故事发生地“相遇”。“现

场实景+白描动画”的手法,不仅体现了视听语言的创新,更体现了对大运河活态世界文化遗产的深层认

识,真正实现了创作形式与内容的统一。欣欣向荣的今日运河,是活的历史,更是不断发展的中华文明

的生动写照。

作为“国家相册”,纪录片有传承文化、传播文明的重要使命。近年来”一大批题材各异、形态不同的

优秀纪录片,生动深入地讲述着中华文明故事,深受广大观众好评。这些优秀纪录片虽然千姿百态,却

拥有一个显著的共性,即深挖“新”与“常”,于新处见常,于常处出新,以守正创新呈现中华文明的

博大精深。《“字”从遇见你》单集5分钟,每集聚焦一个汉字,节奏明快,以说唱、动画等方式讲述

汉字的独特性、延续性;《如果国宝会说话》基于对一件件文物细致独到的观察,让文物“自我表达”,

讲述中华文明故事;《书简阅中国》通过30封古人书信,联通古人与现代人的共同情感,纸短情长;《鲜

生史》通过鲁迅、苏轼、曹雪芹、白居易与美食的渊源,展示美食里的中国……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生

9

生不息,是纪录片创作的无穷宝藏。坚持守正创新,纪录片在讲好中华文明故事方面,拥有无限可能,

令人期待。

18.下列句子中省略号的用法与文中省略号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她轻轻地哼起了《摇篮曲》:“月儿明,风儿静,树叶儿遮窗标啊,蛾蛔儿叫铮铮……”

B.他望着那捆书,用微弱的声音说:“你们要……好好学习……将来……做有用……的人!”

C.看着他留给我的这幅画,良久,我的心底里,好像有一颗种子在生根、发芽……

D.在这千万被饲养者中间,没有光,没有热,没有温情……没有法律,没有人道。

19.优秀的纪录片的命名往往也很有艺术性,请结合文本,谈谈你对《“字”从遇见你》和《鲜生史》

两个片名的理解。

【答案】

18.D(文中省略号作用是列举未尽,D同。A.引文的省略。B.语音的断断续续。C.语意未尽。)

19.①“字’从遇见你",通过谐音,在人们熟悉的句子中嵌入纪录片关键词一一“字”,引发人们对

汉字起源演变的兴趣和对汉字背后故事的联想;②“鲜生史”,谐音双关,新巧别致,记录的是关于鲜

美食物的故事,也是文化大家(先生)们的趣味历史故事,表明此节目是通过美食家们的经典“文人菜”

展现悠久的饮食文化,视角独到。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句子表达效果的能力。"'字’从遇见你",“字”谐音“自",通过谐音,在人们

熟悉句子中嵌入纪录片关键词一一“字”,可以让人理解句意为:自从遇见“字”、你遇见了“字”等

内容,从而引发人们对汉字起源、演变的兴趣和对汉字背后故事的联想。

“鲜生史”,谐音双关,新巧别致,“鲜生”既指鲜美食材,又指那些和美食相关的“先生”们,“史”

是历史,从而告诉观众,纪录片纪录的是鲜美食物的故事,也记录文化大家(先生)们与鲜美食物相关

的趣味历史故事,二者结合,就是通过经典“文人菜”展现我国悠久的饮食文化,视角独到,别有韵味。

(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3题,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只需上传一张照片,几秒钟后,你就能得到一张与上传照片几乎A的艺术图画。这不是科幻电影,而是

当前大火的AI绘画软件带来的视觉新体验。

AI绘画的迭代堪称B。2022年年初,AI绘画还只能生成些概念化的草图,取代人类画师更是天方夜谭;

仅仅过了半年,在美国科罗拉多州博览会一项美术竞赛中,一幅名为《空间歌剧院》的AI作品就斩获一

等奖。该奖项的授予,(①)。有人悲观地认为“艺术的死亡就在我们眼前展开”;(②):AI模

仿的其实是画风,它无法真正复现画作中的人类思考,无法理解人的情感与价值观。

回应这些争议,(③)。其实,AI绘画的本质是拼图,底层逻辑不是创作而是拼接。目前来看,AI

并不能完全替代人,其技术有待进步。它现在只能作为辅助工具帮助画师创作草图,并不能像人类画家

一样,创作出全新的作品并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从长远角度来看,AI的高成长性让许多人对就业

前景C。例如,原来由原画师完成的工作,现在可由AI与插画师合作完成,而一名插画师的待遇远远

低于一名有经验的原画师,这对原画师岗位产生了较大的冲击。同时,AI也对许多从事机械性劳动与重

复性工作的就业者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20.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1.请在文中括号里补写恰当的语句,使它与上下文语意连贯、内容贴切,整段文字结构完整、逻辑严

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22.简述第三自然段的主要内容。要求使用包含转折关系的句子,表达简洁流畅,不超过40字。

【答案】

20A一模一样B日新月异C忧心忡忡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10

A处,语境形容AI绘画软件处理照片的技术,可用“一模一样”。一模一样:形容完全相同,没有什么

两样。

B处,语境指AI绘画的技术变化快,可用“日新月异”。日新月异:每天每月都有新的变化。形容发展、

进步很快。

C处,语境指人们对就业前景担忧,可用“忧心忡忡”。忧心忡忡:形容心事重重,非常忧愁、担心。

21.①引起了巨大争议②有人则持乐观态度③需要先弄清AI绘画的本质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①下面是说AI作品就斩获一等奖引起的争议,据此应填:引起了巨大争议。

②分号前后的不同观点,前者说“有人悲观地认为",后者则应谈及乐观态度,应填:有人则持乐观态

度。

③语境在说回应这些争议的问题,下文提到“AI绘画的本质”,可见,应填:需要先弄清AI绘画的本

质。

22.AI虽然目前还不能完全替代人类,但会因其高成长性影响人类的就业前景。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概括要点的能力。

第三段主要就上文争议的问题进行分析,首先提出AI绘画的本质是拼图,然后从两个层面分析,一是“目

前来看”,指出“AI并不能完全替代人,其技术有待进步”;二是“从长远角度来看”,指出“AI的高

成长性让许多人对就业前景忧心忡忡”。

根据以上分析,用表示转折关系的关联词“虽然……但”表述上面的内容即可,注意字数的限制。

四、写作(60分)

23.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