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第一轮复习知识点挖空练习8种群与群落(原卷版+答案解析)_第1页
高考生物第一轮复习知识点挖空练习8种群与群落(原卷版+答案解析)_第2页
高考生物第一轮复习知识点挖空练习8种群与群落(原卷版+答案解析)_第3页
高考生物第一轮复习知识点挖空练习8种群与群落(原卷版+答案解析)_第4页
高考生物第一轮复习知识点挖空练习8种群与群落(原卷版+答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8种群与群落

i.蜜蜂将采自花朵的花蜜和花粉反刍出来吐到蜂巢巢室中,直至蒸发掉足够水分成为蜂蜜。

采蜜过程中,蜜蜂接触到多种生物,因此蜂蜜中含有多个物种的DNA,统称为环境DNA

(cDNA),cDNA来自蜜蜂觅食的植物、蜜蜂的肠道细菌和潜在的蜂巢病原体。下列说法错

误的是()

A.分析植物cDNA可反映蜜源植物的花期变化

B.分析肠道细菌cDNA可反映蜜蜂与肠道微生物的关系

C.分析病原体cDNA可以为大规模养蜂提供疾病检测依据

D.综合分析cDNA可以准确反映蜜蜂的生态位情况

2.鳄雀靖是原产于北美的一种大型肉食性鱼类,“大小鱼虾几乎通吃”,且寿命较长,在我

国自然水域中鲜有天敌,被列为我国外来入侵物种。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鳄雀鳍与水体中肉食性鱼类间的种间关系是竞争和捕食

B.鳄雀鳍属于影响鱼虾类种群数量变化的非密度制约因素

C.鳄雀鳍的入侵会使水体中肉食性鱼类的遗传多样性下降

D.鳄雀鳍的入侵可能会改变自然环境下群落演替的方向

3.放牧是影响草原生态系统的首要压力源。科研人员在内蒙古典型草原区研究放牧强度对

草地植物群落的影响,结果如下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放牧强度放牧强度

注:多样性指数与物种多样性程度正相关

A.轻度放牧几乎不改变草地的物种多样性

B.重度放牧时会造成草地植物地上生物量减少

C.放养的家畜数量可根据牧草的地上生物量确定

D.长期禁止放牧遵循了生态工程的整体原理

4.将酵母菌接种到一定量的液体培养基中,定时取样、计数,绘制种群数量变化曲线(图

1),并预测在自然环境下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图2)。

种700

蒙600

500^

量^

400

(量

个300

)200

100

0801602403204004805606400时间

时间(min)

图1图2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图1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符合“S”型增长

B.320min时更换培养基将使种群数量保持在600左右

C.图2中酵母菌种群的数量变化有上升、下降和波动

D.影响图1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比图2更复杂

5.某相对稳定的森林生态系统,甲、乙两种动物种群的死亡率和出生率随各自种群密度的

变化而变化的情况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Ni和N3分别是甲、乙种群的环境容纳量

B.N2时,密度制约因素对甲种群数量变化影响更大

C.非密度制约因素不影响甲、乙种群的出生率

D.甲种群一般是大型动物,与乙种群相比较其觅食生境的范围更宽广

6.基础生态位是指在没有种间竞争前提下,一个物种所能占有的生态位。实际生态位是指

有别的物种存在时的生态位。生态位的大小可用生态位宽度表示,下图为三个物种在不同资

源状态下的生态位宽度。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实际生态位中存在种间竞争

B.基础生态位大于实际生态位

C.当可利用资源减少时生态位的宽度减少

D.窄生态位时种间竞争强度小于宽生态位宽生态位

7.下图表示草原上某野兔种群数量的变化,Ko表示种群在无天敌状态下的环境容纳量,c

时间点有天敌迁入,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辨K

藩0

K

*K1

2

K

3

「口HI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abcde时间

A.c—d时段内野兔的死亡率小于出生率

B.0-b时段该种群的年龄组成最可能为增长型

C.在无天敌状态下,某时间点种群数量有可能大于Ko

D.在天敌迁入后,野兔种群的K值将K2~K3之间

8.一个物种在没有竞争者和捕食者时所拥有的生态位称为基础生态位,在竞争者或捕食者

存在时所拥有的生态位称为实际生态位。大草履虫和绿草履虫属于两个物种,下图分别为两

者单独培养(图a、图b)以及混合培养时(图c)种群密度的变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m

L

时间(d)时间(d)时间(d)

图a图b图c

A.由图可知,两种生物存在种间竞争关系,单独培养时两者均在第8天左右增长速率最大

B.高斯实验中,大草履虫与双小核草履虫混合培养达到稳定时,大草履虫没有实际生态位

C.图c的变化趋势是混合培养的两种生物在实际生态位上存在差异造成的

D.一个物种在群落中所处的空间位置、占用资源及其在群落中的地位,称为这个物种的生

态位

9.某动物的种群增长速率变化如图所示,在tl、t2两点对应的时间利用标记重捕法进行了

种群数量的调查,ti时首次捕捉了50只进行标记后放回,第二次捕捉了100只不带标记的

和20只带标记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种群增长速率

A.该种群的增长率先增大后减小

B.ti时对应的种群数量是环境容纳量

C.t2时实际的种群数量约600只

D.ti至t2期间种群的年龄组成是衰退型

10.二化螟以水稻茎秆纤维为食,而稻飞虱刺吸水稻茎叶汁液。稻螟赤眼蜂可将卵产在二化

螟的虫卵内,是二化螟的天敌。二化螟和稻飞虱的存在会导致水稻产生的防御性挥发物发生

变化,有稻飞虱生活的水稻对稻螟赤眼蜂的吸引力会下降。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二化螟和稻飞虱的生态位重叠,种间竞争激烈

B.水稻及周围其他生物、非生物的物质及能量统称为生态系统

C.二化螟和水稻、稻飞虱和水稻的关系分别是捕食和寄生

D.水稻产生的防御性挥发物属于化学信息,可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

11.为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我国从2002年开始全面启动退耕还林工程。某地退耕还林后

有一片约2公顷的马尾松与石桥混交次生林,马尾松是喜光的阳生树种,石栋是耐荫树种,

两个种群的空间分布均为随机分布。为了解群落演替过程中马尾松和石桥种群密度的变化特

征,某研究小组在该混交次生林中选取5个固定样方进行观测,每个样方的面积为0.04

公顷,某一时期的观测结果如表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注:同一树种的树高与年龄存在一定程度的正相关性:两树种在幼年期的高度基本一致。

马尾松(株)石栋(株)

树IWJX(m)

样方样方样方样方样方样方样方样方样方样方

1234512345

x<5897584648504745

5<X<1025273028303025282627

10<X<15342930363523543

x>15131614151232122

合计80818184858178847977

A.用样方法调查植物种群密度时,要求每个样方的非生物因素基本相同

B.该群落的阴生植物生活在林下,具有叶薄、叶绿体大且呈深绿色等适应弱光条件的特征

C.据表中数据计算可得石栋种群密度为1995株/公顷

D.据表中数据和树种特性预测数十年后马尾松将成为优势种

12.乔木种群的径级结构(代表年龄结构)可以反映种群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预测种群

未来发展趋势。研究人员调查了甲、乙两地不同坡向某种乔木的径级结构,结果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注:I和n为幼年期,in和iv为成年期,v和vi为老年期

A.甲地III径级个体可能在幼年期经历了干旱等不利环境

B.乙地阳坡的种群密度比甲地阳坡的种群密度高

C.甲、乙两地阴坡乔木的年龄结构均为增长型

D.该乔木在阳坡和阴坡的分布不同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

13.下图是一种酵母菌通气培养的生长曲线图,a、b是相同培养条件下两批次培养的结果。

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W四

A.h时刻,两批次发酵液中营养物质剩余量相同

B.a批次的酵母菌初始接种数量可能低于b批次的

C.ti时刻,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增长受温度等因素影响

D.统计数量时,从试管中吸取培养液前要振荡试管

14.近年来,蜜蜂等传粉昆虫的数量在全球范围内急剧下降,植物授粉受到限制,研究者对

此展开研究。

(1)蜜蜂等传粉昆虫取食植物花蜜的同时为植物授粉,绝大多数传粉昆虫会同时为多种植物

授粉,因此植物会竞争传粉昆虫(传粉竞争),正是这些复杂的将群落中的多种生物

联系成有机的整体。

(2)对传粉竞争的影响有两种截然相反的假说:假说一认为传粉竞争可加剧植物的生态位分

化,促进植物共存;假说二则认为由于传粉昆虫对某些植物物种的偏爱,导致一些稀有物种

被赶出原来所占据的生态位,从而降低本地植物的,不利于植物共存。

(3)研究者在650itf的面积内将5种一年生植物分别播种到80个2.25itf的地块中,模拟一个

小型斑块状草甸。每种植物只与一种竞争者相邻,各地块内植物种类和种群密度各不相同,

实验组由传粉昆虫授粉,对照组补充,以减弱传粉竞争的影响,实验结果如下图。

植物种类单独种植传粉竞争

B

¥

8

T

P数

c

T

N

注:每组结果中左侧为对照组,SB组表示S四周的邻居植物为B。

由图可知,植物_____在没有邻居植物的情况下表现为花粉受限,对照组的处理使它们的有

活力种子数提高了大约三倍。

(4)对照组的传粉竞争来自于。分析其他组的实验结果,发现传粉竞争显著减少了植

物的共存,从而支持假说二,其中等组(至少写两组)的结果尤其重要。

(5)下列关于此实验研究意义的叙述中正确的有一

A.通过巧妙的实验设计辨析了传粉竞争的两种假说

B.有助于理解生物多样性的维持机制

C.可用于预测全球传粉者数量下降的影响

15.呼伦贝尔草原近几十年来存在草场退化、沙漠化和蝗灾现象。当地政府积极构建自然保

护区,对被严重破坏的草地进行保护和恢复,达到了较好的保护生态的目的。

(1)夏季干旱裸露的荒地是蝗虫最佳的产卵场所。请推测爆发蝗灾的非生物因素有,

科研人员可采用法调查蝗虫卵的密度用以监控和预报蝗灾。研究发现,蝗虫喜欢在坚

实的土地上产卵,若在繁殖期人为疏松土壤,可影响蝗虫的,以降低种群密度。

(2)保护区中植物星罗密布,像一块色彩斑斓的大地毯,体现了群落的结构,在保护

区恢复过程中发生_____演替,为可持续发展,需要根据生产者的来确定载畜量。

(3)学者提出了防治蝗虫的三种方案:①通过减少等方法降低其环境容纳量;②大面

积投放蝗虫微抱子虫(专性寄生生物),此方案称为防治;③喷洒高效农药,请分析

该方案的优缺点:。

专题8种群与群落

i.蜜蜂将采自花朵的花蜜和花粉反刍出来吐到蜂巢巢室中,直至蒸发掉足够水分成为蜂蜜。

采蜜过程中,蜜蜂接触到多种生物,因此蜂蜜中含有多个物种的DNA,统称为环境DNA

(cDNA),cDNA来自蜜蜂觅食的植物、蜜蜂的肠道细菌和潜在的蜂巢病原体。下列说法错

误的是()

A.分析植物cDNA可反映蜜源植物的花期变化

B.分析肠道细菌cDNA可反映蜜蜂与肠道微生物的关系

C.分析病原体cDNA可以为大规模养蜂提供疾病检测依据

D.综合分析cDNA可以准确反映蜜蜂的生态位情况

2.鳄雀靖是原产于北美的一种大型肉食性鱼类,“大小鱼虾几乎通吃”,且寿命较长,在我

国自然水域中鲜有天敌,被列为我国外来入侵物种。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鳄雀鳍与水体中肉食性鱼类间的种间关系是竞争和捕食

B.鳄雀鳍属于影响鱼虾类种群数量变化的非密度制约因素

C.鳄雀鳍的入侵会使水体中肉食性鱼类的遗传多样性下降

D.鳄雀鳍的入侵可能会改变自然环境下群落演替的方向

3.放牧是影响草原生态系统的首要压力源。科研人员在内蒙古典型草原区研究放牧强度对

草地植物群落的影响,结果如下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放牧强度放牧强度

注:多样性指数与物种多样性程度正相关

A.轻度放牧几乎不改变草地的物种多样性

B.重度放牧时会造成草地植物地上生物量减少

C.放养的家畜数量可根据牧草的地上生物量确定

D.长期禁止放牧遵循了生态工程的整体原理

4.将酵母菌接种到一定量的液体培养基中,定时取样、计数,绘制种群数量变化曲线(图

1),并预测在自然环境下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图2)。

种700

蒙600

500^

量^

400

(量

个300

)200

100

0801602403204004805606400时间

时间(min)

图1图2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图1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符合“S”型增长

B.320min时更换培养基将使种群数量保持在600左右

C.图2中酵母菌种群的数量变化有上升、下降和波动

D.影响图1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比图2更复杂

5.某相对稳定的森林生态系统,甲、乙两种动物种群的死亡率和出生率随各自种群密度的

变化而变化的情况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Ni和N3分别是甲、乙种群的环境容纳量

B.N2时,密度制约因素对甲种群数量变化影响更大

C.非密度制约因素不影响甲、乙种群的出生率

D.甲种群一般是大型动物,与乙种群相比较其觅食生境的范围更宽广

6.基础生态位是指在没有种间竞争前提下,一个物种所能占有的生态位。实际生态位是指

有别的物种存在时的生态位。生态位的大小可用生态位宽度表示,下图为三个物种在不同资

源状态下的生态位宽度。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实际生态位中存在种间竞争

B.基础生态位大于实际生态位

C.当可利用资源减少时生态位的宽度减少

D.窄生态位时种间竞争强度小于宽生态位宽生态位

7.下图表示草原上某野兔种群数量的变化,Ko表示种群在无天敌状态下的环境容纳量,c

时间点有天敌迁入,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辨K

藩0

K

*K1

2

K

3

「口HI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abcde时间

A.c—d时段内野兔的死亡率小于出生率

B.0-b时段该种群的年龄组成最可能为增长型

C.在无天敌状态下,某时间点种群数量有可能大于Ko

D.在天敌迁入后,野兔种群的K值将K2~K3之间

8.一个物种在没有竞争者和捕食者时所拥有的生态位称为基础生态位,在竞争者或捕食者

存在时所拥有的生态位称为实际生态位。大草履虫和绿草履虫属于两个物种,下图分别为两

者单独培养(图a、图b)以及混合培养时(图c)种群密度的变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m

L

时间(d)时间(d)时间(d)

图a图b图c

A.由图可知,两种生物存在种间竞争关系,单独培养时两者均在第8天左右增长速率最大

B.高斯实验中,大草履虫与双小核草履虫混合培养达到稳定时,大草履虫没有实际生态位

C.图c的变化趋势是混合培养的两种生物在实际生态位上存在差异造成的

D.一个物种在群落中所处的空间位置、占用资源及其在群落中的地位,称为这个物种的生

态位

9.某动物的种群增长速率变化如图所示,在tl、t2两点对应的时间利用标记重捕法进行了

种群数量的调查,ti时首次捕捉了50只进行标记后放回,第二次捕捉了100只不带标记的

和20只带标记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种群增长速率

A.该种群的增长率先增大后减小

B.ti时对应的种群数量是环境容纳量

C.t2时实际的种群数量约600只

D.ti至t2期间种群的年龄组成是衰退型

10.二化螟以水稻茎秆纤维为食,而稻飞虱刺吸水稻茎叶汁液。稻螟赤眼蜂可将卵产在二化

螟的虫卵内,是二化螟的天敌。二化螟和稻飞虱的存在会导致水稻产生的防御性挥发物发生

变化,有稻飞虱生活的水稻对稻螟赤眼蜂的吸引力会下降。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二化螟和稻飞虱的生态位重叠,种间竞争激烈

B.水稻及周围其他生物、非生物的物质及能量统称为生态系统

C.二化螟和水稻、稻飞虱和水稻的关系分别是捕食和寄生

D.水稻产生的防御性挥发物属于化学信息,可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

11.为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我国从2002年开始全面启动退耕还林工程。某地退耕还林后

有一片约2公顷的马尾松与石桥混交次生林,马尾松是喜光的阳生树种,石栋是耐荫树种,

两个种群的空间分布均为随机分布。为了解群落演替过程中马尾松和石桥种群密度的变化特

征,某研究小组在该混交次生林中选取5个固定样方进行观测,每个样方的面积为0.04

公顷,某一时期的观测结果如表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注:同一树种的树高与年龄存在一定程度的正相关性:两树种在幼年期的高度基本一致。

马尾松(株)石栋(株)

树IWJX(m)

样方样方样方样方样方样方样方样方样方样方

1234512345

x<5897584648504745

5<X<1025273028303025282627

10<X<15342930363523543

x>15131614151232122

合计80818184858178847977

A.用样方法调查植物种群密度时,要求每个样方的非生物因素基本相同

B.该群落的阴生植物生活在林下,具有叶薄、叶绿体大且呈深绿色等适应弱光条件的特征

C.据表中数据计算可得石栋种群密度为1995株/公顷

D.据表中数据和树种特性预测数十年后马尾松将成为优势种

12.乔木种群的径级结构(代表年龄结构)可以反映种群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预测种群

未来发展趋势。研究人员调查了甲、乙两地不同坡向某种乔木的径级结构,结果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注:I和n为幼年期,in和iv为成年期,v和vi为老年期

A.甲地III径级个体可能在幼年期经历了干旱等不利环境

B.乙地阳坡的种群密度比甲地阳坡的种群密度高

C.甲、乙两地阴坡乔木的年龄结构均为增长型

D.该乔木在阳坡和阴坡的分布不同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

13.下图是一种酵母菌通气培养的生长曲线图,a、b是相同培养条件下两批次培养的结果。

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W四

A.h时刻,两批次发酵液中营养物质剩余量相同

B.a批次的酵母菌初始接种数量可能低于b批次的

C.ti时刻,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增长受温度等因素影响

D.统计数量时,从试管中吸取培养液前要振荡试管

14.近年来,蜜蜂等传粉昆虫的数量在全球范围内急剧下降,植物授粉受到限制,研究者对

此展开研究。

(1)蜜蜂等传粉昆虫取食植物花蜜的同时为植物授粉,绝大多数传粉昆虫会同时为多种植物

授粉,因此植物会竞争传粉昆虫(传粉竞争),正是这些复杂的将群落中的多种生物

联系成有机的整体。

(2)对传粉竞争的影响有两种截然相反的假说:假说一认为传粉竞争可加剧植物的生态位分

化,促进植物共存;假说二则认为由于传粉昆虫对某些植物物种的偏爱,导致一些稀有物种

被赶出原来所占据的生态位,从而降低本地植物的,不利于植物共存。

(3)研究者在650itf的面积内将5种一年生植物分别播种到80个2.25itf的地块中,模拟一个

小型斑块状草甸。每种植物只与一种竞争者相邻,各地块内植物种类和种群密度各不相同,

实验组由传粉昆虫授粉,对照组补充,以减弱传粉竞争的影响,实验结果如下图。

植物种类单独种植传粉竞争

B

¥

8

T

P数

c

T

N

注:每组结果中左侧为对照组,SB组表示S四周的邻居植物为B。

由图可知,植物_____在没有邻居植物的情况下表现为花粉受限,对照组的处理使它们的有

活力种子数提高了大约三倍。

(4)对照组的传粉竞争来自于。分析其他组的实验结果,发现传粉竞争显著减少了植

物的共存,从而支持假说二,其中等组(至少写两组)的结果尤其重要。

(5)下列关于此实验研究意义的叙述中正确的有一

A.通过巧妙的实验设计辨析了传粉竞争的两种假说

B.有助于理解生物多样性的维持机制

C.可用于预测全球传粉者数量下降的影响

15.呼伦贝尔草原近几十年来存在草场退化、沙漠化和蝗灾现象。当地政府积极构建自然保

护区,对被严重破坏的草地进行保护和恢复,达到了较好的保护生态的目的。

(1)夏季干旱裸露的荒地是蝗虫最佳的产卵场所。请推测爆发蝗灾的非生物因素有,

科研人员可采用法调查蝗虫卵的密度用以监控和预报蝗灾。研究发现,蝗虫喜欢在坚

实的土地上产卵,若在繁殖期人为疏松土壤,可影响蝗虫的,以降低种群密度。

(2)保护区中植物星罗密布,像一块色彩斑斓的大地毯,体现了群落的结构,在保护

区恢复过程中发生_____演替,为可持续发展,需要根据生产者的来确定载畜量。

(3)学者提出了防治蝗虫的三种方案:①通过减少等方法降低其环境容纳量;②大面

积投放蝗虫微抱子虫(专性寄生生物),此方案称为防治;③喷洒高效农药,请分析

该方案的优缺点:。

参考答案:

1.D

【分析】生态位概念:一个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和作用,包括所处的空间位置,占用资源的

情况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

【详解】A、cDNA来自蜜蜂觅食的植物、蜜蜂的肠道细菌和潜在的蜂巢病原体,则分析植

物cDNA可反映蜜源植物的花期变化,A正确;

B、蜜蜂接触到多种生物,多个物种的DNA统称为环境DNA(cDNA),则分析肠道细菌

cDNA可反映蜜蜂与肠道微生物的关系,B正确;

C、蜜蜂接触到多种生物,蜂蜜中含有多个物种的DNA,则分析病原体cDNA可以为大规

模养蜂提供疾病检测依据,C正确;

D、综合分析cDNA可以推测蜜蜂的生态位情况,但是不能反映蜜蜂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则

不能准确反映生态位,D错误。

故选D。

2.B

【分析】密度制约因素是指食物和天敌等生物因素对种群数量的作用强度与该种群的密度是

相关的。

【详解】A、鳄雀鳍是原产于北美的一种大型肉食性鱼类,“大小鱼虾几乎通吃”,则鳄雀鳍

与水体中肉食性鱼类间的种间关系是竞争和捕食,A正确;

B、鳄雀靖是大小鱼虾的天敌,则鳄雀鳍属于影响鱼虾类种群数量变化的密度制约因素,B

错误;

C、鳄雀解“大小鱼虾几乎通吃”,且寿命较长,在我国自然水域中鲜有天敌,会导致水体肉

食性鱼类减少,所以鳄雀鳍的入侵会使水体中肉食性鱼类的遗传多样性下降,C正确;

D、鳄雀鳍是大型肉食性凶猛鱼类,由于很少有天敌很可能会迅速增长,从而取代群落中的

原有优势种群,改变自然环境下群落演替的方向,D正确。

故选B。

3.D

【分析】生态工程以生态系统的自组织、自我调节功能为基础,遵循着整体、协调、循环、

自生等四个生态学基本原理。遵循整体原理,首先要遵从自然生态系统的规律,各组分之间

要有适当的比例,不同组分之间要构成有序的结构,通过改变和优化结构,达到改善系统功

能的目的。其次,人类处在一个社会-经济-自然复合而成的巨大系统中,不仅要考虑自然生

态系统的规律,还要考虑经济和社会等系统的影响力。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的协调与适应

也需要考虑,需要考虑环境容纳量。循环是指在生态工程中促进系统的物质迁移与转化,即

保证各个环节的物质迁移顺畅,也保证主要物质或元素的转化率较高。一方面是源于其中的

生物,生物能够进行新陈代谢,再生更新等,另一方面还不知道,另一方面是这些生物之间

通过各种相互作用,特别是种间关系进行自组织实现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协调,形成有序的整

体。

【详解】A、轻度放牧和对照组多样性指数相同,轻度放牧几乎不改变草地的物种多样性,

A正确;

B、重度放牧和对照相比,地上生物量减少,B正确;

C、根据家畜的环境容纳量,放养的家畜数量可根据牧草的地上生物量确定,C正确;

D、长期禁止放牧没有遵循了生态工程的整体原理,生态系统建设要考虑自然、经济、社

会的整体影响,D错误。

故选D。

4.C

【分析】S形增长曲线:在自然界中,环境条件是有限的,因此,种群不可能按照“J”型曲

线无限增长。当种群在一个有限的环境中增长时,随着种群密度的上升,个体间由于有限的

空间、食物和其他生活条件而引起的种内斗争必将加剧,以该种群生物为食的捕食者的数量

也会增加,这就会使这个种群的出生率降低,死亡率增高,从而使种群数量的增长率下降。

【详解】A、图1种群数量在前期符合J型曲线增长,而在后期不断下降,所以不符合“S”

型增长,A错误;

B、320min时更换培养基增加了微生物的营养物质,所以种群数量可能会增加,而不一定保

持在600左右,B错误;

C、从图中可以看出图2中酵母菌种群的数量变化有上升、下降和波动,但在一个相对稳定

的范围波动,C正确;

D、图1是在一定量的液体培养基中定时取样、计数,绘制种群数量变化曲线而图2是在自

然环境下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所以图2的影响因素比图1更复杂,D错误。

故选C。

5.C

【分析】种群的特征包括种群的数量特征和空间特征,种群的数量特征有种群密度、年龄组

成、性别比例、迁入和迁出率、出生率和死亡率等。

【详解】A、Ni时甲种群的死亡率=出生率,数量稳定,是甲种群的环境容纳量,N3时种群

的死亡率=出生率,数量稳定,是乙种群的环境容纳量,A正确;

B、N2时,甲种群的死亡率大于出生率,乙种群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则说明密度制约因素

对甲种群数量变化影响更大,B正确;

C、非密度制约因素会影响甲、乙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从而影响种群密度,C错误;

D、甲种群的密度小于乙种群,则甲种群一般是大型动物,与乙种群相比较其觅食生境的范

围更宽广,D正确。

故选Co

6.C

【分析】1、一个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和作用,包括所处的空间位置,再用资源的情况,以

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称为这个物种的生态位;

2、群落中每种生物都占据着相对稳定的生态位,这有利于不同生物充分利用环境资源,是

群落中物种之间及生物与环境间协同进化的结果。

【详解】A、实际生态位是指有别的物种存在时的生态位,两种或多种物种之间会竞争资源

或空间,因此存在种间竞争,A正确;

B、实际生态位存在物种之间关于资源和空间的竞争,基础生态位没有种间竞争,因此基础

生态位宽度大于实际生态位,B正确;

C、当可利用资源减少时生态位的宽度增加,因为资源减少导致不同生物需要重新寻找新的

生存空间,C错误;

D、窄生态位的种内竞争强度大于宽生态位,种间竞争强度小于宽生态位,窄生态位种内竞

争强度大,种间竞争强度小,宽生态位相反,D正确。

故选C。

7.A

【分析】1、据图分析,种群数量先增加后处于动态平衡,种群数量呈S形,在K2-K3附近

波动。

2、环境容纳量是指特定环境所能容许的种群数量的最大值。环境容纳量是环境制约作用的

具体体现,有限的环境只能为有限生物的生存提供所需的资源。环境容纳量的实质是有限环

境中的有限增长。环境容纳量也可用K值表示,它不是固定不变的:(1)同一种生物的K

值不是固定不变的,会受到环境的影响,在环境不遭受破坏的情况下,K值会在平均值附近

上下波动。(2)当环境遭受破坏时,K值下降;当生物生存环境改善时,K值上升。

【详解】A、c-d时段内野兔的种群数量总体降低,其死亡率大于出生率,A错误;

B、图中0-b时段内野兔的种群数量增加,说明死亡率小于出生率,此阶段该种群的年龄

组成最可能为增长型,B正确;

C、同一种生物的K值不是固定不变的,在环境不遭受破坏的情况下,K值会在平均值附近

上下波动,在无天敌状态下,某时间点种群数量有可能大于Ko,C正确;

D、c时间点有天敌迁入,一段时间后种群数量在K2-K3附近波动,说明野兔种群的环境容

纳量在K2-K3之间,D正确。

故选Ao

8.D

【分析】分析曲线可知,单独培养时,大草履虫和绿草履虫的的环境容纳量约较高,将二者

混合培养时,它们的环境容纳量都有所降低,说明二者之间属于竞争关系

【详解】A、二者混合培养时的它们各自的环境容纳量都低于单独培养时的各自环境容纳量,

说明二者为种间竞争关系,二者单独培养时呈S形曲线增长,在第8天左右增长速率最大,

A正确;

B、高斯实验中,混合培养若干天达到稳定时,大草履虫消失,只有双小核草履虫继续存活,

因此大草履虫没有实际生态位,B正确;

C、混合培养的两种生物由于种间竞争,会出现生态位的改变,因此其实际生态位上存在的

差异造成了图c中两种草履虫的变化趋势,C正确;

D、一个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或作用,包括所处的空间位置,占用资源的情况,以及与其他

物种的关系等,称为这个物种的生态位,D错误。

故选D。

9.C

【分析】1、根据题图分析:随着时间的推移种群增长速率呈现“先增后减直至为0”的特征

可判断该图像反映的是种群“S”形数量变化曲线的种群增长速率曲线图,当时间为ti时种群

增长速率最大,对应种群“S”形曲线K/2值(环境容纳量的一半)时刻,而时间为t2时种

群增长速率为0,种群数量趋于稳定,对应种群“S”形曲线到达K值(环境容纳量)时刻。

2、标记重捕法计算公式:种群中个体数(2=重捕总数x标记总数/重捕中被标志的个体数。

【详解】A、随着时间的推移种群增长速率呈现“先增后减直至为0”的特征,可判断该图像

反映的是种群“S”形数量变化曲线的种群增长速率曲线图,该种群的增长率一直下降,A错

误;

B、t2时对应的种群数量是环境容纳量,当时间为ti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对应种群“S”形曲

线K/2值(环境容纳量的一半),B错误;

C、根据标记重捕法计算公式:种群中个体数3)=重捕总数x标记总数/重捕中被标志的个体

数,带入题干数据:种群中个体数(N)=(100+20)x50/20=300只,ti时,种群数量为300

只,在t2时实际的种群数量约600只,C正确;

D、ti至t2期间,种群增长速率大于0,种群数量增加,年龄组成是增长型,D错误。

故选Co

10.A

【分析】1、生态位是指一个种群在生态系统中,在时间空间上所占据的位置及其与相关种

群之间的功能关系与作用。

2、生态系统指在一定的空间和时间内,各种生物群落与它的非生物环境相互作用形成的统

一整体。

3、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种类:物理信息、化学信息、行为信息;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

用: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生物种群的繁衍,也离不开信息的传递;

信息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进而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稳定。

4、捕食: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的现象。

5、寄生:一种生物(寄生物)寄居于另一种生物(寄主)的体内或体表,靠寄主体液、组

织或已消化的物质为营养而生存。

【详解】A、据题干“二化螟以水稻茎秆纤维为食,而稻飞虱刺吸水稻茎叶汁液”,二者在食

物的获取这一块虽然都是些从水稻植株中获取,但是部位不同,生态位重叠较小,由“稻螟

赤眼蜂,是二化螟的天敌,有稻飞虱生活的水稻对稻螟赤眼蜂的吸引力会下降”可知,稻飞

虱的存在对二化螟的生存是有利的,并未体现二者之间竞争激烈,A错误;

B、生态系统指在一定的空间和时间内,各种生物群落与它的非生物环境相互作用形成的统

一整体;故水稻及周围其他生物(所有生物)、非生物的物质及能量统称为生态系统,B正

确;

C、捕食: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的现象;寄生:一种生物(寄生物)寄居于另一种生

物(寄主)的体内或体表,靠寄主体液、组织或已消化的物质为营养而生存;结合题干描述,

二化螟和水稻、稻飞虱和水稻的关系分别是捕食和寄生,C正确;

D、化学信息是指在生命活动中,生物还产生一些可以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故水稻产生的

防御性挥发物属于化学信息,可以调节水稻与二化螟和稻飞虱之间(种间)关系,D正确。

故选Ao

11.A

【分析】种群是指一定区域内同种生物所有个体的总和,调查种群密度应调查同一区域内同

一物种的所有个体。

【详解】A、用样方法调查植物种群密度时,应随机取样,故每个样方的非生物因素不一定

相同,A错误;

B、生物的结构与环境相适应,该群落的阴生植物生活在林下,具有叶薄、叶绿体大且呈深

绿色等适应弱光条件的特征,B正确;

C、种群密度=种群总数/单位面积或者体积,根据表中调查数据计算,石桥种群密度为

(81+78+84+79+77)+5+0.04=1995株/公顷,C正确;

D、表格中树高可代表树龄,根据表中数据可知,马尾松成年的树较多,且马尾松是喜光的

阳生树种,石株是耐阴树种,在二者的竞争中马尾松具有优势,石栋会由于被马尾松遮光而

处于劣势,预测该次生林数十年后马尾松将成为优势树种,D正确。

故选A„

12.D

【分析】种群的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结构和性别比

例。其中,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出生率和死亡率对种群数量起着决定性作用;

年龄结构可以预测一个种群数量发展的变化趋势,年龄结构包括增长型、稳定型和衰退型。

【详解】A、由甲地个体数的柱形图可知,甲地in径级个体数量明显少于其他径级,可能

在幼年期经历了干旱等不利环境,A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