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一轮复习历史课时检测(十九)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_第1页
高中一轮复习历史课时检测(十九)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_第2页
高中一轮复习历史课时检测(十九)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_第3页
高中一轮复习历史课时检测(十九)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时检测(十九)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30分)1.有学者认为,外国商品输入造成中国自然经济逐步瓦解。可以作为该观点直接证据的是()A.19世纪末镇江海关报告称“从前如江北内地各州县,均用洋布,近则用土布者渐多。”B.20世纪初有人指出“商市展扩所及,建筑盛则农田少,耕者织妇弃其本业而趋工场,必然之势也。”C.1853年的《顺德县志》载:“女布(指土布)遍于县市,自外洋以风火水牛运机成布,舶至贱售,女工几停其半。”D.1850年,美国驻厦门领事说:“这里对棉织品的需要,和在广州上海一样,长期受到限制。”解析:选C中国自然经济的特点就是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其逐步瓦解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传统的手工业生产逐步破产的过程。C项洋布造成“女工几停其半”,表明了外国商品输入造成传统手工业逐步破产。2.19世纪70年代末,开平煤矿和基隆煤矿为了运煤,需要修铁路。1880年清廷要求群臣对修铁路发表意见,大臣们纷纷上奏反对,称铁路运兵“果哀朝发夕至,臣恐或有连合诡谋,使我四面受敌”;“似为外国谋非为朝廷谋也”“筑铁路会贻害耕地、房屋、坟墓”“民间必不乐从”“破坏列祖列宗之成法以乱天下也”。以致朝廷1881年发表上谕,不再讨论修铁路之事。材料表明()A.清政府内部改革决心不足 B.清王朝内部腐败十分严重C.清王朝沦为“洋人的朝廷” D.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解析:选A题干信息表明洋务运动期间,清政府内部就铁路的修筑问题发生了争论,最终的结果是“朝廷1881年发表上谕,不再讨论修铁路之事”,这说明清政府内部对洋务新政的分歧,也说明其改革的决心不足,故A项正确;材料只反映出清政府内部思想守旧,与政治腐败无关,故B项错误;清政府沦为洋人的朝廷是在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以后,故C项错误;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应该发生在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以后,故D项错误。3.1872年,上海轮船招商局创办。3年后它从洋商那里分回了1300余万两的市场份额,并把一些外商轮船公司挤垮,长江上的华商航运已经占了六成。材料说明洋务企业()A.实现了“求富”的追求目标B.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侵略C.使外商企业在中国陷入绝境D.主导了近代中国经济的发展解析:选B上海轮船招商局把一些外商轮船公司挤垮,长江上的华商航运已经占了六成,表明洋务企业对外商企业在中国的经济侵略有一定的抵制作用,故B项正确;其他三项不符合史实,故排除。4.下表为主要国家人均消费需求情况,该表说明()国家中国美国瑞典加拿大德国日本时间1887~19361889~19481882~19481870~19301851~19311889~1938年均增长率0.92%2.1%2.3%1.3%14%1.5%A.主要国家工业化同时起步B.中国近代工业化的动力不足C.中外经济水平的差距巨大D.中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缓慢解析:选B工业化“同时”起步,表述错误,故A项错误;中国“人均消费需求”增长缓慢,不能为近代工业发展提供广阔的市场空间,故B项正确;人均消费需求,不能直接反映经济发展的水平,也不能直接反映本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状况,故C、D两项错误。5.据记载,继昌隆缫丝厂实行蒸汽缫丝后,“事招众忌,乃改创缫丝小机……而小机之利尤普”。材料表明()A.机器生产不适用于中国社会B.缫丝小机顺应了近代化趋势C.转型中存在着新旧经济矛盾D.近代民族工业发展障碍已清除解析:选C据材料可知,继昌隆缫丝厂创缫丝小机的原因是蒸汽缫丝“招众忌”,这说明当时人们反对机器缫丝,缫丝小机的创制是为了缓和大机器缫丝与家庭手工缫丝的矛盾,C项正确。6.下表为晚清财政税收表,关于表格信息解读正确的是()年代农业税收入工商杂税收入其他收入总收入数额比重(%)数额比重(%)数额比重(%)数额比重(%)1849328177 969 23--4250100188530714039235171497708 1001911481016204416944451529696100A.农业税占比变化不大,工商税占比迅速增长B.近代中国经济依附于西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C.工商业成为近代中国经济发展的新的推动力D.洋务运动推动了近代中国经济的发展解析:选C根据材料可知,晚清农业税在国家财政中的比重大幅度下降,而工商税收所占比重不断增加,故A项错误;材料不能反映晚清经济与世界市场的关系,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可知工商业税收对国家财政贡献不断增大,这间接反映了工商业发展的新兴态势,故C项正确;洋务运动在甲午战后破产,与材料的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二、非选择题(共20分)7.步入近代,中国传统的经济结构在西方资本主义经济的冲击下,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步入近代以来,特别是19世纪60年代以后,中西方交流出现了新的状况。中国的茶叶、生丝、棉花大量输往西方,以“英国制造”为代表的西方纺织品、金属制品、机械设备等也飘洋过海。洋人反客为主,得操丝市、茶市之权,华商之业丝茶者,反仰洋人鼻息,厘毫不能主持。在某些地区,洋布排挤了土纱土布,使中国城乡出现生产凋敝、经济萧条的状况。——摘编自李侃等《中国近代史》材料二十九世纪中叶,西方资本主义以炮舰打开了中国的大门。此后,中国于十九世纪后半期创建新式工业。当时,西方拼命地向中国推销纺织品和鸦片,而中国人向西方寻求的却是如当时洋务派所说的“机船矿路”。“机”主要指兵器,“船”主要指战船,“矿”主要指煤矿,“路”指铁路。为了制造“机”、“船”,修筑铁路,钢铁的生产也突出出来。这些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都是追赶时代的。——董志凯《从“机船矿路”到“瓶颈产业”——中国百年投资结构之联想》材料三1887年,他(严信厚)在宁波北门外湾头,创设了通久源机器轧花厂。初创时,资本五万两,从日本购入蒸汽发动机、锅炉和四十台新式轧花机,雇佣工人三、四百人,并聘用日本工程师和技师。……到1897年,据9月21日《中外日报》,该厂“开设有年,生意亦畅,现因新添纺织机器,所有前次所用女工,不敷工作,因此招募女工,……闻近日女工向该厂报名者颇多”,这表明该厂发展较为顺利,以后续有扩大。——赵世培等编《浙江近代史》(1)据材料一概括中西方交流出现的新状况。它反映了当时中国的经济结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10分)(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新式工业”兴起的时代背景。(4分)(3)材料三中的“通久源机器轧花厂”是什么性质的企业?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897年“该厂发展较为顺利,以后续有扩大”的原因。(6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中国的茶叶、生丝、棉花大量输往西方”得出近代中国大量输出农产品,根据“以‘英国制造’为代表的……等也飘洋过海”得出大量输入技术和工业品,根据“洋人反客为主……经济萧条的状况”得出洋人控制关税,西方在中外贸易中占主导地位。第二小问结合所学鸦片战争后的自然经济情况回答即可。 第(2)问,根据时间限定“十九世纪中叶”从国内、国际两个角度回答。第(3)问,第一小问根据企业创办时间和创办情况可知是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第二小问根据时间1897年可判断为甲午战后,回答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的原因即可。答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