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考生物复习:实验探究题_第1页
2024年中考生物复习:实验探究题_第2页
2024年中考生物复习:实验探究题_第3页
2024年中考生物复习:实验探究题_第4页
2024年中考生物复习:实验探究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年中考生物专题复习:实验探究题

1.掌握和学会使用显微镜非常重要,利用你学过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图一图三

(1)利用图一所示光学显微镜观察时,观察的材料必须O该显微镜目镜有5X和

15x,物镜有10x和40x,利用这台显微镜观察,要使视野中看到的细胞体积最大,应选用的目镜和

物镜放大倍数分别是。

(2)图二所示显微镜的几个操作步骤,规范的操作顺序是(用序号和箭头

表示)。

(3)图三是某同学用显微镜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记录下的图像。

①该同学最先观察到的图像是。(填字母)

②若将A的图像调整到视野中央,装片应轻轻向移动。

③由比较模糊的D调整到E,需要调节图一中的⑵。

④要使图像从E变为B的状态,应换成高倍物镜;此时视野较之前变(填“亮”或

“暗”)。

2.某校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小明学生尝试利用天然酵母菌制作馒头,请根据具体实践过程回答问

题:

(D筛选天然酵母菌种:将葡萄和番茄表皮上的酵母菌分别与葡萄糖溶液混合,检测它们的发酵

能力,结果如图,据结果分析,该学生应选择用(填“番茄”或“葡萄”)表皮上的酵母菌来

发面,原因是这种酵母菌分解有机物的能力更强。

(2)和面与发酵:温水加入酵母菌和面后,应将面团置于(填“低温”或“温暖”)环境

下发酵。如果温度过高会使酵母菌,影响后续发面过程。

(3)上锅蒸制:将发酵好的面团做成自己喜欢的小份,上锅蒸制约20分钟后,馒头就做好了。

做出来的馒头松软可口,是因为酵母菌分解有机物,产生气体遇热膨胀所致。

(4)分享成果:该学生把做好的馒头拿给同学们品尝,大家发现馒头越嚼越甜,原因是口腔里的

唾液淀粉酶将馒头中的淀粉转化成为的缘故。

(5)优化创新:有了这次成功的经验,该学生决定尝试制作五彩馒头。他用菠菜和火龙果榨汁作

为天然色素,这些色素来自于植物细胞中的。(填结构名称)

&

0

2

0

3.如下图是用以研究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过程的模拟实验装置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这一实验装置是美国青年学者米勒设计的,该实验装置中A内模拟的成分,

它与现在的大气成分相比,主要是不含。

(2)实验中,进行火花放电的模拟了,这主要是为该实验提供。

(3)实验后检测发现了。他的实验说明在类似原始地球条件

下,。

4.在学习“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相关知识后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想知道学校的教室、宿舍和操场三

种环境中哪个环境中的细菌最多。他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实验,具体实验步骤如下:

①用牛肉汁和琼脂混合制成培养基,分成4组装入培养皿,分别标上甲、乙、丙、丁以示区分;

②将4组装有培养基的培养皿进行高温灭菌,然后冷却;

③将甲、乙、丙三组培养皿分别放置在教室、宿舍和操场,打开培养皿,在空气中暴露5分钟,

再盖上封好。丁组不做处理;

④将4组培养皿放入同一个恒温箱中培养,定期进行观察并记录各培养皿中细菌的菌落数。

(1)实验中设置丁组的目的是。培养基中牛肉汁的作用是为细菌和真菌的生长、繁殖

提供。

(2)实验第②步将4组培养皿进行高温灭菌的目的是杀死培养基和培养皿中

的。实验第③步相当于细菌一般培养方法中这一个步骤。实验第④步

将4组培养皿放置在相同的温度下进行培养是为了控制o

(3)若实验结果为乙组培养皿中菌落数最多,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

是o在观察现象时发现两培养基上的菌落都比较小且表面光滑可判断这

是菌落(选填“细菌”或“真菌”)。

(4)实验数据往往有误差,为了让实验结果更准确我们可以设置。

(5)细菌和真菌与人类的关系很密切,有的对人类有害,但有的对人类是有益的。如人们往往在

制作馒头或面包时菌;利用有些真菌产生的杀死或抑制某些致病细菌,治疗相

应的疾病。

5.养蚕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小军同学在学习了昆虫的相关知识后,和伙伴们开展了饲养家蚕的

课外实践活动。

(1)孵化蚕卵。小军发现室温不同,蚕卵的孵化率也不同。为了探究蚕卵孵化的最适温度,进行

了分组实验,统计结果如下表:

组别温度(℃)孵化出幼蚕所需要的时间(天)孵化率(%)

甲161049

乙20998

30868

⑴由表中可知,孵化蚕卵的最适温度是℃左右。

⑵饲养幼蚕。家蚕主要以桑叶为食,一般每5~-6天蜕皮一次。蜕皮期间不食不动的状态称为

“眠”。蜕皮是指蜕去家蚕的,因为它限制了家蚕的发育和长大。

⑶观察结茧。家蚕经过4眠后,停止取食,吐丝结茧,在茧内化蛹。

⑷观察蚕蛾。茧内的蛹羽化成蚕蛾后会交配,交配后雄蛾死去,雌蛾产卵后死去。小军在收集蚕

卵时发现,有些由圆形蚕卵发育而成的雌蛾,却产出了椭圆形的蚕卵,这种现象在生物学上称

为=蚕卵的圆形和椭圆形在遗传学中是一对O

⑸饲养小结。家蚕的一生经历了卵一幼虫一一成虫四个时期。小军和伙伴们总结了饲养

家蚕的一些做法,其中不可取的是(填序号)

A.及时清理饲养盒中的垃圾B.用毛笔或羽毛转移刚孵化的幼蚕

C.从冰箱里取出的桑叶直接喂食家蚕D.不让家蚕接触到有刺激性的化学物品

⑹饲养反思。通过小军和伙伴们观察、记录家蚕的生长发育过程,你认为科学观察应该做

到。(答出2点即可)

6.在探究“蚂蚁的通讯”时,实验小组的同学用三块小石头放在盛有少许清水的容器内,形成了三个

小岛,小岛间用两根等长的小木条连接起来(如下图所示),在B岛上放置甜食,来探究蚂蚁是怎样

进行通讯的。他们把糖包子放在蚁穴附近,诱捕了不少蚂蚁,喂养了三天,又饥饿处理一天,然后

释放30只于A岛。

观察:开始有一只蚂蚁爬向B岛,两只蚂蚁爬向C岛,随后三只蚂蚁都返回A岛,不一会儿,

蚂蚁们都纷纷爬向B岛。

(1)请你根据观察到的现象提出一个科学探究的问题:?

(2)该实验的变量是,实验前应对蚂蚁进行处理。

(3)接下来用两把镶子将连接AB的小木头与连接AC的小木头进行交换,继续观察蚂蚁爬向哪

个岛。预期结果是:蚂蚁将爬向岛。如果观察到的结果与预期结果相符,则得出的结论

是:蚂蚁是通过气味进行通讯的。

(4)实验完毕后,应该如何处理蚂蚁?o

(5)上述实验利用了蚂蚁的行为,这种行为从获得途径分析,属于行为,由

体内的决定-

7.下图是制作并观察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制作临时装片正确的操作顺序是(用代码表示)。图①中滴在载玻片

中央的液体是o在盖盖玻片时,应使盖玻片的一侧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液滴,然后轻轻

放下,这样做的目的是避免而影响观察。

(2)如果将人的口腔上皮细胞改为洋葱表皮细胞进行观察,则洋葱表皮细胞完全浸润在清水中也

不会过度吸水涨破,这是因为植物细胞的最外层具有的缘故。

(3)人体内的多种组织,都是细胞分裂和的结果。

8.结合显微镜的使用以及观察洋葱内表皮细胞的实验,根据图1和图2回答下列问题:

图1显微镜结构图2植物细胞结构示意图

(1)使用显微镜的步骤包括:取镜安放一一放置玻片标本一一整理。

(2)如图1所示,在显微镜结构中,对物像有放大作用的结构是①和(填标号)。

(3)在显微镜下观察到洋葱表皮细胞的物像位于视野的右上方,要把物像移到视野中央,装片应

往________方移动。

(4)洋葱具有刺激性味道,这些味道主要来自图2中的(填标号)结构。

9.你有在菜园栽培植物的经历吗?春天翻耕土地时,经常会看到蠕动的蚯蚓,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和

探究了解它们。

实蛉一实睑二

图1图2

⑴观察图1蚯蚓时,要经常往其体表滴水以保持湿润,原因是,

根据运动的方向和环带的位置,判断其前端应该是(填"A”或"B”)。

(2)蚯蚓身体由许多彼此相似的构成,属于动物。

(3)图2是生物小组的同学设计的两个对照实验来探究蚯蚓生存的环境。实验一探究的问题

是?实验二的变量是o

(4)从图可以看出整个实验过程中用到的蚯蚓不止1条,原因是0

通过实验得出的结论应该是:蚯蚓喜欢的生活环境。

10.小明观察了黄蜂的生殖,当黄峰交尾后,雌黄蜂便在沙土中挖一个穴道,雄黄蜂飞出去猎获毛

虫或蜘蛛,用其尾部的刺将猎获物麻醉后带回穴道内的小室。随后在小室内产下一个卵,由卵孵化

成的幼虫即以亲代贮存的猎获物为食,直至发育成成虫后,从穴道中爬出来。子代黄蜂虽然从末见

过其亲代是如何完成这些程序的,但它发育到一定时候却能重复亲代所完成的同样程序。

(1)黄蜂的生殖行为是0(填"先天性行为”或“后天性学习行为”)

(2)黄蜂的生殖行为是由动物体内的决定的。

(3)小明还观察了一窝蜜蜂,发现有一只蜂王,少数雄蜂和大量的工蜂

和,这说明蜜蜂是具有行为的昆虫;小明还发现,当一只工蜂找到了蜜源

后,这说明蜜蜂群体中存在着o

(4)小明研究黄蜂和蜜蜂行为的方法,属于法。

(5)动物越,学习能力,学习中“尝试与错误”的次数越少。

11."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生物学研究常用的观察工具是显微镜,它能帮助人们观察到肉眼

无法看到的细微结构。请据图回答问题。

B

(1)图1是小茹制作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操作步骤,正确的操作顺序应该是

(填字母)。为保持细胞的正常形态,应在载玻片中央滴加

(2)图2中要使甲的图像转变为乙图像,临时装片移动的方向是0

(3)在显微镜下看到的人体口腔上皮细胞符合图3中的(域为”或“B”)图。其与黄

瓜表层果肉细胞相比缺少的结构是(填图中数字序号)。

12.显微镜是中学生开展实验探究常用的实验用具,通过本学期的学习,你能熟练使用显微镜吗?

请结合如图分析回答有关问题:

物镜

(1)显微镜的正确使用步骤是:取镜和安放一T放置玻片标本一观察一收镜。

(2)图甲是某同学取镜时的操作,这样操作正确吗?(填“正确”或“不正确”)。

(3)在目镜相同的情况下,选择图乙中(填序号)物镜观察到的细胞数目少,视野

较暗,此时可选用反光镜的(填“平面”或“凹面”),能使视野变亮。

(4)图丙中,若要把物像移到视野中央,则玻片标本应向(填“左”或“右”)移动。

(5)图丁中从a视野到b视野后,若物像不清晰,可以调节显微镜的(填“粗

准焦螺旋”或“细准焦螺旋”)。

13.微博流传有“手机屏幕比马桶按钮单位面积上的细菌多”的言论。为辨别真伪,长沙市某学习小

组对此进行了实验探究,过程及结果如下。

材料用具:三套相同的装有牛肉汁培养基的培养皿、无菌水、试管、无菌棉棒、放大镜、恒温培

养箱等。实验步骤:

步骤一:用无菌棉棒在手机屏幕一定面积上擦拭后,放入10mL无菌水中搅拌制成菌悬液。取

0.1mL菌悬液均匀涂抹在第一组培养基上,标记为甲组。

步骤二:用无菌棉棒在马桶按钮相同大小的面积上擦拭后,放入10mL无菌水中搅拌制成菌悬

液,取0.1mL菌悬液均匀涂抹在第二组培养基上,标记为乙组。

步骤三:另取0.1mL无菌水均匀涂抹在第三组培养基上,标记为丙组。

步骤四:将三组放入恒温培养箱中,一段时间后进行观察、统计。

(1)实验开始前要将三套相同的装有牛肉汁培养基的培养皿进行处理O

(2)将菌悬液均匀涂抹在培养基上相当于培养细菌和真菌中的步骤。

(3)实验中增加丙组的目的是为了。

(4)根据图中的实验结果,得出实验结论。

(5)为了增强实验的说服力,你认为可以如何改进?

14.根据观察蚯蚓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蚯蚓身体呈圆筒形,前端和后端可依据③的位置来区分。

(2)在观察中,要经常用浸湿的棉花轻轻擦拭蚯蚓的体表,是为了保持体表湿润,保证蚯蚓正常

的呼吸,蚯蚓依靠进行呼吸。

(3)用放大镜观察蚯蚓的腹面,发现有许多小突起,叫,蚯蚓依靠它能辅助运动。

(4)蚯蚓能吃土壤中的有机物,消化后排出的粪便含有氮、磷、钾等养分,因而它是生态系统中

的。(填生态系统的成分)

15.如图是某同学用显微镜观察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依次看到的视野。分析回答:

(1)观察前应对光,首先使对准通光孔。由视野①到②的操作是将临时装片向—

(填“左”或“右”)移动,使要观察的细胞移到视野中央;由视野②到③的操作是转动

(填“转换器”或“遮光器”),换上高倍物镜。

(2)由视野③到④的操作是先选用(填“平”或“凹”)面镜使视野变亮,再转动

(填“粗”或“细”)准焦螺旋使视野变清晰。此时显微镜目镜和物镜分别标有“10x”和“40x”,则细胞被

放大倍。

(3)要保持人口腔上皮细胞的形态,制作临时装片时在载玻片上滴加的液体应

是O

(4)细胞的生活需要能量,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中具有的能量转换器是。植物叶肉细胞

中的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将光能转变成贮存在有机物中的化学能。

(5)细胞内每时每刻都发生着非常复杂的变化,需要在的指挥和控制下进行。

16.同学们在课上学习了制作米酒的方法。分组酿制过程中,发现用等量糯米酿酒,产酒量却不

同,且有的小组酿制失败没有产酒。为了弄清原因,设计了以下实验:

第一步将糯米放在容器中用水浸泡一昼夜,洗净,蒸熟,用凉开水冲淋

冷却后放入酒曲粉末拌匀,分成三等份分别装入大小相同的玻璃、容器中,标记

第二步

为甲组、乙组、丙组

第三部分组甲组乙组丙组

操作密封密封不密封

第四步恒温

15℃30℃30℃

处理

实验结果产酒量较低产酒量较高不产酒

(1)第二步处理中将蒸熟后的糯米冷却的目的是放入

酒曲粉末相当于培养微生物实验中的。

(2)若甲组和乙组为一组对照实验,则变量为。

(3)根据乙组与丙组的实验结果,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填“有氧”或“无氧”)条件下才

能产生酒精。

(4)在酿酒过程中,从密封的容器中检测到氧气、二氧化碳和酒精三种化学物质,其浓度变化如

图所示,其中表示酒精的曲线是。

0酿酒时间

17.实验探究

为探究家蚕爱吃桑叶,而不爱吃其他树叶,这是先天性行为吗?东东设计了如下实验装置:请分

析回答:

(1)该实验的变量是,为控制单一变量,东东的做法有

(写一点即可)等。

(2)实验用的家蚕最好选用(填“刚孵化出的幼虫”或“孵化出一周的幼虫”),

原因是;这些家蚕幼虫放置的位置

应该是(填“a”“b”“c”“d”或“e”)点。

(3)经过多次重复实验发现家蚕幼虫都爬向桑叶,由此可得出的结论

是O

(4)东东通过查阅资料得知,家蚕的味觉受体基因GR66与其食性有关。在正常饲养条件下,有

些GR66基因发生变异的蚕宝宝会出现“味盲”现象,除了吃桑叶以外,还爱吃苹果、梨、玉米、大

豆、花生甚至面包等其他家蚕拒吃的“零食”。这一研究结果解释了“家蚕爱吃桑叶”这一行为是由—

决定的。

18.生物兴趣小组在文亭湖采集到一些沉水植物,其茎直立细长、有分支,叶薄、披针形,花单

性,果实圆柱形,种子2〜6粒。经过检索得知,此为黑藻。同学们以此为材料开展了一系列探究实

验。

椽皮

*6内

11浓

度024681012141618202224日相

试管与灯的距离(厘米)5101520253035

每分钟产生的气泡数(个)61554232252119

(1)在植物学分类上,黑藻属于植物,推断依据是

(2)将黑藻放入如图所示的装置中,阳光下照射一段时间,玻璃管中不断有气泡产生。这种气体

是________

(3)晚上,将黑藻放在盛有水的试管中,先后放在离白炽灯不同距离处进一步探究,实验结果如

表:分析实验结果,你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晴朗的夏季,将黑藻放入密闭的玻璃内,放在室外培养。连接二氧化碳检测仪,测得密闭

玻璃罩内黑藻一昼夜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黑藻在一天中(曲线上两点之

间)段的光合作用最强。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