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云南省迪庆化学高一年级上册期末学业水平测试试题含解析_第1页
2024届云南省迪庆化学高一年级上册期末学业水平测试试题含解析_第2页
2024届云南省迪庆化学高一年级上册期末学业水平测试试题含解析_第3页
2024届云南省迪庆化学高一年级上册期末学业水平测试试题含解析_第4页
2024届云南省迪庆化学高一年级上册期末学业水平测试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届云南省迪庆化学高一上期末学业水平测试试题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暴、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粗盐提纯实验用到的试剂中,不是为了除去原溶液中杂质离子的是()

A.盐酸B.烧碱溶液C.纯碱溶液D.氯化钢溶液

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氯气溶于水形成的溶液能导电,故氯气是电解质

B.没有氧元素参加的反应一定不是氧化还原反应

C.在水中能电离出H+的化合物一定是酸

D.有单质生成的分解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

3、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A.金属钠和水反应:Na+2H2O=Na+2OH-+H2t

2

B.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少量二氧化硫气体:SO2+2OH-=SO3+H2O

2+2

C.硫酸镀溶液和氢氧化钢溶液反应:Ba+SO4=BaSO4

D.碳酸氢钠溶液和过量的澄清石灰水混合:2HCO3-+Ca2++2OH—=CaCO31+CO32-+2H2O

4、元素的性质随着元素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周期性变化的原因是()

A.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呈周期性变化

B.元素的原子半径呈周期性变化

C.元素的化合价呈周期性变化

D.元素的金属性、非金属性呈周期性变化

5、设NA表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NA的单位是摩尔

B.16gl6。中含有的氧原子数为NA

C.标准状况下,22.4L的任何气体所含原子数为NA个

D.相同体积的O2(g)和NCh(g)分子数均为NA

6、如图所示的五种尾气吸收装置中,适合吸收极易溶于水的气体,且能防止产生倒吸现象(溶液进入气体发生装置中)

的是()

A.②④⑤B.①②④C.①②③D.①②④⑤

7、生产生活中的很多问题都涉及化学知识,下列认识或做法不正确的是

A.金属钠不慎着火,可用泡沫灭火器来灭火或湿布盖灭

B.不锈钢餐具和目前流通的硬币都是合金

C.用氢氟酸可在玻璃上雕刻花纹

D.FeCb溶液能与铜反应,故可用于蚀刻印刷线路板

8、在水溶液中,下列电离方程式正确的是

3+2

A.A12(SO4)3=2Al+3SO4-

3+

B.A1C13=A1+C13-

+2

C.Mg(NO3)2=Mg+2NO3-

D.KMnO4=K++Mn7++4O2'

9、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建设美丽中国,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下列行为一般不

会引起环境污染的是

A.冬季燃煤供暖B.废电池深埋降解

C.利用风能、太阳能发电D.节日燃放烟花爆竹

10、下列各组物质,前者逐滴滴加到后者中至过量,先出现白色沉淀,后来沉淀又全部消失的是()

A.硫酸滴加到偏铝酸钠溶液中

B.氢氧化领溶液滴加到硫酸铝溶液中

C.氨水滴加到硫酸铝溶液中

D.硫酸铝溶液滴加到氢氧化钠溶液中

11、下列试剂不能鉴别Cl>Br\r的是()

A.HNO3、AgNCh溶液B.氯水、CC14C.氯水、淀粉溶液D.滨水

12、将2.5gNaHCOs、Na2cO3、NaOH的固体混合物完全溶解于水,制成溶液,然后向该溶液中逐滴加入lmol/L的盐酸,

所加盐酸的体积与产生C02的体积(标准状况)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CO,体积(tnL)

+2-

A.OA段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0汗+昨=&0H+C03==HC03

B.当加入35mL盐酸时,产生CO?的体积为336mL

C.混合物中NaOH的质量0.6g

D.A点溶液中的溶质为NaCl、NaHC03

13、下列说法曾误的是

A.图I:若MnO2过量,则浓盐酸就可全部消耗

厘O、油OH溶液

B.图II:可利用该装置制备Fe(OH)2并较长时间保持颜色不变

C.图HI:可利用该实验直接观察纯碱中钠元素的焰色反应

III

D

仃色布条有色布条

IV

14、下列实验操作正确且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gNaOH

A.称量NaOH固体

B.配制lOOmLO.Imol/L的H2SO4溶液

C.家里的食用胡麻油不小心混入了大量的水采取的分离方法

D.提纯Fe(0H)3胶体

15、已知氨气、氯化氢极易溶于水。实验室用下图所示装置干燥收集气体R,并吸收多余尾气,则R是()

A.CH4B.HC1C.COD.NH3

16、氯化铁溶液与氢氧化铁胶体的共同点是()

A.分散质颗粒直径都在1-100nm之间

B.颜色都呈红褐色

C.一束平行光照射溶液时,从侧面都可以看到一束光束

D.都是分散系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

17、已知A是一种常见金属,F是一种红褐色沉淀。试根据图中转化关系,回答下列问题。

盐酸

X

(1)写出F、G的化学式。F:G;—o

(2)检验D中阳离子的方法__»

(3)保存C溶液时为什么要加固体A__。

(4)写出下列转化的离子方程式或化学方程式。

①A—C:—o

②C—D:—»

18、现有常见金属A、B、C和常见气体甲、乙、丙及物质D、E、F、G、H,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请根据

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BF

(2)写出下列反应离子方程式:

反应⑤________________

反应⑥_______________

(3)实验室制取气体乙时,先将气体生成物通过以除去_______

(4)在反应MnO2+4HCI(浓)△MnCI2+ChT+2H2O中,浓盐酸体现了____性和__________性,参加反应的氧化剂

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o

19、下列A、B、C、D是中学常见的混合物分离或提纯的基本装置。

B

D

请根据混合物分离或提纯的原理,回答在下列实验中需要使用哪种装置。将A、B、C、D填入适当的空格中。

⑴除去Ca(OH)2溶液中悬浮的CaCO3;

(2)从碘水中提取碘;

(3)用自来水制取蒸储水;

(4)分离植物油和水;

⑸除去粗盐中的泥沙;

⑹与海水晒盐原理相符的是O

20、某校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用浓盐酸与二氧化镒加热反应来制取并收集氯气,装置如下图所示。

&A

(1)实验开始前,某学生对装置进行了气密性检查。方法是:连接好装置后,用弹簧夹夹住____(填"A"或"B")处橡皮管;

向分液漏斗中加水并打开活塞,当加到一定量时,停止加水,静置观察,当观察到分液漏斗中时,表明该装置不漏气。

(2)研究性学生小组的某些同学准备在烧杯中加入下列溶液中的一种来吸收残余氯气,你认为其中错误的是

(填序号)。

A.氢氧化钠溶液

B.碳酸钠溶液

C.浓硫酸

(3)写出浓盐酸与二氧化镒加热反应制取氯气的化学方程式:

21、某课外小组准备在实验室配制95mLLmol/L的硝酸溶液,然后再研究金属铜与硝酸的反应情况。

(1)配制95mLi.Omol/L的硝酸溶液,需要的仪器除烧杯、玻璃棒、量筒、胶头滴管外,还需要的玻璃仪器是

(2)若用10moi/L的浓硝酸来配制上述溶液,需要量取浓硝酸的体积是_________mLo

(3)配制过程中,下列操作会引起浓度偏小的是o

A.定容摇勾后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再加水至刻度线

B.定容时俯视容量瓶的刻度线

C.将溶液转入容量瓶后,没有洗涤烧杯和玻璃棒,就进行定容操作

D.容量瓶用蒸储水洗涤后未烘干

E.量取浓硝酸后,用少量蒸储水洗涤量筒并将洗涤液也放入烧杯

(4)课外小组同学将制得的硝酸与铜片在下列装置中反应,反应初期观察到大试管中的液体a逐渐变为蓝色,试管上方

有浅红棕色气体出现。

①反应初期液体a逐渐变为蓝色是由于反应生成了(填化学式)。

②请解释反应初期试管上方有浅红棕色气体出现的理由_________(结合化学方程式说明)。

③导致红棕色气体在试管c中颜色消失的反应方程式为=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A

【解析】

试题分析:加烧碱是为了除去原溶液中的镁离子,加纯碱是为了除去原溶液中的钙离子,加氯化钢是为了除去原溶液

中的硫酸根离子,加盐酸只是为了除去多余的氢氧化钠与碳酸钠,因此选A。

考点:考查物质的除杂。

2、D

【解析】A.电解质都是化合物,氯气是单质,所以氯气不是电解质,选项A错误;B.存在元素化合价

的变化的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中不一定有氧元素参加,如氢气与氯气的反应属于氧化还

原反应,但是没有氧元素参加,选项B错误;C.电离出来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是酸,能电

离出氢离子的不一定是酸,如NaHSCh能电离出氢离子,但是它是酸式盐,选项C错误;D.有单质生

成的分解反应,元素的化合价一定发生变化,属于氧化还原反应,选项D正确。答案选D。

3、B

【解析】

A.没有配平;

B.氢氧化钠过量生成亚硫酸钠;

C.还有一水合氨生成;

D.氢氧化钙过量,生成碳酸钙、氢氧化钠和水。

【详解】

A.金属钠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2Na+2H2O=2Na++2OH—+H2T,A错误;

2

B.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少量二氧化硫气体生成亚硫酸钠和水:SO2+2OH-=SO3+H2O,B正确;

C.硫酸核溶液和氢氧化钢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钢和一水合氨:Ba2++2OH-+2NH4++SO42-=BaSO4+2NHyH2。,C错误;

2+

D.碳酸氢钠溶液和过量的澄清石灰水混合生成碳酸钙、氢氧化钠和水:HCO3-+Ca+OH-=CaCO3;+H2O,D错

误。

答案选B。

4、A

【解析】

A.根据元素周期律,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呈周期性变化,决定了元素的性质随着元素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周期性

变化,故A正确;

B.元素的原子半径属于元素的性质,元素的原子半径的周期性变化是电子排布周期性变化的结构,故B错误;

C化合价属于元素的性质,元素的化合价的周期性变化是原子电子排布周期性变化的结果,故C错误;

D.元素的金属性、非金属性呈周期性变化是原子电子排布周期性变化的结果,故D错误;

综上所述,答案为A。

5、B

【解析】

NA的单位是mol」;16gl60的物质的量为imol,lmoyO含Imol氧原子;气体分子可能为单原子分子、双原子分子或

多原子分子;温度压强不一定相同,则Vm不一定相同,体积相同时,物质的量不一定相同。

【详解】

A、阿伏伽德罗常数概念分析,阿伏伽德罗常数是lmol任何微粒的数目为NA,数值近似为6.02X1()23,单位是moL,

故A错误;

B、16gl6。的物质的量为lmol,含lmol氧原子,即NA,故B正确;

C、标况下22.4L的任何气体物质的量为lmol,单原子分子所含原子数为NA个,双原子分子原子数2NA个,故C错

误;

D、温度、压强不一定相同,则Vm不一定相同,体积相同时,物质的量不一定相同,二者分子数不一定相等,故D

错误。

答案选B。

【点睛】

本题考查了阿伏伽德罗常数的有关计算和公式的理解和运用,熟练掌握公式的使用和物质的结构是解题关键。

6、A

【解析】

由图可知,①中导管离液面太远,吸收不充分,且瓶子密封,压强过大时会发生危险,③中导管与水直接接触,容易

发生倒吸,②中有一倒扣于水面的漏斗,漏斗口边缘刚刚没入水面下,漏斗中有比较大的空间,可以容纳一定量的水,

可以防止倒吸,且气体可以与水直接接触,接触面积大,可以被充分吸收,④中的干燥管球部空间较大,也可以容纳

比较多的水,防止倒吸,同时气体可以与水直接接触,可以充分吸收气体,⑤中有一空的广口瓶,即使倒吸,水也是

进入广口瓶中,不会倒吸回反应装置,且气体与水直接接触,可以使气体被充分吸收,答案选A。

7、A

【解析】

A.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且着火时生成过氧化钠,而过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发生反应生成氧气,故用泡

沫灭火器灭火存在安全隐患,应用沙土覆盖,故A错误;

B.不锈钢和目前流通的硬币都是融合而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合金,故B正确;

C.氢氟酸和玻璃中的二氧化硅发生反应生成四氟化硅和水,能起到腐蚀玻璃的作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i(h+4HF

=SiF4t+2H2O,故C正确;

D.FeCb溶液能与铜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氯化亚铁、氯化铜,故可用于蚀刻印刷线路版,故D正确;

故选:Ao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和用途,物质具有多种性质,解答时应该理解物质的用途是由物质的哪种性质决定的。

8、A

【解析】

A.物质电离产生AF+、SO?',符合电离产生的离子个数比例关系,A正确;

B.A1CL电离产生AF+、C1,离子符号不符合事实,B错误;

C.电离产生镁离子,符号应该为Mg2+,离子符号不符合事实,C错误;

D.KMnCh电离产生K+、MnO4,不符合物质电离产生的离子符号,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Ao

9、C

【解析】

A.煤燃烧会产生颗粒物、SO2、CO等污染大气的物质,故A不选;

B.废电池中含重金属,深埋会污染土壤和地下水,故B不选;

C.风能、太阳能是绿色能源,利用利用风能、太阳能发电不会引起环境污染,故C选;

D.烟花爆竹的燃放会产生SO2等污染物,故D不选。

故选C。

10、A

【解析】

A.开始硫酸中的H+与A1O2-反应生成A1(OH)3沉淀,继续滴加硫酸A1(OH)3会与硫酸反应,沉淀消失,A项符合题意;

B.氢氧化银溶液滴加到硫酸铝溶液中开始产生硫酸领沉淀和氢氧化铝沉淀,随后氢氧化铝与氢氧化钢反应,氢氧化铝

溶解,但硫酸钢沉淀不溶解,B项不符合题意;

C.氨水滴加到硫酸铝溶液中将产生氢氧化铝沉淀,但氢氧化铝沉淀不溶于氨水,继续滴加氨水,沉淀不会消失,C项

不符合题意;

D.硫酸铝溶液滴加到氢氧化钠溶液中,由于碱过量,开始生成的是偏铝酸根,继续滴加硫酸铝,铝离子与偏铝酸根发

生反应生成氢氧化铝沉淀,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选A。

【点睛】

D选项是本题难点,要注意,碱过量时,铝主要以偏铝酸根的形式存在,铝离子和偏铝酸根会反应生成氢氧化铝沉淀。

11、D

【解析】

A.HNO3、AgNCh溶液与氯离子反应生成不溶于酸的白色沉淀;与澳离子反应生成不溶于酸的淡黄色沉淀;与碘离子

反应生成不溶于酸的黄色沉淀;现象不同,A可以鉴别;

B.氯水、CCL,与氯离子不反应;与漠离子反应,四氯化碳层为橙红色;与碘离子反应后,四氯化碳层为紫红色;现

象不同,B可以鉴别;

C.氯水、淀粉溶液与氯离子不反应,无明显现象;与溟离子反应,氯水溶液褪色;与碘离子反应,氯水褪色,淀粉

溶液变蓝;现象不同,c可以鉴别;

D.漠水与氯离子、澳离子不反应,现象相同,D无法鉴别;

答案为D。

12、B

【解析】

A、在溶液中碳酸氢钠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结合图像可知,开始没有二氧化碳气体生成,由于生成气体消耗

的盐酸溶液体积(20mL)小于开始阶段消耗的盐酸溶液体积(25mL),则制成的稀溶液中的溶质为碳酸钠和氢氧化钠,

则OA段0〜25mL先发生酸碱中和,反应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OH+H^NhO,再发生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生成碳酸氢

钠与氯化钠,其离子反应方程式为H++CO32「==HCO3-,A正确;B、结合图像可知,当加入35mL盐酸时,25mL〜35mL

发生碳酸氢钠与盐酸的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设生成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为n,生成气体时消耗的酸的物质的量为

(35-25)X103LXlmol»L-1=0.Olmol,贝1|

H+HCO3=CO2t+H2O

11

0.Olmoln

则n=0.Olmol,标况下二氧化碳的体积为224mL,B错误;C、设碳酸钠、碳酸氢钠和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分别为x、

y、z,则根据碳原子守恒:①x+y=lmol/LX(0.045-0.025)L,根据Na2cO3、NaOH的物质的量与消耗的HC1的物

质的量可得:②x+z=lmol/LX0.025L,根据总质量可得:③106g/mol・x+84g/mol・y+40g/mol・z=2.5g,联立①②③式

解得x=0.OlmoLy=0.Olmol,z=0.015mol,故NaOH的质量为0.015molX40g/moI=0.6g,C正确;D、根据A的分

析可知,A点的溶质为氯化钠和碳酸氢钠,D正确;答案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有关混合物的计算、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明确反应的先后顺序及图像中每段图像对应的化学反应是

解答本题的关键。注意图像中起点、拐点、终点的意义。

13、A

【解析】

A.该实验使用的是浓盐酸,反应一段时间后盐酸变稀就不再反应了,A项错误;

B.该装置可以利用氢气赶走装置内的空气,没有了空气,Fe(OH)2自然可以较长时间保持颜色不变,B项正确;

C.铁无焰色,因此可用铁丝来做焰色反应,C项正确;

D.氯气不能使干燥的有色布条褪色,但能使湿润的有色布条褪色,证明纯氯气时不能漂白的,D项正确;

答案选A。

14、C

【解析】

A.称量NaOH固体,应在小烧杯中称量,同时祛码应放在右边,故A错误;B.配制100mL0.1mol/L的H2s。4溶液,

不能在容量瓶中稀释浓硫酸,故B错误;C、油水互不相溶,分层,家里的食用胡麻油不小心混入了大量的水采取分

液的分离方法,故C正确;D.提纯Fe(OH)3胶体应用渗析的方法分离,故D错误;故选C。

15、D

【解析】

A.甲烷可以用碱石灰干燥,并且可以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但不易溶于水,不能用水收集多于的甲烷,故A选项错

误。

B.HC1是极易溶于水的气体,须用倒扣的漏斗防倒吸,HC1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采用集气瓶收集时应长进短出,

不符合图中装置要求,故B选项错误。

C.碱石灰可以干燥CO,但CO的密度接近于空气的密度,不应使用排空气法收集,故C选项错误。

D.碱石灰能干燥NH3,氨气的密度比空气小,NEU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大,所以能用水吸收多余的NH3,须用倒扣的漏

斗防倒吸,故D选项正确。

故答案选D。

16、D

【解析】

A.溶液中溶质粒子直径较一般小于Inm,胶体粒子直径在1〜lOOrnn之间,二者不同,故A不是;

B.氢氧化铁胶体呈红褐色,氯化铁溶液呈黄色,故B不是;

C.氢氧化铁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氯化铁溶液没有,故C不是;

D.溶液和胶体都是混合物,都属于分散系,故D是。

故选:D„

【点睛】

氢氧化铁胶体呈红褐色,氯化铁溶液呈黄色,注意区分。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

17、Fe(OH)3Fe2O3取少量D溶液于试管中,滴加几滴KSCN溶液,若溶液红色,证明有Fe3+防止Fe?+

+2+2+3+

被氧气氧化Fe+2H=Fe+H2t2Fe+Cl2=2Fe+2Cr

【解析】

A是一种常见金属,F是一种红褐色沉淀,由转化关系可知F为Fe(OH)3,A为Fe,Fe与氧气反应生成B为Fe3()4,

四氧化三铁与盐酸反应得到氯化亚铁与氯化铁,故Fe与盐酸反应得到X为氢气、C为FeCL,可推知E为Fe(OH)2、

D为FeCb,G为FezCh。

【详解】

由分析可知:A为Fe,B为Fe3C>4,C为FeCL,D为FeCb,E为Fe(OH)2,F为Fe(OH)3,G为FezCh,则

(1)F:Fe(OH)3,G:Fe2O3,

(2)D为FeCb,含有阳离子为Fe3+,检验Fe3+离子的方法为:取少量D溶液于试管中,滴加几滴KSCN溶液,若溶液

显红色,证明有Fe3+,

(3)FeCb易被空气中氧气氧化,保存FeCL溶液时加固体Fe,防止Fe?+被氧气氧化,故答案为:防止Fe?+被氧气氧化;

+2+

(4)①A-C的反应离子方程式为:Fe+2H=Fe+H23②C-D的反应离子方程式为:2Fe2++C12=2Fe3++2Ch

2+3+3+

18、AlFeC122Fe+Cl2===2Fe+2ClFe+3OH==Fe(OH)31饱和食盐水HC1气体还原性酸性1;2

【解析】

金属A焰色反应为黄色,故A为金属Na,由反应①可以知道,D为NaOH,气体甲为H2;氢氧化钠与金属B反应生

成氢气,故金属B为A1。黄绿色气体乙为CL,与氢气反应生成丙为HCLHC1溶于水得物质E为盐酸。氢氧化钠与

物质G反应生成红褐色沉淀是Fe(OH)3,故物质G中含有Fe3+,由转化关系HC1金属,物质F9三物质G,可以知

道金属C为Fe,物质F为FeCL,物质G为FeCb,结合物质的性质解答该题。

【详解】

⑴由以上分析可以知道,B为Al,F为FeCL,

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Al;FeCh;

(2)反应⑤为氯化亚铁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铁,反应离子方程式为:2Fe2++Ch===2Fe3++2C1;

3+

反应⑹是氯化铁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沉淀与氯化钠,反应离子方程式为:Fe+3OH==Fe(OH)3;;

3+

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2Fe2++CL===2Fe3++2CT;Fe+3OH==Fe(OH)3;;

(3)实验室用二氧化镒和浓盐酸加热制Cb时,氯气中混有HCI和水蒸气,要先将气体生成物通过饱和食盐水以除去

HC1气体,

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饱和食盐水;HCI气体;

(4)在反应Mn€>2+4HC1(浓)与MnC12+C12T+2H2。中,Mn元素的化合价降低,MnOz为氧化剂,部分C1元素

的化合价升高,则HCI为还原剂,浓盐酸体现了还原性和酸性,由电子守恒可知,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比为1:

2,

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还原性;酸性;1:2。

【点睛】

本题的突破点在于先确定具有特殊性质的物质,例如:焰色反应为黄色,说明该物质含有金属钠;红褐色沉淀即氢氧

化铁;黄绿色气体为氯气;能与碱反应的金属,目前我们只掌握了金属铝;利用所了解的特殊性质的物质,进行推断,

可以进一步简化题目。

19、BCAACBDD

【解析】

由装置图可知,A为蒸储装置、B为过滤装置,C为萃取、分液装置,D为蒸发装置。

(l)CaCO3不溶于水,则选择过滤法分离,故答案为B;

⑵碘不易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则选择萃取、分液分离,故答案为G

(3)水的沸点低,则选择蒸储法制备蒸储水,故答案为A;

(4)植物油和水不互溶,会分层,选择分液法分离,故答案为C;

⑸海水中水的沸点低,盐的沸点高,与蒸发原理相同,故答案为D。

20、B水面保持不变c浓)△/「3t+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