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古诗文默写背诵(中考复习必背)_第1页
2024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古诗文默写背诵(中考复习必背)_第2页
2024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古诗文默写背诵(中考复习必背)_第3页
2024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古诗文默写背诵(中考复习必背)_第4页
2024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古诗文默写背诵(中考复习必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年中考语文复习知识清单

专题。5古诗文默写:九上

知识磕理

壹;解题技巧

快速背诵古诗文的五个方法

方法一:理解记忆法。

理解是记忆的前提。要记忆一首古诗词,一定要理解这首诗词的内容,了解诗词的思想,把握内在的

逻辑。这样在用到的时候,就容易还原成诗词的语言,使我们能够回忆起来。

方法二:图画联想法。

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意境是一首好诗的标志。因此,如果我们能在理解诗意的过程中展开丰富的想象,

使一首诗所反映的画面在头脑中再现出来,记忆就会更加牢靠,背诵时就会流畅自如。这类方法尤其适合

背诵景物类诗文。

方法三:对比诵读法。

相对之美是一种大自然的现象,天对地、日对月、东对西、昼对夜……中国古人把这些现象演化为文

字形式来抒发情感、表达意愿,可谓一种伟大创举,其中就有很多对比。我们可以把古诗文中具有对比的

部分找出来,记住这个对比的性质、特点、作用,就容易背诵了。

方法四:关键词记忆法。

所谓关键词语,一是指需要背诵的文句、语段的领头字词;二是紧紧抓住容易联想背诵内容支撑点的

关键性动词。

背诵时常有这种情况,一些本来记得很熟的诗,突然在某个环节上卡壳。这时如果有人提示一下领头

1

字(或词),就会很快地接上。这说明每句诗的领头字,都具有诱发思维、帮助记忆的作用。所以,要下功

夫尽可能将它记牢。关键的字就像是一个渔网,渔网里面还有绳子打结儿的地方,那些关键的点你提起来,

所有的其他的点就能体现,这个叫纲举目张。

方法五:逻辑顺序法。

任何文章,都有一个线索,都要有一定顺序的,例如《桃花源记》,是以行踪为线索,《核舟记》呢,

是以描写船空间为线索,你先把这个线索写下来,然后接着背。

贰>知识梳理

(一)《岳阳楼记》(范仲淹)

1.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

之。

2.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

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3.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4.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橘倾楫摧,薄

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5.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

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

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6.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

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7.《岳阳楼记》中滕子京重修岳阳楼的具体举措是: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8.《岳阳楼记》中范仲淹赞扬滕子京当任巴陵郡太守政绩显著的句子是: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9.人生路上,我们不要因为一时的成功而洋洋自得,也不要因为一时的挫折而垂头丧气,只有保持一

种“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良好心态,才能勇攀高峰,实现生命的价值。(请用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中

2

的句子填空)

10.《岳阳楼记》中表现作者政治抱负高远而被后人传颂的句子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

压。”

11.《岳阳楼记》中的“古仁人”“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不管身处朝廷还是远

离君王,他们都有心怀天下的博大胸襟。

12.《岳阳楼记》中描述“古仁人”胸襟阔大不被外在因素左右心态的句子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13.《岳阳楼记》中描写洞庭湖在恶劣天气状况下,寒风怒吼,浑浊的浪冲向天空,“日星隐曜,山岳

潜形,”商人和旅客都不能通行。

14.《岳阳楼记》中从空间上写出洞庭湖湖面气势阔大烟波浩渺的句子是: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15.《岳阳楼记》中借鸟欢鱼跃描绘晴明之景象的句子是: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16.《岳阳楼记》中时间上表现景象的千变万化的句子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17.《岳阳楼记》中抒写作者政治抱负高远胸襟而被后人传颂的句子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

而乐。

(二)《醉翁亭记》(欧阳修)

1.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珊也。

2.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

翁亭也。

3.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

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4.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5.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

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6.至于负者歌于滁,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低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

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冽;山肴野也,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

中,弈者胜,觥筹交错,坐起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然白发,颓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7.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

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其文

置,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8.“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比喻说话和行动的真实意图别有所指。《醉翁亭记》中与它意思相近的句子

3

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9.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用“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抒发了把欣赏山水的乐趣寄托酒上的

感慨。

10.《醉翁亭记》中写宾客们纵情享受开怀畅饮的句子是: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

11.《醉翁亭记》中欧阳修“醉翁”之号的由来是因为自己: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

12.欧阳修的《醉翁亭记》与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两篇名文都表达了两位大家不同凡响的思想境界。

在《岳阳楼记》中作者直抒情怀,“先天下之忧而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醉翁亭记》中作者含蓄深沉,

“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两句写出“与民同乐”的济民之情。

13.《醉翁亭记》中以色彩鲜明的语言,描绘春夏之景的句子是: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14.《醉翁亭记》中通过外貌描写生动刻画太守在宴会上酣畅醉态的句子是: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

15.《醉翁亭记》中写出醉翁言在此而意在彼,传达真正情趣所在的句子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

水之间也。

16.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概括了山间四季的不同风光:“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

造,水落而石出者”,一季一幅画面,都紧紧抓住山林泉石的特点,给人不同的美学享受。

17.欧阳修的《醉翁亭记》中有动静对比之美,“树木阴翳,鸣声上下”,树木之静对比百鸟喟啾之动,

相得益彰。

18.《醉翁亭记》中“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描绘的是山间晨昏晦明变化之美,表达作者沉醉

山水美景之乐。

19.《醉翁亭记》中写滁州老人小孩出游来往不断的热闹场景的句子是:低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

20.欧阳修《醉翁亭记》所描绘的四季之景特色鲜明,其中“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两句描绘

了春夏之景。

21.《醉翁亭记》中表明作者“与民同乐”、以文记乐的句子是: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

(三)《湖心亭看雪》(张岱)

1.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2.是日更定矣,余挈一小舟,拥鑫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淞沆是,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3.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

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4.张岱《湖心亭看雪》中,通过听觉写出大雪后湖山封冻,一片静寂的句子是“大雪三日,湖中人鸟

4

声俱绝”。

5.张岱的《湖心亭看雪》中妙用听觉表现雪后西湖幽静异常的两句是: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6.《湖心亭看雪》用白描手法描写湖上景物悠远脱俗,创造出一种恬淡清雅的意境的语句是:湖上影

±,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7.《湖心亭看雪》中从听觉写冰天雪地,呈现出一股肃杀、冷寂的寒意的句子是:大雪三日,湖

中人鸟声俱绝。

8.张岱在《湖心亭看雪》中表达了他不随俗流、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的句子是:余孥一小舟,拥湖衣

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9.由柳宗元《江雪》中“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我们可以联想到《湖心亭看雪》中的句子:±

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10.《湖心亭看雪》中,“痴”字是文眼,以舟子的话结尾,具有画龙点睛,深化意境的作用的句子是:

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11.《湖心亭看雪》中“雾淞沆扬,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三句,写出了冰花皎洁、白汽弥漫,

天空、云层、远山、湖水之间白茫茫浑然难辨的雪景。

(四)《行路难》(其一)(李白)

1.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行路难》(其一)(李白))

2.停杯投筋不能食,拔剑击柱心茫然。(《行路难》(其一)(李白))

3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行路难》(其一)(李白))

4.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其一)(李白))

5.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行路难》(其一)(李白))

6.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行路难》(其一)(李白))

7.《行路难》中,作者用形象的动作表现内心的苦闷抑郁和感情的激荡变化的句子是停杯投箸不能食,

拔剑四顾心茫然。

8.习近平总书记在演讲中用李白《行路难》中的诗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来形容祖

国的明天。

9.李白在《行路难(其一)》中用“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表达诗人期望得到明主赏识的

愿望。

10.李白在《行路难》(其一)中作者用夸张的语句写宴席之奢侈的诗句是: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

5

铺直万钱。

11.李白被赐金放还的后,仍不减出世之志,在《行路难》中唱出充满期望之强音“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

12.李白在《行路难》中运用细腻的动作描写表达作者内心愁苦的语句是: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

心茫然。

13.李白在《行路难》中用典故含蓄表达自己渴望得到朝廷重用的诗句是: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

梦日边。

14.李白的《行路难》(其一)表现诗人在追求理想的道路上充满艰难险阻的诗句是:欲渡黄河冰塞川,

将登太行雪满山。

15.李白在《行路难》中借用两个典故表达了作者渴望回到君王身边的语句是: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

乘舟梦日边。

16.李白《行路难(其一)》中展现“日暮途穷”这种无法前行的痛苦的句子是: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

太行雪满山。

17.李白《行路难》(其一)中的“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和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中

的“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都用典故表达了作者渴望得到朝廷重用的愿望。

18.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中“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与李白《行路难》里“欲

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异曲同工,都以景寄寓前途坎坷难料。

(五)《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

1.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

2.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

3.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

4.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

5.刘禹锡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与白居易的“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跪”相唱和,

表达了历经困厄后,面对未来仍饱含希望与信心的句子是: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6.《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用典故表达了作者怀念故友的感情,暗示了自己因世事变迁而怅惘

的心情的诗句是: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7.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运用典故抒发作者遭贬谪后的悲凉处境的诗句是:怀旧空

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6

8.《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刘禹锡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表现了不消沉不

气馁,意志不衰坚忍不拔的气概。

9.《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中,饱含诗人无限辛酸,流露出内心的愤懑不平的诗句是:巴山

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10.《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表现坚忍不拔的意志与常人所用的“借酒消愁”形成对比的句

子是: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1.刘禹锡的诗文素以哲理见长。他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最为警策人心的诗句就是:沉舟

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12.刘禹锡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中运用比喻蕴含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这一哲理的句子

是: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13.刘禹锡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句中,也借故事表

达暮年返乡之后,面对世事沧桑、人事全非的怅惘心情。

14.刘禹锡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既是对友人关怀的感谢,也是和友人共勉,表现了诗人

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的精神的诗句是: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六)《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

1.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2.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3.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4.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

全。

5.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6.苏轼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要突破时间的局限,打通空间的阻隔,对一切经受着离别之苦的

人表示的美好祝愿的诗句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7.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借明月来表达对人生美好祝愿的句子是: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

晴圆缺。

8.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与“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表达的情感相近的句子是:但

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9.《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写作者矛盾心情的句是: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7

10.苏轼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以反诘语气和埋怨口吻向月亮发问,道出亲人不能团聚的惆怅

的句子是: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11.苏轼的《水调歌头》中蕴含“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的感慨的词句是: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

缺。

12.宋代词人苏轼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下阕开头描写月光流转的名句是:转朱阁,低绮户,

照无眠。

13.苏轼《水调歌头》词中表达他不堪月宫的孤寂清寒而依恋人间的句子是: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

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14.苏轼《水调歌头》中写因思念亲人而夜不成寐的句子是: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七)《月夜忆舍弟》(杜甫)

L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月夜忆舍弟》(杜甫))

2.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月夜忆舍弟》(杜甫))

3.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月夜忆舍弟》(杜甫))

4.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月夜忆舍弟》(杜甫))

5.杜甫《月夜忆舍弟》中借身处乱世家书难寄,表达对兄弟的牵挂与忧虑的诗句是:寄书长不避,况

乃未休兵。

6.《月夜忆舍弟》中,感叹离乱所造成的亲人离散的诗句是: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7.杜甫《月夜忆舍弟》中的“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两句,通过听觉描写边地秋夜,抒发了深沉

的思念之情。

8.《月夜忆舍弟》中描绘了一幅边塞秋天的图景的诗是:成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

9.《月夜忆舍弟》与《春望》中“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表达相近的诗句是:寄书长不避,况乃

未休兵。

10.杜甫《月夜忆舍弟》中“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在对比中抒发诗人深沉的思念之情,也寄予了

人生感慨。

11.杜甫在《月夜忆舍弟》中以“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两句表达了亲人离散、家园无存的悲戚。

(A)《长沙过贾谊宅》(刘长卿)

1.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长沙过贾谊宅》(刘长卿))

2.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长沙过贾谊宅》(刘长卿))

8

3.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长沙过贾谊宅》(刘长卿))

4.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长沙过贾谊宅》(刘长卿))

5.谪居的刘长卿在《长沙过贾谊宅》中溯古思今,把自己的遭遇同贾谊和屈原两位先哲联系起来,通

过江水无情反衬千古文人志士对国家的痴心: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

知。

6.《长沙过贾谊宅》中奠定了全诗凄怆忧愤的基调,不仅切合贾谊的一生,也暗寓了刘长卿自己迁谪

的悲苦命运的诗句是: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

7.《长沙过贾谊宅》中在无疑处有意设问,自怜之意,溢于言表的诗句是: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

事到天涯。

8.《长沙过贾谊宅》中表面怜君,同时也表达了自怜之意的诗句是: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

涯。

9.《长沙过贾谊宅》描绘荒村日暮图象征当时国家的衰败局势,表现作者对不合理现实强烈控拆的诗

句是: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

10.《长沙过贾谊宅》诗中渲染出贾谊故宅萧条冷落之景,抒写出寂寞、怅惘的痛苦、无奈之情的诗句

是: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九)《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韩愈)

1.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韩愈))

2.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韩愈))

3.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韩愈))

4.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韩愈))

5.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中,表示获罪之快,人生变化无常的诗句是: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

潮州路八千。

6.《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中明写天气寒冷,暗写政治气候恶劣的诗句是: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

关马不前。

7.韩愈在《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中把侄孙探望之意归结为: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8.韩愈在《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表达沉痛而又凄凉的心境的诗句是: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

骨瘴江边。

9

9.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中的“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借助三个数字,委婉表达

了自己无辜被贬的愤懑。

10.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中表现诗人虽年老体弱、处境寂寞凄凉却一心考虑国家安危的诗句是: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1L韩愈在《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中借“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坦陈心志,表示自己

不辞衰老,不惜残年,也要坚贞为国的心志。

(十)《商山早行》(温庭筠)

1.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商山早行》(温庭筠))

2.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商山早行》(温庭筠))

3.棚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商山早行》(温庭筠))

4.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商山早行》(温庭筠))

5.温庭筠的《商山早行》中的“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关注眼前景物,用精炼的词语、绘画一样

的技法捕捉游子最真实的感受,成为传诵千古的诗句。

6.《商山早行》中运用有特征性的景物,表现了早行之早的诗句是: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7.温庭筠《商山早行》中用初春山村黎明的特征来体现“早”的传诵千古诗句是:鸡声茅店月,人迹

板桥霜。

8.《商山早行》中触景生情,把景物描写与梦境自然地联系起来,以抒发诗人思乡怀亲之情的诗句是: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9.《商山早行》中点明“早行”的典型情景,引起旅行者感情共鸣的诗句是: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

10.温庭筠的《商山早行》中由十个名词构成,蕴含六种事物,表现了早行之早的句子是:鸡声茅店月,

人迹板桥霜。

11.温庭筠《商山早行》中,描绘诗人刚上路所见的景物的诗句是:榔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十一)《咸阳城东楼》(许浑)

1.一上高城万里愁,秦葭杨柳似汀洲。(《咸阳城东楼》(许浑))

2.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咸阳城东楼》(许浑))

3.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咸阳城东楼》(许浑))

4.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咸阳城东楼》(许浑))

10

5.《咸阳城东楼》一诗中以写秦苑、汉宫的荒废,抒发对历史沧桑的无限感慨的诗句是:鸟下绿芜秦

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

6.《咸阳城东楼》形象地写出山城暴南即将来临的情景,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的句子是:溪云初起日

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7.许浑《咸阳城东楼》一诗中“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两句常用来比喻重大事件发生前

的紧张气氛,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8.许浑在《咸阳城东楼》中用“流水”抒发对历史沧桑的感慨的句子是: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

渭水流。

9.许浑的《咸阳城东楼》中“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两句写出了暮云渐起,夕阳西落时,

骤起的凉风勾起了诗人无限的羁旅与怀古之情。

10.《咸阳城东楼》中晚眺近景,虚实结合,把诗人的愁怨从“万里”推向“千古”,以实景叠合虚景,

吊古之情油然而生的诗句是: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

11.《咸阳城东楼》中诗人游宦长安,远离家乡,一旦登临,思乡之情涌上心头的诗句是:一上高城万

里愁,里葭杨柳似汀洲。

12.《咸阳城东楼》中融铸着诗人相思的忧愁和感古伤今的悲凉,委婉含蓄,令人伤感的诗句是:

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十二)《无题》(李商隐)

1.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无题》(李商隐))

2.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无题》(李商隐))

3.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无题》(李商隐))

4.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无题》(李商隐))

5.李商隐在《无题》中,借物传信,惆怅而又伤感的句子是: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6.李商隐的《无题》中常用来比喻教师的工作,被人们用来赞美无私奉献的精神的诗句是:春蚕到死

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7.李商隐《无题》一诗中写青春易逝,长吟不寐,寒气侵人,道尽相思的悲苦与无奈的诗句是:晓镜

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8.李商隐的《无题》中表现了爱情的坚贞,意境新奇,诗味隽永的千古名句是:春蚕到死丝方尽,蜡

炬成灰泪始干。

11

9.《无题》中渲染别离伤感气氛(抒写浓郁的离别之恨)(写暮春时与自己所爱的女子别离的伤感情景)

的句子是: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10.李商隐的《无题》中写女子离别后的担心,含有两人要各自珍重的意思的句子是:晓镜但愁云鬓

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11.人们常用李商隐《无题》诗中的“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来形容对事业的执着奉献,

表达赞美之情。

12.李商隐《无题》中从体贴关切的角度,推测想象对方的相思之苦的句子是:晓镜但愁云鬓改,夜

吟应觉月光寒。

13.李商隐的《无题》这首诗中寓情于景,以春光易逝,人力对此无可奈何,渲染离清,极写伤别沉痛

心情和缠绵的相思之苦的诗句是: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14.李商隐的《无题》中通过书信找到慰藉自己的途径,表达了自己情感的诗句是:蓬山此去无多路,

青鸟殷勤为探看。

(十三)《行香子》(秦观)

1.树绕村庄,水满陂塘;倚东风,豪兴徜徉;小园几许,收尽春光,。有桃花红,李花白,菜花黄。

2.秦观《行香子•树绕村庄》一反词人其他词中常有的哀怨情调,用“倚东风,豪兴徜徉”表达欢快

之情。

3.《行香子》中用白描一笔勾勒村庄轮廓,平凡而美丽,并尽显春意之浓的句子是:树绕村庄。水满

坡塘。

4.秦观《行香子》中通过特写田园一隅,营造一幅莺啼燕舞、蝴蝶采蜜画面的句子是:正莺儿啼,燕

儿舞,蝶儿忙。

5.《行香子》中写诗人在美丽春光中怡然自得的神态,表现诗人对农村景色的喜爱的句子是:倚东风、

豪兴徜徉。

6.《行香子》中描写远远一带围墙的景象的句子是:远远围墙。隐隐茅堂。扬青旗、流水桥旁。

7.《行香子》一词中颇似辛弃疾中“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的意境的句子是:远远围墙,

隐隐茅堂。场青旗,流水桥旁。

8.秦观《行香子》一词中描写莺歌燕舞、蝶影翻飞的迷人春色的句子是:正莺儿啼,燕儿舞,蝶儿忙。

9.秦观《行香子》中的上阕“有桃花红,李花白,菜花黄”对下阕“正莺儿啼,燕儿舞,蝶儿忙”,尽

显春光的明艳,应属于写景诗歌。

12

10.远远围墙,隐隐茅堂;阚青旗,流水桥旁。偶然乘兴,步过东冈。正莺儿啼,燕儿舞,蝶儿忙。

(十四)《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辛弃疾)

1.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辛弃疾))

2.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辛弃疾))

3.辛弃疾在《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中有两词句:“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表现了愁到极

点无话可说,只言天气,表面看似轻松,实则内心沉重,充分表达了词人之愁深沉博大。

4.后人常用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中的“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来表示少年时候的

无忧无虑,也常用来感叹少年时候的年轻不懂事。

5.辛稼轩在《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中以“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

愁”感慨自己年少轻狂。

6.《丑奴儿》中运用叠句,写出了词人如今愁到了极点而无话可说的句子是:欲说还休。欲说还休。

7.《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中的“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故意说得轻松洒脱,实际上却是难

以摆脱心头的沉重抑塞。

8.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中,表现了尝遍心酸后无可奈何的复杂况味,体现了“愁”的深

沉博大的诗句是: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欲

(十五)主题默写

1.古诗文默写。

许多古诗常常被今人化用。欧阳修《醉翁亭记》写醉翁游玩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

后用来表示本意不在此而在别的方面的句子是“醉翁之意不在酒,乎山水之间也今人常常用李商隐《无

题》中“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比喻像老师那样辛勤劳动、无私奉献的人。今人用许浑《咸

阳城东楼》中“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来形容冲突或战争爆发之前的紧张气氛。每个中国

人,都是在文学经典中不知不觉完成了自己生命的蜕变。愿终有一日,我们能像范仲淹“不以物喜,不以

己悲”这般旷达。

2.根据语境,补写出古代诗文名句。

古诗文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滋润着我们干涸的心灵,点缀着我们生命的星空。我们从“欲渡黄

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中感受到人生道路的艰难;从“春蚕到

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中体味到诗人对爱情的至死不渝;从“余孥一小舟,拥霆

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中领会到作者不随俗流、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从“人知从太守游而乐,面

13

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欧阳修《醉翁亭记》)中体会到作者与民同乐的乐趣。

“月”是中国古代诗歌中的常见意象,苏轼《水调歌头》中“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两句,借

美好的月光,表达出对亲人美好的祝愿;杜甫《月夜忆舍弟》中“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两句,点明

时令,并借明月表达出对故乡的浓浓思念之情。

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①一切景语皆情语。辛弃疾年少时“爱上层楼”,成年以后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

秋’”,人生况味至此;许浑登楼远眺,“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面对国势衰颓,诗人忧思满

怀;“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道尽了李商隐的相思之苦;“小园几许,收尽春光。有桃花红,

李花白,菜花黄人生得意,在秦观眼里,万物可爱。

②《岳阳楼记》中与“进亦忧,退亦忧”相照应的句子是:“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

③《醉翁亭记》中表达作者与民同乐的句子是:“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4.古诗文默写。

中国文人以诗词道尽万古柔情。刘禹锡借用典故,“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感叹时光流

逝,世事变化;刘长卿自比贾谊、屈原两位先哲,“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道出了郁郁不得

志的惆怅;苏轼把酒问月,“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表达了词人对亲人的思念和美好祝愿。人生失意

从未击垮中国文人的峥噪风骨,范仲淹以“古仁人之心”勉励友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豁达淡然;韩

愈虽被降职远调,仍高呼“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报国之心弥坚;李白明知前路艰难仍高歌

猛进,“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相信自己定能乘风破浪,实现平生愿望。

5.根据语境填写合适的诗句。

秋,是一个有魅力的文字;秋,是一个令人动情的季节。杜甫在天气转凉的秋夜思念亲人,在《月夜

忆舍弟》中写下“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的诗句。苏轼在中秋之夜表达美好祝愿,隔千里兮共明月,

在《水调歌头》中写下“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诗句。辛弃疾在《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中写下

“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的诗句,表现成年人遍尝辛酸后无可言说的复杂况味,韩愈在《左迁至蓝

关示侄孙湘》中写下“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的诗句。在人生的秋天坦诚心志,不惜残年,

忠君报国。

6.默写。

(1)渲染是古典诗词中常用的手法,李白在《行路难》中用“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极

尽夸张渲染之能事,突出酒宴的华贵;许浑在《咸阳城东楼》中,用“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14

借云、日、风、雨层层推进,渲染出一种萧条凄凉的氛围;辛弃疾在《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

用用I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渲染出将士们奏乐吃肉、豪迈高昂的军营生活氛围。

(2)中华诗文里,说不完的家国初心,写不尽的使命担当。观洞庭晚秋,范仲淹《岳阳楼记》写世人

悲喜,“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一语道破为官真谛;朝奏夕贬的韩愈,面对困顿前路,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仍表赤胆忠心。

7.默写。

流淌的岁月,飞逝的千古,一种不朽的精神在不断被传送,那就是担当。担当是李白“长风破浪会有

0±,直挂云帆济沧海”(《行路难(其一)》)的豁达;担当是苏轼“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江

城子•密州出猎》)的豪情;担当是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岳阳楼记》)的家国

情怀;担当是韩愈“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的不朽忠心;担当是

鲁迅“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的为国家命运而奔走呐喊的精神;担当是毛泽东的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豪爽自信。勇于担当,个人当进,国家当强。

8.根据语境及提示,填写古诗文名句。

面对人生的失意,古代文人很擅长自我开解。比如,温庭筠在《商山早行》中写道“榔叶落山路,枳

花明驿墙”,告诉自己可借山野情趣冲淡羁旅辛苦;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写道“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告诉自己不要太在意外物和自身处境的变化;李白在《行路难(其一)》中写道“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

帆济沧海”,告诉自己要坚信远大理想终将实现;刘禹锡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写道“沉舟侧畔

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告诉自己要心胸豁达,乐观向前。

9.根据语境默写古诗文名句。

王树增的《长征》,红军长征途中不畏艰难,我们读出了李白《行路难•其一》中“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自信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斯诺的《红星照耀中国》里,我们读出了伟大领袖毛泽东

怀着范仲淹《岳阳楼记》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忧国忧民思想,以及自撰的《沁园春•雪》

中“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坚定自信与改造世界的壮志。罗贯中《三国演义》,诸葛亮为了蜀

汉大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我们读出了李商隐《无题》中“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

奉献精神。尽管他有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的“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豪情而六出祁山,但终未如愿。施耐庵的《水浒传》,林冲风雪山神庙,我们读出了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

孙湘》“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的英雄失路之感。

10.古诗文名句默写

诗言志,词传情。李白在《行路难》一诗中用典故表达了渴望得到明君重用,成就功名的愿望的诗句

15

是: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韩愈在《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中表明自己效忠朝廷的态度和决

心的诗句是: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o李贺在《雁门太守行》中抒写将士们浴血奋战,忘身

报国的满腔热忱的诗句是: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是龚

自珍报效国家的一腔热情。

11.补充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吟诵古诗文名篇,感受古仁人之风范。“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

义者也”,是孟子为了正义不惜献身的坚定信念;“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岳阳楼记》),是

范仲淹仕途受挫仍坚守的政治抱负;“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行路难(其一)》)是李白

失意困顿时依然勇往直前的自信乐观;“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是刘禹锡历经世事变迁的豁达

情怀;“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是苏轼渴望建功报国的壮志豪情;“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

前身后名”(《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则是辛弃疾为恢复中原而奏响的理想壮歌。

11.诗画刻溪

竦州的山水,曾吸引了大批诗人纷至沓来,从而成就了浙东唐诗之路的辉煌。诗人们对制溪山水的歌

咏与感悟竟然与我们学过的诗文有着许多共通之处。

咏炎诗句相通之处课文诗句

短棹乘风湖上游,湖光一鉴湛于蔚蓝的湖水和天

秋。《和竦县梁公辅夏夜泛东湖》一色互相映衬,明净如上下天光,一碧万顷——范仲淹

一元•袁士元镜。《岳阳楼记》

无奈的人生起起

潮生潮落朝还暮,堪叹浮生似转

伏伏,似蓬草一样天涯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

蓬。《次崂浦庙》一一元•黄庚

四处飘零。——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

烟霞不省生前事,水木空疑梦后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往事已随风飘零,

身。《刘晨阮肇游天台》一一唐•曹——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

归来却物是人非。

唐赠》

此行不为妒鱼绘,自爱名山入物我意本不在此,而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中。《秋下荆门》一一唐•李白是另有所属。——欧阳修《醉翁亭记》

16

典伊储析

1.填补下列句子空缺处。

⑴若夫日出而林霏开,O

(2),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3)闲来垂钓碧溪上,o

(4)山水之乐,o

(5)长风破浪会有时,0

(6)浮光跃金,o

(7),病树前头万木春。

(8)但愿人长久,o

【答案】云归而岩穴暝雾淞沆场忽复乘舟梦日边得之心而寓之酒也直挂云帆济

沧海静影沉璧沉舟侧畔千帆过千里共婵娟

2.古诗词默写填空。

(1)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o(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2)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文笔豪迈奔放,有江河一泻千里的气概,词中表达作者渴望得到朝廷重用

的愿望,于豪迈之外稍含不满之意的诗句:,o

(3)《十五从军征》老兵来到已经不成其为"家"的家中,见到这样一幅破败荒凉的画

面:,O

(4)岑参《白雪歌送武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