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2011高考复习策略研_第1页
(地理)2011高考复习策略研_第2页
(地理)2011高考复习策略研_第3页
(地理)2011高考复习策略研_第4页
(地理)2011高考复习策略研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1高考复习策略研讨

——哈尔滨讲座大连市第一中学刘玉英※从高考试题分析高考特点※学生答卷中出现的典型问题

及原因分析※高考能力要求※下一步复习应注意的问题

(复习的几点建议)地理四大能力高考方向:能力立意学以致用创新精神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原理、规律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课标要求: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高考能力要求※从高考试题分析高考特点(2010辽宁、宁夏)图1所示区域降水季节分配较均匀。2010年5月初,该区域天气晴朗,气温骤升,出现了比常年严重的洪灾。据此完成l~3题。图1所示区域降水季节分配较均匀。2010年5月初,该区域天气晴朗,气温骤升,出现了比常年严重的洪灾。据此完成l~3题。1.形成本区域降水的水汽主要来源于A.太平洋B.印度洋C.大西洋D.北冰洋2.自2009年冬至2010年4月底,与常年相比该区域可能A.降水量偏少,气温偏高B.降水量偏多,气温偏高C.降水量偏少,气温偏低D.降水量偏多,气温偏低3.2010年5月初,控制该区域的天气系统及其运行状况是A.气旋缓慢过境B.冷锋缓慢过境C.反气旋缓慢过境D.暖锋缓慢过境1C2D3C图2曲线为某国2000年不同年龄人口数量与0与1岁人口数量的比值连线。18~65周岁人口为劳动力人口,其余为劳动力人口负担的人口。假定只考虑该国人口的自然增长且该国从2001年起控制人口增长,使每年新生人口都为2000年新生人口的80%.据此完成4~5题。4.该国劳动力人口负担最轻、最重的年份分别是A.2019年,2066年B.2066年,2019年C.2001年,2019年D.2001年,2066年5.出生人口的减少将最先影响该国劳动力人口的A.数量

B.职业构成C.性别构成D.年龄构成2010年宁夏4A5B表1示意我国沿海某鞋业公司全球化发展的历程。读表l,完成6~8题。6.该公司①、②阶段的主要发展目标是A.开拓国际市场B.建立品牌形象C.吸引国外资金D.降低生产成本7.该公司在尼日利亚、意大利建生产基地,可以A.降低劳动成本B.增强集聚效应C.便于产品销售D.便于原料运输8.该公司在意大利设立研发中心便于利用当地的高考资A.市场B.资金C.原料D.技术6A7C8D9A10B11D图3所示区域内自南向北年降水量由约200mm增至500mm左右,沙漠地区年降水量仅50mm左右。据此完成9~11题。9.图中甲地区夏季降水量最接近A.50mmB.150mmC.200mmD.250mm10.解决该区域农业用水紧缺的可行措施有①引湖水灌溉②海水淡化③改进灌溉技术④建水库调节径流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11.甲地区农业发达,其成功之处在于A.提高了水资源的数量和质量B.调节了降水的季节分配C.调节了降水的年际变化D.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率36.(26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图5示意某区域多年平均降雪量与雪期(从当年初雪日到次年终雪日的天数)的空间分布。该区域内丘陵区每年因融雪径流造成的土壤侵蚀较为严重。高考网(1)根据等雪期线的分布,分析沿MN一线的地形分布特点。(12分)(2)比较甲、乙两地雪期与降雪量的差异,并解释原因。(6分)(3)分析位于丘陵区的丙地融雪侵蚀较乙地严重的原因。(8分)(1)根据等雪期线的分布,分析沿MN一线的地形分布特点。(12分)等雪期线在中部地区向北(东北)凸出,表明沿MN一线中部雪期短于东西两侧地区,即东西部气温持续低于0℃的时间较短。因此,中部地势较低(为平原),东西部地势较高(为山地)(东西高,中间低)(2)比较甲、乙两地雪期与降雪量的差异,并解释原因。(6分)甲地雪期比乙地地雪期短,原因是甲地纬度低于乙地,甲地降雪量比乙地多,主要是因为甲地比乙地距海近,水汽更为充足。(3)分析位于丘陵区的丙地融雪侵蚀较乙地严重的原因。(8分)丙地属于丘陵地形,地势低于乙地,融雪径流量大于乙地;丙地比乙地更多受到人类的影响(如林地被毁,过度垦荒等)丙地更易被侵蚀。37.(20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桑蚕的适养温度为20~30℃,生长周期约l个月。桑蚕的饲养需要投入的劳动量较大。我国桑树分布广泛,是世界重要的桑蚕丝生产及其产品出口国,太湖平原、四川盆地和珠江三角洲是我国传统的桑蚕丝主产区。自20世纪末,我国桑蚕养殖业开始了空间转移。图6示意我国2000年与2007年桑蚕茧产量(产量大于0.1吨)的省区分布。(1)据图简述我国桑蚕养殖业的发展特点。(8分)(2)简述广西桑蚕业迅速发展的优势地理条件。(6分)(3)有人建议贵州向广西学习,大力发展桑蚕业。你是否赞成?简述理由。(6分)(1)据图简述我国桑蚕养殖业的发展特点。(8分)答案要点一:全国总产量增长较快:传统主产区中,珠江三角洲发展较快,其他发展缓慢;广西发展迅速,成为最大的桑蚕养殖省区;其余省区(大于0.1吨)多数有发展,只有新疆减产较大。答案要点二:东部原产量大,增长量较少,中部有明显增长,但总产量相比不大;西部以广西为代表增长迅速;主产区由东部转移到西部(总产量2000年以东部最多,2007年以西部最多)。(2)简述广西桑蚕业迅速发展的优势地理条件。(6分)热量资源丰富(纬度较低);劳动力丰富且价格较低;离珠江三角洲较近,便于引进生产技术(经验)和销售产品。(3)有人建议贵州向广西学习,大力发展桑蚕业。你是否赞成?简述理由。(6分)赞成。理由:经济较落后,耕地较少,有大量剩余劳动力,热量条件好等。或不赞成,理由:地势较高,交通不便,离市场远,与广西竞争处于劣势等。

※学生答卷中出现的主要问题

及原因分析1、定位错误:主要指区域地理部分的定位。定位不准确,导致答题错误2、概念不清:如凸岸和凹岸,气旋和反气旋等3、地理专业用词混淆不清。如:河面宽阔与流域宽阔;水域宽阔与港阔水深;地貌与地质构造;地理环境整体性与差异性4、知识缺乏系统性:答题时想到哪,写到哪;有时把某一点夸大很多,而其他方面根本没有涉及。问题是:知识的记忆缺乏理解,知识体系缺乏自主构建的过程5、前后矛盾的答案不得分。6、不知道答题的方向:

(1)很多考生直接把材料照抄一遍;

(2)很多考生答成温带海洋性气候的成因问题是:审题不清或不会审题7、语言表述不规范:昼夜温差很好,适宜;日照温差相协调;8、错别字和笔误:如灌溉,温差,水源等字错误扣分多。9、答题方式不正确:如葡萄是生长要有较好的光照,适当的水分,要有较好的温差等等问题是:可能是知识本身不清楚,更有可能是心里明白,不会说,缺乏准确表述直奔主题——能力培养舍得教师的舍:讲(不厌其烦);知识(背诵的);时间(还给学生)学生得:体验(体会);理解(知识);形成能力※下一步复习应注意的问题

(复习的几点建议)教师思想转变是关键复习的几点建议:一、通过教材理解知识,总结方法,提升能力——知识的自主构建二、专题设置考虑能力培养三、强化体验和迁移能力——新情境下的问题解决宗旨:培养地理思维,形成地理学科能力

——要从记忆、理解转到自主构建和运用例如:地球运动(自转、公转)一、借助教材,理解知识,总结方法,提升能力地球自转和公转的中心、方向、周期、速度;黄赤交角(自转和公转的关系);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应该掌握的全部知识关键是学生是否理解地球的公转和自转是如何运动的通过问题检验学生掌握程度(一)记忆是必需的。理解基础上的记忆,是最有效的记忆,也才能达到知识熟练运用河流地貌的发育需要明确何时考虑凹岸侵蚀、凸岸堆积,何时考虑地转偏向力。为什么?引导学生分析:①水槽里装满水,把槽底的塞轻轻打开,槽中的水会如何运动?受到什么力?②水槽里装满水,把槽底的塞轻轻打开的同时快速搅动水,槽中的水会如何运动?(有河湾时考虑凹岸侵蚀、凸岸堆积;平直河道考虑地转偏向力)(二)借助相关学科知识加深对本学科知识的理解(三)将相反或相近的知识进行对比,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传统工业与新兴工业传统工业区与新兴工业区传统工业区与新兴工业区中的工业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影响工业的区位因素比较农业、工业的区位因素影响农业、工业的区位因素分别是如何考虑的农业和工业的区位问题并不是简单的要学生记忆影响的区位因素,即:影响投入——生产——产出的因素学生能否理解到位的关键是教师是否真正地调动了学生的思维(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体会、分析、推断,形成对地球运动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还要进行方法的总结(四)调动学生的思维,进行自主方法总结例1:太阳照射地球1、假设地球不自转、不公转、地表均匀例二:大气环流(气压带风带)2、假设地球有自转、不公转、地表均匀3、假设地球有自转、有公转、地表均匀4、地球有自转、有公转、有海陆分布影响大气环流的因素有哪些?方法运用:1、关于影响气候的因素:太阳辐射、大气环流、地面状况(海陆分布、洋流)2、洋流的形成必修三教材的特点是案例教学。案例教学什么意思?我们通过课标可以得到印证:教材内容:“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课标要求(内容标准):举例说明资源的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高考如果考察该内容,也不见得是西气东输的内容。例3:必修三方法总结至关重要“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一节的内容在学习时就不应把主要的精力放在西气东输的线路,西气东输的原因,西气东输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上。而应该通过西气东输的分析,总结出有关资源跨区域调配分析的一般方法(课标要求)。教师的问题设计、问题的引领就显得非常重要。比如:教材上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归纳有①能源生产和消费的地区差异;②调整能源消费结构;③我国油气开发的重点在西部。为了达到分析资源跨区域调配原因的一般方法问题:我国北煤南运的原因日本能源大量输入的原因所以最终形成的资源跨区域调配的一般分析方法是:(1)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有共性的生产和消费的地区差异,和个性的资源调配对经济和环境的客观需求。(2)资源跨区调配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西气东输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对西部地区发展的影响;对东部地区发展的影响;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促进东西部的协调发展;对环境的影响)地理位置自然地理特征分析人文地理特征分析(五)区域地理复习方法30°60°0°30°0°60°120°180°120°60°0°30°30°60°60°60°0°23°26′N23°26′S66°34′N66°34′S120°E0°180°20°W160°E40°N●●●●31º32º121°122°35º30º15°20°●●图2示意的甲、乙两国分别为传统、新兴的鲜切花生产国。读图2,完成6-8题。图2示意的甲、乙两国分别为传统、新兴的鲜切花生产国。读图2,完成6-8题。6.比较甲、乙两国降水特点及其原因①甲国受西风带和暖流影响,全年降水较丰沛且季节分配均匀②甲国受副热带高压带和西风带的交替影响,降水季节差异大③乙国受赤道低压带影响,全年降水丰沛且季节分配均匀④乙国受地形影响,降水季节差异大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B)7.与甲国相比,乙国发展鲜切花生产的优势自然条件是①热量丰富②光照充足③地形平坦④水源丰富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A)8.与乙国相比,甲国维持其在世界鲜切花市场竞争力的优势条件是

A.专业化、规模化生产,鲜切花价格较低

B.土地丰富,天然花卉品种较多

C.培植历史久,劳动力成本较低

D.技术含量高,鲜切花质量较优

(D)二、专题设置考虑能力培养(一)运用知识的方法(相同知识的归纳,不同知识的重组,相似知识的迁移,相关知识的联系)高质量的复习过程不是简单地机械重复旧知识,而是对知识的整理加工,如梳理系统、总结规律、整理结构、分析联系、比较异同、归纳特征等。

总结各种问题的一般思考模式读“某地区降水量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1、有关下列各地降水量的说法正确的是A、②地降水应超过50mmB、③地降水低于50mmC、④地降水为400mmD、②地降水高于③地降水2、②③处的地形可能是A、高原B、山地C、盆地D、平原3、④⑤处降水比周围偏多的原因是A、离海洋近,水汽容易到达B、山地多地形雨C、对流运动显著D、锋面活动频繁4、⑤处水汽主要来源于A、北冰洋、大西洋B、太平洋、印度洋C、北冰洋、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D、北冰洋、大西洋、太平洋CBAB1.有关P、Q叙述正确的是A.由于P地位山地,所以P地1月等温线向北凸出B.1月气温:P﹥Q;降雪量:Q﹥PC.Q地降雪日数可能为16天D.Q地降雪的水汽来源为太平洋2.有关鄂尔多斯内流区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A.该区域为季风气候区B.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蒸发旺盛C.地形较封闭,降水少,蒸发旺盛D.该地荒漠化严重1B2C读我国某区域图,回答1~2题总结等值线的判读方法(省协作校1模)下图是“亚洲东部某区域两个时刻的等压线图”(单位:百帕)。读图回答3~4题。3.甲图中A处风向的叙述正确的是A.可能是偏东风,也可能是偏西风B.一定是偏东风C.一定是偏西风D.任何风向都可能出现(A)(省协作校1模)下图是“亚洲东部某区域两个时刻的等压线图”(单位:百帕)。读图回答3~4题。4.有关此日我国天气的叙述正确的是A.华南地区为阴雨天气B.华北地区可能正在发生沙尘暴天气C.渤海海域风力明显减弱D.温差最大的地区是图中气压最高区(C)总结天气问题的解决方法(二)专题设置考虑能力要求将信息提取、调动运用、描述阐释、论证和探讨等能力要求进行逐一单项训练重视单项能力训练,

形成整理加工知识的能力1、审题(信息提取)※审材料——看懂材料的情境※审图——提取出图中的有用信息※审要求——问题是什么总之,通过审题提取出所有有用信息,a●b●●c●dH正午V自转V最大7090a●●b●cd●20°图中四点纬度由低到高的排列顺序按昼长时间由长到短的排列顺序c----d----b----aa----d----c----b①●②●③●④●太阳高度06121824地方时①●●②●③●④h1hh2h0°90°N②③③在北极圈上,①在赤道与南极圈之间图中①②③④四条线分别表示北半球夏半年某日四地太阳高度变化,h为已知量,回答下列问题:(1)这一天,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为④地表示的纬度为(2)②表示的地点是四地中出现极昼现象的是①③纬度较低的是理由是

①0°30°60°15°NABCDE左图为北京时间某日2时的全球太阳高度等值线图,图中15°N纬线与弧BAC垂直相交于A点。回答:1、对于该图所示情况的判断,错误的是A、中心点A表示太阳直射点B、最大圆圈是晨昏线C、B、C两地经度相同D、图示半球是昼半球2、B地的纬度、经度和该日的昼长分别是A、90°N90°E0B、90°N120°E0C、75°N90°E24D、75°N120°E243、12小时后,大连的日影朝向A、西北B、东北C、西南D、东南15°●CA●B●CCBBCOAD下图是以太阳直射点为中心的侧视图,图为正园,且A、B两点的地方时相同、自转线速度相同,O点和D点分别与地心连接而成的夹角为45°,B点树影总朝北。据此回答: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图是昼半球的一部分B该图是夜半球的一部分C该图跨昼半球和夜半球D该图是昼半球或夜半球的全部2、若该图C或D可能是国际日期变更线(180°)上的点,则两条日期分界线间的最小经度差可能为()A45°B90°C135°D180°BCOADAC(2007.全国文综Ⅰ)下图所示区域在北半球。弧线a为纬线,Q、P两点的经度差为90°;弧线b为晨昏线,M为b线的纬度最高点。据此回答1~3题QPM●ab1、若此时南极附近是极昼,P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是A5时B15时C9时D19时2、若此时为7月份,图中M点的纬度数可能是A55°NB65°NC75°ND85°N3、若Q地经度为0°,此时正值北京日出,这个季节

A洛杉矶地区森林火险等级最高B长江下游枫叶正红C长城沿线桃红柳绿D南极地区科考繁忙(BCA)

aQ●●pMb●●Q

●Qa(08年高考题)下图中a是经线,Q点为晨昏线与该经线的交点。完成下列各题:1.若Q地的地方时为5点30分,则Q地所处的位置和月份可能是A北半球、10月B南半球、5月C北半球、5月D南半球、8月2.若Q地的地方时为2点30分,则Q地的纬度可能为A30°~40°B45°~55°C5°~15°D60°~70°(C)(D)●Qa●Q

3.当Q地位于北半球低纬时,可能的月份及时刻是A12月、17点30分B9月、17时C6月、4时30分D4月、5时4.一年之内,每天同一时刻(6时、18时除外)Q点在经线上A密集分布于南北回归线之间B均匀分布于整条经线C密集分布于南北极圈之间D集中分布于南北两个区间(A)(D)组织答案(调动运用——分析、判断、推理)(08年全国文综I-36)36.(36分)读图6,完成下列要求。⑴判断G河自N点至M点流经地区的地形类型,并说明判断的理由。(9分)(1)盆地从(向心状)水系或河流分布状况判断,该地形区北、东、南三面高;再从(500米)等高线判断,该地形区为盆地。流域位于赤道地区,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盛行上升气流,)降水丰富;流域大部分为盆地,支流多,集水面积广。⑵说明G河水量丰富的原因。(11分)⑶指出G河没有形成明显三角洲的原因,并加以分析。(16分)①入海口附近,泥沙不易沉积,因为地形高差大,河流落差大,流速大。②入海泥沙量较少,因为G河在M点以上多流于盆地中,流速较小,易于泥沙沉积;且从纬度位置和地形看,流域内热带雨林广布(植被覆盖率高),水土流失较轻。准确表述(描述和阐释;论证和探讨)立足情境,文字准确,条理清楚思维不能跳跃(大连市双基)45.(14分)2009年12月25日一大早,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普降大雪,气温陡降,我国北方黑龙江省的局部地区最低温度为零下35度,这给当天的交通出行带来了极大的不便。(1)有人说之所以本次降雪量大,气温降幅大是因为本次的降雪是由快行冷锋急剧南下造成的。我们学过冷锋和暖锋,请参照冷锋剖面图,结合你的生活经验和所学知识,绘制快行冷锋的剖面图。(4分)(2)大多数情况下冷锋和暖锋都会带来降水,那么在生活中你将怎样判断一次降水是由暖锋还是冷锋带来的?(2分)降水过后气温的变化,即降水过后气温降低即为冷锋带来的生活中(3)据辽宁电视台报道,当天辽宁的沈阳、鞍山、辽阳等地下了一场“黄雪”,给人们印象中的“银白世界”带来许多困惑,请结合生活经验和所学知识,判断形成“黄雪”的可能原因,并加以简要说明。(4分)原因————黄雪审题:组织答案:黄雪源于西北方的沙尘(2分)。被强冷的西北风携带与暖空气相遇时,形成含大量沙尘的黄雪(2分)冷锋降水“黄”原因沙尘准确表述:(4)尽管本次大雪给城市的交通和人们的出行带来不便,但对果农来说,确是非常高兴的。请从地理的角度分析他们高兴的原因是什么?(4分)(4)冬季降雪可为土壤提供良好的墒情(2分);大幅度降温可杀死较多的病虫,降低病虫害对来年果树生产的损失(2分)大雪——果树生产有利三、强化体验和迁移能力——新情境下的问题解决1、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2、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3、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4、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

高考题特点:近年来的全国文综卷试题,就出现许多“新”:知识联系线索新,选材范围角度新,情境设置创意新,设问开放思路新,图形呈现形式新。

因此我们必须具备临场应变能力、联系迁移能力、知识重组能力、文字准确条理清晰的表达能力。答题时应明确1、审题——提取信息2、组织答案——调动运用(已有的地理知识,生成的知识,生活体验)3、准确表述——描述和阐释;论证和探讨(立足情境,文字准确,条理清楚)07海南卷第17~18题

某钢铁厂于19世纪初建在M地;20世纪80年代将炼铁厂从M地迁至N地,炼钢厂仍留在M地,如图6所示。该钢铁厂所用的铁矿石一直依赖进口。图中河流可通航。结合表1,回答17~18题。

表1冶炼一吨钢所需煤和铁矿石量单位:t图6年份1800年1900年1985年煤420.75铁矿石21.81.317.该钢铁厂最初选择建在M地的有利条件有①接近燃料地 ②接近铁矿③接近消费市场 ④廉价劳动力充足

A.①③ B.③④ C.②④ D.①④18.该钢铁厂将炼铁厂迁至N地,可以降低

A.燃料运输费用

B.铁矿石运输费用

C.产品运输费用 D.废弃物的排放量AB07宁夏卷第37题读图9,回答下列问题。(1)该地区计划在a处建一大规模的木材加工厂,分析其选址的有利条件,并说明建厂后可能对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及应采取的对策。答案(1)有利条件:接近原材料产地;靠近水、陆交通线(交通运输便利)影响:森林减少,水土流失;环境污染等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