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东北三省四市联考高考语文模拟试卷及答案_第1页
2024年东北三省四市联考高考语文模拟试卷及答案_第2页
2024年东北三省四市联考高考语文模拟试卷及答案_第3页
2024年东北三省四市联考高考语文模拟试卷及答案_第4页
2024年东北三省四市联考高考语文模拟试卷及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几年间,本书作者(熊培云)陆续接受了《新京报》《南方都市报》《钱江晚报》《湖

南经济文化》等媒体的采访,就本书的写作及其他若干问题做了简要的回答。以下是节选的

部分内容。

问:土地流转改革被称为自实行土地的家庭联产承包经营制以来乡村财产制度的一次重

大变革.对农村经济、乡村治理都将产生重大影响。这意味着土地可被农民换成“看得见”

的资产,这算是不小的进步吧?

熊培云:有了土地流转,农民可以互换土地、出租、入股,对土地的使用灵活了,这些

无疑是有进步的,但进步得还不够。没有土地,农民就没有灵魂。说得多好!凡事都有个根

本。就像我们常讲的,如果一个国家不尊重宪法,这个国家就少了灵魂;如果一个社会没有

责任与关爱,这个社会也少了灵魂。将土地还给农民本是件很有希望的事情,私有产权不仅

可以抵挡权力的入侵,而且可以提高农民的议价权。这些年大家之所以赞美物权法,正是因

为受保护的物权不仅保障了民众的根本利益,同时构成了针对权力的防御与分权。如果产权

能够得到真正地保护,一个人失去权利也不是一件令人绝望的事情,因为他其他方面的权利

是有保障的。0

有些人总是莫名其妙地担心,认为土地一旦开放,许多城里人就会到农村去买地,然后

呢,农民会不顾一切,为了换酒喝或者给孩子交学费把自己的土地卖掉,最后的结果是农民

无家可归了。我觉得这个逻辑是有问题的。且不说没几个人会因为买酒喝而卖土地,如果一

个国家逼到孩子连学费都交不起,应该反思的不是为什么农民要卖土地,而是为什么农民会

穷到要卖土地。上述担心与推理同时有悖于现代社会的一个基本常识,即个体才是自己利益

的最终判断者。

问:越来越多的农村人进入城市,他们当中很多人在城里过得并不好,有的甚至睡在广

场上、桥洞下,可为什么他们还要去呢?农民是心甘情愿被城市绑架吗?

熊培云:不是农民被城市绑架了,而是被贫困绑架了。绝大多数农民是因为农村收入低

才到城里去,城市只是给他们提供机会的地方,而不是痛苦的源泉。从心理上说,他们背井

离乡可不是想在城市里“受虐”。城里的花花绿绿的确足够吸引他们,但我也注意到许多中

老年农民更愿意在乡村生活。对于他们(甚至包括一些年轻人)来说,城市只是个开眼界、

见世面、多赚点钱的地方,而不是他们生活、更不是养老的地方。所以你会看到很多农民赚

了钱就回家盖房子。当然,他们多半也没有能力在城里买房子。

问:很多人感慨“回不去故乡”,您也多次著文提到对于故乡沦陷的担忧与伤感。农村

对您意味着什么?

熊培云:有故乡是件美妙的事情。孟子讲:“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苟无

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己。”意思是说,有一定的财产收入的人.才有一定的道德观念和

行为准则,没有一定的财产收入的人,便不会有一定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假若没有一定

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就会胡作非为,违法乱纪,什么坏事都干得出来。

故乡何尝不是一种恒产。我讲”有故乡者有恒心"''有故乡者有敬畏”也是相同的道理。

利希滕伯格说过一句意味深长的话一一“对于人类来说,天堂也许是最容易的发明了“。托•富

勒也讲过,“不知道该如何度过一生的普通人,总想进入天堂。”两句话合起来就是想去天

堂的人跟着发明天堂的人跑。结果是我们把有瑕疵的尘世抛弃了,而完美的天堂也没有得到。

中国乃至历史上的很多悲剧,就是为了建设一个个天堂,而毁坏了各自的家乡。

完美的世界并不存在,回到故乡,是承认人的条件与局限,承认自然的法则,承认理想

的恒久。所以我今天特别想说,有故乡的人不稀罕天堂,也不会跟着别人跑,他只要一点一

滴的建设他的故乡。

我还想补充的是,故乡对于我而言,更是一个精神家园。我的乡愁不只是关于过去的,

更是关于将来的,有时候也是一种转型期的乡愁。而且故乡对于我来说不只是一个村庄,它

是一组变幻的意象。有时候它是天上的一片云,有时候它是大地山川中的万物,有时候它又

是一个城邦。你熟识那里的每一个人,你们曾经在一起居住与生活,你们是一个命运共同体。

(摘编自熊培云《一个村庄里的中国》)

材料二:

当然,我并不是说中国乡村人口是固定的。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人口在增加,一块地上

只要几代的繁殖,人口就到了饱和点;过剩的人口自得宣泄出外,负起锄头去另辟新地。可

是老根是不常动的。这些宣泄出外的人,像是从老树上被风吹出去的种子,找到土地的生存

了,又形成一个小小的家族殖民地,找不到土地的也就在各式各样的运命下被淘汰了,或是

“发迹”了。我在广西靠近瑶山的区域里还看见过这类从老树上吹出来的种子,拼命在垦地。

在云南,我看见过这类种子所长成的小村落,还不过是两三代的事;我在那里也看见过找不

着地的那些“孤魂”,以及死了给狗吃的路毙尸体。

(摘编自费孝通《乡土中国》)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采访者提到,土地流转改革是关于乡村财产制度的变革,对农村经济、乡村治理都

产生了重大影响。

B.在产权得到真正保护的情况下,一个人失去某种权利也无关紧要,因为他必然会获

得其他方面的权利。

C.在受访者看来,虽然很多农民在城市里过得不好,但这并没有影响他们心甘情愿地

被城市绑架。

D.材料二认为,一块地上所能容纳的人口是有限的,过剩的人口需要离开,去寻找新

的适合生存的土地。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采访者发问时提到受访者“对于故乡沦陷的担忧与伤感”,可见采访者了解受访者

的作品及基本观点,为采访做了充分准备。

B.基于“个体才是自己利益的最终判断者”这一常识,可知农民不顾一切卖地,最后

发生无家可归的情况可能性不会太大。

C.在受访者看来,如果完美的世界存在,那么有故乡的人就会抛弃“有瑕疵的尘世”,

跟着别人跑,而不会建设自己的故乡。

D有在广西靠近瑶山区域拼命垦地的,也有在云南地区找不着地的“孤魂”,可见宣泄

出外寻找土地的过剩人口命运并不相同。

3.下列对受访者如何阐述自己观点的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尊重宪法,国家才有灵魂;有责任与关爱,社会才有灵魂。受访者通过比较,说明

土地对农民具有重要意义。

B.“有些人总是莫名其妙地担心”一段,受访者先引入“虚拟论敌”,再通过反驳、

补充支撑,增强了论证的说服力。

C.受访者指出,城市只是一个“开眼界、见世面、多赚点钱”的地方,是为了说明农

民被城市绑架的原因。

D.受访者引用利希滕伯格和托・富勒的关于“天堂”的名言,从压反两个角度论证了

家乡毁坏这一悲剧的根源。

4.下列选项,最适合填入材料一空缺处的一项是()(3分)

A.时代到了,一棵小草也能掀翻一块石头。

B.坐在自己的房屋里,他可以像王子一样不受侵犯。

C.一个人只有拥有土地才有价值,才有灵魂。

D.呵护家乡,就是呵护精神的后院、灵魂的庙宇。

5.从土地和农民的关系这一角度,如何理解“故乡何尝不是一种恒产”?请结合材料

简要分析。(6分)

(二)现代文阅读H(本题共4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孩子的礼赞

——赠组绑女孩小鸠子

李长之

我从孩子们那里得的是太多了,可是我常对不起孩子。在孩子们的群里,我得着解放,

我忘怀一切,可是我常不知不觉,露出多于他们的心眼儿,在玩上胜了他们,事后想想,这

胜利都是可耻的,而且感到悲哀。

前几天吧,有几个孩子,是不相识的,登门来要画片。画片是我所爱的,来的是同好,

我当然欢迎。可是界限也是有的,便是以我不太欢喜的画片为限,太大的牺牲,我是舍不得。

我先把极其喜欢的画片藏着,谁知孩子们是不客气的,抽屉里的都翻出来了,孩子们嬉笑着,

把我的画片都把在手里了,这时我就说画片上有故事,得我讲才行,先把画片哄到手。

不多时候,我却发觉我失败了,因为他们并不对我那顺口瞎溜的故事感兴趣,他们对于

画的好坏之感,也没听我的指挥,我以为狗猫是他们喜欢的,在我又是想扔了的,我便大夸

其好,以便他们要,好送给他们。可是他们很冷淡。也仿佛是多半引起了另外的野心,倒把

目前的放过了似的,我在这里说狗猫,他们却说要看牛,翻着牛了,他们却说要看马,马我

是有的,我那张是法国画家画的拿破仑骑着的一匹马,一向是爱着的,我一定要炫耀一下了,

可又怕被孩子们要了去,战战兢兢地给他们看了,我刚担心他们是要拿走的,其中的一个孩

子却向我提出进一步的要求了,他说画上一匹马的他不要,他要两匹的,接连着就有一个孩

子要三匹的,于是四匹的,五匹的都来了,我才知道他们并不是死死地要占有一张画,他们

却是有理想的,只追求一种理想,他们实在是高尚多了,我在惭愧中,我说着:等我画吧,

要多少匹,画多少匹。他们于是跳着,高兴地逞能地把匹数加多起来,就跳着去了。

这回我在孩子们那里不是得到的很多了么?我知道孩子们如何的爱美,又如何的纯洁,

更如何的近于纯粹的审美的观照,在我自己,却是如何的狭小,如何的不及他们光明都证明

出了。

我常对不起孩子们的,可是孩子们并不冷淡我。我每每感到在孩子们前头而惭愧的,孩

子们却依然对我加以原宥。孩子们依然是给了我许多许多知识和德性。正如歌德说,我们当

以他们为师。

现在在一起的孩子们中,我得益最多的,又彼此知道姓名的,是小鸠子。孩子是聪明的,

大眼睛,我没想到这小鸠子会那么对我有好感,我不大能讲故事,连孩子的语言也很不熟悉,

可是她是可以把故事讲给我听的,而且是用孩子的语言和我说的。不但这,有次我看见她画

的画,是画人,头都是圆头圆脑的,两个耳朵挂在头皮上,像茶壶盖的鼻子,腿照例是单线

的,脚和手没有分别。我看她是画的那么用心,我想起来了,不光她,一般的孩子,在会使

用笔以后,没有不施展创作的才能的,人类对于艺术竟是这么根本而且普遍的呢?这发现,

就是从小鸠子得来的。

我那时继而想,孩子的爱艺术的好倾向,是一切孩子共同的。在反面,孩子的坏习惯,

却是决不一律,这个会偷钱,那个会撒谎,便决不是共同的,就可见人是善的,所谓坏不过

是不好的环境中一些适应的方法而己。我从而知道,孩子、艺术、善,是三而一、一而三的

宝贝了,这认识也是小鸠子给我的。

从孩子们那里,我们才减少了对人类的失望,我们才更坚决了社会新建设的急需与志愿。

最近,我却真的对她不起了。那是晚上,在路上碰见她父母和她三人了。请他们在屋里

坐了坐以后,送他们回去。我抱着她,我问她:“为什么没见你哭?为什么没见你闹?”她

说:“我不哭,我不闹。”在嬉笑里持着正经的作答。我向来是反抗的,我是诅咒于孩子的

被了成人的教训的,成人的教育,不过是想把孩子弄驯,驯得像自己一样枯燥,奴性才罢休。

所以我一有机会,便想煽动孩子,使他们也偏不驯一不,和成人示示威。当时我就说:“不

好。好孩子没有不哭不闹的。你的同学,也不哭不闹吗?”“也不。”她笑了。“不好!”

我说。“怎么没有哭的,闹的?没有一个好孩子么?”还是我说。“有,”她说:“金国良

闹来,挨打,哭来。”“好,好,那是好孩子!”我们都笑了。在她听了我的论调后,还有

种新奇的表情,大概会感着清新而又惬意的吧,我可以看出来。她说她要把我拖到她家里去,

我说:“我不能去的。你爸爸妈妈都不让。你不信,一到门口,你爸爸就说请回,把我请回

来了。”她又表情新奇地笑着了。我说:“你听,你爸爸要说请回了。"我放下她,她还拼

命地拖着我,组细果然说着“请回”,我说着“再见”,就打算回来了,小鸠子不让了,组

细要来抱她,上去就打起爸爸来了,也哭也闹,好容易她妈妈才抱着去了。回来的路上,还

听见哭声和闹声。

我正感激那纯真的可敬爱的珍贵的泪之余,我觉得我只惹起反抗的情绪,并没有进一步

的积极的长远的办法,不免落了幼稚的革命家的窠臼。但孩子却还是我们的导师究竟如何谋

他们的解放和福科呢?

1934年5月

(有删改)

[注]李长之,中国现代作家,与组细(即吴组细)是清华大学同学。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我欢迎孩子登门来索要画片,但又不想作太大牺牲,就事先将喜欢的画片藏起来。

B.“不要画上一匹马的”“要两匹的”,不断增加的数量,让我见识了孩子的贫心。

C.小鸠子用“孩子的语言”把故事讲给我听,她对我的这种好感实在出乎我的意料。

D.小鸠子用心画画让我想起一般孩子的情况,发现人类对于艺术是根本且普遍的。

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我在这里说狗猫,他们却说要看牛,翻着牛了,他们却说要看马”,使用反复手

法,突出了“我”战战兢兢的心理。

B.“我”和小鸠子关于“哭闹”的对话以及她的表情、动作等细节,再现了孩子在“我”

的诱导下流露纯真天性的过程。

C.“正如歌德说,我们当以他们为师”,在引用名言表明自己观点的同时,又引出让

“我”得益最多的小鸠子,过渡自然。

D.结尾一段将议论和抒情相融合,表达自己观点和反思时,包含了感激、自责等复杂

心情,使文章呈现了情理交融之美。

8.文中多处写到“对不起”孩子或小鸠子,具有怎样的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5分)

9.作者说“从孩子们那里,我们才减少了对人类的失望。我们才更坚决了社会新建设

的急需与志愿”。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

凡战,所谓攻者,知彼者也。知彼有可破之理,则出兵以攻之,无有不胜。法日:可胜

者,攻也。三国,魏公曹操遣朱光为庐江太守,屯皖,大开稻田,又令间人招诱鄱阳故旧,

使作内应。吴将吕蒙曰:“皖田肥美,若一收熟,彼众必增,如是数岁,操难制矣,宜早除

之。”乃具陈兵状,于是孙权亲征。一朝夜至,问诸将计策,诸将皆劝作高垒。蒙日:“治

垒必历日乃成,彼城备已修,外救必至,不可图也。且乘雨水以入,若淹留数日,水必向尽,

还道艰难,蒙窃危之。今观此城不甚固,以三军锐气四面攻之,不移时可拔。及水而归,全

胜之道也。”吴主权从之。蒙乃荐甘宁为升城都督,率兵攻其前,蒙以精锐继之,手执椁鼓,

士卒皆腾跃自升。侵晨进攻,食时破之。既而,张辽至夹石,闻城已拔,乃退。权加蒙功,

即拜庐江太守。

(节选自《百战奇略》)

材料二:

太宗曰:“《司马法》言:'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乎,忘战必危。’此亦攻守一

道乎?”靖[注]曰:“有国有家者,曷尝不讲乎攻守也?夫攻者,不仅攻其城击其阵而已,

必有攻其心之术焉;守者,不止完其壁坚其阵而已,必也守吾气而有待焉。大而言之,为君

之道;小而言之,为将之法。夫攻其心者,所谓知彼者也;守吾气者,所谓知己者也。”太

宗曰:“诚哉!朕常临阵,先料敌之心与己之心孰审,然后彼可得而知焉;察敌之气与己之

气孰治,然后我可得而知焉。是以知彼知己,兵家大要。今之将臣虽未知彼苟能知己则安有

失利者哉?”靖曰:“孙武所谓‘先为不可胜’者,知己者也;'以待敌之可胜'者,知彼

者也。又曰:'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臣斯须不敢失此诫。”

(节选自《唐太宗李卫公问对》)

[注]靖:指李靖,唐代名将,封卫国公,世称李卫公。

10.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

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今之将A臣B虽未知C彼D苟能知E已F则G安有失H利者哉?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凡,指大凡、大概,与《项脊轩志》中“轩凡四遭”的“凡”意思不同。

B.若,指假如,与《种树郭橐驼传》中“若甚怜焉”的“若"意思相同。

C.具,指详细,与《桃花源记》中“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的“具”意思相同。

D.临,指面对,与《陈情表》中“州司临门”的“临”意思不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吕蒙认为,皖地粮田肥沃,一旦稻谷收成富足,魏人必定会有所增加,如此数年后,

曹操的势力便难以抑制,因此建议孙权要及早消除祸患。

B.吕蒙根据自己的观察,认为皖城的城池并不太坚固,而吴军士气旺盛,如果现在发

起进攻,就能很快攻破皖城,而且可以借助江水之便回师。

C孙权听从了吕蒙攻城的主张,派遣甘宁率军打头阵,并令吕蒙带领精锐跟随,他亲持

鼓槌击鼓助威,吴军士气振奋,很短时间就攻破了皖城。

D.李靖认为,进攻不仅要攻击敌人的城池和军阵,还要瓦解敌人的军心;防守不仅要

保全营垒和巩固军阵,还要保持军队士气而等待适宜战机。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治垒必历日乃成,彼城备已修,外救必至,不可图也。

(2)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平,忘战必危。

14.在李靖看来,“攻”与“守”的重点分别是什么?(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送杨少尹赴凤翔

张籍

诗名往日动长安,首首人家卷里看。

西学已行秦博士,南宫新拜汉郎官。

得钱只了还书铺,借宅常时事药栏。

今去岐州生计薄,移居偏近陇头寒。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人写朋友诗歌首首流传,夸张地表现其诗歌影响力之大和传播范围之广。

B.诗人熟知朋友境况,既写其读诗书淡泊度日,也写其侍弄芍药等花草自娱。

C.诗人料想朋友此去岐州生活贫苦,劝他要移居到陇头一带,言辞十分恳切。

D.本诗语言平易自然、淡雅质朴,饱含诗人对友人的情感,言有尽而意无穷。

16.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客至》中,杜甫直接描绘了人待客之简、家境之贫,并以“,

”两句暗示了宾主脱略形迹、兴致盎然的场面。

(2)《平“语”近人一一习近平总书记用典》引用的“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

废在逆民心”这两话,与《谏太宗十思疏》“,"

一样,都说明了人民的重要性。

(3)古人常将无形无色的音乐描摹得具体可感,在古诗词中有

“,”等语句。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他是个锁匠。姓王,一般称之为王锁匠,或锁匠小王。别前,他是个挑锁匠担子的,但

锁匠担子常常也称为铜匠担子。锁匠也是一种铜匠,而且与真正的铜匠有一部分的工作是相

同的,简直大部是相同的,所以王锁匠未始不可以称为王铜匠。比如北平市口角有一个矮子

铜匠,职业性质与王锁匠①而人不称之为矮子锁匠,称之为矮子铜匠。王锁匠的“锁”

字有一点标榜的意思,因为他配锁配的特别好。

你见过那种锁匠担子么?长方的两个木箱子,底微阔大,渐上渐小,四边都是梯形。一

边一个,挑着时咔一一咔,咔一一咔的响声。箱子上头有个架子,横挂一长串钥匙之类,互

相擦击,发出声音,极有节奏。木箱的一头各有许多小抽屉。我多想把那些小抽屉一个一个

的抽出来看看啊,这些小库房里简直是②。并不乱搁的,每一格都是一定有东西。那

每一个锁匠担子都是完全一样的。这一个锁匠跟那个锁匠若是换一付担子用一两天绝对没有

问题,没有甚么不方便。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2分)

19.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3个)

A.我曾想:在水底的鱼群中可能有一些鲤鱼“科学家”。

B.这里离前沿有三里路,包扎所设在一个小学里,大小六个房子组成“品”字形。

C.在中世纪的德国曾有过一种叫作“菲默法庭”的秘密法庭。

D.一般地讲,殴打的事情已经渐渐地少了,可是这种“幸福”只局限在外头工人身上。

2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如改成:“那种锁匠担子是底微阔大的长方的两个木箱子,四

边都是渐上渐小的梯形。”语义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4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2小题,n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许多人都有被闹钟惊醒的不愉快经历:头晕脑胀,感觉整个人都不好了。①?我

们先来了解一下睡眠的过程,人进入睡眠后会经历几个周期,每个周期内又经历浅睡眠、深

度睡眠、快速眼动期三个阶段。人在浅睡眠阶段,肌肉渐渐放松,②,逐渐进入到深

度睡眠阶段。在深度睡眠阶段,身体完全放松,呼吸和心率都处于最低水平,人会睡得很沉。

在快速眼动期,眼球会在眼皮下来回转动,呼吸和心率都会加快,大脑神经元的活跃程度和

醒时差不多。③,就不会觉得难受,但在深度睡眠中被唤醒就不同了。根据研究显示,

人在深度睡眠中被唤醒,身体会出现不适,在醒后两小时内,认知、运动能力都会比较迟缓。

此外,大脑会因此积累更多令人困倦的腺背,人会昏昏沉沉,脾气也比平时暴躁许多。

21.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每处不

超过个12字。(6分)

2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

不得改变原意。(5分)

四、写作(60分)(大连一模)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当今时代,信息媒介发展越来越趋于个人化,每个人都可以发布和接收信息。有些人随

心所欲,有些人讲规则有边界,有些人冲动盲从,有些人理性平和……

既然“人人手持麦克风”,那么如何唱出时代的“好声音”?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对此

你有怎样的心得或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要求:自定立意,自拟题目,明确文体:不要套作,

不得抄袭:不得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三省联考)

《蒙田随笔》里有这样一句话:“心平气和了,看事情就会是另一个样。不然操纵我们

的是情绪,说话的是情绪,而不是我们自己。”是的,你不是你的情绪,你可以学着观察它、

感受它、引导它,让它成为你的个人成长工具。

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

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4年东北三省四市教研联合体高考模拟试卷(一)

语文评分参考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18分)

1.(3分)D2.(3分)C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