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之新九省联考模拟卷(三)解析版_第1页
2024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之新九省联考模拟卷(三)解析版_第2页
2024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之新九省联考模拟卷(三)解析版_第3页
2024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之新九省联考模拟卷(三)解析版_第4页
2024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之新九省联考模拟卷(三)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新九省联考模拟(三)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小题。

材料一:

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将“保护”这一概念区分为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保存:”采取认定、

记录、建档等措施予以保存。”更高的一个层次是保护:“采取传承、传播等措施予以保护。”这里所说

的保存也类似基因保存的两种方法。从这些文件中的相关概念来看,基因保存的方式与非遗保护的确

有可比较之处。然而这并不是非遗保护的全部涵义,甚至可能不是最重要的涵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颁布的公约中关于“保护”的完整表述是:“采取措施,确保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命力,包括这种遗产

各个方面的确认、立档、研究、保存、保护、宣传、弘扬、承传和振兴。”这是与遗传基因保存不同的

观念:对DNA的保存——无论是对分子活性的封闭保存还是数据档案保存,都是离开了生物生命体的

分离保存。这种保存的意义在于为未来可能的再生、复制或参考比较保留一些基本条件,而不在于保

护现有生物的生命活力。

非遗保护与以往关于遗产保护和文化传承的观念之间最明显的差异就在于保护生命力。保存文化

要素与保护文化生命力,这是非遗保护观念的不同层次要求。我国非遗法中关于保护观念的“保存”

与“保护”之区分正是体现了这种层次区别性。这种区别可以理解为非遗的消极保护与积极保护——

对非遗的核心要素进行基因封存或档案式保存是一种对文化遗产的“临终关怀”,并为后代保存了可供

提取、复制的原型模块;而保护文化生命力的延续性和成长性,则是一种“传宗接代”式积极保护,

是为传统文化创造新的生存空间和成长机遇。

(摘编自高小康《非遗活态传承的悖论:保存与发展》)

材料二:

“在传承中创新”,是传统手工艺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一直践行着的基本原则。

手工艺与“纯艺术”不同,它的本源是日常生活需要。手工艺原本就是日用之物,因而,无论如

何创新,都不应丢弃其生活器物之本性,成为“纯艺术以苏绣为例,宋代就出现了艺术水准很高

的“画绣”,但是,服务于美化服饰之日用需要一直是苏绣之主流,恰恰是日用需要,推动了明清时期

苏绣技艺的发展,而到了当代,技艺超群的苏绣艺人几乎都在从事“画绣”制作,由于远离了日常生

活需要,苏绣传承出现了危机。

再拿紫砂壶制作来说,顾景舟之所以能将紫砂壶的影响力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主要得益于其

超越前人的精湛技艺。据说,他仿制清代陈鸣远款的龙凤把嘴壶和竹笋小盂,曾被故宫博物院与南京

博物院误作陈呜远传世真品收藏,可见其“传承”之功力。而几十年后,他之所以能帮博物院鉴定出

这些仿作是出于己手,主要根据就是仿古壶的技术含量超越了陈鸣远。纵观顾景舟从艺生涯,虽然作

品无数,但绝少新异之作,这并非是其创新精神不足,而是因为他秉承着一种古老的文化理念,即技

艺上精益求精,臻于至善至美。与技艺革新相应的是,在审美观念上要不断推陈出新。推陈出新,“陈”

是指不合乎时代精神的审美观念及其艺术形式,“推”即推动其依靠内在逻辑发生转化,不断调适以

适应外部变化。

顾景舟年轻时以制作仿古壶成名,向来重视对传统器型的传承,但从不拘泥于古代形制,而是以

现代审美意识去改进器型,如“子冶石瓢”壶早已成为经典器型,他却能潜心研究,推出“景舟石瓢”,

通过身筒、壶嘴、壶把衔接等处的改进,使得“壶中君子"石瓢壶''稳重中见端庄、圆润中见骨架”,

更为“精、气、神十足

考诸传统手工艺品的形制、图案、色彩,无不暗含着一种吉祥的寓意,此间包含着一种文化理念,

即手工艺品的审美并非是无目的的、非功利的,而首先是为了满足人们祝愿日常生活美满的精神需要。

笔者曾见过云锦大师金文创作的一幅作品,画面是三朵牡丹,两只蝴蝶,空间切分恰到好处,整体色

调和谐,合乎现代审美趣味。而制作者阐释说,牡丹寓意富贵,蝴蝶寓意“耄耋”、高寿,合起来就是

富贵到老,三朵牡丹不设计成对称的品字形,而是斜着排成一线,寓意是“一路发”。

(摘编自季中扬《论传统手工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新性保护》)

材料三:

对于非遗传承人来说,其学识主要由技艺、素养、阅历三个方面构成,技艺知识主要来自于师承

学习,是师傅心传口授示范与个人天赋悟性研习的结合,为传承人知识结构的核心。一般来说,当传

承人技艺达至一定水平之后就会面临事业发展不进则退的瓶颈阶段,技艺水平的进一步提升则依赖于

其个人素养和阅历。“非遗传承人”的可持续发展有赖于对其知识结构中的“素养”和“阅历”两个方

面进行符合时代要求的进一步提升,以提高实践创新的能力。如图所示。

(摘编自张毅《非遗保护与传承的历史使命是推动其可持续发展》)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将“保护”概念区分为“保存”和“保护”两个层次,其中“保护”的层次更高。

B.非遗保护既要求对非遗的核心要素进行基因封存或档案式保存,也要求为传统文化创造新的生

存空间和成长机遇。

C.顾景舟仿制的清代陈鸣远款作品,曾被误作传世真品收藏,可见其逼真,但因他创新精神不足,

绝少新异之作。

D.尽管当代苏绣艺人技艺超群,但是由于他们远离了日常生活需要这一手工艺的本源,苏绣传承

出现了危机。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非遗保护与遗传基因保存的方式相同,强调对DNA的保存,其意义在于为未来可能的再生、复

制或参考比较保留一些基本条件。

B.认定、记录、建档等措施是保存非遗的基本手段,是对文化遗产的“临终关怀”,为后代保存原

型模块,体现了非遗保护的消极主义态度。

C.传统手工艺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一直践行着“在传承中创新”的基本原则,如果一味传承,而不能

创造新品种,传统手工艺就会面临消亡的命运。

D.非遗传承人的学识主要包含技艺、素养、阅历,其中主要来自师承学习的技艺是其知识结构的

核心,他本人的素养和阅历也会对学识产生影响。

3.根据对材料的理解,下列选项中不符合“非遗创新性发展”思想的一项是()(3分)

A.四川“刘氏竹编”,传承人将传统竹编工艺与现代时尚设计元素相结合,推出的竹编新品系列设

计新颖别致,既满足了当代人的审美诉求,又不失传统竹编的文化韵味。

B.在东西方文化交融的影响下,中国现代水墨画在语言形态上与传统绘画相比发生了显著变化。

艺术家思维不局限于传统的文人画,更多地关注西方绘画等其他艺术形式。

C.南京云锦,本是宫廷用品,追求富丽堂皇、繁复之美,传承人并不完全抛弃传统,而是不断改

变一些传统图案,制作出一批简洁、素雅的云锦制品。

D.秦淮灯彩制作讲究寓意讨喜。作狗灯,如卡通狗造型喜庆,笑眯眯,像是趴着给人拜年,寓意

是恭喜发财;也作飞机灯,但不作枪炮子弹灯。

4.根据材料三图示,阐述“非遗传承人”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3分)

5.鲁迅在谈文学时说“有地方特色的,倒容易成为世界的“。传统手工艺的存续和发展也是同理。请结

合材料二,思考我们的传统手工艺如何才能更好地保全自己,走向世界。(6分)

【答案】1.C

2.D

3.B

4.“非遗传承人”需要:①提升个人文化、艺术、审美等素养;②在个人阅历上增加对各门类传统文

化与当代文化的认识和理解,加强同行之间的交流与学习;③在其所传承的非遗文化发展上有所创新

(或提高其实践创新能力),以推动“传承人”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5.传统手工艺要守住自己的特色。①不离弃本源,不远离日常生活需要,保持传统手工艺的活力。

②秉承传统的文化理念,遵从本民族的审美心理,保留传统特色。传统手工艺要有发展创新。③在技

艺上不断革新超越,精益求精,臻于至善至美,强大传统手工艺。④在审美观念上要推陈出新,不断

适应、吸纳外部变化,体现时代精神,更适于流行。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筛选信息的能力。通读文章,注意细节。学生必须

养成一种良好的阅读习惯,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迅速搜寻到每个选项所涉及的段落,然后仔细比较

选项的说法是否与原文一致。

(2)本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分析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答题时应首先通读全文明确论述话题,然后

筛选出每一段的关键句,尤其是首段的中心句,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把握作者的观点和态度,最后

将选项信息归位,与原文对比分析,找出正确答案。

(3)此题考查理解文中概念的含义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研读文本,①要找出概念的本质属

性和特征;②要放在具体语境中去理解;③要把握与其他相关概念之间的联系;④要依据题干和选

项找到信息所在的文本位置,抓住概念的本质特征,分析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图表的能力。图文转换需要认真读图。仔细观察材料三的图表,与非遗传承人

相关的关键词有:学识、技艺、素养、阅历、创新等。

(5)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章信息的能力,答题时明确题目要求,然后筛选信息概括。概括材料主要

内容的方法有:方法一:语句摘录法。通过摘录文中的中心句,概括文段的主要内容。方法二:要点

归纳法。把揭示文段中心内容的词语或者句子找出来,归纳组织成句子即可。方法三:层意合并法。

先将文段分层归纳出层意。然后在层意的基础上提炼概括。

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

C.“因他创新精神不足”错误。原文“并非是其创新精神不足,而是因为他秉承着一种古老的文化理念”。

故答案为:Co

2.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材料内容进行判断、推理的能力。

A.“相同”错误。二者不同。原文是“类似”“有可比较之处”,非遗保护更强调“保护现有生物的生命活力”。

B.“消极主义态度”错误。原文是“消极保护”,是一种对文化遗产的“临终关怀”。

C.“创造新品种”“消亡”错误。根据材料二“纵观顾景舟从艺生涯,虽然作品无数,但绝少新异之作”“顾

景舟年轻时以制作仿古壶成名,向来重视对传统器型的传承,但从不拘泥于古代形制,而是以现代审

美意识去改进器型”,可见“创新”不一定创造出新品种;“就会面临消亡的命运”过于绝对。

故答案为:D。

3.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信息的能力。

B.不符合“传承创新”的思想,过于追求创新,忽略了传承。

故答案为:Bo

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图表的能力。

仔细观察材料三的图表,与非遗传承人相关的关键词有:学识、技艺、素养、阅历、创新等。传承人

的“学识”包括其“技艺”“阅历”“素养”;“阅历”“素养”都指向“技艺”;而技艺的提升最后指向“创新”。学

识,是“非遗传承人”知识结构的核心,材料三中有“'非遗传承人’的可持续发展有赖于对其知识结构中

的‘素养'和'阅历'两个方面进行符合时代要求的进一步提升,以提高实践创新的能力阅历,图表中与

这一关键词相关的词有:传统、当代、同行。这表明传承人的阅历既来自传统,也要结合当代,还应

该向同行学习。即,要结合当下的时代特点在个人阅历上增加对各门类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化的认识和

理解,加强同行之间的交流与学习;素养,图表中与这一关键词相关的词有:文化、艺术、审美。作

为“非遗传承人”需要提升个人文化、艺术、审美等素养;创新,图表中显示这一关键词建立在技艺基

础之上,表明保守传承技艺或者不与当下现实结合进行实践则无法创新,即在其所传承的非遗文化发

展上有所创新(或提高其实践创新能力),以推动“传承人”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故答案为:“非遗传承人”需要:①提升个人文化、艺术、审美等素养;②在个人阅历上增加对各门

类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化的认识和理解,加强同行之间的交流与学习;③在其所传承的非遗文化发展上

有所创新(或提高其实践创新能力),以推动“传承人”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5.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归纳概括要点的能力。

传统手工艺要守住自己的特色。结合“手工艺与'纯艺术'不同,它的本源是日常生活需要。手工艺原本

就是日用之物,因而,无论如何创新,都不应丢弃其生活器物之本性,成为,纯艺术,”分析可知,不离

弃本源,不远离日常生活需要,保持传统手工艺的活力。结合“顾景舟年轻时以制作仿古壶成名,向来

重视对传统器型的传承,但从不拘泥于古代形制,而是以现代审美意识去改进器型”分析可知,秉承传

统的文化理念,遵从本民族的审美心理,保留传统特色。传统手工艺要有发展创新。结合“纵观顾景舟

从艺生涯,虽然作品无数,但绝少新异之作,这并非是其创新精神不足,而是因为他秉承着一种古老

的文化理念,即技艺上精益求精,臻于至善至美”分析可知,在技艺上不断革新超越,精益求精,臻于

至善至美,强大传统手工艺。结合“考诸传统手工艺品的形制、图案、色彩,无不暗含着一种吉祥的寓

意,此间包含着一种文化理念,即手工艺品的审美并非是无目的的、非功利的,而首先是为了满足人

们祝愿日常生活美满的精神需要”“三朵牡丹不设计成对称的品字形,而是斜着排成一线,寓意是,一路

发’”分析可知,在审美观念上要推陈出新,不断适应、吸纳外部变化,体现时代精神,更适于流行。

故答案为:传统手工艺要守住自己的特色。①不离弃本源,不远离日常生活需要,保持传统手工艺的

活力。②秉承传统的文化理念,遵从本民族的审美心理,保留传统特色。传统手工艺要有发展创新。

③在技艺上不断革新超越,精益求精,臻于至善至美,强大传统手工艺。④在审美观念上要推陈出新,

不断适应、吸纳外部变化,体现时代精神,更适于流行。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小题。

第二个身份:魔术师

李颖

父亲在他即将退休的时候,开始了他的另一种身份:魔术师。

作为一名魔术师,他有着一段难以启齿的过往。母亲曾当着父亲的面旁若无人地告诉我,父亲小

时候曾经是一名叫花子,是那种马戏团也算不上的、三个同村孩子组成的走街串巷卖艺的叫花子。

母亲在叙述这件事的时候一定会附带说一件他们结婚的事情。在那样一个人群被划分成各个阶层

的年代里,父亲,以一个划为贫农成分的良好出身,以一个已经三十八岁高龄、在大家心目中已经沦

为老光棍行列的身份,以一个不名一文的工人形象,拎着一口破旧的木箱,娶了比他小十二岁的我的

知识分子母亲。在那个年代,母亲应该是有足够的理由感谢父亲的,因为纵然她的美丽遐迩闻名,却

因出身仍旧差点终老娘家,在那个女孩十八岁就能出嫁的年代,她已经二十六了,终于能够嫁出去了,

①她的书香门第高攀了一贫如洗的父亲。

从母亲不断重复的关于叫花子和结婚的故事里,以及父亲涨红着脸讪讪的笑意中,我大致知道了

这样一个事实:父亲小时候确实是要过饭的,在三个小伙伴组成的要饭队伍中,父亲一无所长,专管

拿着盘子讨钱。另两个会翻筋斗,会劈叉。某一天,其中一个伙伴突然轻松地变出一条红绸,惊呆了

父亲,惊呆了那个只会翻筋斗和劈叉的伙伴。他们用崇拜的眼光盯着红绸伙伴。

红绸伙伴很得意,不屑地把唾沫甩到两个伙伴的鼻尖上:这叫魔术,懂不懂?魔术!

父亲仿佛被他这个词猛地推了一个趣趣,他寂寞了。即便在三个要饭的小伙伴中间,他也是被鄙

视的那一个。事实上,他的童年一直是在不断的趣趣中跌跌撞撞推推操操度过的,他被继父推出家门

要饭,被有钱的人家傲慢地推到马路上,被抢食追赶的穷伙伴们推倒在地……他不断地爬起来,不断

地被推倒。他从没有抗争,是的,他的字典里没有尊严这个概念,哪怕是一瞬间的念头。

多年后,父亲当兵了,父亲参加工作了。他当了四十年的港口工人。工会会员,是父亲工作生涯

中最重要的身份证明。父亲喜欢单位上开职工代表大会,他有神圣的选举权、投票权,他还喜欢“八一”

建军节,不出意外会领到老兵才有的慰问金。他更喜欢工会主席笑眯眯地叫他一声“李师傅”……

父亲终于在要退休的时候想起了童年时代的梦想了。他花一块钱从地摊上买了本魔术入门的拙劣

的印刷品,但他不识字,所以只好要我一句一句念给他听。

他下班后就常常躲在房里不出来,翻看着那本书上的图片,用几根木条,敲敲钉钉,几天后就做

了一个箱子。然后,他当着我们三姐弟的面,变了一个蛋出来。然后又变了一个蛋。

他变魔术时手一直抖啊抖。这是一种病。只要做稍微精细的活手就会战抖。对于玩魔术这件事,

我的母亲不闻不问,只跟我们说过一次,然后再也没有评价过:“一个手一直在抖的人怎么可能玩得好

魔术。”

变出蛋来的那天,我们三个前后左右围着他的道具箱,把他的破绽看了个精光。弟弟欣欣一直在

旁边指出来:假的!箱子里面还有个暗箱!

作为一个在无数个夜晚给他念魔术道具制作方法的女儿,我知晓他魔术里的全部秘密。

他有好些年都沉浸在魔术这个秘密之中。在即将退休的最后一年,“李师傅会玩魔术”的消息,还

是像长了翅膀一样在单位上都传开了。父亲很兴奋,而我们姐弟很窘迫。工会主席上门邀请他在元旦

晚会上表演一个!他兴奋地在家里搓着手走来走去,现在他最大的问题是,他需要一个帮手。

我立马躲到了我的书桌上,他的眼光落在他唯一的儿子欣欣身上。

欣欣像他父亲的任何一个儿女一样,对他玩魔术这件事心怀鄙夷,觉得这是一件不可告人的丑事。

②他居然要蹦到舞台上去丢光全家人的脸了!他的一切我们都了如指掌,他笨拙、他猥琐、他狼狈,

他的手一直在战抖,他的箱子是假的!欣欣绝不答应。

但是父亲平生第一次暴怒了,他似乎要把一生储集的训斥、责骂、管教全部一次性地补回来,③

他眼眶通红,青筋直暴:你去不去?!

欣欣妥协了。于是我们看见单位上元旦晚会的舞台上,欣欣套拉着脑袋,当着上千观众的面,不

情愿地配合这个自己瞧不起的父亲,在台上表演了一出蹩脚的魔术。

那晚,父亲化了一个浓艳无比的妆,这个妆容像极了所有躺在棺材里的人,那样鲜明,那样艳丽,

那样骇人,让人一见难忘,灌页骨上的腮红使他瘦削的脸越发凹进去了,浓密的眉毛像两把利剑,黑色

的眼影令他深抠的眼眶抠得更深了,他薄薄的血红的嘴唇配在干瘪的脸上是那么不相称,他穿着明显

大了N码的地摊上买来的廉价西装,可疑的布料成分闪着不合时宜的光芒,他在电视上学来的奇怪的

鞠躬动作显得那么滑稽可笑,听着台下或善意或鄙夷的笑声,我坐在人群里如坐针毡。我在心里默数

着下面稀稀拉拉的掌声,窘迫、自惭,所有这些负面的词汇一个不漏地向我袭来,无法抬头面对台上

小丑般的父亲。我落荒而逃。

我的父亲,他终于完成了人生中一次最重要的演出。

那一晚,他是主演,而我们,是不愿意配合的配角和观众。

我在他死后多年才明白,那个夜晚,那个粗糙的舞台幕布下,他其实是在试图用魔术来掩盖他的

一生,来涂改他的一生,来变走他的一生。

他一定认为,他的魔术能抹去他贫穷自卑无人问津的一生,变出一个光明灿烂鲜花簇拥的一生。

事实上,④他潦草的一生一直都处在崩溃的边缘,在他的晚年,他曾想把一切推翻重来,他曾用

魔术试图救赎过一次自己。而我们,与夜色一起合谋,冷冷地忽略了他。

(节选自李颖《父亲的三个可疑身份》,《花城》2015年第2期,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开头写母亲当着父亲的面“旁若无人”地告诉子女他的“难以启齿”的过往,点出了父亲、母亲

在家中不同的地位。

B.父亲小时候讨过饭,走街串巷卖艺却一无所长,处于鄙视链的最底端,因此产生了强烈的当魔

术师的梦想。

C.父亲工作后喜欢开会,喜欢建军节,喜欢被人叫“李师傅”,作者连用三个“喜欢”,表现了父亲因

自卑而产生的虚荣心。

D.文中的父亲看似可怜、可悲、可笑,像一个小丑的形象,其实也有可爱、可亲、可敬的一面。

7.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句子①中的“高攀”是反语,表现了母亲内心对婚姻的不情愿态度。

B.句子②连用七个“他”,对父亲的不满、讨厌甚至愤怒之情扑面而来。

C.句子③运用神态、语言描写,从中可以读出父亲性格朴实、不善言辞。

D.句子④用“潦草”一词,概括了父亲一生的贫寒、窘迫、自卑、落寞。

8.作者为什么说父亲的这次魔术表演是他“人生中一次最重要的演出”?(5分)

9.有评论家认为,与一般写父亲的文章不同,这是一篇“非典型”写父亲的散文。对此你怎么看?试谈

谈你的理解。(6分)

【答案】6.C

7.A

8.①这是父亲童年时代的梦想,魔术表演者受人崇拜的印象深深烙在他的记忆里;②父亲从童年到

老年一直受尽鄙视,没有尊严,他想通过一次成功的魔术表演赢得尊重,改变人生。

9.①从人物形象上看,一般的父亲勤劳、坚强、伟岸,本文父亲窘迫、卑微、可怜;②从家庭关系

上看,一般的家庭关系充满温馨与关爱,本文母亲对父亲傲慢、冷漠甚至刻薄,姐弟对父亲鄙视、嘲

讽甚至以父亲为耻;③从主旨上看,一般写父亲的散文抒发赞美、怀念之情,本文表达了对自己当年

不懂父亲、鄙视和冷淡父亲的愧疚和懊悔。

【解析】【点评】

(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解答本题时,首先要整体把握文章的内容,看清

文脉,并认真品味关键性语言。

(2)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的分析与鉴赏的能力。答题的关键是审读题干,把握命题意图,找出题干所

在的具体语段及语句;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分析,寻找细微的差别,得出正确结论。

(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探究文章的写作意图的能力。答这道题要在理解文章主题的基础上去筛选,后

一问已经说了要从写法上解答,实际上就是对文章结构的作用的分析。

(4)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通读文章整体把

握文章内容大意,在此基础上明确题目要求。答题时,首先表明观点,然后结合原文内容分析答题。

只要能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阐述自己持有该观点的理由,且言之成理,能自圆其说,都视为正确答

案。

6.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C.“表现了父亲因自卑而产生的虚荣心”,这不是虚

荣心,应是内心对被尊重的渴望。故答案为:Co

7.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的分析与鉴赏的能力。A."……是反语,表现了母亲内心对婚姻的不情愿态度”

错误。“高攀”不是反语,母亲出嫁时不情愿也缺乏依据。故答案为:A。

8.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探究文章的写作意图的能力。“其中一个伙伴突然轻松地变出一条红绸,惊呆了

父亲,惊呆了那个只会翻筋斗和劈叉的伙伴。他们用崇拜的眼光盯着红绸伙伴”“红绸伙伴很得意,不

屑地把唾沫甩到两个伙伴的鼻尖上:这叫魔术,懂不懂?魔术!父亲仿佛被他这个词猛地推了一个翅

起,他寂寞了”“父亲终于在要退休的时候,想起了童年时代的梦想了”,伙伴突然变出一条红绸,惊呆

了父亲,父亲用崇拜的眼光盯着红绸伙伴,魔术成了父亲童年时代的梦想,魔术表演者受人崇拜的印

象深深烙在他的记忆里;“即便在三个要饭的小伙伴中间,他也是被鄙视的那一个。事实上,他的童年

一直是在不断的趣起中跌跌撞撞推推操操度过的,他被继父推出家门要饭,被有钱的人家傲慢地推到

马路上,被抢食追赶的穷伙伴们推倒在地……他不断地爬起来,不断地被推倒。他从没有抗争,是的,

他的字典里没有尊严这个概念,哪怕是一瞬间的念头”“他一定认为,他的魔术能抹去他贫穷自卑无人

问津的一生,变出一个光明灿烂鲜花簇拥的一生”“在他的晚年,他曾想把一切推翻重来,他曾用魔术

试图救赎过一次自己”,父亲被继父推出家门要饭,被有钱的人家傲慢地推到马路上,被抢食追赶的穷

伙伴们推倒在地,父亲总是被鄙视的那一个,在他的字典里没有尊严这个概念,他曾用魔术试图救赎

过一次自己,抹去他贫穷自卑无人问津的一生,变出一个光明灿烂鲜花簇拥的一生。父亲从童年到老

年一直受尽鄙视,没有尊严,他想通过一次成功的魔术表演赢得尊重,改变人生。

故答案为:①这是父亲童年时代的梦想,魔术表演者受人崇拜的印象深深烙在他的记忆里;②父亲从

童年到老年一直受尽鄙视,没有尊严,他想通过一次成功的魔术表演赢得尊重,改变人生。

9.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进行个性化阅读的能力。从人物形象上看,母亲当着父亲的面“旁若无人”

地告诉子女他的“难以启齿”的过往,父亲小时候讨过饭,走街串巷卖艺却一无所长,处于鄙视链的最

底端;“心怀鄙夷”“显得那么滑稽可笑”“落荒而逃”,表现了姐弟对父亲鄙视、嘲讽甚至以父亲为耻。一

般的父亲勤劳、坚强、伟岸,本文父亲窘迫、卑微、可怜。从家庭关系上看,“母亲曾当着父亲的面旁

若无人地告诉我,父亲小时候曾经是一名叫花子”“从母亲不断重复的关于叫花子和结婚的故事里,以

及父亲涨红着脸讪讪的笑意中”,“若无人地告诉我”“不断重复”“涨红着脸讪讪的笑意”表现了母亲对父

亲傲慢、冷漠甚至刻薄;“欣欣像他父亲的任何一个儿女一样,对他玩魔术这件事心怀鄙夷,觉得这是

一件不可告人的丑事,,“他在电视上学来的奇怪的鞠躬动作显得那么滑稽可笑,听着台下或善意或鄙夷

的笑声,我坐在人群里如坐针毡”“窘迫、自惭,所有这些负面的词汇一个不漏地向我袭来,无法抬头

面对台上小丑般的父亲。我落荒而逃”,“心怀鄙夷”“显得那么滑稽可笑”“落荒而逃”,表现了姐弟对父

亲鄙视、嘲讽甚至以父亲为耻。一般的家庭关系充满温馨与关爱,本文母亲对父亲傲慢、冷漠甚至刻

薄,姐弟对父亲鄙视、嘲讽甚至以父亲为耻。从主旨上看,一般写父亲的散文抒发赞美、怀念之情,“我

在他死后多年才明白,那个夜晚,那个粗糙的舞台幕布下,他其实是在试图用魔术来掩盖他的一生,

来涂改他的一生,来变走他的一生”“他潦草的一生一直都处在崩溃的边缘,在他的晚年,他曾想把一

切推翻重来,他曾用魔术试图救赎过一次自己。而我们,与夜色一起合谋,冷冷地忽略了他“,父亲从

童年到老年一直受尽鄙视,没有尊严,他想通过一次成功的魔术表演赢得尊重,改变人生,而我们却

冷冷地忽略了他。本文表达了对自己当年不懂父亲、鄙视和冷淡父亲的愧疚和懊悔。故答案为:①从

人物形象上看,一般的父亲勤劳、坚强、伟岸,本文父亲窘迫、卑微、可怜;②从家庭关系上看,一

般的家庭关系充满温馨与关爱,本文母亲对父亲傲慢、冷漠甚至刻薄,姐弟对父亲鄙视、嘲讽甚至以

父亲为耻;③从主旨上看,一般写父亲的散文抒发赞美、怀念之情,本文表达了对自己当年不懂父亲、

鄙视和冷淡父亲的愧疚和懊悔。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

夫物者有所宜,材者有所施,各处其宜,故上无为。使鸡司夜,令狸执鼠,皆用其能,上乃无事。

上有所长,事乃不方。矜而好能,下之所欺;辩惠好生,下因其材。上下易用,国故不治。

用一之道,以名为首,名正物定,名倚物徒。故圣人执一以静,使名自命,令事自定。不见其采,

下故素正。因而任之,使自事之;因而予之,彼将自举之;正与处之,使皆自定之。上以名举之,不

知其名,复修其形。

(节选自《韩非子•扬权》)

材料二:

秦拔魏邢丘。范雎日益亲,用事,因承间说王曰:“臣居山东时,闻齐之有孟尝君,不闻有王;闻

秦有太后、穰侯,不闻有王。夫擅国之谓王,能利害之谓王,制杀生之谓王。今太后擅行不顾,穰侯

出使不报,华阳、泾阳等击断无讳,高陵进退不请,四贵备而国不危者,夫之有也。为此四贵者下,

乃所谓无王也。穰侯使者操王之重,决制于诸侯,剖符于天下,征敌伐国,莫敢不听;战胜攻取则利

归于陶,战败则结怨于百姓而祸归于社稷。臣又闻之,木实繁者披其枝,披其枝者伤其心;大其都者

危其国,尊其臣者卑其主。淖齿管齐,射王股,擢王筋,悬之于庙梁,宿昔而死。李兑管赵,囚主父

于沙丘,百日而饿死。今臣观四贵之用事,此亦淖齿、李兑之类也。夫三代之所以亡国者,君专授政

于臣,纵酒弋猎。其所授者妒贤疾能御下蔽上以成其私不为主计而主不觉悟,故失其国,今自有秩以

上至诸大吏,下及王左右,无非相国之人者,见王独立于朝,臣窃为王恐,万世之后有秦国者,非王

子孙也!”王以为然。于是废太后,逐穰侯、高陵、华阳、泾阳君于关外,以范雎为丞相,封为应侯。

(节选自《资治通鉴•周纪五》)

10.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

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其所授者妒贤A疾能B御下C蔽上以成D其私E不为F主G计H而主不觉悟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不方,指失去方向,文中用来形容处理政事失去方向,不能办成。

B.举,指任用、举用,与《陈涉世家》“举大计亦死”的“举”词义不同。

C.卑,使……卑微,与《苏武传》“单于壮其节”的“壮”的用法相同。

D.有秩,古代官名,乡官,掌管听讼收税等事,相当于后世的乡长。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韩非子强调,事物都需各展其才,让公鸡掌夜报晓,让猫捕捉老鼠,国家政事的处理也应如此。

B.韩非子认为君主喜欢自夸逞能,臣下就会借此欺骗他;臣下卖弄口才和智慧,君主就会被利用。

C.范雎认为夏、商、西周三个朝代灭亡的原因都是君主把专权转授给臣下,自己纵酒行猎,不理

政事。

D.范雎先分析太后、穰侯等人擅权的现状,再借用历史故事晓以利害,最后表达对秦国未来局势

的担忧。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①夫物者有所宜,材者有所施,各处其宜,故上无为。

②范雎日益亲,用事,因承间说王曰……

14.材料一与材料二揭示的君主为政之道有什么不同?请简要概括。(3分)

【答案】10.BEH

11.C

12.B

13.①事物有它适宜的用处,才能有它施展的地方,各自处在适宜的位置上,所以君主可以无为而治。

②范雎日益被秦王信任,掌权执政,于是趁机劝说秦王道……

14.材料一:臣下各司其职,君主无为而治;君主给臣子相应的职务与权力,让他们名正言顺。材料

二:君主应远离奸臣权贵,杜绝权臣乱政局面的出现。

【解析】【点评】

(1)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把句子代入原文,结合语境理解句子的大概意

思,然后要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

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

(2)本题考查学生掌握一词多义及常见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理解文言实词意思的技巧:从语法搭配

的角度辨析词性;从词义搭配的角度推测词义;从语境暗示的角度推断词义;从字形构成的角度推测

词义;从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用法的角度判断词义;从句子结构对称的角度推断词义;从字音字

形通假的角度推断词义。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

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

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

作答。

(3)本题考查概括归纳文章内容的能力。解答这类题的方法是:①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

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②放回原文,概括信息。特别是在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

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

(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

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

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

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

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5)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本题,首先需要在原文中找到关键语句,在理解

文意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话概括即可。

【参考译文】

材料一:

事物有它适宜的用处,才能有它施展的地方,各自处在适当的位置上,所以君主可以无为而治。

让公鸡掌夜报晓,让猫来捕捉老鼠,如果都像这样各展其才,君主就能够无为而治了。君主显示自己

的特长,政事就不能办成。君主喜欢自夸逞能,正是臣下进行欺骗的凭借;君主喜欢卖弄口才和智慧,

正是臣下加以利用的依托。君臣职能颠倒着使用,国家因此治理不好。

运用道的方法,要把确定名分放在首位。名分恰当,事情就能确定;名分偏颇,事情就会走样。

所以圣人按照统一规律而采取虚静态度,使名分自然形成,让事情自然确定。君主不表现出自己的才

能,臣下就会显现出自己真正的本色。据此加以任用,使他们自行办事;据此给予任务,他们将会自

行完成;恰当地安排他们,使他们都能自动地尽职尽责。君主根据臣下的主张用人,如果不清楚臣下

的主张是否恰当,那就再考察臣下的行动。

材料二:

秦国攻克魏国邢丘。范雎日益被秦王信任,掌权执政,于是趁机劝说秦王道:“我在嵯山之东居住

时,只听说齐国有孟尝君,不知道有齐王;只听说秦国有王太后、穰侯魏冉,不知道有秦王。所谓独

掌国权称作王,决定国家利害称作王,控制生杀大权称作王。现在王太后擅自专行,不顾大王;穰侯

出使外国也不报告大王;华阳君、泾阳君处事决断,无所忌讳;高陵君自由进退,也不请示大王。有

这四种权贵而国家想不危亡,是不可能的。在这四种权贵的威势之下,可以说秦国并没有王。穰侯魏

冉派使者控制大王的外交重权,决断与各国事务,出使遍天下,征讨敌国,无人敢不听从。如果战胜

了,他就把所获利益全部收归自己的封地陶邑;如果战败了,他就把百姓的怨愤推到国家身上。我还

听说过,果实太多会压折树的枝干,枝干折断会损伤树根,封地过于强大会威胁到国家,大臣过于尊

显会使君主卑微。当年淖齿管理齐国,用箭射齐王的大腿,抽去齐王的筋,把他吊在房梁上,过了一

夜才折磨死。李兑统治赵国,把赵主父关在沙丘宫里,一百天后活活饿死。如今我看秦国四种权贵的

所作所为,也正像淖齿、李兑一类。夏、商、周三代最后亡国的原因,都是因为君王把专权转授给臣

下,自己纵酒行猎;被授权者嫉贤妒能,欺下瞒上,以售其奸。他们不为主子考虑,而君主也不觉察

醒悟,所以失去了国家。现在秦国自有秩小官直至各个大官,再到大王您的左右随从,无一不是丞相

魏冉的人。我看到大王您孤孤零零地在朝廷上,真为您万分担忧。恐怕您去世后,拥有秦国的将不是

大王您的子孙了!”秦王听后深以为然,于是毅然废黜太后的专权,把穰侯魏冉、高陵君、华阳君、泾

阳君驱逐到关外去;任用范睢为丞相,封为应侯。

10.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被授权者嫉贤妒能,欺下瞒上,成就他们的私欲。他们

不为主子考虑,而君主也不觉察醒悟。“妒贤疾能”与“御下蔽上以成其私”主语都是“所授者”,是两件事,

各自断开,故BE处断开。“不为主计”承接上文主语“所授者”,是一个完整的句子;“而主不觉悟”,主

语为“主”,与上文主语不同,故H处断开。故答案为:BEHo

11.本题考查学生掌握一词多义及常见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A.正确。B.正确。任用,举用;发动。

句意:君主以臣下的主张来任用他。/发动起义也是死。C.错误。使……卑微,使动用法;认为……壮

烈,意动用法。用法不同。句意:大臣过于尊显会使君主卑微。/单于认为他的气节壮烈。D.正确。故

答案为:Co

1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B.“臣下卖弄口才和智慧,君主就会被利用"错误。根据原文“辩

惠好生,下因其材”,意为君主喜欢卖弄口才和智慧,臣下就会利用这种特性行骗。故答案为:Bo

1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所宜”,适宜的用处;“所施”,施展的地方;“处”,

处在;“故”,所以。⑵“日益”,一天天更加;“用事”,掌权;“因”,趁机;“说”,劝说。

故答案为:①事物有它适宜的用处,才能有它施展的地方,各自处在适宜的位置上,所以君主可以无

为而治。

②范雎日益被秦王信任,掌权执政,于是趁机劝说秦王道……

14.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根据材料一“夫物者有所宜,材者有所施,各处其宜,

故上无为”“因而任之,使自事之……正与处之,使皆自定之”,这两句的意思分别是事物都有它适宜的

用处,才能都有它施展的地方,各自处在适当的位置上,所以君主可以无为而治;依据其本色而任用

他们,使他们自行办理政事……正确地运用这种原则来安排臣下,使臣下都能自行地完成任务。分别

概括出君主为政,让臣下各司其职,君主可以无为而治;君主给臣子相应的职务与权力,让他们名正

言顺做事。根据材料二“夫三代之所以亡国者,君专授政于臣,纵酒弋猎。其所授者妒贤疾能,御下蔽

上以成其私,不为主计,而主不觉悟,故失其国”,意思为夏、商、周三代最后亡国的原因,都是因为

君王把专权转授给臣下,自己纵酒行猎;被授权者嫉贤妒能,欺下瞒上,成就他们的私欲。他们不为

主子考虑,而君主也不觉察醒悟,所以失去了国家。可知,国家因为任用奸佞,导致了国家危亡,所

以君主治理国家,应该远离奸臣权贵,杜绝权臣扰乱政局的现象发生。故答案为:材料一:臣下各司

其职,君主无为而治;君主给臣子相应的职务与权力,让他们名正言顺。材料二:君主应远离奸臣权

贵,杜绝权臣乱政局面的出现。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

捣衣

杜甫

亦知戍不返,秋至拭清砧。

已近苦寒月,况经长别心。

宁辞捣熨倦,一寄塞垣深。

用尽闺中力,君听空外音。

[注]宁:岂,怎能。塞垣:指丈夫征戍之地。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句“戍不返”既指戍边秋至不能返家,也含难以生还之意,沉痛悲凉之意毕现。

B.颈联“深”字既写戍地遥远,又写思念之深,一语双关,还呼应了首句“不返”。

C.尾联写妇人用力捣衣,声音响彻云外,而丈夫也听到了这饱含浓浓思念的捣衣声。

D.诗歌借捣衣妇之口,截取日常生活中的细小片段,反映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苦难。

16.诗中句首大量运用虚字,如“亦”“已”“况”“宁”等,前人评价此诗通篇俱用虚字,“曲而弥挚”“何等

宛转呜咽”。请结合诗句内容简要分析这些虚字运用的妙处。(6分)

【答案】15.C

16.①起句“亦”字下得极为沉痛,因为战乱,“戍不返”已是常态,“亦知”两字,深深表达了思妇的苦

痛、无奈之情。②颔联“已”“况”两字把天冷与久别连缀叠加,强化了思妇捣衣时内心之苦。③颈联写

思妇为做棉衣,不辞辛劳疲惫。一个“宁”字,表达出对丈夫深深的爱。④这些虚字既连通了思妇内心

情感脉络,又强化了思妇的苦痛和思念之情,使得全诗的情感宛转而深挚。

【解析】【点评】

(1)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表达技巧和情感的能力。把握诗歌的情感,可从两方面入手,一

方面从诗歌本身抓住诗歌标题、意象意境、情感关键词、表达技巧等进行分析;另一方面也可以结合

诗人经历、创作心境及创作背景等因素来理解。

(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炼字的能力。炼字的题目注意从炼意、炼境、炼结构和炼手法等角度进行

分析,一般都有炼意的内容,如是写景的诗句往往有炼意的成分,炼结构主要是统领全诗或在诗歌的

结构中起关键的作用,如转折、过渡等,炼手法主要是修辞和表现手法。答题时先答出字的含义,然

后从以上几个方面分析效果。

15.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表达技巧和情感的能力。C.“而丈夫也听到了这饱含浓浓思念的捣

衣声”错误。是希望丈夫听到,“君”亦可理解为读者。故答案为:Co

16.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炼字的能力。起句“亦”字下得极为沉痛,因为战乱,“戍不返”既指戍边秋至

不能返家,已是常态,也含难以生还之意,沉痛悲凉之意毕现。“亦知”两字,深深表达了思妇的苦痛、

无奈之情。颔联“已”“况”两字把天冷与久别连缀叠加,此时的季节,已是苦寒的月份,我们已经长期分

别,时刻怀念在心,强化了思妇捣衣时内心之苦。颈联写思妇为做棉衣,不辞辛苦,倾尽全力捶打,

一方面是为了让丈夫如期穿上自己做的衣服,感受到远隔千里的真挚爱意;另一方面,她们也将思念

之情托付在捣衣声中,随风传递,希望能让远行的丈夫听见,一个“宁”字,表达出对丈夫深深的爱。“亦

知,,“已近,,”况经,,“宁辞”,通篇俱用虚字播弄描写,何等宛转呜咽。这些虚字既连通了思妇内心情感脉

络,又强化了思妇的苦痛和思念之情,虚字对戍妇的心理状态作深入的曲折的刻画,使得全诗的情感

宛转而深挚。故答案为:①起句“亦”字下得极为沉痛,因为战乱,“成不返”已是常态,“亦知”两字,

深深表达了思妇的苦痛、无奈之情。②颔联“已”“况”两字把天冷与久别连缀叠加,强化了思妇捣衣时

内心之苦。③颈联写思妇为做棉衣,不辞辛劳疲惫。一个“宁”字,表达出对丈夫深深的爱。④这些虚

字既连通了思妇内心情感脉络,又强化了思妇的苦痛和思念之情,使得全诗的情感宛转而深挚。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韩愈《师说》中“,”两句,说明了学生不一定不如老师、老

师不一定比学生贤能的原因。

(2)2023年9月至10月,第19届亚运会在杭州举行,你可以用柳永《望海潮》中“________________"

一句来夸赞杭州人口众多,还可以用其中的“”一句来概括西湖的湖山之美。

(3)请写出古代诗歌中前后两句都运用叠词来写景抒情的诗句:

【答案】17.(1)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2)参差十万人家;重湖叠嵋清嘉

(3)①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②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③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

来④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⑤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啜黄鹏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能力。

注意重点字词的写法,如“”“暧”“萧”“萋”等,要理解字义去记忆。

故答案为:(1)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2)参差十万人家重湖叠嘘清嘉

(3)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喈黄鹏)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高考名篇名句情景式默写,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和内涵的

理解。因此在默写的时候,我们就要在紧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把握好情景式默写题所提示的语境:

包括题干所给出的叙述性情景,以及题干给出的要默写语句的关键词,题干提示所要默写句子运用的

修辞手法等。特别要注意所默写语句中的难写字、易混字、易错字、通假字,还有虚词等。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苏东坡之所以让无数的后人偏爱和崇敬,除了他的盖世才华之外,还因为他的天性。他的性格色

彩层次丰富,极具魅力,人们会地为之倾倒。观其一生,经历坎坷,然而他并没有因此整日里,

哀哀切切。困惑有过,烦恼也有过,但这些到底也还是如同,他依然地热爱着生活,乐观着

人生。他的一生才华横溢,苏东坡仿佛只需稍一动弹,就会留下一道浓重的文化。倘若将苏东坡连根

带枝地从中国文化史中挖取出来,我相信整个中国文化史都会因之失色。(),(),

(),()o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神魂颠倒蓬头垢面过眼烟云义无反顾

B.不由自主洗心革面昙花一现义无反顾

C.不由自主蓬头垢面过眼烟云我行我素

D.神魂颠倒洗心革面昙花一现我行我素

19.将下面的四个句子分别填入文中括号处,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①有了他的生活态度和人生精神的存在②什么叫做大家气度

③正是有了苏东坡的存在④才让我们后人真正见识到什么叫做天才诗人

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①C.③①④②D.③④①②

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他的才华横溢的一生,苏东坡仿佛只需稍一动弹,就会留下一道浓重的文化色彩。

B.他的才华横溢贯穿一生,仿佛只要苏东坡稍一动弹,就会留下一道浓重的文化。

C.他的一生才华横溢,苏东坡仿佛只需稍一动弹,就会留下一道浓重的文化。

D.他的才华横溢一生,仿佛只要苏东坡稍一动弹,就会留下一道浓重的文化色彩。

【答案】18.C

19.C

20.D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成语的正确运用。成语只能分类记忆,没有什么捷径,如果不知道意思

一切方法都失灵,所以要注意平时的积累。然后结合语境。

(2)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连贯街接的能力。读通文段大意,注意句子间的排列组合,注意上下句

间的联系、衔接和呼应,如前因后果关系,做到语序合理,衔接和呼应自然。

(3)本题考查学生对病句的辨析和修改能力。答题时应先找出有明显错误标志的句子,是否存在结构

不当等问题,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

找出有语病的地方,正确修改。

18.神魂颠倒:意恩是精神恍惚,颠三倒四,失去常态。不由白主:意思是由不得自己,控制不住自

己。文段中说苏东坡人格魅力让人控制不住自己而为之倾倒,故选“不由自主”。

蓬头垢面:意思是头发莲乱,脸上很脏。旧旧时形容贫苦人生活条件很坏的样子,也泛指没有修饰。

洗心革面:清除旧思想,改变日面貌,比喻彻底悔改。文段中,提及苏东坡经历坎坷,然而他并没有

因此整日里脏乱,放选“莲头垢面”。

过眼烟云:从眼前飘过的云烟。原比喻身外之物,不必重视。后比喻很快就消失的事物。县花一现:

比喻美好的事物或景象出现了一下,很快就消失。根据语境“困惑有过,烦恼也有过〃强调的是经历

过的东西,应选“过眼烟云”。

无反顾:从道义上只有勇往直前,不能犹豫回顾。我行我素:不管人家怎样说,仍旧按照自己平素的-

套去做。语境强调一如既往“热爱着生活”,应选“我行我素〃

故答案为:Co

19.文段中的四个括号放在结尾,四个括号连用。前面说“倘若将苏东坡连根带枝地从中国文化史中挖

取出来,我相信整个中国文化史都会因之失色”,肯定了苏东坡的地位,故第一句应填写“正是有了苏

东坡的存在〃,后一句“生活态度和人生精神的存在”和前一句衔接紧凑,构成递进关系,故第二句应

填写“有了他的生活态度和人生精神的存在”,余下两句中,“什么叫做大家气度”与“什么叫做天才诗人”

结构一致,共同受“才让我们后人真正见识到”领起,故②在④之后。正确顺序为③①④②。

故答案为:Co

20.原句存在两处语病,一是“他的一生才华横溢”搭配不当,应为“他的才华横溢一生”或“他的才华横

溢的一生",排除BC;二是“留下一道……•文化”搭配不当,应为“留下一道浓重的文化色彩”,排除A。

故答案为:D。

(-)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双碳”(碳达峰、碳中和)是涉及我国发展的重要议题。在现实生活中,发电厂烧煤、汽车燃油

产生的二氧化碳排到大气中,让“天上”的二氧化碳越来越浓,导致地球的热量无法向太空扩散,地

球的气温便会越来越高。

如果我们使用了可再生能源,?答案是否定的。因为油和煤是碳氢化合物,我们还可以把它

们变成材料来使用。除了需要在未来探寻颠覆性的技术外,目前已知的最佳利用途径,是煤的分质利

用。煤不是单纯的碳,煤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