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四川省南充名校中考适应性联考文科综合道德与法治试卷(一)_第1页
2024年四川省南充名校中考适应性联考文科综合道德与法治试卷(一)_第2页
2024年四川省南充名校中考适应性联考文科综合道德与法治试卷(一)_第3页
2024年四川省南充名校中考适应性联考文科综合道德与法治试卷(一)_第4页
2024年四川省南充名校中考适应性联考文科综合道德与法治试卷(一)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南充名校2024年中考适应性联考文科综合试题注意事项:1.文科综合为闭卷考试,包括道德与法治、历史两部分,满分200分。其中道德与法治100分(按50分折合计入总成绩),历史100分(按50分折合计入总成绩)。考试时间90分钟。2.答题前将姓名、座位号、准考证号填在答题卡指定位置。3.所有解答内容均须涂、写在答题卡上。4.选择题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相应题号对应选项涂黑,若需改动,须擦净另涂。5.非选择题在答题卡对应题号位置用0.5毫米黑色字迹笔书写。道德与法治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请在答题卡中填涂你的选择项。每小题4分,共40分)1.在二○二四年新年贺词中,国家主席习近平指出:“现代化产业体系更加健全,一批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新型支柱产业快速崛起。粮食生产‘二十连丰’,绿水青山成色更足,乡村振兴展现新气象。”这些成就()①表明坚持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自信、民族自信的根本所在②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③说明改革开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④表明改革开放极大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是强国富民之路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2.2023年9月10日是我国第39个教师节,也是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后的第一个教师节。教育部发出通知,要求采取多种形式传播和弘扬中华民族师道传统,让尊师重教在全社会深入人心,蔚然成风。全社会必须重视教育,是因为()①我国教育普及水平实现历史性跨越②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③教育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根本途径④教育是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3.某地召开居民用天然气价格调整方案听证会。听证会参会人员由消费者代表、经营者代表、专家学者、政府相关部门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社会组织人员等20多人组成,围绕居民用天然气价格调整方案,本着客观公正的态度,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充分表达了各自的意愿和观点。此举有利于()①全面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切实保障人民利益②民主决策,确保公民直接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③民主协商,实现人民的事人民管、人民的事人民办④保证公民参与,集中民智,促进政府决策的科学化A.①④B.①②C.②③D.③④4.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关系党执政兴国,关系人民幸福安康,关系党和国家长治久安。”这是因为()A.全面依法治国是现代社会政治文明的核心B.全面依法治国是法治政府奉行的基本准则C.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D.全面依法治国建立在民主的基础上就能保障所有公民的权利5.我们的导航卫星叫“北斗”、科学卫星叫“悟空”、月球探测叫“嫦娥”、火星探测叫“天问”……每一个响亮的名字背后,都有一张闪亮的文化名片。这些响亮的名字彰显了()①中华民族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②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③中华文化独一无二的理念、气度、智慧、神韵④中华文化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价值引领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6.我国快递业务量连续6年位居世界第一,快递业每年消耗的纸类废弃物超过900万吨、塑料废弃物约180万吨,对环境造成的影响不容忽视。这警示我们()①要积极落实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②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高效利用的方针③要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坚持绿色发展④健全生态保护和修复制度,限制快递业发展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7.2023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的意见》强调指出,要充分发挥福建对台独特优势和先行示范作用,善用各方资源,深化融合发展;始终尊重、关爱、造福台湾同胞,完善增进台湾同胞福祉和享受同等待遇的政策制度。国家此举()①是践行“两岸一家亲”理念的具体体现②意味着两岸和平统一的阻力已不复存在③有利于打造两岸共同市场,为发展增添动力④有利于夯实和平统一的基础,实现祖国统一A.①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8.北京市东城区东外北社区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社区,汉、回、满、蒙古、朝鲜、黎、达斡尔等12个民族的3310名常住居民在此安居。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宣讲、民族知识大讲堂等活动,已成为社区的常态化活动。专家学者讲解民族政策,老党员讲述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故事……一项项形式鲜活、内容丰富的活动亮点纷呈,走进了居民们的生活日常。开展这些活动()①旨在巩固基层群众自治制度②有利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③是实现祖国统一的重要措施④有助于促进社区各族居民团结一心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9.2023年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10年来,中国与沿线国家经济深度融合,造福各国民众。放眼下一个10年,沿线国家也将进一步推进绿色“一带一路”建设,以共同应对环境和气候挑战。这说明()①我国以更加开放的态度积极参与全球贸易规则的制定②我国坚持合作共赢的理念,与世界各国共享发展机遇③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越来越强劲④我国始终是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主导者A.①④B.①②C.②③D.③④10.我国积极谋求世界各国共同发展,致力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对其内涵表达正确的是()A.坚持绿色低碳——建设一个清洁美丽的世界B.坚持合作共赢——建设一个普遍安全的世界C.坚持对话协商——建设一个共同繁荣的世界D.坚持共建共享——建设一个开放包容的世界二、非选择题(共60分)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2023年7月25日至2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四川考察时强调,要“深入推进发展方式、发展动力、发展领域、发展质量变革,开创我国高质量发展新局面”。材料二“立国之道,唯在富民。”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归根结底是要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在中国式现代化的推进中,必须始终坚持人民至上,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使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目标扎实迈进。(1)结合材料一并运用所学知识回答,请你为开创我国高质量发展新局面建言献策。(6分)(2)请你运用所学知识,谈谈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的理论依据。(6分)1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2023年,青海省紧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重点实施农村牧区基础设施补短板、扶持特色产业、保护和发展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开展“健康饮茶”“送茶入户”等265个项目,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提质增效,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物质基础。材料二2023年12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30周年座谈会上强调,要坚持和完善“一国两制”,推进祖国统一。中国式现代化需要全体中华儿女和衷共济,共襄盛举。(1)结合材料一,运用所学知识回答,增进民族团结,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必由之路是什么?(4分)(2)推进祖国统一,必须坚持和完善“一国两制”。请回答,“一国”与“两制”的关系。(6分)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世界著名的债券评级机构穆迪公司对中国的信用等级发出降级警告,并表示预讨未来十年中国经济增长将放缓。2023年12月6日,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在创行记者会上驳斥:今年以来,中国宏观经济持续恢复向好,高质量发展稳步推进,中国经济增长新动能正在发挥作用。中.国有能力持续深化改革,应对风险挑战。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也不会改变,我们有信心、有能力实现长期稳定发展。穆迪对中国经济增长前景、财政可持续等方面的担忧,是没有必要的。(1)结合“中国的机遇与挑战”的相关知识,请你谈谈我国当前面临哪些新风险新挑战?(6分)(2)运用“携手促发展”的相关知识谈谈,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我们应如何积极谋求自身发展,实现经济长期向好?(8分)14.实践与探究题“中国式现代化”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提出的重要论断。为何要实现现代化,如何实现现代化,实现什么样的现代化,是近代以来摆在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面前的一个历史之问、人民之问、国家之问、时代之问。经过百年艰辛探索,日后更要接续奋斗。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展望·战略规划路在脚下】材料一以下是党的二十大报告中的摘录。摘录一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1)结合材料,谈谈我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战略安排。(4分)【培养创新能力,加快现代化建设】材料二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加快建设科技强国。(2)运用“创新引擎”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的原因。(8分)材料三2023年1——7月四川省科技创新成果“成绩单”“成绩单”一原创成果占比大。2081项科技成果中原始性创新成果1066项,占51.23%。“成绩单”二企业和大专院校是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企业作为第一创新主体的成果有779项,占37.43%,累计投入经费500,696.55万元,占总投入经费的63.88%。“成绩单”三高新技术领域成果多,转化效益好。在1553项应用技术成果中,高新技术领域成果有985项,占应用技术成果的63.43%。“成绩单”四高层次人才和中青年科技人员成为科技创新主力军。成果完成人中硕士以上人员11559人/次,占67.06%;45岁(含)以下中青年科技人员12678人/次,占73.55%。(3)结合材料三,解读四川省取得科技创新成就的根本所在。(4分)(4)结合材料三,运用“创新永无止境”的相关知识,归纳四川省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经验。(8分)

南充名校2024年中考适应性联考(一)道德与法治参考答案及评分意见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0分)题号12345678910答案DCACACADCA二、非选择题(共60分)11.(1)实现高质量发展,需要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6分)(2)理论依据:党的初心和使命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党和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党的奋斗目标;我国发展的根本目的就是增进民生福祉。(6分)12.(1)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文化发展,逐步缩小发展差距,促进民族地区共同繁荣。(4分)(2)“一国”是实行“两制”的前提和基础,“两制”从属和派生于“一国”并统一于“一国”之内。(6分)13.(1)国内:①受全球经济大环境的影响,中国经济面临一定的下行压力和不少困难。积累的一些矛盾与风险也逐渐暴露出来。②企业劳动力成本上升。“中国制造”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需要转型升级。国际: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给中国“走出去”发展战略带来了各种挑战。这使得中国的海外投资面临不少困难和风险。(6分)(2)①促进发展,要把提升发展质量放在首位。②促进发展,要积极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③促进发展,要以更加开放的态度积极参与全球规则制定。④促进发展,要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8分)14.(1)第一个阶段,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二个阶段,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4分)(2)创新是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时代发展呼唤创新。创新已经成为世界主要国家发展战略的重心。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唯创新者进,唯创新者强,唯创新者胜;创新驱动是国家命运所系;创新是推动发展的第一动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