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临考语文押题卷汇编:古代诗歌阅读_第1页
高三临考语文押题卷汇编:古代诗歌阅读_第2页
高三临考语文押题卷汇编:古代诗歌阅读_第3页
高三临考语文押题卷汇编:古代诗歌阅读_第4页
高三临考语文押题卷汇编:古代诗歌阅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代诗歌阅读天津市2024届高考语文考前押题密卷四、诗歌鉴赏(16题3分,17题5分)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更漏子·本意王夫之(明末清初)斜月横,疏星炯,不道秋宵真永。声缓缓,滴泠泠,双眸未易扃。霜叶坠,幽虫絮,薄酒何曾得醉!天下事,少年心,分明点点深。【注】扃:喻闭门,引申为闭眼成眠。14.下列对这首诗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不道秋宵真永”一句是作者内心深层孤独的宣泄:没料到秋夜竟是这样的漫长难耐!B.夜阑人静之际,漏滴之声,清越缓慢,声声叩击着未眠人的愁绪而愈发显得夜之漫长无极。C.上片六句分别从视觉、听觉和心理感受等不同的角度,渲染了一个情景交融的抒情氛围。D.本词对仗工整,语言秀丽而清新,感情细腻缠绵、含蓄婉约,深得“花间”词派之神韵。【答案】D【解析】选项D提到本词对仗工整,语言秀丽而清新,感情细腻缠绵、含蓄婉约,深得“花间”词派之神韵。然而,从词中可以看出,这首词并没有明显地体现出“花间”词派的特点,如对仗工整、语言秀丽等。因此,选项D是不恰当的。15.“斜月横,疏星炯”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有何作用?【答案】描绘了一幅斜月横挂,稀疏的星星闪烁的画面。作用是营造了一种宁静、寂寥的秋夜氛围,为下文抒发词人的愁绪和孤独做铺垫。【解析】“斜月横,疏星炯”描绘了一幅斜月横挂,稀疏的星星闪烁的画面。这样的描绘营造出一种宁静、寂寥的秋夜氛围,为下文抒发词人的愁绪和孤独做铺垫,使得读者更容易感受到词人所表达的情感。简要分析词人“双眸未易扃”的原因。【答案】词人“双眸未易扃”的原因是内心深层的孤独和愁绪,以及对于天下事和少年心的忧虑。这些情感使得词人在秋夜难以入眠,思绪万千。【解析】词人“双眸未易扃”的原因是内心深层的孤独和愁绪,以及对于天下事和少年心的忧虑。这些情感使得词人在秋夜难以入眠,思绪万千。从词中可以看出,词人对于秋夜的漫长感到无奈和痛苦,这种情感使得他难以入睡,进而表达了他内心的孤独和忧虑。天津市2024届高考语文临考押题卷114.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9分)杂诗左思秋风何冽冽,白露为朝霜。柔条旦夕劲,绿叶日夜黄。明月出云崖,皦皦流素光。披轩临前庭,嗷嗷晨雁翔。高志局四海,块然①守空堂。壮齿②不恒居,岁暮常慨慷。注:①块然:孤独貌。②壮齿:壮年。(1)下面对诗歌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柔条”两句借柔条与绿叶随时令之变,或强劲,或枯黄,表现时光流逝。B.“明月”两句,“皦皦”写月之明亮皎洁,而“流”字赋予月光动态之美。C.“壮齿”两句写诗人壮年时期常常漂泊不定,如今人到暮年仍怀慷慨壮志。D.本诗属于古体诗,在表情达意上主要运用了借景抒情和直抒胸臆的手法。(2)“秋风何冽冽,白露为朝霜”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3分)(3)本诗“高志局四海,块然守空堂”中的“空”字,与《蜀相》“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中的“空”字有何不同?请比较赏析。(3分)【答案】(1)C(2)描绘了一幅秋天寒风凛冽、白露凝霜的萧瑟冷寂的画面。(3)“块然守空堂”中的“空”是空旷、空荡的意思,写出诗人志在四海,只能孤独的守着空堂,表达出诗人内心的孤独。“隔叶黄鹂空好音”中的“空”是白白地、徒然的意思,写出在明丽春光中的寂寞荒凉之感,表达出诗人对诸葛亮的缅怀之情。【详解】(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C.“壮年时期常常漂泊不定,如今人到暮年仍怀慷慨壮志”错,“壮齿不恒居,岁暮常慨慷”,意思是壮年时光不会长久留驻,人到暮年孤独失意,故空有感慨,心怀感伤。故选C。(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景物形象的能力。“秋风何冽冽”,秋气萧瑟,万物凋零,凛厉的寒风横扫落叶,一派杀气。“白露为朝霜”是《诗经》“蒹葭苍苍,白露为霜”的化用,左思曾有远大的功名抱负,他“在水一方”的理想追寻,使他疲惫而失落,眼看着人到暮年,黑发成霜,功名离他越来越远。白发苍苍的诗人独立在凛厉的秋风中,眼前一地寒霜,这意象是多么的悲凉凄怆啊!(3)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炼字的能力。“高志局四海,块然守空堂”的“空”,修饰的是“堂”,因此可解释为“空旷、空荡”;意思是崇高的志向局促于四海,只能孤独的守在空堂。诗人曾经抱有比四海还要远大的志向,然而残酷的现实却使得他壮志难酬,落得终老空室的下场。“局四海”与“守空堂”对比鲜明,愈发表现出理想破灭的无奈与悲哀。“隔叶黄鹂空好音”中的“空”,修饰的是“音”,可解释为“白白地、徒然”。句意是碧草照映台阶自当显露春色,树上的黄鹂隔枝空对婉转鸣唱。其情感含无人欣赏、倾听之意,写出了在明丽春光中的寂寞荒凉之感,表达了诗人对诸葛亮的仰慕和感物怀人之情,表达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同时也抒发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天津市2024届高考语文临考押题卷214.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8分)送项判官王安石断芦洲渚落枫桥,渡口沙长过午潮。山鸟自呼泥滑滑,行人相对马萧萧。十年长自青衿识,千里来非白璧招①。握手祝君能强饭,华簪②常得从鸡翘③。【注】①白璧招:典出自“楚襄王遣使持金十斤,白璧百双,聘庄子为相,庄子固辞”事。②华簪:华,美也;簪,发簪。即华丽的服饰。③鸡翘:鸾旗车的俗称。(1)下列对这首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这是一首送别诗,前四句借景抒情,后四句叙事抒情,全诗脉络清晰分明。B.首联“断芦”“落枫”“过午”点出送别的时间,“渡口”点明送别的地点。C.第五句用典故,写与项判官相识时都没有官职,相差十岁却亲若兄弟。D.诗歌虚实结合,既有别时场景的描述,又有离别后的思念,感情真挚。(2)从诗中可以看出项判官是一个怎样的人,作者为他送上了哪些祝愿。(2分)(3)本诗的颔联命意造境别开生面,语言精湛圆熟,请赏析这一联的精妙之处。(3分)【答案】(1)D(2)项判官是不贪图荣华富贵之人。祝愿项判官保重身体,仕途顺利。(3)颔联视听结合,写送别耳闻目睹的实景,渡口山鸟鸣叫,行人如织,车来马往,熙熙攘攘;“泥滑滑”和“马萧萧”对偶,既是谐音,也用叠字,巧妙再现渡口的热闹场景,造境别开生面,情趣盎然,一转首联深秋送别的伤感,不同于一般送别诗渲染别绪离情。【详解】(1)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思想内容和表达技巧的能力。D.“诗歌虚实结合”错误。这是一首送别诗,主要描写送别的场景,抒发了作者与项判官之间的情谊,是实写。故选D。(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人物形象、评价作者思想情感的能力。本题有两小问,先问从诗中可以看出项判官是一个怎样的人,再问作者为他送上了哪些祝愿。学生需要结合诗歌内容进行分析。项判官是一个怎样的人,可以从诗歌颈联中看出,“千里来非白璧招”,“白璧招”用《韩诗外传》“楚襄王遣使持金十斤,白璧百双,聘庄子为相,庄子固辞”事,指项判官为官廉洁,他千里迢迢来此,并不是受白璧招聘,贪图荣华富贵。“握手祝君能强饭,华簪常得从鸡翘。”两句很好的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强饭”,用平阳公主对汉武帝卫皇后说的话。卫皇后即卫子夫,原是平阳公主家中的一名歌女。她初入官时,平阳公主拊其背说:“行矣!强饭勉之。即贵,愿无相忘!”(见《汉书·外戚传》)第八句的“簪”,指系发于冕的簪,“华”是形容词,言其美。该句希望项判官保重身体,努力加餐,表达对友人身体健康的祝愿;“鸡翘”,是鸾旗车的俗称,这种车上的旗竿插有彩色羽毛,该句祝福项判官将来一定高车大马,前途无量,由此可以看出表达对友人仕途顺利的祝愿。(3)本题考查学生炼句的能力。颔联“山鸟自呼泥滑滑,行人相对马萧萧”两句记渡口所闻所见。“山鸟自呼泥滑滑”一句中的“山鸟”是指一种捕食小虫的禽鸟,俗称“山鸡”,又名“鸡头鹃”,它鸣叫时的声音为“泥滑滑”(滑,在这里读作“古”),南方人也就称这种鸟为“泥滑滑”。“泥滑滑”三字,是山鸡鸣叫的谐音,写得颇为有趣。“行人相对马萧萧”一句概括地描述了这个渡口车来马往,熙熙攘攘的情形。此可见作者描绘了渡口山鸟鸣叫,行人如织,车马往来,展现出一幅欢快热闹的图景。颔联一转首联深秋送别的伤感,不同于一般送别诗渲染别绪离情。天津市2024年高考语文终极押题模拟卷7四、(25分)14.阅读下面的诗歌,按要求作答。题梵隐院方丈梅晏敦复①亚②槛倾檐一古梅,几番有意唤春回。吹香自许仙人下,照影还容高士来。月射寒光侵涧户,风摇翠色锁阶苔。游蜂野蝶休相顾,本性由来不染埃。【注】①晏敦复:南宋诗人、正直大臣。②亚:同“压”。(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以简洁的笔墨勾勒出古梅在彻骨的清寒中傲然绽放的形象,赞扬梅花报春而不争春的高贵品格。B.颔联以“吹香”和“照影”描写梅花的清香与芳姿,而这只允许仙人和高士欣赏和品鉴。梅如人品,人如梅品,二者互赏而心志契合。C.颈联诗人借月光把梅的精神具体化,进一步从正面突显了梅花的高洁、晶莹洁净。D.作者移情于物,以澄澈淡泊胸怀观照高雅香洁的梅花,创造了“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物我一体,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2)诗的颈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4分)(3)诗的尾联有什么含意?从中可以看出诗人什么样的品质?(5分)【答案】(1)C(2)清辉如霜的月光投射进院内,梅摇影动洒布在阶台上。描绘出一幅清冷、幽静、优雅的画面。(3)①尾联以比喻的手法写出梅花因本性超尘拔俗而拒绝俗人相扰;②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志趣高洁、孤芳自赏、正直脱俗,不与趋炎附势的人同流合污的品格。【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鉴赏诗歌艺术手法的能力。C.“从正面突显了梅花的高洁、晶莹洁净”错误,非正面突显,而是用月光、梅影侧面烘托。故选C【小问2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景物特点的能力。诗句意思:朗月辉照之下,素白的梅朵寒光明耀,照涧映窗;微风轻拂翠枝,逸动的疏影遮掩了阶上杂生的藓苔。月光皎洁,清辉如霜。在这月光下,梅摇影动,洒布阶苔。梅花精神的高洁与月光的皎洁在诗人心底交相辉映,晶莹洁净,纤尘不染。这副月下寒梅图,写出了月色之清,梅之幽冷绝俗,而梅影摇动,更显环境清幽。【小问3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句的含义及鉴赏人物形象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参看注释,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尾联“游蜂野蝶休相顾,本性由来不染埃”,这两句直接赞颂梅花品格的高洁。“游蜂野蝶”喻指世俗中人,品格庸俗之人。花香花美自然蜂围蝶转,好像世人趋于势利。梅花则不然,它超尘拔俗,拒绝蜂蝶相扰,因为它“本性由来不染埃”,写出梅花因本性超尘拔俗而拒绝俗人相扰。诗人所谓的“不染埃”指的是志趣高洁,不与趋炎附势的人同流合污。志趣高洁体现着诗人对自己的道德要求,诗中处处体现着诗人孤芳自赏、正直脱俗的志趣。天津市2024年高考语文终极押题模拟卷8四、(25分)14.阅读下面的古诗,按要求作答。嘲守岁者袁枚(清朝)有钱尚须散,有岁何必守!不知人世间,此例何时有?彻夜全家忙,守子直到丑。谁知重门关,依旧岁逃走。虽烧红烛光,难掩黄鸡口。我道子胡然,别岁如别友;故人自然佳,新人未必否。任其自去来,只要我长久。不学傅修期①,年年六十九。只学贾浪仙②,祭诗且沽酒。【注释】①傅修期:后汉傅永,字修期。《后汉书傅永传》称其“年八十余为兖州刺史,犹能驰射,盘马奋稍,常讳言老,每自称六十九”。②贾浪仙:唐代诗人贾岛,字阆仙,一作浪仙。传其在除夕取一年所得诗,以酒肉祭之曰:“劳吾精神,以是补之。”(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守岁”,是中国自古以来的传统习俗。农历除夕夜,全家通宵不睡,辞旧迎新,正所谓“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本诗中的“守子直到丑”即是体现。B.诗人劝诫守岁者“我道子胡然,别岁如别友;故人自然佳,新人未必否。”其中的“胡”与“田园将芜胡不归”的“胡”含义相同;其中的“否”为“恶”“不好”之意。C.“谁知重门关,依旧岁逃走”,诗人运用拟人的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岁月流逝的不可阻挡。“重门”意为“一重一重门户”。D.时光流逝最易引发诗人们的生命意识,于是除夜便成了中国古代文人墨客们感时伤怀竞相抒写的对象。袁枚此诗即是如此。(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3)你是否发现这首诗的独特之处?请简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5分)【答案】(1)D(2)诗人嘲笑世俗守岁旧习,表达了万事任随自然,不必强求的达观情怀。(3)语言幽默诙谐,通俗如口语。如开头以“散钱”和“守岁”对举,“尚须散”“何必守”明白如话;结尾用傅修期年年称自己六十九的典故,幽默写出不必像他那样讳言年老,而应像贾岛一样借祭奠诗歌为名沽酒大醉,语言幽默风趣。【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能力。D.“袁枚此诗即是如此”错,袁枚之诗与众多写除夜的守岁诗不同,不是感时伤怀之作,而有一种顺随自然的豁达乐观。故选D。【小问2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守岁”是中国传统节日除夕的旧例,就是这天夜晚不睡觉,等待新的一年到来。然而袁枚却用这首诗对守岁的旧俗加以批驳,题目有一个“嘲”字可表明诗人的态度。袁枚认为即使全家彻夜忙碌,“守子直到丑”,依然免不了“岁逃走”,是“守”不住的;既然如此,不如随意一点,“任其自去来”,即万事任随自然,不必强求。这表现了诗人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