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代替GB/T20278—2013,GB/T20280—2006信息安全技术网络脆弱性扫描产品安全技术要求和测试评价方法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GB/T20278—2022 I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缩略语 5网络脆弱性扫描产品描述 26安全技术要求 26.1概述 26.2基本级安全要求 56.3增强级安全要求 7测试评价方法 7.1测试环境 7.2测试工具 7.3基本级测试评价方法 7.4增强级测试评价方法 参考文献 I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本文件代替GB/T20278—2013《信息安全技术网络脆弱性扫描产品安全技术要求》和GB/T20280—2006《信息安全技术网络脆弱性扫描产品测试评价方法》,与GB/T20278—2013相比,除结构调整和编辑性改动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a)增加了“网络脆弱性扫描产品描述”的内容(见第5章);b)增加了“扫描报文标识”的要求(见.3和.3);c)增加了“并发扫描”的要求(见和);d)增加了“支撑系统安全”的要求(见和);e)增加了“通信保密性”的要求(见);f)增加了“环境适应性要求(有则适用)”的内容,其中主要是明确了产品对IPv6的支持能力,包括支持纯IPv6网络环境的扫描能力、IPv6网络环境下的自身管理能力以及双协议栈的要求(见6.2.3和6.3.3);g)增加了“测试评价方法”的内容(见第7章);h)删除了“扫描IP地址限制”的要求(见2013年版的8.1.8);i)删除了“易用性”的要求(见2013年版的);j)修改了“脆弱性扫描内容”,将原标准中要求的15项扫描要求重新整理分为5类扫描要求(见和,2013年版的7.1.2),在增强级中还提出了对云环境和工控设备目标对象的扫描要求(见.6和.7);k)修改了各级的“安全保证要求”为“安全保障要求”(见6.2.4和6.3.4,2013年版的7.3和8.3)。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全国信息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60)提出并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公安部第三研究所、北京神州绿盟科技有限公司、网神信息技术(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天融信网络安全技术有限公司、启明星辰信息技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国际技贸联合有限公司、中国网络安全审查技术与认证中心、西安交大捷普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北京中科网威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上海市信息安全测评认证中心、工业和信息化部计算机与微电子发展研究中心(中国软件评测中心)、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五研究所(信息产业信息安全测评中心)、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陕西省网络与信息安全测评中心、国网新疆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信息工程研究所、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信息通信研究所、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远江盛邦(北京)网络安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通和实益电信科学技术研究所有限公司、上海斗象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联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知道创宇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本文件及其所替代文件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2006年首次发布为GB/T20278—2006,2013年第一次修订;——本次为第二次修订,并入了GB/T20280—2006《信息安全技术网络脆弱性扫描产品测试评1信息安全技术网络脆弱性扫描产品安全技术要求和测试评价方法本文件规定了网络脆弱性扫描产品的安全技术要求和测试评价方法。本文件适用于脆弱性扫描产品的设计、开发与测试。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化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25069信息安全技术术语3术语和定义GB/T25069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使用技术工具对目标系统进行探测,查找目标系统中存在安全弱点的过程。网络脆弱性扫描networkvulnerabilityscan通过网络对目标系统安全弱点进行远程探测,检查和分析其安全脆弱性,从而发现可能被入侵者利用的安全弱点,并提出一定的防范和补救措施建议。应用程序发送的一段信息。注:通常包括欢迎语、应用程序名称和版本等信息。支撑系统supportingsystem支撑网络脆弱性扫描设备运行的操作系统。4缩略语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CNNVD:中国国家信息安全漏洞库(ChinaNationalVulnerabilityDatabaseofInformationSecurity)CVE:通用漏洞披露(CommonVulnerabilitiesandExposures)FTP:文件传输协议(FileTransferProtocol)2RPC:远程过程调用(RemoteProcedureCall)TCP:传输控制协议(TransmissionControlProtocol)UDP:用户数据报协议(UserDatagramProtocol)5网络脆弱性扫描产品描述网络脆弱性扫描产品是指利用扫描手段检测目标网络系统中可能存在的安全弱点的软件或软硬件组合的产品。该产品可根据预先定义的策略或者其他要求,对目标网络中的指定设备进行端口扫描,检查其开放的服务,并进一步探测各个服务程序的配置信息以及存在的安全问题,从而实现对目标网络系统的脆弱性扫描。对于适用于下一代互联网网络环境的网络脆弱性扫描产品,还能够支持IPv6、IPv4/IPv6过渡技术的网络环境,并具备较高的处理性能,可实现对多个目标的并发扫描。网络脆弱性扫描产品在应用过程中与被扫描系统的各网络设备或者主机处于连通状态,网络路径中不存在其他安全防护或者检测设备的干扰。6安全技术要求6.1概述本文件将网络脆弱性扫描产品的安全技术要求分为安全功能要求、自身安全保护要求、环境适应性要求和安全保障要求四方面。其中,安全功能要求是对产品应具备的安全功能提出的具体要求,包括信升级能力等;自身安全保护要求包括身份鉴别、管理员管理、安全审计和支撑系统安全;环境适应性要求提出了产品支持IPv6网络环境进行工作和管理的要求;安全保障要求针对产品的生命周期过程提出具体的要求,包括开发、指导性文档、生命周期支持和测试等。本文件将网络脆弱性扫描产品的安全等级分为基本级和增强级,如表1、表2、表3和表4所示。安全功能与自身安全保护的强弱、以及安全保障要求的高低是等级划分的具体依据,安全等级突出安全特性。与基本级内容相比,增强级中要求有所增加或变更的内容在正文中通过“宋体加粗”表示。表1安全功能要求等级划分表安全功能要求基本级增强级信息获取端口扫描TCP端口*兴**端口协议分析*服务旗标**存活判断**其他信息 兴3表1安全功能要求等级划分表(续)安全功能要求基本级增强级脆弱性扫描内容操作系统脆弱性兴兴数据库脆弱性*兴应用服务脆弱性兴兴网络设备脆弱性兴兴口令脆弱性**云环境脆弱性兴工控设备脆弱性(有则适用) 兴扫描结果分析处理结果浏览※兴脆弱性修补建议※¥报告生成兴兴报告输出*兴结果导入导出 兴报告定制 兴结果比对——兴报告发送兴扫描配置扫描策略兴兴计划任务兴兴任务管理**已知账号/口令扫描※扫描对象的安全性对目标系统所在网络性能的影响兴兴对目标系统的影响※×扫描报文标识兴兴扫描速度调节*兴并发扫描**升级能力兴中断恢复¥互动性要求兴“*”表示具有该要求,“**”表示要求有所增强,“—”表示不适用。4表2自身安全保护要求等级划分表自身安全保护要求基本级增强级身份鉴别管理员鉴别**鉴别信息要求**鉴别失败的处理※※鉴别数据保护¥¥超时设置¥¥管理地址限制*会话锁定兴管理员管理标识唯一性¥*管理员属性定义**安全行为管理*兴管理员角色兴安全审计审计日志生成兴兴审计日志可理解性*※审计日志查阅¥%受限的审计日志查阅¥¥可选审计查阅**数据存储告警*通信保密性兴支撑系统安全**“*”表示具有该要求,“**”表示要求有所增强,“—”表示不适用。表3环境适应性要求等级划分表环境适应性要求基本级增强级支持纯IPv6网络环境兴兴IPv6网络环境下自身管理*¥双协议栈**“*”表示具有该要求,“**”表示要求有所增强,“—”表示不适用。表4安全保障要求等级划分表安全保障要求基本级增强级开发安全架构¥×功能规范兴实现表示¥产品设计*5表4安全保障要求等级划分表(续)安全保障要求基本级增强级指导性文档操作用户指南兴兴准备程序*兴生命周期支持配置管理能力兴配置管理范围兴交付程序**开发安全兴生命周期定义 兴工具和技术*测试测试覆盖※测试深度 一兴功能测试*兴独立测试兴兴脆弱性评定兴“*”表示具有该要求,“**”表示要求有所增强,“—”表示不适用。6.2基本级安全要求6.2.1安全功能要求信息获取产品应能扫描目标设备的所有TCP端口,检查其是否开启。产品应能扫描目标设备的所有UDP端口,检查其是否开启。产品应能判断目标设备开启的TCP/UDP端口所对应的通用服务或应用协议。产品应能获取目标设备已开启的各项通用服务的旗标。产品应能对目标设备是否在线进行存活判断。6产品应能探测目标主机操作系统的脆弱性,检查项目包括:a)操作系统名称、版本和补丁安装情况;b)系统安全设置;c)其他相关检查。产品应能探测目标主机所安装数据库的脆弱性,检查项目包括:a)数据库名称、版本和补丁安装情况;b)数据库安全设置;c)其他相关检查。产品应能探测目标主机中所安装的各类应用服务的脆弱性,检查项目包括:a)各应用服务名称、版本;b)各应用服务的安全设置;c)其他相关检查。产品应能探测不同网络设备(包括但不限于交换机、路由器、防火墙等)的系统版本和特有的脆弱性。产品应能探测目标操作系统,以及不同应用服务用户口令的脆弱性,检查项目包括:a)系统是否使用了用户名称经过简单变换后的口令;b)系统是否使用了易猜测口令。产品应提供扫描结果浏览功能。产品应能对发现的脆弱性提出修补建议,脆弱性修补建议满足下列要求:a)对不同的操作系统类型提出针对性的脆弱性修补方法;b)脆弱性描述应详细,提供的脆弱性修补方法应确保其合理性和可用性。产品应能根据扫描结果生成相应的报告,报告要求包括如下内容:a)各脆弱点的CVE编号或者CNNVD编号、详细信息、补救建议等;b)目标的风险等级评估,将扫描脆弱点按风险严重程度分级,并明确标出;7c)多个目标扫描后的汇总结果;d)关键脆弱性扫描信息的摘要。报告应能输出为通用的文档格式,包括但不限于PDF、DOC、HTML、WPS、OFD等。产品应提供方便的定制策略的方法,可以指定扫描地址范围、端口范围、脆弱性类型等。产品应能定制扫描计划,可以定时启动或者按周期执行扫描任务。任务的执行进度。扫描对象的安全性.1对目标系统所在网络性能的影响扫描不应影响目标网络的正常工作,能调整对网络流量的占用大小或者占用较少网络流量(不超过带宽总量的10%)。扫描不应影响目标系统的正常工作,避免使用攻击方法进行测试。产品在对目标设备进行扫描时,所发出的扫描报文中应有标识其产品名称或者产品生产单位的信息。产品应能对扫描速度进行调节。产品应能支持不少于60个目标设备IP的并发扫描。产品应能对系统版本和脆弱性特征库进行更新,并满足以下要求:a)产品体系结构的设计应有利于产品的升级,方便升级操作;b)支持手动或者自动升级操作。8产品应在管理员执行任何与安全功能相关的操作之前对管理员身份进行鉴别。在采用基于口令的鉴别信息时,产品应对管理员设置的口令进行复杂度检查,确保管理员口令满足一定的复杂度要求;当存在默认口令时,系统应提示管理员对默认口令进行修改,以减少用户身份被冒用的风险;产品应提供鉴别信息定期更换功能,当鉴别信息使用时间达到使用期限阈值前,应提示管理员进行修改。当管理员鉴别尝试失败连续达到指定次数后,产品应阻止管理员进一步的鉴别请求,并将有关信息生成审计事件。最多失败次数仅由授权管理员设定。产品应保护鉴别数据不被未授权查阅和修改。产品应具有管理员登录超时重新鉴别功能。在设定的时间段内没有任何操作的情况下,锁定或终止会话,需要再次进行身份鉴别才能够重新使用产品,最大超时时间仅由授权管理员设定。产品应保证所设置的管理员标识全局唯一。产品应为每一个管理员保存安全属性表,属性应包拈:管理员标识、鉴别数据、授权信息或管理组信产品应仅允许授权管理员对产品进行功能设置、参数修改、安全策略变更,以及启用/停用等操作。产品应生成以下事件的审计日志:a)管理员的登录成功和失败;b)对扫描策略进行设置、修改、启用/停用等操作;9c)对管理员或者角色进行增加、删除和属性修改的操作。产品应在每一个审计日志记录中记录事件发生的日期、时间、用户标识、事件描述和结果。若采用远程登录方式还应记录管理主机的IP地址。审计数据的记录方式应便于管理员理解,以便对审计日志进行分析。产品应为授权管理员提供审计日志查阅功能,方便管理员查看审计结果。除了具有明确的访问权限的授权管理员之外,产品应禁止所有其他用户对审计日志的访问。应支持按照一定条件对审计日志进行检索或排序。产品的支撑系统应:a)进行必要的裁剪,不提供多余的组件或网络服务;b)重启过程中,扫描任务配置和日志信息不丢失;6.2.3环境适应性要求(有则适用)产品应支持纯IPv6网络环境,能够在纯IPv6网络环境下正常工作,实现对目标设备的扫描。产品应支持在IPv6网络环境下的自身管理,实现对产品的管理操作。产品应支持IPv4/IPv6双栈网络环境,能够在IPv4/IPv6双栈网络环境下正常工作,实现对目标设备的扫描。6.2.4安全保障要求开发者应提供产品安全功能和自身安全保护的安全架构描述,安全架构描述应满足以下要求:a)与产品设计文档中对安全功能和自身安全保护实施抽象描述的级别一致;b)描述与安全功能和自身安全保护要求一致的产品安全功能和自身安全保护的安全域;c)描述产品安全功能和自身安全保护初始化过程为何是安全的;d)证实产品安全功能和自身安全保护能够防止被破坏;e)证实产品安全功能和自身安全保护能够防止安全特性被旁路。开发者应提供完备的功能规范说明,功能规范说明应满足以下要求:a)完全描述产品的安全功能和自身安全保护;b)描述所有安全功能和自身安全保护接口的目的与使用方法;c)标识和描述每个安全功能和自身安全保护接口相关的所有参数;d)描述安全功能和自身安全保护接口相关的安全功能和自身安全保护实施行为;e)描述由安全功能和自身安全保护实施行为处理而引起的直接错误消息;f)证实安全功能和自身安全保护要求到安全功能和自身安全保护接口的追溯。开发者应提供产品设计文档,产品设计文档应满足以下要求:a)根据子系统描述产品结构;b)标识和描述产品安全功能和自身安全保护的所有子系统;c)描述安全功能和自身安全保护所有子系统间的相互作用;d)提供的映射关系能够证实设计中描述的所有行为能够映射到调用它的安全功能和自身安全保护接口。开发者应提供明确和合理的操作用户指南,操作用户指南与为评估而提供的其他所有文档保持一致,对每一种用户角色的描述应满足以下要求:a)描述在安全处理环境中被控制的用户可访问的功能和特权,包含适当的警示信息;b)描述如何以安全的方式使用产品提供的可用接口;c)描述可用功能和接口,尤其是受用户控制的所有安全参数;d)明确说明与需要执行的用户可访问功能有关的每一种安全相关事件,包括改变安全功能和自身安全保护所控制实体的安全特性;e)标识产品运行的所有可能状态(包括操作导致的失败或者操作性错误),以及它们与维持安全运行之间的因果关系和联系;f)充分实现安全目的所执行的安全策略。开发者应提供产品及其准备程序,准备程序描述应满足以下要求:a)描述与开发者交付程序相一致的安全接收所交付产品必需的所有步骤;b)描述安全安装产品及其运行环境必需的所有步骤。开发者的配置管理能力应满足以下要求:a)为产品的不同版本提供唯一的标识;b)使用配置管理系统对组成产品的所有配置项进行维护,并唯一标识配置项;c)提供配置管理文档,配置管理文档描述用于唯一标识配置项的方法。.2配置管理范围开发者应提供产品配置项列表,并说明配置项的开发者。配置项列表至少包含产品、安全保障要求的评估证据和产品的组成部分。开发者应使用一定的交付程序交付产品,并将交付过程文档化。在给用户方交付产品的各版本时,交付文档应描述为维护安全所必需的所有程序。开发者应提供测试覆盖文档,测试覆盖描述应表明测试文档中所标识的测试与功能规范中所描述的产品的安全功能和自身安全保护间的对应性。开发者应测试产品安全功能和自身安全保护,将结果文档化并提供测试文档。测试文档应包括以下内容:a)测试计划,标识要执行的测试,并描述执行每个测试的方案,这些方案包括对于其他测试结果的任何顺序依赖性;b)预期的测试结果,表明测试成功后的预期输出;c)实际测试结果和预期的测试结果的对比。开发者应提供一组与其自测安全功能和自身安全保护时使用的同等资源,以用于安全功能和自身安全保护的抽样测试。脆弱性评定基于已标识的潜在脆弱性,产品应能抵抗具有基本攻击潜力的攻击者的攻击。6.3增强级安全要求6.3.1安全功能要求信息获取产品应能扫描目标设备的所有TCP端口,检查其是否开启。产品应能扫描目标设备的所有UDP端口,检查其是否开启。产品应能判断目标设备开启的TCP/UDP端口所对应的通用服务或应用协议,并能探测在非标准端口上使用的通用服务或应用协议。产品应能获取目标设备已开启的各项通用服务的旗标。产品应能对目标设备是否在线进行存活判断。产品应能对目标设备的其他信息进行探测,包括但不限于网络设备类型识别、嵌入式设备类型识别、智能终端类型识别、虚拟化组件类型识别、安全防护设备识别等。产品应能探测目标主机操作系统的脆弱性,检查项目包括:a)操作系统名称、版本和补丁安装情况;b)系统安全设置;c)其他相关检查。产品应能探测目标主机所安装数据库的脆弱性,检查项目包括:a)数据库名称、版本和补丁安装情况;b)数据库安全设置;c)其他相关检查。产品应能探测目标主机中所安装的各类应用服务的脆弱性,检查项目包括:a)各应用服务名称、版本;b)各应用服务的安全设置;c)其他相关检查。产品应能探测不同网络设备(包括但不限于交换机、路由器、防火墙等)的系统版本和特有的脆弱性。产品应能探测目标操作系统,以及不同应用服务用户口令的脆弱性,检查项目包括:a)系统是否使用了用户名称经过简单变换后的口令;b)系统是否使用了易猜测口令。产品应能支持对云环境下的对象进行探测扫描,检查对象包括OpenStack、KVM、VMWare等,可发现其存在的脆弱性。.7工控设备脆弱性(有则适用)产品应能支持对工控环境下的设备进行探测扫描,检查项目包括:a)对工业控制设备的识别和端口扫描;b)对工业控制设备通信协议的检测,如Modbus/TCP、S7Comm、DNP3.0、Ethernet/IP等;c)对工业控制设备的脆弱性检测。产品应提供扫描结果浏览功能。产品能对发现的脆弱性提出修补建议,脆弱性修补建议满足下列要求:a)对不同的操作系统类型提出针对性的脆弱性修补方法;b)脆弱性描述应详细,提供的脆弱性修补方法应确保其合理性和可用性。产品应能根据扫描结果生成相应的报告,报告要求包括如下内容:a)各脆弱点的CVE编号或者CNNVD编号、详细信息、补救建议等;b)目标的风险等级评估,将扫描脆弱点按风险严重程度分级,并明确标出;c)多个目标扫描后的汇总结果;d)关键脆弱性扫描信息的摘要。报告应能输出为通用的文档格式,包括但不限于PDF、DOC、HTML、WPS、OFD等。可对扫描结果数据执行导入导出操作。报告内容应能根据用户要求进行定制生成。产品应提供对同一目标多次扫描结果或者不同主机间扫描结果的比对功能,并能根据比对结果生成比对报告。产品能够设置定制化任务,在扫描完成后能够根据需要将扫描结果或者报告自动发送至指定位置,包括但不限于邮箱或FTP服务器等。产品应提供方便的定制策略的方法,可以指定扫描地址范围、端口范围、脆弱性类型等。产品应能定制扫描计划,可以定时启动或者按周期执行扫描任务。任务的执行进度。产品应能使用目标系统的已知账号/口令对其进行更有效的扫描。.1对目标系统所在网络性能的影响扫描不应影响目标网络的正常工作,能调整对网络流量的占用大小或者占用较少网络流量(不超过带宽总量的10%)。扫描不应影响目标系统的正常工作,避免使用攻击方法进行测试。产品在对目标设备进行扫描时,所发出的扫描报文中应有标识其产品名称或者产品生产单位的信息。产品应能对扫描速度进行调节。产品应能支持不少于60个目标设备的并发扫描。产品应能对系统版本和脆弱性特征库进行更新,并满足以下要求。a)产品体系结构的设计应有利于产品的升级,方便升级操作。b)支持手动或者自动升级操作。c)具备升级安全措施,以防止得到错误的或伪造的产品升级包。包括但不限于采取身份验证、数字签名以及数据传输加密等手段。产品在执行扫描任务过程中,若遇到异常断电、断网等情况,在环境恢复正常后,可选择恢复继续执行扫描任务。0互动性要求产品应具备或至少采用一个标准的、开放的接口。遵循该接口规范,可为其他类型安全产品编写相应的程序模块,达到与网络脆弱性扫描产品进行互动的目的。6.3.2自身安全保护要求身份鉴别产品应在管理员执行任何与安全功能相关的操作之前对管理员身份进行鉴别。在采用基于口令的鉴别信息时,产品应对管理员设置的口令进行复杂度检查,确保管理员口令满足一定的复杂度要求;当存在默认口令时,系统应提示管理员对默认口令进行修改,以减少用户身份被冒用的风险;产品应提供鉴别信息定期更换功能,当鉴别信息使用时间达到使用期限阈值前,应提示管理员进行修改。.3鉴别失败的处理当管理员鉴别尝试失败连续达到指定次数后,产品应阻止管理员进一步的鉴别请求,并将有关信息生成审计事件。最多失败次数仅由授权管理员设定。产品应保护鉴别数据不被未授权查阅和修改。产品应具有管理员登录超时重新鉴别功能。在设定的时间段内没有任何操作的情况下,锁定或终止会话,需要再次进行身份鉴别才能够重新使用产品,最大超时时间仅由授权管理员设定。产品应对管理员登录的地址进行限制。产品应允许管理员锁定当前的交互会话,锁定后需要再次进行身份鉴别才能够重新管理产品。管理员管理产品应保证所设置的管理员标识全局唯一。.2管理员属性定义产品应为每一个管理员保存安全属性表,属性应包括:管理员标识、鉴别数据、授权信息或管理组信息、其他安全属性等。产品应仅允许授权管理员对产品进行功能设置、参数修改、安全策略变更,以及启用/停用等操作。产品应能设置多个不同权限的角色,并应保证每一个角色标识是全局唯一的。产品应生成以下事件的审计日志:a)管理员的登录成功和失败;b)对扫描策略进行设置、修改、启用/停用等操作;c)对管理员或者角色进行增加、删除和属性修改的操作。产品应在每一个审计日志记录中记录事件发生的日期、时间、用户标识、事件描述和结果。若采用远程登录方式还应记录管理主机的IP地址。审计数据的记录方式应便于管理员理解,以便对审计日志进行分析。产品应为授权管理员提供审计日志查阅功能,方便管理员查看审计结果。除了具有明确的访问权限的授权管理员之外,产品应禁止所有其他用户对审计日志的访问。应支持按照一定条件对审计日志进行检索或排序。产品应在数据存储空间将耗尽等情况时,自动产生告警,产生告警的剩余存储空间大小应由管理员自主设定。产品若分为多个组件或者通过远程方式进行管理,应确保远程传输数据的保密性。产品的支撑系统应:a)进行必要的裁剪,不提供多余的组件或网络服务;b)重启过程中,扫描任务配置和日志信息不丢失;6.3.3环境适应性要求(有则适用)产品应支持纯IPv6网络环境,能够在纯IPv6网络环境下正常工作,实现对目标设备的扫描。产品应支持在IPv6网络环境下的自身管理,实现对产品的管理操作。产品应支持IPv4/IPv6双栈网络环境,能够在IPv4/IPv6双栈网络环境下正常工作,实现对目标设备的扫描。6.3.4安全保障要求开发者应提供产品安全功能和自身安全保护的安全架构描述,安全架构描述应满足以下要求:a)与产品设计文档中对安全功能和自身安全保护实施抽象描述的级别一致;b)描述与安全功能和自身安全保护要求一致的产品安全功能和自身安全保护的安全域;c)描述产品安全功能和自身安全保护初始化过程为何是安全的;d)证实产品安全功能和自身安全保护能够防止被破坏;e)证实产品安全功能和自身安全保护能够防止安全特性被旁路。开发者应提供完备的功能规范说明,功能规范说明应满足以下要求:a)完全描述产品的安全功能和自身安全保护;b)描述所有安全功能和自身安全保护接口的目的与使用方法;c)标识和描述每个安全功能和自身安全保护接口相关的所有参数;d)描述安全功能和自身安全保护接口相关的安全功能和自身安全保护实施行为;e)描述由安全功能和自身安全保护实施行为处理而引起的直接错误消息;f)证实安全功能和自身安全保护要求到安全功能和自身安全保护接口的追溯;g)描述安全功能和自身安全保护实施过程中,与安全功能和自身安全保护接口相关的所有行为;h)描述可能由安全功能和自身安全保护接口的调用而引起的所有直接错误消息。开发者应提供全部安全功能和自身安全保护的实现表示,实现表示应满足以下要求:a)提供产品设计描述与实现表示实例之间的映射,并证明其一致性;b)按详细级别定义产品安全功能和自身安全保护,详细程度达到无须进一步设计就能生成安全功能和自身安全保护的程度;c)以开发人员使用的形式提供。开发者应提供产品设计文档,产品设计文档应满足以下要求:a)根据子系统描述产品结构;b)标识和描述产品安全功能和自身安全保护的所有子系统;c)描述安全功能和自身安全保护所有子系统间的相互作用;d)提供的映射关系能够证实设计中描述的所有行为能够映射到调用它的安全功能和自身安全保护接口;e)根据模块描述安全功能和自身安全保护;f)提供安全功能和自身安全保护子系统到模块间的映射关系;g)描述所有安全功能和自身安全保护实现模块,包括其目的及与其他模块间的相互作用;h)描述所有实现模块的安全功能和自身安全保护要求相关接口、其他接口的返回值、与其他模块间的相互作用及调用的接口;i)描述所有安全功能和自身安全保护的支撑或相关模块,包括其目的及与其他模块间的相互作用。指导性文档.1操作用户指南开发者应提供明确和合理的操作用户指南,操作用户指南与为评估而提供的其他所有文档保持一致,对每一种用户角色的描述应满足以下要求:a)描述在安全处理环境中被控制的用户可访问的功能和特权,包含适当的警示信息;b)描述如何以安全的方式使用产品提供的可用接口;c)描述可用功能和接口,尤其是受用户控制的所有安全参数;d)明确说明与需要执行的用户可访问功能有关的每一种安全相关事件,包括改变安全功能和自身安全保护所控制实体的安全特性;e)标识产品运行的所有可能状态(包括操作导致的失败或者操作性错误),以及它们与维持安全运行之间的因果关系和联系;f)充分实现安全目的所执行的安全策略。开发者应提供产品及其准备程序,准备程序描述应满足以下要求:a)描述与开发者交付程序相一致的安全接收所交付产品必需的所有步骤;b)描述安全安装产品及其运行环境必需的所有步骤。生命周期支持.1配置管理能力开发者的配置管理能力应满足以下要求:a)为产品的不同版本提供唯一的标识;b)使用配置管理系统对组成产品的所有配置项进行维护,并唯一标识配置项;c)提供配置管理文档,配置管理文档描述用于唯一标识配置项的方法;d)配置管理系统提供一种自动方式来支持产品的生成,通过该方式确保只能对产品的实现表示进行已授权的改变;e)配置管理文档包括一个配置管理计划,配置管理计划描述如何使用配置管理系统开发产品。实施的配置管理与配置管理计划相一致;f)配置管理计划描述用来接受修改过的或新建的作为产品组成部分的配置项的程序。.2配置管理范围开发者应提供产品配置项列表,并说明配置项的开发者。配置项列表应包含以下内容:a)产品、安全保障要求的评估证据和产品的组成部分;b)实现表示、安全缺陷报告及其解决状态。开发者应使用一定的交付程序交付产品,并将交付过程文档化。在给用户方交付产品的各版本时,交付文档应描述为维护安全所必需的所有程序。开发者应提供开发安全文档。开发安全文档应描述在产品的开发环境中,为保护产品设计和实现的保密性和完整性所必需的所有物理的、程序的、人员的和其他方面的安全措施。开发者应建立一个生命周期模型对产品的开发和维护进行的必要控制,并提供生命周期定义文档描述用于开发和维护产品的模型。开发者应明确定义用于开发产品的工具,并提供开发工具文档无歧义地定义实现中每个语句的含义和所有依赖于实现的选项的含义。开发者应提供测试覆盖文档,测试覆盖描述应满足以下要求:a)表明测试文档中所标识的测试与功能规范中所描述的产品的安全功能和自身安全保护间的对应性;b)表明上述对应性是完备的,并证实功能规范中的所有安全功能和自身安全保护接口都进行了测试。开发者应提供测试深度的分析。测试深度分析描述应满足以下要求:a)证实测试文档中的测试与产品设计中的安全功能和自身安全保护子系统和实现模块之间的一致性;b)证实产品设计中的所有安全功能和自身安全保护子系统、实现模块都已经进行过测试。开发者应测试产品安全功能和自身安全保护,将结果文档化并提供测试文档。测试文档应包括以下内容:a)测试计划,标识要执行的测试,并描述执行每个测试的方案,这些方案包括对于其他测试结果的任何顺序依赖性;b)预期的测试结果,表明测试成功后的预期输出;c)实际测试结果和预期的测试结果的对比。开发者应提供一组与其自测安全功能和自身安全保护时使用的同等资源,以用于安全功能和自身安全保护的抽样测试。基于已标识的潜在脆弱性,产品应能抵抗具有中等攻击潜力的攻击者的攻击。7测试评价方法7.1测试环境网络脆弱性扫描产品安全功能测试的典型网络拓扑结构如图1所示。网络协议分析工具被测网络脆弱性扫描设备路山器交换机产品管理客户端测试日标靶机1测试日标靶机2图1网络脆弱性扫描产品功能测试典型网络拓扑图测试设备包括测试所需的交换机/路由器、模拟靶机、网络协议分析仪,以及网络脆弱性扫描产品控制台等。其中,模拟靶机可以为多台安装不同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的实体机或者虚拟机。7.2测试工具可用的测试工具包括但不限于:截取网络背景流量的专用网络协议分析仪,存在各类预置好脆弱性问题的靶机。只要有利于科学、公正、可重复地得到脆弱性扫描产品的测试结果,可采取多种测试工具和测试方法对产品进行测试。7.3基本级测试评价方法7.3.1安全功能要求测试对TCP端口的测试评价方法如下所示。a)测试方法:1)使用虚拟机模拟或者真实设备作为扫描对象,在目标系统上开放已知TCP端口;2)根据产品说明书设置扫描策略,使用产品对目标系统进行扫描;3)检查扫描所发现的TCP端口是否与已知开放的端口一致。b)预期结果:产品能够识别开启的TCP端口。c)结果判定:上述预期结果均满足判定为符合,其他情况判定为不符合。对UDP端口的测试评价方法如下所示。a)测试方法:1)使用虚拟机模拟或者真实设备作为扫描对象,在目标系统上开放已知UDP端口;2)根据产品说明书设置扫描策略,使用产品对目标系统进行扫描;3)检查扫描所发现的UDP端口是否与已知开放的端口一致。b)预期结果:产品能够识别开启的UDP端口。c)结果判定:上述预期结果均满足判定为符合,其他情况判定为不符合。对端口协议分析的测试评价方法如下所示。a)测试方法:1)使用虚拟机模拟或者真实设备作为扫描对象,在目标系统上开放已知TCP/UDP端口;2)根据产品说明书设置扫描策略,使用产品对目标系统进行扫描;3)检查扫描所发现的TCP/UDP端口所对应的通用服务或者应用协议是否正确。b)预期结果:产品能够识别开启的TCP/UDP端口所对应的服务或者应用层协议。c)结果判定:上述预期结果均满足判定为符合,其他情况判定为不符合。对服务旗标的测试评价方法如下所示。a)测试方法:1)使用虚拟机模拟或者真实设备作为扫描对象;2)根据产品说明书设置扫描策略,使用产品对目标系统进行扫描;3)检查扫描是否可以获取目标系统中的各项服务旗标,并检查其是否正确。b)预期结果;产品能够通过扫描获取目标系统各项已开启常用服务的旗标。c)结果判定:上述预期结果均满足判定为符合,其他情况判定为不符合。对存活判断的测试评价方法如下所示。a)测试方法:1)使用虚拟机模拟或者真实设备作为检查对象;2)根据产品说明书进行操作,检查目标对象是否存活;3)检查是否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判断目标主机属于存活或者离线。b)预期结果:产品能够通过探测判断目标主机属于存活或者离线状态。c)结果判定:上述预期结果均满足判定为符合,其他情况判定为不符合。脆弱性扫描内容对操作系统脆弱性的测试评价方法如下所示。a)测试方法:1)使用虚拟机或者真实主机作为扫描对象,操作系统中预置部分脆弱性;2)根据产品说明书设置扫描策略,使用产品对目标系统进行扫描;3)检查扫描结果中是否包括有关操作系统名称、版本和补丁安装情况,以及其他相关设置脆弱性信息。b)预期结果:产品能探测出目标操作系统特有的脆弱性,包括操作系统名称、版本和补丁安装情况,以及其他相关脆弱性信息。c)结果判定:上述预期结果均满足判定为符合,其他情况判定为不符合。对数据库脆弱性的测试评价方法如下所示。a)测试方法:1)使用在虚拟机或者真实主机中安装的不同数据库作为扫描对象,目标数据库中预置部分脆弱性;2)根据产品说明书设置扫描策略,使用产品对目标数据库进行扫描;3)检查扫描结果中是否包括有关数据库名称、版本和补丁安装情况,以及其他方面的相关脆弱性信息。b)预期结果:产品能够探测出目标数据库的名称、版本和补丁安装情况,以及其他方面的相关脆弱性信息。c)结果判定:上述预期结果均满足判定为符合,其他情况判定为不符合。对应用服务脆弱性的测试评价方法如下所示。a)测试方法:1)在虚拟机或者真实主机上开启或者安装FTP、邮件、RPC、Web等应用服务,分别预置部分脆弱性,作为扫描对象进行扫描;2)根据产品说明书设置扫描策略,使用产品对目标系统进行扫描;3)检查扫描结果中是否包括有关不同应用服务程序的名称、版本号、服务程序本身的脆弱性、以及其他方面的安全脆弱性信息。b)预期结果:产品能够探测出目标主机中所开放的各类应用服务的名称、版本号、服务程序本身的脆弱性,以及其他方面的安全脆弱性信息。c)结果判定:上述预期结果均满足判定为符合,其他情况判定为不符合。对网络设备脆弱性的测试评价方法如下所示。a)测试方法:1)使用路由器、交换机或者防火墙设备作为扫描对象;2)根据产品说明书设置扫描策略,使用产品对目标设备进行扫描;3)检查扫描结果中是否包括有关路由器、交换机、防火墙的系统版本及其开启相关服务的脆弱性信息。b)预期结果:产品能够通过扫描检查路由器、交换机、防火墙的系统版本及其开启服务相关的脆弱性。c)结果判定:上述预期结果均满足判定为符合,其他情况判定为不符合。对口令脆弱性的测试评价方法如下所示。a)测试方法:1)使用虚拟机或者真实主机作为扫描对象,在目标主机上的操作系统以及各种服务中预置部分脆弱性口令;2)根据产品说明书设置扫描策略,使用产品对目标系统进行扫描;3)检查扫描结果中是否包括目标操作系统以及不同服务用户的脆弱性口令。b)预期结果:产品能探测出目标操作系统以及不同服务用户口令的脆弱性,包括使用了用户名称经过简单变换后的口令、其他易猜测的口令等。c)结果判定:上述预期结果均满足判定为符合,其他情况判定为不符合。对结果浏览的测试评价方法如下所示。a)测试方法:1)使用虚拟机模拟或者真实设备作为扫描对象;2)根据产品说明书设置扫描策略,使用产品对目标系统进行扫描;3)扫描完成后,检查产品是否提供对扫描结果的浏览功能。b)预期结果:产品提供扫描结果浏览功能。c)结果判定:上述预期结果均满足判定为符合,其他情况判定为不符合。对脆弱性修补建议的测试评价方法如下所示。a)测试方法:1)根据产品文档说明,检查产品是否对扫描发现的脆弱性提出修补建议;2)检查是否能够针对不同的操作系统提出有针对性的脆弱性修补方法,而且所提供的修补方法合理可用。b)预期结果:产品能对不同的操作系统类型提出有针对性的脆弱性修补方法,而且所提供的修补方法合理c)结果判定:上述预期结果均满足判定为符合,其他情况判定为不符合。对报告生成的测试评价方法如下所示。a)测试方法:1)根据产品文档说明,检测产品是否能够生成扫描结果报告;2)检查报告中是否包含有关漏洞的CVE编号或者CNNVD编号、详细描述,以及针对所发现漏洞的补救建议等内容;3)报告中是否有将所发现的各个脆弱点按照风险严重程度进行分级;4)是否可实现对多个目标进行同时扫描,并生成结果的总体报告;5)是否可针对关键的扫描信息生成摘要报告。b)预期结果:产品能根据扫描结果生成相应的报告,报告包括以下内容:1)各脆弱点的CVE编号或者CNNVD编号、详细信息、补救建议等;2)目标的风险等级评估,将扫描脆弱点按风险严重程度分级,并明确标出;3)多个目标扫描后的结果的总体报告;4)对关键的脆弱性扫描信息可生成摘要报告。c)结果判定:上述预期结果均满足判定为符合,其他情况判定为不符合。对报告输出的测试评价方法如下所示。a)测试方法:1)根据文档说明,检查产品的报告导出方式;2)检查产品是否能够按照PDF、DOC、HTML、WPS、OFD等多种通用文档格式中的一种或者多种导出报告。b)预期结果:报告可按照PDF、DOC、HTML、WPS、OFD等通用格式中的一种或者多种导出。c)结果判定:上述预期结果均满足判定为符合,其他情况判定为不符合。对扫描策略的测试评价方法如下所示。a)测试方法:1)根据产品说明文档,检查其提供的策略定制方法;2)检查产品是否可以根据扫描地址范围、端口范围、脆弱性类型等参数制定扫描策略。b)预期结果:产品可以根据扫描地址范围、端口范围、脆弱性类型等制定扫描策略。c)结果判定:上述预期结果均满足判定为符合,其他情况判定为不符合。对计划任务的测试评价方法如下所示。a)测试方法:1)根据产品说明手册,检查产品是否具备定制扫描计划的功能;2)检查产品是否可以定制扫描计划,可以定时启动扫描任务、按周期执行扫描任务等。b)预期结果:产品具备定制扫描计划的功能,可以设置定时启动或者按周期执行扫描任务。c)结果判定:上述预期结果均满足判定为符合,其他情况判定为不符合。对任务管理的测试评价方法如下所示。a)测试方法:1)根据产品说明手册,检查产品是否具备执行扫描任务启用、停用、中止、继续、删除等操作2)验证产品的各项任务管理操作功能是否都能生效;3)在产品管理界面上是否可以查看到某一个扫描任务的执行进度。b)预期结果:除等操作;2)针对某一个扫描任务,可通过进度条或者百分比等方式直观地展示其执行进度。c)结果判定:上述预期结果均满足判定为符合,其他情况判定为不符合。.1对目标系统所在网络性能的影响对目标系统所在网络性能的影响的测试评价方法如下所示。a)测试评价方法:1)根据产品说明手册,检查产品是否具备使用网络流量大小的调节功能;2)在未执行扫描和执行扫描任务过程中,分别使用网络协议分析仪抓取网络流量,比对两种情况下的带宽变化情况,一般要求扫描所占用的带宽不能超过带宽总量的10%。b)预期结果:产品可调节网络流量占用大小,或者可根据目标网络的实际带宽情况,自动控制在带宽总量的10%以内。c)结果判定:上述预期结果均满足判定为符合,其他情况判定为不符合。对目标系统的影响的测试评价方法如下所示。a)测试方法:根据产品说明手册,检查产品在进行扫描时,是否会影响目标系统的正常工作,是否使用了攻击方法进行测试。b)预期结果:产品扫描任务不影响目标系统的正常工作,不使用攻击方法进行测试。c)结果判定:上述预期结果均满足判定为符合,其他情况判定为不符合。对扫描报文标识的测试评价方法如下所示。a)测试方法:1)使用虚拟机模拟或者真实设备作为扫描对象;2)根据产品说明书设置扫描策略,使用产品对目标系统进行扫描;3)在扫描过程中,使用网络抓包工具截取扫描报文,检查报文中是否含有标识其产品名称或者产品生产单位的信息。b)预期结果:产品在对目标设备进行扫描时,所发出的扫描报文中含有标识其产品名称或者产品生产单位的信息。c)结果判定:上述预期结果均满足判定为符合,其他情况判定为不符合。对扫描速度调节的测试评价方法如下所示。a)测试方法:1)根据产品说明手册,检查产品是否具备扫描速度调节措施;2)检查产品是否可以通过设置或者调整一定的技术参数实现对扫描速度的调节,包括但不限于调整扫描线程或者进程的并发数等。b)预期结果:可通过设置或者调整一定的技术参数实现对扫描速度的调节。c)结果判定:上述预期结果均满足判定为符合,其他情况判定为不符合。对并发扫描的测试评价方法如下所示。a)测试方法:1)使用虚拟机模拟或者真实设备作为扫描对象;2)根据产品说明书设置扫描策略,检查产品是否可以同时对60个或者更多的目标系统进行并发扫描。b)预期结果:产品能支持不少于60个目标设备的并发扫描。c)结果判定:上述预期结果均满足判定为符合,其他情况判定为不符合。对升级能力测试评价方法如下所示。a)测试方法:1)根据产品说明手册,检查产品是否提供对系统版本和脆弱性特征库的更新功能;2)检查产品的升级方式和途径,是否提供了比较方便的升级途径,例如直接连接升级服务器实现自动在线升级,或者可以手动导入升级文件实现本地升级。b)预期结果:1)产品的体系结构设计有利于产品的升级,操作方便;2)产品能够对系统版本和脆弱性特征库进行更新,支持手动或者自动升级操作。c)结果判定:上述预期结果均满足判定为符合,其他情况判定为不符合。7.3.2自身安全功能测试对管理员鉴别的测试评价方法如下所示。a)测试方法:登录产品管理界面,检查是否在执行所有功能之前都要求首先进行身份认证。b)预期结果:1)在管理员执行任何与安全功能相关的操作之前都应对管理员进行鉴别;2)登录之前允许做的操作,应仅限于输入登录信息、查看登录帮助等操作;3)允许管理员在登录后执行与其安全功能相关的各类操作时,不再重复认证。c)结果判定:上述预期结果均满足判定为符合,其他情况判定为不符合。对鉴别信息要求的测试评价方法如下所示。a)测试方法:1)对采用基于口令作为鉴别信息的产品,在设置或修改管理员口令时,检查产品是否对管理员设置的口令进行复杂度检查,是否满足口令复杂度要求;2)当产品初始化存在默认口令时,检查产品是否会提示管理员对默认口令进行修改;3)检查产品是否提供鉴别信息定期更换功能,当鉴别信息使用时间达到使用期限阈值前,是否提示管理员进行修改。b)预期结果:1)对采用基于口令作为鉴别信息的产品,产品支持对管理员设置的口令进行复杂度检查,确保管理员口令满足一定的复杂度要求;2)当存在默认口令时,产品应提示管理员对默认口令进行修改;3)提供鉴别信息定期更换功能,当鉴别信息使用时间达到使用期限阈值前,提示管理员进行修改。c)结果判定:上述预期结果均满足判定为符合,其他情况判定为不符合。对鉴别失败的处理的测试评价方法如下所示。a)测试方法:1)检查产品的安全功能是否可定义管理员鉴别尝试的最大允许失败次数;2)检查产品的安全功能是否可定义当管理员鉴别尝试失败连续达到指定次数后,采取相应的措施、阻止管理员进一步的鉴别请求;3)尝试多次失败的管理员鉴别行为,检查到达指定的鉴别失败次数后,产品是否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并生成了审计事件。b)预期结果:1)产品具备定义管理员鉴别尝试的最大允许失败次数的功能;2)产品可定义当管理员鉴别尝试失败连续达到指定次数后,采取相应的措施(如锁定该账号);3)当管理员鉴别尝试失败连续达到指定次数后,系统应锁定该账号,并将有关信息生成审计事件;4)最多失败次数仅由授权管理员设定。c)结果判定:上述预期结果均满足判定为符合,其他情况判定为不符合。对鉴别数据保护的测试评价方法如下所示。a)测试方法:1)检查产品是否仅允许指定权限的管理员可查阅或修改身份鉴别数据;2)以非授权管理员的身份尝试查阅或修改身份鉴别数据。b)预期结果:1)产品仅允许指定权限的管理员查阅或修改身份鉴别数据;2)非授权管理员无法查阅或修改身份鉴别数据。c)结果判定:上述预期结果均满足判定为符合,其他情况判定为不符合。对超时设置的测试评价方法如下所示。a)测试方法:1)检查产品是否具有管理员登录超时重新鉴别功能;2)设定管理员登录超时重新鉴别的时间段,登录管理员后在设定的时间段内没有任何操作,检查产品是否锁定或终止了会话,管理员是否需要再次进行身份鉴别才能够重新管理和使用产品;3)检查最大超时时间是否仅由授权管理员设定。b)预期结果:1)产品具有登录超时重新鉴别功能;2)任何登录管理员在设定的时间段内没有任何操作的情况下,都被锁定或终止了会话,管理员需要再次进行身份鉴别才能够重新管理和使用产品;3)最大超时时间仅由授权管理员设定。c)结果判定:上述预期结果均满足判定为符合,其他情况判定为不符合。对标识唯一性的测试评价方法如下所示。a)测试方法:1)尝试定义多个管理员;2)尝试添加一个已有标识的管理员;3)检查产品是否提示该标识管理员已存在,拒绝具有相同标识管理员的添加。b)预期结果:1)产品应允许定义多个管理员;2)应保证每一个管理员标识是全局唯一的,不允许一个管理员标识用于多个管理员。c)结果判定:上述预期结果均满足判定为符合,其他情况判定为不符合。对管理员属性定义的测试评价方法如下所示。a)测试方法:定义分属于不同角色的多个管理员,检查输入的管理员信息是否都能被保存。b)预期结果:产品应为每一个管理员保存其安全属性,包括:管理员标识、鉴别数据(如密码)、授权信息或管理员组信息、其他安全属性等,输入的管理员信息无丢失现象发生。c)结果判定:上述预期结果均满足判定为符合,其他情况判定为不符合。对安全行为管理的测试评价方法如下所示。a)测试方法:1)检查产品的安全功能是否明确规定仅限于指定的授权管理员能对产品的功能进行设置、修改、启用/停用等操作;2)检查指定的授权管理员对产品进行功能设置、参数修改、安全策略变更,以及启用/停用等操作前,是否应先登录才能操作。b)预期结果:1)产品仅限于指定授权管理员才能对产品进行功能设置、参数修改、安全策略变更,以及启用/停用等操作;2)指定的授权管理员对产品进行功能设置、参数修改、安全策略变更,以及启用/停用等操作前,都应先通过身份鉴别。c)结果判定:上述预期结果均满足判定为符合,其他情况判定为不符合。审计日志生成的测试评价方法如下所示。a)测试方法:1)尝试进行.1要求的各项操作,触发审计事件;2)查看审计日志是否包括事件发生的日期、时间、用户标识、事件描述和结果;3)若产品支持远程管理,查看审计日志是否记录管理主机的IP地址。b)预期结果:1)产品能够针对上述事件生成审计日志,日志内容包括事件发生的日期、时间、用户标识、事件描述和结果;2)当产品支持远程管理时,审计日志能够记录管理主机的IP地址。c)结果判定:上述预期结果均满足判定为符合,其他情况判定为不符合。对审计日志可理解性的测试评价方法如下所示。a)测试方法:检查产品审计日志中的所有审计记录内容是否便于理解(至少包括能便于理解的描述内容以及审计数据本身)。b)预期结果:产品提供为人理解的审计日志。c)结果判定:上述预期结果均满足判定为符合,其他情况判定为不符合。对审计日志查阅的测试评价方法如下所示。a)测试方法:1)以授权管理员身份尝试从审计日志中读取全部审计信息;2)检查产品是否为授权管理员提供从审计日志中读取全部审计信息的功能。b)预期结果:产品为授权管理员提供从审计日志中读取全部审计信息的功能。c)结果判定:上述预期结果均满足判定为符合,其他情况判定为不符合。对受限的审计日志查阅的测试评价方法如下所示。a)测试方法:分别模拟授权与非授权管理员访问审计日志,检查产品安全功能是否仅允许授权管理员访问审计日志。b)预期结果:产品限制审计日志的访问。除了具有明确访问权限的授权管理员之外,禁止所有其他用户对审计日志的访问。c)结果判定:上述预期结果均满足判定为符合,其他情况判定为不符合。对可选审计查阅的测试评价方法如下所示。a)测试方法:检查产品是否能够支持按照一定条件,包括但不限于时间、主体、客体等对审计日志进行检索或排序。b)预期结果:产品支持按照一定条件对审计日志进行检索或排序。c)结果判定:上述预期结果均满足判定为符合,其他情况判定为不符合。对支撑系统安全的测评方法如下所示。a)测评方法:1)查看开发者文档,并验证产品的支撑系统是否进行了必要的裁剪,是否不提供多余的组件或网络服务;2)重启系统,验证扫描任务的配置和日志信息是否不丢失;3)对系统进行安全性测试,验证是否不含已知的中、高、超危安全漏洞。b)预期结果:1)产品支撑系统进行了必要的裁剪,不提供多余的组件或网络服务;2)重启过程中,安全扫描任务的配置和日志信息不丢失;c)结果判定:上述预期结果均满足判定为符合,其他情况判定为不符合。7.3.3环境适应性要求对支持纯IPv6网络环境的测试评价方法如下所示。a)测试方法:搭建纯IPv6网络环境,检测产品是否能够在纯IPv6网络环境下正常工作。b)预期结果:产品能够在纯IPv6网络环境下正常工作,实现对目标设备的扫描。c)结果判定:上述预期结果均满足判定为符合,其他情况判定为不符合。对IPv6网络环境下自身管理的测试评价方法如下所示。a)测试方法:搭建IPv6网络环境,检测产品是否支持在IPv6网络环境下进行身份鉴别、安全审计、任务管理、策略配置等管理操作。b)预期结果:产品能够在IPv6网络环境下进行身份鉴别、安全审计、任务管理、策略配置等管理操作。c)结果判定:上述预期结果均满足判定为符合,其他情况判定为不符合。对双协议栈的测试评价方法如下所示。a)测试方法:搭建IPv4/IPv6双栈网络环境,检测产品是否能够在IPv4/IPv6双栈网络环境下正常工作。b)预期结果:产品能够在IPv4/IPv6双栈网络环境下正常工作,实现对目标设备的扫描。c)结果判定:上述预期结果均满足判定为符合,其他情况判定为不符合。7.3.4安全保障测试安全架构的测试评价方法如下所示。a)测试方法:检查开发者是否提供以下安全架构的证据,并检查开发者提供的信息是否满足证据的内容和形式的所有要求:1)与产品设计文档中对安全功能和自身安全保护实施抽象描述的级别一致;2)描述与安全功能和自身安全保护要求一致的产品安全功能和自身安全保护的安全域;3)描述产品安全功能和自身安全保护初始化过程为何是安全的;4)证实产品安全功能和自身安全保护能够防止被破坏;5)证实产品安全功能和自身安全保护能够防止安全特性被旁路。b)预期结果:开发者提供的信息应满足上述要求。c)结果判定:上述预期结果均满足判定为符合,其他情况判定为不符合。功能规范的测试评价方法如下所示。a)测试方法:检查开发者是否提供以下功能规范的证据,并检查开发者提供的信息是否满足证据的内容和形式的所有要求:1)完全描述产品的安全功能和自身安全保护;2)描述所有安全功能和自身安全保护接口的目的与使用方法;3)标识和描述每个安全功能和自身安全保护接口相关的所有参数;4)描述安全功能和自身安全保护接口相关的安全功能和自身安全保护实施行为;5)描述由安全功能和自身安全保护实施行为处理而引起的直接错误消息;6)证实安全功能和自身安全保护要求到安全功能和自身安全保护接口的追溯。b)预期结果:开发者提供的信息应满足上述要求。c)结果判定:上述预期结果均满足判定为符合,其他情况判定为不符合。产品设计的测试评价方法如下所示。a)测试方法:检查开发者是否提供以下产品设计的证据,并检查开发者提供的信息是否满足证据的内容和形式的所有要求:1)根据子系统描述产品结构;2)标识和描述产品安全功能和自身安全保护的所有子系统;3)描述安全功能和自身安全保护所有子系统间的相互作用;4)提供的映射关系能够证实设计中描述的所有行为能够映射到调用它的安全功能和自身安全保护接口。b)预期结果:开发者提供的信息应满足上述要求。c)结果判定:上述预期结果均满足判定为符合,其他情况判定为不符合。操作用户指南的测试评价方法如下所示。a)测试方法:检查开发者是否提供明确和合理的操作用户指南,并检查开发者提供的信息是否满足证据的内容和形式的所有要求:1)描述在安全处理环境中被控制的用户可访问的功能和特权,包含适当的警示信息;2)描述如何以安全的方式使用产品提供的可用接口;3)描述可用功能和接口,尤其是受用户控制的所有安全参数;4)明确说明与需要执行的用户可访问功能有关的每一种安全相关事件,包括改变安全功能和自身安全保护所控制实体的安全特性;5)标识产品运行的所有可能状态(包括操作导致的失败或者操作性错误),以及它们与维持安全运行之间的因果关系和联系;6)充分实现安全目的所执行的安全策略。b)预期结果:开发者提供的信息应满足上述要求。c)结果判定:上述预期结果均满足判定为符合,其他情况判定为不符合。准备程序的测试评价方法如下所示。a)测试方法:检查开发者是否提供以下准备程序的证据,并检查开发者提供的信息是否满足证据的内容和形式的所有要求:1)描述与开发者交付程序相一致的安全接收所交付产品必需的所有步骤;2)描述安全安装产品及其运行环境必需的所有步骤。b)预期结果:开发者提供的信息应满足上述要求。c)结果判定:上述预期结果均满足判定为符合,其他情况判定为不符合。配置管理能力的测试评价方法如下所示。a)测试方法:检查开发者是否提供以下配置管理能力的证据,并检查开发者提供的信息是否满足内容和形式的所有要求:1)检查开发者是否为不同版本的产品提供唯一的标识;2)现场检查配置管理系统是否对所有的配置项做出唯一的标识,且配置管理系统是否对配置项进行了维护;3)检查开发者提供的配置管理文档,是否描述了对配置项进行唯一标识的方法。b)预期结果:开发者提供的信息和现场活动证据内容应满足上述要求。c)结果判定:上述预期结果均满足判定为符合,其他情况判定为不符合。配置管理范围的测试评价方法如下所示。a)测试方法:检查开发者是否提供以下配置管理范围的证据,并检查开发者提供的信息是否满足内容和形式的所有要求:1)检查开发者提供的配置项列表;2)配置项列表是否描述了组成产品的全部配置项及相应的开发者。b)预期结果:开发者提供的信息和现场活动证据内容应满足上述要求。c)结果判定:上述预期结果均满足判定为符合,其他情况判定为不符合。交付程序的测试评价方法如下所示。a)测试方法:检查开发者是否提供以下交付程序的证据,并检查开发者提供的信息是否满足内容和形式的所有要求:1)现场检查开发者是否使用一定的交付程序交付产品;2)检查开发者是否使用文档描述交付过程,文档中是否包含以下内容:在给用户方交付系统的各版本时,为维护安全所必需的所有程序。b)预期结果:开发者提供的信息和现场活动证据内容应满足上述要求。c)结果判定:上述预期结果均满足判定为符合,其他情况判定为不符合。测试覆盖证的测试评价方法如下所示。a)测试方法:检查开发者提供的测试覆盖文档,在测试覆盖证据中,是否表明测试文档中所标识的测试与功能规范中所描述的产品的安全功能和自身安全保护是对应的,检查开发者提供的信息是否满足内容和形式的所有要求。b)预期结果:开发者提供的信息应满足上述要求。c)结果判定:上述预期结果均满足判定为符合,其他情况判定为不符合。功能测试的测试评价方法如下所示。a)测试方法:检查开发者是否提供的以下功能测试的证据,并检查开发者提供的信息是否满足内容和形式的所有要求:1)检查开发者提供的测试文档,是否包括测试计划、预期的测试结果和实际测试结果;2)检查测试计划是否标识了要测试的安全功能和自身安全保护,是否描述了每个安全功能和自身安全保护的测试方案(包括对其他测试结果的顺序依赖性);3)检查期望的测试结果是否表明测试成功后的预期输出;4)检查实际测试结果是否表明每个被测试的安全功能和自身安全保护能按照规定进行运作。b)预期结果:开发者提供的信息应满足上述要求。c)结果判定:上述预期结果均满足判定为符合,其他情况判定为不符合。独立测试的测试评价方法如下所示。a)测试方法:检查开发者提供的测试集合是否与其自测系统功能时使用的测试集合相一致,以用于安全功能和自身安全保护的抽样测试,并检查开发者提供的资源是否满足内容和形式的所有要求。b)预期结果:开发者提供的资源应满足上述要求。c)结果判定:上述预期结果均满足判定为符合,其他情况判定为不符合。脆弱性评定的测试评价方法如下所示。a)测试方法:1)从用户可能破坏安全策略的明显途径出发,按照安全机制定义的安全强度级别,对产品进行脆弱性分析;2)判断产品是否能够抵抗基本型攻击。b)预期结果:渗透性测试结果应表明产品能够抵抗基本型攻击。c)结果判定:上述预期结果均满足判定为符合,其他情况判定为不符合。7.4增强级测试评价方法7.4.1安全功能要求对TCP端口的测试评价方法如下所示。a)测试方法:1)使用虚拟机模拟或者真实设备作为扫描对象,在目标系统上开放已知TCP端口;2)根据产品说明书设置扫描策略,使用产品对目标系统进行扫描;3)检查扫描所发现的TCP端口是否与已知开放的端口一致。b)预期结果:产品能够识别开启的TCP端口。c)结果判定:上述预期结果均满足判定为符合,其他情况判定为不符合。对UDP端口的测试评价方法如下所示。a)测试方法:1)使用虚拟机模拟或者真实设备作为扫描对象,在目标系统上开放已知UDP端口;2)根据产品说明书设置扫描策略,使用产品对目标系统进行扫描;3)检查扫描所发现的UDP端口是否与已知开放的端口一致。b)预期结果:产品能够识别开启的UDP端口。c)结果判定:上述预期结果均满足判定为符合,其他情况判定为不符合。对端口协议分析的测试评价方法如下所示。a)测试方法:1)使用虚拟机模拟或者真实设备作为扫描对象,在目标系统上开放已知TCP/UDP端口,在非标准端口上使用的某些通用服务或者应用协议;2)根据产品说明书设置扫描策略,使用产品对目标系统进行扫描;3)检查扫描所发现的TCP/UDP端口所对应的通用服务或者应用协议是否正确,非标准端口所对应的通用服务或者应用协议是否正确。b)预期结果:产品能够识别开启的TCP/UDP端口所对应的服务或者应用层协议,能够识别非标准端口上使用的通用服务或应用协议。c)结果判定:上述预期结果均满足判定为符合,其他情况判定为不符合。对服务旗标的测试评价方法如下所示。a)测试方法:1)使用虚拟机模拟或者真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五版班班通设备与物联网结合合同2篇
- 二零二五年绿色生态住宅小区消防工程设计与施工合同3篇
- 二零二五版股份制企业股份自愿转让与投资者关系维护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监理合同延期补充协议-责任划分与风险承担3篇
- 二零二五版中央空调清洗保养及能耗管理服务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国有资产管理委托服务合同2篇
- 二零二五版股票质押担保合同范本编制与解析3篇
- 二零二五年度风力发电项目融资合同2篇
- 二零二五年美发师国际交流聘用合同2篇
- 二零二五年度酒店地毯翻新与维护服务合同范本3篇
- 垃圾焚烧发电环保培训
- 北京市朝阳区2024-2025学年高一(上)期末化学试卷(含答案)
- 中医基础学考试题(附答案)
- 2025贵州建筑安全员B证考试题库附答案
- 2024年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高层次卫技人才招聘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频考点附带答案
- 2024-2025学年八年级历史上册期末复习课件
- 2025年云南省大理州事业单位招聘339人历年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三年级数学寒假作业 有答案
- 大型起重机械现场管理手册
- 2024年贵州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真题及答案解析
- 江苏省南京市联合体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学情分析化学试卷(无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