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的可持续发展_第1页
区域的可持续发展_第2页
区域的可持续发展_第3页
区域的可持续发展_第4页
区域的可持续发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环境、资源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一、考点、热点回顾命题点一、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应对措施1.生态环境问题的产生原因及应对措施(1)生态环境问题的成因分析思路①地形原因:海拔、地势起伏状况对生态环境的影响。②气候原因:热量、降水、风力、风向等对环境的影响。③土壤条件:土壤特性会影响区域生态环境问题。④植被原因:植被破坏会引发多种生态环境问题。⑤河流原因:河流流量大小、侵蚀强度等与环境问题的关系。⑥人为原因:当地农业结构、居民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等。(2)解决区域环境与发展问题的一般思路与方法解决环境与发展问题的一般思路与方法,如图11–4所示:图11–4①针对自然因素的措施:分析环境问题产生的自然原因,从减弱或消除自然因素对环境问题的影响角度分析对策。②针对不合理人类活动的对策:改变不合理的人类活动,顺应自然发展规律。③针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措施:把环境治理和经济发展结合起来,才能从根本上治理环境问题。2.我国典型地区的生态环境问题2.我国典型地区的生态环境问题生态问题形成原因整治措施东北地区①黑土开垦后,引起土壤冲刷,黑土层日渐变薄;②沼泽地的开垦导致湿地萎缩;③森林生态和森林资源严重破坏①黑土被开垦后,自然平衡受到破坏,引起土壤冲刷;②林木超采、采育脱节、毁林开荒、森林火灾、居民烧柴等①停止对沼泽地的开垦;②植树造林,土壤培肥;③合理采伐,营造人工林;④森林的综合利用;⑤建设自然保护区黄淮海平原旱涝、盐碱、风沙是农业发展的三大障碍。冲积低平原、滨海平原是中低产田集中地区①气候具有春旱多发、多风沙、气温年较差大、降水集中且变率大等特点;②片面扩大灌溉面积,大水漫灌、只灌不排以及不合理开垦土地①低湿地治理:鱼塘—台田模式;②盐碱地治理:调节、控制水盐运动南方丘陵山区水土流失①夏季多暴雨;②地势起伏大;③能源短缺,农村薪柴匮乏,乱砍滥伐;④陡坡开垦①发展立体农业;②解决生活用能问题、发展沼气、营造薪炭林、炉灶革新、推广生活用煤黄土高原水土流失、自然灾害频发①生态脆弱,人地矛盾尖锐;②植被的破坏,不合理耕作,开矿;③土质疏松,夏季多暴雨①小流域综合治理,保塬、护坡、固沟;②调整农业结构,退耕还林、还草,合理存放表土,矿区复垦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土地荒漠化①干旱的大陆性气候,多大风;②原生沙质荒漠、砾质荒漠;③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农垦、水资源利用不当、工矿开发、居民点和道路建设①消除贫困;②早期预警;③生物固沙、沙障固沙;④保护植被,植树种草;⑤合理载畜,建设人工草场;⑥合理利用水资源命题点二、资源问题的产生及应对措施1.淡水资源短缺问题产生原因:=1\*GB3①淡水资源数量有限;=2\*GB3②地区分布不均;=3\*GB3③人口增长、工农业的不断发展对淡水需求量增加;=4\*GB3④水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污染、浪费严重。(2)应对措施:=1\*GB3①跨流域调水;=2\*GB3②提高水价;=3\*GB3③节约用水;=4\*GB3④水资源循环利用;=5\*GB3⑤提高水资源利用率;=6\*GB3⑥保护水源,治理污染。2.耕地减少问题(1)产生原因:=1\*GB3①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土地酸化、土壤盐碱化、土壤污染使耕地失去肥力,=2\*GB3②非农业建设用地增加,生态退耕。(2)应对措施:=1\*GB3①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2\*GB3②合理规划,城市、工业、交通等建设少占耕地;=3\*GB3③开发利用后备土地资源;=4\*GB3④治理各种土地问题,恢复土地生产力;=5\*GB3⑤通过立法加强监管,保护耕地资源。3.区域自然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1)区域能源、矿产资源的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项目德国鲁尔区山西能源基地开发条件地理位置优越,水、陆交通发达,煤炭资源丰富,离铁矿区近,水源丰富煤炭储量丰富,开采条件好;位置适中,交通便利;市场广阔生产结构以重化工业为主,其中煤炭和钢铁工业是其主导产业煤炭是其主导产业,产业结构正在逐步向多元化发展存在问题煤炭开采成本提高,煤炭能源地位下降,世界性钢铁过剩,传统产业衰落,环境问题明显生产结构单一,煤炭运力不足,环境问题突出综合整治措施改造传统产业,大力扶持新兴产业,促进产业结构多元化,治理环境污染,加强环境管理,营造绿色空间扩大煤炭开采量;发展交通,提高煤炭外运能力;加强煤炭加工转换;调整产业结构,延长产业链;治理环境污染(2)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分析思路①湿地资源的功能解析图11–8②湿地减少的原因分析a.自然原因:气候变干,降水减少使湿地逐年消失;海岸侵蚀使滩涂湿地不断损失。b.人为原因:人口急剧增加带来巨大的环境压力;土壤侵蚀导致进入河流的泥沙增加,减小了湿地的面积;大量引水灌溉和河道截流改向;围湖、围海造田;湿地植被破坏;过度利用湿地动植物资源;环境污染;引入外来物种的干扰;城市化和旅游业的发展与道路建设;等等。③湿地的保护措施:退田还湖、退田还沼泽、退耕还林还草;防治水污染;保护野生动植物,禁止滥捕滥猎;建立保护湿地的法规,增强保护湿地意识;(3)流域开发、建设与治理的分析思路①流域开发利用条件评价:分析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一般要考虑流域位置、自然环境(气候、地形、水系特征)、自然资源等自然地理条件和人口、经济发展基础等人文地理条件。②流域开发利用方向的评价:明确区域优势和问题,开发方向就是要发挥优势,解决问题。实例分析(以田纳西河为例):环境要素田纳西河流域特征对其他环境要素的影响流域开发方向地形多山的地形,地形起伏大陆路交通不便,发展航运修建船闸和水库蕴藏着丰富的水能水能开发,建水电站气候温暖湿润的亚热带气候流域内光、热、水较丰富较早成为发达农业区冬末春初降水多,夏秋降水相对较少河流流量不稳定给航运带来困难,需将修水库和船闸相结合降水季节变化与农作物的季节需水相矛盾修水库蓄水,解决降水与灌溉的矛盾水系水系发达,支流多,水量丰富航运发达大部分可通航,通往全国大部分地区水量不稳定,流量差异大航运不便修水库,建船闸,促航运矿产矿产丰富,有煤、铁、铜、锌、磷、云母等利于能源工业、钢铁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工业的发展成为影响流域综合开发的重要因素,早期不合理开发导致环境和生态破坏③河流水能资源的判断方法图11–9④河流航运价值的分析判断图11–10⑤河流治理的措施命题点三、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1.区域农业发展方向的分析步骤某区域农业发展条件的分析思路一般应按以下步骤进行:(1)从地形、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方面,分析该区域适合发展哪些类型的农业,以及种植哪些作物。(2)综合考虑该区社会经济条件,如区位、交通、市场等方面,从上一步已确定的农业类型及作物中选取单位产值最高且对当地生态环境无害的一部分。(3)要注意区域内部自然及社会经济条件方面的差异,合理布局小区域农业。2.商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方向(1)调整农业与农村经济结构(2)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3)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4)加快农业技术的应用和推广(5)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命题四、产业转移和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一)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1.自然原因(1)自然资源的区域分布很不均匀,存在明显的资源富集区和资源贫乏区。(2)自然资源在区域间一般不具有流动性。2.经济原因区域间的发展水平不平衡,各区域对自然资源的需求与该区域所赋存的自然资源不匹配。(二)、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1.能源资源生产和消费的地区差异大2.调整能源消费结构3.我国油气资源开发的战略重点在西部(三)、西气东输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对西部地区发展的影响①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就业机会,拉动相关产业的发展;②将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对东部地区发展的影响①缓解能源紧缺状况,优化能源消费结构;②推动天然气化工、发电等产业的发展及用户管网等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经济发展对东、西部经济协调发展的影响将西部地区资源优势与东部地区的经济、技术优势合理配置,利于东、西部地区协调发展对环境的影响①东部地区:天然气部分代替煤炭,有利于改善大气质量;②沿线农村地区:推广使用天然气,缓解因植被破坏带来的环境压力(四)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1.劳动力因素:劳动力充足、高素质且价格低廉的地区或国家,成为产业转移的目的地。2.内部交易成本:发达国家内部交易成本高,发展中国家内部交易成本低,企业由发达国家转移至发展中国家。3.市场因素:国内市场饱和、避开政策等的限制,企业就会开辟国际市场。(五)、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命题点五3S技术的特点与应用1.“3S”技术的比较项目遥感(RS)全球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功能获取信息定位、导航对获取的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加工、模拟特点探测范围大、速度快、限制小、信息量大等全天候、连续性、实时性图形化、可视化、更新快、内容更丰富灵活等应用资源普查、灾害监测、环境监测、工程建设及规划、军事侦察、海上交通、海上渔业等广泛应用于军事、航空、航海等高科技领域,并拓展到交通、探险等领域广泛应用于测绘、资源管理、环境保护、灾害监测、城乡规划、市场分析等领域,其中城市管理是应用最早的领域之一举例资源调查,环境监测,自然灾害防御、监测,农业土地资源及利用现状调查,农作物长势监测在野外调查时确定考察点的地理位置和高程,为飞机、轮船和汽车导航对区域内各种条件进行精确分析、评价,对环境和自然灾害进行动态监测和评估预测命题点六.区域差异的比较方法(1)适合比较的区域①地理位置相似或差异性明显的地区a.60°N的亚欧大陆东岸和西岸,可从气候类型、特点及其成因等方面进行比较。b.印度河和恒河入海口都位于23°26′N附近,可从气候类型、农产品、城市、宗教等方面进行比较。c.长江三角洲、尼罗河三角洲和密西西比河三角洲均位于30°N附近,可从河流注入的海洋、地形成因、气候类型、人口分布、主要城市、发展农业的条件与主要的农产品、农业带等方面进行比较。②地形、气候等自然特征相似或差异性明显的地区a.秦岭南北两侧地区的气候、水文特征比较。b.喜马拉雅山南坡与阿尔卑斯山南坡冬夏季雪线变化及其成因比较。c.中亚与同纬度的西欧地区的气候特征和水文特征的差异比较。③经济特征相似或差异性明显的地区a.日本和英国在自然条件、工业分布和经济特点等方面的异同。b.德国鲁尔区与中国辽中南工业区在区位条件、工业部门结构、整改措施等方面的异同。c.北非和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在气候、资源、人口、经济特点等方面的差异比较。(2)步骤:确定区域位置,列出比较要素,以表格的形式呈现出来,以免答题混乱。(3)内容:包括自然条件、经济条件、限制性因素等。(4)分析:深层次分析各差异条件产生的原因,探求因地制宜发展区域经济的措施。典型例题例1【2013•大纲全国卷】赤潮是某些浮游生物暴发性繁殖引起水色异常和水质恶化的现象。赤潮的出现和人类活动排放的污染物有关。据此完成(1)~(3)题。(1)引发赤潮的污染物主要为()A.重金属盐B.氮、磷营养物C.固体废弃物D.泄露的石油(2)赤潮暴发的海域一般()A.水温偏高、风力偏大B.水温偏低、风力偏大C.水温偏高、风力偏小D.水温偏低、风力偏小(3)赤潮多发的海域位于()A.赤道附近 B.大洋中部C.中、低纬近海 D.高纬近海【解题突破】解答该题应从以下几点突破:(1)富营养化导致浮游生物暴发性繁殖。(2)温度和营养物质是浮游生物繁殖的条件。[解析](1)B(2)C(3)C第(1)题,本题主要考查赤潮的形成原因。赤潮是由于城市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大量排入海中,使营养物质在水体中富集,水域中氮、磷等营养盐类含量大大增加,造成海域富营养化的现象。第(2)题,本题主要考查赤潮发生的重要环境因子。20~30℃是赤潮发生的适宜温度范围,可促使赤潮生物大量繁殖。一般水温偏高、风力较弱,或者潮流缓慢等水域环境利于赤潮的形成。第(3)题,本题主要考查赤潮发生的主要海域。赤潮主要是由于人类活动引起的,人类活动主要集中在温度较高的中、低纬近海海域。例2【2013•福建卷】循环农业是美丽乡村建设的途径之一。图11–13示意某循环农业模式。读图回答(1)~(2)题。图11–13(1)最适宜该模式的是()A.河套平原 B.黄淮平原C.辽东丘陵 D.闽浙丘陵(2)循环农业对建设美丽乡村的主要作用是()①提高经济效益②加快城镇发展③提供清洁能源④促进民居集中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解题突破】解答该题应从以下几点突破:(1)水稻、甘蔗主要分布于亚热带。(2)沼气池的建立是该循环农业的关键。[解析](1)D(2)B第(1)题,从图中看出,该地主要农作物是水稻和甘蔗。水稻种植主要分布在秦岭—淮河以南,甘蔗主要分布在广东、广西、云南、四川、福建、台湾等热带和亚热带气候分布区,结合两者可以得出该地位于闽浙丘陵。第(2)题,结合题干要求“对美丽乡村的主要作用”,“加快城镇发展”不符合题干要求,首先排除。该模式有渔业养殖、种植业等多种经营方式,农民收入多元化,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益。该模式也利用沼气池提供沼气这种清洁能源。模式中既有渔业养殖还有种植业,所以促使民居转向鱼塘等水域和耕地面积较集中的区域发展,可能促使民居走向分散。例3【2013•江苏卷】2013年4月20日,四川雅安芦山县发生7.0级地震。在震后救灾中,“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发挥了重要作用。BDS是我国自行研制的全球卫星定位与短文通信系统,是继美国全球定位系统(GPS)和俄罗斯格洛纳斯(GLONASS)之后的第三个成熟的卫星导航系统。据此回答(1)~(2)题。(1)BDS在抗震救灾中发挥的主要作用有()①提供灾区的影像②统计灾区的经济损失③确定救灾人员的位置④提供短文联络A.①②B.①③C.②③ D.③④(2)芦山地震与2008年汶川8.0级地震震中位置同处龙门山断裂带,但芦山地震造成的损失较小,主要原因有()①震级较低②提前预报③防震意识强④救援及时A.①②③ B.①③④C.②③④ D.①②④【解题突破】解答该题应从以下几点突破:(1)遥感、卫星导航系统与地理信息系统的作用。(2)影响地震烈度的因素。[解析](1)D(2)B第(1)题,材料中“BDS是我国自行研制的全球卫星定位与短文通信系统”,故选择③④两项,而①项为遥感的主要作用;统计灾区经济损失,需要GIS的参与。第(2)题,芦山地震7.0级相比汶川地震8.0级震级较小;地震的发生具有突发性,预报较为困难,未能提前预报,故排除;在汶川地震以后,无论政府还是个人,抗震意识增强、反应及时,可有效降低损失。例4(2012·安徽高考节选)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材料1:近些年,“千湖之省”湖北针对省情,夯实农业发展基础,调整产业结构,优化产业布局,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材料2:鉴于近些年铁矿石进口量和钢材出口量增加很快,武汉钢铁厂计划将部分生产能力转移到广西沿海防城港市。分析武汉钢铁厂部分生产能力转移对武汉、防城港两市发展可能带来的积极影响。获取信息:(1)由材料1可知武汉钢铁厂产业转移的背景。湖北省针对省情,夯实农业基础、调整产业结构、优化产业布局。(2)由材料2可知武汉钢铁厂转移到防城港市的生产能力主要是外向型的产业,势必扩大港口规模、增加就业机会。[解析]本题考查产业转移的积极影响。钢铁厂由内地迁往沿海,是充分利用国际资源发展经济的具体体现;积极影响分别从资源利用、产业结构调整、就业、区域经济发展等方面阐述即可。[答案]对武汉市的积极影响:减少能源、资源的消耗和土地占用;优化产业结构和布局;改善城市环境。对防城港市的积极影响:扩大港口规模;拉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加快工业化和城市化,促进区域发展。课堂练习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浙江西部山区某水库对降水量的影响图(图11–15)。图11–15材料二水库地区地形图(图11–16)。图11–16(1)请根据图11­15和图11­16,描述该库区南北方向上,1968~1972年平均降水量的空间变化特征,并解释冬季南岸比北岸降水多的原因。(2)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说出该地区农业发展的方向。[答案](1)变化特征:自水库向南北两侧递增,且南部地区降水量较大。原因:该地冬季盛行偏北风,风经水库增湿,携带大量水汽;南岸位于迎风坡,多地形雨。(2)发展立体农业;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林果业和淡水养殖;发展农产品深加工,延长生产链,增加产品附加值;发展观光农业。[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该库区年平均降水量自水库向南北两侧递增。该地位于浙江西部,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季盛行偏北风,根据图可知,南岸位于迎风坡,冬季降水多。第(2)题,当地多丘陵山地,适于发展立体农业;多湖泊水库,发展淡水养殖;结合经济发展与农民增收,进行农产品深加工,发展特色农业,等等。2、(2012·江苏地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图甲是我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线路示意图,图乙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北水南调工程线路示意图。材料二加利福尼亚州北水南调工程年调水量52亿立方米,受益于该调水工程,加州发展成为美国人口最多、灌溉面积最大和粮食产量最高的一个州。材料三黄淮海流域人均水资源量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21%,有2亿多人口不同程度存在饮水困难,工农业发展受到严重制约。我国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计划于2014年底通水,将大大缓解黄淮海地区的用水紧张状况。(1)试对两调水工程进行比较,完成下表。调水工程我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美国加州北水南调工程水资源南北差异的气候原因①________②________单位调水量耗能大小③________④________原因⑤________⑥________(2)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分析跨流域调水对调入区的主要影响。(3)要缓解黄淮海地区的用水紧张状况,还应采取哪些节水措施?【尝试答题】(1)调水工程我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美国加州北水南调工程水资源南北差异的气候原因南方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富;北方为温带季风气候,降水较少北部为地中海气候,冬季多雨;南部为热带沙漠气候,全年少雨单位调水量耗能大小小大原因地势起伏较小(或地势南高北低)地势南高北低,向南调水需逐级提水(2)满足生活用水(或促进社会发展);促进工农业发展(或促进经济发展);改善生态环境。(3)提高水资源利用率;调整产业结构;适当提高水价;提高节水意识等。四、课后练习(2013·苏锡常镇四市一模)近几年,新疆建设兵团在中科院的帮助下成功地利用无人遥控直升机对所属农场的农作物病虫害进行了防治,大大提高了其准确度和工作效率。据此回答1~2题。1.工程技术人员指挥无人遥控直升飞机运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①RS②GPS③GIS④数字地球A.①② B.③④C.②③ D.①④2.对农作物病虫害的监测,新疆采用了卫星遥感技术,是因为()①农作物遭受病虫害时,发射和反射的波谱会有一定变化②卫星遥感分辨率高,可拍摄到清晰的照片③卫星遥感探测的范围广,连续性强④卫星遥感智能化高,在治虫过程中无需人工参与A.①② B.③④C.①③ D.②④1.A2.C第1题,遥控直升飞机的位置使用GPS,进行遥控作业需使用遥感技术。第2题,农作物遭受病虫害时,发射和反射的波谱会有一定变化;卫星遥感探测的范围广,连续性强。(2013·南京模拟)对黄土丘陵沟壑区某地,相同面积、不同土地覆被水土流失的观测结果如下表。据此完成3~4题。eq\f(降雨量,mm)降雨强度混交林地坡耕地荒草地油松幼林地径流量/L泥沙量/kg径流量/L泥沙量/kg径流量/L泥沙量/kg径流量/L泥沙量/kg33弱1110.115541.31534.71541814很强290.532739.4710.82122519强280.31131.2510.4520.63.相同降雨强度下,泥沙量由小到大依次为()A.混交林地坡耕地荒草地油松幼林地B.混交林地油松幼林地坡耕地荒草地C.混交林地油松幼林地荒草地坡耕地D.混交林地荒草地油松幼林地坡耕地4.下列判断中,符合该地情况的是()①自然恢复植被的生态效益优于人工单一树种针叶林②开垦坡地可有效改善当地生态③森林树种越丰富,生态效益越优④退耕还林的生态效益优于退耕还草A.①④ B.①③C.②③ D.②④3.D4.B第3题,参考表中三项降水强度,可以判断出在相同降雨强度下,泥沙量由小到大依次为混交林地,荒草地、油松幼林地、坡耕地。第4题,由于在相同降雨强度下,混交林地的泥沙量小于油松幼林地,因此①③正确;坡耕地泥沙量最大,开垦坡地会导致当地生态环境恶化;油松幼林地保持水土的作用比荒草地小。我国某中学地理兴趣研究小组,沿图甲所示A、B、C、D四地进行生态调查,图乙是“他们调查某地后所作的一水井周边景观示意图”。据图回答5~6题。5.图乙所示生态特征最可能是下列哪种人类活动引起的()A.滥采矿产 B.过度农垦C.过度樵采 D.过度放牧6.图乙所示生态现象最可能出现在图甲所示哪一地区()A.A地B.B地 C.C地D.D地5.D6.B第5题,根据图乙水井周边的景观可以看出,离水井越近,植被越少,说明离水井越近,植被破坏越严重,这是由过度放牧所致。第6题,根据四地的经纬度,可判断出四地依次位于大兴安岭、内蒙古高原、横断山区、青藏高原,因而图乙所示的生态现象出现在B地。从19世纪后期至今,世界汽车产业中心经历了从欧洲到北美再到亚洲的变化过程。读图,回答7~9题。7.能反映世界汽车产业中心转移方向的是()A.①→②→③ B.①→④→②C.③→④→② D.④→①→③8.世界汽车产业中心不断向中国转移,主要是因为中国()A.消费市场广大 B.原料供应充足C.环境优美 D.技术水平较高9.汽车产业中心的转移会使中国()A.环境污染加剧 B.就业压力增大C.人口向内地集中 D.产业升级加快7.B8.A9.D第7题,结合图中的经纬网及所学知识可知,世界汽车产业最初的中心在欧洲,对应于图中的①;之后转移到北美,对应于图中的④;现在转移到了亚洲,对应于图中的②。第8题,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再加上我国目前经济发展速度较快,居民的收入日益增加,购买力增强,故我国的汽车消费市场广大。第9题,世界汽车产业中心不断向中国转移,有利于带动我国相关产业的发展,有利于我国管理、技术水平的提高,从而可以加快我国产业升级的步伐。不一定使环境污染加剧。(2013·皖南八校三模)2012年1月,国内最大规模运煤专线——蒙西到华中运煤铁路(即蒙华铁路)工程项目获得国家发改委批准。蒙华铁路北起东乌铁路浩勒报吉站,终点到达江西省吉安市,线路全长1837千米,规划设计输送能力为2亿吨,预计2017年将建成并投入使用。据此完成10~11题。10.建设蒙华铁路决定性的因素是()A.地质地形 B.河流分布C.人口数量增加 D.国民经济发展11.下列措施中不利于缓解华中地区能源供应紧张状况的是()A.实施能源多元化,积极开发新能源B.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冶金工业C.实行技术改造,提高能源利用率D.增强西电东送、西气东输能力10.D11.B第10题,社会经济的需要是现代铁路建设的决定性因素。第11题,华中地区能源资源并不丰富,若大力发展高耗能的冶金工业,必然要增加对煤炭等能源的需求量,进而加剧华中地区能源供应紧张局面。12.下图是“美国的北水南调和澳大利亚的东水西调示意图”,图中箭头表示调水方向,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美国太平洋沿岸为什么北部水资源富余,南部水资源贫乏?造成澳大利亚墨累—达令盆地水资源短缺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从工程建设的角度看,美国的北水南调和澳大利亚的东水西调,哪个难度大、投资高?理由是什么?(3)澳大利亚东水西调实施后,东部调出区的河流中下游出现水质变差、污染加重的现象,西部调入区出现土壤盐碱化加重的现象。请分析这两种现象产生的原因,并提出治理措施。12.解析:第(1)题,根据经纬度位置可判断出美国太平洋沿岸北部与南部的气候差异,并结合两个地区需水量的差异,分析其水资源的供需状况。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墨累—达令盆地水资源短缺的主要原因。第(2)题,可从其是否经过山地进行考虑。第(3)题,从水体的自净能力分析其水质变化。同时对盐碱地的形成原因及治理措施加以分析回答。答案:(1)①美国太平洋沿岸北部是温带海洋性气候,降水较多,南部是地中海气候,降水较少;②南部城市和人口比北部多,水资源需求量大。墨累—达令盆地水资源短缺的主要原因是农业生产需水量不断增大,且该地位于大分水岭的背风坡,降水少。(2)澳大利亚的东水西调。理由:美国输水路线位于盆地,与山脉走向一致;而澳大利亚输水路线与山脉相交,需开凿隧道,工程量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