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广东省广州市中考语文仿真模拟卷_第1页
2022年广东省广州市中考语文仿真模拟卷_第2页
2022年广东省广州市中考语文仿真模拟卷_第3页
2022年广东省广州市中考语文仿真模拟卷_第4页
2022年广东省广州市中考语文仿真模拟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答案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22页2022年广州市语文中考仿真模拟卷2(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第一部分积累与运用(共24分)一、(5题,16分)1.下面词语中,每组词语划线字读音完全错误的一组是(2分)A.庵堂/淹没手拙/咄咄逼人B.舂米/椿树催促/摧毁C.气概/灌溉荒谬/纰缪D.侵略/寝食不安火炬/距离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A.销声匿迹

雨后春笋

神采弈弈磨刀霍霍B.风雪在途

杳无音讯

目空一切

如梦出醒C.冰墩墩

雪融融

貌和神离

叹为观此D.草长莺飞

悬而未决

披星戴月

走投无路3.下列划线词语运用恰当的一项是(2分)A.他们太瘦了,即使想帮忙,也只能拈轻怕重。B.工程师和设计师们殚精竭虑,耗费了四年时间,终于实现了这个目标。C.摇滚乐那强烈快速的节奏和迷离闪烁的灯光效果,让人眼花缭乱。D.小方帮助了别人,真是一个取义成仁的好学生4.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东航事件发生后,相关部门经过行动、讨论后,决定搜救寻找客机上130余人。B.对于这种盲目投资、虚掷钱财的行为,迄今在有些部门仍未得到制止。C.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人们越来越清晰认识到,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决不能不以环境的破坏、资源的浪费为代价。D.这本书记载了陈毅同志在抗日战争时期的斗争业绩,刻画了他可敬、可爱的形象,再一次激起了人们对这位革命前辈的深切怀念。5.星辰学校开展“我的‘双减’生活”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参与。(8分)(1)程清同学将在班级的“我的‘双减’生活”交流会上分享自己对“双减”的认识、理解与建议,下面是他准备的发言稿的部分内容,请你帮助他补充、修改。当教育“内卷”“卷”得我们心力交瘁时,当升学“魔咒”念得我们心惊胆战时,“双减”政策如天降神兵!我们再也不用天天对着作业焚膏继晷、夜以继日,再也不用为了学习与父母闹得【甲】、了。但是,“双减”下的生活真的是放飞自我、游戏人生的吗?【乙】关了太久的鸟笼里飞出的鸟儿,真的能顺利冲向蓝天吗?思虑良久,我发现,过好"双减"下的生活,还必须学会做好“加法”:加读书,增涉猎;加劳动,增技能;加锻炼,增体质。我还想对父母说:;我还想对老师说:。这样的“双减”生活,便谱上了明亮而欢快的旋律,真正把时间归还给成长;把天地归还给童年了。①请结合语境,在【甲】处再写两个成语。(2分)②【乙】处画线句子有语病,请你修改。(1分)③请你在文末横线处补写程清同学的建议,要求切合主题,表达得体。(2分)(2)班级宣传小组在做“我的‘双减’生活”宣传画报,有同学提供了下边的漫画,请按要求完成下面的任务。①请你给这幅漫画命名,要切合活动主题与漫画内容。(不超过12个字)(1分)②你认同“内卷”吗?请谈谈你的看法(2分)二、(1题,8分)(共0分)6.(1)请在下面横线上填写相应的句子。(六题只选四题作答,4分)①正是江南好风景,___________________。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②___________________,愁云惨淡万里凝。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③入则无法家拂士,___________________。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④___________________,自将磨洗认前朝。

(杜牧《赤壁》)⑤春蚕到死丝方尽,____________________。

(李商隐《无题》)⑥______________________,皆若空游无所依。

(柳宗元《小石潭记》)(2)某同学收集了一些山水田园诗,请你根据批注,完成表格(4分)出处作者诗句批注《竹里馆》王维①,。远离世俗惬意隐居《饮酒(其五)》陶渊明②,。悠闲自得超脱世俗《游山西村》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村人好客热爱田园第二部分阅读与鉴赏(共46分)三、(5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题。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其人曰:“奈地坏何?”晓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选自《列子》)7.下列句子中,对加点词语意义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废寝食者

废:废弃 B.亡处亡气

亡:没有C.若躇步跐蹈若:好像 D.其人舍然大喜

舍:放弃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2)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9.对课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个寓言故事讽刺了杞人,他无端担忧天崩地裂以致寝食难安。B.“晓之者”成功打消杞人忧虑,靠的是他对自然界的科学认知。C.我们对一种事物认识不足了解不够,就难免会产生畏惧的心理。D.这篇寓言故事通过对话来塑造人物形象,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10.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4分)广汉①为人强力,天性精于吏职。见吏民,或夜不寝至旦。尤善为钩距②,以得事情。钩距者,设预知马贾,则先问狗,已问羊,又问牛,然后及马,参伍其贾③,以类相准,则知马之贵贱不失实矣。唯广汉至精能行之,它人效者莫能及也。郡中盗贼,闾里轻侠,其根株窟穴所在,及吏受取请求铢两之奸④,皆知之。长安少年数人会穷里⑤空舍谋共劫人,坐语未讫,广汉使吏捕治,具服。富人苏回为郎,二人劫之。有顷,广汉将吏到家,自立庭下,使长安丞龚奢叩堂户晓贼,曰:“京兆尹赵君谢两卿,无得杀质,此宿卫臣也。释质,来手,得善相遇,幸逢赦令,或时解脱。”二人惊愕,又素闻广汉名,即开户出,下堂叩头,广汉跪谢曰:“幸全活郎,甚厚!”送狱,敕吏谨遇,给酒肉。至冬当出死,豫⑥为调⑦棺,给敛葬具,告语之,皆曰:“死无所恨!”(选自《汉书·赵广汉传》)【注】①广汉:即赵广汉,字子都,西汉时期涿郡蠡吾县人。②钩距:辗转推问,得出实情。③参伍其贾:反复比较其价钱。参,同“三”。④铢两之奸:数目很少的贪污受贿。铢,一两的二十四分之一。⑤穷里:隐蔽的里巷。⑥豫:事先准备。⑦调:治办,办理。(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分)①或夜不寝至旦()②即开户出()(2)选文表现了赵广汉的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2分)11.阅读古诗,回答问题: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请用现代汉语解释划线句的意思。(2分)“生子当如孙仲谋”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2分)四、(8题,30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2~15题[新闻发布]4月12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全国爱卫办副主任毛群安提出,疫情提示我们要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集体就餐时建议推广分餐制,使用公筷、公勺。[新闻链接]什么是“分餐制”?分餐制是指由厨师、服务人员或家人,按照等量的原则,把主食和菜肴分配到餐具中,供每一位就餐者独自享用的就餐方式。它是相对多人合用一份或几份菜肴的“合餐”而言的。中国烹饪协会认为,分餐制主要形式有三种:厨师分餐,厨师在厨房将制作的菜点成品按每客一份分配,由服务员送给每位就餐者进食;服务员分餐,餐厅服务人员在分餐台或台面将菜点成品分配给每位就餐者进食;就餐者自行分餐,就餐者通过使用公筷、公勺等公用餐具分取菜点成品,再用各自餐具进食。自助餐和套餐均属于分餐制。中国饭店协会则认为,中餐的分餐制形式可以分为服务员在餐桌分餐、上菜前分餐、自助餐、摆放公筷公勺及1人1份的用餐方式等4种。同时作为就餐消费者,提倡带上自己的筷子和勺子,把餐馆的餐具作为公筷公勺。(摘编自《“食”尚进家门,“分餐革命”正在进行》)为什么倡导“分餐制”?当代人类所患疾病由发生原因分析,大致可归为微生物、遗传、环境和生活方式四大门类,引起疾病的大致比例为:微生物10%、遗传10%、环境30%、生活方式50%。医学、卫生和营养等方面专家,也通过大量的事实告诫人们,饮食习惯、生活方式与人的健康密切相关。分餐是预防、减少各种疾病交叉感染机会的有效途径,这对于经历了各种传播性疾病肆虐的现代社会而言,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摘编自《健康饮食方式呼唤分餐制》)[新闻热议1]“合餐制”是中华文化的一种习俗礼仪。然而,合餐制在表达人们亲密温馨气氛的同时,因“同餐桌、同碗盘、同筷勺”的餐饮习惯,为疾病的传播埋下了隐患。合餐制意味着许多熟悉或不熟悉的人同吃一桌饭菜,人员相互接触频率增加,更容易给病菌可乘之机。在共同就餐时,就餐者就有可能成为病菌的传播者。因此,分餐制就成为防范餐者传染病菌的可行方式。分餐避免了筷子、勺子等餐具的交互接触。我国早在商周时期就有分餐的记载,但其显著的特征是对层级地位的彰显,是一种礼制。《周礼》有载:“设席之法,先设者皆言筵,后加者为席。筵长席短,筵铺陈于下,席在上,为人所坐藉。”这便是针对筵宴的规格标准。事实上,饮食习俗的变迁呈现“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趋势:从人类社会初期,以采摘为主的饮食方式就造成了人类的分餐制;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食物的丰富,人们聚在一起共享美食,形成了合餐制;如今,面临不断出现的公共卫生问题和疾病隐患,分餐制需要“再出江湖”。(摘编自《以疫情为契机倡导分餐制》)[新闻热议2]第一,可以防止呼吸道和消化道传染病的交叉感染。“有数据表明,实行分餐制能使病菌的感染率由合餐制的42%降为17%。第二,可以简化筵席程序,减少菜品,避免浪费。分餐制“可使全国餐饮业每年节约粮食和农副产品约100亿元”。第三,饮食文化传统可以改变。分餐制早在战国时代就有,“只是唐代以后,分餐制才变成合餐制”。第四,分餐制对于弘扬我国饮食文化、推进移风易俗和传统就餐方式的科学化和文明化,引导和规范餐饮行业和行业的健康发展等,都具有重要意义。上述理由中,第四条完全正确。第一、二条也有一定的道理,只是不知数据从何而来。至于第三条,值得商榷。由于合餐制是中国农业生产模式、伦理道德观念、饮食审美情趣、勤俭持家传统、烹调工艺体系和宴宾待客礼仪等众多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必然古今一线贯穿,始终是中华民族进餐方式的主流。至于《周礼》《史记》记载的史料,虽然也有一点“分餐“的意味,但那毕竟只是一种宗法礼制下的生活等级待遇,仅局限于社会上层;在生产力水平相当低下的战国时代,科学地实行全民分餐难以想象。(摘编自《分餐制的冷思考》)[新闻热议3]新华睿思·数媒智慧分析平台调查数据:(摘编自《大数据告诉你推行分餐制“卡”在哪》)行业协会人士:中国人过日子希望团团圆圆,对“分”比较忌讳。喜欢热热闹闹围坐一桌,其乐融融的氛围。此外,同西餐不一样,中餐有很多整鸡整鱼的菜式菜品,也不好分。餐饮业经营者:分餐制就在每个人身边。单位食堂、学校食堂是典型的分餐制。但和食堂就餐不一样,上餐厅下馆子重要的是人与人的交流,有社交属性。我经营着一家重庆老灶火锅,没有分餐。在重庆,麻辣红汤九宫格是传统,也是主流。本地有一人一锅的小火锅餐厅。这样很好,消费者可以自主选择。分餐可以倡导,但最好顺其自然交给市场,不要一刀切。餐饮业创投人:我认为最大的挑战是投入产出比。分餐制对餐饮企业规章制度和服务标准提出了更高要求,实行之后会增加企业的成本。分餐制运营成本带来的价格提升,消费者能否承担?(摘编自《业界话分餐》)12.下列对材料中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A.分餐制早在商周就有史料记载,带有彰显层级地位的特征,因此可以推断分餐制在古时就是中华民族进餐方式的主流。B.合餐制是中华文化的习俗之一。意味着熟悉的人同吃一桌饭菜,因此它能很好的表达人与人的亲密,营造温馨的气氛。C.分餐形式可以按分餐人员、使用餐具及用餐方式等进行细分,基于此,商家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用适合的分餐形式。D.合餐制的形成原因是生活水平的提高、食物的丰富和彼此的分享,可见合餐制是比分餐制更为先进和优越的礼仪文化。13.关于分餐制,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A.分餐制在引导和促进餐饮行业健康发展等方面有积极意义,可以倡导,但注意不要急于求成和一刀切。B.分餐制指的是专人把饭菜定量分配给每一位就餐者,它是相对于多人合用一份菜肴的“合餐”而言的。C.分餐制能够避免用餐者的餐具发生交互接触,事实证明它能有效预防、减少各种疾病交叉感染的机会。D.分餐制早在人类社会初期已出现,经历变迁,在公共卫生问题和疾病隐患频现的当今,又再引发关注。14.关于调查数据,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有一定比例受访者对分餐制存在抵触心理,可见推广分餐制仍存在一定的阻力。B.有部分受访者对分餐制和公筷公勺保持沉默,宣传时应注意对该群体给予关注。C.超过两成受访者对分餐制和公筷公勺心存顾虑,可见该群体也将会成为反对者。D.调查结果显示,使用公筷公勺的认可度超过半数,可见它具有一定的群众基础。15.“新闻热议3”中,业界人士认为目前推广分餐制面临哪些困难?请分点概括。(二)阅读下面文字,回答第16~19题蒯金匠①清康熙年间,县令董其在关帝庙内建演戏楼,特书“摹古绘今”四字,命砖雕艺人阴刻入砖,填以花青。②为表对关帝虔诚,董其有将此四字贴金的想法。能做成事儿,但费用不从财政上支出,这才是做官儿的能耐。董其脑筋一转,主意就来了:他腾出戏楼临街的一间作为门面,想租的人,不但要付租金,还得先把那四个字贴上金。③安东城不乏殷实的生意人,要贴金,肯定是有人花得起的。主要是大家把董其的意图想复杂了:堂堂一个大老爷,恐怕不是让你多花几两银子吧?④蒯金匠本来是个在街头支摊的主儿,现在听人这么一说,他的心痒痒了。他来找董其。“老蒯,本来我想把这个事弄得好玩一点儿,你来了,那就不好玩了。那么大的几个字,要全贴上金。至少得一二两金子吧?你砸锅卖铁,能凑得齐?”蒯金匠就自我解嘲地笑:“我就一个混日月的手艺人,身上有个一两钱金,足够用了。”“那你怎么贴?”“贴字的金不都是箔吗?箔不都是金碾的吗?”县太爷的一口热茶差点喷出来:好好好,老蒯有本事,一两钱金子,你能碾多大?耳屎大的一点金,老蒯拿个锤子不紧不慢地碾了一上午,呀,竟成了大匾大的三片。手艺了得!⑤在关帝庙前讨得一个门面。生意自然是好得不得了。⑥虽然打箔的手艺好。但老蒯几乎不给人打箔。一般他只接化金的生意:客人拿来一副耳环,嫌不好看,要化了,重新打一枚戒指——这个活,老蒯接。接到这种活。老蒯会把客人的耳环放到一块操作板上,躬身先到关帝庙烧一炷香。操作板是硬木的,可能是为了好玩。老蒯在中间嵌了耳屎大的一坨金。黄亮亮的。晃眼。客人就在心里“嘁”一声,这个老蒯,攒了一辈子就攒这么一点家当。但这个念头客人仅仅是一闪。他就看到老蒯拿出一支喷枪。喷枪里喷出一根火线,瞬间就能将操作板上的金熔化掉。操作板是木头的,不会被烧煳?往往客人这样想的时候,他要的戒指已经出现在老蒯的手上了。老蒯称了重,客人伸过头一瞧,跟在家里秤的一模一样。客人竖起大拇指:老蒯这人,做生意地道。⑦实际上呢。老蒯的手法快得连他自己都不相信:在化金的过程中(当然是在客人的眼皮他先是熔了客人的真金。再熔了自己嵌在操作板上的假金,又让金汁局部冷却。留下耳屎大的一坨重新凝固到案板上。不知不觉,便偷梁换柱了。⑧安东府衙离关帝庙不远,所以县太爷的生意老蒯也做得到:县太爷喜欢金。巴结他的人自然会以金相送。县太爷一面和送礼的人攀谈,一面命娘子匆匆忙忙地跑了来,请老蒯化金。化掉以后做什么呢?还是做原来的东西。还做原来的东西?逗我呢吧?有时候老蒯会自己将重做成的金子送到县衙。“好东西呀!”县太爷把热乎乎的金器拿在手里抚摸“我的喜欢和你们不一样。我就喜欢金器刚从操作台上拿下来时的那股热乎劲。”一会儿,金器冷了。县太爷刚才的热乎劲也没了——他退还了金器。咋还有这样的怪癖?送礼的客人大惑不解。这样的怪癖。有意思。老蒯笑了笑。⑨董其做了三年安东知县。老蒯靠金匠的手艺攒了不少钱,买了房,娶了妻,算上是小康之家了。即将离任的时候。董其来到了老蒯的作坊:“这几年你没少赚吧——我的东西呢?”老蒯弯腰先啐了一口痰,这才朝董其拱拱手:“您的东西一点不少,都攒着呢。”看到那一枚枚耳屎大的碎金。董其眯起眼睛拿在手里抚摸:“好东西呀,只可惜还是太少。再做几年知县就好了。”“大人您想要多少?”“至少三十两吧。安东地势低洼。而老城墙多处倾颓,春夏屡遭古淮河水患——三十两。该能修好了吧。”⑩想起水漫安东时董其带人戽水的好笑场面。总是咳嗽的老蒯忍住了快到嘴边的一口痰:“放心吧,不够的部分我来出。”“你?”董其睁大了眼睛,“那么大的事,你老蒯掺和就不好玩了——三十两黄金,把你老蒯当个猪卖了也远远不够呀。”“嘁——”老蒯晃了晃手中的锤,“我会碾金。一碾,金就多了——不仅仅是面积变多,重量也会变多。”(选自《小说月刊》)1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说淡化了矛盾冲突。以散文特写式的笔触描绘了县令与蒯金匠、蒯金匠与客户交谈的一些场景。表面上看起来很随意,实际上以小见大展示了主人公的形象。B.小说中县令说,“你来了,那就不好玩了”及“那么大的事。你老蒯掺和就不好玩了”。语言诙谐。强调了县令想通过巧妙手法获得金子,不想让老蒯掺和其中。C.小说在情节安排上匠心独运,先抑后扬。先叙述了县令索金和蒯金匠熔金过程中偷梁换柱等不良行为。结尾情节出人意料,赞美了二人美好形象。D.小说中画线句子详细介绍了蒯金匠熔金过程,体现了蒯金匠技法之娴熟、手段之老道,充分说明了蒯金匠竟然在客人的眼皮底下以假乱真行为的贪婪和卑劣。17.概括小说中跟蒯金匠相关的故事情节。(4分)①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③蒯金匠愿意出钱治水18.根据第⑨小节的人物描写并结合相关事件,分析两个人物各自的性格特点。(4分)19.说说文章第⑧小节在全文中有何奇妙的作用。(6分)第三部分写作(共50分)五、(1题,50分)20.请你以《那一刻,我再也看无法忍受这种现象》为题,写一篇文章。(50分)要求:①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②600字以上。③文中不得出现考生的姓名和所在学校名称。附加题(8分)1.下列表述错误的一项是(2分)A.《昆虫记》中法布尔采用解剖法,记录昆虫的生活现象、本性和习性,带给我们不一样的昆虫世界。B.《简爱》引人入胜地展现了男女主人公曲折起伏的爱情经历,成功塑造了一个敢于反抗、敢于争取自由和平等地位的女性形象。C.《红星照耀中国》是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依据自己1936年在根据地的采访和考察资料写成的,作品客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