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和一中2012-201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_第1页
太和一中2012-201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_第2页
太和一中2012-201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_第3页
太和一中2012-201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_第4页
太和一中2012-201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太和一中2012-201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本试卷分第1卷(阅读题)和第二卷(表达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所有客观选择题用2B铅笔填涂,所有题目答案请写在答题卷上,考试结束时只需上交答题卷。第I卷(阅读题65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新儒学与书院讲学中国社会由唐以下,因于科举制度之功效,而使贵族门第彻底消失。同时亦因印刷术发明,书籍传播方便,更使文化大流益易泛滥,渗透到社会的下层去。到五代、宋初,雕版印书术正式应用到古代经典上来,书籍传播日易日广,文化益普及,社会阶级益见消融。到了宋代,新儒学崛兴。他们讲的是万物一体之道,故说:“民吾同胞,物吾与也。〞他们的工夫则从“存天理,去人欲〞入手。他们的规模与节目,则为古代《大学》篇中所举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八项。他们大率都像范仲淹那样,为秀才时即以天下为己任。他们都抱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胸襟。他们全都是具有清明的理智而兼附有宗教热忱的书生。这一派儒学,从宋初开始,直到明末清初始见衰替。前后有七百年长的时期,中国近代文化向社会下层之更深入与更普及,全由他们主持与发动。他们之间出过不少有名的学者,最为后人敬重的,则如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朱熹、陆九渊,王守仁等。与这一派儒学相随并盛的,则有“书院制度与讲学风尚〞。汉、唐两代,国家的公立学校,规制颇为详备,学员亦极盛。只有魏晋南北朝时代,公立学校有名无实,严正的讲学风尚,掌握在佛教的寺院里。宋、元、明、清四代的书院制度,则是一种私立学校而代替着佛寺严正讲学之风的。书院的开始,多在名山胜地,由社会私人捐资修筑,最重要的是藏书堂,其次是学员之宿舍,每一书院,常供奉着某几个前代名儒的神位与画像,为之年时举行祠典。可见书院规模,本来是颇模仿佛寺而产生的。稍后则几于通都大邑均有书院。有的亦由政府大吏提倡成立,或由政府拨款维持。但书院教育的超政治而独立的自由讲学之风格,是始终坚持的。在那时期里,政府仍有公立学校,国立大学与地方州县学均有。尤其如宋、明两代经常采用私家书院规制,模仿改善。但从大体说来,一般教育权始终在书院方面,始终在私家讲学的手里。我们可以说,自宋以下一千年的中国,是平民学者私家讲学的中国,教育权既不属之政府官吏亦不属之宗教僧侣了。中学学优高考网说到讲学的风尚,最先亦由佛寺传来。宋、明儒的讲学,与两汉儒家的传经,可说全属两事。传经是偏于学术意味的,讲学则颇带有宗教精神。因此宋、明儒的讲学风尚,循其所至,是一定要普及于社会之全阶层的。自北宋二程以下,讲学风尚愈播愈盛,直到明代王守仁门下,如浙中之王畿,以及泰州之王艮,他们的讲学几乎全成了一种社会活动。同时又因为他们号为“新儒家〞,讲的多注重在现实人生与伦常日用,因此他们经常不免要牵涉到政治问题。如是则私家讲学常要走上自由议政的路,而与政府相冲突。因此宋、明两代,亦屡有政府明令禁止书院讲学与驱散学员等事,宋代的程颐、朱熹,都曾受过这一种排斥与压迫。最显著的如明代末年的东林党,他们是一个学术团体,而同时被视为一个政治集团,他们虽多半是在野的学者,但在政治上形成了绝大的声势。因此我们假设不了解此七百年来新儒家之精神与其实际的活动,我们亦将无法了解近代中国文化动态之枢纽所在。

〔节选自钱穆《中国文化史导论》〕1.对文中表达的“新儒学〞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新儒学产生在唐以后的中国贵族门第彻底消失之后。B.新儒学以天下为己任,其成员是一群在政治上具有狂热的宗教热忱的书生。C.新儒学从宋初开始,直到明末清初才逐渐衰替,一直延续了七百年的时间。D.新儒学使中国近代文化向社会下层更加普及与深入。2.对中国古代“书院制度〞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古代的教育,先经过国家的公立学校的发展,然后是公立学校有名无实,教育转到佛寺的寺院里,最后发展为私立学校而代替佛寺教育。B.古代的书院大多修建在名山胜地,原因是这些地方远离尘嚣,便于同学读书,同时书院选址又体现出新儒学高雅的鉴赏品味。C.由社会私人捐资修筑的书院,一般都有藏书堂,有学员宿舍,还经常供奉着某几个前代名儒的神位与画像。D.私人建立的书院牢牢控制着中国古代的教育大权,私塾取代公立学校,成为自宋至清一千年来的中国唯一的教育形式。3.以下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书院讲学所带有的宗教精神,必定发展到让文化向社会各阶层的普及。B.书院讲学所关注的现实人生与伦常日用,经常要走上自由议政的路子。C.汉儒传经是偏于学术意味的,而书院讲学颇带有宗教精神,多与政治相冲突,屡屡遭到排斥与压迫。D.从书院讲学开始的东林党,本身既是一个学术团体,又是一个政治团体。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留侯张良者,其先韩人也。韩破,良家僮三百人,弟死不葬,悉以家财求客刺秦王,为韩复仇,以大父、父五世相韩故。沛公之从雒阳南出,良引兵从沛公。沛公欲以兵二万人击秦峣下军,良说曰:“秦兵尚强,未可轻。臣闻其将屠者子,贾竖易动以利。愿沛公且留壁,使人先行,为五万人具食,益为张旗帜诸山上,为疑兵,令郦食其持重宝啖秦将。〞秦将果畔,欲连和俱西袭咸阳,沛公欲听之。良曰:“此独其将欲叛耳,恐士卒不从。不从必危,不如因其解击之。〞沛公乃引兵击秦军,大破之。遂至咸阳,秦王子婴降沛公。汉元年正月,(沛公)使请汉中地。项王乃许之。良因说汉王曰:“王何不烧绝所过栈道,示天下无还心,以固项王意。〞乃使良还。行,烧绝栈道。项王以此无西忧汉心,而发兵北击齐。良亡,间行归汉王。至下邑,汉王下马踞鞍而问曰:“吾欲捐关以东等弃之,谁可与共功者?〞良进曰:“九江王黥布,楚枭将,与项王有郤;彭越与齐王田荣反梁地:此两人可急使。而汉王之将独韩信可属大事,当一面。即欲捐之,捐之此三人,则楚可破也。〞然卒破楚者,此三人力也。张良多病,未尝特将也。常为画策臣,时时从汉王。汉四年,韩信破齐而欲自立为齐王,汉王怨。张良说汉王,汉王使良授齐王信印。其秋,汉王追楚至阳夏南,战不利而壁固陵,诸侯期不至。良说汉王,汉王用其计,诸侯皆至。汉六年正月,封功臣。高帝曰:“运筹策帷帐中,决胜千里外,子房功也。自择齐三万户。〞良曰:“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乃封张良为留侯。留侯性多病,即道引不食谷,杜门不出岁余。会高帝崩,吕后德留侯,乃强食之,曰:“人生一世间,如白驹过隙,何至自苦如此乎!〞留侯不得已,强听而食。后八年卒,谥为文成侯(选自《史记·留侯世家二十五》,有删节)4.对以下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吕后德留侯德:感激B.愿沛公且留壁壁:营垒,军营C.令郦食其持重宝啖秦将啖:吃,这里是以利引诱的意思D.不如因其解击之解:解散通“懈〞懈怠,松懈5.以下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A.沛公之从洛阳南出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B.沛公欲以兵二万人击秦峣下军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C.臣闻其将屠者子吾其还也前句“其〞代词,“它的〞;后句“其〞副词,表婉商,还是D.汉王下马踞鞍而问曰夜缒而出6.以下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张良轻财爱国。韩国破亡之时,张良家有僮奴三百人。他拿出全部家财来寻求刺客暗杀秦王,为韩国复仇。B.张良为人精明。在峣山下的秦将上当想要反叛秦王朝的状况下,合计到士卒会不听从,让沛公带兵对秦军各个击破,取得大胜。张良并未让沛公带兵各个击破C.张良足智多谋。败峣下军,破项羽疑,荐举良才,解除危难,促诸侯之会,为汉王朝立下汗马功劳。D.张良知道激流勇退。高帝对他的才干极为赏识,让他自己在齐地选择三万户作为封地,张良委婉地拒绝了,于是被封为留侯。7.翻译下面的句子。〔每题5分,共10分〕(1)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译:(2)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译: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共8分〕江上董颖万顷沧江万顷秋,镜天飞雪一双鸥。摩挲数尺沙边柳,待汝成阴系钓舟。注:据洪迈《夷坚志》记载董颖是个穷困潦倒的诗人,一生为生计所迫而常年奔波异乡。8本诗前两句是如何写景的?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4分〕答:9尾句中有一字用得自然贴切而充满情思,请找出来并作简要赏析。〔4分〕答10.补写以下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分〕〔1〕众女嫉余之娥眉兮,。〔屈原《离骚》〕〔2〕臣生当陨首,。〔李密《陈情表》〕〔3〕扪参历井仰胁息,。〔李白《蜀道难》〕〔4〕,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荀子《劝学》〕〔5〕斜阳草树,,人道寄奴曾住。〔辛弃疾《永遇乐》〕〔6〕自其不变者而观之,,而又何羡乎!〔苏轼《赤壁赋》〕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1-14题。明月清泉自在怀贾平凹①读王维的《山居秋暝》时年龄还小,想像不来“松间明月〞的高洁,也不懂得“泉流石上〞是什么样。母亲说这是一幅很美很美的风光画,要我好好背,说背熟了就知道意思了。可我虽将诗句背得滚瓜烂熟,其意义依旧不懂。什么空山、清泉、渔舟这些田园风物也只是模糊,而乡野情致则更模糊了。②后来上了大学,有了些古文功底,经常自豪于同窗学友,翻来覆去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也能时常获得师长的赞许。再后来深入乡村,那儿有田园,却无松竹流泉;及至上了华山、峨眉山,并且专在月夜听泉,古刹闻钟,乘江南渔舟,访溪边浣女,都为寻找王维的((山居秋暝》的那种灿烂意境,都为了却“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那份执著情结。一段时间,于人世纷杂之中,自以为林泉在胸,甚至以渔樵野老自居,说和同事纠纷,劝解祸中难人。自以为心中有了王维,就了却了人间烦恼,看透了红尘纷争;更自以为一壶清茶,便可谈笑古今。③真正进了人生的生存程序:结婚、生子、住房、柴米油盐,等等,才知道青年时代“明月松间照〞式的“超脱〞,只不过是少年时代“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浮雕和顺延。真正对王维和他的诗的理解,是在经历了无数生命的体验和阅历的堆积之后。人之一生,苦也罢,乐也罢;得也罢,失也罢——要紧的是心间的一泓清泉里不能没有月辉。哲学家培根说过:“历史使人明智,诗歌使人灵秀。〞顶上的松月,足下的流泉以及座下的磐石,何曾因宠辱得失而抛却自在?又何曾因风霜雨雪而易移萎缩?它们自我踏实,不变心性,才有了千年的阅历,万年的长期,也才有了诗人的神韵和学者的品性。我不只一次造访过终南山翠华池边那棵苍松,也每年数次带外地朋友去观览皇帝陵下的汉武帝手植柏,还经常携着孩子在碑林前的唐槐边盘桓……这些树木中的祖宗,旱天雷摧折过它们的骨干,三九冰冻裂过它们的树皮,甚至它们还挨过野樵顽童的斧斫和毛虫鸟雀的啮啄,然而它们全都无言地忍受了,它们默默地自我修复、自我完善。到头来,这风霜雨雪,这刀斤虫雀,统统化作了其根下营养自身的泥土和涵育情操的“胎盘〞。这是何等的气度和胸襟?相形之下,那些不惜以自己的尊严和人格与金钱地位、功名利禄作交换,最终腰缠万贯、飞黄腾达的小人的蝇营狗苟算得了什么?且让他暂去得逞又能怎样?④王维实在是唐朝的爱因斯坦。他把山水景物参悟得那么透彻,所谓穷极物理、形而上学于他实在是储之心灵,口吐莲花!坦诚、执著、自识,使王维远离了贪婪、附庸、嫉妒的装饰,从而永葆了自身人品、诗品顽强的生命力。谁又能说不呢?确实,“空山〞是一种胸襟,“新雨〞是一种态度,“天气〞是一种环境,“晚来〞是瞬时的境遇。“竹喧〞也罢,“莲动〞也罢,“春芳〞也罢,“王孙〞也罢,生活中的诱惑实在是太多太多,而物质的欲望则永无止境,什么都要的结果最终只能是什么都没能得到。惟有甘于贫寒,甘于寂寞,自始至终坚持独立的人格,这才是人生“取之无禁,用之不竭〞的精神财富。王维的人生态度正是因为有了太多的放弃,也便才有了他“息阴无恶木,饮水必清源〞的高洁情怀,也便才有了他哲悟金铂般的千古名篇!⑤“明月松间照〞,照一片娴静淡泊寄寓我无所栖息的灵魂;“清泉石上流〞,流一江春水细流淘洗我劳累庸碌之身躯。浣女是个好,渔舟是个好,好的质地在于劳作,在于独立,在于思想——这是物质的创造,更是精神的明月清泉。11、以下对这篇散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文章开头写自己小时候读王维的《山居秋暝》,虽将诗句背得滚瓜烂熟,其意义依旧不懂,反而“乡野情致则更模糊了〞,目的是说明学习唐诗贵在体会,死记硬背是无济于事的。B.作者从王维的《山居秋暝》谈到心中的明月清泉,借明月清泉寄托了自己对人生境界的追求。C.本文语言典雅而含蓄,如写到“明月松间照〞时说“照一片娴静淡泊寄寓我无所栖息的灵魂。D.本文旁征博引,古今中外的材料信手拈来,但始终以作者对“不惜以自己的尊严和人格与金钱地位、功名利禄作交换〞的小人的抨击为线索,体现了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E.文章结尾写到了浣女和渔舟,餐美他们远离红尘纷争、坚持独立人格的精神,同时强调他们创造了物质财富,更创造了精神财富。12、在文中,作者写了自己在青年时期和中年时期读王维《山居秋瞑》的不同感受,请依据文章内容作简要概括。(6分)答:①青年时期,②中年时期,13、请结合第③段,分析“这风霜雨雪,这刀斤虫雀,统统化作了其根下营养自身的泥土和涵育情操的‘胎盘’〞的含义。(3分)答:14、联系全文,说说你对文末的“精神的明月清泉〞的理解。(4分)答:第二卷(表达题85分)15.以下各项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A.吟哦/嵯峨伛偻/佝偻瘠薄/日薄西山B.蜷曲/缱绻簇新/蹙眉桀纣/命运多舛C.露珠/泄露湖泊/淡泊纤绳/纤尘不染D.愧怍/福祚汲水/趿拉奢侈/望风披靡16.以下词语中,错别字最多的一项是〔〕A.震憾昭障 两泪连连前合后揠B.贤慧像片 委屈求全食不果腹C.诡计袅雄 良晨美景和氏璧D.帷幄纂夺 蛛丝蚂迹出奇不意17、以下用横线连接的词,全是近义词的一项是〔〕A、轻松——轻快城市——都市品行——品质B、沉淀——沉积委屈——满意神秘——神奇C、索性——干脆沦落——腾达浮现——露出D、茂盛——枯萎惩处——处罚历来——一直18、以下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白以变化莫测的笔法,淋漓尽致地刻画了蜀道之难,艺术地展现了古老蜀道逶迤、峥嵘、高峻、崎岖的面貌,描述出一幅色彩绚丽的山水画卷。B.《红楼梦》不仅思想深邃,在艺术上也叹为观止,这首先表现在作者善于刻画人物上。C.《琵琶行》这首诗的艺术性是很高的,它把歌咏者与被歌咏者的思想感情融而为一,说你也是说我,说我也是说你,命运相同、休戚相关。D.今年全市运动会组织者在赛事安排上独出心裁,创造性地采用走进社区、现场体验等方式,以特别全民互动的特点。19.在下面两条横线上,分别填入一组适当的语句,组成前后呼应的排比句。〔6分〕啊,山!我心中的山!我愿是一只小鸟.永远依着你的林子,飞翔歌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啊,愿我也是一座崛起的小山吧,升起在你起在你父亲般的身旁,升起在大地,升起在历史。让我们一同用身躯去塑造我们如山的祖国,如山的民族,如山的事业……20“著名音乐人高晓松曾因醉驾被判六个月拘役。刑满获释后,高晓松曾许下心愿:愿意终身做义工,宣扬不要酒后驾驶。〞依据以上材料,完成下面问题。〔1〕曾有人请高晓松担任宣扬“不要酒后驾驶〞公益广告的形象代言人,你认为这样做合适吗?请陈述你的观点。〔3分〕〔2〕请制定一句劝阻酒后驾驶的公益广告语。〔2分〕21.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如果说,贝多芬因《欢乐颂》而感到欢悦,梵高因向日葵而感到欢悦,李白因诗文美酒而感到欢悦,刘翔因挥洒汗水而感到欢悦……那么,你呢?在你这十几年的生命体验中,因什么而感到过欢悦?又有什么心得、思索? 请以“因_______而欢悦〞为题,在空白处补充一个主题词,写一篇作文,体裁不限〔诗歌除外〕,不少于800字。高一语文期末考试参照答案1.B2.C3.D4.D5.C6.B7.(1)太子及知道这件事的宾客,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