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小升初语文复习 名著阅读《三国演义》(知识点+练习)学生版+解析版 (二)_第1页
2024小升初语文复习 名著阅读《三国演义》(知识点+练习)学生版+解析版 (二)_第2页
2024小升初语文复习 名著阅读《三国演义》(知识点+练习)学生版+解析版 (二)_第3页
2024小升初语文复习 名著阅读《三国演义》(知识点+练习)学生版+解析版 (二)_第4页
2024小升初语文复习 名著阅读《三国演义》(知识点+练习)学生版+解析版 (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升初复习

名著阅读:《三国演义》

一、思维导图

破晚

费诩

1.蛔ms义―

2.三英展吕布一

3.关羽温酒斯华维一

4网暹三让绿州—

工育梅Jt酒论如t7

6.5^F皿眄_

7三好庐—

8JJ中决筑—

9,赵子越单凭救主-

-故事主线

10.知1德大阙氏板林—

11设星克舌战SWI-

12JWMI解—

13.调署亮三气周0-

14.关云长第刀赴会―

15白衣8江―

16,X«SH—

17.七媒改

1&诱■!!擀§新马迎

公元2M——时间―

■缪零妁3万人—j

卜加昉-4-vszAr

袁IB军妁11万人」

■孽-----胜利方一

公元20a年-----时间一

山臭孙刘5万人1

卜峥方t-赤4t2及-----三大战役

・H80万大片」

■吴取合——胜利方」

公元222年-----时间—»

此力-----赵云

■军70万人一।

卜孤方-4-更瞠之g-J

吴军万人」

20—❸典节

能S--------胜利方一

二、知识梳理

作者

罗贯中(1330年—1400年),名本,字贯中,山西太原人,号湖海散人。元末明初通俗小说家,是中国章回小

说的鼻祖。精通军事学、心理学、智谋学、公关学、人才学等。主张国家统一,热爱民族,弘扬民族隹统美德,

痛恨奸诈邪恶。

主题

《三国演义》是一部中国封建百科全书式的作品,具有极其博大而深厚的思想内容。

三国演义的内容与主题是多重性的:

其一:表现了天下归一的进步思想,书中第一回以“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开篇,又以“天下

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为全书的结语。三国割据的结束,西晋王朝的统一,使“天下归一”由理想变为现实,

表明了罗贯中的政治思想倾向。

其二:《三国演义》继承了《三国志平话》“拥刘贬曹”的思想倾向,把蜀刘集团作为全书的中心,把刘蜀与

曹魏两大政治集团作为情节发展的主线,肯定了刘备“上报国家,下安黎庶”的政治理想,颂扬了他宽人爱民从而

深得人心的政治品质,赞美了他礼贤下士、知人善任的政治风度。反之,对曹操,作者着力批评他“宁教我负天下

人,休教天下人负我”的极端利己主义,揭露了他狡诈、忌刻和专横。这种“拥刘贬曹”的倾向,寄托了宋元时代

在民族压迫下对历史上汉族政权的依恋、对明君的期盼和对暴君的憎恶,具有进步意义。

主要内容

三国演义描写了从汉灵帝中平元年(184年)至晋武帝太康元年(280年)共97年的历史。"三国",是指魏、蜀、吴三国

全书120回,分三大部分。

一(1一33)主要写汉末动乱和群雄并峙,曹操集团的崛起和壮大。

二(34—85)主要写刘备集团的崛起和壮大,三国鼎立,互相争雄的局面。

三(86—120)写三国的衰落,最终为司马氏所统一,建立西晋王朝。

人物形象

全书所写人物有四百多人,成功的有十几人,性格最鲜明、特征最突出的是“三绝”。

一、曹操

是书中刻画最成功的人物,是一个价值和道德判断上被彻底否定的人物。被称为古今第一奸雄。

1、奸

残暴、权术,是经典的阴谋家和野心家,身上集中了人类社会的一切丑恶和罪孽。年轻时许邵为其看相,预言

他“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听了之后,激动不已,每天盼望动乱的到来。最能体现残暴本性的是大量杀人。

其一,中风诬叔。初尝奸诈的甜头,获得了自由空间。

其二,杀人方式繁多,富有创意。

借谋反杀人:除掉政治对手,扫清夺权障碍,展示出无中生有、造谣的力量。仅一次就杀掉了伏皇后、董贵妃、

马腾、伏完、吉平等七十余个强劲对手和七百余口无辜者,连怀孕五个月的生命也不放过。

疑而杀人:华佗,吕伯奢一家,蔡瑁、张允水军都督

借刀杀人:杀祢衡是为了泄私愤。

梦中杀人:杀管家是为了保护自己

酒后杀人:杀刘馥是为了警告别人。

忌而杀人:杨修。活------合酥----鸡肋

其三,狡诈善变(对部下、朋友)。

刺卓。山刺杀到献刀,由凶相到媚态,在瞬间完成角色的转变,不露声色,入情入理,非常人所能做到,免去

了一场杀身之祸,乂获得了英雄的美名。

释辽。张辽被擒归来,先是拔剑在手,定要亲自杀掉张辽,此时,,刘备挽住他手,张飞跪求于前,他立即明白

了杀张辽弊大于利,瞬息之间,电击雷轰的脸上变得春风荡漾,掷剑在地“亲释其缚,解衣衣之,延之上座”。这

一招效果明显,既收买了人心,又延揽了大将。

2、雄

他有头脑、有眼光、有胆略、有气魄、有自信,文才武略,样样超人。青梅煮酒,以英雄自许;横槊赋诗,以

周公自比。

(1)目光远大、识才重才。

其一,识关公于弓马手之时,说服袁绍让关公出战,斩华雄前阳酒壮行:始终与关公交好,关公义释曹操。识

刘备:青梅煮酒论英雄,天下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

其二,烧信,是收买人心很高明的一招。事情发生在诸侯混战,社会无序的时候。官渡之战刚刚结束,在战利

品中发现了许多不愿看到的东西一一部下写给袁绍的信件。如何处理,很能看出一个人的水平。要杀这些人,那很

简单,要用这些人,使这些不坚定分子,成为了死心塌地的拥护者,是很需要智慧的。他知道羽毛未丰满,需要人

才。此招实从晋公子重耳“摘帽”那招变化而来。

其三,不做皇帝,顾全大局。三国的元老,只有曹操没有做皇帝。但他的权利最大,他只做“周文王”,把唾

手可得的“皇位”,当作遗产,留给了儿子。他怕树故太多,激怒天下,他要借自己的有利地位为儿子扫清障碍。

⑵足智多谋。

在三国的人物中,无论在政治上,还是在军事上,雷操都算得上是一位出色的智者。他一生打过许多漂亮的仗,

最能体现其智慧的是一些败中取胜的战斗。

其一,败中取胜。濮阳之战,与吕布的一场战事。先败后胜。潼关之战,虽是败得狼狈,但比司马懿要光彩得

多。(割须、弃袍、以旗裹头;司马懿被吓后,跑了五十多里路才停下来,第一句问话是“吾头尚在否?”

其二,转嫁危机。关公死后,厚葬关公,既避免了一场兵祸,乂能坐收渔翁之利。

其三,化被动为主动。释张辽。

二、关公

是按照社会理想塑造出来的典型,因此获得了社会各界层的喜爱和尊重,官方和民间都修关帝庙,各行各业的人

都敬奉关公。关公是一个超时代、超阶级的艺术典型。

1、神勇。

他战胜敌人不是靠力量、武艺、技巧、战术,而是凭一种磅礴的气势,任何强大的敌人在他的面前只有引颈就戮的

份。华雄、颜良无不如此。斩颜良,刀起头落,干净利落:死后还能显灵,使曹操落下了头痛的毛病。

2、大义

其一、信用、忠诚。一生履行着自己的诺言,追随刘备。过五关斩六将投奔哥哥。死后化为神还在为缆汉出力。

3、傲气

听不进意见,导致了败走麦城而丢失荆州。与马超比武,要马超出丑。因为黄忠,不受五虎将封号。因此,关

公的悲剧是性格悲剧。

三、诸葛亮

诸葛亮是《三国演义》第一主角。有七十回以他为核心。诸葛亮何以成为第一主角,而不是刘备、关羽,年龄

是最关键的因素。

1、智。他告诉了刘备什么该为,什么不该为。大智如“隆中对策”,未出茅庐而尽知天下'中智:赤壁之战,

是最能体现孔明智慧的章节。如果说“隆中对策”只是一种设想,那么赤壁之战则是具体实施。安居平五路,七擒

孟获。小智:借东风,缩地法,祭水,木牛流马,八卦阵。

2、忠。两朝元老,一片忠诚。一旦选定明君,终身追随。白帝城托孤后,竭尽全力辅助幼主,从未生篡位之

心:六出祁山,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最后病逝沙场,履行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诺言。

3、德。又是道德的楷模,在他的身上体现了中国传统美德。不居功、不争功、不记恨,任劳任怨。误用马谡,

自贬三级,还能重用马谡儿子;西取成都,让庞统建功;妻子丑陋,忠于爱情。

姓名字其他人物形象

蜀汉昭烈帝,三国时蜀汉的建立者,东汉远支皇族,幼贫,贩鞋制席为业,后起兵,曾参与

刘备玄德镇压黄巾起义。后曾投多人而不得志,自得诸葛亮后,采用联吴抗曹战略,大败曹操于赤壁。

既而夺取荆州、汉中等地。终成三足鼎立之势。称帝于成都

吴大帝,三国时吴国的建立者,与刘备联合,打败曹操与赤壁。后又打败刘备,称帝于武昌,

孙权仲谋

曾采用设农官、屯W等进步政策,但赋役重:、刑罚残酷,民怨很大。

蜀将,境国噱骑大将军,刘备结拜三弟,曾智取瓦口关,长坂桥上大叫一声吓退曹军四十万,

张匕翼德

其凶猛无比,被后世称为“猛张匕"。

蜀将,五虎上将之一,在长坂坡上单骑救主,曹操见之更是欲将其招服.其智更双全,无人

赵云子龙

能比。

黄忠汉升蜀将,五虎上将之--八十多岁尚能拉开百斤之弓智取定军山,刘备深用之。

绸将,五虎上将之一,马腾之子,曾率兵夺下长安城,使曲操深为苦恼。与张飞大战千余合

马超孟起

而不份胜负。

三国时第一猛将,初从并州刺使丁原;后杀原从董卓:又因貂禅杀卓。后任奋威将军,封温

吕布奉先

侯,割据徐州后被四操擒杀。

三国时吴国名将,与张昭同辅孙权任前部大都督,曾率大军大破曹兵于赤壁。精音乐,当时

周瑜公瑾

有"曲有误,周郎顾"之语。

二、精彩情节概述

1.桃园三结义

这是《三国演义》第一回讲述的故事。当时的三个普通百姓——刘备、关羽、张飞,因为道招军榜文走到一

起来了。小说在对三人做了介绍以后,便集中描写他们结拜兄弟这件事。结拜兄弟,是起源于宋元时代的一种民间

风俗,在三国时代并没有,而作者安排他们三人结拜,是有其用意的。在东汉末年政治黑暗、腐败,社会动荡的背

景下,他们三人结为异性兄弟,目的是要“同心协力,救困扶危:上报国家,下安黎庶”,且立下誓言:不求同年

同月同日生,只愿同年同月同日死。i住要是违背了这个誓言,i隹就是忘恩负义,为天地所不容。故事的发展表明:

他们都忠实地实践了自己的诺言。尽管后来刘备成了君王,关羽、张飞成为臣子,但他们仍把兄弟的情谊看得高于

一切,兄弟关系超过了君臣关系。

2.煮酒论英雄

这是小说第二十一回讲述的故事。这个时候,曲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势力强大:刘备虽为皇叔,却势单力薄,

为防曹操谋害,假意在后园种菜,亲自浇灌,作为韬晦之计。关云长和张飞蒙在鼓里,说刘备不留心天下大事,却

学小人之事。天,刘备正在浇菜,曲操派人请他赴宴。两人见面后,心操不动声色地说:“在家做得好大事!”

说者有意,听者更有心,这句话将刘备吓得面如土色。曹操又转口说,你学种菜,不容易,这才使刘备稍稍放心下

来。接着,曹操又荡开话头,说起“望梅止渴”的往事,引出青梅煮酒小宴•酒至半酣,突然阴云密布,大雨将至,

曹操大谈龙的品行,又将龙比做当世英雄,问刘备当世i隹可称为英雄。刘备装做胸无大志的样子,说了几个人,都

被四操否定。西操此时正想探测刘备内心,看他是否想称雄于世,于是说:“夫英雄者,胸怀大志,鹿有良谋,有

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然后,单刀直入地说:“,今天卜英雄,惟使君与操耳!”刘备闻听,此时内

心的震撼和惊恐可以想见,手中的筷子也不觉掉到地上。不过他很快镇定下来,巧借恰在此时到来的雷声掩饰了自

己的窘态,从容地拾起了地上的筷子。这个惊心动魄的场面,生动地表现了刘备随机应变的一面。他的机智,消除

了四操的疑心,避免了四操的迫害,为他成大事打下了基础。

3.舌战群儒

这个故事叙述的是诸葛亮与东吴谋士的一场辩论。当时,面对压境大兵,孙权手下乱做一团。文臣希望苟且偷

生,武将渴望战死疆场,谁也没抱着胜利的希望。诸葛亮在此情境之下来到江东,其险情险境可见一斑。但是,历

史总是会成就一些冒险家的事业的。诸葛亮凭借聪明才智和伶俐口才,以一当百,晓以厉害,舌战群儒,极尽其铺

张之声势、讽刺挖苦之能事,终于说服孙权下定决心,为孙刘联军合伙抗曹奠下基础。在这场口舌之战中,七八个

儒生轮番诘问,步步紧逼,一个比一个严厉尖刻。但诸葛亮从容不迫,针锤相对,寸步不让,他用含讥带讽的辞令,

把张昭等人驳得或“满面羞愧”,或“低头丧气”,充分表现出不辱使命的外交家风度。

4,草船借箭

曹操率大军想要征服东吴。因水中交战需要箭,诸葛亮在三天内负责赶造十万支笳。诸葛亮请鲁肃帮忙:准备

20只船,每只船上30个军士,船要用青布幔子遮起来,还要一千多个草把子,排在船两边。第三天江上大雾迷漫,

对面都看不见人。当船靠近曹军水寨时,诸葛亮命船一字摆开,叫士兵擂鼓呐喊。曹操以为对方来进攻,又因雾大

怕中埋伏,就从早寨派六千名弓箭手朝江中放箭,雨点般的箭纷纷射在草把子上。过了一会儿,太阳出来了,此时

顺风顺水,诸葛亮把箭带回营中。

5,空城计

面临危机一一诸葛亮驻守阳平关时.,派魏延领大军东出攻魏,自己留万人守城。不料司马懿带着二十万大军要

迎魏敌时,却同魏延兵马对不上阵,从旁边过去了,一直来到阳平关前,窝城只有六十里,诸葛亮才发觉。这时候,

要把魏延追回来已无可能,自己赶往魏延军中也来不及。

神机妙算一一于是诸葛克就叫军中偃旗息鼓,大开城门,令军士数人出城洒扫。司马懿领兵来到,看见这情况,

认为孔明平日谨慎持重,城内必有伏兵,便引兵退守山间。到了次日,孔明大笑对部下说,司马懿怕我的伏兵,己

经退走了。探子外出打探,果然魏军都走了。

三、知识积累A♦

0

(一)出自《三国演义》的成语

I、髀肉复生(刘备):形容长期清闹,事业亳无成就

2、如鱼得水(刘备与诸葛亮):比喻得到了一自己T吩投合的人或对自己的常合适的环境

3、三顾茅庐(刘备与诸葛亮):形容求才若渴,后用来比喻多次。诚拜访。

I、初出茅庐(诸葛亮)形容刚事来做事,缺乏实际经验,比较幼稚。

5、集思广益(诸葛亮):指集中众人的意见.扩大工作的效果

6、鞘躬尽瘁(诸葛亮):形容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死了方体

7、望梅止渴(阿操)比喻以空想安慰自己。

8、才高八斗(仲植)形容学问国.文采好。

9、匕步之才(陪植):形容才学高,超.文思敏捷

10、超群绝伦(关羽):形容而出众人之匕没有人能与其相比

12、如嚼鸡肋〈杨修)比喻很乏味,

13、老牛舐犊(杨修的父亲杨彪):比喻父母爱抚子女

1-K势如破竹(杜预):比喻军队一路连打胜仗.形势好比川刀劈竹竿•样的顺利.

15、车载斗量(吴国的中大夫赵咨):形容数量很多并不稀罕。

【6、吴下阿下(吴国名将吕蒙):形容没有学识的粗人。

17、出三手不逊(张郃):形容说话不客气,没/礼貌。

【8、大器晚成(崔琰):形容卓越的人才需要经过长时间的锻炼才能成器

19、负重致远(人称“凤雏”的庞统,陆绩,顾邵):背着沉重的东西送到远方。

20、乐不思蜀(刘禅):比喻乐而忘本。

21、言过其实(马谡):指言语浮行,超过实际才能。后也指话说得过分,超过了实际情况。

22、宝刀未Z(黄忠)形容人到老年还依然做猛,不减当年。

23、草船借箭运用智谋:凭借他人的人力或财力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2d、不知所云不知道说得是吟么。形容说话内容泯乱,无法理解。

25、万事具备只欠东风:比喻一切都已俱备,只差最后一个重要条引。

26、三足鼎立比喻三方面对立的局势

27、作奸犯科为非作歹,触犯法令

28、欲擒故纵故意先放开他.使他放松戒备,充分暴露,然后再把他捉住。

29、刮II相待(吕蒙)比喻去掉旧H的看法.用新的眼光来看待人或事物。

30、妄自菲薄(出师表)自己看不起自己。

31、多不释卷(吕蒙)书本不离手,形容勤奋好学。

32、坚壁清野(白膜)对付强敌入入侵的一种方法。使敌人既攻不下据点,乂抢不到物资。

(二)、出自《:三国演义》中的俗语、歌后语

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渴亮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谐葛痉皱眉头——计I:心来

警用上了孔明的船——糊里糊涂

诸葛凫大盘空城“一一化脸为夷

曹操诸葛亮——脾气不一样

店葛亮三气周瑜——略使小技

诸葛先吊拳——装模作样

司马懿称诸葛亮为一一天下奇才

曹操吃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仲操杀华佗——评疾忌医

董卓进京——来者不密

徐庶进科营-----言不发

刘备借剂州——有借无还

周瑜打黄盖-----个愿打,一个愿挨

张飞穿针——粗中有细

张&卖以腐——人硬货不硬

司马昭之心一一路人皆知

看三国流泪——替古人担忧

吕布戏貂姊——I二了她的当

刘备摔孩,尸收买人心

张飞遇李逵——黑加热

(三)、与《三国演义》有关的诗词:

(I)苏东坡《念奴娇•赤壁怀占》:“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遒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悼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理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

巾,谈笑间,楣榴灰飞蜘灭。故国神游,多怙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酎江月.”

(2)杜牧《赤壁》:“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期.东风不4周郎便,铜雀存深锁二乔。”

(3)争弃疾的《南乡广•登京口北固亭行怀》:“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

尽氏江滚滚流。年少万兜箜,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优敌手?卵刘。生广当如孙仲谋。”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仰;古》:“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

草树.淳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胃,嬴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鸡社

鼓。凭徙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1)杜甫的《蜀相》:“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睹空好带三顾频烦天

下讲,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汨满襟。”

《八阵图》:“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江流石不佐.遗恨失吞吴.”

⑸刘禹锡《蜀先生痛》:”天下英雄气,千秋尚凛然。势分三足鼎,业复五铢钱。得相能开国,生儿不象

贤。凄凉蜀故妓.来舞魏宫前‘”

(6)李商隐的《东阿£》:“国爵分明屈灌均.西陵魂断夜来人。君行不得为天h半为当时赋洛神。”

(7)杜宣的《江陵怀古之二》:“春风吹遍古荆州,西蜀雄关壮两眸.三国英雄茅屋里,纶巾羽扇说千秋"

四、课堂练习

L"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写的是《三国演义》中的()

A.巨鹿之战B.官渡之战C.赤壁之战D.潼关之战

2.《三国演义》中,跟诸葛亮无关的事件是()

A.火烧新野B.华容道义释曹操C.舌故群儒D.祭七星坛借东风

3.官渡之战中双方的主要指挥者是()

A,袁术、曹操B.袁绍、曹操C.曹操、刘备D.刘备、袁绍

4.关羽在离开曹操时唯一带走的曹操的赠物是()

A.美女B.金银C.奴役D.赤兔马

5.《三国演义》中不是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是()

A,官渡之战B.赤壁之战C.新野之战D.夷陵之战

6.读下面的情节片段,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到关羽()的人物形象。

关羽想起当日曹操许多恩义与后来五关斩将之事,不觉动心。又见曹军惶惶,皆欲垂汨,心中越发不忍,于是勒马

回头,命众军四散摆开。曹操见关羽回马,便和众将一齐冲将过去。

A.神勇无比B.重情重义C.求贤若渴D.犹豫不决

7.下面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中的人物与情节,其中搭配不当的一项是()

A.鲁智深倒拔垂杨柳B.清葛亮一一千里走单骑

C.湘云——醉卧芍药丛D.林冲一一风雪山神庙

8.“那人不甚好读书;性宽和,寡言语,喜怒不形于色;素有大志,专好结交天下豪杰。”这句话说的是《三国演

义》中的()

A.诸葛亮B.周瑜C.关羽D.刘备

9.下列关于我国古典四大名著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西游记》是我国古代第一部长篇浪漫主义神魔小说。

B.刘备、诸葛亮、李逵、周瑜都是长篇小说《三国演义》中的人物。

C.《红楼梦》这部小说是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来写的。

D.《水浒传》主要讲述的是北宋末年,以宋江为首的一百零八条好汉在梁山泊起义的故事。

10.下【所《三国演义》中的经典故事情节“挥泪斩马谡",表现了诸亮亮的什么特点?()

谡自缚跪于帐前。......孔明挥泪口:“吾与汝义同兄弟,汝之子即吾之子也,不必多嘱。”左右推出马谡于辕门之外,

将斩。参军蒋琬自成都至,见武士欲斩马谡,大惊,高叫:"留人!"......须臾,武士献马谡首级于阶下。孔明大哭不

已。

A.忠心耿耿B.英勇神武C.神机妙算D.不徇私情

11.《三国演义》中孔明安排守华容道的是?()

A.关羽B.张飞C.赵云D.马超

12.《三国演义》中刘备三顾茅庐请的是()

诸葛亮

A.曹操B.关羽C.赵子龙D.

13.下列选项中故事、人物以及著作对应有里的一项是()

A.煮酒论英雄一一诸葛克一一《三国演义》B.景阳冈打虎一一武松一一《水浒传》

C.三打白骨精一一孙悟空一一《西游记》D.含泪葬花一一林黛玉一一《红楼梦》

14."他身长八尺,面如冠玉,纶巾羽扇,身披鹤蟹,飘飘然有神仙之概。”这句话描写的人物是()

A,吴用B.诸葛翥C.太上老君D.周瑜

15.下列关于四大名著的说法无晒蚪一项是()

A.《水浒传》的作者是施耐庵,"智多星"吴川和"黑旋风”武松都是该书中的人物。

B."两弯似蹙非蹙胃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这句话讲的是《红楼梦》中的贾宝玉。

C.”煮酒论英雄”"七擒孟获"这两个故事都出自罗贯中的《三国演义》。

D.《西游记》第六十一回"猪八戒助力败魔王、孙行者三调色蕉扇"中的妖怪是白骨精。

16.下列诗词句与《三国演义》无关的一项是()

A.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B.花果山福地,水帘洞洞天。

C.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D.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7.选出下列关于四大名著的搭配不正确的一项()

A.《红楼梦》一一瓶雪芹一一林黛玉一一大观园放风筝

B.《西游记》一一吴承恩一一孙悟空一一三打祝家庄

C.《水浒传》一一施耐庵一一武松一一景阳冈打虎

D.《三国演义》罗贯中诸葛亮草船借筛

18.有同学想了解"过五关,斩六将"的故事,你推荐他阅读:()

A.《西游记》B.《三国演义》C.《水浒传》D.《红楼梦》

19.“三打白骨精”"三顾茅庐〃“三打祝家庄”这三个故事分别出自()

A.《西游记》《水浒传》《红楼梦》B.《水浒传》《红楼梦》《三国演义》

C.《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D.《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

20.《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初出茅庐,第一次"运筹帷怪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战役是()

A.火烧新野B.火烧博望坡C.赤壁之战D.官渡之战

21.《三国演义》中,()与关羽无关。

A.温酒斩华雄B.三英战吕布C.过五关斩六将D.煮酒论英雄

22.《三国演义》中,刘备屯驻新野时,()前往投奔,并向刘备推荐诸葛亮。

A.袁绍B.张昭C.徐庶D.关羽

23.《三国演义》中,刘皇叔(刘备)北海救()

A.孔融B.许褚C.典韦D.夏侯惇

24.读经典片段:瑜等率轻锐继其后,雷鼓大震,北军大坏,操引军从华容道步走,遇泥泞,道不通,天又大风,

悉使嬴兵负草填之,骑乃得过。赢兵为人马所蹈藉,陷泥中,死者甚余。刘备、周瑜水陆并进,追操至南郡。这一

片段选自名著()

A.《水浒传》B.《西游记》C.《三国演义》D.《红楼梦》

25.根据词语猜人物,再想想这个人物出自哪部名著,下面搭配不当的一项是()

A.身躯凛凛,相貌堂堂,力大无比一一武松-------《水浒传》

B.头戴纶巾,身披鹤荃,足智多谋一一诸葛亮-------《三国演义》

C.身披金甲,火眼金睛,神通广大一一孙悟空-------《西游记》

D.泪光点点,娇喘微微,多愁善感一一王熙凤-------《红楼梦》

26.《三国演义》中,不是发生在赤壁之故期间的故事是()

A.孙刘联盟B.蒋干盗书

C.草船借箭D.火烧连营

27.小明要参加“读《三国演义》,讲人物故事”活动,下列故事不符令活动主题的一项是()

A.孔明川智激周瑜,孙权决计破曹操B.三山聚义打青州,余虎同心归水泊

C.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D.美髯公千里走单骑,汉寿侯五关斩六将

28.以下古典名著中人物与性格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诸葛亮一一神机妙算、胆略过人B.宝玉一一率性纯真、温和善良

C.孙悟空一一活泼可爱、敢作敢为D.武松一一鲁莽草率、恃才傲物

29.读古典名著,品书中人物。下列人物与名著相匹配的是()

A.鲁肃《三国演义》B.鲁智深《三国演义》

C.贾宝玉《水浒传》D.太上老君《红楼梦》

30.下列故省情节、主人公、作品不相符的一项是()

A.温酒斩华雄关羽《三国演义》B.三打白骨精孙悟空《西游记》

C.智取生辰纲宋江《水浒传》D.焚稿断痴情林黛玉《红楼梦》

31.下面关于名著和情节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A.《三国演义》千里走单骑B.《水浒传》智取生辰纲

C.《红楼梦》梦幻识通灵D.《西游记》三打祝家庄

32.下列有关《三国演义》的歌后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备借荆州一一有借有还

B.刘关张桃园三结义一一生死之交

C.关公赴会一一单刀直入

D.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33.下面的章回与出处书名没有错误的一组是()

A.三打白骨精一一《西游记》宋江率军三打祝家庄一一《三国演义》

B.千里走单骑一一《水浒传》宝玉和众人结社赋诗一一《红楼梦》

C.煮酒论英雄一一《水浒传》鲁智深倒拔垂杨柳一一《三国演义》

D.大战红孩儿一一《西游记》刘姥姥进大观园一一《红楼梦》

34.下列的句子描写的是《三国演义》中的()

身长九尺,髯长二尺,面若重枣,丹凤眼,卧蚕眉,相貌堂堂,威风凛凛。头戴英雄巾,身穿绿袍绿甲,骑赤兔马,

手持青龙偃月刀。

A.刘备B.张飞C.诸葛亮D.关羽

35.孔明的空城计是在哪里使用的()

A.柳城B.街亭C.西城D.荆州

36.下面哪个成语不是与"三国"故事有关的()

A.三顾茅庐草船借笳B.望梅止渴舌战群儒

C.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D.精卫填海愚公移山

37.下列四大名著中的人物与情节,搭配不当的一项是()

A.曾智深一一三打祝家庄B.孙悟空一一三打白骨精

C.刘备---三英战吕布D.刘姥姥一一三进大观园

38.下列选项不是《三国演义》中的故事是()

A.空城计B.三顾茅庐C.火烧赤壁D.鸿门宴

39.下列句子中画线成语使用不惜拳的项是()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和周瑜可谓是①棋逢对手。诸葛亮⑵诡泞多端,草船借箭成功,周瑜③自叹不如。

A.①B.②C.③

40.阅读古代长篇章回体小说的回目,我们可以猜出它主要讲了什么故事。下面的回目,不辱出自《三国演义》的

是()

A.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B.袁公路大起七军,曹孟德会合三将

C.孔明定计捉张任,杨阜借兵破马超D.三山聚义打青州,众虎同心归水泊

41."三英战吕布"中的"三英"是指()

A.赵云诸葛亮关羽B.赵云张飞关羽

C.刘备赵云关羽D.刘备关羽张飞

二、连线题

42.将书中人物、情节和性格品质连一连。

拳打镇关西刘备沉着冷静,足智多课

智取生辰纲关羽嫉恶如仇,武艺高强

温酒斩华雄鲁智深有勇有谋,英勇善战

煮酒论英雄吴用求贤若渴,宽以待人

43.连一连,把故事情节、人物及出处连起来。

温酒斩华雄关羽《三国演义》

智取生辰纲孙悟空《西游记》

三打白骨精林黛玉《红楼梦》

焚稿断痴情吴用《水浒传》

44.下列图画表现了我国古典名著中的四个经典情节,请连一连。

景阳冈打虎真假美猴王黛玉葬花煮酒论英雄

三、填空题

46.体会小说中的经典情节突出的人物形象,填一填。

例:长圾桥张飞退曹军一一(神勇)

刘备三顾茅庐---()蒸玉葬花---()

47.下列人物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请选一选。

①周瑜()(g)诸葛亮()(^)曹操()鱼)鲁肃()

A.忠厚老实,守信用B.有胆有识,神机妙算

C.智谋过人,妒贤嫉能D.多疑谨慎

48.右边这两枚邮票展现的故事各出自我国什么古典文学名著?(填序号)

B枚

A枚:(2枚:()

①《红楼梦》②《水浒传》③《西游记》&)《三国演义》

49.根据名著故事,选择正确的序号填写在括号里。

()率军三打祝家庄()千里走单骑

A.诸葛亮B.宋江C.鲁智深D.关羽

50.《三国演义》中有许多故事,你知道下列成语故事的主人公是谁吗?选一选。

A.关羽B.西操C.刘备D.刘禅E.黄忠F.吕蒙G.貂蝉H.诸葛亮

对酒当歌()单刀赴会()

乐不思蜀()万死不辞()

刮目相看()捶胸顿足()

初出茅庐()马当先()

名著阅读:《三国演义》

一、思维导图

破晚

费诩

1.蛔ms义―

2.三英展吕布一

3.关羽温酒斯华维一

4网暹三让绿州—

工育梅Jt酒论如t7

6.5^F皿眄_

7三好庐—

8JJ中决筑—

9,赵子越单凭救主-

-故事主线

10.知1德大阙氏板林—

11设星克舌战SWI-

12JWMI解—

13.调署亮三气周0-

14.关云长第刀赴会―

15白衣8江―

16,X«SH—

17.七媒改

1&诱■!!擀§新马迎

公元2M——时间―

■缪零妁3万人—j

卜加昉-4-vszAr

袁IB军妁11万人」

■孽-----胜利方一

公元20a年-----时间一

山臭孙刘5万人1

卜峥方t-赤4t2及-----三大战役

・H80万大片」

■吴取合——胜利方」

公元222年-----时间—»

此力-----赵云

■军70万人一।

卜孤方-4-更瞠之g-J

吴军万人」

20—❸典节

能S--------胜利方一

二、知识梳理

作者

罗贯中(1330年—1400年),名本,字贯中,山西太原人,号湖海散人。元末明初通俗小说家,是中国章回小

说的鼻祖。精通军事学、心理学、智谋学、公关学、人才学等。主张国家统一,热爱民族,弘扬民族传统美德,

痛恨奸诈邪恶。

主题

《三国演义》是一部中国封建百科全书式的作品,具有极其博大而深厚的思想内容。

三国演义的内容与主题是多重性的:

其一:表现了天下归一的进步思想,书中第一回以“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开篇,又以“天下

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为全书的结语。三国割据的结束,西晋王朝的统一,使“天下归一”由理想变为现实,

表明了罗贯中的政治思想倾向。

其二:《三国演义》继承了《三国志平话》“拥刘贬曹”的思想倾向,把蜀刘集团作为全书的中心,把刘蜀与

留魏两大政治集团作为情节发展的主线,肯定了刘备“上报国家,下安黎庶”的政治理想,颂扬了他宽人爱民从而

深得人心的政治品质,赞美了他礼贤下士、知人善任的政治风度。反之,对酉操,作者着力批评他“宁教我负天下

人,休教天下人负我”的极端利己主义,揭露了他狡诈、忌刻和专横。这种“拥刘贬曹”的倾向,寄托了宋元时代

在民族压迫下对历史上汉族政权的依恋、对明君的期盼和对暴君的憎恶,具有进步意义。

主要内容

三国演义描写了从汉灵帝中平元年(184年)至晋武帝太康元年(280年)共97年的历史。"三国",是指魏、蜀、吴三国

全书120回,分三大部分。

一(1一33)主要写汉末动乱和群雄并峙,曹操集团的崛起和壮大。

二(34—85)主要写刘备集团的崛起和壮大,三国鼎立,互相争雄的局面。

三(86—120)写三国的衰落,最终为司马氏所统一,建立西晋王朝

人物形象

全书所写人物有四百多人,成功的有十几人,性格最鲜明、特征最突出的是“三绝”。

一、曹操

是书中刻画最成功的人物,是一个价值和道德判断上被彻底否定的人物。被称为古今第一奸雄。

3、奸

残暴、权术,是经典的阴谋家和野心家,身上集中了人类社会的一切丑恶和罪孽。年轻时许邵为其看相,预言

他“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听了之后,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