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4146.1-2020 纺织品 化学纤维 第1部分:属名_第1页
GB∕T 4146.1-2020 纺织品 化学纤维 第1部分:属名_第2页
GB∕T 4146.1-2020 纺织品 化学纤维 第1部分:属名_第3页
GB∕T 4146.1-2020 纺织品 化学纤维 第1部分:属名_第4页
GB∕T 4146.1-2020 纺织品 化学纤维 第1部分:属名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代替GB/T4146.1—2009纺织品化学纤维第1部分:属名Textiles—Man-madefibres—Part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I维的简称(见表1,2009年版的表1);——增加了双组分复合纤维的名称(见第5章);——将2009年版的表2和表3分别调整为附录D和附录E(见附录D和附录E,2009年版的表2——将表1中4.21聚乙烯醇纤维分为缩醛化和未缩醛化两类;——将表1中聚丙烯/聚酰胺复合纤维调整至表2中,并在表2中增加聚乙烯/聚丙烯复合纤维和Ⅱ本部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1GB/T4146的本部分列出了目前产业化生产的、供纺织及其他用途的、基于主要本部分给出了属名的建立规则建议(参见附录A),描述了多组分纤维的纤维结构(参见附录B)和性能的添加物含量(质量分数)不超过15%的纤维(对于非增强性能的添加物的比例则不作限定)。使用2至4个特定字母,以便于在销售和技术文献等中对各种化学纤维进行命名。在某些情况下,一种纤维具有与其他所有纤维不同的特点。化学性质的不同会导致2表示纤维的化学结构。在某些情况下,多种纤维可能具有相同的化学分子式,例如铜氨、莱赛尔、莫代尔和粘胶纤维都用纤维素Ⅱ表示,所以一种化学分子式的示例不仅仅表示某一种纤维。4属名化学纤维的属名见表1。属名化学分子式示例由铜氨工艺得到的纤维素纤维纤维素Ⅱ:HROHHH(莱赛尔)由有机溶剂(NMMO)纺丝工艺得到与水的混合物;的溶解和纺丝纤维素Ⅱ:HOHnHHHOOH(莫代尔)素纤维。在调湿状态下的断裂强力满足:式中,LD是平均线密度(单位长度质量),单位为分特(dtex);B.和B的单位为厘牛(cN)纤维素Ⅱ:OnHHHHHH(粘纤)由粘胶工艺得到的纤维素纤维纤维素Ⅱ:3属名化学分子式示例(醋纤)纤维素醋酯纤维,其中74%~92%的纤维素二醋酯:其中:X=H或CH₃CO,酯化度为2.22~纤维素三醋酯:其中:X=H或CH₃CO,酯化度为2.76~3藻酸钙:聚丙烯腈纤维(腈纶)由分子链中至少有85%(质量分数)丙烯腈单元的线型大分子构成的聚丙烯腈:丙烯腈共聚物:芳香族聚酰胺(芳纶)由酰胺或亚酰胺键连接芳香族基团少有85%的酰胺或亚酰胺键直接与时,其数值不超过酰胺键数示例1:示例2:注:示例1中的芳香族基团可以相同或不同(氯纶)由分子链中含有50%以上(质量分链的其余部分为丙烯腈时,分子链中的氯乙烯或偏氯乙烯链节含量应在聚氯乙烯:4属名化学分子式示例(氨纶)由至少85%(质量分数)聚氨基甲酸酯链段构成的纤维。这种纤维被拉伸至原长的3倍后再去除张力时,可具有重复的基团,弹性和刚性链段相交替的由天然或合成的聚异戊二烯或由一中二烯类聚合物可带有一种以上乙迅速地基本回复到原长烯(已硫化):(氟纶)由脂肪族碳氟化合物单体的线型大FF聚四氟乙烯:改性聚丙烯腈(改性腈纶)由分子链中含有50%~85%(质量分数)的丙烯腈的线型大分子构成的聚丙烯腈共聚物:如果X为H,Y为Cl,则为聚丙烯腈(氯乙乙烯)共聚物聚酰胺纤维°(锦纶、尼龙)的纤维,其中至少有85%的酰胺键与聚己二酰已二胺(聚酰胺66):聚己内酰胺(聚酰胺6):5H55GB/T4146.1—2020属名化学分子式示例聚酯纤维(PET简称“涤纶”)由分子链中至少含有85%(质量分数)的对苯二甲酸二醇酯的线型大分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PTT):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OQOQ聚乙烯纤维⁴(乙纶)由未被取代的饱和脂肪族烃的线型聚乙烯:聚酰亚胺纤维由分子链中含重复酰亚胺单元的线型大分子构成的纤维聚酰亚胺:其中:R₁为芳香基(aryl)R₂为烷基(alkyl)聚丙烯纤维⁴(丙纶)由饱和脂肪族烃的线型大分子构成的纤维,其中每两个碳原子中有一个聚丙烯:6GB/T4146.1—2020属名化学分子式示例聚乙烯醇纤维 (缩醛化的聚乙烯醇纤维简称“维纶”)H缩醛化的聚乙烯醇:H其中,n>0,R为CH₂。未缩醛化的聚乙烯醇:的碳含量(质量分数)至少为90%的金属纤维°由金属得到的纤维聚乳酸纤维[由至少85%(质量分数)乳酸酯单元的线型大分子构成的纤维由至少95%(质量分数)的乙烯基和至少一种其他烯烃部分交联的大分子构成的纤维。纤维拉伸至原长度的1.5倍时松弛,能够快速回复到纤维的初始长度由至少85%(质量分数)三聚氰胺衍H聚苯硫醚纤维polyphenylene由苯硫基线型大分子构成的纤维SnSn 以天然蛋白质为原料,通过化学助剂7属名化学分子式示例聚脲纤维NH)功能基团构成的线性高分子OzHRON分含量(质量分数)均低于50%由重复的咪唑基团为单元的长链芳县县聚酯复合弹性由两相或多相形式存在、两种或多种含有至少85%的酯基官能团,纤维多次拉伸到50%后松弛,能快速地回复到原长维,如:plus物理排列示例:组成。GT:醇酯基团陶瓷纤维由至少40%(质量分数)三氧化二铝(Al₂O₃)制成的纤维甲壳素纤维由脱乙酰度小于75%的甲壳素及其甲壳素:On8属名化学分子式示例由脱乙酰度至少75%的甲壳素衍生壳聚糖:O乙烯纤维通常指相对分子质量大于10⁶的线聚酰胺酯纤维由对苯二甲酸、乙二醇、己内酰胺共聚制得的纤维以Si—C键为主键,由β微晶组成的连续纤维束聚羟基脂肪酸由至少85%(质量分数)的羟基脂肪聚羟基脂肪酸酯:聚(3-羟基丁酸酯-co-3-羟基戊酸酯)共聚物聚芳酯纤维由芳香族聚酯线型大分子构成的注:“属名”栏括号中的中文为该属名的中文简前缀“对位”或“间位”跟苯环上取代基的位置有在其他领域有时是“橡胶”的意思。名称后的唯一数字是指单体中的碳原子数(例如,聚酰胺6:单体有6个碳原子)。名体中的碳原子数(例如,聚酰胺6.10:一个单体中碳原子数为6,另一个单体中碳原子数为10)。构成聚烯烃类的一部分。在纤维上涂覆金属的情况下,描述为金属镀膜纤维(metallizedfibres),而不是金属纤维(metalfibres)。少为135℃)。相反,前缀“右旋/左旋-”(或“D/L-”)是指当从柴油来源生产时,右旋和左旋乳表中给出的定义与欧盟、日本和美国的定义略有不同。更多相关信息分别参见附录F中的F.3、F.4和F.聚酯/聚酯复合纤维(见表2中的5.1)。95双组分复合纤维的名称表2仅列出目前使用的一些双组分复合纤维,没有列出所有可能的组合(关于复合纤维及其结构参表2双组分复合纤维的名称聚合物组分结构聚酯/聚酯复合纤维polyester/polyesterbicom聚酯(4.16)和聚酯(4.16)并列型聚酯/聚酯复合纤维polyester/polyesterbicom聚酯(4.16)和聚酯(4.16)皮芯型聚乙烯/聚丙烯复合纤维polyethylene/polypropylenebicom聚乙烯(4.17)和聚丙烯(4.19)皮芯型聚丙烯/聚酰胺复合纤维polypropylene/polyamidebicom聚丙烯(4.19)和聚酰胺(4.15)原纤基质型聚酯/聚酰胺复合纤维polyester/polyamidebicom聚酯(4.16)和聚酰胺(4.15)原纤基质型聚酯/聚酰胺复合纤维polyester/polyamidebicom聚酯(4.16)和聚酰胺(4.15)聚乙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复合纤维polyethylene/polyesterbicom聚乙烯(4.17)和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4.16)皮芯型(资料性附录)建立属名的规则A.1唯一性一种化学纤维具有唯一的属名。A.2使用已知的属名表1中列出的化学纤维属名已经充分考虑了现有的情况。列表中的属名大部分是基于聚合物的化学性质,只对一些具有新化学性质特征的新型纤维才考虑创建新的属名。选择纤维属名时可与现有的属名列表进行比较而定。A.3基于化学性质的属名正如A.1所指出的,只对一些具有新化学性质特征的纤维才考虑创建新的属名。在这种情况下,新纤维的属名宜考虑主要聚合物的化学性质。纤维名称的选择宜由主要聚合物的化学性质决定。A.4功能或特性的排除纤维的功能性发展可能会增加对纤维属名的限定语,从而导致混乱或不易理解。按本部分的最初原则,除弹性性能(如A.5所述)外,纤维的属名不宜考虑纤维的特性或功能。除弹性性能(如A.5所述)外,纤维的属名不宜考虑纤维的特性或功能。A.5关于弹性性能纤维的弹性性能与纤维有关,纤维在牵引力作用下被拉伸后,当张力去除时纤维会迅速地恢复到纤维的弹性性能可以由以下两种方法得到:——纤维本身具有弹性,例如二烯类弹性纤维、聚氨酯弹性纤维、烯烃类弹性纤维;——纤维的结构(例如:通过卷曲拉伸等工艺形成一种卷曲纤维),赋予了“机械”的弹性,例如聚酯复合弹性纤维。A.6工业规模化生产一种化学纤维的属名,一般以纺织和其他用途的工业规模化生产的纤维为基础,以便列于表1中。属名的化学纤维一般为工业规模化生产的纤维。(资料性附录)B.1通则一些化学纤维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具有不同的化学性质或物理结构的聚合物加工而成。B.2双组分复合纤维结构B.2.1并列型(S/S)纤维中的组分呈“并排”结构。各组分聚合物分列两边(见表B.1中的示例)。纤维中的组分呈“皮层-芯层”结构。由一种外部聚合物“皮层(Sh)”包裹一种内部聚合物“芯层(C)”(见表B.1中的示例)。B.2.3原纤基质型(M/F)纤维中两种组分沿纤维轴向分别连续排列,纤维截面呈现橘瓣、条形等形状,经后加工处理能分成B.3双组分复合纤维的命名双组分复合纤维的名称宜基于两种组分的属名,如果需要可加上结构类型。表B.1双组分复合纤维的结构示例图表B.1(续)裂片型Sp/Sp(资料性附录)改性的纤维C.1通则化学纤维可以通过添加成分来改变纤维的某些初始性能。C.2改性的纤维的名称改性的纤维的名称由纤维的属名(作为基体)以及后缀(含有“××”)组成,其中××表示与所添加成分相关的术语。C.3示例C.3.1改性的聚乙烯醇纤维蛋白(分子)已被用于嵌入在乙烯醇聚合物中,该纤维的名称为“聚乙烯醇纤维(含有蛋白)”。C.3.2改性的聚丙烯腈纤维蛋白(分子)已被用于嵌入丙烯腈聚合物中,该纤维的名称为“聚丙烯腈纤维(含有蛋白)”。C.3.3改性的粘胶纤维珍珠粉(粉碎或磨碎的珍珠颗粒)或百草成分加入粘胶原液中,该纤维的名称为“粘胶纤维(含有珍(资料性附录)属名英文名称索引(英文、中文和法文)属名英文名称索引见表D.1。表D.1属名英文名称索引中文聚丙烯腈纤维陶瓷纤维甲壳素纤维聚氨酯弹性纤维聚烯烃弹性纤维聚酯复合弹性纤维聚四氟乙烯纤维聚酰胺纤维聚苯并咪唑纤维聚脲纤维 聚酰胺酯纤维聚酯纤维聚乙烯纤维聚乳酸纤维聚酰亚胺纤维聚苯硫醚纤维表D.1(续)中文聚丙烯纤维聚羟基脂肪酸酯纤维聚芳酯纤维 聚乙烯醇纤维(资料性附录)属名符号索引(英文、法文和中文)属名符号索引见表E.1。表E.1属名符号索引中文陶瓷纤维甲壳素纤维聚氨酯弹性纤维聚酯复合弹性纤维聚烯烃弹性纤维聚酰胺纤维聚酰胺酯纤维聚丙烯腈纤维聚芳酯纤维聚苯并咪唑纤维聚乙烯纤维聚酯纤维 聚羟基脂肪酸酯纤维聚酰亚胺纤维表E.1(续)中文聚乳酸纤维聚丙烯纤维聚苯硫醚纤维聚四氟乙烯纤维聚乙烯醇纤维 聚脲纤维(资料性附录)与属名有关的区域和国家的要求F.1通则某些国家和地区有与纤维含量标签有关的条例或具体要求。以下是我国、欧盟、日本和美国规定的与这些要求相关的信息。至于其他国家,可以咨询相关的国家标准机构或查阅相关的网站。F.2我国的要求我国相关的标准为GB/T本部分中规定的属名相同。29862,该标准中有关纤维名称的标识引用了本部分,因此其纤维名称与F.3欧盟各国的要求欧盟于2011年9月27日通过欧洲议会和理事会发布了(EU)No1007/2011法规,该法规规定了纺织品纤维成分和标签的相关要求,并废除了原纤维成分和标签相关的指令73/44/EEC、96/73/EC、2008/121/EC,与本部分的属名相比,包括以下不同和/或附加的纤维名称(见表F.1——非详尽清单)。表F.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