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南安市2024届高考化学二模试卷含解析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4/17/07/wKhkGWZdtquAJtl7AAH7yKypBRs015.jpg)
![福建省南安市2024届高考化学二模试卷含解析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4/17/07/wKhkGWZdtquAJtl7AAH7yKypBRs0152.jpg)
![福建省南安市2024届高考化学二模试卷含解析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4/17/07/wKhkGWZdtquAJtl7AAH7yKypBRs0153.jpg)
![福建省南安市2024届高考化学二模试卷含解析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4/17/07/wKhkGWZdtquAJtl7AAH7yKypBRs0154.jpg)
![福建省南安市2024届高考化学二模试卷含解析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4/17/07/wKhkGWZdtquAJtl7AAH7yKypBRs015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福建省南安市侨光中学2024届高考化学二模试卷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选择题(共包括22个小题。每小题均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选项)
1、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下列预期实验现象及相应结论均正确的是()
ab预期实验现象结论
试管c中有大量红
A铜丝浓硝酸浓硝酸有强氧化性
棕色气体
B木条18.4mol•L硫酸木条下端变黑浓硫酸有酸性和氧化性
C生铁NaCl溶液导管处发生水倒吸生铁发生吸氧腐蚀
含少量HC1的H202
D铁丝试管c中有大量无色气体该反应中铁作催化剂
溶液
A.AB.BC.CD.D
2、下列物质中,既能发生取代反应,又能发生消去反应,同时催化氧化生成醛的是()
CHs—CH—CH
A.B.j|—CH;OH
OH
CHs
C.CHj—OHD.«li—C—CH:OH
H
3、
实验室中某些气体的制取、收集及尾气处理装置如图所示(夹持和净化装置省略)。仅用以下实验装置和表中提供的物
质完成相关实验,最合理的选项是
a
选项a中的液体b中的物质c中收集的气体d中的液体
浓氨水碱石灰
ANH3H2O
浓硝酸
BCuNO2H2O
C浓硫酸Na2sO3SO2NaOH溶液
D稀硝酸CuNONaOH溶液
A.AB.BC.CD.D
4、在太空中发现迄今已知最大钻石直径4000公里,重达100亿万亿万亿克拉。下列关于金刚石的叙述说法正确的是:
()
A.含ImolC的金刚石中的共价键为4mol
B.金刚石和石墨是同分异构体
C.C(石墨)(金刚石)说明金刚石比石墨稳定
D.石墨转化为金刚石是化学变化
5、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8gCH4O中含有的C-H键数目为NA
B.25℃时,100mLpH=8的氨水中NH4+的个数为9.9x10-8、
C.56gFe和64gCu分别与ImolS反应转移的电子数均为2NA
D.标准状况下,2.24LCL溶于水所得氯水中含氯的微粒总数为0.2NA
6、在常温下,向20mL浓度均为0.1mol1T的盐酸和氯化铉混合溶液中滴加0.1mol【T的氢氧化钠溶液,溶液pH
随氢氧化钠溶液加入体积的变化如图所示(忽略溶液体积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V(NaOH)=20mL时,2n(NH;)+n(NH3H2O)+n(H+)-n(OH)=0.1mol
B.V(NaOH)=40mL时,c(NH;)<c(OH)
C.当OVV(NaOH)V40mL时,H2O的电离程度一直增大
D.若改用同浓度的氨水滴定原溶液,同样使溶液pH=7时所需氨水的体积比氢氧化钠溶液要小
7、通常条件下,经化学反应而使滨水褪色的物质是()
A.甲苯B.己烯C.丙酸D.戊烷
8、我国的科技发展改变着人们的生活、生产方式。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甲醇制取低碳烯燃”技术可获得聚乙烯原料
B.“嫦娥四号”使用的SiC—A1材料属于复合材料
C.5G芯片“巴龙5000”的主要材料是SiCh
D.“东方超环(人造太阳)”使用的气、氤与气互为同位素
9、某种化合物(如图)由W、X、Y、Z四种短周期元素组成,其中W、Y、Z分别位于三个不同周期,丫核外最外
层电子数是W核外最外层电子数的二倍;W、X、丫三种简单离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W<X<Y<Z
B.简单离子的氧化性:W>X
C.X与丫、丫与Z均可形成具有漂白性的化合物
D.W与X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可相互反应
10、短周期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W的单质与H2在暗处能化合并发生爆炸,X是同周期中金属性
最强的元素,丫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等于电子层数,W和Z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单质的沸点:Z>W
B.简单离子半径:X>W
C.元素X与氧可形成既含离子键又含非极性共价键的化合物
D.X、Y、Z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两两之间能相互反应
11、下列有关实验基本操作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用滴定法测定某成分时,一定用到的仪器主要有铁架台、滴定管和锥形瓶
B.使用CCL,萃取澳水中的澳时,振荡后立即进行分液操作
C.洗净的锥形瓶和容量瓶可以放进烘箱中烘干
D.取出试剂瓶中的金属钠,切取少量后把剩余的金属钠投入到废液缸中
12、某种钻酸锂电池的电解质为LiPF6,放电过程反应式为xLi+Li_xCoO2=LiCoO2。工作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
正确的是()
/负载或电源”
R
IUPF丁
磊混合Lic<n,
I有机物I
A.放电时,正极反应式为xLi++Lii-xCoO2+xe-=LiCoO2
B.放电时,电子由R极流出,经电解质流向Q极
C.充电时,R极净增14g时转移1mol电子
D.充电时,Q极为阴极
13、下列常见物质的俗名与化学式对应正确的是
A.水煤气-CH4B.明矶-KA1(SO4)2・12H2O
C.水玻璃-HzSiChD.纯碱-NaHCCh
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氢键、分子间作用力、离子键、共价键都是微粒间的作用力。其中分子间作用力只影响物质的熔沸点而不影响物
质的溶解性。
B.石墨烯是一种从石墨材料中用“撕裂”方法剥离出的单层碳原子平面材料,用这种方法可以从C6。、金刚石等中获得
“只有一层碳原子厚的碳薄片”也必将成为研究方向。
C.由“同温度下等浓度的Na2c03溶液比Na2s03溶液的pH大”,可推知C比S的非金属性弱。
D.H、S、O三种元素组成的物质的水溶液与Na、S、O三种元素组成的物质的水溶液混合可能会观察到浑浊现象。
15、测定溶液电导率的变化是定量研究电解质在溶液中反应规律的一种方法,溶液电导率越大其导电能力越强。室温
下,用0.100moKL-i的NH3・H2。滴定10.00mL浓度均为O.lOOmokL-iHCl和CBbCOOH的混合溶液,所得电导率曲线
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NH"HX)箫液的体枳AnL
A.①点溶液:pH最大
B.溶液温度:①高于②
C.③点溶液中:C(C1)>C(CH3COO)
D.②点溶液中:c(NH4+)+c(NH3・H2O)>c(CH3COOH)+c(CH3co(T)
16、已知下列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①CH3COOH(l)+2O2(g)=2CO2(g)+2H2O(l)AHi=-870.3kJ-mol1
@C(s)+O2(g)=CO2(g)AH2=-393.5kJmol-1
1,
③H2(g)+-O2(g)=H2O(l)AH3=-285.8kJmol-1
则反应2c(s)+2H2(g)+O2(g)=CH3COOH(l)的AZ/为()
A.-488.3k『mol“
B.-191kJmol1
C.-476.8k『mol"
D.-1549.6kJ-mol1
17、将amol钠和amol铝一同投入mg足量水中,所得溶液密度为dg・mLT,该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
A.82a/(46a+m)%B.8200a/(46a+2m)%C.8200a/(46a+m)%D.8200a/(69a+m)%
18、根据下图,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A.石墨与O2生成CO2的反应是吸热反应
B.等量金刚石和石墨完全燃烧,金刚石放出热量更多
C.从能量角度看,金刚石比石墨更稳定
D.C(金刚石,s)=C(石墨,s)+QkJQ=E3—E2
19、探究氢氧化铝的两性,最适宜的试剂是()
A.A1C13>氨水、稀盐酸B.->氨水、稀盐酸
C.AI、NaOH溶液、稀盐酸D.;l:溶液、NaOH溶液、稀盐酸
20、实验室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液体石蜡分解及其产物性质实验。下列操作或叙述错误的是
A.装置b、c中发生反应的基本类型不同
B.实验中可能看不到b、c中溶液明显褪色
C.d中溶液变浑浊证明石蜡分解产生了CO2
D.停止加热后立即关闭K可以防止液体倒吸
21、将铝粉与Fe3O4粉末配制成铝热剂,分成三等份。
①一份直接放入足量的烧碱溶液中,充分反应后放出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Vi;
②一份在高温下恰好反应完全,反应后的混合物与足量的盐酸反应后,放出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V2;
③一份直接放入足量的盐酸中,充分反应后放出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V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Vi=V3>V2B.V2>Vi=V3
C.Vi=V2>V3D.Vi>V3>V2
22、关于Na2O2的叙述正确的是(NA表示阿伏伽德罗常数)
A.7.8gNazCh含有的共价键数为0.2NA
B.7.8gNa2s与NazCh的混合物,含离子总数为0.3NA
C.7.8gNa2O2与足量的CO2充分反应,转移的电数为0.2NA
D.0.2molNa被完全氧化生成7.8gNa2O2,转移电子的数目为0.4NA
二、非选择题(共84分)
23、(14分)聚合物G可用于生产全生物降解塑料,有关转化关系如下:
(1)物质A的分子式为,B的结构简式为
(2)E中的含氧官能团的名称为o
(3)反应①-④中属于加成反应的是o
(4)写出由两分子F合成六元环化合物的化学方程式。
24、(12分)有甲、乙、丙、丁、戊五种短周期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常见化合价依次为+1、-2、+1、+3、-1。
它们形成的物质间的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常温下用惰性电权电解(有阳离子交换膜)1:”•♦的A溶液。
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①.己元素与丙元素同主族,比丙原子多2个电子层,则己的原子序数为;推测相同条件下丙、己单质分别
与水反应剧烈程度的依据是»
②.甲、乙、戊按原子个数比1:1:1形成的化合物丫具有漂白性,其电子式为。
③.上图转化关系中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有(填编号)。
接通如图电路片刻后,向烧杯中滴加一种试剂即可检验铁电极被腐蚀,此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⑤.当反应①电解一段时间后测得D溶液pH=12(常温下,假设气体完全逸出,取出交换膜后溶液充分混匀,忽略溶
液体积变化),此时共转移电子数目约为;反应②的离子方程式为
若上图中各步反应均为恰好完全转化,则混合物X中含有的物质(除水外)有
25、(12分)某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实验制备CuBr(白色结晶性粉末,微溶于水,不溶于乙醇等有机溶剂),实验装置(夹
(1)仪器M的名称是o
(2)若将M中的浓硫酸换成70%的H2so4,则圆底烧瓶中的固体试剂为(填化学式)。
(3)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能说明B中反应已完成的依据是o若B中CM+仍未完全被还原,适宜
加入的试剂是(填标号)。
a.液滨b.Na2SO4c.铁粉d.Na2s2O3
(4)下列关于过滤的叙述不正确的是(填标号)。
a.漏斗末端颈尖可以不紧靠烧杯壁
b.将滤纸润湿,使其紧贴漏斗内壁
c.滤纸边缘可以高出漏斗口
d.用玻璃棒在漏斗中轻轻搅动以加快过滤速率
⑸洗涤时,先用装置C中的吸收液清洗,其目的是,再依次用溶解SO2的乙醇、乙酸洗涤的目的是
26、(10分)叠氮化钠(NaN3)是汽车安全气囊的主要成分,实验室制取叠氮化钠的实验步骤如下:
①打开装置D导管上的旋塞,加热制取氨气。
②加热装置A中的金属钠,使其熔化并充分反应后,再停止加热装置D并关闭旋塞。
③向装置A中b容器内充入加热介质并加热到210〜220℃,然后通入N2O。
④冷却,向产物中加入乙醇(降低NaN3的溶解度),减压浓缩结晶后,再过滤,并用乙觥洗涤,晾干。
温度计
(1)装置B中盛放的药品为
(2)步骤①中先加热通氨气一段时间的目的是;步骤②氨气与熔化的钠反应生成NaN%的化学方程式为。
步骤③中最适宜的加热方式为__(填“水浴加热”,“油浴加热”)。
(3)生成NaN3的化学方程式为一。
(4)产率计算
①称取2.0g叠氮化钠试样,配成100mL溶液,并量取10.00mL溶液于锥形瓶中。
②用滴定管加入0.10mol•L-i六硝酸铀钱[(NH4)2Ce(NO3)4溶液40.00mL[发生的反应为2(NH4)2Ce(NO3)6+
2NaN3===4NH4NO3+2Ce(NO3)3+2NaNO3+3N2M(杂质均不参与反应)。
③充分反应后滴入2滴邻菲罗琳指示液,并用0.10mol-L-i硫酸亚铁核[(NH4)2Fe(SO4)2]为标准液,滴定过量的Ce4+,
终点时消耗标准溶液20.00mL(滴定原理:Ce4++Fe2+=Ce3++Fe3+)o计算可知叠氮化钠的质量分数为(保留2位有
效数字)。若其他操作及读数均正确,滴定到终点后,下列操作会导致所测定样品中叠氮化钠质量分数偏大的是—(填
字母代号)。
A.锥形瓶使用叠氮化钠溶液润洗
B.滴加六硝酸铺核溶液时,滴加前仰视读数,滴加后俯视读数
C.滴加硫酸亚铁倍标准溶液时,开始时尖嘴处无气泡,结束时出现气泡
D.滴定过程中,将挂在锥形瓶壁上的硫酸亚铁核标准液滴用蒸储水冲进瓶内
(5)叠氮化钠有毒,可以使用次氯酸钠溶液对含有叠氮化钠的溶液进行销毁,反应后溶液碱性明显增强,且产生无色
无味的无毒气体,试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
27、(12分)向硝酸酸化的2mL0.1mol・L“AgNC>3溶液(pH=2)中加入过量铁粉,振荡后静置,溶液先呈浅绿色,后
逐渐呈粽黄色,试管底部仍存有黑色固体,过程中无气体生成。实验小组同学针对该实验现象进行如下探究。
I.探究Fe2+产生的原因
(1)提出猜想:Fe2+可能是Fe与—或__反应的产物。
(2)实验探究:在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与上述实验等量的铁粉,再加入不同的液体试剂,5min后取上层清液,分别
加入相同体积和浓度的铁氧化钾溶液
液体试剂加人铁氧化钾溶液
1号试管2mL.0.lmol・L"AgNC)3溶液无蓝色沉淀
2号试管—蓝色沉淀
①2号试管中所用的试剂为
②资料显示:该温度下,0.1mol・L-i的AgNCh溶液可以将Fe氧化为Fe2+。但1号试管中未观察到蓝色沉淀的原因可
能为__。
③小组同学继续进行实验,证明了2号试管得出的结论正确。实验如下:取lOOmLO.lmokL」硝酸酸化的AgNCh溶液
(pH=2),加入铁粉井搅拌,分别插入pH传感器和NO3-传感器(传感器可检测离子浓度),得到如图图示,其中pH
传感器测得的图示为一—(填“图甲”或“图乙”)。
Ma
阳甲圈乙
④实验测得2号试管中有NH4+生成,则2号试管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II.探究Fe3+产生的原因
查阅资料可知,反应中溶液逐渐变棕黄色是因为Fe?+被Ag+氧化。小组同学设计不同实验方案对此进行验证。
(3)方案一;取出少量黑色固体,洗涤后__(填操作和现象),证明黑色固体中有Ag。
(4)方案二:按图连接装置,一段时间后取出左侧烧杯溶液,加人KSCN溶液,溶液变F红。该实验现象(填
“能”或”不能")证明Fe?+可被Ag+氧化,理由为
28、(14分)研究大气污染物的处理,对缓解和治理环境污染、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已知:C(s)+O2(g)=CO2(g)AH=-393.5/kJmol
N2(g)+O2(g)=2NO(g)AH=+180kJ/mol
则qs)+2NO(g)=C€)2(g)+N2(g)的AH=kJ/moL
⑵在一定温度下,向2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4.0molNO2和4.0molCO,在催化剂作用下发生反应
4CO(g)+2NO2(g)^4CO2(g)+N2(g),测得相关数据如表所示:
t/min05101520
n(NO2)/mol4.03.43.123.03.0
n(N2)/mol00.300.440.500.50
①在0〜5min内,用CO2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为
②此温度下的化学平衡常数K的表达式为o
(3)用活性炭还原法处理氮氧化物,有关反应为C(s)+2NO(g)CO2(g)+N2(g)o某研究小组向2L密闭容器中加入足量
的活性炭和一定量的NO,保持温度和体积不变,发生上述反应。
①下列描述能说明上述反应已达平衡的是(填标号)。
A.活性炭的质量不再变化
B.容器中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
C.2V(NO)正=v(N2)逆
c(Nj
D.(°C、保持不变
c(C02;
②压强为P时,催化剂的催化效率、氮气的生成速率与温度的关系如图所示。当氮气的生成速率主要取决于温度时,
对应的温度范围是o
4氨气的隹或速率
♦催化剂的催化效中
20050040)
色度/,:
(4)胱(N2H4)是无色液体,具有强还原性。
①胱的水溶液显弱碱性,其电离过程与NH3・H2O类似,则第一步电离方程式为O
②新型N2H4燃料电池产物对环境没有污染,该电池以固体氧化物为电解质(能传导02一)。写出负极的电极反应式_____
29、(10分)某类金属合金也称为金属互化物,比如:Cu9A14,CU5Z118等。请问答下列问题:
图1图2
(1)基态锌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己知金属锌可溶于浓的烧碱溶液生成可溶性的
四羟基合锌酸钠Na2[Zn(OH)4]与氢气,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已知四羟基合锌酸离子空间构型是正四面体型,则Zn2+
的杂化方式为o
⑵铜与类卤素(SCN)2反应可生成Cu(SCN)2,lmol(SCN)2分子中含有个。键。类卤素(SCN”对应的酸有
两种:A一硫氟酸(H-S—C三N)和B-异硫氟酸(H—N=C=S),两者互为:;其中熔点较高的是
(填代号),原因是。
(3)已知硫化锌晶胞如图1所示,则其中+的配位数是;S”采取的堆积方式为o
(填Ai或A2或A3)
(4)已知铜与金形成的金属互化物的结构如图2所示,其立方晶胞的棱长为a纳米(nm),该金属互化物的密度为
g/cn?(用含a,NA的代数式表示)。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包括22个小题。每小题均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选项)
1、c
【解析】
A.铜与浓硝酸反应生成的二氧化氮能够与水反应生成一氧化氮,试管c中的气体呈无色,A错误;
B.木条与浓硫酸作用,木条下端变黑,说明浓硫酸具有脱水性,B错误;
C.NaCl溶液呈中性,生铁发生吸氧腐蚀,试管b中气体的压强减小,导管处发生水倒吸,C正确;
D.铁能够与盐酸反应放出氢气,氢气也是无色气体,D错误;
答案选C。
2、D
【解析】
A.2一丙醇含有羟基,可与HC1等发生取代反应,发生消去反应生成丙烯,发生催化氧化反应生成丙酮,A不符合题
意;
B.苯甲醇可与HC1等发生取代反应,能发生催化氧化反应生成苯甲醛,但不能发生消去反应,B不符合题意;
C.甲醇含有羟基,可与HC1等发生取代反应,能发生催化氧化反应生成甲醛,但不能发生消去反应,C不符合题意;
CH:
D..1(.,匚含有羟基,可与HC1等发生取代反应,发生消去反应生成2一甲基一1一丙烯,发生催化氧化
H
反应生成2一甲基丙醛,D符合题意;
答案选D。
【点晴】
该题的关键是明确醇发生消去反应和催化氧化反应的规律,即与羟基所连碳相邻的碳上有氢原子才能发生消去反应,
形成不饱和键;醇发生氧化反应的结构特点是:羟基所连碳上有氢原子的才能发生氧化反应,如果含有2个以上氢原
子,则生成醛基,否则生成黑基。
3、C
【解析】
A.浓氨水与碱石灰不加热可以制取氨气,但是氨气的密度比空气小,不能用向上排空气方法收集,A错误;
B.浓硝酸与Cu反应产生Nth气体,Nth密度比空气大,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方法收集,Nth是大气污染物,但Nth若
用水吸收,会发生反应:3NO2+H2O=2HNO3+NO,产生的NO仍然会污染空气,B错误;
C.浓硫酸与Na2sCh发生复分解反应,产生Na2so4、H2O>SO2,SO2密度比空气大,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方法收集,SO2
是大气污染物,可以用NaOH溶液吸收,发生反应为:SO2+2NaOH=Na2sO3+H2O,为防止倒吸,安装了倒扣漏斗,
从而达到环境保护的目的,C正确;
D.稀硝酸与Cu反应产生NO气体,NO与空气中的氧气会发生反应,所以不能用排空气方法收集,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Co
4、D
【解析】
A.在金刚石中,每个碳原子与周围4个C原子各形成1个共价键,所以平均每个C原子形成2个共价键,含ImolC
的金刚石中的共价键为2moLA错误;
B.金刚石和石墨互为同素异形体,B错误;
C.C(石墨)(金刚石)△H=+1.9KJ/mol,石墨能量低,说明石墨比金刚石稳定,C错误;
D.石墨转化为金刚石是同素异形体的转化,属于化学变化,D正确。
故选D。
5、B
【解析】
A、8gCH4O(即0.25mol甲醇),所含有的CH键数目为0.75NA,故A错误;B、25℃时,pH=8的氨水中c(H+)水
8
=1.0x10mol/L=c(OH)*,由Kw可求得溶液中的c(OH-)总=1.0xlO-6moi/L,则由NH3H2O电离出的c(OH)-*-a=c(OH)
总-c(OH-)水=L0xl0-6moi/L-1.0xl0-8mol/L=9.9xlO-7moi/L=c(NH4+),贝!JNH4+的数目为
78
9.9x10mol/Lx0.1LxNA=9.9xl0NA,所以B正确;C、由于S的氧化能力弱,所以铁和铜与S反应时都生成低价化合
物,即铁显+2价,铜显+1价,所以56gFe(即lmol)与lmolS恰好完全反应生成FeS,则转移的电子数为2
NA,64gCu(即lmol)与lmolS反应生成0.5molCu2S,S过量,则转移的电子数为NA,故C错误;D、标准状况下,
2.24LCL(即O.lmol)溶于水后仍有部分以Ch的形式存在于水中,则所得氯水中含氯的微粒总数小于0.2NA,则D错
误。本题正确答案为B。
点睛:看似简单的NA题,但在本题中最容易错选A、D,而B有可能计算错误。甲醇(CHQ)中并不是4个氢原子
都与碳原子成键,而是3个,还要被分子式所迷惑;氯气是双原子分子,但并不能全部与水反应,还有一部分以CL
的形式存在于水中;还要明确Kw的含义是溶液中总的c(H+)与总的c(OH)的乘积,这样才能求出由一水合氨电离出的
c(OH),进而求出NH4+的个数。
6、B
【解析】
A.V(NaOH)=20mL时,溶液中的溶质为0.02mol氯化钠和0.02mol氯化镀,电荷守恒有n(Na+)+n(H+)+n(NH;)
=n(CD+n(OH),因为n(Na+)=0.02moLn(CD=0.04mol,所以有n(H+)+n(NH:)=0.02+n(OH),物料守恒
有n(C「)=n(Na+)+n(NH;)+n(NH3H2O),即0.02=n(NH:)+n(NH3H2O),所以,2n(NH;)+n(NH3H2O)
+n(H+)=0.04mol+n(OH),故错误;
B.V(NaOH)=40mL时,溶质为0.(Mmol氯化钠和0.02mol一水合氨,溶液显碱性,因为水也能电离出氢氧根离
子,故c(NH:)<c(OH)正确;
C.当0<V(NaOH)V40mL过程中,前20毫升氢氧化钠是中和盐酸,水的电离程度增大,后20毫升是氯化钱和氢
氧化钠反应,水的电离程度减小,故错误;
D.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溶液,为中性,若改用同浓度的氨水滴定原溶液,盐酸和氨水反应后为氯化钺的溶
液仍为酸性,所以同样使溶液pH=7时所需氨水的体积比氢氧化钠溶液要大,故错误。
故选B。
7、B
【解析】
A.甲苯中没有碳碳双键,能萃取使漠水褪色,故A错误;
B.己烯中含有碳碳双键,能够与澳单质发生加成反应,使滨水褪色,故B正确;
C.丙酸中没有碳碳双键,不能使溟水褪色,故C错误;
D.戊烷为饱和烷烧,不能使滨水褪色,故D错误;
故选:Bo
8^C
【解析】
A.“甲醇制取低碳烯煌”技术可生产乙烯,乙烯是制备聚乙烯的原料,故A正确;
B.SiC-Al材料是SiC增强铝基复合材料,故B正确;
C.计算机芯片的主要材料是单质Si,故c错误;
D.气、笊、瓶质子数都是1,中子数分别是0、1、2,所以互为同位素,故D正确;选C。
9、A
【解析】
首先发现X是+1价的,则X为氢、锂或钠,但是W、X、丫三种简单离子的核外电子排布要相同,则X只能是钠,
才能满足题意;W、Y、Z三者分别位于三个不同的周期,则必有一种为氢,根据题目给出的结构式,氢只能形成1
个键,则Z是氢;结合丫的最外层电子数是W的最外层电子数的二倍,且二者简单离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则只
能是氧和铝,根据结构不难发现W是铝,Y是氧,据此来解题即可。
【详解】
A.根据分析,四种元素的半径大小为氢〈氧〈铝〈钠,即Z<Y<W<X,A项错误;
B.钠单质的还原性强于铝,而Na+的氧化性弱于AP+,B项正确;
C.过氧化钠和过氧化氢均具有漂白性,C项正确;
D.W与X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分别为NaOH和A1(OH)3,二者可以相互反应,D项正确;
答案选A。
10、B
【解析】
短周期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W的单质与H2在暗处能化合并发生爆炸,则W为F元素;X是同
周期中金属性最强的元素,X的原子序数大于F,则X位于第三周期,为Na元素;丫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等于电子层
数,丫的原子序数大于Na,则位于第三周期,最外层含有3个电子,为A1元素;W和Z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则Z为C1元素,据此进行解答。
【详解】
短周期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W的单质与H2在暗处能化合并发生爆炸,则W为F元素;X是同
周期中金属性最强的元素,X的原子序数大于F,则X位于第三周期,为Na元素;丫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等于电子层
数,丫的原子序数大于Na,则位于第三周期,最外层含有3个电子,为A1元素;W和Z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则Z为C1元素;A.Z、W的单质分别为氯气、氟气,二者形成的晶体都是分子晶体,相对分子质量氯气较大,则氯
气的沸点较高,即单质的沸点:Z>W,故A正确;B.X为Na、W为F,二者的离子都含有2个电子层,Na的核电
荷数较大,则钠离子的离子半径较小,即简单离子半径:X<W,故B错误;C.X为Na,金属钠与O形成的过氧化
钠中既含离子键也含非极性共价键,故C正确;D.X、Y、Z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分别为NaOH、氢氧化铝、
高氯酸,氢氧化铝具有两性,则氢氧化钠、氢氧化铝和高氯酸之间能相互反应,故D正确;故答案为B。
11、A
【解析】
中和滴定、氧化还原滴定、沉淀滴定、络合滴定等实验都要使用铁架台、滴定管和锥形瓶,A正确;萃取时,若振荡
后不及时放气,则会导致漏斗内压强增大,有爆炸的可能,B错误;洗净的容量瓶不可放进烘箱中烘干,C错误;钠
投入到废液缸中会剧烈反应,应放回原试剂瓶中,D错误。
12、A
【解析】
A.放电时是原电池,正极发生得到电子的还原反应,根据放电过程反应式为xLi+Li-xCoO2=LiCoO2,则正极反应
+-
式为xLi+Lii-xCoO2+xe=LiCoO2,A正确;
B.放电时Li是负极,则电子由R极流出,经导线流向Q极,电子不能通过溶液,B错误;
C.充电时,R极是阴极,电极反应式为Li++e-=Li,则净增14g时转移2moi电子,C错误;
D.放电时Q是正极,则充电时,Q极为阳极,D错误;
答案选A。
13、B
【解析】
A.天然气是CH4,水煤气是H2、CO的混合物,故A错误;
B.明矶是Kal(SO4)2・12H2O的俗称,故B正确;
C.水玻璃是Na2SiC>3的水溶液,故C错误;
D.纯碱是Na2cCh的俗称,故D错误;
故答案选B。
14、D
【解析】
A.氢键也属于分子间作用力,分子间作用力不仅影响物质的熔沸点,也影响物质的溶解性,故A错误;
B.C6。、金刚石中碳原子间形成网状结构而不是层状结构,所以不能用“撕裂”方法剥离出的单层碳原子面材料,故B
错误;
C等浓度的Na2c03溶液比Na2s03溶液的pH大,则碳酸的酸性小于亚硫酸,而亚硫酸不是硫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的
水化物,不能比较C比S的非金属性弱,故C错误;
D.H、S、O三种元素组成的物质的水溶液可以是硫酸溶液,Na、S、O三种元素组成的物质的水溶液可以是硫代硫酸
钠溶液,硫酸和硫代硫酸钠溶液混合有不溶于水的硫单质生成,所以可能会观察到浑浊现象,故D正确。
答案选D。
【点睛】
本题考查了微粒间作用力、元素化合物性质、非金属性的判断等知识点,注意氢键不是化学键,属于分子间作用力,
为易错点。
15、C
【解析】
1
室温下,用O.lOOmobL-的NH3»H2O滴定10.00mL浓度均为O.lOOmobLaHCl和CH3COOH的混合溶液,NH3»H2O
先与HC1发生反应生成氯化核和水,自由移动离子数目不变但溶液体积增大,电导率下降;加入10mLNH3・H2O后,
NH3・H2O与CH3coOH反应生成醋酸钱和水,醋酸为弱电解质而醋酸铉为强电解质,故反应后溶液中自由移动离子
浓度增加,电导率升高。
【详解】
A.①点处为0.100mol・L」HCl和CH3coOH的混合溶液,随着NI^HzO的滴入,pH逐渐升高,A错误;
B.酸碱中和为放热反应,故溶液温度为:①低于②,B错误;
C.③点溶质为等物质的量的氯化钱和醋酸铁,但醋酸根离子为若酸根离子,要发生水解,故③点溶液中:C(cr)>
C(CH3COO),C正确;
D.②点处加入一水合氨的物质的量和溶液中的醋酸的物质的量相同,根据元素守恒可知,
+
C(NH4)+C(NH3»H2O)=C(CH3COOH)+C(CH3COO),D错误;
答案选C。
16、A
【解析】
利用盖斯定律,将②x2+③x2-①可得:2c(s)+2H2(g)+O2(g)=CH3COOH(I)的
Afir=(-393.5kJ-mol1)x2+(-285.8kJ-mol1)x2-(-870.3kJ-mol1)=-488.3kJ-morXo故选A。
17、C
【解析】
钠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铝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和氢气。根据方程式计算。
【详解】
将amol钠和水反应生成amol氢氧化钠和a/2mol氢气,amol铝和amol氢氧化钠反应生成amol偏铝酸钠和3a/2moi
氢气,反应后的溶液的质量为23a+27a+m-(a/2+3a/2x2=(m+46a)g,溶质偏铝酸钠的质量为82ag。则质量分数为82a
/(m+46a)xlOO%0
故选C。
【点睛】
掌握钠和水的反应、铝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能根据方程式进行计算,计算溶液的质量时注意从总质量中将产生的
氢气的质量减去。
18、B
【解析】
A、石墨与的总能量高于CO2的能量,故石墨与02生成CO2反应为放热反应,选项A错误;
B、根据图示可知,金刚石的能量高于石墨的能量,故等量的金刚石和石墨燃烧时,金刚石放出的热量更多,选项B
正确;
C、物质的能量越高则物质越不稳定,故金刚石的稳定性比石墨差,选项C错误;
D、根据图示可知,金刚石的能量高于石墨的能量,故金刚石转化为石墨是放出能量,Q=E2-EI,选项D错误;
答案选B。
19、D
【解析】
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强碱反应的氢氧化物属于两性氢氧化物,但氢氧化铝只能溶于碱中的强碱,据此分析。
【详解】
A、由于氢氧化铝只能溶于碱中的强碱,故探究氢氧化铝的两性,不能用氨水,选项A错误;
B、由于氢氧化铝只能溶于碱中的强碱,故探究氢氧化铝的两性,不能用氨水,选项B错误;
C、A1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和氢气,偏铝酸钠溶液中滴加少量盐酸产生氢氧化铝沉淀,氢氧化铝沉淀会溶
于过量的盐酸,操作步骤较多,不是最适宜的试剂,选项C错误;
D、Al2(SO4)3溶液和少量NaOH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铝沉淀,继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沉淀溶解,向氢氧化铝沉淀加
稀盐酸沉淀也溶解,说明氢氧化铝具有两性,选项D正确。
答案选D。
【点睛】
本题考查了金属元素化合物的性质,注意把握氢氧化铝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既能与强酸反应生成盐和水,又能与强
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氢氧化物。
20、C
【解析】
石蜡油在碎瓷片催化作用下发生裂化反应,生成物中含有烯烧,把生成物通入漠的四氯化碳溶液发生加成反应,溶液
褪色,通入酸性高镒酸钾溶液发生氧化反应,可使酸性高镒酸钾溶液褪色,据此解答。
【详解】
A.装置b中滨的四氯化碳溶液与分解生成的烯崎发生加成反应,装置c中酸性高镒酸钾溶液与分解生成的烯点发生
氧化反应,反应类型不同,A正确;
B.石蜡油受热分解需要温度比较高,实验中用酒精灯加热石蜡油受热分解生成的产物较少,实验中可能看不到b、c
中溶液明显褪色,B正确;
C.装置c中烯燃被酸性高镒酸钾溶液氧化也能生成CO2使d中溶液变浑浊,所以d中溶液变浑浊不能证明石蜡分解
产生了CO2,c错误;
D.停止加热后立即关闭K,后面装置中的液体就不会因为温度下降压强变化而产生倒吸,D正确;
答案选C。
21、A
【解析】
假设每份含2moi铝,
①能和烧碱反应生成氢气的物质只有铝,2Al+2NaOH+2H2O=2NaAlO2+3H2f,2mol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氢气
3mol;
②铝先和四氧化三铁反应生成氧化铝和铁3Fe3O4+8Al24Al2O3+9Fe,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氢气
Fe+2HCl=FeCI2+H2T,2mol铝与四氧化三铁反应生成9/4mol铁,9/4mol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氢气9/4mol;
③能和盐酸反应生成氢气的只有铝,2Al+6HCl=2AlCb+3H2T,2mol铝与盐酸溶液反应生成氢气3mol氢气;
所以V尸V3>V2,故选A。
22、B
【解析】
A、7.8gNa2O2为Imol,含有的共价键数为O.INA,错误;
B、过氧根离子为整体,正确;
C、2Na2O2+2CO2=2Na2co3+02,反应中,过氧化钠中的氧元素化合价从-1变化到-2和0价,根据电子守恒,lmolNa2O2
与足量CCh反应时,转移NA个电子,错误;
D、ImolNa失去Imol电子成为Na+所以0.2mol钠完全被氧化失去0.2mol电子,转移电子的数目为0.2NA,错误。
二、非选择题(共84分)
O
23、C6H1206CH3-CH=CH2埃基、竣基①④2HO-1-^ICH.“卢丝”‘一[一:一了_°,+2H20
H1△
【解析】
B的分子式为C3H6,根据题中各物质转化关系,比较B、C的分子式可知反应①为加成反应,所以B中有碳碳双键,
所以B为CH3-CH=CH2,B与溟力□成生成C为CH3cHBrCHzBr,C在碱性条件下水解得D为CH3CHOHCH2OH,D
氧化得E为CH3COCOOH,E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得F为CH3CHOHCOOH,F在一定条件下发生缩聚反应得G,
淀粉在酸性条件下水解得A为葡萄糖,据此答题。
【详解】
B的分子式为C3H6,根据题中各物质转化关系,比较B、C的分子式可知反应①为加成反应,所以B中有碳碳双键,
所以B为CH3-CH=CH2,B与澳加成生成C为CH3CHBrCH2Br,C在碱性条件下水解得D为CH3CHOHCH2OH,D
氧化得E为CH3coeOOH,E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得F为CH3CHOHCOOH,F在一定条件下发生缩聚反应得G,
淀粉在酸性条件下水解得A为葡萄糖。
(1)物质A为葡萄糖,其分子式为C6Hl2。6,B的结构简式为CH3-CH=CH2;
(2)E为CH3coec>OH,含氧官能团的名称为拨基、竣基;
(3)根据上面的分析可知,反应①〜④中属于加成反应的是①④;
O
(4)由两分子F合成六元环化合物的化学方程式为2H。-?上CH侬巴1"。力,^+2氏0。
【点睛】
本题考查有机物的推断,确定B的结构是关键,再根据官能团的性质结合反应条件进行推断,题目难度中等,注意掌
握官能团的性质与转化。
24、(1)37;依据同主族元素的金属性随核电荷数的增加而增强,推测己单质与水反应较丙更剧烈(1分,合理给分)
⑵H:O:C1:=⑶④;
♦♦・♦
2+3
(4)3Fe+2[Fe(CN)6]'=Fe3[Fe(CN)6hh
21
(5)6.02xl0;2A1+2OH+2H2O=2A1O2+3H2t;
(6)NaCl,Al(OH)3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题意可知:A是NaCI,B是Ch,C是H2,D是NaOH,E是HC1,丁是ALF是NaAlO2;X是NaCk
AlCb的混合物。根据元素的化合价及元素的原子序数的关系可知甲是H,乙是O,丙是Na,丁是AL戊是Cl,己是
Rb,原子序数是37;钠、锄同一主族的元素,由于从上到下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原子失去电子的能力逐渐增强,所
以它们与水反应的能力逐渐增强,反应越来越剧烈;(2)甲、乙、戊按原予个数比1:1:1形成的化合物丫是HC1O,
该物质具有强的氧化性,故具有漂白性,其电子式为;(3)在上图转化关系中①②③反应中有元素化合
♦•・♦
价的变化,所以属于氧化还原反应,而④中元素的化合价没有发生变化,所以该反应是非氧化还原反应;(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半包覆型镀铝玻璃纤维合作协议书
- 八年级英语下册 Unit 6 单元综合测试卷(人教河南版 2025年春)
- 2025年特种装备电缆合作协议书
- 2025年主体结构工程承包合同参考样本(五篇)
- 2025年云南私营企业职工劳动合同(2篇)
- 2025年中心幼儿园大班健康教学活动总结(二篇)
- 2025年二建劳动合同(三篇)
- 2025年企业个体销售劳动合同范文(2篇)
- 2025年临时工聘用合同协议(三篇)
- 2025年个人租房简易协议范文(2篇)
- 岭南膏方规范
- 生物实验报告表
- 【可行性报告】2023年虚拟演播室制作设备相关行业可行性分析报告
- 世界老年人跌倒的预防和管理指南解读及跌倒应急处理-
- GB/T 7251.2-2023低压成套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第2部分:成套电力开关和控制设备
- 四川省地图模板含市县图课件
- 带拼音生字本模板(可A4打印)
- 小学语文必备文学常识常考100题汇总(含答案)
- 英语人教版高中必修三(2019新编)第一单元教案
- 超高大截面框架柱成型质量控制
- GB 9706.1-2020医用电气设备第1部分:基本安全和基本性能的通用要求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