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12024年高考前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考查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考查内容:综合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重建附近”:年轻人如何从现实中获得力量?——人类学家项飙访谈(节录)康岚:您最早在什么时候提出“附近”这个概念?为什么想到提出这个概念?项飙:我第一次提“附近”应该是在2019年夏天,我跟许知远在“十三邀”节目上的对话。当时好像是在谈现代人的时空观念,为什么现在人们对快递小哥迟到两分钟会非常不耐烦?我们说到现代生活完全是被时间逻辑统治了,空间逻辑消失了。原来我们对时间的理解是通过人的行动,比方说我和你的距离是一袋烟的工夫,或者说这个距离是从你家走到荷塘边上的那个工夫,其实时间很大程度上是通过空间来衡量的。但在工业化之后,抽象时间也就是钟表时间变得非常重要。当这种抽象时间统治了我们的生活,空间就完全变成了附属性的东西。对快递小哥迟到两分钟会非常不满,是因为你根本不考虑他是从空间中哪个点到餐馆拿了东西,以及路上的交通是怎样的、进你家小区的门时他要跟保安怎样交涉,这些经历性、空间性的东西,你是不管的,你要的就是那个东西要在你规定的时间内送到你的手里。这种心态是“时间的暴政”造成的。在这样的场景下,我提到“附近的消失”。“附近”这个空间的消失,一方面是因为“时间的暴政”,另一方面是因为我们在日常生活里面建立自己对世界的感知越来越通过一些抽象的概念和原则,而不是通过对自己周边的感知来理解。比如,你的邻居是干什么的,楼下打扫卫生、门口卖水果的人是从哪里来的,他们家在哪里,如果家不在这里,一年回几次家,他们的焦虑和梦想是什么。这些人对你的生活很重要,因为我们的日常生活就是由他们来组织的,没有他们,我们的生活不能够正常运行。但是,我们对这些“附近”经常是视而不见的。这个“附近”,它是一个空间,它的有趣在于它有很强的社会性,它是你这个社会主体的物质基础,把你托起来。在这里面,有很多很细密的又很复杂的、看似好像不重要的但其实是很重要的各种各样的社会关系。所以我提出,要关注“附近”。一方面是要重构自己的生活,将自己从“时间的暴政”中解放出来;另一方面是在主观意识上,要重新树立一种理解世界和生活的方式。这个话题的表达,既有描述性,也有针对性。后来大家觉得“附近”值得讨论,大概是因为它的确有针对性。康岚:您说过,“重建附近”不是一种论述,而是一种劝说,尤其是对年轻人的劝说。为什么“附近”对年轻人尤其重要?项飙:当时我好像还提到,年轻人关心的就是两极。一方面他们非常关注自我,比如考试、毕业以后去哪里等,对这些问题很焦虑,但是另一方面,通过社交媒体,他们又非常关心远方,比如全球的一些危机、民族的兴盛啊,这些由各种抽象说法形成的宏大叙事,造成了社交媒体上各种辩论中很大的情绪波动。但是人们对自己周边的生活究竟是怎么样的,认知反而是很模糊的。我觉得,如果一个人对身边的事情都讲不清楚,那他讲远方的事情肯定也讲不出什么意思来,因为他缺乏对人的经验进行洞察的能力,他讲来讲去都是书面上的词语。所以,从一个教师的角度,我觉得,学生不懂得“附近”,也就不可能懂得世界。我在想,“附近”这个概念为什么后来会引起反响,比较重要的原因是它点出了一个症结,就是很多年轻人觉得自己的生活是失控的。一方面,年轻人觉得社会非常复杂,充满不确定性,他缺乏安全感;另一方面,他又觉得自己的生活没有选择,特别是从小地方出来的或者说一般家庭的孩子,只有考学这一条路,这造成他很累,但又不知道未来究竟能不能获得他要的东西,因为他觉得这个世界一旦超出他那个“泡泡”,是一个好像特别不能把握的世界。从这两重意义上来讲,年轻人都觉得不能够控制自己的生活。当觉得自己的生活失控,感到焦虑、劳累、恐惧和无意义时,他会产生一种很自然的愿望,就是要重新在生活里找到一个抓手,重新找到一个锚、一个立足点。那这个立足点是什么呢?我觉得,大家在“附近”这个意象里看到了一种可能,觉得“附近”可能是一个新的抓手和立足点,是大家重新建立对生活的可控感、至少是可知感的一个基础。康岚:为什么“附近”能够满足这一点?项飙:因为“附近”跟地方、跟社区、跟小区、跟群体、跟部落都不一样,“附近”不是一个有边界的单位。跟“附近”最接近的单位可能是社区,但在社区里面是一群相对固定的人,它有相对固定的边界,内部的关系是稳定的,人员是相对同质的。但“附近”不一样,就像我前面说的,在“附近”,你要看到那些卖菜的、卖早点的、搞保洁的;而且这个“附近”是跟着你走的,你走到哪里,“附近”就跟到哪里。所以“附近”跟社区不一样:第一,它很强调人的具体的经验,强调你怎么去看它;第二,“附近”不是一个可以行政化的、可以去客观描述的单位,“附近”是以你为中心的。在这个意义上,可能“附近”有它特别的使用价值吧。(选自《当代青年研究》2023年第6期,有删改)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现代人对时间逻辑的重视以及对空间逻辑的忽视,可能导致“时间的暴政”。B.和周边的人聊聊天,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可提升我们对“附近”的感知。C.“附近”包含着细密而复杂的社会关系,是我们生活正常运行的重要保障。D.相比社区,“附近”边界更灵活,更强调个体经验,也更值得重视和认识。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我们理解时间的主要方式由通过人的行为转变为通过钟表,与工业化后的生产生活需要用抽象时间来衡量有关。B.重新树立理解世界和生活的方式,需要减少对宏大叙事的关注,积极投入到对自己周边生活的具体感知之中。C.跳出个人的小天地,进一步认识社会,并为自己未来发展做好充分准备,能够有效增强年轻人对生活的可控感。D.乡土社会的人们在熟人社群长大且不轻易流动,与现代社会的人们不同,他们对“附近”的认知比较具体清晰。3.下列有关访谈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项飙用词形象生动,如以“时间的暴政”说明我们在时间上对他人的苛责,以“泡泡”暗示个人的小天地并不牢靠。C.康岚作为提问者,能够围绕“附近”这一话题,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进行提问,从而将访谈逐渐推向深入。B.画线句通过对被访者观点的引述拉近双方的距离,又为话题的自然过渡做好铺垫,体现提问者对访谈较强的掌控力。D.项飙回答时经常用“一方面”“另一方面”和“可能”,作为人类学家的他思路很清晰,也比较注重语言的严谨性。4.根据访谈内容对项飙的阐述思路进行梳理,下列补充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①附近消失 B.②重建附近 C.③尤其重要 D.④从而做到5.项飙在访谈中提到,他对话题的表达“既有描述性,也有针对性”。请结合访谈分析其表现及效果。(6分)(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南渡记①宗璞莲秀二十五岁嫁到吕家,已经十五年了。十五年里,她的生活就是侍候老太爷。现在很多亲友都往南边去了,留下的也各自闭门不出。除凌京尧来过一次,不见任何人出现。天越来越热了。一天黄昏,老太爷在院中闲坐,忽听有人轻轻敲门,随即推门进来。“搬到这里来了。”来人说。“缪老爷,”莲秀大声在老人耳边说,“是缪老爷。”她很感动,到底人家心里惦记着啊。一面扶老人,搬椅子,一面让人沏茶。(1)缪东惠衣着还是那样清雅,态度还是那样从容。老人和他相识多年,许多见解不同,人是极熟的。去年还为小娃②送药,现又来看望,心里高兴。相让坐下,谈笑风生。渐渐说到时局,缪东惠叹道:“战事起了快一年了,简直看不出希望!去年上海失,南京陷,现在武汉也吃紧了。只要是中国人,谁不中心如焚,五内俱结!可是大局已如此。现在最重要的是让百姓生活安定,这一方面我是尽力而为。想想多少爱国志士,也是处处以百姓为重。凡事从这方面考虑就通畅得多。”他素来口齿清楚,现在也是抑扬顿挫。老人听出话中有话,于是带笑说:“我终日枯坐斗室,老病相缠,外头的事,知道很少。有什么高见,便请直言。”“如果我的话不合您的意思,也请务必考虑,为亿万生灵的利益考虑。”缪东惠诚恳地说,“今年元旦成立了华北临时政府,半年来遭到不少反对,炸的烧的打枪的撒传单的都有。据我看,这样的骚扰对百姓来说,只能是帮倒忙,只能使日本人更用高压手段。有人说,我们是幸而亡国,不幸就要灭种啊!我看有道理。若有一个能使政安民和的政府,不让日本人直接管事,老百姓少吃多少苦头!这样的政府必有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前辈才能立得起来,其实只要挂名即可,不用做什么事。尝读史书,每服冯道③为人。那样不顾毁誉,肯真为天下苍生出力的,才是了不起!”老人哈哈一笑说:“我无文才武略,怎比得古人!”停了片刻,用力看着东惠,“你的逻辑很奇怪。(2)政安民和,是谁的天下?”他没有力气拍案而起,心里反觉平静,目光又有些茫然。“我是真为大局着想——如公不出,如苍生何?”缪东惠努力说出了这句话。老人微笑,端起茶杯举了一举,意思是送客。他的手猛烈颤抖,茶水泼洒出来。莲秀忙上前接过,看了客人一眼。缪东惠只好站起。老人也扶着莲秀站起,笑着说:“缪先生无艺不精,何时又学了苏秦?这亡国救民之论,还请别处发表。”缪东惠无奈,躬身告辞。莲秀送客回来,原以为老人会发脾气,把缪某大骂一通,却见老人在里屋安静地靠在床上,把玩着那柄龙吞虎靠镌镂云霞的宝剑,似乎已忘记有谁来过,把剑一举,说:“可怜这剑,只挂在墙上。”(3)“不请长缨,系取天骄种,剑吼西风!④”老人惨然一笑。……不觉又过了半月。一天傍晚,夕阳晕红已退,满院蝉鸣。忽有杂乱的脚步声,走进三个中国人,三个趾高气扬的中国人。那为首的板着脸对吕老人说:“我们是江市长派来的,请老先生出任维持会委员。”说着递过一张大红聘书,约有一尺半长,烫金字闪闪发光。老人见来了伪员,纹丝不动,仍一手捻须,一手拿过靠在椅边的拐杖,挡住聘书,说:“请转告江朝宗,我是中国人,不任伪职。”来人对老人的态度似有准备,并不争竞,把聘书放在桌上。又拿出一张请帖,说:“市府明天宴会,请光临。聘任的事,三天内见报。告辞。”随手把请帖交给莲秀,转身就走。“扔出去!把这些都扔出去!”老人突然暴怒。用手杖敲地,大声喝道。随扔了手杖,一把抢过请帖来撕,但纸太硬,撕不动,就向那几个人扔去,纸又太轻,飘飘地落下了。那为首的人口头冷笑,又说一遍:“三天内见报。”老人愤怒已极,挺直身子,把手杖用力向他扔去,手杖落地的声音很无力,紧接着是沉重的关廊门声。莲秀忙上前扶住老人,让他缓缓靠在椅背上。老人急促地喘息,莲秀为他揉胸捶背,轻声唤着:“老太爷,老太爷,莫生气,莫生气!”吕贵堂等老人渐渐平静,先问莲秀:“是不是托凌老爷转缪老爷,想个法子拖一拖?”“不用去!哪里也不用去!”老人高声说,“我有办法,你们不用担心!”莲秀和贵堂交换着眼光。她有几分猜到老人的办法,却又不敢那样想。……莲秀轻轻推开正房门,只见老人端正地躺在矮榻上,双目微睁,面容平静,一点声息俱无。“老太爷,老太爷!”莲秀恐怖地大喊,想推醒他。可是永远做不到了。凌京尧和吕贵堂大步赶来。京尧见条案上有一张纸,用一个安眠药空瓶子压着,纸上写着核桃大的毛笔字“生之意已尽死之价无穷”,另有一行“立即往各报发讣告”。这是老人的遗嘱了。京尧一见这遗嘱,更明白老人是以一死拒任伪职,不禁百感交集,身子不觉伏了下去,跪在榻前痛哭。莲秀反镇定了,陪着跪下,一面拭泪,说:“凌老爷别哭了,老太爷就仰仗您了。”发讣告,布置灵堂,将老人入殓。该做的事都做了,众人陆续散去。(4)京尧慢慢走出房门,看见院中青草踩折一片,那没有踩到的,仍旧欢快地生长。【注】①节选自长篇小说《南渡记》第五章,有删改。小说以抗战时期北平沦陷、大学南迁为背景,表现了动荡年代知识分子群体的命运遭际与情感、精神世界。文中吕老人(吕清非)是前清举人,参加过同盟会,曾任民国国会议员。赵莲秀是他的续弦夫人。②小娃:吕清非的外孙。③冯道:五代时人,先后在后唐、后晋等五个王朝任职。④出自北宋贺铸《六州歌头》。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从缪东惠所述“炸的烧的打枪的撒传单的都有”来看,华北伪临时政府的成立遭到了中国人民的激烈反抗。B.缪东惠欲借历史上冯道的事例为自己的游说增加说服力,无奈吕老人很有自知之明,不愿跟古人相提并论。C.当吕老人高声说自己有办法对付敌人的时候,他应该已经下定了以死明志的决心,莲秀对此也有几分预感。D.针对汉奸所说维持会聘任之事“三天内见报”,吕老人遗嘱立即发讣告,他是用生命彻底破除敌人的诡计。7.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C.句子(3)中的吕老人借古人词句抒发情怀,流露出无力杀敌、壮志难酬的悲凉心绪。D.句子(4)从凌京尧的视角写院中青草,联系时代背景,可知寻常景物中寄托着深意。8.同样是拒任伪职,吕老人对待缪东惠和三个伪员的态度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这种不同?(5分)9.文本在叙事上有哪些特点?请作简要分析说明。(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材料一:国以任贤使能而兴,弃贤专己而衰。此二者必然之势,古今之通义,流俗所共知耳。何治安之世有之而能兴昏乱之世虽有之亦不兴盖用之与不用之谓矣有贤而用,国之福也;有之而不用,犹无有也。商之兴也有仲虺、伊尹,其衰也亦有三仁。周之兴也同心者十人,其衰也亦有祭公谋父、内史过。两汉之兴也有萧、曹、寇、邓之徒,其衰也亦有王嘉、傅喜、陈蕃、李固之众。魏、晋而下,至于李唐,不可遍举,然其间兴衰之世,亦皆同也。由此观之,有贤而用之者,国之福也;有之而不用,犹无有也,可不慎欤?今犹古也,今之天下亦古之天下,今之士民亦古之士民。古虽扰攘之际,犹有贤能若是之众,况今太宁,岂曰无之?在君上用之而已。博询众庶,则才能者进矣;不有忌讳,则说直之路开矣;不迩小人,则谗谀者自远矣;不拘文牵俗,则守职者辨治矣;不责人以细过,则能吏之志得以尽其效矣。苟行此道,则何虑不跨两汉,轶三代,然后践五帝、三皇之途哉?(选自王安石《兴贤》)材料二:澹台子羽,君子之容也,仲尼几而取之,与处久而行不称其貌。宰予之辞,雅而文也,仲尼几而取之,与处久而智不充其辩。故孔子曰:“以容取人乎,失之子羽;以言取人乎,失之宰予。”故以仲尼之智而有失实之声。今之新辩滥乎宰予,而世主之听眩乎仲尼,为悦其言,因任其身,则焉得无失乎!观容服,听辞言,仲尼不能以必士;试之官职,课其功伐,则庸人不疑于愚智。故明主之吏,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夫有功者必赏,则爵禄厚而愈劝;迁官袭级,则官职大而愈治。夫爵禄大而官职治,王之道也。(选自《韩非子·显学》)10.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在答题卡上写出断句位置的序号。(3分)何治安之A世有之B而能兴C昏乱之世D虽有之亦不兴E盖用之F与不用之谓矣G有贤而用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举,文中指“列举”,与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中“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中的“举”意义不同。B.过,文中指“过错、过失”,与《鸿门宴》中“闻大王有意督过之”中的“过”意义和用法不同。C.焉,文中指“哪里、怎么”,与《烛之武退秦师》中“焉用亡郑以陪邻”中的“焉”意义和用法相同。D.功伐,“功”与“伐”同义复用,“伐”字与《屈原列传》中“平伐其功”中“伐”的用法相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材料一中王安石列举了商、周、两汉时期在兴旺与衰败时所任用的贤士,来论证任用贤才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B.君主如果能不求全责备,让官吏放开手脚、大展宏图,则有可能超越两汉三代,而后达到三皇五帝的治世境界。C.材料二批驳了孔子以貌取人、以言取人的错误做法,指出如今新起的辩才泛滥,统治者被蒙蔽视听,要引起警示。D.韩非子认为对国家有功之人要加以奖赏,用高官厚禄让官员更加勤勉努力,用心治国,这才是王者的治国之道。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不迩小人,则谗谀者自远矣;不拘文牵俗,则守职者辨治矣。(2)故明主之吏,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14.两则材料都围绕“人才观”阐释观点,根据材料概括选拔人才的正确做法。(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题刘朝英进斋杨万里灯火三更雨,诗书一古琴。唯愁脚力软,未必圣门深。莫笑云端树,初如涧底针。不应将一第,用破半生心。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首联运用白描手法,既描摹了刘朝英在书斋中刻苦夜读的情景,又写出了有古琴作陪的雅趣。B.颔联指出圣门也不是遥不可及的,但让人忧愁的是求道者脚力不足,没有足够的学问功夫,意在表达诗人对刘朝英的担忧。C.尾联告诫刘朝英,要以圣道为心,不要因沉迷功名而虚耗人生,可谓推心置腹、语重心长。D.杨诗造语力求平易浅近,如本诗中的“莫笑”“不应”,近于口语,如话家常。16.杨万里的诗注重以事显理,本诗颈联饱含哲理。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1)杜牧在《阿房宫赋》中总结秦朝灭亡的历史教训后指出,对于这一教训,如果“”,其结果必然是“”,向当朝统治者敲响了警钟。(2)在易水,荆轲曾高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表达离别之情;同样在易水,李贺《雁门太守行》高吟“,”,描写出了将士征战沙场的场景。(3)“泪”为心声,是情感的外在显现。在古代诗词中,诗人们往往借助眼泪来表情达意,而“泪”也最能打动读者,如“,”。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19题。汉代的铜灯多是动物造型,长信宫灯是目前所见唯一一件人形铜灯。灯的整体造型是一位双手执灯跪坐的汉代宫女,左手执灯,右臂高高举起,宽大的袖管自然下垂,巧妙地形成了灯的顶部。灯可以分为六个部分:头部、身体、袖管、弧形屏板、灯盘、灯座。①,这样一来,挪动宫灯、清理灯灰都非常方便。灯罩部分由两个弧形屏板组成,合拢后为圆形,嵌于灯盘的槽之中,其中一块屏板可以左右开合,用来调节灯光的照射方向和亮度。汉代灯具多以动物油脂为照明燃料,虽然实现了照明功能,②,往往使室内空气污浊,还伴有刺鼻的气味,污染室内空气和环境。长信宫灯巧妙地将“宫女”的袖管与身体连接形成排烟通道——导烟管,火烛点燃后产生的烟气烟灰在热力推动作用下沿着袖管进入并存储在灯体内,直到落入“宫女”的身体底部。同时,在宫灯的底座部分还放置了水盘用以净化废烟气,能够最大程度地避免空气污染,从而实现收纳污浊烟尘、清洁空气的目的。像长信宫灯这样具有环保功能的灯具并非个例,这些灯具中的弯形中空导烟管,因为形如车釭,古人称为“釭”。釭灯是汉代独创的灯体组合结构,通过三个阶段,即③,形成一个完整的单向循环,减轻了对室内环境中的空气的污染。18.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19.请仔细观察右图,简要说明“错银铜牛灯”的除烟过程。(3分)(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2题。连老大就是这样一个人,一个开酱园的老板,一个普普通通、正正派派的生意人,没有什么特别处。这样的人是很难写成小说的。要说他的特别处,也有。有两点。碗里不是茶,是酒——一般的白酒,不是什么好酒。他算几笔,喝一口,什么也不“就”。一天老这么喝着,喝完了,就自己去打一碗。他从来没有醉的时候。二是他说话有个口头语:“的时候”。什么话都要加一个“的时候”。①“我的时候”“他的时候”“麦子的时候”“豆子的时候”“猫的时候”“狗的时候”……他说话本来就慢,加了许多“的时候”,就更慢了。如果把他说的“的时候”都删去,他每天至少要少说四分之一的字。连万顺已经没有了。连老板也故去多年了。②五六十岁的人还记得连万顺的样子,记得门口的两个大字,记得酱园内外的气味,记得连老大的声音笑貌,自然也记得连万顺的茶干。连老大的儿子也四十多了。他在县里的副食品总店工作。有人问他:“你们家的茶干,为什么不恢复起来?”他说:“这得下十几种药料,现在,谁做这个!”20.下列句子中的“就是”与文中加点的“就是”,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在所有的高中课程里面,他就是喜欢语文。B.哥俩长得一模一样,就是家里人也分不清。C.那个定期匿名捐款的,就是小区保安老李。D.我一定按期完成上级任务,你放心就是了21.划线句①②都使用了反复手法,请分别简析其作用。(4分)22.划波浪线句子可以改写成“这得下十几种药料,现在谁做这个?”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4分)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来而不可失者,时也。蹈而不可失者,机也”出自北宋苏轼《代侯公说项羽辞》,意思是来到了一定不要放弃的是时运,遇到了一定不要错失的是机会。“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出自《老子·第六十三章》,意思是处理问题要从容易的地方入手,在细微之处成就大事。“大厦之成,非一木之材也;大海之阔,非一流之归也”出自冯梦龙《东周列国志》,意思是高楼的建成不能依靠一根木材,宽阔的大海不是依靠一条河流的汇入。我国的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智慧,在个人成长和国家发展中依然有着深刻的指导价值。请从以上典故中任选两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和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2024年高考前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教师版考查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考查内容:综合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重建附近”:年轻人如何从现实中获得力量?——人类学家项飙访谈(节录)康岚:您最早在什么时候提出“附近”这个概念?为什么想到提出这个概念?项飙:我第一次提“附近”应该是在2019年夏天,我跟许知远在“十三邀”节目上的对话。当时好像是在谈现代人的时空观念,为什么现在人们对快递小哥迟到两分钟会非常不耐烦?我们说到现代生活完全是被时间逻辑统治了,空间逻辑消失了。原来我们对时间的理解是通过人的行动,比方说我和你的距离是一袋烟的工夫,或者说这个距离是从你家走到荷塘边上的那个工夫,其实时间很大程度上是通过空间来衡量的。但在工业化之后,抽象时间也就是钟表时间变得非常重要。当这种抽象时间统治了我们的生活,空间就完全变成了附属性的东西。对快递小哥迟到两分钟会非常不满,是因为你根本不考虑他是从空间中哪个点到餐馆拿了东西,以及路上的交通是怎样的、进你家小区的门时他要跟保安怎样交涉,这些经历性、空间性的东西,你是不管的,你要的就是那个东西要在你规定的时间内送到你的手里。这种心态是“时间的暴政”造成的。在这样的场景下,我提到“附近的消失”。“附近”这个空间的消失,一方面是因为“时间的暴政”,另一方面是因为我们在日常生活里面建立自己对世界的感知越来越通过一些抽象的概念和原则,而不是通过对自己周边的感知来理解。比如,你的邻居是干什么的,楼下打扫卫生、门口卖水果的人是从哪里来的,他们家在哪里,如果家不在这里,一年回几次家,他们的焦虑和梦想是什么。这些人对你的生活很重要,因为我们的日常生活就是由他们来组织的,没有他们,我们的生活不能够正常运行。但是,我们对这些“附近”经常是视而不见的。这个“附近”,它是一个空间,它的有趣在于它有很强的社会性,它是你这个社会主体的物质基础,把你托起来。在这里面,有很多很细密的又很复杂的、看似好像不重要的但其实是很重要的各种各样的社会关系。所以我提出,要关注“附近”。一方面是要重构自己的生活,将自己从“时间的暴政”中解放出来;另一方面是在主观意识上,要重新树立一种理解世界和生活的方式。这个话题的表达,既有描述性,也有针对性。后来大家觉得“附近”值得讨论,大概是因为它的确有针对性。康岚:您说过,“重建附近”不是一种论述,而是一种劝说,尤其是对年轻人的劝说。为什么“附近”对年轻人尤其重要?项飙:当时我好像还提到,年轻人关心的就是两极。一方面他们非常关注自我,比如考试、毕业以后去哪里等,对这些问题很焦虑,但是另一方面,通过社交媒体,他们又非常关心远方,比如全球的一些危机、民族的兴盛啊,这些由各种抽象说法形成的宏大叙事,造成了社交媒体上各种辩论中很大的情绪波动。但是人们对自己周边的生活究竟是怎么样的,认知反而是很模糊的。我觉得,如果一个人对身边的事情都讲不清楚,那他讲远方的事情肯定也讲不出什么意思来,因为他缺乏对人的经验进行洞察的能力,他讲来讲去都是书面上的词语。所以,从一个教师的角度,我觉得,学生不懂得“附近”,也就不可能懂得世界。我在想,“附近”这个概念为什么后来会引起反响,比较重要的原因是它点出了一个症结,就是很多年轻人觉得自己的生活是失控的。一方面,年轻人觉得社会非常复杂,充满不确定性,他缺乏安全感;另一方面,他又觉得自己的生活没有选择,特别是从小地方出来的或者说一般家庭的孩子,只有考学这一条路,这造成他很累,但又不知道未来究竟能不能获得他要的东西,因为他觉得这个世界一旦超出他那个“泡泡”,是一个好像特别不能把握的世界。从这两重意义上来讲,年轻人都觉得不能够控制自己的生活。当觉得自己的生活失控,感到焦虑、劳累、恐惧和无意义时,他会产生一种很自然的愿望,就是要重新在生活里找到一个抓手,重新找到一个锚、一个立足点。那这个立足点是什么呢?我觉得,大家在“附近”这个意象里看到了一种可能,觉得“附近”可能是一个新的抓手和立足点,是大家重新建立对生活的可控感、至少是可知感的一个基础。康岚:为什么“附近”能够满足这一点?项飙:因为“附近”跟地方、跟社区、跟小区、跟群体、跟部落都不一样,“附近”不是一个有边界的单位。跟“附近”最接近的单位可能是社区,但在社区里面是一群相对固定的人,它有相对固定的边界,内部的关系是稳定的,人员是相对同质的。但“附近”不一样,就像我前面说的,在“附近”,你要看到那些卖菜的、卖早点的、搞保洁的;而且这个“附近”是跟着你走的,你走到哪里,“附近”就跟到哪里。所以“附近”跟社区不一样:第一,它很强调人的具体的经验,强调你怎么去看它;第二,“附近”不是一个可以行政化的、可以去客观描述的单位,“附近”是以你为中心的。在这个意义上,可能“附近”有它特别的使用价值吧。(选自《当代青年研究》2023年第6期,有删改)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现代人对时间逻辑的重视以及对空间逻辑的忽视,可能导致“时间的暴政”。B.和周边的人聊聊天,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可提升我们对“附近”的感知。C.“附近”包含着细密而复杂的社会关系,是我们生活正常运行的重要保障。D.相比社区,“附近”边界更灵活,更强调个体经验,也更值得重视和认识。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我们理解时间的主要方式由通过人的行为转变为通过钟表,与工业化后的生产生活需要用抽象时间来衡量有关。B.重新树立理解世界和生活的方式,需要减少对宏大叙事的关注,积极投入到对自己周边生活的具体感知之中。C.跳出个人的小天地,进一步认识社会,并为自己未来发展做好充分准备,能够有效增强年轻人对生活的可控感。D.乡土社会的人们在熟人社群长大且不轻易流动,与现代社会的人们不同,他们对“附近”的认知比较具体清晰。3.下列有关访谈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项飙用词形象生动,如以“时间的暴政”说明我们在时间上对他人的苛责,以“泡泡”暗示个人的小天地并不牢靠。C.康岚作为提问者,能够围绕“附近”这一话题,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进行提问,从而将访谈逐渐推向深入。B.画线句通过对被访者观点的引述拉近双方的距离,又为话题的自然过渡做好铺垫,体现提问者对访谈较强的掌控力。D.项飙回答时经常用“一方面”“另一方面”和“可能”,作为人类学家的他思路很清晰,也比较注重语言的严谨性。4.根据访谈内容对项飙的阐述思路进行梳理,下列补充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①附近消失 B.②重建附近 C.③尤其重要 D.④从而做到5.项飙在访谈中提到,他对话题的表达“既有描述性,也有针对性”。请结合访谈分析其表现及效果。(6分)【答案】1.DD.“也更值得重视和认识”缺少限制,曲解文意,原文“在这个意义上,可能‘附近’有它特别的使用价值吧”,可见原文有限制语“在这个意义上”,而且原文还有“可能”。2.BB.“需要减少对宏大叙事的关注”无中生有,原文“如果一个人对身边的事情都讲不清楚,那他讲远方的事情肯定也讲不出什么意思来”,并不是要求年轻人减少对宏大叙事的关注,而是要他们关注宏大叙事的同时也要关注“附近”。3.AA.“以‘时间的暴政’说明我们在时间上对他人的苛责”错,原文“当这种抽象时间统治了我们的生活”,表明“时间的暴政”指的是时间统治了我们的生活,我们被这种时间控制,一切由它说了算。4.DD.“从而做到”错,原文“所以‘附近’跟社区不一样:第一,它很强调人的具体的经验,强调你怎么去看它;第二,‘附近’不是一个可以行政化的、可以去客观描述的单位,‘附近’是以你为中心的。在这个意义上,可能‘附近’有它特别的使用价值吧”,可见“强调具体经验”“以个体为中心”不是要求我们以“附近”为抓手“做到”的内容,而是“附近”本身的特点。5.①描述性:用生活的例子具体描述“时间的暴政”“附近”等抽象概念。②针对性:针对人们被时间逻辑统治、不再关注附近,年轻人感到生活失控等具体问题发表意见。③效果:使学术观点更接地气、更通俗易懂,也更能激起人们的共鸣、引发人们的思考。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体裁特征的能力。①描述性:以“对快递小哥迟到两分钟会非常不满”这个生活中常见的例子来说明这种心态是“时间的暴政”造成的;用“你的邻居是干什么的,楼下打扫卫生、门口卖水果的人是从哪里来的,他们家在哪里,如果家不在这里,一年回几次家,他们的焦虑和梦想是什么”来描述“附近”等抽象概念。②针对性:“附近”这个概念的提出,就是因为作者关注到“时间的暴政”统治了我们的生活,并且“我们在日常生活里面建立自己对世界的感知越来越通过一些抽象的概念和原则,而不是通过对自己周边的感知来理解”,因而我们不再关注“附近”;而年轻人“觉得自己的生活是失控的”,作者给出的意见就是年轻人要关注“附近”。总之,作者针对人们被时间逻辑统治、不再关注附近,年轻人感到生活失控等具体问题发表意见。③效果:因为有“描述性”,使得学术观点并不抽象,易于让人理解,更接地气、更通俗易懂;因为有针对性,大家觉得说出了自己的心声,给出的解决办法也很实用,从而更能激起人们的共鸣、引发人们的思考。(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南渡记①宗璞莲秀二十五岁嫁到吕家,已经十五年了。十五年里,她的生活就是侍候老太爷。现在很多亲友都往南边去了,留下的也各自闭门不出。除凌京尧来过一次,不见任何人出现。天越来越热了。一天黄昏,老太爷在院中闲坐,忽听有人轻轻敲门,随即推门进来。“搬到这里来了。”来人说。“缪老爷,”莲秀大声在老人耳边说,“是缪老爷。”她很感动,到底人家心里惦记着啊。一面扶老人,搬椅子,一面让人沏茶。(1)缪东惠衣着还是那样清雅,态度还是那样从容。老人和他相识多年,许多见解不同,人是极熟的。去年还为小娃②送药,现又来看望,心里高兴。相让坐下,谈笑风生。渐渐说到时局,缪东惠叹道:“战事起了快一年了,简直看不出希望!去年上海失,南京陷,现在武汉也吃紧了。只要是中国人,谁不中心如焚,五内俱结!可是大局已如此。现在最重要的是让百姓生活安定,这一方面我是尽力而为。想想多少爱国志士,也是处处以百姓为重。凡事从这方面考虑就通畅得多。”他素来口齿清楚,现在也是抑扬顿挫。老人听出话中有话,于是带笑说:“我终日枯坐斗室,老病相缠,外头的事,知道很少。有什么高见,便请直言。”“如果我的话不合您的意思,也请务必考虑,为亿万生灵的利益考虑。”缪东惠诚恳地说,“今年元旦成立了华北临时政府,半年来遭到不少反对,炸的烧的打枪的撒传单的都有。据我看,这样的骚扰对百姓来说,只能是帮倒忙,只能使日本人更用高压手段。有人说,我们是幸而亡国,不幸就要灭种啊!我看有道理。若有一个能使政安民和的政府,不让日本人直接管事,老百姓少吃多少苦头!这样的政府必有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前辈才能立得起来,其实只要挂名即可,不用做什么事。尝读史书,每服冯道③为人。那样不顾毁誉,肯真为天下苍生出力的,才是了不起!”老人哈哈一笑说:“我无文才武略,怎比得古人!”停了片刻,用力看着东惠,“你的逻辑很奇怪。(2)政安民和,是谁的天下?”他没有力气拍案而起,心里反觉平静,目光又有些茫然。“我是真为大局着想——如公不出,如苍生何?”缪东惠努力说出了这句话。老人微笑,端起茶杯举了一举,意思是送客。他的手猛烈颤抖,茶水泼洒出来。莲秀忙上前接过,看了客人一眼。缪东惠只好站起。老人也扶着莲秀站起,笑着说:“缪先生无艺不精,何时又学了苏秦?这亡国救民之论,还请别处发表。”缪东惠无奈,躬身告辞。莲秀送客回来,原以为老人会发脾气,把缪某大骂一通,却见老人在里屋安静地靠在床上,把玩着那柄龙吞虎靠镌镂云霞的宝剑,似乎已忘记有谁来过,把剑一举,说:“可怜这剑,只挂在墙上。”(3)“不请长缨,系取天骄种,剑吼西风!④”老人惨然一笑。……不觉又过了半月。一天傍晚,夕阳晕红已退,满院蝉鸣。忽有杂乱的脚步声,走进三个中国人,三个趾高气扬的中国人。那为首的板着脸对吕老人说:“我们是江市长派来的,请老先生出任维持会委员。”说着递过一张大红聘书,约有一尺半长,烫金字闪闪发光。老人见来了伪员,纹丝不动,仍一手捻须,一手拿过靠在椅边的拐杖,挡住聘书,说:“请转告江朝宗,我是中国人,不任伪职。”来人对老人的态度似有准备,并不争竞,把聘书放在桌上。又拿出一张请帖,说:“市府明天宴会,请光临。聘任的事,三天内见报。告辞。”随手把请帖交给莲秀,转身就走。“扔出去!把这些都扔出去!”老人突然暴怒。用手杖敲地,大声喝道。随扔了手杖,一把抢过请帖来撕,但纸太硬,撕不动,就向那几个人扔去,纸又太轻,飘飘地落下了。那为首的人口头冷笑,又说一遍:“三天内见报。”老人愤怒已极,挺直身子,把手杖用力向他扔去,手杖落地的声音很无力,紧接着是沉重的关廊门声。莲秀忙上前扶住老人,让他缓缓靠在椅背上。老人急促地喘息,莲秀为他揉胸捶背,轻声唤着:“老太爷,老太爷,莫生气,莫生气!”吕贵堂等老人渐渐平静,先问莲秀:“是不是托凌老爷转缪老爷,想个法子拖一拖?”“不用去!哪里也不用去!”老人高声说,“我有办法,你们不用担心!”莲秀和贵堂交换着眼光。她有几分猜到老人的办法,却又不敢那样想。……莲秀轻轻推开正房门,只见老人端正地躺在矮榻上,双目微睁,面容平静,一点声息俱无。“老太爷,老太爷!”莲秀恐怖地大喊,想推醒他。可是永远做不到了。凌京尧和吕贵堂大步赶来。京尧见条案上有一张纸,用一个安眠药空瓶子压着,纸上写着核桃大的毛笔字“生之意已尽死之价无穷”,另有一行“立即往各报发讣告”。这是老人的遗嘱了。京尧一见这遗嘱,更明白老人是以一死拒任伪职,不禁百感交集,身子不觉伏了下去,跪在榻前痛哭。莲秀反镇定了,陪着跪下,一面拭泪,说:“凌老爷别哭了,老太爷就仰仗您了。”发讣告,布置灵堂,将老人入殓。该做的事都做了,众人陆续散去。(4)京尧慢慢走出房门,看见院中青草踩折一片,那没有踩到的,仍旧欢快地生长。【注】①节选自长篇小说《南渡记》第五章,有删改。小说以抗战时期北平沦陷、大学南迁为背景,表现了动荡年代知识分子群体的命运遭际与情感、精神世界。文中吕老人(吕清非)是前清举人,参加过同盟会,曾任民国国会议员。赵莲秀是他的续弦夫人。②小娃:吕清非的外孙。③冯道:五代时人,先后在后唐、后晋等五个王朝任职。④出自北宋贺铸《六州歌头》。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从缪东惠所述“炸的烧的打枪的撒传单的都有”来看,华北伪临时政府的成立遭到了中国人民的激烈反抗。B.缪东惠欲借历史上冯道的事例为自己的游说增加说服力,无奈吕老人很有自知之明,不愿跟古人相提并论。C.当吕老人高声说自己有办法对付敌人的时候,他应该已经下定了以死明志的决心,莲秀对此也有几分预感。D.针对汉奸所说维持会聘任之事“三天内见报”,吕老人遗嘱立即发讣告,他是用生命彻底破除敌人的诡计。7.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C.句子(3)中的吕老人借古人词句抒发情怀,流露出无力杀敌、壮志难酬的悲凉心绪。D.句子(4)从凌京尧的视角写院中青草,联系时代背景,可知寻常景物中寄托着深意。8.同样是拒任伪职,吕老人对待缪东惠和三个伪员的态度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这种不同?(5分)9.文本在叙事上有哪些特点?请作简要分析说明。(6分)答案:6.B(“吕老人很有自知之明,不愿跟古人相提并论”理解偏颇。老人看似自谦,实则委婉表达了不愿做冯道之流的决心)7.A(“运用反语”错误。文中“清雅”“从容”应为实写,外在的风雅与内在的丑陋形成反衬,强化了缪东惠汉奸文人的形象特点)8.不同:①老人对缪东惠态度相对平和,拒绝方式委婉而略带嘲讽;②老人对三个伪员毫不客气,拒绝方式激烈决绝、不留余地。(2分,每点1分。意思答对即可)原因:①老人与缪东惠原有交情,且缪惠东作为文人来游说的方式也比较“诚恳”;②而三个伪员明目张胆地做汉奸,且态度趾高气扬,蛮横霸道。(3分,答对一点给2分,答对两点给3分。意思答对即可)9.①文本完全按照顺叙方式叙述情节,以吕老人拒任伪职这一事件为中心,逐次展开,有条不紊。②文本始终采用第三人称叙事,在基本保持全知视角的同时,又穿插吕老人、莲秀、凌京尧等人的有限视角,灵动而富于变化。③文本的叙述腔调平和内敛,作者不作任何直接的议论抒情,而将强烈复杂的情感隐含于客观冷静的叙述中。④文本的叙述语言与作品中人物身份特征相契合,大量采用书面用语,呈现出鲜明的书卷气息。(6分,每答对一点给2分。答出任意三点即可。意思答对即可)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材料一:国以任贤使能而兴,弃贤专己而衰。此二者必然之势,古今之通义,流俗所共知耳。何治安之世有之而能兴昏乱之世虽有之亦不兴盖用之与不用之谓矣有贤而用,国之福也;有之而不用,犹无有也。商之兴也有仲虺、伊尹,其衰也亦有三仁。周之兴也同心者十人,其衰也亦有祭公谋父、内史过。两汉之兴也有萧、曹、寇、邓之徒,其衰也亦有王嘉、傅喜、陈蕃、李固之众。魏、晋而下,至于李唐,不可遍举,然其间兴衰之世,亦皆同也。由此观之,有贤而用之者,国之福也;有之而不用,犹无有也,可不慎欤?今犹古也,今之天下亦古之天下,今之士民亦古之士民。古虽扰攘之际,犹有贤能若是之众,况今太宁,岂曰无之?在君上用之而已。博询众庶,则才能者进矣;不有忌讳,则说直之路开矣;不迩小人,则谗谀者自远矣;不拘文牵俗,则守职者辨治矣;不责人以细过,则能吏之志得以尽其效矣。苟行此道,则何虑不跨两汉,轶三代,然后践五帝、三皇之途哉?(选自王安石《兴贤》)材料二:澹台子羽,君子之容也,仲尼几而取之,与处久而行不称其貌。宰予之辞,雅而文也,仲尼几而取之,与处久而智不充其辩。故孔子曰:“以容取人乎,失之子羽;以言取人乎,失之宰予。”故以仲尼之智而有失实之声。今之新辩滥乎宰予,而世主之听眩乎仲尼,为悦其言,因任其身,则焉得无失乎!观容服,听辞言,仲尼不能以必士;试之官职,课其功伐,则庸人不疑于愚智。故明主之吏,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夫有功者必赏,则爵禄厚而愈劝;迁官袭级,则官职大而愈治。夫爵禄大而官职治,王之道也。(选自《韩非子·显学》)10.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在答题卡上写出断句位置的序号。(3分)何治安之A世有之B而能兴C昏乱之世D虽有之亦不兴E盖用之F与不用之谓矣G有贤而用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举,文中指“列举”,与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中“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中的“举”意义不同。B.过,文中指“过错、过失”,与《鸿门宴》中“闻大王有意督过之”中的“过”意义和用法不同。C.焉,文中指“哪里、怎么”,与《烛之武退秦师》中“焉用亡郑以陪邻”中的“焉”意义和用法相同。D.功伐,“功”与“伐”同义复用,“伐”字与《屈原列传》中“平伐其功”中“伐”的用法相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材料一中王安石列举了商、周、两汉时期在兴旺与衰败时所任用的贤士,来论证任用贤才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B.君主如果能不求全责备,让官吏放开手脚、大展宏图,则有可能超越两汉三代,而后达到三皇五帝的治世境界。C.材料二批驳了孔子以貌取人、以言取人的错误做法,指出如今新起的辩才泛滥,统治者被蒙蔽视听,要引起警示。D.韩非子认为对国家有功之人要加以奖赏,用高官厚禄让官员更加勤勉努力,用心治国,这才是王者的治国之道。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不迩小人,则谗谀者自远矣;不拘文牵俗,则守职者辨治矣。(2)故明主之吏,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14.两则材料都围绕“人才观”阐释观点,根据材料概括选拔人才的正确做法。(3分)【答案】10.CEG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为什么安定的时代有人才国家就能兴旺呢,昏乱的时代虽然有人才国家也不能兴旺呢?大概说的就是任用贤能与不用贤能啊。有贤才而且能用。“治安之世”与“昏乱之世”句式结构相同,“有之而能兴”与“有之亦不兴”句式结构相同,且根据“何治安之世有之而能兴”中间不能断开,所以“昏乱之世虽有之亦不兴”中间不能断开,据此在CE处断开;“与”连接“用之”与“不用之”,中间不断开,“矣”是句末语气词,其后要断开,所以在G处断开。11.DA.正确。列举。/全、都。句意:不可一一列举。/全天下的豪杰没有谁能同他抗争的。B.正确。名词,过错、过失。/动词,责备、批评。句意:不要责难他人的小错。/听说大王有批评责备他的想法。C.正确。句意:这怎么能不出差错呢?/怎么能用灭郑来加强邻国的实力呢?D.错误。功劳。/夸耀。句意:考察一下他的工作成果。/屈平总要夸耀自己的功劳。12.C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批驳了孔子以貌取人、以言取人的错误做法”错,材料二通过列举即使凭借孔子那样的聪明,也还有看人失实的事例,来告诫统治者不要被蒙蔽视听,要引起警示。13.(1)不亲近小人,那么进谗言阿谀奉承的人自然疏远了;不受旧规习俗的束缚,那么守职得官吏就能明辨是非地治理事务了。(2)所以明主任用官吏,宰相一定是从州县里提拔起来的,猛将一定是从士兵中选拔出来的。解析:(1)“迩”,亲近,接近;“拘文牵俗”,被动句,受旧规陋俗束缚;“辨治”,明辨是非地治理事物。(2)“起”,提拔;“发”,选拔;“卒伍”,士兵,军队;“起于州部”“发于卒伍”,都状语后置句,正确语序是“于州部起”“于卒伍发”。14.①广泛咨询百姓意见,寻找有才能的人。②不因个人喜好而选才,先考验其能力,并从基层进行选拔。解析:根据材料一第二段“博询众庶,则才能者进矣”,广泛咨询众人,那么有才能的人就有进身之道了,所以要广泛咨询百姓意见,寻找有才能的人。根据材料二“为悦其言,因任其身,则焉得无失乎!”,因为喜欢他的言论,就去任用他这个人,这怎么能不出差错呢?这是告诫君王不要因个人喜好而选才;“观容服,听辞言,仲尼不能以必士;试之官职,课其功伐,则庸人不疑于愚智”,如果只看一个人的相貌、服饰,只听他说话议论,就是孔子也不能断定这个人能力怎样;可是在官职上一试验,用办事成效一考察,就是庸人也不会怀疑他是愚蠢还是聪明了,这是告诫君王,在选拔人才时要先考验其能力;“故明主之吏,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所以,明主手下的官吏,宰相一定是从地方官中选拔上来的,猛将一定是从士兵队伍中挑选出来的,这是告诫君王,在选拔人才时要从基层进行选拔。参考译文:材料一:国家因为任用贤能之士而兴旺,放弃贤能之士自负专断而衰败。这两条必定的情势,是古今共通的道理,也是一般人都知道的。为什么安定的时代有人才国家就能兴旺呢,昏乱的时代虽然有人才国家也不能兴旺呢?大概说的就是任用贤能与不用贤能啊。有贤才而且能用是国家的幸福,有人才但是不能用,犹如没有人才啊。商朝兴旺时有仲虺、伊尹这样的贤相,商朝衰败的时候,也有(微子、箕子、比干)三位仁义之士。周朝兴旺的时候,有十位和他齐心的人,它衰败的时候也有祭公谋父、内史过这样的贤人。两汉兴旺时,有萧何、曹参、寇恂、邓禹等人,它衰败时,也有王嘉、傅喜、陈蕃、李固等人。魏晋以下,直到李唐王朝,不可一一列举,然而这中间盛世和末世衰的情况,也都是相同的。从此看来,有贤能的人并且任用他,这是国家的幸福。有人才却不能任用,就和没有一样,能够不慎重对待吗?今天和古代是一样的,今天的天下和古代的天下是一样的,今天的百姓也和古代的百姓是一样的。古代哪怕是纷扰的乱世,还有那么多贤能之士,何况今天太平时节,怎能说没有人才呢?关键在于君主任用他罢了。广泛咨询众人,那么有才能的人就有进身之道了;君主没有忌讳,那么忠言直谏的言语就开通了;不亲近小人,那么谗佞小人就走远了;不墨守成规,那么尽职守责者就能明辨是非,果断办事了;不求全责备,那么官吏就能放开手脚,大展宏图了。如果能够这样做,还怕不会超越两汉,胜过三代而达到五帝三皇那样的盛世么!材料二:澹台子羽有着君子的仪表,孔子信以为真君子,就收他为徒;同他相处时间长了,却发现他的品行和他的容貌很不相称。宰予说起话来非常文雅,孔子相信他是真文雅,同他相处时间一长,却发现他的智力远不及他的口才。因此孔子说:“按照容貌取人吧,在子羽身上行不通;按照言谈取人吧,在宰予身上行不通。”看来,即使凭借孔子那样的聪明,也还有看人失实的结论。现在流行起来的巧辩大大超过了宰予,而当代君主听起话来又比孔子还要眩惑;因为喜欢他的言论,就去任用他这个人,这怎么能不出差错呢?如果只看一个人的相貌、服饰,只听他说话议论,就是孔子也不能断定这个人能力怎样;可是在官职上一试验,用办事成效一考察,就是庸人也不会怀疑他是愚蠢还是聪明了。所以明主任用官吏,宰相一定是从州县里提拔起来的,猛将一定是从士兵中选拔出来的。有功劳的人必定给予奖赏,那么俸禄越优厚他们就越受鼓励;不断地升官晋级,那么官职越高他们就越能办事;高官厚禄,公务大治,是称王天下的正道。(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题刘朝英进斋杨万里灯火三更雨,诗书一古琴。唯愁脚力软,未必圣门深。莫笑云端树,初如涧底针。不应将一第,用破半生心。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首联运用白描手法,既描摹了刘朝英在书斋中刻苦夜读的情景,又写出了有古琴作陪的雅趣。B.颔联指出圣门也不是遥不可及的,但让人忧愁的是求道者脚力不足,没有足够的学问功夫,意在表达诗人对刘朝英的担忧。C.尾联告诫刘朝英,要以圣道为心,不要因沉迷功名而虚耗人生,可谓推心置腹、语重心长。D.杨诗造语力求平易浅近,如本诗中的“莫笑”“不应”,近于口语,如话家常。16.杨万里的诗注重以事显理,本诗颈联饱含哲理。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15.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B项,“意在表达诗人对刘朝英的担忧”错误,诗人是为了表达对刘朝英的鞭策和激励”。16.(6分)①颈联“莫笑云端树,初如涧底针”意为“那些高耸入云的参天大树,刚开始时都是娇嫩的幼苗,就像深涧里的针一样渺小,不可轻视嘲笑”。②诗人用“涧底针”变成“云端树”比喻学习的过程,寓意着学习的过程是积少成多的,应逐步积累而有所成。③鼓励刘朝英要踏实求学,持之以恒,才能由“涧底针”成为“云端树”,最终取得卓越的成就。【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意象及情感的能力。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诗意疏通]灯火亮到三更,外面下着小雨,室内伴着诗书和古琴。只担心自己的足力不够,并不一定是圣门之路特别的幽深。千万不要嘲笑那高耸入云的大树,它开始的时候也只是涧底的一根小针一样的苗苗。不要将参加科举考试作为读书的唯一目标,那会耗费半生的心血。
[赏析]诗人诲人不倦,一生提携很多青年才俊,将自己的学习和写作心得无私分享,这首诗就表达了诗人对刘朝英的殷切期望。进斋,是刘朝英的书房。首联诗人说明读书需刻苦,“灯火三更雨,诗书一古琴。”每天起三更、睡半夜,必然非常辛苦。但也充满了乐趣,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千钟粟。况且有诗书相伴、古琴作陪,也颇有雅趣。因此更能忘记尘世里的各种烦忧。读书需心无旁骛、专心致志,更要求一丝不苟、态度端正。做学问必须踏踏实实、勤勤恳恳,来不得半点浮躁和虚假。只有这样,才能不负期望、学有所成。所以他恳切地劝导对方,“唯愁脚力软,未必圣门深”。此句诗人运用比喻,将艰苦的学习过程比作通向“圣门”之路。无论前路多么崎岖,不知要经历多少风雨险阻,但是,只要意志坚定,最终一定能达到。可是,一般人走不多远,就感到腿软乏力,于是便半途而废。社会上常常有一个错误的认识,总说“不能输在起跑线上”。其实即使刚开始时将他人甩出很远,未必就能笑到最后。人生虽然短,学海无边,唯有一直坚持,细水长流,到达成功的彼岸。颈联饱含哲理,“莫笑云端树,初如涧底针。”作者打了一个比方,那些高耸入云的参天大树,并非生来就高不可攀。它们刚开始时也都是娇嫩的幼苗,当熬过了风雪冰霜,经历了雷打电劈,最终才让人称颂。就此,诗人鼓励对方,即使暂时如“涧底针”那样微不足道,但只要一直努力,不懈奋斗,一定也能成为“云端树”。作者不用“羡”字,而是采用了一个“笑”字,非常耐人寻味。结尾更是意味深长,“不应将一第,用破半生心。”参加科举考试是谋求仕进的捷径,学子们寒窗苦读的目的也都是为了金榜题名、光宗耀祖。可是诗人却敦敦告诫,不能为了科举考试,而耗费半生的心血。言下之意,是希望对方淡泊名利。既要积极进取,又不可心心念念地惦记功名,最后弄得自己心力交瘁、憔悴不堪。全诗平易直白,通俗易懂,仿佛是在与学子拉家常。然而朴实的话语,却含有真知灼见,也饱含哲理,展现了诗人敏锐的洞察力,也显示出诗人对后辈面命耳训的一番真情。(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1)杜牧在《阿房宫赋》中总结秦朝灭亡的历史教训后指出,对于这一教训,如果“”,其结果必然是“”,向当朝统治者敲响了警钟。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2)在易水,荆轲曾高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表达离别之情;同样在易水,李贺《雁门太守行》高吟“,”,描写出了将士征战沙场的场景。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3)“泪”为心声,是情感的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浙江横店影视职业学院《原理及现代电子系统含实验》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制冷工程》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郑州工业安全职业学院《理论力学5》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肇庆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传统中国画研习》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企业员工职业装着装规范与要求
- DB2201T 66.2-2024 肉牛牛舍建设规范 第2部分:种公牛
- 专业案例(动力专业)-注册公用设备工程师(动力专业)《专业案例》真题汇编2
- 房地产经纪操作实务-2020年房地产经纪人协理《房地产经纪操作实务》真题汇编
- 七夕保险新品推广模板
- 下基层调研须注重实效
- 《城市环境污染》课件
- 食材质量控制方案
- 2024-2025学年外研版七年级英语下册 Unit1单词背诵(不带音标)
- 餐厅清洁与打扫服务合同范本
- 期末试题-2024-2025学年人教PEP版英语六年级上册 (含答案)
- 重症专科护士理论考试试题及答案
- 医疗器械经营质量体系文件-质量管理制度
- 刘润年度演讲2024
- 考研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408)研究生考试试题与参考答案(2025年)
- 2024年浙江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适应性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
- 4《试种一粒籽》第二课时(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下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