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日照市2021级高三校际联合考试 (三模)语文试卷(含答案详解)_第1页
2024年日照市2021级高三校际联合考试 (三模)语文试卷(含答案详解)_第2页
2024年日照市2021级高三校际联合考试 (三模)语文试卷(含答案详解)_第3页
2024年日照市2021级高三校际联合考试 (三模)语文试卷(含答案详解)_第4页
2024年日照市2021级高三校际联合考试 (三模)语文试卷(含答案详解)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参照秘密级管理★启用前试卷类型:A日照市2021级高三校际联合考试语文试题2024.05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每一个作家都有他的故乡,有故乡就有方言。方言是作家成长道路上的阳光雨露,是作家的精神之根和生命之根扎向纵深处的丰厚土壤,也是作家构建文学语言大厦的根基和砖瓦。.方言的滋养与浸润是浸入血脉的,往往伴随着作家一生的文学时光,默默地推动作家形成独特的语言审美和创作个性。方言和民俗对文学的深度介入,促成了文学地理学的诞生,使文学研究领域变得更加广阔。从语言学的意义上讲,方言是“地方语言”,即“土语”,是局部地区的传统通用语言。很多方言保留了诸多古音、古词、古韵,具有独特的历史文化特质和传承不息的文化脉络。中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这个“俗”的内容之一,就是方言。方言的普遍存在,形成了以自然区域或行政区域为边界的语言区隔。这个问题,古人就懂。西汉扬雄之所以写《方言》这部论著,就是为了消除语言障碍,打通壁垒。由于元代的散曲杂剧里夹杂着方言,近代学者张相就费尽心恕编写了一部《诗词曲语词汇释》,其重点和难点就在于对方言语词的注释,为读者阅读清障护航。方言以鲜明的地域性和极高的辨识度,占据着一方的语言高地。在社会历史的演进中,面对各种外来语、流行语和新语汇源源不断地输入,方言依然是一股“我行我素”的清流,持久而坚韧地保持它自身的内在特性和旺盛的生命力。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凭借方言和口音来认祖归宗,判断特定人员的乡籍地域。正因为“乡音难改”,一般来说对方言难以进行彻底改造和更新,只能让它更加丰富,进而形成多音混杂的语言格局。从文学史上看,中国古代文学典籍对方言是屏蔽的,作者都使用纯正的雅言书写,从而保证了传统经典在各民族和各朝代的诵读与流传。方言进入文学,是叙事文学产生之后高三语文试题第1页(共10页)

的产物,破冰始自唐人的笔记小说,宋话本持续跟进,到明朝冯梦龙、凌濛初的“三言二拍”便彻底打破禁锢之门,让方言走进了故事文本,受到社会的普遍认同。《西游记》《水浒传》《红楼梦》里面夹杂了大量方言俚语,当为方言运用的典范。不登大雅之堂的方言像一个艺术精灵,带着泥土芬芳和山野气息,穿梭在小说世界的字里行间,赋能古代白话文创作。而小说使用方言,是多方共同促成的必然结果。从渊源上讲,小说盖出自“街谈巷语,道听途说者之所造也”。那么方言的运用,就使小说回到了小说的本身.是民间话语在书面语上的色彩还原,这既是出于介绍人物身世背景和句子表达的特殊需要,也是作家对语言运用的灵活性使然。中国现代文学在发轫之初,是白话文蓬勃兴起的时代,一批重量级作家都在主动规避方言,尽量使用明白通晓的大众语言。这种大众语言是全民都能够读懂的,从而保证了作品传播的有效性。反过来看,如果作品过應㑋困方言,很容易形成阅读障碍,阻塞了传播通道不利于文本传播。一些地区的方言,外地人听来就像外语,很难进入文学阅读层面。试想,假如茅盾的《子夜》《蚀》用沪语写作,鲁迅的《狂人日记》《药》用绍兴方言写作,那将是一种什么情形?恐怕江南以外的读者很少有人读得懂。有一个叫张南庄的上海作家,用上海方言写了一部章回小说《何典》,以手抄本流传于淞沪地区,刘半农曾为之作序,鲁迅曾两次为之写题记,但这部作品依然没有进入大众视野。除了小说质量的原因,一个重要问题就在于方言,个别词语实在是晦涩难懂。叙事语言的地方化和小众化,必然导致阅读群体的地方化和小众化,会让这个方言区域外的很多读者望而生畏,扼杀他们的阅读兴趣。语言作为工具,永远是为说事服务的。干什么活用什么工具,厨房案头的主要工具是菜刀,但有时剪刀更好使。在小说中偶尔用方言作为特殊用意的表达,可以化平淡为神奇,如画龙之点睛,所以,鲁迅也好,老舍也好,他们在面对方言的时候,如无必要,一定不用;用则巧用,用于刀an,一针见血。鲁迅在《风波》描写江南水乡农家晚餐情景时写道:“嗡嗡的一阵乱嚷,蚊子都撞过赤膊身子,闯到乌桕树下去做市。”这里的“做市”是绍兴方言,赶集的意思,可以想象一群蚊子四处飞舞的景象,纷乱而壮观。“做市”一词,使原本平淡的乡土意味变得浓烈起来。在当代的文学创作中,方言的运用已经成为基本共识。以方言之美创造叙事语言之美,是大家共同遵循的文学传统,特别是对丰富叙事句子的语义功不可没,且强化了作品的亲切感,拉近了作家与读者之间的关系。不过,方言实在是一把双刃剑,如果冷僻字和冷僻词太多,那么在小说中使用方言,应是一件非常谨慎的事情。作家对方言要有足够的敬畏,对所用的方言词语既要有“质”的考量,也要有“度”的精准把握。贾平凹之于商洛方言,陈忠实之于关中方言,林斤澜之于北京方言,冯骥才之于天津方言,这些具有代表性的作家,从某种意义上讲,方言是他们的认知、情感和生命体验,童年的生活印记,给他们刻高三语文试题第2页(共10页)

下了抹不去的桑梓情怀,使个体记忆与历史传承深度交融。蓬勃发展的现代语言并未挤占方言的生存空间,各地方言依然保持着既有的风貌。作家对于方言依然情有独钟。正是由于方言的合理使用,使作品自然嵌入地方文化色彩,既蕴含了乡愁,也暗藏着寻根意识。作家与方言的关系就是土地与种子的关系,其作品也就成了“地理标志产品”。(摘编自李春平《文学作品中方言的慎用与巧用》)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方言对作家的成长有重要作用,它是作家构建文学语言大厦的根基和砖瓦,是作家扎向土壤深处的精神之根和生命之根。B.中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众多的方言以自然区域或行政区域为边界形成了语言区隔,给人们的交流造成了一定的阻碍。C在社会历史的演进中,外来的或新的语汇会不断输入,使语言不断丰富,方言在保持它内在特性的同时也会融入新元素。D.小说使用方言是由多个方面促成的,既有小说本身出自“街谈巷语”的渊源,也有作者在创作时的特殊需要和灵活运用。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作家独特的语言审美和创作个性,必须要在方言长时间的滋养与浸润中才能形成。B.方言作为局部地区传统通用语言,在语言学意义上能体现当地独特的历史文化特质。C.我们要想知道一个特定人员的乡籍地域,可以通过他说的方言和口音来进行判断。D.从唐代开始,方言进入文学,从而对叙事文学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较大的推动作用。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文章第七段观点的一项是(3分)A.沈从文创作《边城》时融入了湘西方言,如“难为你”“断黑”“吃夜饭”等,体现了当地纯朴的民风和原汁原味的地方生活。B.胡适先生为张爱玲的著作《海上花》作序,称其为“吴语文学的第一部杰作”。C.徐志摩的译文充满诗意,能与当地语境很好融合,如把佛罗伦萨译为“翡冷翠”,把巴黎的商业中心大道译为“香榭丽舍”,把英国的剑桥译为“康桥”等。D.《骆驼祥子》是老舍创作的现代小说,小说里北京方言的“儿化”音比比皆是,堪称“儿音绕梁”。4.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开宗明义,然后从不同角度论述了方言在作家创作中的重要作用。B.文章善用举例论证来证明观点,如列举茅盾用沪语写《子夜》《蚀》。C.文中画线句子运用类比论证,浅显易懂地讲明了偶尔使用方言的效果。D.文章多用比喻论证,把方言比作“艺术精灵”“双刃剑”等,形象生动。5.现代作家如何让自己的作品成为“地理标志产品”?请结合文本提出建议。(6分)高三语文试题第3页(共10页)(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莫斯科院落琐忆[俄]亚历山大·阿尔汉格尔斯基我见过很多院落,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城市。巴库的小院是闲适的象征。在黑色夜幕的中心闪烁着一片天堂。女人们围坐在长条桌边包饺子,做葡萄叶羊肉卷,挑拣大米。孩子们在露台上玩耍,男人们在棋盘上厮杀。我记得伦敦的院落.在切尔西一个富人区。这是一个孑然独立的院落。每一个住户都有一把围墙门的钥匙,一片常青灌木当中立着一个美式塑料小桌,旁边的折叠椅上坐着一个中年男人,穿着斜纹布棉上衣,灯芯绒长裤,手戴黑色手套。面前放一瓶干白,手捧报纸。随着一声开锁的轻响,走进一位新来的邻居。两个人相谈甚欢,一阵大笑,笑声中透着自信。突然双方止住笑声,面对面坐下,各自陷入沉思。而莫斯科的院落却是另一番景象。这里永远是一小片私人生活的净土。院子的正面仿佛用尺子测量过,非常精确。道路宽广,清一色的五层楼房,千篇一律的门诊部,学校的区块建筑,房管处和派出所的灰色板房,还有一些小的办事处和工作间。有点儿笨拙,却是不折不扣的大国风范。人们穿着同样的衣服,中小学生们身穿灰色短上衣,戴着红领巾;出租车司机按规定佩戴制式帽子;交警们手里拿着交通指挥棒,这儿禁行,这儿是斑马线,那儿是红绿灯。但是只要你拐进院子,这一切便都不复存在。院子里没有任何目标和规矩。人们随意改变步态,不是严整的齐步,而是左右摇晃,随心所欲。如果觉得热,你可以扔掉上衣,甚至脱下衬衫,只留一件背心,没人指责你,你不欠任何人任何东西,你只属于自己,你在自己的地盘,你只需本色出演。最自由自在的地方是莫斯科郊外,城乡接合处的院落。我在那儿度过了童年。在索科尔尼基最偏僻的地方有几栋煤渣填充的木屋。木屋之间有一片水洼,泥泞得像沼泽地。夏天的时候,水洼上方蚊子成灾,冬天则变成一个滑冰场。这儿永远散发着褐色肥皂和褪色内衣的味道。沿着水沟堆放着一堆堆柏油渣。在灰色的石板瓦棚下面放着锯木架和锯子。锯子锈迹斑斑,锯齿犬牙交错。而且总有东西在冒烟:要么是宽口烟囱,要么是快熄灭的火堆,要么是火盆里的湿煤,要么是偶然烧着的破布。后来我们搬家了——从索科尔尼基一带搬到刚划给莫斯科的马特维耶夫卡附近。然而,这里也同样有自由的莫斯科式的院落,几个男人围坐在木板制的长条桌后面,把短背心卷到肚子以上,从早到晚玩多米诺骨牌。稳重的男人则更热衷于出门到院子里去修自己的爱车。不论酷暑严冬,不管刮风下雪,他们都躺在“莫斯科人”或“扎波罗日人”牌小汽车下面,身下铺一个帆布垫,脑袋垫着油乎乎的破抹布。内心充满难以言说的自由之幸福。没有任何人任何事的烦扰:可以不用考虑妻子、副经理,还有去商店排队购物,或者是办公室坐班,朝九晚六,扣除一小时午餐时间,在难以下咽的食堂吃午饭。胖大婶们都是爱种花的人,她们种了喇叭花、万寿菊、蝴蝶花和水仙花,这会儿正在花园里除草。看门的老太太们戴着粗棉布头巾坐在屋边的长凳上,对着路过的人说长道短。高三语文试题第4页(共10页)小一点儿的孩子们在沙堆边玩沙子,大一点儿的孩子们玩打木棍游戏,跳绳,用一只脚跳着踢鞋油盒子。妈妈们则在煮土豆胡萝卜。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不久之前。苏联解体后,戴棉布头巾的老太太们也过世了,那些穿背心的男人们也郁闷了,“莫斯科人”牌汽车的车主们都买了二手进口车,马特维耶夫卡也几乎变成中心区。可是不知为什么,那些院子经历了所有这一切,却神奇地保留下来。从前戴着蓝色十字头巾的老太太们坐的地方,如今被盘着发髻、披着黑色披肩的老太太们占据,俄罗斯式的长凳上坐着来自亚洲国家的老太太,而且她们也像从前的人一样对过往的行人说长道短。现在院子里没有人玩多米诺骨牌了,但每逢周末他们在这里烤羊肉串。如今在“起亚”和“现代”车底下躺的是塔吉克斯坦人。这就是从未改变的莫斯科院落,人们用轻松的步态在这里行走,脱掉衬衫,肆意地袒露肚皮,穿着运动裤和运动鞋在草坪上散步。但是在市中心,有些东西被移走了。莫斯科突然变得臃肿起来,而且不与任何人商量,便开始将院子与外面的世界隔离。院子安装了大铁门,门禁杆,出现了自命的管理者:二号楼的马琳娜·彼得罗夫娜和四号楼的奥尔加·谢尔盖耶夫娜。她们从早到晚相互争吵,争取支持者,然后突然和好一段时间,进行“秘密外交”,讨论在哪儿设立新的门禁杆,是否要收钱装一个自动推拉式大门,还是让每个人手动关门。马琳娜·彼得罗夫娜坚定地支持采取严厉措施保障院子的安全。她主张院墙的出入口要用铁栅栏封起来,而且必须全天封闭。奥尔加·谢尔盖耶夫娜略带自由主义倾向,她认为封闭一个口就可以,而且封闭时间从夜里十一点到上午十点。不过这两人都痛恨小区门禁的安装工,因为他们把门禁的感应钥匙卖给附近公司的员工,而这些员工则把我们的院子当作免费停车场,搞得我们自己的车都没地方停。一方面,我支持我们的两个女管理员:如今夜里再也没有大货车开进院子,也不会在凌晨5点发动车子,让车子冒着黑烟在那里空转。但从另一方面来说,我为什么需要一个院子?在这个院子里那些疯狂的大妈们互相攀比,为了金钱和欲望无休止地明争暗斗,不时地要维持院子秩序,不时爆发“战争”和“秘密外交”。我一直隐居院落就是为了躲避,为了能在这里随意变换步态。可我现在往哪里藏身呢?回自己的居所吗?(有删改)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A.巴库小院中的夜生活热闹又闲适,伦敦的独立院落只存在于富人区,这些城市的院落各具特色,与莫斯科院落的生活景象不同。B.莫斯科街道两旁的各类建筑风格相似,人们穿着制式服装,道路交通井然有序,这一切看似千篇一律,体现的却是大国风范。C.莫斯科院落中的男人们周末大多忙于修理爱车,尽管汽车质量不尽人意,人们仍然为能够享受周末自由闲暇的时光而感到幸福。高三语文试题第5页(共10页)材料二:太史公曰:余每读《虞书》,至于君臣相敕,维是几安,而股肱不良,万事堕坏,未尝不流涕也。成王作《颂》,推己惩艾,悲彼家难,可不谓战战恐惧,善守善终哉?君子不为约则修德,满则弃礼,佚能思初,安能惟始,沐浴膏泽而歌咏勤苦,非大德谁能如斯!《传》曰“治定功成,礼乐乃兴”。海内人道益深,其德益至,所乐者益异。满而不损则溢,盈而不持则倾。凡作乐者,所以节乐。君子以谦退为礼,以损减为乐,乐其如此也。以为州异国殊,情习不同,故博采风俗,协比声律,以补短移化,助流政教。天子躬于明堂临观而万民咸荡涤邪秽斟酌饱满以饰厥性。故云《雅》《颂》之音理而民正,噪嗷之声兴而士奋。及其调和谐合,鸟兽尽感,而况怀五常、含好恶之人,自然之势也?(节选自《史记·乐书》)10.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天子躬于明堂A临观B而万民C咸荡涤D邪秽E斟酌F饱满G以饰H厥性。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婴,文中指戴、系、穿,与《陈情表》“而刘夙婴疾病”中的“婴”意思不相同。B.去就,文中指去留、取舍,与《屈原列传》“轻去就”中的“去就”意思相同。C.耳目聪明,用了并提的手法,与《琵琶行并序》“主人下马客在船”的手法不同D.膏泽,文中指恩泽,与《答司马谏议书》“以膏泽斯民”中的“膏泽”用法不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荀子认为,先王之所以用礼乐来引导百姓,使他们和睦相处,是因为音乐能使百姓民心向善,能深入地感动人心,能用来移风易俗。B.妖冶的容貌和郑、卫的音乐让人内心淫邪,不正之气就会与之呼应,成为风气,发生混乱,所以君子不听淫邪的音乐,不注视美色。C.地域不同,百姓的性情习俗各异,国家制作音乐时要博采风俗,与声律协调,这样能弥补国家治理的缺陷,让百姓帮助推行政治教化。D.司马迁认为《雅》《颂》的音乐能使民风纯正,高昂激越的音乐能使士心振奋,这些音乐谐合,能使鸟兽和品德高尚的人都受感动。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先王恶其乱也,故修其行,正其乐,而天下顺焉。(2)故乐者,所以导乐也,乐行而民乡方矣。14.荀子和司马迁认为音乐对君子的影响有何不同?请简要概括。(3分)高三语文试题第7页(共10页)(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6题。念奴娇·欲雪呈朱漕元顺张孝祥朔风吹雨,送凄凉天气,垂垂欲雪。万里南荒云雾满,弱水蓬莱相接。冻合龙冈,寒侵铜柱,碧海冰澌结。凭高一笑,问君何处炎热。家在楚尾吴头,归期犹未,对此惊时节,忆得年时貂帽暖,铁马千群观猎。狐兔成车,笙歌震地,归踏层城月。持杯且醉,不须北望凄切。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开篇用“吹”“送”二字,表现出朔风带来的寒冷凄凉的天气,用“垂垂”表现出雪云浓厚且低的特点。B.山冈被冻得坚硬如石,铜柱被寒气侵袭,大海也结成了冰,整个画面给人一种寒冷、坚硬、冰封的感觉。C.词人登上高处,问友人哪里有炎热的地方,这既是对友人的关心,也是对自己身处之地寒冷至极的无奈。D.端起酒杯畅饮,不须在北望中感受凄凉悲哀,尾句通过简洁的语言,透露出词人对现实感慨的复杂情感。16.词人在下片写“忆得”的内容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屈原在《离骚》中采用互文手法,通过写自己早晚采摘香草来表达自己高洁情操的两句是:“,。”(2)古代对绳索有多种表达,如《五代史伶官传序》“”中的“组”和刘克庄《贺新郎·国脉微如缕》“”中的“缨”都指绳索。(3)在学校举办的“唐诗宋词游园会”上,小明来到“品意象,吟诗句”专区,取下写有“沙”字的意象牌,脱口吟出“,”两句。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深愧于无以酬报田里禾稻不自觉地将曾栽育它的阳光与河水尽都染成金黄色——梁兆安《日暮》高三语文试题第8页(共10页)古往今来,人们表现日暮的场景,大多是写【甲】“夕阳将世界万物染成金黄色”来形容暮色将至,而这首诗却反其道而行之,【乙】不仅将丰收的景象描绘得极富动感,还饶富理趣,烘托出诗人对眼前景物的【丙】欣赏、喜悦和满足的心情。诗人在这里运用了一种陌生化手法,给人A.的感受。陌生化手法是将读者在日常生活中较为熟悉的场景,通过一定形式和手段的重新表述,从而使其与日常生活有所区别、变得陌生起来,以达到对美的展示。【丁】对于小诗中的日暮时分,夕阳西下斜照田野的景色,人们在现实生活中都是非常熟悉的。而人们对太熟的景物的美往往B,要表现这种美就显得有些困难3采用陌生化手法就是要突出这种美的效应,这是一种技巧,实现这种技巧的方法很多,例如修辞新奇、感官混搭、跨行排列、主动与被动错位等。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2分)19.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甲】处“夕阳将世界万物染成金黄色”使用的引号,具有强调的作用。B.【乙】处加点的关联词“不仅……还……”不能替换为“不是……而是……”。C.【丙】处“欣赏、喜悦和满足”三个词语的顺序可以调换,意思不改变。D.【丁】处“对于”一词可以换成“对”,符合语境,不影响句意理解。20.请从陌生化手法的角度,赏析下面这句诗。(5分)云把水倒在河的水杯里,它们自己却藏在远山之中。——泰戈尔《飞鸟集》(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我们平常接触的鲜花,很多都有香味,有的散发淡淡的幽香,有的则会浓香四溢。那么,?人能不能控制花香?花朵的香味,多半来自花瓣。香味其实是一类挥发性小分子化合物。随着花朵的绽放,这些化合物源源不断地挥发到空气中,就有了我们闻到的花香。花香各异,其实就是花朵中产生的挥发性化合物不同。值得一提的是,“花香”,如大王花、韭菜花等有点臭——这是它们挥发出的含硫化合物的气味。花香除了跟花自身有关,。一般来说,环境温度越高,化合物挥发越快,花香也越浓。花朵的香与臭,其实都靠基因调控。不同物种的基因不同,产生的化合物就有差异;同一物种的不同个体基因不一样,产生的化合物浓度也存在不小的差异。通过对花卉进行杂交或基因编辑的方式科研人员选育出花型、花色、花香最佳的新品种以便培育出香气宜人的鲜花。在日常生活中,想要延长鲜花的花期,尽量长时间地享受花香,可以通过降低温度、使用营养液的方法来实现。想要长期留住花香,提取汁液、制作花茶、阴干保存都是不错的方法。高三语文试题第9页(共10页)21.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22.请将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改成几个较短的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4分)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今年五四前夕,5400余名风华正茂的北大师生,以“五四操场”为起点,开启了一场5.4公里的青春长跑,用奋进的步伐续写五四华章。时代各有主题,青春一脉相承,贯穿着历史与未来。从救国、建国到兴国、强国,这是一场跨越百年的民族复兴长跑,而青年一直是主角:始终是推动中华民族勇毅前行的磅礴力量。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2021级高三校际联合考试语文试题参考答案1.A[解析]“是作家扎向土壤深处的精神之根和生命之根”错误,原文是“是作家的精神之根和生命之根扎向纵深处的丰厚土壤”。2.C[解析]A项说法过于绝对;B项范围扩大,原文说的是“保留了诸多古音、古词、古韵的很多方言”才能体现当地独特的历史文化特质;D项本末倒置,原文是“方言进入文学,是叙事文学产生之后的产物”。3.A[解析]原文第七段的主要观点是“在小说中偶尔用方言作为特殊用意的表达,可以化平淡为神奇,如画龙之点睛”,A项最符合。4.B[解析]茅盾用沪语写《子夜》《蚀》是假设论证。5.①作家对方言要有足够的敬畏,对所用的方言词语既要有“质”的考量,也要有“度”的精准把握。②要用方言之美去创造叙事语言之美,去丰富叙事句子的语义,强化作品的亲切感。③合理使用方言,在作品中自然嵌入地方文化色彩,使作品蕴含乡愁和寻根意识。【评分标准】6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6.B[解析]A项“伦敦的独立院落只存在于富人区”和“都与莫斯科院落的生活景象不同”不准确;C项“汽车质量不尽人意”错误,D项“亲自安装了大铁门和门禁杆”错误,“大铁门和门禁杆”的安装者不是自命的管理者,是安装工人。7.D[解析]“用两个反问句”错误,两句都是疑问句式。8.①描写的是不同时空的莫斯科院落。第一处是童年时期莫斯科郊外的院落,第二处是作者搬家后位于马特维耶夫卡附近的院落。②描写的院落的侧重点不同。第一处重在描绘院落内的生活环境,第二处重在呈现院落内人们的生活场景。【评分标准】5分。第①点2分,第②点3分,意思对即可。9.①胖大婶们除草、老太太们说长道短、孩子们做游戏、妈妈们煮土豆胡萝卜是全景镜头描写,展现庭院整体的生活风貌。②鲜花品种、老太太们的头巾和孩子踢鞋油盒子是特写镜头描写,凸显庭院生活的细节。③全景镜头与特写镜头灵活转换,丰富了画面的层次感,强化了视觉形象。【评分标准】6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10.BEG[解析]“天子躬于明堂临观,而万民咸荡涤邪秽,斟酌饱满,以饰厥性。”11.B[解析]“轻去就”中的“去就”是“离官去职或在朝任职”的意思。A项“而刘夙婴疾病”中的“婴”是“缠绕”的意思;C项“主人下马客在船””是互文的手法;D项“以膏泽斯民”中的“膏泽”是名词活用作动词,“施恩惠”的意思。12.C[解析]“让百姓帮助推行政治教化”,文中无此意。13.(1)古代的圣王憎恶这种混乱,所以修养自己的德行,端正国内的音乐,因而天下人就顺从他了。【评分标准】4分。恶:憎恶,讨厌;修:修养;正:修正,端正;顺:顺从。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2)因此音乐,是用来引导快乐的,音乐流行,百姓就会朝向正道了。【评分标准】4分。判断句:所以:用来……;乡:通“向”,朝向;方:正道。每高三语文试题答案第1页(共4页)点1分,意思对即可。14.①荀子认为音乐能引导君子心志,愉悦君子内心,使其心志清纯。②司马迁认为音乐能使君子节制欢乐,懂得谦虚退让。【评分标准】3分。答出一点2分,两点3分,意思对即可。参考译文:材料一:音乐,是圣王所喜欢的,可以用来使民心向善。它能深入地感动人,能够用来移风易俗。因此先王用礼乐来引导人,使百姓能够和睦相处。如果百姓有喜好、厌恶的感情而没有喜怒的反应就会混乱。古代的圣王憎恶这种混乱,所以修养自己的德行,端正国内的音乐,因而天下人就顺从他了。因此戴孝的丧服,哭泣的声音,让人们的内心悲伤;披上铠甲,戴上头盔,在军队中唱歌,让人们的内心伤痛;妖冶的容貌,郑国和卫国的音乐,让人们的内心淫邪;腰束大带,穿着礼服,戴着礼帽,伴着《韶》《武》之乐唱歌跳舞,让人们的内心庄重。因此君子耳朵不听淫邪之声,眼睛不看美色,口不出邪恶的言论,这三者,君子一定要谨慎地对待。大凡奸邪之声感动人,不正之气就会与之呼应,不正之气成为风气,混乱就会产生;雅正的音乐感动人,和顺之气就会与之呼应,和顺之气成为风气,安定就会产生。唱和相应,善恶相随成风,因此君子一定要谨慎地进行取舍。君子用钟鼓来引导心志,用琴瑟来愉悦内心,用盾牌和斧头等舞具来跳舞,用雉鸡毛和牦牛尾来装饰,用磬、管等乐器来伴奏,因此音乐清亮如同天一样,广大如同地一样,俯仰周旋的舞蹈如同四时变化。因此,音乐流行而心志就会清纯,践行礼而德行就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