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宁夏石嘴山市高三(上)期中语文试卷_第1页
2023-2024学年宁夏石嘴山市高三(上)期中语文试卷_第2页
2023-2024学年宁夏石嘴山市高三(上)期中语文试卷_第3页
2023-2024学年宁夏石嘴山市高三(上)期中语文试卷_第4页
2023-2024学年宁夏石嘴山市高三(上)期中语文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宁夏石嘴山市高三(上)期中语文试卷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①理念中的“霍姆斯马车”堪称世界上最理想的设计。它所有部件的选材都能相互匹配,做到恰到好处。一直到马车使用大限来临之际,它的轮子正常转过最末一圈之后,没有哪一个零件比其它部分设计得更为牢靠耐用。②人类文明的快速发展,搅扰了人体原有的“霍姆斯马车”式的均衡。③如果按照这个原则来衡量咱们人类自身机体的构成,就可以发现,在总体设计绝妙完美之余,但我们的牙齿依旧停留在原始文明的石器时代。我们人类到现在还只有一套恒齿,对应于石器时代的人均寿命,现代人的寿命延长了,按照人类现在的平均寿命我们至少应该进化出第二套恒齿,而牙齿的进化滞后。每一位杰出人物的死亡都是一件独特“文物”的毁灭。有一些伟大的学者、科学家、思想家,他们的去世无异于大火焚毁了一座藏有大量孤本、善本的图书馆。诚如老子所言——“大成若缺”④人体器官不谐之责在人类自身,人类文明进化真的必须以人体机能退化为代价吗?食物变得越来越好嚼,让咱们的牙齿越来越省力,人类自身也变得越来越依赖这些人工制品才能生存。一个值得人们深思的问题是:随着人类文明的迅速扩展,人类对自己文明产品依赖程度的日渐加深⑤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说:“在已经能够读写的各民族中,出现了记忆力减退的现象。而收音机和电视机作为传递信息的手段被应用后,读和写的能力似乎又有衰退的趋势。”人类各民族确实都有过一段超强记忆时期。许多民族都拥有过大部头口头传说的史诗性巨作,在文字尚未流行年代,一些来自民间的“荷马”,连续传唱几个月不竭!享受现代文明之人,又有哪一个能做得到?⑥早期,著名的电影艺术大师赫尔佐格说:“电影是文盲的艺术。”现如今,不是文盲的人也乐于花两三个小时观赏一部由名著改编的影视快餐,读的功能又怎能不退化?人类文化由原始的岩画、图形文字发展到现代文字,而今天的现代人却又躲避文字,总不能说这也算是“返璞归真”吧。倘若今后电脑准确高效地实现了“人—机对话”,由人口授,哪一个作家还肯用笔?到那时候说不定连幼儿园小朋友都会有小说集问世。⑦每一种人工制品的出现都会引起我们机体功能的部分退化。除了上述牙齿,记忆的例证外,每一类机器的发明都会带来人体相应部分的机能衰退。人类用自己创造的人工制品为自己打造了一个“甲壳”——人类只能生活在这个“甲壳”中⑧人类文明的发展模式多少有点像传说中的“狗熊掰棒子”,新穗不停的更替腋下的旧穗。问题在于,我们所丢弃的旧物有没有某些独特优点是新物难以取代的?汤因比对此作了清醒回答:“新的能力恐怕不可能全面地代替旧能力的作用。”事实上,他们之中很难再出怀素、王羲之那样的大书法家了。电脑合成技术,任何人都可以天衣无缝地制作自己火箭登月或是与总统亲切握手的“历史镜头”⑨变革自然是人类的天性。完全不触动自然就不成其为人类,但我们必须遵循对大自然的“尽少触动原则”。人类文明的每一步进展都会扰动大自然的固有和谐,带来相应的负面影响。心中有架“霍姆斯马车”也许会使我们主动的顺应自然,尽量减免人类由于自己的浅薄任性、短视愚昧而带来大自然的鞭笞。(摘编自詹克明《“霍姆斯马车”随想》)(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霍姆斯马车”的设计讲求每一个构成部分的质量,力求完美极致,因而成为最理想的设计。B.第⑤⑥段都用了“哪一个”的反问句式,体现了作者对人体机能在人类文明发展中退化的担忧。C.“狗熊掰棒子”在文中指的是人类获得一项新的能力的同时,就可能会丢弃另一项旧的能力。D.作者认为,人类必须反思文明进程中的得与失,一味地创造便利于自身的人工制品(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如果人类能够进化出第二套恒齿,人类的寿命将符合“霍姆斯马车”的理想设计,从而更加长寿。B.文章用大火毁灭图书馆这一论据,主要用来论证杰出人物的去世会给人类带来无法挽回的损失这一观点。C.材料中汤因比与赫尔佐格的观点态度是一致的,两人都认为人类文明的发展会带来身体机能的衰退。D.文章借对“霍姆斯马车”理念的认识来谈人体机能的变化,并指出人类应尽量保持大自然固有的和谐。(3)下列选项,最符合“霍姆斯马车”设计理念的一项是A.达尔文提出了“用进废退”的观点,强调环境会导致生物器官的使用或不使用,从而引起相应的变化,继而导致物种的后续进化。B.如果你能把自己的工作任务分成一个个小部分,然后每次能把每个小部分都提升百分之一的效率,那么你要做的这件事整体就会产生质的飞跃。C.火药枪械的出现,像李广那样能拉硬弓射穿巨石,像关羽那样凭臂力能挥舞82公斤大刀D.一个富有效率的团队,不需要每一个人都是最有能力的,而在于每个人的能力都能得到最合理的使用和发挥。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12分)2.(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中国奇谭》由8个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立的故事组成,故事纵览古今、展望未来,从乡土眷恋到科技幻想、从生命母题到人性思考,承载着中国民族文化与哲学,缔造出“奇境入梦,既有传统的二维、剪纸、偶定格动画,又有CG、三渲二等现代技术,是创作者们对中国美学一次多视角的诠释。《小妖怪的夏天》从小妖怪的角度,别开生面地反向讲述西游世界中无名小妖的故事,用新世代语境搭配幽默风趣的画风,采用第二人称视角强化观众的情绪体验;从中继承的“引而不发”的朦胧情感第三部《林林》的灵感源于大兴安岭深处原始森林的三维动画,通过苍莽白雪、清幽河谷、写意森林等“林海雪原”的肃飒意象营造水墨意境,对CG技术运用与传统绘画审美的平衡度把握,故事背后是对成长所经历的阵痛的隐喻与表达。二维动画《乡村巴士带走了王孩儿和神仙》民俗文化气息浓郁,勾勒出中国乡土变迁图景。剪纸定格动画《小满》展现极致中国风格,记录儿童成长故事,从构思、美术、镜头细节,再到配乐,脱胎于古代神话故事,上演了未来世界一场月球上的绝地逃生。三渲二动画《小卖部》讲述胡同大爷因为一张神秘奖券,民俗文化与绮丽的异次元碰撞出赛博朋克的火花。《飞鸟与鱼》以如诗如诉的东方浪漫,探讨爱与生命这一人类永恒的命题。在创作过程中,制作团队精益求精的匠心打磨,将不同主旨的动画融通古今,为内容创作方向与细节处理提供创新视角与叙事建议,结合对互联网表达的丰富经验与理解,无论在乡愁书写还是童年叙事,都以青春态、年轻化的审美视角,全面展现了中国动画赓续历史而不失创新的文学性、思想性和艺术表现力。(摘编自新华财经《<中国奇谭>开年热播,国创动画的传承与创新》)材料二:《中国奇谭》第一集《小妖怪的夏天》,是一个很贴合中国式审美的故事。《小妖怪的夏天》的故事,取材于《西游记》。但它并不拘泥于某一个具体的章节,既因为中国观众对《西游记》实在太熟悉,就是英文片名说的Nobody(小人物),亦即在故事结尾在浪浪山的妖怪集团里,小猪妖是最底层的角色。为实现集团大王吃唐僧肉的终极目的,被中层领导熊教头使唤得团团转,可以喝一勺唐僧肉汤。”就在小猪妖努力工作,以求“喝一勺唐僧肉汤”的过程里,个人努力得不到认可;领导仗着身份瞎指挥;更残酷的是,小猪妖眼里威风凛凛的大王、以及集团最高机密般的陷阱,在孙悟空面前,原来就是弱鸡般的存在。《小妖怪的夏天》借着一个中国传统故事,勾勒了一个当代打工人的处境。它在故事外形上是中国传统审美的,但内核却极其现代化。相较而言,第三集《林林》无论在外形还是内核上,都跳脱在中国式审美之外。尽管它也隐喻着人与人之间无法打破隔阂的无奈这一深刻主题,到它的画风设定,更多是西方式的狼人的设定。人与狼截然对立的划分,在中国古典文学的套路里,都比较少见。不过一次争议不能说明什么,毕竟后边还有5个故事。比如剪纸动画《小满》,同样富有中国传统美学特色。(摘编自后浪电影《3集飙到9.5,这部国产黑马,凭啥霸榜热搜!?》)材料三: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多年的文明史,我们增强国际话语权有信心和底气。话语是一定观念、理论、文化等的表达,话语的背后是思想,如叙事主体、叙事文本、叙事技巧、叙事逻辑等。其中最重要的,一是精彩的叙事文本;二是叙事逻辑,就是故事背后的“道”。“不要为了讲故事而讲故事,要深刻阐明中国故事蕴含的中国道理。(摘编自人民网《以中国话语讲好中国故事(新论)》)(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鹅鹅鹅》这部作品不仅内容取材于中国古典小说,情感特征也可从中找到源头。B.《小满》以剪纸与定格动画为形式依托,展现出中国传统文化在未来世界的衍生。C.《乡村巴士带走了王孩儿和神仙》和《小卖部》两部作品都散发出民俗文化的气息。D.《中国奇谭》霸榜热搜的一个原因是制作团队能够对中国民族文化进行传承与创新。(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材料一认为《林林》的灵感来自大兴安岭深处的原始森林;画面营造了中国式水墨意境。B.材料二认为《林林》从镜头细节、技术运用,到故事隐喻和主题等都不符合当下国人审美。C.材料一和材料二都认为《林林》表达了对成长阵痛的无奈和对打破人与人之间隔阂的期待。D.对《林林》的画风设定是否是“中国式”的,材料一和材料二有不同判断,两者观点相反。(3)有人认为《中国奇谭》是各年龄段观众都喜爱的“全龄化”动画,请你结合材料分析这样说的理由。三、现代文阅读3.(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抱孙老舍难怪王老太太盼孙子呀;不为抱孙子,娶儿媳妇干吗?也不能怪儿媳妇成天着急,不是不努力生养呀,可是生下来不活,有什么法儿呢!就拿头一胎说吧:自从一有孕,王老太太就禁止儿媳妇有任何操作,到了五个多月,儿媳妇大概是因为多眨巴了两次眼睛,他竟自死了。命该如此!现在,王少奶奶又有了喜,肚子大得惊人,王老太太心里仿佛长出两只小手,成天抓弄得自己怪要发笑的。王老太太可不只是祷告烧香呀,老太太也不驳回。半夜三更还给儿媳妇送肘子汤,鸡丝挂面……儿媳妇呢,被窝的深处能扫出一大碗什锦来。孕妇不多吃怎么生胖小子呢?婆婆、儿媳、娘家妈对于此点都完全同意。收生婆已经守了七天七夜,压根儿生不下来。偏方儿,丸药,吃多了;全不灵验。到第八天头上,少奶奶疼得满地打滚。王老太太急得给子孙娘娘跪了一股香,娘家妈把天仙庵的尼姑接来念催生咒,却一无成绩。有人说,少奶奶得上医院。王老太不同意。洋鬼子,二毛子;王家要“养”下来的孙子,不要“掏”出来的。娘家妈也发了言,忙什么?不敬尼姑就是看不起神仙!又耗了一点钟,少奶奶直翻白眼。王老太太眼中含着老泪,再娶一个;孩子更要紧。她翻白眼呀,一狠心把孩子拉出来。告诉了收生婆,拉!娘家妈可不干了呢,女儿是女儿。上医院吧。一到医院,王老太太就炸了烟。还得挂号?生孩子又不是买官米,给钱就结了,你当我的孙子是封信呢!咳,为孙子医生来了。一见面,王老太太就炸了烟,男大夫!男医生当收生婆?我的儿媳妇不能叫男子大汉给接生。这一阵还没炸完,抬起儿媳妇就往床上放。老太太连耳朵都哆嗦开了!这是要造反呀,人家一个年青青的孕妇,你们这儿有懂人事的没有?要是有的话,叫几个女的来!不然,他发了话:“放下,叫她们走吧!”王老太太咽了口凉气,咽下去砸得心中怪热的,要不是为孙子,谁叫孙子故意闹脾气呢。抬吧,不用说废话。果不出王老太太所料,得用手术。手要是竖起来,还不是开刀问斩?大夫说:孩子太大,大人小孩或者都能保全。不然,全有生命的危险。王老太太一个字没听见。掏是行不开的。“那么你不要孙子了?”果然有效。等了不晓得多么大的时候,眼看就天亮了,才掏了出来,足分量十三磅!王老太太不晓得怎么笑好了,拉住亲家母的手一边笑一边刷刷的落泪。亲家母已不是仇人了,是王家的恩人,恨不得马上赏给他一百块钱。好容易看见大夫出来了。王老太就要求媳妇和孙子出院,理由是头胎孙子要办三日宴,医生不同意,怒道“莫非三日宴比人命重要”?王老太确是以为办三天比人命要紧,可不便于说出来,因为娘家妈在旁边听着呢。“叫她躺着招待客人,“你自己看看去,她能走不能?”儿媳妇在床上放着的一张卧椅上躺着呢,脸就象一张白纸。娘家妈哭得放了声,王老太太到底心硬,紧跟着炸了烟:“怎么不叫她平平正正的躺下呢?”“直着呀,肚子上缝的线就绷了。”大夫说。“那么不会用胶粘上点吗?”王老太太总觉得大夫没有什么高明主意。好吧。先把孙子抱走。“头大的孙子,还有什么脸活着?”到底把孙子抱出来了。王老太太抱着孙子上了汽车,一上车就打嚏喷,一直打到家,赶紧派人去找奶妈子,孙子还在怀中抱着不错,王老太太知道自己是着了凉;可是至死也不能放下孙子。到了晌午,身上慢慢的热起来。王老太太更不肯撒手了。到了下午三点来钟,孙子烧得象块火炭了。到了夜里,可是孙子死了,一口奶也没有吃。王老太太只哭了一大阵;哭完了,她的老眼瞪圆了:“掏出来的!掏出来的能活吗?跟医院打官司!那么沉重的孙子会只活了一天,二毛子们!”(摘编自老舍《抱孙》,写于1938年,有删改)(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一段中,王老太太将抱孙愿望的屡次落空归结于“命该如此”,这既表现了她想抱孙而不得的无奈B.在本次孕产事件中,医生的处置科学合理、充满智慧,但最终孩子死了,如此安排,寄寓了作者深切的悲哀和愤慨。C.小说用喜剧的笔法写悲剧,营造出一种“笑中带泪”的艺术效果,这可以淡化悲剧意义,体现出老舍的宽厚和同情。D.老舍善于选取生活中的典型事件,组织成悲喜更迭的曲折情节,本文既有对当时社会观念的讽刺(2)有人认为,小说中“娘家妈妈”这个角色是多余的,应该删去,谈谈你的看法。(3)老舍的作品以充满喜剧性著称,请以本文为例,分析其喜剧性体现在哪些方面。四、古诗文阅读(28分)4.(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家贫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它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奉车都尉窦固出击匈奴,以超为假司马,将兵别击伊吾,战于蒲类海,多斩首虏而还。固以为能时,龟兹王建为匈奴所立,倚恃虏威,攻破疏勒,杀其王,超从间道至疏勒,既而遣吏田虑乘间劫缚兜题。悉召疏勒将吏,说以龟兹无道之状,因立其故王兄子忠为王疏勒由是与龟兹结怨。永平十八年,帝崩。焉耆以中国大丧,遂攻没都护陈睦。超孤立无援,与忠为首尾,士吏单少,年号建初,以陈睦新没,帝不欲疲敝中国以事夷狄,恐超单危不能自立,下诏征超。迎还戊己校尉,不复遣都护。超发还,疏勒举国忧恐。其都尉黎弇曰:“汉使弃我,疏勒复安。绥集诸国。建初八年,拜超为将兵长史,别遣卫侯李邑护送乌孙使者,值龟兹攻疏勒恐惧不敢前因上书陈西域之功不可成又盛毁超,拥爱妻,抱爱子,安乐外国,叹曰:“身非曾参而有三至之谗,恐见疑于当时矣。”遂去其妻。帝知超忠,令邑诣超受节度。超即遣邑将乌孙侍子还京师。超曰:“以邑毁超,快意留之,非忠臣也。”永元三年,班超遂定西域,因以超为西域都护,班超复击破焉耆,于是五十余国悉纳质内属。西域内属诸国,南北千余里。七年,封定远侯,邑千户。超在西域三十一岁。十四年,还洛阳,拜为射声校尉。超素有胸胁疾,病遂加。帝遣中黄门问疾,赐医药。其年九月卒(节选自《后汉书•班超传》(1)材料一画波浪线部分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在答题卡上相应位置涂黑正确答案,每涂对一处给1分值龟兹攻A疏勒B恐惧C不敢前D因上书陈E西域之功F不可G成H又盛毁超(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辍业投笔指班超弃笔停业,另立志向,由此引申出“投笔从戎”这个成语。B.在汉代官职中,假司马指副职,这与《苏武传》“假吏常惠”的“假”用法相同。C.侍子又称质子,多由王室或权贵充当,是外交中为了互相取信而派出的人质。D.邑千户,是食邑千户的侯爵,可向千户以上的人征税(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班超贫而有志,不甘心长期抄书维持生计,后因窦固赏识他的才能,攻打伊吾,斩首众多。B.肃宗即位,不再派遣西域都护,疏勒都尉担心被龟兹所灭,班超因此留守西域,疏勒又安定了。C.曾参因接二连三的杀人传言被母亲怀疑,班超以曾参“三至之谗”类比当时自身处境,于是休掉妻子D.班超制服四夷,被封为定远侯,在西域三十一年,官至射声校尉。后旧疾加重,皇帝遣使问疾(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帝不欲疲敝中国以事夷狄,恐超单危不能自立,下诏征超。②悉召疏勒将吏,说以龟兹无道之状,因立其故王兄子忠为王5.(9分)​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咏桂[唐]李白世人种桃李,皆在金张门。攀折争捷径,及此春风暄。一朝天霜下,荣耀难久存。安知南山桂,绿叶垂芳根。清阴亦可托,何惜树君园。咏桂花[宋]吕声之独占三秋压众芳,何咏橘绿与橙黄。自从分下月中种,果若飘来天际香。清影不嫌秋露白,新业偏带晚烟苍。高枝已折都生[注]手,万斛奇芬贮锦囊。[注]郄生,指《晋书•邻诜传》中邻诜举贤良对策第一。(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李白的这首咏桂诗,全文只有一个“桂”字,寓意却极其深刻B.李诗写桂树虽然生长在无人问津之地,却绿叶繁茂,根柢芬芳,劝告后人在自家院子多种一些,C.吕诗首联“独”字突出了桂花一家独秀,别无对手;“三秋”表明时间之长D.吕诗尾联说桂花高枝已为郄生所折,是借郄生折枝代指英才折桂,以喻天上仙物与人间英才相配(2)这两首诗借桂花分别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6分)理解性默写。(1)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描写了山中四季的不同景色:“野芳发而幽香”是写春天,“佳木秀而繁阴”是写夏天,“”是写秋天,“”是写冬天。(2)《爱莲说》中写君子行为方正,通达事理,不攀附权贵的句子是“,”。(3)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杜甫《登高》中也抒发了类似的感慨的句子是:“,。”五、语言运用7.(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近年来,极简主义风格为更多年轻人所接受。以“淘旧物”为特征的循环青年,也有着类似的行为:在城市的犄角旮旯捡回掉漆的桌椅板凳、斑驳的旧沙发①的个人独有物件——用有限的成本去换取不被经济负担所限的快乐。循环青年对二手物件的②,是他们选择循环的重要原因。“买二手物并不是买它的今生,而是在买它的前世。”有人这样说道。一条剪标的二手领带讲述着一段从意大利到中国漂洋过海的故事,一台过时的数码相机还保存着陈旧的旅行记忆,一本泛黄折页的旧书标记着十几年前的读书思绪……每一件旧物都是一则关于历史的记述,蕴含着旧主的前尘往事,承载着新的人生故事,这正是时过境迁、岁月流痕的魅力所在。在大多数循环青年眼中,破旧耗损的外表和被丢弃闲置的境遇不能定义其美学价值,他们看中的是旧物经改造后所可能拥有的未来。少了几个抽屉的桌子;早已爬上青苔的青灰色墙砖,被摆放在书桌上(),在新的场景中获得崭新的生命,循环青年闪烁着智慧的光辉,③着劳动创造带来的充实和喜悦,赋予旧物新的可能性,也阐释着独一无二的个人生活。尽管是二手的货物(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词语。(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排比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3)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化“腐朽”为“神奇”,当一件件旧物“复活”,变“不能用”为“可以用”B.当一件件旧物“复活”,化“腐朽”为“神奇”,变“不能用”为“可以用”C.变“不能用”为“可以用”,化“腐朽”为“神奇”,当一件件旧物“复活”D.化“腐朽”为“神奇”,变“不能用”为“可以用”,当一件件旧物“复活”8.(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个人应该懂得畏惧。孔子说:“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①_______。”天命指老天爷赐予的命运;圣人之言,指古往今来那些道德高尚的人所发表的言论。孔子所说的“君子三畏”是否适用于今天的社会生活姑且不去讨论,但对于他“人要知畏惧”的主张,②_______。在现代社会至少有两种:一是应该“怕”法律,就是要遵守基本的法律与规章制度,用古人的话说;③_______,也就是那些虽不违法,当他们为自己的“无所畏惧”痛悔不已的时候,不也正是用自己的亲身经历为我们敲响警钟吗?(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每处不超过10个字。(2)文中加点的词语“姑且”“至少”删去后,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六、材料作文9.(6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古希腊对门窗的作用,一般重其通风、采光或围闭效果,而中国古代建筑还重视屋内屋外空间的交流和景物的借换,比如园林建筑中的漏花窗,便是为了充分显示环境之美而设计的。中国饮食烹饪也讲究滋味之外的艺术,将物质享用与精神追求统一起来。以上材料对我们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1.【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答题时要整体把握材料内容,结合相关语境分析各个选项表述的正误,作出正确的选择。(2)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答题时要读懂材料,仔细比对各个选项的说法,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3)本题考查学生对重要概念的理解能力。答题时要读懂题干要求,然后仔细比对各个选项,作出正确的选择。【解答】(1)A.“讲求每一个构成部分的质量,力求完美极致”错,做到恰到好处”。故选A。(2)A.“从而更加长寿”错,原文“按照人类现在的平均寿命我们至少应该进化出第二套恒齿。B.“用大火毁灭图书馆这一论据”错,“他们的去世无异于大火焚毁了一座藏有大量孤本,强调每一位杰出人物的死亡都是一件独特“文物”的毁灭。C.“观点态度是一致的”错。“汤因比说:‘在已经能够读写的各民族中。而收音机和电视机作为传递信息的手段被应用后,汤因比强调“记忆衰退”是因为“收音机和电视”,他强调的是“电影史最直观的艺术”。故选D。(3)“霍姆斯马车”设计理念是“它所有部件的选材都能相互匹配,做到恰到好处”、和谐。A.强调环境的改变;B.强调效率;C.强调科技发展的影响;D.“每个人的能力都能得到最合理的使用和发挥”强调平衡、和谐。故选D。答案:(1)A(2)D(3)D【点评】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基本要点有二:一是切块法,即在锁定与答案有关信息句段的基础上,进一步缩小包围圈,将目光锁定在一段或几段中的某一“块”。可以依据写作的角度切块,也可以依据内容上的关键词切块,还可以依据语句上的连接词(关联词、序数词、插入语、介词等)切块。二是抽条法,即在锁定“块”的基础上,分出“条”来抽取答案信息,然后再提炼概括。有时候与答案有关的信息并不是集中在某一“块”,而是分布在全文的各部分,这就要对全文进行整体把握,点面结合,逐一摘取,避免遗漏。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12分)2.【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答题时要整体把握材料内容,结合相关语境分析各个选项表述的正误,作出正确的选择。(2)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说法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答题时要读懂材料,仔细比对各个选项的说法,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和运用材料内容的能力。解答时,要审准题意,锁定有效信息材料;在信息区间筛选关键词句,提取有效信息,分条归纳作答。【解答】(1)B.“展现出中国传统文化在未来世界的衍生”错误,曲解文意,没有体现“在未来世界的衍生”。故选B。(2)A.“灵感来自大兴安岭深处的原始森林”错误,曲解文意,是来源于三维动画。B.“从镜头细节、技术运用,原文是“第三集《林林》无论在外形还是内核上,“跳脱在中国式审美之外”不等同于“不符合当下国人审美”。C.“都认为《林林》表达了对成长阵痛的无奈和对打破人与人之间隔阂的期待”错误,曲解文意,材料二是“尽管它也隐喻着人与人之间无法打破隔阂的无奈这一深刻主题”。D.正确。故选D。(3)理由,可从内容、主题等角度进行分析。内容题材丰富:由“《中国奇谭》由8个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立的故事组成,故事纵览古今,从乡土眷恋到科技幻想,《中国奇谭》内容丰富,有未来,内容极为丰富。技术手段多样:由“影片涵盖多种美术风格以及制作手法,既有传统的二维、偶定格动画、三渲二等现代技术,是创作者们对中国美学一次多视角的诠释”可知,从而可以适应不同年龄段的观众的要求。审美空间广阔:由“用新世代语境搭配幽默风趣的画风,以一种‘熟悉的陌生感’带给观众惊喜”“从中继承的‘引而不发’的朦胧情感、清幽河谷,《中国奇谭》有不同的画风,也有现代文化的赛博朋克审美。主题解读多元:由“在创作过程中,制作团队精益求精的匠心打磨,无论在乡愁书写还是童年叙事、年轻化的审美视角,《中国奇谭》主旨多元。比如《林林》既有“对成长所经历的阵痛的隐喻与表达”。答案:(1)B(2)D(3)①内容题材丰富:故事纵览古今、展望未来、从生命母题到人性思考;②技术手段多样:既有传统的二维、偶定格动画、三渲二等现代技术;③审美空间广阔:影片涵盖多种美术风格,也有赛博朋克的展现;④主题解读多元:不同的观众。【点评】阅读社会科学类非连续性复合文本,首先,应梳理文本的结构,辨析清楚文本一共由几部分组成;其次,要根据材料的出处,从标题要素入手,整体把握各则材料的大致内容;最后,聚焦图表中的数据、报告中的结论、评论中的观点等关键信息,多元组合,整体把握非连续性文本的核心要义。有些文段没有明显中心句,必须对几个互有关联的句子进行意义整合,进而明确文本的主要观点。三、现代文阅读3.【分析】(1)该题属于综合考查文学类文本的基本体裁特征。考查内容涉及作品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作品主旨,小说的语言,表现手法等各个方面。做此类题须细心和耐心,结合选项具体分析。仔细阅读选项,然后逐一到原文中搜索相关内容。理解后和选项加以比对,看看是否有出入。(2)本题考查学生探究作品人物形象作用的能力。分析小说人物形象可以从掌握人物描写的方法及作用入手,分析人物形象。可以从分析人物活动的环境入手,探究人物命运与思想性格形成的原因。(3)本题考查学生探究作品的艺术特色。答题前,先通读小说,整体理解把握文本的内容。理清小说的故事情节,理解把握人物形象特点,了解主要的写作手法,领悟小说的主旨。明确探究的方向,本题要求分析本文的喜剧性体现在哪些方面。可以从小说的情节,人物,表达技巧,艺术手法,作品语言等角度进行分析。【解答】(1)C.“小说用喜剧的笔法写悲剧……可以淡化悲剧意义”分析有误。喜剧写悲剧并不能淡化悲剧内核。故选C。(2)本题要求考生分析小说中“娘家妈妈”这个角色是否多余。先表明观点,也可以认为不是多余的,都必须明确表达,能自圆其说,是必须的。从情节的角度分析,不顾儿媳死活时,孙子算老几。上医院吧”,如果没有娘家妈妈的反对,也就没有后面事情的发生了,娘家妈妈对女儿和婆婆对儿媳的态度形成鲜明的对比,婆婆只想要孙子。但这两人有共同之处,娘家妈甚至请了尼姑来念催生咒,愚昧落后。这两个人物也是当时社会环境的代表,人们思想保守,又固执己见。(3)从艺术手法和语言的角度分析,本文的语言诙谐幽默,具有喜剧效果,“手要是竖起来?”把医院的“挂号”谐音联想到挂号信的挂号上。“到了晌午。“现在,肚子大得惊人,既用了比喻又用了夸张手法。从情节结构的角度分析,比如媳妇怀孕时婆婆的各种爱,荒唐荒谬可笑、男大夫接生等情节,写其荒唐可笑。答案:(1)C(2)不能。①推动情节发展。没有娘家妈妈,后面的情节也无法展开。用妈妈对女儿的真心疼爱衬托了主要人物婆婆的冷漠自私。两位母亲都固执己见,不信任医院,共同构建了一个愚昧无知的社会环境。(3)①体现在矛盾冲突的情节上。如作者巧妙地安排了医院挂号排队,使其与王老太产生冲突;以及爱之反害之的矛盾。②体现在人物的行为、观念上、娘家妈、愚昧思想,都充满喜剧性。作者用夸张、比喻、联想等修辞手法,反讽的写作技巧,构成了幽默的语言风格。(至少需举出一个例子)如“生孩子又不是买官米,挂哪门子号,还不是开刀问斩,反问孙子难道是信吗;又如“儿媳妇大概是因为多眨巴了两次眼睛,老太太也不驳回”、吃人脑子,令人忍俊不禁,被窝的深处能扫出一大碗什锦来”“连耳朵都哆嗦开了”“孙子烧得象块火炭”都是用夸张达成幽默效果。【点评】“规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1)答案在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或从文中提炼);(2)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3)分点分条作答。四、古诗文阅读(28分)4.【分析】(1)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该题可以根据文意、虚词和结构判断。(2)本题考查掌握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答题的关键在于平时的积累与识记。(3)本题考查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能力,注意将选项与原文作细致比较。(4)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看有无特殊句式,词类的活用,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出来的句子做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解答】(1)“疏勒”是“攻”的宾语,在宾语后B处断开,关系紧密不能断开,意思完整;“西域之功不可成”是上书陈述的内容,在其后H处断开。译文:正值龟兹国攻打疏勒国,就上书陈述说西域的功业无法成就。(2)D.错误。“邑千户。万户侯,是汉代侯爵的最高一层。故选:D。(3)A.“被派遣同郭恂一起出使西域,攻打伊吾。由原文“以超为假司马,战于蒲类海。固以为能,“攻打匈奴,事件的前后顺序颠倒。故选:A。(4)①“中国”,中原地区,人力疲惫;“事”;“自立”。译文:皇帝不想使中原地区人力疲惫,担忧班超势单力薄不能保全自己。②“悉”,全部,状语后置,意思是“把龟兹国不讲道义的情形告诉他们”,趁机,原来,把龟兹国不讲道义的情形告诉他们,国人很高兴。答案:(1)BDH(2)D(3)A(4)①皇帝不想使中原地区人力疲惫、物资困乏来侍奉夷狄,下令召班超还朝。②(班超)召集全部的疏勒将士,把龟兹国不讲道义的情形告诉他们,国人很高兴。参考译文:班超,是扶风郡平陵县人,不拘小节,常被官家雇佣抄书。曾停止工作扔笔叹息道:“大丈夫没有其他抱负(是不行的)、张骞在异域立功,怎么能长久从事笔砚的工作呢。班超说:“你们怎么知道壮士的志向呢,奉车都尉窦固出击匈奴,让他率领一支军队另外攻击伊吾,斩了敌人很多首级回来,派遣他跟从郭恂一道出使西域。当时,倚仗着匈奴的势力,攻破疏勒国,另立了龟兹人兜题为疏勒王,班超抄小路到疏勒,便上前绑缚了兜题,把龟兹国不讲道义的情形告诉他们,国人很高兴。永平十八年。焉耆因中原地区有大丧事。班超孤立没有外援、姑墨等国多次发兵攻打疏勒,跟疏勒王忠构成首尾之势,(但)拒敌坚守了一年多,因陈睦刚被杀害、物资困乏来侍奉夷狄,下令召班超还朝,不再派遣都护,疏勒全国忧恐惧,我们一定会再次被龟兹灭掉。”于是拔刀自杀了,疏勒国重新安定下来。建初八年,另外派遣卫侯李邑护送乌孙的使者,正值龟兹国攻打疏勒国,就上书陈述说西域的功业无法成就,抱着爱子,根本没有顾念国家之心,感叹说:“我没有曾参的美德,恐怕要遭到朝廷上下怀疑了。章帝深知班超的忠诚,于是命令李邑到班超那里接受他的调度。班超说:“就是因为李邑诋毁我,这不是忠臣的行为。”永元三年,让班超担任西域都护。永元六年,于是五十余国都交纳质子。西域归附汉朝,南北千余里,封为定远侯。班超在西域三十一年,被任命为射声校尉,回国之后。皇帝派遣中黄门探问疾病。这一年九月班超逝世。【点评】在考试过程中,不少的同学在读完一遍文言文后就开始作答,这种做法是很不正确的。解答文言文题目,应遵循三个步骤:第一步:初读全文,整体感知,把握大意。要求集中心思,稳住神,快速地浏览一遍。初步明确“什么时间、什么人、什么事、前因后果、谁说了什么话”等等,读懂个大概即可,因为高考作为选拔性的考试,要一遍把它全部读懂,很少人能够办到。第二步:细读题目,认真研读字、词、句,在这一步阅读中,要根据题干的要求,结合各选项的具体内容,一一落实,理解要求作答的字、词、句、段在文段中的位置,运用课内所学的知识(实词、虚词、活用、句式等),解决完成较为容易的题目。第三步:再读全文,加深理解。这一步是要解决较难的题目,加深对文意的理解,又纠正前两步中出现的偏差,是一个深入和复核的过程。5.【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诗歌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诗歌的内容、情感、主题、意象、意境等进行分析概括。(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评价古诗的思想内容的能力。分析诗人的思想感情,需要结合全诗的内容、手法等,挖掘意象蕴含的情感,最后用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来。【解答】(1)A.“主要用直抒胸臆的方式”分析有误,诗中“安知南山桂,以南山之桂与上文“金张门”之桃李形成鲜明的对比,“绿叶垂芳根”,南山之桂,不仅给人带来清凉。“清阴亦可托,以桂树植入“君园”之请求,由此可知,赞颂了秋桂清雅高洁的品性、贤愚不分,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故选A。(2)李诗:“安知南山桂,绿叶垂芳根”两句歌咏的是南山桂。南山中的桂树,意味着诗人有满腹才华却不被人常识,常年绿叶垂阴,还为人间播撒芬芳,何惜树君园”两句点明干谒之旨,委婉地表达了自己渴望得到“君”之赏识的愿望,李诗通过秋桂与桃李(趋势媚俗)的对比,借以讽刺世人附庸权贵、好坏不辨。吕诗:诗的开端便直接称颂桂花是非同寻常之花。“独占三秋压众芳”,别无对手。“压”字显得桂花超群绝伦。”那一向以桔之绿橙之黄而夸口的。因为桔绿橙黄固然色彩鲜明,但仍不能同桂花相比,突出桂花的非同寻常;那么,冠压群芳的高妙之处究竟是什么呢?“自从分下月中种。原来这桂花不是凡俗之物,在点明桂花香压众芳,作者又转而描绘桂花的外在整体形象;“清影不嫌秋露白,新丛偏带晚烟苍”一联不同于上联流水对。写出了秋露之中,桂花清影显得神清气爽,令人想见其形,可谓形神兼备。结尾“高枝已断郗生手,万斛奇香贮锦囊”句意思是桂花高枝已被当代英才折在手。怪不得香飘天际。郗生原指《晋书•郤诜传》中郤诜举贤良对策第一,昆山之片玉”,是借郗生代指英才折桂以喻天上仙物与人间英才相配。桂花不以色彩取悦于人而以其香气浓郁沁人心脾,吕声之这首诗的主旨就是赞美桂花之香,表达了诗人对桂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答案:(1)A(2)①李诗通过秋桂与桃李(趋势媚俗)的对比,赞颂了秋桂清雅高洁的品性、贤愚不分,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运用衬托,表达了诗人对桂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译文:(一)选拔官员,都是官僚子弟优先。都想找门路找捷径,好趁春风得意。像桃李花那样的,很难长久保持艳色荣华。他们不知道南山上的桂花树,常年绿叶垂阴。在桂花的树阴下乘凉,凉爽又芳香?赏析:(一)桂花概括桂花,别名木犀、十里香,据宋代诗人范成大的《桂海虞衡志》记载:“凡木叶心皆一纵理,故字从圭。桂花是我国传统名花,自古以来深受人们的喜爱,桂花在我国已有2500多年的栽培历史,《山海经》中就提到:“招摇之山。”屈原在《九歌》中也吟道:“援北斗兮酌桂浆。”桂浆指的是用桂花酿造的美酒,以装饰车辆,这说明、生活用具以及建筑材料等方面。《吕氏春秋》中对芳香馥郁的桂花更是赞赏,招摇之桂”。汉代以后,桂花的观赏价值逐渐显现出来,进行人工栽培,群臣远方各献名果奇花异树;武帝破南越后,广植奇花异木。”司马相如的《上林赋》中也有关于栽种桂花的描述,桂花已经从宫廷栽种普及到了民间庭院栽植,咏桂吟桂也蔚然成风。桂花桂花唐张九龄赞美桂花是:“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赞颂秋桂清雅高洁的品性,衬托出桂花超凡脱俗,其诗采用一问一答的方式,“问春桂,年光随处满。春桂答:春华讵能久,独秀君知不?”古人云:“凡花之香者,或清雅或浓郁。”而唯独桂花之香既清芬飘逸又浓郁致远,叶底深藏粟蕊黄,绝知芳誉亘千乡;而宋代邓肃赞誉桂花的香味是,连云老翠入新黄,世上龙涎不敢香”(《木犀》),是极为名贵的香料,也相形见绌了。桂花树与月亮农历八月,古称桂月。西汉刘安的《淮南子》中就有“月中有桂树”的记载,有蟾蜍,下有一人常斫之。人姓吴名刚,学仙有过。”这便是“吴刚伐桂”的传说,被玉皇大帝罚在月宫中砍桂树,无论他怎样费心尽力去砍。多少岁月过去了,而那棵神奇的桂树依然生机勃勃。每逢中秋这天,所以。毛泽东的“问讯吴刚何所有。在咏桂的诗篇中,很多都与月亮有关,桂花吹断月中香”(《昨夜》),他说:“玉棵珊珊下月轮。至今不会天中事。”(《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诗人白居易则显得幽默了许多,偌大一个月宫,未免太冷清了,试问嫦娥更要无,何不中央种两株,移从月中来,吹得满山开、嫦娥的关系如此密切。桂花寓意桂花翠叶常青,亭亭玉立,却香冠群芳。桂花是荣誉的象征。我国古代的乡试,其时正值桂花盛开时节,称登科为“折桂”或“蟾宫折桂”,自怜羁雾尚飘蓬,指望蟾宫折桂枝,所以唐宋以来。至今。如陕西省汉中圣水寺内的“汉桂”,树龄约在2000年左右,香飘数里,也是千年古桂树了,“桂”也是一种崇高和荣誉的象征,从1815年开始,直到现在,以示赋予他崇高的荣誉。桂花还是友谊和爱情的见证。早在战国时期,燕。唐代诗人王建就曾借用桂花来表达对远方友人的思念情怀:“中亭地白树栖鸦。今夜月明人尽望?”(《十五夜望月》)在我国广西,至今还保留着“一枝桂花一片心,男女青年通过相互赠送桂花来表达爱慕之情。如今,“月中仙品”的桂花已成为供市民观赏的著名花卉、广场中引进和栽植了许多桂花名品,真可谓是“广寒月中桂。【点评】理解诗歌的方法:(一)关注标题,明确内容和情感标题是解读诗歌内容和形式的关键。因为诗歌的标题一般交代时间、地点、人物、情感倾向等,可以揭示思想内容,可以让人明了是哪一类诗歌,进而明了全诗的结构及表现手法等,便于快速理解诗歌。(二)关注作者,知人论世多关联读诗讲究“知人论世”,所以,一定要重视诗歌的作者。要尽量了解作者的身世、所处的时代特点,及创作倾向、主要内容、作品风格特点等。(三)关注注释隐含意高考所选诗歌大多附有注释。注释或解释疑难词语、地名,帮助考生读懂诗句;或介绍写作背景,暗示诗歌的思想主题;或介绍相关诗句,帮助考生理解诗歌用典或意境;或介绍作者,暗示诗歌的思想情感或写作风格。(四)关注意象寄托意意象是诗人思想感情的寄托,古人写诗喜欢用一些意象传达大致相同的思想感情。(五)关注关键词句情感意关键词主要是名词、动词、形容词,它们通常体现诗人思想情感或暗示主旨。6.【分析】本题考查了默写常见名句名篇的能力。本考点包括两个要素,即名言和名篇。所谓“名言”,是指那些广泛流传的诗文、格言警句之类;所谓“名篇”,是指在人们心目中占有突出地位的篇目,一般为教材中要求背诵的篇目“常见得”是为考生备考限定一个大致范围,意思是所要考的内容并不是漫无边际的,而是日常的阅读和写作活动中常会遇到的,如中学课本所规定的背诵篇目以及所涉及到的名句名篇。【解答】故答案为:(1)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重点字:洁)(2)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重点字:濯)(3)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重点字:萧)【点评】理解性默写注意要点:1.要突破生僻难写字。2.要注意同音异义词。3.要注意同义异形词。4.要留意具体环境。5.要留心语句顺序。6.要注意语句出处。五、语言运用7.【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学生辨析这些易混词语,一要辨其形,看其异在哪里;二要辨其神,注意使用上的细微差别。(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修辞手法和表达效果的能力。解答时,要明确排比的特点,再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3)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解题时,学生要读语段,明大意;读选项,明内容;入语境,析对应。【解答】(1)“旧物”精心设计后应该是既有颜值又有实际使用价值。所以可填“实用”。根据语境可知,循环青年选择循环的重要原因是对二手物件有偏爱,偏爱。所填词语与“充实和喜悦”搭配,可用“体验”,实地领会。(2)画横线的句子由三个“一……(量词)的……(名词)……(动词)着……的……(偏正结构)”的句式构成,使用了排比的修辞,进而使得情感的表达更加强烈。三个句子结合具体的“二手领带”“过时的数码相机”“泛黄折页的旧书标”带来的“漂洋过海的故事”“保存着陈旧的旅行记忆”“标记着十几年前的读书思绪”的作用,强调了旧物所具有的历史价值和魅力。(3)“变‘不能用’为‘可以用’”是对前面所举事例的总结,应放在句首,应紧随其后,所以“当一件件旧物‘复活’”应放在最后。故选C。答案:(1)①实用;②偏好。(2)①三个结构相同的句子构成了一组排比句,增强了语势,情感表达更加强烈。②三个句子列举了三则例子,强调了旧物所具有的历史价值和魅力。(3)C【点评】语段综合考查立足于段,主要关注语文基础知识的综合性考查。一是通过一段文字考查包括拼音、汉字、词语、句子等在内的各项基础知识;二是不仅考查语文知识,还考查其他学科的相关知识。试题主要涉及这几个方面:①在语段内根据拼音写出汉字或给汉字注音或改正句子中的错别字;②理解和运用语段内的词语、成语和熟语;③判断标点符号使用是否正确;④在语段中调整句子顺序或把从语段中抽出的句子归位;⑤改正语段中的病句;⑥分析语段的基本内容归纳语段主旨。考查考生在一个语段中掌握基础知识的状况,试题材料可以来自于考生所学教材,也可来自于课外生活。8.【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给文段补写恰当语句的能力,答题时要通读语段,结合语境进行补写,要做到语言简明、连贯、得体,并注意字数限制。(2)本题考查学生对语段中相关语句相关词语及其表达效果的分析能力。答题时要读懂题干涉及的句子,结合具体内容及语境进行分析。【解答】(1)①结合后文的阐释可知,此处对应“圣人之言,即畏的对象是“圣人之言”。②结合后文的阐释“我觉得人应该‘怕’”可知,对于“人要知畏惧”的主张作者是赞同的。③此处和“一是应该‘怕’法律”为对照句,句式为“二是应该‘怕’……”,应填:二是应该“怕”道德。(2)“姑且”表示暂且、暂时地,即不去管孔子所说的“君子三畏”是否适用于今天的社会生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