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江苏省镇江市句容市华阳教育集团七年级(上)月考语文试卷(10月份)_第1页
2023-2024学年江苏省镇江市句容市华阳教育集团七年级(上)月考语文试卷(10月份)_第2页
2023-2024学年江苏省镇江市句容市华阳教育集团七年级(上)月考语文试卷(10月份)_第3页
2023-2024学年江苏省镇江市句容市华阳教育集团七年级(上)月考语文试卷(10月份)_第4页
2023-2024学年江苏省镇江市句容市华阳教育集团七年级(上)月考语文试卷(10月份)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江苏省镇江市句容市华阳教育集团七年级(上)月考语文试卷(10月份)一、积累与运用。(共26分)1.(2分)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诱惑(yóu)池畦(qí)甘露(lù)黄晕(yùn) B.吝啬(sè)高邈(miǎo)娇媚(mèi)贮蓄(zhù) C.淅沥(xī)睫毛(jié)干涩(sè)粗犷(kuàng) D.铃铛(dāng)漾出(yàng)棱镜(líng)澄清(chéng)2.(2分)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淅沥肌肤燎亮蓬勃生机 B.凄冷郎润窠巢兴高采列 C.娇媚静谧清脆轻风流水 D.胳膊烘托冷冽繁华嫩叶3.(2分)下列加点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A.晕厥晕车黄晕晕头转向 B.荫凉树荫荫庇绿树成荫 C.整宿宿舍宿敌日月星宿 D.应和和诗唱和曲高和寡4.(2分)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全场的目光和掌声都集中到中心广场前的旗杆上。 B.学校开展消防常识教育活动,可以增强同学们的自我安全保护。 C.学校领导表示要继续推广汉字听写比赛活动,引导学生自觉弘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D.双减实施后,能否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让学生快乐成长是我国中小学教育工作的当务之急。5.(2分)下列选项中修辞方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A.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 B.鸟儿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 C.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 D.那点儿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儿粉色。6.(2分)下列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1)我想找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_______,终不愿意。(2)在阳光明媚、秋高气爽的季节,泛舟在______的金山湖上,真是惬意无比啊!A.各取所需美不胜收 B.各得其所美不胜收 C.各得其所美轮美奂 D.各取所需美轮美奂7.(2分)下列关联词使用正确的一项是()ㅤㅤ在南国,雨仍然偶尔造访大地,______它变得更吝啬了。它______不倾盆瓢泼,或淅淅沥沥,它显出一种自然、平静。A.而且既也 B.但不但而且 C.而且不但而且 D.但既又8.(2分)选项中对下列语句排列正确的一项是()①那擎在树头的绛褐色的苞头,像初春欲放的苞蕾。②人们立在雨中谈笑,小孩子们蹲在如镜的小水洼边,和自己的影子相视而笑。③雾缓缓消退,树木从雾的纱幔里走出来。④雨更小了。⑤远眺,小溪旁那一排排一丛丛年轻的柳树,尚存几许绿色或淡黄的叶子。A.③④①⑤② B.③⑤①④② C.④②③⑤① D.③①⑤④②9.(2分)《朝花夕拾》中的一些篇目写了鲁迅对师友的崇敬、怀念之情。“以貌识人”,下面括号内相对应的名字选项正确的一项是()①这是一个高大身材,长头发,眼球白多黑少的人()②他是一个高而瘦的老人,须发都花白了,还戴着大眼镜。我对他很恭敬,他是本城中极方正,质朴()③其时进来的是一个黑瘦的先生,八字须,戴着眼镜()A.①范爱农②寿镜吾③藤野先生 B.①藤野先生②范爱农③寿镜吾 C.①范爱农②藤野先生③寿镜吾 D.①寿镜吾②范爱农③藤野先生10.(8分)默写。(1)曹操在《观沧海》中以奇特的想象,表现大海的广阔、博大,凸显作者博大胸襟的诗句是,。,。(2)古诗中蕴含的情感各有不同。有表达友情的,如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通过丰富的想象,运用拟人手法表达诗人对朋友深切关心的句子是“,”;有表达思乡之情的,如王湾《次北固山下》中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句子是“,”;有表达旅人愁思的,如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用凄美的夕阳背景点缀,”。二、阅读理解。(共44分)11.(5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1)有人说“过五溪”只是交代了王昌龄的行踪,你怎么看?(2)“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12.(12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司马光勤学》,完成问题。ㅤㅤ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也,为一时之名臣。其幼时患记忆不若人,众兄弟既成诵而游息矣,俟①能讽诵乃已。自言:“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及长,博闻强志,曰:“书不可不成诵。或马上,咏其文,思其义【注释】①俟sì:等到。(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①其幼时患记忆不若人②俟能讽诵乃已③及长④或中夜不寝时(2)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众兄弟既成诵而游息矣(3)翻译下列句子。①尝主编《资治通鉴》,为一时之名臣。②及长,遍览古籍,博闻强志。(4)结合文章内容说说司马光在学习上给你怎样的启示?13.(12分)阅读《秋意》一文,完成问题。秋意ㅤㅤ①秋,一天天深了,天空渐渐变得清澈、深邃。走上前ㅤㅤ②秋天有光,东边的山越来越蓝,西天常常披上各色霞帔①,人被一泓秋光包裹着。古人早发现了秋光,在诗词里一次次抒写:“高梧叶下秋光晚”“小院秋光浓欲滴”“露洗秋光透”“极目秋光夕照开”“银烛秋光冷画屏”“当檐飒飒生秋光”……秋光下,一个人出去走走,如无舵之舟,越漂越远ㅤㅤ③秋意,在古城里。漫步在老旧的街巷,秋意从铺地的方砖里涌上来,秋意从红墙黄瓦中挤出来,秋意从钟鼓楼里游过来,秋意从老城墙下冒上来。走过了春夏的灯笼有些陈旧了,衬着粉饼般色调的外墙,墙角石灰有些脱落斑驳,举手投足颇有些俗世的清雅。触摸市井生活,就能感受到秋意。ㅤㅤ④秋意,还在山野中。ㅤㅤ⑤石榴挂色,梨已青黄,紫色的葡萄一串串饱满熟透了,开始泛红,柿子渐次发黄变软,累累如浓荫匝地。后山的栗子树枝繁叶茂,撑开了肥大的斗篷,惹得顽童眼馋。ㅤㅤ⑥秋菊冷香扑鼻,在田坝上,在山岚间,在土墙旁,一簇簇,然后一天天萎去,慢慢发白。秋分之后,从浅到深。池塘边的芦苇和水草,呈现出苍黄的颜色,远远望去,像是倒插的宝剑,没有声音,没有气味,恍若触动了地气。诗里说,“南中地气媛②”,这是地气不同。燕赵北国的地气似乎更厚重,白桦林与枫树林里,能望见连绵的山脉在秋光下巍然,像一卷卷竹帛史书。ㅤㅤ⑦有一年沿河游荡,秋意甚美,从人家屋旁摘下芭蕉叶,翠鸟和白鹭在其间出没。天高而云稀,太阳挂在半空,秋叶斜斜地荡漾。泠泠水响包裹住人,朦胧间依稀传来湿漉漉的耳语。醒来时,落日又大又圆,一只只鸟儿悠然归巢。ㅤㅤ⑧夜里借宿在一户农宅,以门板竹床搭一通铺,躺在上面闲话。夜深了,忍不住开门走出庭院,仰望银河,大山深处的秋意和夜色渐渐将我融化了。野地成了虫子的世界,鸣声清远凄迷。ㅤㅤ⑨树影、人影,还有房屋的倒影,恍惚在白花花的月色下。秋意无边,窗口泻出的灯光,若有若无地在月色中泛起。兴所至,真想驾一叶飞舟扶摇直上,邀明月秋风ㅤㅤ⑩几个人与秋意、夜色一起游荡在长林丰草之间。风在耳畔吹过,树枝呼啸;风又从山头荡过,秋风与虫鸣自如来去,松影参差。流水似乎比白天轻柔许多,声响却大了,远远能听到汩汩声ㅤㅤ⑪那夜秋意萧索,然萧索中分明有矜重,有肃穆,安定稳重,承载万物。(选自《光明日报》,2022年9月,有删改)(1)把握关键语句,梳理文章脉络,完成下图填空。(2)品味下面向中加点词话,体会表达效果。秋意从铺地的方砖里涌上来,秋意从红墙黄瓦中挤出来,秋意从钟鼓楼里游过来,秋意从老城墙下冒上来。(3)对下面这句话的朗读处理,不恰当的一项是流水似乎比白天轻柔许多,声响却大了,远远能听到汩汩声A.朗读这句话时可轻读“轻柔”,重读“大”,来突出秋夜的宁静。B.朗读这句话时应用欢快的节奏,来表现出作者此刻的喜悦与兴奋。C.这句话应用陶醉的语气朗读,表现出作者沉醉于秋夜的汩汩水声。D.这句话可在“忍不住”后停顿,表现夜行人情不自禁被夜景打动。14.(15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老海棠树史铁生①奶奶,和一棵老海棠树,在我的记忆里不能分开:好像她们从来就在一起。②老海棠树有两条粗壮的枝桠,弯曲如一把躺椅,小时候我常爬上去,下来吧,你就这么一天到晚呆在上头不下来了?”是的,用弹弓向四处射击,甚至在那儿写作业。“饭也在上头吃吗?”对,我两腿攀紧树桠,一个海底捞月把碗筷接上来。“觉呢四周是花香,是蜂鸣,春风拂面奶奶站在地上,站在屋前,老海棠树下③春天,老海棠树摇动满树繁花,摇落一地雪似的花瓣。我记得奶奶坐在树下糊纸袋,是您自己非要这么累!”奶奶于是不再吭声,直了直腰④或者夏天,老海棠树枝繁叶茂,奶奶坐在树下的浓荫里,戴着老花镜,埋头于床单或被罩,洗菜,胡乱一洗了事。奶奶生气了:“你们上班上学,一边重新洗菜一边说:“我就一辈子得给你们做饭?就不能有我自己的工作?”这回是我不再吭声。⑤有年秋天,老海棠树照旧果实累累,落叶纷纷。那时我大些了,从陕北回来看她,奶奶已经腰弯背驼。早晨,奶奶就起来去扫院子,“唰啦唰啦”的声音把我惊醒,我来,保证用不了三分钟。”可这回奶奶不要我帮:“你刚回来⑥冬天,窗外,风中,磨擦着窗棂。奶奶常常在灯下学习。她曾经读一本《扫盲识字课本》,再后是一字一句地念报纸上的头版新闻。那一回,小心地凑到我跟前:“这一段,你给我说说,到底什么意思?”我看也不看地就回答:“不知道。再说,唯低头盯着那张报纸,半天半天目光都不移动。我的心一下子收紧,眼里竟无对我的责备。⑦如今,奶奶已离我而去。而在我的梦里,我的祈祷中,跟随着奶奶,陪伴着她;奶奶坐在满树的繁花中,满地的浓荫里,或不时地要我给她说说:“这一段到底是什么意思?”——这形象,逐年地定格成我的思念(1)请按春夏秋冬的顺序概括奶奶做的事。春:①夏:②秋:③冬:④(2)第②段画线句运用了景物描写的手法,请赏析其作用。四周是花香,是蜂鸣,春风拂面(3)结合语境,赏析第⑥段中加点词语。奶奶举着一张报纸,小心地凑到我跟前。(4)文中几次出现“老海棠树”,《秋天的怀念》中作者也几次提到“菊花”,请结合具体内容分析两个物象有哪些共同作用(写出2处即可)。[链接材料]材料一:“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材料二: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材料三:又是秋天,妹妹推着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三、写作。(共50分)15.(50分)成长路上,你走的每一步,都离不开人或书的鼓励与陪伴,又或者是启迪智慧的名著……请以“不能没有你”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求:(1)题目中的“你”,可以是生活中某个人;(2)请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或阅读体验来写作;(3)文体自选;(4)不少于600字;(5)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2023-2024学年江苏省镇江市句容市华阳教育集团七年级(上)月考语文试卷(10月份)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积累与运用。(共26分)1.【分析】本题考查易错的字音。作答此题,首先要认真阅读题目,然后根据自己的日常积累判断加点字的字音是否正确。遇到记忆模糊、不确定的字词,可以采用排除法排除选项,得出正确答案。【解答】A.有误,“诱惑”中的“诱”读作“yòu”;B.正确;C.有误,“粗犷”中的“犷”读作“guǎng”;D.有误,“棱镜”中的“棱”读作“léng”。故选:B。【点评】要正确地读写词语,应从汉字的音、形、义三方面入手,读准字音,辨明字形,弄清字义。在日常的学习阅读中也要注意多积累,丰富自己的字词量,在积累的过程中要做到准确无误,这样才能在实际的读写运用中避免错读错写。2.【分析】本题考查易错的字形。作答此题,首先要认真阅读题目,然后根据自己的日常积累判断加点字的字形是否正确。遇到记忆模糊、不确定的字词,可以采用排除法排除选项,得出正确答案。【解答】A.有误,“燎亮”的“燎”应写作“嘹”。B.有误,“郎润”的“郎”应写作“朗”。C.正确。D.有误,“繁华嫩叶”的“华”应写作“花”。故选:C。【点评】要正确地读写词语,应从汉字的音、形、义三方面入手,读准字音,辨明字形,弄清字义。在日常的学习阅读中也要注意多积累,丰富自己的字词量,在积累的过程中要做到准确无误,这样才能在实际的读写运用中避免错读错写。3.【分析】本题考查易错的字音。作答此题,首先要认真阅读题目,然后根据自己的日常积累判断加点字的字音是否正确。遇到记忆模糊、不确定的字词,可以采用排除法排除选项,得出正确答案。【解答】A.读音不完全相同,yūn/yùn/yùn/yūn;B.读音不完全相同,yīn/yīn/yìn/yīn;C.读音不完全相同,xiǔ/sù/sù/xiù;D.读音完全相同,hè/hè/hè/hè。故选:D。【点评】要正确地读写词语,应从汉字的音、形、义三方面入手,读准字音,辨明字形,弄清字义。在日常的学习阅读中也要注意多积累,丰富自己的字词量,在积累的过程中要做到准确无误,这样才能在实际的读写运用中避免错读错写。4.【分析】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常见的病句类型有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混乱、结构混乱、语意不明、成分赘余等。先通读所有句子,凭语感判断正误,如果不能判断的,可以压缩句子,看搭配是否得当,找出病因。【解答】A.有误,搭配不当;B.有误,成分残缺;C.正确;D.有误,两面对一面;故选:C。【点评】辨析病句常用的方法有:1.语感法。辨析句子正误,首先认真阅读,仔细考虑,从整体把握,看看句意是否明确,内容是否合理,句意间关系与关联词语是否一致等,凭借语感,就可以发现一些句子的毛病。2.紧缩法。找出句子的主干,检查主谓宾(中心语)是否残缺,是否搭配得当。3.分解法。理清枝叶(附在主、谓、宾上的附加成分),检查枝叶同相应的主干是否搭配得当。4.聚焦法。对于句中出现的修饰性词语、关联词应格外留意,尤其是成对出现的词语,先检查是否有多用、错用或搭配不当的毛病,再看分句次序是否合理。5.【分析】本题考查修辞手法。【解答】A.比喻,喻体是蓝水晶;BCD.都是拟人,赋予了人的动作情感。故选:A。【点评】比喻:比喻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用跟甲事物有相似之点的乙事物来描写或说明甲事物,是修辞学的辞格之一。比喻可分为“明喻(直喻)”“暗喻(隐喻)”“借喻”三种。6.【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成语的正确使用能力。解答此题,平时要有大量的成语积累,还要结合句意表述,从词性、词义轻重、感情色彩、习惯用法等多方面考虑,确定正确选项。成语运用的常见错误有以下几种:望文生义、褒贬不当、搭配不当、用错对象、语境不符等。【解答】(1)“各取所需”各自选取自己所需要的。“各得其所”原指每个人都得到了满足。句中指的是两路人都得到满足。(2)“美不胜收”形容美好的事物、景色非常多、欣赏不过来、富丽堂皇,使用“美不胜收”恰当。故选:B。【点评】解答此类题目,需要我们正确理解词语的意思,辨清词语的感情色彩,还要结合语境分析其运用是否恰当。7.【分析】本题考查关联词运用。【解答】“仍然偶尔造访大地”与“变得更吝啬了”构成了语义上的转折关系,故第一空应用“但”,故应用“既。故选:D。【点评】在使用关联词语时,还应注意以下事项:①懂得各类关联词语的作用。同一个句子,运用不同的关联词语,作用就不同,表达的意思也就不一样。②要注意配对使用关联词语。有些关联词语是要求配对使用的,不可随意改换。③关联词语的位置不能放错。④该用关联词的地方不能缺少关联词语。⑤特殊关联的种类需要根据语意确定。8.【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句子排序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加强阅读领悟能力的培养,具备较强的逻辑分析能力,通过抓关键词,抓中心句,句与句之间的连接词去逐句推敲。句段的表达顺序主要有空间顺序、时间顺序、逻辑顺序多种,其中逻辑顺序最为复杂,有因果关系、层递关系、主次关系、总分关系、并列关系。【解答】此题考查句子排序能力。解答此类题,抓中心句。阅读文段可知。“雾缓缓消退,③为首句,为具体的描写;⑤用“远眺”一词引出对远处柳树的描写;②句写的是人们在雨中的活动,所以②应该放在④的后面,故选:D。【点评】做题时要仔细阅读句子,抓住每一句的关键字,如开头词语:首先,其次;表时间的词语;表方位的词语等,就能顺利解答此题。9.【分析】《朝花夕拾》是鲁迅的一部散文集,作者在这部文集里,以青少年时代的生活经历为线索,真实生动地描写了自己从农村到城镇,从家庭到社会,从国内到国外的一组生活经历,抒发了对往昔亲友和师长的怀念之情,同时也对旧势力和旧文化进行了抨击。【解答】①“这是一个高大身材,长头发,看人总像在渺视”,作者用这句话刻画了一个倔强。②“他是本城中极方正,质朴,这是对寿镜吾先生的评价;对先生行礼;描写先生读书时的姿态,表达对先生的敬佩。③“其时进来的是一个黑瘦的先生,八字须,抉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故选:A。【点评】学生们平时应注重阅读古今中外名著,重点对作家、作品、主人公、故事情节等内容进行记忆。10.【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解答】答案:(1)日月之行若出其中若出其里(注意“灿烂”的书写)(2)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归雁洛阳边【点评】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二、阅读理解。(共44分)11.【分析】《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通过丰富的想象,抒写志同道合的友情,给予抽象的“愁心”以物的属性,本来无知无情的明月,竟变成了一个了解自己,富于同情的知心人,她能够而且愿意接受自己的要求,将自己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带到辽远的夜郎之西,交给那不幸的迁谪者。抒发了诗人对友人的同情与关心之情。【解答】(1)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理解。“闻道龙标过五溪”意思是:我听说您被贬为龙标尉。“过五溪”,道路之艰难,而悲痛之意自见。(2)本题考查诗歌的赏析。“我寄愁心与明月,希望它能一直陪着您到夜郎以西、高尚,也只有明月才能同时照亮诗人和友人,不仅要托月寄情,伴随着不幸的友人一直去到那夜郎以西边远荒凉的所在。答案:(1)此句除了交代王昌龄的行踪,还暗含诗人对王昌龄艰难处境的同情与关心。(2)诗人运用拟人修辞方法,赋予了月亮以人的感情色彩,抒发了诗人对朋友的无限怀念和深切同情。译文: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在杨花落完子规啼鸣之时,龙标地方偏远要经过五溪,希望能一直陪着你到夜郎以西。【点评】古典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一、了解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和特定的写作背景。二、把握作者思想特点和诗词创作的风格流派。三、品味词句、把握意象并进而领悟诗词意境。四、探究诗词中人、事、景、典的用意和直接抒情议论的关键句。12.【分析】参考译文: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是宋哲宗时期的宰相,曾经掌管编写《资治通鉴》,是当时的有名的功臣。他小时候,担心记忆能力比不上别人,所以大家在一起学习讨论时,其他兄弟已经会背诵并玩耍休息去了,他却独自关门不出,等到能够背诵才停止。(司马光)自己说:“(因为)读书时下的力气多,收获就长远,才能终身不忘。”等到(司马光)长大了,他读遍了古代书籍,见多识广,记忆牢固。他说:“读书不可以不背诵,有时骑马走路,有时半夜睡不着觉,吟咏读过的文章,思考它的意思,收获就多了。”【解答】(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①句意为:他小时候,担心记忆能力比不上别人。患。②句意为:等到能够背诵才停止。乃,才。③句意为:等到(司马光)长大了。及,等到。④句意为:有时半夜睡不着觉。或,有时。(2)本题考查文言文朗读节奏划分。先分析这个句子各成分间的关系,理出这个句子的主干、谓语。再按照主语与谓语之间停顿。句意:其他兄弟已经会背诵并玩耍休息去了,“既成诵而游息矣”是谓语部分,即:众兄弟/既成诵/而游息矣。(3)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①中重点词语有:尝,曾经;为,是,是当时的有名的功臣。②中重点词语有:及长,遍览古籍。句意为:等到(司马光)长大了,见多识广。(4)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概括。根据“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司马光认为读书时能背下来;根据“书不可不成诵,或中夜不寝时,思其义,司马光认为,吟咏,加深理解。由此得出启示。答案:(1)①担心。②才。③等到。④有时。(2)众兄弟/既成诵/而游息矣。(3)①曾经掌管编写《资治通鉴》,是当时的有名的功臣。②等到(司马光)长大了,他读遍了古代书籍,记忆牢固。(4)读书要成“诵”;背诵过的文章随时品味,进而有所体会,会有更大的收获。【点评】文言文翻译方法:对,即对译法。也就是用现代汉语中等值的词去对换被译文言词的方法。增,即增添法。古汉语的词大多数是单音词,翻译时,要把这些文言单音词加以扩充,使之成为现代汉语中的双音词。删,即删减法。有的文言虚词,现代汉语没有相当的词表示它,不能硬译。有的文言虚词,现代汉语虽有同它相当的词,但如果勉强译出来,反而使句子累赘。属于这两种情况的文言虚词,翻译时则删去。移,即移位法。将文言句子按照现代汉语语法格式,调整语序。凡是与现代汉语的句法结构形式不一致的文言句子,翻译时不能照原句的语序排列,必须将不合现代汉语的语序部分加以调整。留,即保留法。凡是古今意思相同的词,以及帝号、国号、年号、人名、地名、官名、度量衡单位等,可照录于译文中,不必另作翻译。换,即替换法。不少文言文所表示的意义,在现代汉语中不是用原词表示,翻译时可用现代汉语中意义相当的词去替换。13.【分析】本文是一篇写景散文。作者以秋意为线索,分别写了秋意在秋光中、秋意在古城里、秋意在山野中等内容,表达了作者对秋意的赞美和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解答】(1)本题考查梳理文章脉络。①“秋意在秋光中”对应第②段,此空可由第③段“秋意。②第④段至文章末尾写的都是田野的秋色,可据此概括为:秋意在山野中。③“秋意在瓜果里”对应第④段内容,“秋意在夜色中”对应第⑦至⑩段内容。(2)本题考查词语的表达效果。“涌”“挤”“游”“冒”均是动词,运用的是拟人的修辞手法。结合“秋意,就能感受到秋意”等语句可知,蕴含着作者的喜爱之情。(3)本题考查朗读技巧。ACD.正确;B.有误,应是舒缓的节奏。故选:B。答案:(1)①秋意在古城里②秋意在山野中③秋意在草木中(2)示例:这四个加点动词,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古城的大街小巷,表达了作者对古城秋意的陶醉之情。(3)B【点评】阅读题一般作答步骤:1.通读文章,了解主要内容,揣摩中心思想。2.认真通读所有题目,理解题意,明确题目的要求。3.逐条解答,要带着问题,仔细地阅读有关内容,认真地思考、组织答案。4.检查,看回答是否切题,内容是否完整,语句是否通顺,标点是否正确。14.【分析】本文围绕老海棠树写了有关奶奶的一些事:奶奶树下唤孙、送饭,糊纸袋,补花,洗菜,扫院子,灯下学习。“老海棠树”是这篇文章的线索;在“我”的记忆中,老海棠树和奶奶是连在起的,想到老海棠树,就想起了奶奶,老海棠树就是奶奶的象征,表现了奶奶和“我”之间浓浓的祖孙情,也表达了“我”对奶奶的愧疚之情。【解答】(1)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梳理与概括。根据第③段“春天,老海棠树摇动满树繁花。我记得奶奶坐在树下糊纸袋?你那小手儿糊得多快;根据第④段“或者夏天,老海棠树枝繁叶茂,又不知从哪儿找来了补花的活儿,埋头于床单或被罩,一边重新洗菜一边说:‘我就一辈子得给你们做饭?’”可概括出:夏天奶奶在树下补花;根据第⑤段“早晨,天还昏暗,‘唰啦唰啦’的声音把我惊醒”可概括出:秋天奶奶在树下扫院子;根据第⑥段“冬天,窗外,老海棠树枯干的枝条敲打着屋檐。奶奶常常在灯下学习,再后是一字一句地念报纸上的头版新闻”可概括出:冬天奶奶在灯下认识字。根据上述内容概括即可。(2)本题考查环境描写极其作用。句中“花”是静态,“蜂”在鸣叫,“海棠花雨”随风飘撒,画面充满动静结合之美,“花香”为嗅觉所知,“春风拂面”为触觉感知,这就是我童年生活的场所,让“我”的童年多了一份美好,“我”一切活动都在树上,渲染出喜悦和美好的气氛。(3)本题考查重点词语的赏析。回答此题需要先理解加点词的意思。“凑”在句中意为靠近,指奶奶拿着报纸靠近我,可知、谨慎的样子。她曾经读一本《扫盲识字课本》,奶奶常常学习;可又小心谨慎的问我问题。(4)本题考查对比阅读。本文的全篇内容紧紧围绕着“老海棠树”展开,写了“我”和奶奶之间发生的四件事,“老海棠树”是贯穿整篇文章的线索;文章按照时间顺序去写,春天;夏天;秋天;冬天,因此它是文中时序更替的标志;海棠树也是奶奶的象征,象征着奶奶渴望有自己的工作,能够跟上时代的品格。结合第②段“奶奶和一棵老海棠树,因为奶奶一生一世都在那棵老海棠树的影子里张望”?就不能有我自己的工作”等语句可知,饱含着对生命意义的探寻;海棠树也烘托了奶奶的形象,寄托作者情感。这棵树还见证了奶奶的衰老与我的成长;回忆“我”与奶奶相处的片段、牵挂,我的祈祷中,跟随着奶奶;奶奶坐在满树的繁花中,张望复张望?’——这形象,和我永生的痛悔”可知;《秋天的怀念》一文中多次出现菊花,“看花”反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