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病流行病学_第1页
心血管病流行病学_第2页
心血管病流行病学_第3页
心血管病流行病学_第4页
心血管病流行病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十二章

心血管疾病流行病学

Epidemiologyofcardiovasculardiseases第一节心血管疾病的流行概况第二节高血压第三节脑卒中第四节冠心病第五节心血管疾病的预防策略与措施2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生活方式改变,社会人口老龄化,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对人类健康的危害日趋严重,其中,心血管疾病是当今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命最主要的疾病之一。预防和控制心血管疾病是全球面临的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3(WHO-BurdenofDisease,2008)2008年,全球共有5700万人死亡,其中3600万(63%)是由于非传染性疾病,近80%

(2900万)发生在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4,WHO全球70岁以下人群死于非传染性疾病心血管疾病占比例最大(39%)癌症占比例其次

(27%)25

心血管疾病

cardiovasculardiseases,CVD心血管疾病是一组心脏和血管疾患引起的疾病,

包括冠心病、脑血管疾病、高血压、风湿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等。其中,对人类健康和生命危害严重的有肺心病、风心病、高血压、脑卒中和冠心病。从世界范围来看,高血压、脑卒中和冠心病对人类健康的危害日趋严重,是当今社会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命最主要的疾病之一。6第一节心血管疾病的流行概况一、演变历程

发达国家心血管疾病流行的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低发期)

20世纪50年代之前,发病率相对较低,死亡仅占人群

全部死亡的5%~10%

第二阶段(上升期)

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死亡占10%~30%7

第三阶段(高峰期)

冠心病和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率大幅度上升,发病

和死亡均出现年轻化的趋势,死亡构成达35%~65%

第四阶段(下降期)

各国加强健康教育和社区干预等公共卫生措施,心血管病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下降,死亡构成降至50%以下8二、全球流行概况

1.不同国家和地区进入心血管疾病流行各阶段的年代、各阶段持续的时间和危害程度,以及目前发展所处的阶段是不同的(图3)。由于不同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的先后和速度不一致,生活水平、生活方式、饮食习惯和文化背景存在差异。9

图32008年38个国家心血管病死亡占总死亡的百分比(%)中国39.29%

波黑64.08%津巴布韦13.11%

10二、全球流行概况

2.从全球整体上来看,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一直呈上升趋势。

据WHO报告,2008年,全世界心血管疾病死亡约1733万人,在全部死因中占30.46%,是传染病和恶性肿瘤死亡人数的1倍。

年份心血管疾病占总死因(%)

199023.89200229.20200530.17200830.46

全球

每死亡3人中约1人

死于心血管疾病11三、我国心血管疾病流行概况流行趋势

近五十年来,我国不论在农村或城市,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呈,20世纪70~80年代速度加快。总的心血管疾病从70年代以来一直是首位死因(表20-2,表20-3)121314表20-31990-2005我国部分城市和农村的心血管疾病死亡情况2.心血管疾病在我国的流行特征发病率和死亡率已>许多发达国家脑血管病发病率、患病率和死亡率>冠心病青壮年发病与患病水平明显升高,发病和死亡年轻化“城乡差别”缩小治疗率和控制率很低,致残和死亡的情况较严重153、中国心血管疾病报告(1)心血管病患病人数

2013年,估计我国心血管病现患人数2.9亿,

高血压2.7亿脑卒中700万心肌梗死250万心衰450万

肺心病500万

风心病250万先心病200万(2)心血管病死亡状况(2009)(1)估计我国每年死于心血管病的约300万人。

(2)中国人总死亡中,每死亡3人中就有1人是心血管病。

(3)我国每天心血管病死亡8200人,估计每小时心血管病

死亡340人。16每5个成人中有1名患心血管病17(3)心血管病死亡率及死因构成比-中国心血管病死亡率居高不下,2009年心血管病

死亡率仍居首位,高于肿瘤及其他疾病。-中国城乡居民主要疾病死亡构成比中,心血管病

占首位中国农村居民心血管病死亡率

居高不下2009年心血管病死亡率仍居首位,高于肿瘤及其他疾病18《中国心血管疾病报告2010》19《中国心血管疾病报告2010》中国城市居民心血管病死亡率

居高不下2009年心血管病死亡率仍居首位,高于肿瘤及其他疾病中国城乡居民心血管病占主要疾病死因构成比的首位20

2009年我国城乡居民主要疾病死因构成比(%)农村城市4.疾病经济负担21经济负担:因心血管病和糖尿病

中国每年损失3906亿元中国:5580亿美元/10年;3906亿元/年22中国医疗总费用和心血管病医疗费用现况2003年中国心(脑)血管病的直接医疗费用为1301.17亿元,占同期中国医疗总费用和卫生总费用的比例分别为22.65%和19.74%;心血管病的直接医疗费用为926.65亿元,占同期中国医疗总费用和卫生总费用的比例分别为16.13%和14.06%;脑血管病的直接医疗费用为374.52亿元,占同期中国医疗总费用和卫生总费用的比例分别为6.52%和5.68%。23

中国医疗总费用和心血管病医疗费用现况

24252014年心血管疾病的住院费用中,

AMI为133.75亿元,颅内出血为207.07亿元,脑梗死为470.35亿元。自2004年以来,年均增长速度分别为32.02%、18.90%和24.96%。26中国居民2014年心血管病住院费用及年均增长速度

住院

总费用

(亿元)2004年以来,年均增长速度(%)次均住院

费用(元)2004年以来,年均增长速度(%)急性心肌梗死133.7532.0224706.08.72颅内出血207.0718.9015929.76.63脑梗死470.3524.968841.42.81心血管疾病负担——令人担忧(元)9421.62936.4城镇居民家庭人年均可支配年收入农村居民家庭人年均纯收入心血管病和慢性病给家庭,尤其是农村居民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数据来源:2005年中国卫生统计年鉴2728第一节心血管疾病的流行概况第二节高血压第三节脑卒中第四节冠心病第五节心血管疾病的预防策略与措施第二节高血压

流行特征

影响因素29定义动脉收缩压或舒张压持续升高的一组临床症候群。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常引起心、脑、肾等血管方面严重的并发症,是脑血管意外、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高血压(hypertension)30

WHO高血压分类标准,mmHg(kPa)1978年血压分类标准1996年血压分类标准收缩压舒张压收缩压舒张压正常<140(18.7)和<90(12.0)正常血压<140(18.7)和<90(12.0)轻度高血压140~180(18.7~24)或90~105(12~14)临界高血压141~159(18.7~21.3)或91~94(12~12.7)亚型:临界140~160(18.7~21.3)或90~95(12~12.7)确诊高血压≥160(21.3)或≥95(12.7)中/重度高血压>180(24.0)或>105(14.0)单纯收缩期高血压≥140(18.7)和<90(12.0)

亚型:临界收缩期性140~160(18.7~21.3)和<90(12.0)31

原发性高血压(高血压病)

90%以上的高血压患者是多种病因所致,以血压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继发性高血压

5%~10%的高血压患者血压升高是某些疾病的一种表现。高血压分型32流行特征地区分布高血压的患病率在不同国家、地区之间有较大差别;经济发达地区和国家一般比经济不发达地区和国家高;尚未开发的山区和岛屿的人群患病率一般较低。33欧美国家10%~20%

亚洲多数国家10%~15%

非洲多数国家3%~10%

不同国家成年人的高血压患病率

34北方>南方东部>西部高纬度寒冷地区>低纬度温暖地区发达地区>不发达地区城市>农村高海拔地区>低海拔地区我国不同地区高血压患病率差别较大35北方>南方36大城市>中小城市中国人群2002年不同地区的高血压患病率一类地区>二类>三类>四类除外南方三类地区城市>农村37不同时期中国城乡居民高血压患病率的变化趋势382002年14省市调查35—85岁高血压患病率的地区分布时间分布20世纪70~80年代,许多发达国家通过全民健康促进和干预控制,患病率明显下降。随着肥胖率增加及人口老龄化,90年代后部分发达国家患病率又呈上升趋势(图21-2)。我国50年来高血压患病率呈上升趋势。

39图21-2美国成年男性、女性高血压患病率时间趋势患病率40我国建国以来进行过4次大规模的高血压患病率调查,从历次调查的结果可以看出高血压的患病率呈明显的上升趋势4142年龄、性别

高血压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

45岁以前高血压患病率男性>女性

45~59岁男、女两性水平接近

60岁以上女性>男性人群分布4344高血压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1979-2002年不同年龄高血压患病率的变化趋势

45岁以前男性>女性50岁以上女性>男性452002年中国人群不同年龄性别高血压患病率

不同种族或民族高血压患病率有明显差异。在美国,20岁以上人群中:

非西班牙裔黑人患病率最高,约为44.0%;非西班牙裔的白人约为32.0%;墨西哥裔的美国人约为28.0%。

种族、民族4647

1991年

2002年最低苗族(7.70%)苗族(7.70%)最高蒙古族(18.2%)藏族(24.70%)其次藏族(17.8%)满族(20.50%)我国高血压民族标化患病率中国不同时期不同民族高血压标化患病率的变化(%)48“-”表示因样本量太少,未计算标化率2007年云南省8州县15-69岁不同民族高血压患病率(%)

我国高血压的特点

“三高”

患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

“三低”

知晓率低、治疗率低、控制率低

“三不”

不愿意服药、不难受则不服药、不按医嘱服药49高血压是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长期相互作用形成。公认的高血压发病危险因素:影响因素高钠低钾超重和肥胖过量饮酒遗传因素精神紧张50

人群中,钠盐(氯化钠)摄入量与血压水平和高血压患病率呈正相关,而钾盐摄入量与血压水平呈负相关。

高钠低钾日本北部居民摄盐量高达28克/日,38%的人口患有高血压

美国阿拉斯加州居民摄盐量仅4克/日,极少患高血压我国北方人群食盐摄入量12~18克/天/人

南方人群食盐摄入量7~8克/天/人

与高血压患病率北方明显高于南方相吻合。成人摄盐1~2克/天足以满足生理需要51身体脂肪含量与血压水平呈正相关;

我国24万成年人数据表明,BMI≥24kg/m2

者患

高血压的危险是体重正常者的3~4倍。超重和肥胖身体脂肪的分布特点也与高血压有关。

男性腰围≥85cm、女性≥80cm者患高血压的危险

为腰围低于此界限者的3.5倍。52过量饮酒长期大量饮酒是高血压的重要危险因素.

男性

收缩压舒张压mmHgmmHg不饮酒者

——

饮酒300~499ml/周高2.7

高1.6

500ml+/周高4.6

高3.0

也有报道,饮酒量与血压呈J字型关系:少量饮酒反而有降压效应,关于引起血压升高的酒精阈值量目前尚不很肯定。550白酒75-125克53遗传因素高血压患者多有家族史,其直系亲属的血压水平高于同龄非直系亲属。双亲有高血压的子女发生高血压的危险性是双亲血压正常者的5倍。一般认为高血压发病遗传因素大约占40%,环境因素大约占60%。54精神紧张

长期精神过度紧张也是高血压发病的危险因素,长期从事高度精神紧张工作的人群高血压患病率增加。

55缺乏体力活动A型性格血脂异常糖尿病吸烟有待进一步研究。不确定的危险因素56

流行特征

影响因素第三节脑卒中57脑卒中(stroke)定义:

又称:脑血管意外或中风

是因脑血管阻塞或破裂引起的脑血流循环障碍和脑组织功能或结构损害为表现的急性脑血管疾病,

共同特征有突然发病,出现意识障碍和局灶性神经功能缺失。58临床类型缺血性脑卒中出血性脑卒中包括脑出血

蛛网膜下腔出血

脑血栓形成脑栓塞59WHO报告,2008年全球死亡人数为5700万,其中620万死于脑血管疾病,占总死亡的10.9%,在全球最常见死因中仅次于心脏病,排名第2位。我国是脑血管疾病的高发区,近十年来,脑血管病死亡率有升有降。全国第3次死因抽样调查结果(2008)表明,全死因中脑血管病在城市排第2位,农村排第1位,城乡合计脑血管病是我国首位死亡原因,占死亡总数的22.45%。60流行特征地区分布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脑卒中发病率、患病率及死亡率差异明显。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高纬度(寒冷)地区>低纬度(温暖)地区高海拔地区>低海拔地区与高血压的地理分布保持一致61图21-32008年世界各地区脑卒中总死亡率(1/10万)

西太平洋、欧洲、东南亚地区脑卒中总死亡率较高,其中西太平洋地区最高;地中海东部、美洲、非洲地区脑卒中总死亡率较低,其中地中海东部地区最低。62

我国居民的脑卒中标化患病率(2002年)北方>南方东部>西部中部居中有由北向南、由东向西递减的趋势

63监测人群急性脑卒中发病率:

黑龙江省男女性均最高,而安徽省最低,两地区的发病率男性相差10倍,女性相差8倍。

脑卒中发病率的地理分布差异有北方高于南方的趋势,男女脑卒中发病率和各监测地区的地理纬度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56和0.7(P<0.05)64时间分布

西方发达国家自20世纪70年代初脑卒中发病率就已呈下降的趋势。多数发展中国家、东欧和前苏联,脑卒中死亡率不仅没有下降反而持续上升。中国的脑卒中死亡率在20世纪80和90年代呈明显上升趋势,近10多年有升有降相对稳定。656667根据《中国卫生统计年鉴》,2003年~2014年中国脑血管病死亡率呈上升趋势。2014年中国城市居民脑血管病死亡率为125.78/10万,农村居民脑血管病死亡率为151.91/10万。农村地区脑血管病死亡率高于城市地区。人群分布年龄分布

脑卒中发病率和死亡率随年龄的增长而上升。性别分布

世界各国脑卒中患病率男性普遍高于女性。种族分布

同一地区不同种族脑卒中发病情况有明显差异。

6869

(1984-1993)影响因素疾病因素高血压高同型半光氨酸(HCY)血症心脏病糖尿病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血脂异常70高血压高血压是脑卒中最重要的、独立的危险因素,无论对于

出血性脑卒中还是缺血性脑卒中。推断的理由:脑卒中发病率与死亡率的地理分布与高血压的地理分布高度一致。我国10组人群前瞻性研究结果:

收缩压每增高10mmHg,发生脑卒中危险增加49%

(出血性脑卒中增加54%,缺血性脑卒中增加47%)

舒张压每增高5mmHg,发生脑卒中危险增加46%

美国Framingham心脏病研究发现:

血压高于160/95mmHg者发生脑卒中的危险性是正常血压者的7倍。71高同型半光氨酸(HCY)血症流行病学研究结果:TanNC等在亚洲青年人群(<50岁)中测试血浆HCY浓度,发现其浓度每1µmol/L,缺血性中风的调整OR值为5.17。霍勇等研究显示,我国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约75%伴有HCY增高,而两因素同时存在时可使脑卒中发生风险增加12倍以上。中国林县“补充叶酸降低同型半胱氨酸研究”脑卒中死亡率37%在未强化叶酸的法国进行的补充叶酸研究,脑卒中风险43%美国脑卒中一级、二级预防指南(2010),根据中国研究结果指出:高HCY和脑卒中风险升高密切相关;补充叶酸降低HCY可以降低脑卒中风险。72心脏病各种原因所致的心脏损害是脑卒中第2位的危险因素。在任何血压水平上,有心脏病的人患脑卒中的危险都要增加2倍以上。在美国Framingham心脏病研究中,多数脑卒中病人合并有充血性心力衰竭、冠心病、房颤等心脏病。日本一项调查心脏病发生脑梗死的危险性研究,发现心房纤颤合并瓣膜病患者的脑梗死发病率最高,达到39.6%。有研究显示心房颤动可以增加脑卒中风险3-4倍。国内21省农村研究显示,

有心脏病史者15.5倍

有心律不齐及心脏扩大者7~8倍73患缺血性脑卒中危险性增加糖尿病

Lehto等在芬兰随访1059名2型糖尿病患者和373名非糖尿病患者7年的结果显示:

Misirli在研究血脂和脂蛋白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中发现,糖尿病和高血压是缺血性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但对于出血性脑卒中,欧洲、日本及我国尚缺乏有力的证据表明糖尿病与其之间的关系。74发生脑卒中

危险性2型糖尿病

患者男性女性非糖尿病

患者3倍5倍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据统计,发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之后较易发生脑梗死,1个月之内4%~8%

1年之内12%~13%

5年间24%~29%

国内21省农村调查中,脑梗死病例的11%曾有过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史,这个比例与美国的一些研究相一致。75脑梗死发生率血脂异常人群资料研究表明:

血清总胆固醇每升高1mmol/L,脑卒中发生率就会2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每升高1mmol/L,缺血性脑卒中发生

率就会

47%。基于26项他汀类药物,涉及95000名患者的临床研究显示,他汀类药物的治疗使脑卒中发生率由3.4降至2.7%。76不良的生活方式吸烟饮酒

影响因素77吸烟

美国Framingham心脏病研究首次报道了:吸烟与脑卒中类型及剂量反应关系,显示吸烟是各类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尤其是缺血性脑卒中。

脑卒中发生的危险随着吸烟量的增加而增加,

吸烟≥40支/天者发生脑卒中的危险是<

10支/天者的2倍

长期被动吸烟者比不暴露于吸烟环境者发生脑卒中的危险

增加1.82倍。我国10组人群前瞻性研究表明,吸烟者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为不吸烟者的2倍,但对出血性脑卒中无显著影响。78饮酒日本大型合作队列研究(JACC)发现,大量饮酒可导致

男性死于各种类型脑卒中的风险增加48%,其中出血性

脑卒中风险增加67%,缺血性脑卒中风险增加35%。女性死于卒中的风险增加92%,其中出血性脑卒中致死

的风险上升61%,缺血性脑卒中致死的风险增加2.43倍

但对少量饮酒与脑卒中的关系研究结果尚不一致,Reynold等人对有关饮酒与脑卒中的meta分析显示:

(1966~2002年之间35项队列研究和122篇病例对照研究)相对于不饮酒者,

饮酒≥60g/天者发生脑卒中的相对危险明显增加,而饮酒<

24g/天发生脑卒中的相对危险则明显下降。

79

流行特征

影响因素第四节冠心病80冠心病(coronaryheartdisease,CHD)定义

冠心病,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简称

亦称,缺血性心脏病

该病是由于冠状动脉循环发生功能性或器质性改变,引起的冠状动脉血流和心肌需求之间的不平衡,导致心肌缺血性损害。81临床分型心绞痛心肌梗死猝死

8250多年来,冠心病一直是全球特别是发达国家危害人民健康的主要疾病。据WHO报告,2008年全球约有730万人死于冠心病,占全球总死亡人数的13%。在发达国家,高峰期时有1/3以上的死亡归因于冠心病,现在降到16%。同发达国家相比,经济不发达国家冠心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相对较低,但近二十多年来呈明显的上升趋势,现在占全死因的12%。我国冠心病发病率和死亡率也逐渐升高,2009年我国城市居民冠心病死亡粗率94.9/10万,农村71.27/10万。83流行特征地区分布冠心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在地理分布上存在很大的差异(表21-1)。

我国各地区冠心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有明显的地区性差异,总的趋势呈现北方高于南方(表21-2)。84较低最高8586较低87《2009年中国卫生统计年鉴》2008年中国城市居民冠心病死亡粗率为91.41/10万。农村居民冠心病死亡粗率为51.89/10万。总体上看,城市地区冠心病死亡粗率高于农村地区。1987~1989和1992~1993年资料完整的

12个监测区,男性冠心病发病率≥50/10万的监测区:

北京、河北、内蒙古、鞍山、黑龙江和新疆

25/10万~50/10万监测区:

沈阳和吉林

10/10万以下的监测区:

上海、江苏、安徽,四川(14.0/10万),等表明我国冠心病发病率存在显着的地区性差别。88时间分布从世界范围来看,冠心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呈上升趋势。我国发病率和死亡率近30年逐步上升。89根据《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年鉴》,2002年~2014年冠心病死亡率呈上升态势。2014年中国冠心病死亡率城市为107.5/10万,农村为105.37/10万,较2013年均有所上升。总体上,城市地区冠心病死亡率略高于农村地区。90人群分布年龄40岁以后冠心病发病增多性别发病率和死亡率均为男性>女性种族死亡率黑人>白人,黄种人<白种人民族患病率苗族>汉族>维吾尔族>蒙古族职业患病率脑力劳动者>体力劳动者9192影响因素疾病因素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超重和肥胖

冠心病是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常见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疾病因素、不良生活方式、社会心理因素、遗传因素。93高血压国内外大量研究证实,高血压是冠心病的重要独立危险因素。高血压者心肌梗死的发病危险是血压正常者的2-3倍,开始患高血压年龄越早,以后患冠心病的危险性越大。我国10组人群前瞻性研究综合分析结果表明:

收缩压每升高10mmHg,冠心病发病的危险性增加28%

舒张压每升高5mmHg,冠心病发病的危险性增加24%

94血脂异常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之一。研究表明:

血清TC每降低1%,冠心病的危险性可减少2%

HDL-C每下降0.03mmol/L,冠心病的危险性增加2%~3%

TC/HDL-C比值与冠心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成正比

TC/HDL-C升高至5.91mmol/L,冠心病发病危险增高3.3倍

LDL-C水平降至2.0mmol/L以下,可明显降低冠心病发病率以及患者的致死、致残率。95糖尿病国内外大量研究证明,糖尿病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子,糖尿病患者与血糖正常者相比,冠心病发病相对危险度为3.0~3.5。此外,冠心病患者中75%~80%有不同程度糖代谢障碍。96超重和肥胖超重和肥胖是诱发日后冠心病风险增加的高危因素。随着体重指数(BMI)的升高,患冠心病的风险也相应升高。研究表明,超重和肥胖者与正常体重者相比,冠心病发病和死亡的相对危险度为1.5~2.0,而且23%的冠心病由超重和肥胖引起的。97不良的生活方式吸烟缺乏运动水果蔬菜摄入量低过量饮酒98吸烟吸烟不仅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而且与其他危险因素有相加协同作用。大量研究证明,开始吸烟的年龄越早、每日吸烟量越大、吸烟年数越长患冠心病的危险越大,冠状动脉病变越严重。99缺乏运动适量运动有助于促进新陈代谢,减少肥胖。Aannika等对年龄在47岁—

55岁的7142名无冠心病症状的参与者随访跟踪20年发现,中等强度的体力活动可产生明显的健康效应,能降低冠心病的发生。另外一项对11882名40~60岁男性的调查表明,有规律进行定期锻炼的人,患冠心病的危险只是不参加锻炼者的1/3。100水果蔬菜摄入量低水果蔬菜摄入量低能导致14%的胃肠癌,11%的冠心病和9%的脑卒中死亡。摄入足够量的水果蔬菜能很好预防心脏病的发作。一项覆盖欧洲8个国家超过30万人的历时8年多的跟踪调查结果显示,每天吃蔬菜水果数量在8份以上的人,与每天摄入蔬菜水果量不到3份的人相比,冠心病死亡的风险降低22%。101过量饮酒研究表明,饮酒与冠心病死亡率的关系呈U字型,即少量饮酒时冠心病死亡率呈下降趋势,而大量饮酒时则使冠心病死亡率呈上升趋势。若饮酒量≤1500克/月,即平均饮酒≤50克/日,可使具有心脏保护作用的HDL-C的血清水平增高。但如果饮酒>50克/日,尤其是饮酒≥100克/日时,则HDL-C不再升高,而导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加重的TC和LDL-C则随饮酒量增加而增高。102社会心理因素是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主要包括抑郁、焦虑、人格类型等,它不仅可以产生和诱发冠心病,同样也能影响病情的演变及康复。A型行为特征主要有时间紧迫感、竞争性、潜在的敌意、易不耐烦、言语粗鲁。美国Framingham心脏病研究中对A型行为与冠心病的发生进行了为期10年的随访研究,结果发现A型行为类型者的冠心病发病危险性增加2倍。目前主要认为A型行为中过度的敌意(愤怒)是主要的危险因子,它导致心血管高反应,引起高血压或冠心病。此外,职业紧张、心理压力使冠心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增加。103社会心理因素冠心病作为一种多基因疾病,其发病有明显的家族聚集性。据遗传流行病学研究显示,

冠心病一级亲属的发病危险较非冠心病者的一级亲属增加2~6倍,且在早发的病例中更加显著。在不同的年龄阶层,遗传因素作用的程度也不尽相同,研究表明遗传因素在年轻人中的作用比老年人强得多,这可能是因为随着年龄的增大,非遗传因素在发病中的作用也随之增大。104遗传因素

一级预防

二级预防

社区综合防治

三级预防第五节预防策略与措施105心血管病总的预防策略以社区为基础,

三级预防相结合,

重点加强一级预防,进行综合防治。106一级预防预防策略高危人群策略全人群策略总体危险评估和危险分层防治策略107对象:有特殊发病危险因素的群体和社区居民检出高危险个体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纠正其高危险因素

高危人群策略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