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引言《大学英语教学指南(2020年版)》强调培养学生对中国文化理解和阐释能力,使其服务于中国文化对外传播,凸显新时代中国高等外语教学的新使命。基于此,一些学者研究通过翻译教学探索立德树人的路径,以提高学生用英语表达母语文化的能力,如通过挖掘教材思政元素或将中国文化融入大学英语教学的研究和实践(张虹、于睿2020;代正利2020;司显柱2021;王海妹2022)。“理解当代中国”汉英翻译系列教材有助于学生有效理解当代中国,用外语讲好中国故事。当前研究主要从宏观角度探讨其教学价值(徐方富、赵秀凤2023;孙吉胜、石毅2023;程维2023;孙有中2022;陈彦旭、周惠2023),而从微观层面探讨较少。其中,程维(2023)提倡充分利用好教材“二次开发”,把教材真正转化为联系的、开放的、让教学充满活力的课程资源。陈彦旭、周惠(2023)将现有教材与“理解当代中国”汉英翻译系列教材融合探索,对本研究有重要启示。该系列教材虽然面向外语专业学生,但是对非英语专业学生同样重要。翻译是相通的。考虑到教学实际,将“理解当代中国”汉英翻译系列教材融入大学英语教学,有利于丰富现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理解当代中国,讲好中国故事,译好中国故事。文章先梳理大学英语翻译教学,借鉴“理解当代中国”汉英翻译系列教材中的时政文献惯常表达的英译成果,结合教材单元主题汉译英练习,探讨如何将其融入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以开阔学生的翻译思路,提高他们用英语表达母语文化的能力和增强他们的文化自信。一、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研究大学英语教学从未忽视非英语专业学生翻译能力的培养(代正利2020;刘亚兰2017;王海妹2022)。随着翻译能力重要性日益凸显,重视文化传承、文化交流与翻译人才培养融为一体及翻译能力与思政育人的互促和双赢的实践(代正利2020;司显柱2021)备受关注,大学英语亦然。其中,围绕母语文化呈现挖掘现有教材中思政元素(王海妹2022;代正利2020)或结合现有教材融入中国文化,培养学生讲好中国故事能力、加强本土文化建设实践的研究较多(张虹、于睿2020;代正利2020;司显柱2021)。可见,翻译既是讲好中国故事、译好中国故事的重要手段,又是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路径。党政文献翻译和国际传播是讲好中国故事、促进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组成部分(朱希伟、陶李春2023)。“理解当代中国”汉英翻译系列教材有助于培养理解当代中国、讲好中国故事的新时代人才。其中,“理解当代中国”汉英翻译系列教材强调发挥译者主观能动性,兼顾目的语读者思维方式、文化习俗、阅读心理和表达习惯,实现译文“融通中外”的效果,从而帮助学生不断提高中国时政文献英译能力和国际传播能力。考虑到非英语专业学生有考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的需求,且翻译之道是相通的,认为以上研究对大学英语翻译教学有重要启示和借鉴意义。二、“理解当代中国”汉英翻译系列教材融入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实践结合教学实际,主要聚焦《理解当代中国:高级汉英笔译教程》和《理解当代中国:汉英教程》中四字格和俗语,语义重复,主语和必要信息缺失,逻辑内隐,常用副词等英译常见问题和处理手段,探索其对大学英语汉译英教学的启示。本译例主要摘自现有教材《新一代大学英语》基础篇和提高篇1、2册,个别系单元主题回译实践,其中译文1为参考译文或学生译文,译文2为笔者译文。(一)四字格和俗语四字格和俗语是汉译英的重难点。“理解当代中国”汉英翻译系列教材中时政文献用典的英译,可根据用典的具体语境采取意译、省译或转译等灵活翻译(孙有中、任文、李长栓2022;孙有中、张威、程维2022),从而对汉译英教学中处理四字格和俗语提供重要思路。例1:在教学上,中国的教育者强调因材施教,认为教师应选择符合学生能力水平的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译文1:Intermsofteaching,Chineseeducatorsemphasizetheimportanceoftailoringeducationtostudents’aptitude.译文2:Inteaching,Chineseeducatorsvaluethepracticeofteachingstudentsaccordingtostudents’aptitude.原文是汉语常见表述,前句引出“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后半句进一步解释“因材施教”的具体内涵和实施路径,即强调教学实践中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要符合学生实际。为了避免信息重叠冗余,译文提炼核心信息,只译出“因材施教”的内涵,而不是照着汉语表达直译。另外,译文1强调“因材施教”的重要性,译文2侧重教学实践上实现“因材施教”,两者有细微差别。例2:大一新生往往对大一生活深感水土不服。译文1:Freshmenareoftendeeplyunaccustomedtothesituationornewtypeofweatheroftheircollege.译文2:Freshmenoftenfeeluncomfortableorcan’tfindhomeintheircollege.案例体现了汉语善用成语和修饰语的特点,成语言简意赅,修饰语能加强语气。译文1参考借鉴《新世纪汉英大词典第二版》译文,但“深”字并无修饰感觉程度之意,且deeply与beunaccustomedto并不搭配,因此将其译成deeply有画蛇添足之嫌,建议删掉。若“水土不服”指新生因迷茫、困惑难以适应,无法融入新环境,那么译文2亦可。要理解四字成语英译,就要译出关键信息,这对俗语英译同样适用。但是,如果在中西俗语意象不一致的情况下,那么就要注意灵活处理。比如,将“胆小如鼠”归化处理成astimidasarabbit(孙有中、张威、程维2022)。例3:俗话说,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对于很多白领而言,很难同时追求事业和照顾家庭。译文1:Asthesayinggoes,itisimpossibletohaveboththefishandbearpawatthesametime.译文2:Asthesayinggoesthatyoucannothaveyourcakeandeatittoo.中国人借俗语“鱼和熊掌不可兼得”言简意赅地表达两者难兼顾时应如何取舍之意。若直译为译文1,不但难以促进交流和理解,反而会引起不必要的误会。而译文2照顾到读者的阅读习惯,在归化和异化中平衡取舍。(二)语义重复语义重复或形式紧凑,或节奏明快,或增加文采,或增强语势,是汉语常见表达;英文则不喜重复,重简洁、平实(Pellatt,Eric&Liu2010)。“理解当代中国”汉英翻译系列教材编委针对时政文献语义重复,提出可根据翻译语境灵活处理:若保留可以强化表达效果或需保留原文结构,则保留;若保留使译文臃肿赘余,则省译语义重复部分;若保留不符合英语惯用表达,则可替代原文反复。例4:海南四季如春,一年四季都适合旅行。译文1:ThefourseasonsinHainanarelikespring,makingtheperfecttropicalislandavacationdestinationallyearround.译文2:ItspleasantweathermakesHainanafascinatingdestinationallyearround.在中国文化意象里春天代表希望和美好,这与西方中春天的文化联想意义不同,甚至是截然相反的。若直译成译文1,重复冗长,还可能导致词不达意。译文2删除语义重复,保留原文共核信息,既不损害原意,又使译文简洁明了,符合受众的阅读习惯。例5:地铁具有安全、快捷和舒适的优点,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地铁作为每天上班或上学的主要交通工具。译文1:Thesubwayhasadvantagesofbeingsafe,fastandcomfortable,agrowingnumberofpeoplechooseitasthemajormeansoftransporttoworkorschooleveryday.译文2:Sincethesubwayissafe,fastandcomfortableorduetoitssafety,convenienceandcomfort,...原文中的“安全、快捷和舒适”是地铁的优点,故在译文1的基础上进一步简化为译文2,同时增添连接词since、dueto使因果关系明了,逻辑清晰。(三)主语和必要信息缺失无主句是中国时政文献常见句型,翻译时要根据句内语义逻辑断句,再采用“无主变有主”的处理方式(Pellatt,Eric&Liu2010)。此外,“理解当代中国”汉英翻译系列教材主张英译时政文献表达无主句、流水句时,先根据句内语义逻辑断句,再将无主句译成有主句或将主动句变成被动句(孙有中、任文、李长栓2022)。例6:时下,消费领域刮起了一股国潮风。译文1:Atpresent,theconsumptionfieldblewanationaltidewind.译文2:Nowadays,Chinahasseenasurgeinconsumingtraditionalbrandsandproducts,atrendknownasGuochao(ChineseFashion).“国潮风”比喻国产品牌逐渐受到国内消费者的青睐,并成为一种潮流。在译成英文时,叙事视角发生了改变,将原来无主句变成中国作主语,使表达更客观、具体,且与整篇文章主题建立有效联系。例7:自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大量青年学子通过接受高等教育改变了命运。译文:SincetheNationalCollegeEntranceExaminationwasresumedin1977,numerousyoungstudentshavechangedtheirfatethroughhighereducation.原句是对高考重要性的客观陈述,而高考是前半句的焦点,就逻辑而言,高考不能自己恢复,故英译时,将“恢复高考”被动处理,还原原句客观事实陈述,实现译文逻辑自恰。例8:夏粮喜获丰收,工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煤电运支撑条件改善。译文:Wehaveenjoyedanexcellentharvest,andtherehasbeenrapidprogressinrestructuringindustry.Supportforcoal,electricityandtransportindustrieshasbeenimproved.原文系典型并列结构,目的在于增强气势,译例是无主句英译的典型。第一个并列句主语是“夏粮”,通过补充We作主语,叙事视角转变成“我们”,拉近与民众的距离,唤起他们的主人翁意识;通过断句处理,最后两个并列句被译成被动句。整体句式丰富,意思明了,结构清晰、紧凑,既保留原句语势,又照顾读者的阅读习惯。可见,译文处理不应拘泥于原文,而要跳出汉语思维,灵活变通。此外,因社会背景和表达习惯不同,一些常见表述英译时须把具体信息补上(王海妹2022)。比如,“党的十八大以来”译成——Sinceits18thNationalCongressin2012,补充具体时间信息,既是对客观事实的陈述,也是实现译文逻辑自恰的内在要求,更是对读者阅读体验的尊重。(四)逻辑内隐汉语重意合,词语之间的关系、语法关系和逻辑关系是隐含的;英语注重显性接应,频繁使用各种连接手段。学生要学会分析译文的衔接手段和连贯方式,并恰当掌握这些手段(孙有中、张威、程维2022)。例9:北方人主要吃面食,南方人大多吃米饭。译文:Peopleinthenorthmainlyeatfoodmadefromflour,whilepeopleinthesouthmostlyeatrice.原话是南北方饮食对比,汉译英时添加while把两者对比逻辑表达出来,实现逻辑自恰,符合英语表达习惯。(五)常用副词汉语喜用副词修饰动词,起强调作用,但英语的习惯动词包含修辞之意,汉译英时无需把形容词和副词译出来(Pellatt,Eric&Liu2010)。孙有中、张威、程维(2022)指出在处理此类修饰语时,若非特别强调,无需把它们译出。例10:中国全面参与并推动了全球经济治理机制的改革。译文1:Chinahasfullyparticipatedinandpromotedthereformoftheglobaleconomicgovernancemechanism.译文2:Chinahasparticipatedinandhelpedpushforwardthereformoftheglobaleconomicgovernancemechanism.副词“全面”修饰“参与”,体现中国积极、主动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汉语表达正向而积极。如果直译成译文1,就没有把汉语积极的内涵表达出来。反观译文2,省译“全面”,不仅不损害原意,而且更有利于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厚膜工艺电源项目发展计划
- 出口代理授权协议书范本
- 出国留学咨询协议书范本
- 土地转让作废协议书范本
- 宅子转让协议书范本大全
- 2025年秘鲁玛卡项目发展计划
- 解除建房协议书范本
- 心理健康课件绿色园圃
- 空白课件关于卫生
- 2025版模特经纪与短视频平台合作推广合同
- T/CSIQ 3001-2015艺术品鉴证质量溯源认证规程陶瓷类
- 2025驾驶证b2考试试题及答案
- T/CECS 10331-2023无机镁质发泡金属板
- 工地项目聘用协议书
- 《我觉得我很棒》教案-2024-2025学年南大版初中心理健康七年级全一册
- 代名购房合同协议书
- 进城教师考试试题及答案
- 工程归档服务合同协议
- 电力工程企业的绩效考核与激励体系设计
- 《能源法》重点内容解读与实务应用
- 基础设施以工代赈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