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课外及课内外对比阅读(一)含答案_第1页
2024年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课外及课内外对比阅读(一)含答案_第2页
2024年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课外及课内外对比阅读(一)含答案_第3页
2024年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课外及课内外对比阅读(一)含答案_第4页
2024年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课外及课内外对比阅读(一)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15文言文课外及课内外对比阅读(一)

【真题精讲】

一、文言文课内外对比阅读

例【一】(2020•甘肃兰州)阅读【甲】【乙】两段选文,完成1—4题。

【甲】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

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日:“否,

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

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

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

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

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

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裱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

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缩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

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节

选自《唐睢不辱使命》)

【乙】上®尝欲遣人使朔方,谕中书②选才而可责以事者,蒙正领退以名

上,上不许。他日,三问,三以其人对。上曰:“卿何执耶?”蒙正曰:

“臣非执,盖陛下未谅尔。”固称:“其人可使,余人不及。臣不欲用媚

道妄随人主意,以害国事。”同列悚息不敢动。上退谓左右曰:“蒙正气

量,我不如。“既而卒用蒙正所荐,果称职。

节选自《宋史》)

[注]①上:这里指宋太宗赵光义。②中书:官署名,中书省的简称,掌拟

诏、出令之权。③蒙正:吕蒙正,北宋名臣,以敢言著称。

1.参考表格中提示的词语含义的推断方法,解释加点词。

文言词句推断方法解释

(1)徒以有先生也联想成语法:家徒四壁

(2)上尝欲遣人使朔方课内迁移法:安陵君因使

唐雎使于秦

(3)谕中书选才而可责以事者查阅词典法:①理解,明

白;②比喻;③告诉,

一般用于上告下。

(4)卿何执耶联系语境法:上文中“三

问,三以其人对”和下

文中蒙正的回答。

【答案】(1)只,仅仅;(2)出使;(3)告诉;(4)固执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句

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意思。(1)句句意为:家里只有四面

的墙壁。“徒”是只,仅仅的意思。(2)句句意为:安陵君因此派唐雎到

秦国出使。“使”是出使的意思。(3)句句意为:告诉中书省选一位能够

认真负责的人把差使交给他。“谕”是告诉的意思。(4)依据“三问,三

以其人对”和“其人可使,余人不及。臣不欲用媚道妄随人主意,以害国

事”的理解,可以看出吕蒙正坚持己见,因此“执”是固执的意思。

2.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夫专诸之刺王僚也/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B.长跪而谢之/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C.蒙正退以名上/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D.其人可使/其真无马邪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一词多义的积累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

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意思和用法。A项,相同,助词,

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B项,不同,前者:连词,表修饰;后者:

连词,表转折;C项,不同,前者:介词,用,拿;后者:介词,因为;D

项,不同,前者:代词,那个;后者:副词,难道。故选:Ao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答案】但是他违背我的意愿,是轻视我吗?

【解析】本题考查翻译重点语句的能力。应结合句中重点词语理解句子的

意思。同时注意句中是否有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常

见文言现象。如果存在上述现象,翻译时应明确体现出来。翻译时须遵循

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原则。句中重点词语有:而,连词,表示转折,但;

逆,违背;与,同“欤”,疑问语气词。据此翻译即可。

(2)既而卒用蒙正所荐,果称职。

【答案】不久,最终让吕蒙正推荐的人出使辽国,果然出色地完成了使命。

【解析】本题考查翻译重点语句的能力。应结合句中重点词语理解句子的

意思。同时注意句中是否有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常

见文言现象。如果存在上述现象,翻译时应明确体现出来。翻译时须遵循

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原则。句中重点词语有:既而,不久;卒,最终;

果,果然。据此翻译即可。

4.阅读[甲][乙]两文,结合下面句中加点词,分析唐雌和吕蒙正两个人

物形象的共同特点。

(1)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

(2)臣非执,盖陛下未谅尔。

【答案】)这两个语气词的运用,表现了唐雎和吕蒙正义正辞严、据理力

争的特点。

【解析】本题考查人物形象分析。根据题干要求,结合所给语句中的词语,

从人物的语言描写来分析人物的形象特点。“乎”用在句末表示反问,结

合前文“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可知,唐雎照用秦王口吻,反唇相讥,表

现了唐雎义正辞严,敢于斗争的特点。“尔”兼词,意思是“而已”“罢

了”。这句话针对太宗的“卿何执耶”来说的,表现了吕蒙正寸步不让,

据理力争的特点。这两个语气词的运用,表现了唐雎和吕蒙正义正辞严、

据理力争的特点。【参考译文】

【甲】

秦王对唐雎说:“我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安陵君不听我,这

是为什么呢?况且秦国已经灭了韩国亡了魏国,而安陵君却凭借方圆五十

里的土地幸存下来,是因为我把安陵君当作忠厚的长者,所以才不打他的

主意。现在我用十倍于安陵的土地,让安陵君扩大领土,但是他违背我的

意愿,是轻视我吗?“唐雎回答说:“不,不是像你说的这样。安陵君从

先王那里接受了封地并且保卫它,即使是方圆千里的土地也不敢交换,何

况仅仅是五百里呢?”

秦王勃然大怒,对唐雎说:“您曾听说过天子发怒吗?”唐雎回答说:

“我未曾听说过。“秦王说:"天子发怒,倒下的尸体有百万具,血流千

里。“唐雎说:“大王曾经听说过平民发怒吗?“秦王说:“平民发怒,

也不过是摘掉帽子光着脚,把头往地上撞罢了。“唐雎说:“这是平庸无

能的人发怒,不是有才能有胆识的人发怒。从前专诸刺杀吴王僚的时候,

彗星的尾巴扫过月亮,聂政刺杀韩傀的时候,一道白光直冲上太阳;要离

刺杀庆忌的时候,苍鹰扑到宫殿上。这三个人都是出身平民的有胆识的人,

心里的愤怒还没发作出来,上天就降示了征兆。现在,专诸、聂政、要离,

加上我就要成为四个人了。如果有才能和胆识的人一定要发怒的话,就要

使两具尸体倒下,血流五步远,天下百姓都是要穿孝服,现在这个时候就

是这样。”于是拔出宝剑起身想要与秦王同归于尽。

秦王变了脸色,直身而跪向唐雎道歉说:“先生请坐!怎么到这种地步!

我明白了:韩国、魏国灭亡,然而安陵却凭借五十里的土地生存下来的原

因,只是因为有先生啊!”

【乙】

太宗想派一个人出使辽国,告诉中书省选一位能够认真负责的人把差

使交给他。吕蒙正把一个人的名字呈上,太宗竟不同意。第二天,太宗再

次问人选好了吗?吕蒙正又以此人呈上,太宗还是不同意。当第三次问及

时,他仍以此人呈上。太宗说:“你为什么如此固执呢!”吕蒙说:“哪里

是臣固执呢?明明是陛下对这个人有偏见吗。他坚持说:“出使辽国,只

有这个人最称职,其余的人都不如他,臣不敢为了讨好陛下而误了国家大

事。"(看到吕蒙正顶撞太宗,)满朝大臣都吓得连大气都不敢出。太宗

走下朝堂后,对身边的人说:“我不如吕蒙正的气量大呀!”不久,最终让

吕蒙正推荐的人出使辽国,果然出色地完成了使命。

例【二】(2020•甘肃武威、张掖)阅读【甲】【乙】两段文字,完成题目。

【甲】

岳阳楼记

范仲淹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

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

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

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霆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

形;商旅不行,橘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

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

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

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

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

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

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

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乙】

光绪己卯,楼基加①裂,及大有倾塌之势,中丞邵公命葺而修之经费未

集而容②以考绩③北上。既而回岳,德化李公来湘中,命以茶厘④为修楼之资,

其不敷者,劝四邑(巴陵、平江、临湘、华容)绅富足之。乃于原基之后,力口

筑六丈有奇,建正楼其上,左仙梅亭,右则三醉楼,皆视旧制有加。前临洞

庭,为之驳岸⑤以御水,楼之左右各增施二楹,为登楼者憩息之所。其楼前

雉堞©亦加坚筑,以固吾圉⑦焉!

(节选自【清】张德容《重修岳阳楼记》)

【注】①加(ch©):分裂,裂开。②容:即张德容(1820-1888)。同治十

年(1871)、光绪五年(1879)两度出任岳州知府,政声显著,曾对岳阳楼进

行整体修葺。③考绩:按一定标准考核官吏的成绩。④茶厘:对茶叶经销

所征的一种附加税。⑤驳岸:保护岸或堤坝不坍塌的建筑物,多用石块砌

成。⑥雉堞(zhidie):古代城墙上掩护守城人用的矮墙,也泛指城墙。

⑦圉(yU):边境,边疆。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去国怀乡(2)微斯人,吾谁与归

(3)加筑六丈有奇(4)皆视旧制有加

【答案】(1)离开;(2)如果没有;(3)零数,余数;(4)规模。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解释文言实词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在理解句

意的基础上解释词语,尤其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常见文言

情况。(1)句意为:离开国都,怀念家乡。去,离开;(2)句意为:(如

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微,如果没有;(3)句意为:修筑的楼

基有六丈多高。奇,零数,余数;(4)句意为:都是在原来的规模上有所

增加。制,规模。

2.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乃重修岳阳楼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械花源

记》)

B.迁客骚人,多会于此尝射于家圃(《卖油翁》)

C.及大有倾塌之势已而之细柳军(《周亚夫军细柳》)

D.为之驳岸以御水去以六月息者也(《北冥有鱼》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本题考查一词多义现象的辨析能力。要结合理解句意,

理解加点词语的不同意义和用法。结合句子的翻译可知:A项,前者是副词,

“于是”的意思;后者是副词“竟然”的意思。B项二者相同,均为介词,

在;

C项,之:前者是助词,的;后者是动词,至kD项,以,前者是介词,用

来;后者是介词,凭借。故选Bo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答案】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和乐,各种荒废的事业都兴办起来

了。

【解析】本题考查翻译重点语句的能力。应结合句中重点词语理解句子的

意思。同时注意句中是否有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常

见文言现象。如果存在上述现象,翻译时应明确体现出来。翻译时须遵循

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原则。此句中重点的词有:越,至h通,顺利。据

此翻译即可。

4.用“/”标示出下列语句中的停顿。(标示2处)

中丞邵公命葺而修之经费未集而容以考绩北上。

【答案】中丞邵公命葺而修之/经费未集/而容以考绩北上。

【解析】本题考查给语句断句的能力。断句时应正确理解句子的意思,或

根据句意理解理清句子的成分。其中根据句意断句是关键。同时注意是否

有明显的标志性词语,辅助我们正确断句。句意为:中丞邵公命令修葺岳

阳楼,但是修岳阳楼的经费还没有筹集够,我就根据考核成绩北上任职。

根据句意,句子划为:中丞邵公命葺而修之/经费未集/而容以考绩北上。

5.回答问题。

(1)从【乙】段句话可以看出,清朝重修后的岳阳楼不在原址上?(用原文

回答)

【答案】乃于原基之后。加筑六丈有奇,建正楼其上。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乃于原基之后,加筑六丈

有奇,建正楼其上”意思是:于是在岳阳楼的原来地基的后面,修筑的楼

基有六丈多高,把正楼建在上面。由此句可以知道清朝重修后的岳阳楼不

在原址上。

(2)【甲】【乙】均写到了重修岳阳楼一事,但两文的侧重点各有不同,

请简要分析。

【答案】【甲】文借重修岳阳楼一事,着重表达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

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远大抱负。

【乙】文侧重写重修岳阳楼的原因、过程及结果。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分析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甲】阅读全文,了解

内容可知,作者借重修岳阳楼一事,是为了突出迁客骚人在不同景色下的

悲喜心情,与下文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态度形成鲜明的对比,

为表达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作铺垫。【乙】

根据“光绪己卯,楼基拆裂,及大有倾塌之势”可知写的是重修岳阳楼的

原因;“中丞邵公命葺而修之,经费未集而容以考绩北上。既而回岳,德

化李公来湘中,命以茶厘为修楼之资,其不敷者,劝四邑(巴陵、平江、

临湘、华容)绅富足之。”写的是修建的过程;“乃于原基之后,加筑六

丈有奇,建正楼其上,左仙梅亭,右则三醉楼,皆视旧制有加。前临洞庭,

为之驳岸以御水,楼之左右各增施二楹,为登楼者憩息之所,其楼前雉堞

亦加坚筑,以固吾圉焉”写的是修楼的结果。

【参考译文】

(甲]

庆历四年(1044年)的春天,滕子京降职到岳州做太守。到了第二年,

政事顺利,百姓和乐,很多长年荒废的事业又重新兴办起来了。还重新修

建了岳阳楼,扩大它旧有的规模,还在上面刻上唐代贤人和当代人的诗赋,

(滕子京)并嘱咐(我)写一篇文章用来记述这件事。

我看那巴陵郡的美丽的景色,集中在洞庭湖上。洞庭湖连接着远处的

群山,吞吐长江的江水,水波浩荡,宽阔无边。或早或晚(一天里)时阴

时晴,景象千变万化。这就是岳阳楼的雄伟景象。前人对它的描述已经很

详尽了。然而,因为这里往北面通向巫峡,南面直到潇水、湘水,被降职

远调的官吏和南来北往的诗人,大多在这里聚会。(他们)看了自然景物

而触发的感情,大概会有所不同吧?

如果遇上阴雨连绵繁密,有时连着整个月没有晴天,寒风怒吼,浊浪

冲天,太阳和星星隐藏了光辉,山岳隐没了形体;商人和旅客无法通行,

桅杆倒下,船桨折断;傍晚天色昏暗,虎在长啸,猿在哀啼。(此时)登

上岳阳楼,就会产生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人家)说坏话,惧怕批

评指责的感觉,满眼是萧条的景象,感慨悲伤到极点啊。

至于春风和煦,阳光明媚的日子,湖面风平浪静,天色湖光相接,一

片碧绿,广阔无际;沙鸥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儿在湖中游来游

去;湖岸上的小草和沙洲上的兰花,香气浓郁,草木茂盛。而有时大片烟

雾完全消散,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月光照耀下的)水波闪耀着金光;

无风时静静的月影好似沉入水中的玉璧,渔夫的歌声一唱一和,这样的乐

趣哪有穷尽!(此时)登上岳阳楼,就会有心胸开阔,精神愉悦,忘却荣

辱得失,举起酒杯面对和风,喜气洋洋的感觉!

唉!我曾经探求过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或许不同于(以上)两

种心情,这是为什么呢?他们不因为外物的好坏和个人的得失而或喜或悲;

在朝廷作官的人为百姓担忧;不在朝廷作官的人为君王担忧。这样在朝为

官也担忧,在野为民也担忧。既然这样,那么,什么时候才快乐呢?那一

定要说“在天下人忧虑之前先忧虑,在天下人快乐之后再快乐”吧?唉!

(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写于庆历六年(1046年)九月十五

日o

[乙]

光绪五年,岳阳楼的楼基裂开,有随时倾倒坍塌的危险,中丞邵公命令

修葺岳阳楼,但是修岳阳楼的经费还没有筹集够,我就根据考核成绩北上

任职。不久又回到了岳州,德化的李公来到湘中,命令用茶税做为修楼的

经费,结果茶税的钱不够,就劝说巴陵、平江、临湘、华容四郡的绅士富

户凑足了修楼的钱。于是在岳阳楼的原来地基的后面,修筑的楼基有六丈

多高,把正楼建在上面,左面建了仙梅亭,右面建了三醉楼,都是在原来

的规模上有所增加。前面临靠着洞庭湖,修建了石砌的堤岸,来抵御洪水,

楼的左右各增加了二间房屋,为登楼的人提供休息的场所,岳阳楼前的矮

墙也进行了加固,来增加防御功能!

例【三】(2020•广西贺州)文言文阅读,完成1—5题。

[甲]

舜发于吠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

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

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

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

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

于安乐也。

(选自《生

于忧患死于安乐》)

[乙]

吴既赦越,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

亦尝胆也。日:“女忘会稽之耻邪?”身自耕作,夫人自织,食不加肉,

衣不重采,折节下贤人,厚遇宾客,振①贫吊②死,与百姓同其劳……使

范蠡与大夫柘稽行成③,为质于吴。二岁而吴归蠡。

至明年春,吴王北会诸侯于黄池,吴国精兵从王,惟独老弱与太子留守。

勾践伐吴,吴师败,遂杀吴太子。

其后四年,越复伐吴。吴士民罢弊④,轻锐尽死于齐、晋。而越大破吴。

(选自《史记•越

王勾践世家》,有删改。)

[注释]①振:救济。②吊:慰问。③成:讲和,和解。④弊:同“疲”。

1.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

A.傅说举于版筑之间举:选拔,任用

B.人恒过过:错误

C.越王勾践反国反:同“返”,返回

D.厚遇宾客遇:对待,招待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辨析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能

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词类活用、

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等常见文言现象即可。解答时要联系上下文,根据语

境作出判断。B项有误,过:犯错误。故选B。

2.下列加点字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舜发于吠亩之中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

B.行拂乱其所为安陵君其许寡人(《唐雎不辱使命》)

C.置胆于坐公与之乘,战于长勺(《曹刿论战》)

D.而越大破吴康肃笑而遣之(《卖油翁》)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一词多义现象的辨析能力。要结合理解句意,理解加点

词语的不同意义和用法。结合句子的翻译可知:A项,前者是副词,“的”

的意思;后者是代词,“这件事”的意思。B项前者是代词,他的;后者是

助词,加强语气。C项,前者是介词,在;后者是介词,在。D项,前者是

连词,表承接关系;后者是连词,表修饰关系。故选C。

3.下列对文本的理解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甲】文开篇列举了六位历史人物的事例,运用举例论证的方法论述了

发现和和培养人才的重要性。

B.【乙】文写的是:越国战败后,越王勾践立志发愤图强,卧薪尝胆,通

过礼贤下士、与民同劳等一系列措施,最终大败吴国。

C.【甲】文第二段从正反两方面进一步论证经受磨练的好处,最终提出本

文的中心论点。

D.【乙】文中越王勾践卧薪尝胆而终破吴的故事可以用作[甲]文中心论点

的事实论据。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和辨析文章主要内容和写法的能力。其中A项有误,

本文开篇是运用举例论证的方法论证了“生于忧患”的观点。故选A。

4.请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②勾践伐吴,吴师败,遂杀吴太子。

【答案】①通过这些来使他的内心受到震撼,使他的性格坚忍起来,不断

增加他原来不具有的才能。②勾践攻打吴国,吴国的军队战败了,(勾践)于

是杀了吴国太子。

【解析】本题考查翻译重点语句的能力。应结合句中重点词语理解句子的

意思。同时注意句中是否有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常

见文言现象。如果存在上述现象,翻译时应明确体现出来。翻译时须遵循

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原则。①句中重点词语有:所以,用来。动,使...

坚韧。忍,使....坚物。曾,同“增”,增加。②句中重点词语有:伐,

攻打。师,军队。遂,于是,就。

5.[甲]文中六位历史人物的事例和[乙]文中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告诉我

们一个什么样的道理?请结合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逆境造就人才(只有经得起艰苦的磨炼,才能成就不平凡的事业。

现实生活中我们如果遇到困难挫折,也应当把它当成磨炼自己才能的机会,

积极面对。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比较阅读理解能力。[甲]文首段列举古代六位贤

士的事例,是为了说明在艰苦磨练中才能造就人才的道理。[乙]文写越国

战败后,越王勾践立志发愤图强,卧薪尝胆,通过礼贤下士、与民同劳等

一-系列措施,最终大败吴国。所以,[甲]文中六位历史人物的事例和[乙]

文中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告诉我们逆境造就人才(只有经得起艰苦的磨炼,

才能成就不平凡的事业)。在谈看法时,可以联系如何对待困难与挫折去阐

述。

【参考译文】

[甲]

舜从田野耕作之中被起用,傅说从筑墙的劳作之中被起用,胶鬲从贩鱼

卖盐中被起用,管夷吾被从狱官手里救出来并受到任用,孙叔敖从海滨隐

居的地方被起用,百里奚被从奴隶集市里赎买回来并被起用。所以上天要

把重任降临在某人的身上,必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

使他经受饥饿之苦,以致肌肤消瘦,使他受贫困之苦,使他的每一行动都

不如意,这样来使他的心灵受到震撼,使他的性情坚忍起来,增加他所不

具备的能力。

人常常犯错,然后才能改正;内心忧困,思想阻塞,然后才能奋起;心

绪显露在脸色上,表达在声音中,然后才能被人了解。一个国家,在内如

果没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外没有与之匹敌的邻国

和来自外国的祸患,就常常会有覆灭的危险。这样,就知道忧愁患害足以

使人生存,安逸享乐足以使人灭亡的道理了。

【乙】

吴王赦免了越王以后,(让他回了越国),越王勾践时时刻刻想着如何

复国,于是就每天让自己的身体劳累,让自己焦虑地思索,还把-一个苦胆

挂在座位上面,每天坐下休息、躺下睡觉之前都要看苦胆,吃饭喝水之前

也要先尝尝苦胆。他常常对自己说:“你难道已经忘记了在会稽山上所受的

耻辱了吗?”他亲自到田间种地,他的夫人穿自己织的布做成的衣服。他吃

的每顿饭里几乎没有肉菜,穿的衣服没有鲜艳的颜色。他对待贤明的人毕

恭毕敬,对待宾客厚礼相赠,扶助贫困的人,哀悼死难的人,和百姓们一

同劳苦工……范蠡和大夫柘稽去求和,到吴国做人质。两年后吴国才让范

蠡回国。

到第二年春天,吴王到北部的黄池去会合诸侯,吴国的精锐部队全部跟

随吴王赴会了,唯独老弱残兵和太子留守吴都。勾践攻打吴国。吴军大败,

越军还杀死吴国的太子。

这以后四年,越国又攻打吴国。吴国军民疲惫不堪,精锐士兵都在与齐、

晋之战中死亡。所以越国大败了吴军。

例【四】(2020•广西柳州)文言文阅读

【甲】

①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

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

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

风,其喜洋洋者矣。

②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

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

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

斯人,吾谁与归?

(节选

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乙】

飞至孝,母留河北,遣人求访,迎归。母有痼疾,药饵必亲。母卒,水

浆不入口者三日。家无婢侍。吴玲素服飞,愿与交欢,饰名姝遗之。飞曰:

“主上宵阡,岂大将安乐时?”飞辞不受,圻益敬之。少嗜酒,帝戒之日:

“卿异时到河朔,乃可饮。”遂绝不饮。帝初欲为飞营第,飞辞曰:“敌

未灭,何以家为?”或问天下何时太平,飞曰:“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

天下太平矣。”

(节选自《宋

史•岳飞传》,有改动)

【注释】①吴玲:人名,岳飞的朋友。②名姝:有名气的美女。③宵阡:

即宵衣阡食,天不亮起床,天黑才吃饭,形容终日操劳。④营第:建造宅

子。

1.下列各组加点的词,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A.至若春和景明四时之景不同

B.而或长烟一空上下一白

C.吴玲素服飞吴广素爱人

D.饰名姝遗之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本题考查一词多义现象的辨析能力。要结合理解句意,

理解加点词语的不同意义和用法。结合句子的翻译可知:A项,前者是“日

光”的意思;后者是“风景”的意思。B项,均为“全,都”的意思。C项,

均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