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八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25分)
1.(6分)学校开展了“古诗文之美,我来展示”的主题活动,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问题。
“这可不是一般的红豆,这是王维诗里的红豆。”动画片《中国唱诗班》中的这一片段
走红,将“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这一诗句judnkG于人们的脑海心间。短视频多元化
的表现形式,提升了古诗词展现空间。用有趣的手势舞诠释《游子吟》的情感,用动漫的形
式讲解《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的背景故事,用ylydngdimcu6的吟唱还原《一剪
梅•红藕香残玉簟秋》的词曲意境……如今,从音乐、舞蹈到戏曲、书法创作,围绕古诗词
进行“二次创作”的短视频形式多样,各具特色。这样的“出圈”,让古诗词拥有了更广泛
的受众,也让古诗词之美通过互联网泛起更大的涟漪。
(1)根据拼音填写相应的汉字。
①judnke_________
②yiydngduncud
(2)划线句子有语病,请修改并将正确的句子写下来。
(3)判断下列选项表述正误,对的打“J”,错的打“X”。
①依据图1字源分析可知“短”字由“矢”(箭,表义)、“豆”(图1)(一种食器,表声)
构成。_______
短dudn
②图片右边的“短”字属于隶书,具有“蚕头燕尾”的特点。
2.(9分)班级准备拍摄古诗词相关短视频,参加学校短视频大会,请你完成以下问题活动。
(1)【呢称我来设】请你仿照示例为班级视频号起一个古风呢称,并介绍命名缘由。
K例:昵称---寄心明月
缘由一一昵称化用“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来表达我对于朋友的关怀和
浪漫的想象。
昵称----------缘由---------------------------
(2)【采访我安排】同学准备通过采访的方式,向他人寻求帮助,了解如何拍摄古诗词
短视频。请补全对话,给出建议。
小语:首先我们应该确定采访对象。
小文:我建议采访①.因为②。
小语:确定了采访对象,我们还需确定③。
小文:最后我们需要确定采访问题,我们提问:④。
(2)【活动我报道】为了宣传本次大赛,通讯员撰写了一则消息。请你参照标题范例,
为这则消息拟一个标题,不超过15字。
为了唤醒文化基因,体会诗词之美。10月10上午,我校在校演播厅举行首届“诗词短
视频大会”。活动开始先依次播放了各班参赛视频,评委进行首轮评分。接着,初赛入选班
级代表上台讲解创作理念,评委投票,选出优秀作品进行展播。学校校长作总结发言。这次
活动让同学们深刻感受到古诗词恒久魅力。
标题范例:《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首届诺贝尔奖颁发》
3.(10分)请在下面横线处填写相应的句子。
(1)“梳理与探究”是学习语文的重要活动与方式。小深同学在期中考试前,对八上语
文教科书中的前半学期古诗词按诗歌题材进行了梳理,请你帮他完成“梳理探究表”。
诗歌题材作者与诗词名名句
写景抒情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乱花渐欲迷人眼,①_______________。
相思怀人古诗十九首之《庭中有奇树》②_____________,将以遗所思。
咏物言志曹操《龟虽寿》烈士暮年,③—____________________O
名胜古迹崔颖《黄鹤楼》晴川历历汉阳树,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O
边塞风情王维《使至塞上》⑤_____________,长河落日圆。
用典寄情王绩《野望》相顾无相识,⑥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O
(2)国庆节长假小田和父母到杭州旅游,他们游览了自然风光与人文之景俱佳的西湖灵
隐寺景区,小田的爸爸开玩笑说:“真想常住此地,与山水为伴呀!”小田回答道:您此
时的感觉,可以用南朝文学家吴均在《与朱元思书》中的一句话来表达:‘'⑦,
⑧;⑨.⑩J
二、阅读(47分)
4.(11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问题。
甲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
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存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
王子猷①居山阴②,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
诗》。忽忆戴安道咒时戴在判④,即便夜乘小舟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
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选自《世说新语》)
[注]①王子猷:王羲之的第五子。②山阴:浙江绍兴市。③戴安道:戴逵,字安道,东晋
时的隐士。④炎I](shan):炎I]县,今浙江竦县。
(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夜黍小舟就之/吾本乘兴而行
B.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经宿方至
C人问其故/温故而知新
D.町戴在炎I」/四时俱备
(2)下列关于甲乙两文理解簿送的一项是
A.甲文篇幅短小却熔叙事、写景、议论于一炉,环环相扣。
B.甲文描绘庭中景物极其富有特色,写月突出其空灵,写影突出其淡雅,写水突出其清
澈。
C.乙文中王子猷“开室命酌酒”的行为看出了他对于雪夜美景的陶醉。
D.乙文中王子猷“乘兴而来,兴尽而返”展现了潇洒自适的魏晋名士风流。
(3)将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苻交横,盖竹柏影也。
②时戴在炎!I,即便夜乘小舟就之。
(4)甲、乙两文作者都夜见美景、趁夜访游。前者与友“相与步于中庭”,后者却“造
门不前而返”,分析他们感情的异同。
5.(2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按要求完成问题。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请赏析《渡荆门送别》的尾联。
6.(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根据第十九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2022年我国成年国民的综合阅读率达到了81%,
其中数字阅读方式的接触率高达79%,比2021年有所增长。
值得注意的是,0至17周岁未成年人阅读能力平稳提升,阅读率和阅读量均较往年有
所增加:0〜17周岁未成年人的人均图书阅读量为11.14本,比2021年增加了0.21本;14~
17周岁青少年课外图书的人均阅读量最大,为13.15本。
iEnglish未来教育研究院近期发布的《iEnglish2022数字阅读报告》也证实了这一趋势。
近年来。〜18岁的活跃用户同比在持续增长,其中7〜12岁(小学阶段)的阅读普及率更高,
增长速度也较快。
报告分析了这一现象的三个主要原因:第一,数字阅读效果较好,是家庭教育的有效载
体和学校教育的有益补充;第二,基于该年龄段自身需求等客观原因,阅读是提升中小学生
核心素养的重要方式;第三,该年龄是语文素养提升、第二语言习得的核心期,也是语言敏
感期,数字阅读方式更有利于把握这一核心期,激发兴趣,驱动阅读。因此数字阅读在满足
人们对于阅读的各种需求的同时还可以帮助人们提高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随着数字阅读的普及,阅读变得更加便捷,为未成年人阅读能力的提升和终身学习的培
养提供了基础。数字阅读的崛起不仅改变了阅读方式,也引发了人类认知过程的革命。新科
技革命是不可逆的历史潮流,数字阅读将像个人计算机、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技术一样,为
推动社会进步提供全新的价值。
(以上材料改编自2023年5月《中国日报》)
材料二:
教育部要求构建以教育数字化支撑全民终身学习的良好格局,并面向各省(区、市)遴
选一批青少年学生读书行动示范区。数字化阅读摆脱了物质附庸,具有极大的集约性,各地
区可以此为契机,全面构建数字阅读的生态系统,特别是做好区域数字化阅读体制机制建设
工作。可从以下方面着手:一是做好数字化阅读区域规划,形成数字阅读建设路线图和数字
阅读资源地图。二是把数字阅读与红色教育、科学探究、实践体验、志愿服务等重大主题结
合起来,打造数字化阅读基地,开放所有数字化阅读场所、平台。三是发挥数字阅读的交互
性、共享性优势,将读者思想可视化、观点传播化、创意互动化,增强数字阅读的趣味性和
吸引力。四是调动与数字阅读相关的各类专家、学者、市场主体资源,积极推进数字化阅读
研究、培训、指导、交流、分享机制建设。五是升级数字阅读技术,加强并优化大数据监测
做好动态管理,增强调节的灵动性。
数字化阅读为无边界阅读、无障碍阅读提供了可能。一旦处处可读、时时能读的良好局
面形成,必将有助于广大青少年学生形成“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浓厚氛围,最终达
成数字技术这一“最大变量”转化为阅读提质“最大增量”的效果,提升阅读育人水平。
(以上材料改编自2023年4月《中国教师报》)
材料三:
阅读既不会缓解饥饿或是疾病带来的痛苦,也不能解决现实的愁闷,但总能在某些时刻
抚慰你,为未来积攒一些平静与力量。《国民阅读洞察2022》调研数据显示,过半数的被访
者认为阅读有效的缓解了自身焦虑。43.6%的被访者希望借助阅读来提振信心,激发斗志。
(以上材料改编自2023年8月《时代周报》)
(1)下列对上述材料的理解分析,不正顾的一项是
A.根据第十九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0〜17周岁未成年人阅读率和阅读量均较往年有
所增加。
B.数字阅读为未成年人阅读能力的提升和终身学习的培养提供了基础。
C.各地区努力构建数字阅读的生态系统,特别是做好区域数字化阅读体制机制建设工作。
D.数字技术“最大增量”转化为阅读提质“最大变量”的效果,提升阅读育人水平。
(2)深圳市政府将全面构建数字阅读生态系统,请你结合材料二为政府提供两条建议。
(3)莎士比亚曾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请你结合材料三,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
解。
(4)你对数字化阅读的发展趋势有怎样的预测?请你根据上述材料和自身的阅读经历谈
谈你的看法。
7.(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问题。
我的世界下雪了
迟子建
①我之所以喜欢回到故乡,就是因为在这里,我的眼睛、心灵与双足都有理想的漫步之
处。
②我通常选择黄昏的时候去散步。去的时候是由北向南,或走堤坝,或沿着河岸行走。
如果在堤坝上行走,就会遇见赶着羊群归家的老汉,那些羊在堤坝的慢坡上边走边啃噬青草,
仍是不忍归栏的样子。我还常看见一个放鸭归来的老婆婆,她那一群黑鸭子,是由两只大白
鹅领路的。[甲]大白鹅高昂着脖子,很骄傲地走在最前面,而那众多的黑鸭子,则低眉顺
眼地跟在后面。比之堤坝,我更喜欢沿着河岸漫步,我喜欢河水中那漫卷的夕照。夕阳最美
的落脚点,就是河面了。进了水中的夕阳比夕阳本身还要辉煌。当然,水中还有山峦和河柳
的投影。让人觉得水面就是一幅画,点染着画面的,有夕阳、树木、云朵和微风。我爱看这
样的画面,所以如果没有微风相助,水面波澜不兴的话,我会弯腰捡起几颗鹅卵石,投向河
面,这时水中的画就会骤然发生改变,我会坐在河滩上,安安静静地看上一刻。
③无论冬夏,如果月色撩人,我会关掉卧室的灯,将窗帘拉开,躺在床上赏月。月光透
过窗板漫进屋子,将床照得泛出暖融融的白光,沐浴着月光的我就有在云中漫步的曼妙的感
觉。在刚刚过去的中秋节里,我就是躺在床上赏月的。那天浓云密布,白天的时候,先是落
了一些冷冷的雨,午后开始,初冬的第一场小雪悄然降临了。看着雪花如蝴蝶一样在空中飞
舞,我以为晚上的月亮一定是不得见了。然而到了七时许,月亮忽然在东方的云层中露出几
道亮光,似乎在为它午夜的隆重出场做着昭示。八点多,云层薄了,在云中滚来滚去的月亮
会在刹那间一露真容。九点多,由西南而飞向东北方向的庞大云层就像百万大军一样越过银
河,绝大部分消失了踪影,月亮完满地现身了。也许是经过了白天雨与雪的洗礼,它明净清
澈极了。[乙]我躺在床上,看着它,沐浴着它那丝绸一样的光芒,感觉好时光在轻轻敲着
我的额头,心里有一种极其温存和幸福的感觉。午夜时分,云彩全然不见了,走到中天的明
月就像掉入了一池湖水中,那天空竟比白日的晴空看上去还要碧蓝。这样一轮经历了风雨和
霜雪的中秋月,实在是难得一遇。看过了这样一轮月亮,那个夜晚的梦中就都是光明了。
④我还记得2002年正月初二的那一天,我和爱人应邀到城西的弟弟家去吃饭,我们没
有乘车从城里走,而是上了堤坝,绕着小城步行而去。那天下着雪,落雪的天气通常是比较
温暖的,好像雪花用它柔弱的身体抵挡了寒流。堤坝上一个行人都没有,只有我们俩,手挽
着手,踏着雪无言地走着。山峦在雪中看上去模模糊糊的,而堤坝下的河流,也已隐遁了踪
迹,被厚厚的冰雪覆盖了。河岸的柳树和青杨,在飞雪中看上去影影绰绰的,天与地显得是
如此的苍茫,又如此地亲切。走着走着,我忽然落下了眼泪,明明知道过年落泪是不吉祥的,
可我不能自持,那种无与伦比的美好滋生了我的伤感情绪。三个月后,爱人别我而去,那年
的冬天再回到故乡时,走在白雪茫茫的堤坝上的,就只是我一人了。那时我恍然明白,那天
我为何会流泪,因为天与地都在暗示我,那美好的情感将别你而去,你将被这亘古的苍凉永
远环绕着!
⑤所幸青山和流水仍在,河柳与青杨仍在,明月也仍在,我的目光和心灵都有可栖息的
地方,我的笔也有最动情的触点。
⑥几天前的一个夜晚,我做了一个有关大雪的梦。我独自来到了一个白雪纷飞的地方,
到处是房屋,但道路上一个行人也看不见。【丙】有的只是空中漫卷的雪花,雪花拍打我的
脸,那么地凉爽,那么地滋润,那么地亲切。梦醒之时,窗外正是沉沉暗夜,我回忆起一年
之中,不论什么季节,我都要做关于雪花的梦,哪怕窗外是一派鸟语花香。看来环绕着我的,
注定是一个清凉而又忧伤、浪漫而又寒冷的世界。我心有所动,迫切地抓过一支笔,把那句
最能表达我思想和情感的话写了出来,然后又回到床上,继续我的梦。
⑦那句话是:我的世界下雪了。
⑧是的,我的世界下雪了……
(1)【散文•文脉】请通读全文,根据文章内容将下面的空格补充完整。
时间所见
黄昏散步在堤坝上行走赶羊回家的老汉
®_______________
沿着河岸行走河水漫卷的夕照
②___________白天冷冷的雨,悄然的雪
入夜云层渐散,明月渐出
③_________碧蓝夜空,澄澈月光
雪日绕城正月回忆携手赏山河雪景
三个月后④____________________
(2)【散文•文段】请从结构上和内容上分析文章首段有什么作用。
(3)【散文•文辞】请结合上下文,赏析文章第⑤段的加点词。
所幸青山和流水仍聋,河柳与青杨仍住,明月也仍卷,我的目光和心灵都有可栖息的地
方,我的笔也有最动情的触点。
(4)【散文•文艺】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赏析,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文章有大量细腻的景物描写,体现情感的变化,第①〜③段表现为轻松愉悦,到第④
段变成了忧伤难过,到第⑤⑥段又转为平静积极。
B.画线甲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鹅和鸭走路时的姿态,突出了故
乡生活的谐趣美好,抒发了作者对故乡的喜爱之情。
C.画线乙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月光比作丝绸,形象地写出了月色的轻柔,营造
了温馨的氛围,也让我们感受到作者清澈温柔的灵魂。
D.画线丙句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连用三个“那么地……”结构,从视觉、触觉和听
觉等多角度,写出了作者梦境之中雪花飘零之姿。
(5)【散文•文心】关于文章标题,小深与小圳有不同的看法。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
的看法。
小深:“雪”与文章主要内容关系不大,可以将标题改为:我热爱的故乡。
小圳:“我的世界下雪了”其实蕴含着丰富的情感,是最合适的标题。
你的看法:。
8.(8分)学校举行“发扬红军长征精神,走好新时代长征路”的主题活动,请结合《红星
照耀中国》,完成下列问题。
(1)走近领袖,完成人物资料卡。
人物资料卡
姓名外貌相关情节形象
①面容消瘦、看上去很像对父亲积累资本,买进反抗精神
林肯,个子高出一般的许多别人田地的行为
中国人,背有些驼,一不满,父子经常辩论。
头浓密的黑发留得很觉得学校授课不好,自②
长,双眼炯炯有神,鼻己到湖南省立图书馆
梁很高,颤骨突出。一看书自修半年。
个非常精明的知识分他的财产只有一条毛生活简朴
子面孔。毯、几件个人用品,伙
食也同其他人一样。
③个子清瘦,中等身材,为斯诺规划采访行程。细心、热情
骨骼小而结实,胡子又把胳膊爱护地搭在“红④
黑又长,外表上仍不脱小鬼”肩上,走过乡间
孩子气,又大又深的眼田境。
睛富于热情。
(2)鲁迅说:“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
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请结合书中具体内容,谈谈你对“中国脊梁”
的理解。
四、写作(48分)
9.(48分)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写作。
从呱呱坠地到成长为一个少年学生,你已经有了十多年的人生经历;你与家人朝夕相处,
你对他们一定相当熟悉;你与同学们在一起上课、学习、游戏,他们中一定有你最好的朋友;
你与书籍为伴,书中也一定有最欣赏喜欢的人……
请选择一位自己最了解的人物,为他(她)写一篇小传。
要求:(1)题目自拟,文章不少于600字。(2)不要套作、不要抄袭。(3)文中不得出
现真实的校名、人名及个人信息。
2023-2024学年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八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积累与运用(25分)
1.(6分)学校开展了“古诗文之美,我来展示”的主题活动,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问题。
“这可不是一般的红豆,这是王维诗里的红豆。”动画片《中国唱诗班》中的这一片段
走红,将“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这一诗句judnkG于人们的脑海心间。短视频多元化
的表现形式,提升了古诗词展现空间。用有趣的手势舞诠释《游子吟》的情感,用动漫的形
式讲解《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的背景故事,用yiy6ngduncub的吟唱还原《一剪
梅吆[藕香残玉簟秋》的词曲意境……如今,从音乐、舞蹈到戏曲、书法创作,围绕古诗词
进行“二次创作”的短视频形式多样,各具特色。这样的“出圈”,让古诗词拥有了更广泛
的受众,也让古诗词之美通过互联网泛起更大的涟漪。
(1)根据拼音填写相应的汉字。
@juanke镌刻
②yiydngdiincud抑扬顿挫
(2)划线句子有语病,请修改并将正确的句子写下来。
(3)判断下列选项表述正误,对的打“J”,错的打“X”。
①依据图1字源分析可知“短”字由“矢”(箭,表义)、“豆”(图1)(一种食器,表声)
构成。4
短duan
②图片右边的“短”字属于隶书,具有“蚕头燕尾”的特点。X
【解答】答案:
(1)①镌刻;②抑扬顿挫
(2)短视频多元化的表现形式,扩展了古诗词展现空间。
(3)①J;②X
2.(9分)班级准备拍摄古诗词相关短视频,参加学校短视频大会,请你完成以下问题活动。
(1)【昵称我来设】请你仿照示例为班级视频号起一个古风昵称,并介绍命名缘由。
示例:昵称一一寄心明月
缘由一一昵称化用“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来表达我对于朋友的关怀和
浪漫的想象。
昵称__挂帆沧海缘由一_化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来表达
我对于班级不断发展、不断进步的美好愿望。
(2)【采访我安排】同学准备通过采访的方式,向他人寻求帮助,了解如何拍摄古诗词
短视频。请补全对话,给出建议。
小语:首先我们应该确定采访对象。
小文:我建议采访①语文老师看(或:微机老师),因为②语文老师可以帮助我
们深入理解古诗词内容(或:微机老师可以在拍摄技巧方面给予指导)。
小语:确定了采访对象,我们还需确定③采访提纲(或:采访方案)。
小文:最后我们需要确定采访问题,我们提问:④(语文)老师,请问拍摄古诗词短
视频的要点有哪些(或:微机老师:老师,请问拍摄古诗词短视频可采用哪些拍摄方法)。
(2)【活动我报道】为了宣传本次大赛,通讯员撰写了一则消息。请你参照标题范例,
为这则消息拟一个标题,不超过15字。
为了唤醒文化基因,体会诗词之美。10月10上午,我校在校演播厅举行首届“诗词短
视频大会”。活动开始先依次播放了各班参赛视频,评委进行首轮评分。接着,初赛入选班
级代表上台讲解创作理念,评委投票,选出优秀作品进行展播。学校校长作总结发言。这次
活动让同学们深刻感受到古诗词恒久魅力。
标题范例:《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首届诺贝尔奖颁发》
【解答】答案:
(1)挂帆沧海化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来表达我对于班级不断发
展、不断进步的美好愿望
(2)①语文老师看(或:微机老师)
②语文老师可以帮助我们深入理解古诗词内容(或:微机老师可以在拍摄技巧方面给予
指导)
③采访提纲(或:采访方案)
④(语文)老师,请问拍摄古诗词短视频的要点有哪些(或:微机老师:老师,请问拍
摄古诗词短视频可采用哪些拍摄方法)
(3)我校举行首届“诗词短视频大会”
3.(10分)请在下面横线处填写相应的句子。
(1)“梳理与探究”是学习语文的重要活动与方式。小深同学在期中考试前,对八上语
文教科书中的前半学期古诗词按诗歌题材进行了梳理,请你帮他完成“梳理探究表”。
诗歌题材作者与诗词名名句
写景抒情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乱花渐欲迷人眼,①浅草才能没马蹄。
相思怀人古诗十九首之《庭中有奇树》②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咏物言志曹操《龟虽寿》烈士暮年,③壮心不已。
名胜古迹崔顺《黄鹤楼》晴川历历汉阳树,④芳草萋蓑鹦鹉洲。
边塞风情王维《使至塞上》⑤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用典寄情王绩《野望》相顾无相识,⑥长歌怀采薇。
(2)国庆节长假小田和父母到杭州旅游,他们游览了自然风光与人文之景俱佳的西湖灵
隐寺景区,小田的爸爸开玩笑说:“真想常住此地,与山水为伴呀!”小田回答道:您此
时的感觉,可以用南朝文学家吴均在《与朱元思书》中的一句话来表达:“⑦童飞戾天
者,⑧望峰息心;⑨经纶世务者,⑩窥谷忘反
【解答】答案:
(1)
①浅草才能没马蹄(注意“蹄”的写法)
②攀条折其荣(注意“折”的写法)
③壮心不已(注意“已”的写法)
④芳草萋萋鹦鹉洲(注意“鹦鹉洲”的写法)
⑤大漠孤烟直(注意“直”的写法)
⑥长歌怀采薇(注意“采薇”的写法)
(2)
⑦莺飞戾天者(注意“莺”的写法)
⑧望峰息心(注意“峰”的写法)
⑨经纶世务者(注意“世务”的写法)
⑩窥谷忘反(注意“反”的写法)
二、阅读(47分)
4.(11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问题。
甲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
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荐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
王子猷①居山阴②,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
诗》。忽忆戴安道⑥。时戴在炎心,即便夜乘小舟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
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选自《世说新语》)
[注]①王子猷:王羲之的第五子。②山阴:浙江绍兴市。③戴安道:戴逵,字安道,东晋
时的隐士。④炎ij(shan):物县,今浙江竦县。
(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B
A.夜乘小舟就之/吾本来兴而行
B.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经宿方至
C.人问其敢/温故而知新
D.可戴在炎I]/四时俱备
(2)下列关于甲乙两文理解第送的一项是B
A.甲文篇幅短小却熔叙事、写景、议论于一炉,环环相扣。
B.甲文描绘庭中景物极其富有特色,写月突出其空灵,写影突出其淡雅,写水突出其清
澈。
C.乙文中王子猷“开室命酌酒”的行为看出了他对于雪夜美景的陶醉。
D.乙文中王子猷“乘兴而来,兴尽而返”展现了潇洒自适的魏晋名士风流。
(3)将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苻交横,盖竹柏影也。
②时戴在判,即便夜乘小舟就之。
(4)甲、乙两文作者都夜见美景、趁夜访游。前者与友“相与步于中庭”,后者却“造
门不前而返”,分析他们感情的异同。
【解答】(1)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乘着/趁着;
B.到;
C.原因/旧的知识;
D.当时/季节。
故选:Bo
(2)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
ACD.正确。
B.有误,甲文并没有写水。
故选:B»
(3)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翻译文言文句子要尽量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直译
和意译相结合。
①中重点词语有:如,像;空明,澄澈透明。句意为:庭院中充满着月光,像积水充满
院落,清澈透明,水中的水藻、谷菜交横错杂,大概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啊。
②中重点词语有:时,当时;就,前往。句意为:当时戴逵远在曹娥江上游的炎IJ县,即
刻连夜乘小船前往。
(4)本题考查比较阅读。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两篇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按照题意从
目的、原因、结果、情感、性格等方面来分析异同点即可。从“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吾
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中可知,两段文字都表现了他们那种旷达的胸襟,
都是触景而想找自己好友;【甲】文作者“解衣欲睡”的时候,“月色入户”,于是“欣然
起行“,月光难得,不免让人欣喜。可是没有人和自己共同赏月,只好去找同样被贬的张
怀民,这里面有多少贬谪的悲凉与人生的感慨呀!乙段从“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反”“王
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反何必见戴”这些语句可以看出其率性而为的特点。
答案:
(1)B
(2)B
(3)①庭院中充满着月光,像积水充满院落,清澈透明,水中的水藻、谷菜交横错杂,
大概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啊。
②当时戴逵远在曹娥江上游的炎U县,即刻连夜乘小船前往。
(4)①相同点:都表达了主人公怡情自然的豁达情趣;②不同点:甲文还流露了主人公
贬谪的悲凉,自嘲而又心存不甘,胸怀愤懑等微妙复杂的感情。乙文则表现出主人公特
立独行、超凡脱俗的个性.
5.(2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按要求完成问题。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请赏析《渡荆门送别》的尾联。
【解答】本题考查诗句的赏析。“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是意思是:故乡之水恋恋不
舍,不远万里送我行舟。“怜”的意思是怜爱,是人所有的情感,所以此处运用了拟人的
修辞手法,生动而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依恋之情。
答案:
拟人,将故乡水人格化,借写故乡水恋恋不舍地把我的船送到万里之外,生动而含蓄地
抒发了思乡之情,表达了作者对故乡无限爱恋之情。
译文:
我乘舟渡江来到遥远的荆门外,来到战国时期楚国的境内游览。高山渐渐隐去平野慢慢
舒展开,江水一片仿佛流进广阔的莽原。波中月影宛如天上飞来的明镜,空中彩云结成绮丽
的海市蜃楼。但我还是更爱恋故乡滔滔江水,它奔流不息陪伴着我万里行舟。
6.(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根据第十九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2022年我国成年国民的综合阅读率达到了81%,
其中数字阅读方式的接触率高达79%,比2021年有所增长。
值得注意的是,0至17周岁未成年人阅读能力平稳提升,阅读率和阅读量均较往年有
所增加:0〜17周岁未成年人的人均图书阅读量为11.14本,比2021年增加了0.21本;14~
17周岁青少年课外图书的人均阅读量最大,为13.15本。
iEnglish未来教育研究院近期发布的《iEnglish2022数字阅读报告》也证实了这一趋势。
近年来0〜18岁的活跃用户同比在持续增长,其中7〜12岁(小学阶段)的阅读普及率更高,
增长速度也较快。
报告分析了这一现象的三个主要原因:第一,数字阅读效果较好,是家庭教育的有效载
体和学校教育的有益补充;第二,基于该年龄段自身需求等客观原因,阅读是提升中小学生
核心素养的重要方式;第三,该年龄是语文素养提升、第二语言习得的核心期,也是语言敏
感期,数字阅读方式更有利于把握这一核心期,激发兴趣,驱动阅读。因此数字阅读在满足
人们对于阅读的各种需求的同时还可以帮助人们提高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随着数字阅读的普及,阅读变得更加便捷,为未成年人阅读能力的提升和终身学习的培
养提供了基础。数字阅读的崛起不仅改变了阅读方式,也引发了人类认知过程的革命。新科
技革命是不可逆的历史潮流,数字阅读将像个人计算机、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技术一样,为
推动社会进步提供全新的价值。
(以上材料改编自2023年5月《中国日报》)
材料二:
教育部要求构建以教育数字化支撑全民终身学习的良好格局,并面向各省(区、市)遴
选一批青少年学生读书行动示范区。数字化阅读摆脱了物质附庸,具有极大的集约性,各地
区可以此为契机,全面构建数字阅读的生态系统,特别是做好区域数字化阅读体制机制建设
工作。可从以下方面着手:一是做好数字化阅读区域规划,形成数字阅读建设路线图和数字
阅读资源地图。二是把数字阅读与红色教育、科学探究、实践体验、志愿服务等重大主题结
合起来,打造数字化阅读基地,开放所有数字化阅读场所、平台。三是发挥数字阅读的交互
性、共享性优势,将读者思想可视化、观点传播化、创意互动化,增强数字阅读的趣味性和
吸引力。四是调动与数字阅读相关的各类专家、学者、市场主体资源,积极推进数字化阅读
研究、培训、指导、交流、分享机制建设。五是升级数字阅读技术,加强并优化大数据监测
做好动态管理,增强调节的灵动性。
数字化阅读为无边界阅读、无障碍阅读提供了可能。一旦处处可读、时时能读的良好局
面形成,必将有助于广大青少年学生形成“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浓厚氛围,最终达
成数字技术这一“最大变量”转化为阅读提质“最大增量”的效果,提升阅读育人水平。
(以上材料改编自2023年4月《中国教师报》)
材料三:
阅读既不会缓解饥饿或是疾病带来的痛苦,也不能解决现实的愁闷,但总能在某些时刻
抚慰你,为未来积攒一些平静与力量。《国民阅读洞察2022》调研数据显示,过半数的被访
者认为阅读有效的缓解了自身焦虑。43.6%的被访者希望借助阅读来提振信心,激发斗志。
(以上材料改编自2023年8月《时代周报》)
(1)下列对上述材料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
A.根据第十九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0〜17周岁未成年人阅读率和阅读量均较往年有
所增加。
B.数字阅读为未成年人阅读能力的提升和终身学习的培养提供了基础。
C.各地区努力构建数字阅读的生态系统,特别是做好区域数字化阅读体制机制建设工作。
D.数字技术“最大增量”转化为阅读提质“最大变量”的效果,提升阅读育人水平。
(2)深圳市政府将全面构建数字阅读生态系统,请你结合材料二为政府提供两条建议。
(3)莎士比亚曾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请你结合材料三,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
解。
(4)你对数字化阅读的发展趋势有怎样的预测?请你根据上述材料和自身的阅读经历谈
谈你的看法。
【解答】(1)ABC.正确。
D.有误,结合原文“一旦处处可读、时时能读的良好局面形成,必将有助于广大青少年
学生形成‘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浓厚氛围,最终达成数字技术这一‘最大变量'
转化为阅读提质'最大增量’的效果,提升阅读育人水平”可知,还没有达成,只是一
个愿望。
故选:D。
(2)提建议可结合材料二的“可从以下方面着手:一是做好数字化阅读区域规划,形成
数字阅读建设路线图和数字阅读资源地图。二是把数字阅读与红色教育、科学探究、实
践体验、志愿服务等重大主题结合起来,打造数字化阅读基地,开放所有数字化阅读场
所、平台。三是发挥数字阅读的交互性、共享性优势,将读者思想可视化、观点传播化、
创意互动化,增强数字阅读的趣味性和吸引力。四是调动与数字阅读相关的各类专家、
学者、市场主体资源,积极推进数字化阅读研究、培训、指导、交流、分享机制建设。
五是升级数字阅读技术,加强并优化大数据监测做好动态管理,增强调节的灵动性”等
内容进行解答。
(3)莎士比亚所说的“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是指阅读可以为我们提供精神上的滋
养和力量。就像营养品可以滋养我们的身体一样,阅读也可以滋养我们的心灵,帮助我
们面对困难和挑战,缓解焦虑和压力,提高自我认知和思考能力。因此,我们应该重视
阅读,将其视为一种重要的精神食粮。
(4)本题属于开放性题目。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材料内容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阅
读经历来阐述观点看法即可。可以认为“纸质阅读目前并不会被数字化阅读完全替代”,
围绕着“纸质阅读具有一定的不可替代性,部分人对纸质阅读的偏爱”等观点来谈即可;
可以认为“纸质阅读逐渐会被数字化阅读替代”围绕着“随着科技的发展,数字化阅读
变得越来越普遍;数字化阅读的信息容量也在逐渐增大,获取信息越来越方便”等观点
来谈即可。不管选择哪种观点,都要言之有理。
答案:
(1)D
(2)①做好数字化阅读区域规划,形成数字阅读建设路线图和数字阅读资源地图。②把
数字阅读与红色教育、科学探究、实践体验、志愿服务等重大主题结合。③积极推进数
字化阅读研究、培训、指导、交流、分享机制建设。④升级数字阅读技术,加强并优化
大数据监测做好动态管理.
(3)指阅读可以为我们提供精神上的滋养和力量,提高自我认知和思考能力。
(4)示例一:我认为纸质阅读目前并不会被数字化阅读完全替代,纸质阅读具有一定的
不可替代性,现在学校教材、合同、公文等都不能脱离纸质阅读。其次部分人对纸质阅
读的偏爱也将稳定纸质阅读在人群中的占比,纸质书更便于做笔记和保存,很多书籍也
具有宝贵的收藏价值,这些都是数字化阅读所不具备的特点。
示例二:我认为纸质阅读逐渐会被数字化阅读替代。随着科技的发展,出现如KINDLE
等电子阅读器,以及各类阅读app,数字化阅读变得越来越普遍,各个年龄层接触数字化
阅读的人也在逐渐增多,数字化阅读的时间也在随之增加。而且数字化阅读的信息容量
也在逐渐增大,获取信息越来越方便,人们可以在短时间内找到自己需要的阅读内容。
7.(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问题。
我的世界下雪了
迟子建
①我之所以喜欢回到故乡,就是因为在这里,我的眼睛、心灵与双足都有理想的漫步之
处。
②我通常选择黄昏的时候去散步。去的时候是由北向南,或走堤坝,或沿着河岸行走。
如果在堤坝上行走,就会遇见赶着羊群归家的老汉,那些羊在堤坝的慢坡上边走边啃噬青草,
仍是不忍归栏的样子。我还常看见一个放鸭归来的老婆婆,她那一群黑鸭子,是由两只大白
鹅领路的。[甲]大白鹅高昂着脖子,很骄傲地走在最前面,而那众多的黑鸭子,则低眉顺
眼地跟在后面。比之堤坝,我更喜欢沿着河岸漫步,我喜欢河水中那漫卷的夕照。夕阳最美
的落脚点,就是河面了。进了水中的夕阳比夕阳本身还要辉煌。当然,水中还有山峦和河柳
的投影。让人觉得水面就是一幅画,点染着画面的,有夕阳、树木、云朵和微风。我爱看这
样的画面,所以如果没有微风相助,水面波澜不兴的话,我会弯腰捡起几颗鹅卵石,投向河
面,这时水中的画就会骤然发生改变,我会坐在河滩上,安安静静地看上一刻。
③无论冬夏,如果月色撩人,我会关掉卧室的灯,将窗帘拉开,躺在床上赏月。月光透
过窗板漫进屋子,将床照得泛出暖融融的白光,沐浴着月光的我就有在云中漫步的曼妙的感
觉。在刚刚过去的中秋节里,我就是躺在床上赏月的。那天浓云密布,白天的时候,先是落
了一些冷冷的雨,午后开始,初冬的第一场小雪悄然降临了。看着雪花如蝴蝶一样在空中飞
舞,我以为晚上的月亮一定是不得见了。然而到了七时许,月亮忽然在东方的云层中露出几
道亮光,似乎在为它午夜的隆重出场做着昭示。八点多,云层薄了,在云中滚来滚去的月亮
会在刹那间一露真容。九点多,由西南而飞向东北方向的庞大云层就像百万大军一样越过银
河,绝大部分消失了踪影,月亮完满地现身了。也许是经过了白天雨与雪的洗礼,它明净清
澈极了。[乙]我躺在床上,看着它,沐浴着它那丝绸一样的光芒,感觉好时光在轻轻敲着
我的额头,心里有一种极其温存和幸福的感觉。午夜时分,云彩全然不见了,走到中天的明
月就像掉入了一池湖水中,那天空竟比臼日的晴空看上去还要碧蓝。这样一轮经历了风雨和
霜雪的中秋月,实在是难得一遇。看过了这样一轮月亮,那个夜晚的梦中就都是光明了。
④我还记得2002年正月初二的那一天,我和爱人应邀到城西的弟弟家去吃饭,我们没
有乘车从城里走,而是上了堤坝,绕着小城步行而去。那天下着雪,落雪的天气通常是比较
温暖的,好像雪花用它柔弱的身体抵挡了寒流。堤坝上一个行人都没有,只有我们俩,手挽
着手,踏着雪无言地走着。山峦在雪中看上去模模糊糊的,而堤坝下的河流,也已隐遁了踪
迹,被厚厚的冰雪覆盖了。河岸的柳树和青杨,在飞雪中看上去影影绰绰的,天与地显得是
如此的苍茫,又如此地亲切。走着走着,我忽然落下了眼泪,明明知道过年落泪是不吉祥的,
可我不能自持,那种无与伦比的美好滋生了我的伤感情绪。三个月后,爱人别我而去,那年
的冬天再回到故乡时,走在白雪茫茫的堤坝上的,就只是我一人了。那时我恍然明白,那天
我为何会流泪,因为天与地都在暗示我,那美好的情感将别你而去,你将被这亘古的苍凉永
远环绕着!
⑤所幸青山和流水仍在,河柳与青杨仍在,明月也仍在,我的目光和心灵都有可栖息的
地方,我的笔也有最动情的触点。
⑥几天前的一个夜晚,我做了一个有关大雪的梦。我独自来到了一个白雪纷飞的地方,
到处是房屋,但道路上一个行人也看不见。【丙】有的只是空中漫卷的雪花,雪花拍打我的
脸,那么地凉爽,那么地滋润,那么地亲切。梦醒之时,窗外正是沉沉暗夜,我回忆起一年
之中,不论什么季节,我都要做关于雪花的梦,哪怕窗外是一派鸟语花香。看来环绕着我的,
注定是一个清凉而又忧伤、浪漫而又寒冷的世界。我心有所动,迫切地抓过一支笔,把那句
最能表达我思想和情感的话写了出来,然后又回到床上,继续我的梦。
⑦那句话是:我的世界下雪了。
⑧是的,我的世界下雪了……
(1)【散文•文脉】请通读全文,根据文章内容将下面的空格补充完整。
时间所见
黄昏散步在堤坝上行走赶羊回家的老汉
①放鸭归来的老婆婆
沿着河岸行走河水漫卷的夕照
②床上赏月白天冷冷的雨,悄然的雪
入夜云层渐散,明月渐出
③午夜碧蓝夜空,澄澈月光
雪日绕城正月回忆携手赏山河雪景
三个月后④一个人走在白雪茫茫的堤坝
上
(2)【散文•文段】请从结构上和内容上分析文章首段有什么作用。
(3)【散文•文辞】请结合上下文,赏析文章第⑤段的加点词。
所幸青山和流水仍荏,河柳与青杨仍在,明月也仍在,我的目光和心灵都有可栖息的地
方,我的笔也有最动情的触点。
(4)【散文•文艺】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赏析,说法有误的一项是D
A.文章有大量细腻的景物描写,体现情感的变化,第①〜③段表现为轻松愉悦,到第④
段变成了忧伤难过,到第⑤⑥段又转为平静积极。
B.画线甲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鹅和鸭走路时的姿态,突出了故
乡生活的谐趣美好,抒发了作者对故乡的喜爱之情。
C.画线乙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月光比作丝绸,形象地写出了月色的轻柔,营造
了温馨的氛围,也让我们感受到作者清澈温柔的灵魂。
D.画线丙句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连用三个“那么地……”结构,从视觉、触觉和听
觉等多角度,写出了作者梦境之中雪花飘零之姿。
(5)【散文•文心】关于文章标题,小深与小圳有不同的看法。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
的看法。
小深:“雪”与文章主要内容关系不大,可以将标题改为:我热爱的故乡。
小圳:“我的世界下雪了”其实蕴含着丰富的情感,是最合适的标题。
你的看法:我赞同乙,“我的世界下雪了”是最合适的标题。文中多处写到雪:欣赏
雪后的明月,与丈夫雪中漫步,做下雪的梦等。“雪”在文中是一种媒介,能营造沉静、美
好、哀婉的氛围,能引起作者的回忆,能勾起作者对亲人、故乡的思念;标题“我的世界下
雪了”一语双关,既指文中客观世界的雪,更是作者主观世界的雪,表达了作者经历了家庭
变故后依然坚强豁达的情怀;雪让作者思考生活与生命,启示人们生命应走向自省自强。
【解答】(I)本题考查内容理解概括。
文章第②段写“黄昏散步”,主要写了“在堤坝上行走”遇见“赶羊回家的老汉”和“放
鸭归来的老婆婆”,“沿着河岸行走”看见“河水漫卷的夕照”。第③段写“床上赏月”,
重点写了“白天”看见“冷冷的雨,悄然的雪”,“入夜”看见“云层渐散,明月渐出”,
“午夜”看见“碧蓝夜空,澄澈月光”。第④段写“正月回忆”“携手赏山河雪景”,“三
个月后”“一个人走在白雪茫茫的堤坝上”。据此填写表格即可。
(2)本题考查句段作用。
第①段“我之所以喜欢回到故乡,就是因为在这里,我的眼睛、心灵与双足都有理想的
漫步之处”具有统领全文的作用,下文对景物的描写、对亲人的回忆和抒情都是围绕着
这句来写的。“我的眼睛、心灵与双足都有理想的漫步之处”写出了故乡是作者的心灵港
湾,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热爱。
(3)本题考查词语的含义。
“所幸青山和流水仍在,河柳与青杨仍在,明月也仍在”这句话连用三个“仍在”,这是
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结合”三个月后,爱人别我而去,那年的冬天再回到故乡时,
走在白雪茫茫的堤坝上的,就只是我一人了。那时我恍然明白,那天为何会流泪,因为
天与地都在暗示我,那美好的情感将别你而去,你将被这亘古的苍凉永远环绕着”可知,
作者失去了自己的爱人,“仍在”写了作者还有希望的情感,尽管美好的情感会消失,但
仍有美好的事物存在,即作者奇情于故乡和大自然,并从中找到了精神上的慰藉和力量,
平静地面对人生的苦难,流露出作者对故乡、大自然的热爱。
(4)本题考查艺术特色的赏析。
ABC.正确。
D.有误,画线丙句“那么地凉爽,那么地滋润,那么地亲切”没有从听觉角度描写。
(5)本题考查标题的含义和作用。
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任选其一作答,言之有理即可。
示例一:同意乙,理由:标题“我的世界下雪了”与文章结尾处第⑦⑧段“我的世界下
雪了”相呼应。标题“我的世界下雪了”既指客观世界中的雪,即欣赏雪后的明月,“我”
梦里的世界下雪了,丈夫在世时,“我”和丈夫一起欣赏过的那场大雪;“下雪了”更是
作者主观世界的雪,丈夫离开后作者感受到的那个如下雪了一般的寒冷、苍凉的世界,
结合“爱人别我而去……那时我恍然明白……那美好的情感将别你而去,你将被这亘古
的苍凉永远环绕着”“我回忆起一年之中,不论什么季节,我都要做关于雪花的梦,哪怕
窗外是一派鸟语花香”可概括出,丈夫离开后,“我”的世界改变了,变得寒冷、苍凉,
如同下雪了一般,“我”再也感受不到世界的温暖,哪怕窗外鸟语花香;结合结尾作者重
复说的“我的世界下雪了”分析可知,作者在经历人生苦难后,重拾生活信心,再次感
受到世界的美好亲切(幸福温存),心境更加清澈明净,生活态度更加积极。
示例二:同意甲,理由:第①段“我之所以喜欢回到故乡,就是因为在这里,我的眼睛、
心灵与双足都有理想的漫步之处”具有统领下文的作用,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热爱与眷
恋;第②段“如果在堤坝上行走……有夕阳、树木、云朵和微风”,描写故乡淳朴清新、
赏心悦目的自然风光,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热爱;”……那个夜晚的梦中就都是光明了”
叙写故乡美好的明月,故乡是作者心灵的理想港湾,故乡的明月是那么美好,永远给作
者以生活的信心;“我还记得2002年正月初二的那一天……天与地显得如此的苍茫,又
如此的亲切”“所幸青山和流水仍在,河柳与青杨仍在,明月也仍在“内容可知,故乡有
自己的生活足迹,它寄寓着作者对亲人的美好回忆和深深怀念。所以,以“我爱的故乡”
为标题,更切合文章的内容和主旨。
答案:
(1)①放鸭归来的老婆婆②床上赏月③午夜④一个人走在白雪茫茫的堤坝上(雪
后堤坝独行)
(2)结构上,引出下文对故乡风情的描写(或:统领下文);内容上,写出了故乡是“我”
心灵的慰藉、情感的寄托,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喜爱。
(3)“仍在"一词反复运用,表明了在丈夫去世后,作者寄情于故乡和大自然,并从中
找到精神的慰藉和力量,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的热爱,遭遇生死别离后依然坚强乐观
(或:豁达、坦然平静)的情感。
(4)D
(5)示例一:我赞同乙,“我的世界下雪了”是最合适的标题。文中多处写到雪:欣赏
雪后的明月,与丈夫雪中漫步,做下雪的梦等。“雪”在文中是一种媒介,能营造沉静、
美好、哀婉的氛围,能引起作者的回忆,能勾起作者对亲人、故乡的思念;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腾讯服务合同模板
- 2025企业实习生劳动合同样本
- 2025自然人借款合同
- 2025市中心商业区房屋租赁合同模板
- 特种车辆雇佣合同协议
- 电动液压租赁合同协议
- 玻璃运输装卸服务合同协议
- 电池电解液采购合同协议
- 玉米秸秆定购合同协议
- 电动送料机采购合同协议
- 双盘摩擦压力机的设计(全套图纸)
- 国家开放大学《西方经济学(本)》章节测试参考答案
- 原地面高程复测记录表正式版
- 高等学校建筑学专业本科(五年制)教育评估标准
- 品质周报表(含附属全套EXCEL表)
- 商铺装修工程施工方案.
- MQ2535门座起重机安装方案
- 一针疗法高树中著精校版本
- 第六课-吸烟者的烦恼-《桥梁》实用汉语中级教程(上)课件
- 八年级数学下册第3章图形与坐标复习教案(新)湘教
- 吊篮作业安全监理专项实施细则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