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卫星通信智能终端生产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第1页卫星通信智能终端生产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第1页卫星通信智能终端生产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单位:北京中投信德工程咨询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高建目录第一章总论 11.1项目概要 11.1.1项目名称 11.1.2项目建设单位 11.1.3项目建设性质 11.1.4项目建设地点 11.1.5项目负责人 11.1.6项目投资规模 11.1.7项目建设规模 21.1.8项目资金来源 21.1.9项目建设期限 31.2项目建设单位介绍 31.3编制依据 31.4编制原则 41.5研究范围 41.6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4第二章项目建设的背景和必要性 62.1项目提出背景 62.2项目建设必要性分析 72.2.1促进我国卫星通信产业快速发展的需要 72.2.2满足人类社会通信需求的需要 82.2.3提供良好、即时、便利的通信保障,满足不同行业应急保障等需求的需要 92.2.4实现可靠的数据通信,为军用和行业领域提供智能信息化终端产品的需要 102.2.5提升企业竞争力水平,有助于企业长远战略发展的需要 102.2.6增加当地就业带动产业链发展的需要 112.2.7带动当地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 112.3项目建设可行性分析 112.3.1政策可行性 112.3.2技术可行性 132.3.3管理可行性 142.3.4财务可行性 142.4可行性分析结论 14第三章项目市场分析 163.1卫星通信技术发展及其应用分析 163.2我国卫星通信的发展与前景分析 183.3我国卫星通信终端行业发展机遇分析 203.4项目产品面对市场优势分析 223.5市场分析结论 32第四章项目建设条件 334.1项目厂区选址 334.2区域投资环境 334.2.1区域地理位置 334.2.2区域气候条件 344.2.3区域地形地貌 344.2.4区域交通区位条件 344.2.5区域经济发展 35第五章总体建设方案 365.1总图布置原则 365.2土建方案 365.2.1总体规划方案 365.2.2土建工程方案 375.3主要建设内容 385.4工程管线布置方案 385.4.1给排水 385.4.2供电 405.5道路设计 425.6总图运输方案 435.7土地利用情况 435.7.1项目用地规划选址 435.7.2用地规模及用地类型 43第六章产品方案及技术方案 456.1主要产品方案 456.2产品生产采用标准 456.3产品价格制定原则 456.4产品生产规模确定 456.5项目产品工艺流程 466.5.1工艺设计指导思想 466.5.2产品工艺流程 46第七章原料供应及设备选型 477.1主要原材料供应 477.2主要设备选型 477.2.1设备选型原则 477.2.2主要设备明细 48第八章节约能源方案 498.1本项目遵循的合理用能标准及节能设计规范 498.2建设项目能源消耗种类和数量分析 498.2.1能源消耗种类 498.2.2能源消耗数量分析 498.3项目所在地能源供应状况分析 508.4主要能耗指标及分析 508.5节能措施和节能效果分析 518.5.1工业节能 518.5.2节水措施 518.5.3建筑节能 528.5.4企业节能管理 538.6结论 53第九章环保措施 559.1环保依据及设计原则 559.1.1环境保护设计依据 559.1.2设计原则 559.2建设地环境条件 559.3项目建设和生产对环境的影响 569.3.1项目建设对环境的影响 569.3.2项目生产过程产生的污染物 579.4环境保护措施方案 579.4.1项目建设期环保措施 579.4.2项目运营期环保措施 589.4.3环境管理与监测机构 599.5绿化方案 59第十章消防措施 6110.1设计依据 6110.2设计原则 6110.3防范措施 6110.4消防管理 6310.5消防措施的预期效果 63第十一章劳动安全卫生 6411.1编制依据 6411.2概况 6411.3劳动安全 6411.3.1工程消防 6411.3.2防火防爆设计 6511.3.3电力 6511.3.4防静电防雷措施 6511.4劳动卫生 6611.4.1防暑降温 6611.4.2卫生设施 6611.4.3照明 6611.4.4噪声 6611.4.5个人防护 6611.4.6安全教育及防护 67第十二章企业组织机构与劳动定员 6812.1组织机构 6812.2激励和约束机制 6812.3人力资源管理 6912.3.1劳动定员 6912.3.2福利待遇 69第十三章项目实施规划 7113.1建设工期的规划 7113.2建设工期 7113.3实施进度安排 71第十四章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7214.1投资估算依据 7214.2项目建设投资估算 7214.3流动资金估算 7314.4资金筹措 7314.5项目投资总额 7314.6资金使用和管理 76第十五章财务及经济评价 7715.1销售收入及成本费用估算 7715.1.1基本数据的确立 7715.1.2产品成本 7815.1.3平均产品利润 7915.2财务评价 7915.2.1项目投资回收期 7915.2.2项目投资利润率 7915.2.3不确定性分析 7915.3经济效益评价结论 83第十六章风险分析及规避 8516.1项目风险因素 8516.1.1不可抗力因素风险 8516.1.2技术风险 8516.1.3市场风险 8516.1.4资金管理风险 8616.2风险规避对策 8616.2.1不可抗力因素风险规避对策 8616.2.2技术风险规避对策 8616.2.3市场风险规避对策 8616.2.4资金管理风险规避对策 87第十七章招投标方案 8817.1招标依据 8817.2招标内容 8817.3招标程序 88第十八章结论与建议 9318.1结论 9318.2建议 93附表 94附件1产品销售收入预测表 94附件2总成本费用估算表 95附件3外购原材料表 96附件4外购燃料及动力费表 97附件5工资及福利表 98附件6利润和利润分配表 99附件7固定资产折旧费计算表 100附件8无形资产及递延资产摊销表 101附件9流动资金估算表 102附件10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 103附件11资产负债表 105附件12财务计划现金流量表 106附件13项目资本金现金流量表 108附件14借款偿还计划表 109第一章总论1.1项目概要1.1.1项目名称卫星通信智能终端生产项目1.1.2项目建设单位1.1.3项目建设性质新建项目1.1.4项目建设地点本项目建设地址是XXX1.1.5项目负责人1.1.6项目投资规模本项目总投资为112300.00万元,其中,建设投资为97347.57万元(土建工程为32318.25万元,设备及安装投资57262.00万元,土地费用3600.00万元,其他费用为1276.42万元,预备费2890.90万元),建设期利息为4952.43万元,铺底流动资金为10000.00万元。本项目建成达产后,达产年可实现年产值235000.00万元,计算期内年均销售收入173045.45万元,年均利润总额31706.89万元,年均净利润23780.16万元,年均上缴税金及附加为669.47万元,年均上缴增值税6694.69万元,投资利润率28.23%,投资利税率34.79%,税后投资回收期(含建设期)5.70年。1.1.7项目建设规模本项目主要生产卫星通信智能终端系列产品,达产年生产能力为:年产多模融合卫星智能手持终端、专网三防型手持终端等产品100万件。本项目总占地面积180亩,总建筑面积150455.00平方米,主要建设内容及规模如下:主要建筑物、构筑物一览表工程类别工段名称建筑层数(层)占地面积(m2)建筑面积(m2)1、主要建筑工程生产车间235000.0070000.00原料库房210000.0020000.00成品库房215000.0030000.00研发办公楼81500.0012000.00职工宿舍81500.0012000.00职工食堂51000.005000.00配电房1350.00350.00门卫室1105.00105.00其他附属设施11000.001000.00合计65455.00150455.002、公共设施道路硬化及停车场139000.0039000.00绿化景观工程115000.0015000.001.1.8项目资金来源本项目总投资资金人民币112300.00万元,资金来源为项目企业自筹资金44920.00万元,申请银行贷款67380.00万元。1.1.9项目建设期限本项目建设从2019年7月—2021年7月,建设工期共计2年。1.2项目建设单位介绍1.3编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福建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中国制造2025》;《“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及使用手册》(第三版);《工业可行性研究编制手册》;《现代财务会计》;《工业投资项目评价与决策》;项目公司提供的发展规划、有关资料及相关数据;国家公布的相关设备及施工标准。1.4编制原则(1)充分利用企业现有基础设施条件,将该企业现有条件(设备、场地等)均纳入到设计方案,合理调整,以减少重复投资。(2)坚持技术、设备的先进性、适用性、合理性、经济性的原则,确保工程质量,以达到企业的高效益。(3)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基本建设的各项方针、政策和有关规定,执行国家及各部委颁发的现行标准和规范。(4)设计中尽一切努力节能降耗,节约用水,提高能源的重复利用率。(5)注重环境保护,设计中注重建设垃圾处理方案,在建设过程中采用行之有效的环境综合治理措施。(6)注重劳动安全和卫生,设计文件应符合国家有关劳动安全、劳动卫生及消防等标准和规范要求。1.5研究范围本研究报告对企业现状和项目建设的可行性、必要性及承办条件进行了调查、分析和论证;对产品的行业市场需求情况进行了重点分析和预测,确定了本项目的经营纲领;对加强环境保护、节约能源等方面提出了建设措施、意见和建议;对工程投资,经营成本和经济效益等进行计算分析并作出总的评价;对项目建设及运营中出现风险因素作出分析,重点阐述规避对策。1.6主要经济技术指标主要经济技术指标汇总表序号项目名称单位数据和指标一主要指标1总用地面积亩180.002总建筑面积㎡150455.003达产年设计产能万件/年100.004总投资资金,其中:万元112300.004.1建筑工程费用万元32318.254.2设备及安装费用万元57262.004.3土地费用万元3600.004.4其他费用万元1276.424.5预备费用万元2890.904.6建设期利息万元4952.434.7铺底流动资金万元10000.00二主要数据1达产年年产值万元235000.002年均销售收入万元173045.453年平均利润总额万元31706.894年均净利润万元23780.165年销售税金及附加万元669.476年均增值税万元6694.697年均所得税万元7926.728项目定员人5509建设期年2三主要评价指标1项目投资利润率%28.23%2项目投资利税率%34.79%3税后财务内部收益率%20.88%4税前财务内部收益率%26.10%5税后财务净现值(ic=8%)万元105,262.306税前财务净现值(ic=8%)万元154,790.947投资回收期(税后)含建设期年5.708投资回收期(税前)含建设期年4.989盈亏平衡点%39.47%卫星通信智能终端生产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第110页第二章项目建设的背景和必要性2.1项目提出背景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全球个人移动通信和信息高速公路通信需求的迅速增长,要实现通信网的“无缝”覆盖,卫星通信是必不可少的通信手段。在经济、政治和文化领域中,卫星通信不仅有效地补充了其他通信手段的不足或不能,更是在抢险、防灾、救灾、处理突发事件的应急通信中大有作为。卫星通信技术将在未来通信中发挥重要作用,只有借助卫星通信技术才能够真正实现全天候、无差别的通信,所以卫星通信行业的发展以及相关基础设施的建设历来是一个国家重点关注的项目。从目前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卫星通信在各个地区都被广泛应用。在其大面积的覆盖之下,我国大部分地区的人民群众都可以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移动通讯的网络。它不单单具有通讯信号相对比较稳定、通信过程中的整体容量比较大的优点,而且它在实际进行通信的过程中所花费的经济成本并不会受到距离远近的影响。这一优势就使得该通信方法不仅可以在民用通信的市场之中得到很好的发展,而且还可以对其应用范围进行进一步的拓宽,使其在我国天文研究以及军事方面发挥出重要的实际作用。长期以来,卫星通信在野外勘探、边境巡逻、抗震救灾、军事通信、村通最后一公里覆盖、海洋通信等活动中发挥了巨大作用。这主要是卫星通信具有覆盖范围广、组网灵活、不受地理环境限制等优势。
但vsat的设备种类多、设备大、无法互联互通等原因,依然未能满足快速机动的通信需求,目前卫星移动通信主要依赖海事卫星通信、铱星卫星通信、舒拉亚卫星通信、亚星卫星通信、全球行卫星通信、全球行卫星通信等国外卫星移动通信,这样大大制约了中国的卫星移动通信使用。为中国的国防、远洋、救灾、处突等卫星移动通信带来不便。在此背景下,天通一号卫星移动系统应运而生。天通一号卫星移动通信系统,是我国自主研制建设的卫星移动通信系统,也是我国空间信息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系统由空间段、地面段和用户终端组成,空间段计划由多颗地球同步轨道移动通信卫星组成。随着天通一号一体化测试完成、运营商互联互通、天通一号终端开辟蓝海市场。天锐空间(SSTC)专注于商业航天+行业智能信息化解决方案,在“十三五”的战略关键时期,项目方将以手持、平板、车载终端芯片方案为基础,融合宽带通信、窄带通信、特种通信、安全操作系统、高精度定位等技术,致力于为军用和行业领域提供智能信息化终端解决方案和终端产品研发、生产、销售、技术服务。项目产品卫星通信智能终端设备,利用自主研发生产的条件,能够结合不同行业、应用领域、应用环境下针对性的定制化研发生产,并将努力创新业态和新功能,来推动我国卫星通信行业转型升级。因此,本次项目的提出恰合时宜且意义重大,项目的建设,即是紧抓市场机遇,满足当前市场的现实需求,项目建设具备一定的市场发展空间,项目实施预期将带来较为可观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2.2项目建设必要性分析2.2.1促进我国卫星通信产业快速发展的需要近年来,我国卫星应用产业不断成熟与发展,逐渐实现从试验应用型向业务服务型的转变,形成了以卫星移动通信、卫星广播电视、卫星导航为主的三大产业群集,产业规模不断扩大。目前卫星通信技术已非常广泛的应用于繁多业务:电话、传真、数据、电视/电话会议、声音/视频/数据广播、电子邮政、运距离教育、远距离医疗以及计算机联网等,作为一种面向移动通信的卫星通信系统,卫星移动通信的主要市场包括海上用户、航空用户和陆地用户。为海上用户提供高速数据、船员通信和船务管理等业务;为航空用户提供前舱通信、轨迹监控、安全服务和高速数据等业务;为陆地用户提供应急救援、灾难救助、旅游探险和采矿勘探等相关活动的通信。在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特别是迈入知识经济、信息化时代的今天起着更为突出的作用。卫星通信的无缝覆盖和大容量的优势将产生巨大的经济价值和社会效益,其发展前景非常广阔。随着世界性科学技术与经济发展水平的持续提升,用户针对通信活动的要求也变得个性化,这就对通信卫星的通信技术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项目将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统筹科技资源改革和技术创新为动力,以产业发展为支撑,以服务为承载,面向国内外市场,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技术水平建设,加速培育卫星通信智能终端产业,从而促进我国卫星通信事业更加深远的发展。2.2.2满足人类社会通信需求的需要通信是人类社会生活中实现信息传输和交换的重要手段,通信技术的进步也伴随着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不断演变和进步,到了近现代,以无线电为代表的现代通信手段彻底改变了人类生活的面貌,卫星通信作为一种典型的无线电通信方式,早已登上历史舞台。卫星通信作为一种高势能的通信技术手段,在泛在通信层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物理空间的优势决定着它相比地面通信而言可以用更高的效率实现广泛覆盖。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卫星通信作为国家空间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需求日益迫切。政府政策为我国卫星通信应用创造了有利条件。比如说,西部地区和边远地区通信需求增长,这些地区更适合于卫星通信的应用。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及设立农村普遍服务基金等措施,使得远程教育、远程医疗等公益性服务为卫星通信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此外,我国成熟的卫星广播电视业务、信息化改造工业化,电子商务和电子政务的发展,对卫星通信提出了更多市场需求。同时不能忽略的是,我国高速铁路、低碳经济、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互联网与物联网等新兴战略产业的发展,均为卫星通信提供了可持续发展的载体。卫星通信在跨区域连锁店组网、地面通信网盲点覆盖等方面仍有其独特的优势。本次卫星通信智能终端项目的建设不仅能够满足国家安全的需求,也能为人们的生活出行带来保障,巨大的发展空间和国内外市场需求将为项目的发展带来新的动力和机遇。2.2.3提供良好、即时、便利的通信保障,满足不同行业应急保障等需求的需要随着移动互联技术的飞速发展,移动通信涉及到生活的方方面面,目前,地面移动通信基础设施已经能为陆地主要区域提供良好的移动通信服务,但在海上、空中、陆地偏远或极端区域,尤其是在应急和面对重大自然灾害的抢险救灾,以及军事应用等特殊条件下,卫星移动通信系统仍是唯一可靠的选择。从第一代模拟信号技术通信到第二代数字传输技术到现在第三代手持终端经历了四十多年的发展,已经逐步在军事以及民用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尤其是军事领域,对于便携式手持终端的要求更高。在实际应用场景中,卫星移动通信系统利用高、低不同轨道移动通信卫星可以向用户提供区域乃至全球范围的话音、数据、短信等移动通信服务。其具有覆盖范围大、作用距离远、组网灵活、通信费用基本与距离无关、不受地面现有设备的限制、受地形地物影响小等突出优点。而本项目卫星通信智能终端产品针对特定应用场景可以依照指定的通信协议进行定制开发。在军事领域,受益于他的体积小,携带方便,减轻了装备负重,同时保证了战场通信的高效、便捷,确保部队无论在任何地方都能保持联系,从战术上,传输大量的语音和数据流量的能力有助于一些关键信息的传递,这种能力可能会产生战略的影响;依托于强大的稳定性、可移植性,本项目产品在民用领域同样有着巨大的潜力,在航海定位、导航,搜救,气象监测方面,借助于移动便捷操作,有效提高了海事作业效率,在遇到自然灾害时,在极端自然条件下的搜查、定位时能最大限度得满足实际需求,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2.2.4实现可靠的数据通信,为军用和行业领域提供智能信息化终端产品的需要随着卫星移动通信系统在现代化通讯中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国家投入大量的资金进行智能手持终端的开发。但现状是大部分基层单位配有数量不等的各类低速率卫星通讯装备,大部分型号支持数据业务,然而在实际中发现数据通信业务使用率很低。主要原因是没有专用的数据通信软件和配套的移动数据终端,以往基层单位开通使用数据通信业务,主要是使用操作系统自带的超级终端通信软件台式机笔记本电脑实施,存在功能单一,交互性差收发的勤务报文内容混乱的问题,台式机或者笔记本电脑作通信终端则便携性,可靠性均比较差,无法适应野外环境条件下需求。针对上述现状,项目公司依托多年在嵌入式行业的深耕,定义、开发了卫星通信智能终端系列产品,项目产品具有体积小,功耗低、集成度高,操作简便,可靠性高等特点,可实现图片、短消息、语音和传真的收发处理功能,可进行点对点实时音视频通信,同时也支持手持终端之间的信息交互,实现了手持终端与卫星信息系统的通信,可有效满足单兵野外作战和移动运载平台的信息处理应用等。2.2.5提升企业竞争力水平,有助于企业长远战略发展的需要项目企业依托当地得天独厚的条件开发优势资源,深挖潜力提升项目产品的生产技术水平,本次“卫星通信智能终端生产项目”将充分发挥技术领先优势与人才优势,通过企业技术改造提升技术水平,购置先进的技术装备,采用规模化生产经营,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充分利用本地资源,全力对卫星通信智能终端系列产品进行研发及生产,以促进企业可持续性发展,有助于企业做大新卫星通信设备的生产主业,延伸企业产业链条,促进产业集群发展方面实现突破。本次项目建设将大力引进国内外最先进的生产设备,建设设施完善的现代化车间,此举是项目公司长远战略规划中极为重要的一环,关系着企业未来的发展能量,因此本次项目的提出适时且必要。2.2.6增加当地就业带动产业链发展的需要本项目除少数的管理人员和关键岗位技术人员由项目公司解决外,新增员工均由当地招工解决,项目建成后,将为当地提供大量就业机会,吸收下岗职工与闲置人口再就业,将有力促进当地经济的繁荣发展和社会稳定;此外,项目的实施可带动我国卫星通信行业及相关行业上下游产业的发展,为提高中国综合国力产生巨大而深远影响,对于搞活国民经济、增加国民收入、提高国民生活水平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2.2.7带动当地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本项目正式运营后,可实现年均销售收入173045.45万元,年均利润总额31706.89万元,年均净利润23780.16万元,年均上缴增值税6694.69万元,年均上缴所得税7926.72万元,年均上缴税金及附加为669.47万元,因此,项目的实施每年可为当地增加15290.88万元税金,可有效促进当地经济发展进程。综合以上因素,项目建设十分必要。2.3项目建设可行性分析2.3.1政策可行性1、国家发展改革委、国防科工委印发《关于促进卫星应用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到2020年,完成应用卫星从试验应用型向业务服务型转变,地面设备国产化率达80%,建立比较完善的卫星应用产业体系,促进卫星应用综合业务的发展,形成卫星通信广播和卫星导航规模化发展、卫星遥感业务化服务的产业局面;使卫星应用产业产值年均增速达到25%以上,成为高技术产业新的增长点。推进卫星通信广播产业集约化发展。发挥卫星通信和卫星广播作为国家重要信息基础设施不可替代的作用,积极发展卫星通信广播综合业务,扶持发展灾害应急通信、远程教育、远程医疗等公益性卫星通信事业。2、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国家卫星导航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的通知中指出:进一步提升卫星导航芯片、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与其他卫星导航系统兼容应用等技术水平,突破卫星导航与移动通信、互联网、遥感等领域的融合应用技术,推动核心基础产品升级,促进高性价比的导航、授时、精密测量、测姿定向等通用产品规模化生产。支持骨干企业和科研院所创新能力建设,加强工程实验平台和成果转化平台能力建设,形成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3、《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中指出:到2020年,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总体目标是: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保障国家安全的能力显著增强,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基础科学和前沿技术研究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取得一批在世界具有重大影响的科学技术成果,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为在本世纪中叶成为世界科技强国奠定基础。4、《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中指出:推动网络融合,实现向下一代网络的转型。优化网络结构,提高网络性能,推进综合基础信息平台的发展。加快改革,从业务、网络和终端等层面推进“三网融合”。发展多种形式的宽带接入,大力推动互联网的应用普及。推动有线、地面和卫星等各类数字广播电视的发展,完成广播电视从模拟向数字的转换。应用光电传感、射频识别等技术扩展网络功能,发展并完善综合信息基础设施,稳步实现向下一代网络的转型。5、福建省人民政府国家航天局关于印发《卫星应用助力数字福建创新发展总体方案》的通知中指出:完善融合通信系统。依托福建应急通信保障能力工程资源,推进地面集群网络与国产移动卫星通信、广播通信卫星系统融合接入,建设省应急通信集群网北斗授时系统,扩大卫星通信终端配发范围,服务公安、武警、应急、人防、气象、地震、水利、交通、国土、住建、海洋渔业、海事、电力等行业应急应用。卫星及应用技术与装备制造。结合我国卫星系统规划、建设、运行和应用推广需求,积极在卫星宽带互联网通信终端和芯片、卫星L波段移动多媒体广播终端和芯片、卫星部件、单机或载荷、导航终端与地面设备、遥感数据处理与应用终端等方面大力发展智能制造,推进福建相关卫星乃至航天工业跨越式发展。研制智慧海洋渔业卫星船载产品,推进相关产业发展。综上,在国家相关政策的倾斜和政府的大力扶持下,科技、资本、土地、人才等资源将得到进一步整合,从而为该项目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因此,本项目建设具备政策可行性。2.3.2技术可行性项目公司拥有一支作业技术纯熟、诚实敬业、年富力强、精干高效的技术人员和生产工人队伍,公司产品技术及质量均达到国内领先水平,产品适合中国的国情,适销对路。同时,项目公司还将着重卫星通信智能终端产品的生产工艺技术进行研发,不断提高产品生产技术。因此,本项目建设在技术上可行。且项目公司还将根据项目发展需要,整合国内优势资源和研究力量,把该项目打造成为国内颇具规模的卫星通信智能终端产品研发与制造基地,本次项目建成后将紧跟国内国际先进技术发展脚步,不断缩短技术更新周期,对生产各环节进行全程质量控制,确保本项目技术水平的先进地位。因此,在项目产品生产过程的各环节中具有明显的技术优势和突出的研发能力,项目企业还将持续关注、及时了解项目产品行业发展新动态,为项目公司的长远发展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2.3.3管理可行性项目公司为实现跨越发展,公司坚持“科技领先,管理高效”的指导思想,不断加快企业科技开发步伐,提升公司管理水平。项目公司将根据项目建设的实际需要,专门组建相关组织机构及经营队伍,负责项目的规划、立项、设计、组织和实施。在经营管理方面将制定行之有效的各种企业管理制度和人才激励制度,确保本项目按照现代化方式运作。2.3.4财务可行性经计算,本项目各项财务盈利能力指标较好;财务生存能力分析显示企业有一定的财务生存能力;不确定性分析显示本项目具有一定的抗风险能力。综合而言,本项目对区域经济及下游行业发展都具有明显的积极作用,社会效益明显,项目经济合理、财务可行。2.4可行性分析结论综上所述,本项目的建设符合我国卫星通信行业相关产业政策,从项目实施的必要性和建设可行性分析,本项目属于国家鼓励类的建设项目,有当地政府、各相关部门的支持,按国家基本建设程序进行实施,项目符合当地产业规划的工业产业布局建设要求,项目设计可靠合理,可有效提升行业技术进步,促进行业可持续发展进程,是一项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项目,可见,本项目的社会及经济评价可行。综合以上因素,本项目建设可行,且十分必要。第三章项目市场分析3.1卫星通信技术发展及其应用分析人造卫星指在空间轨道上环绕地球运行的无人航天器,主要分为科学卫星、技术试验卫星和应用卫星。其中,应用卫星直接为国民经济和军事活动提供服务,是发射数量和种类最多、应用范围最广的卫星。卫星产业根据上下游关系,分为卫星制造、发射服务、卫星服务和地面设备制造四大领域。相对于卫星制造和发射服务,卫星服务和地面设备制造构成了卫星产业的主体。随着技术水平的进步、市场需求的增长和商业化程度的提升,卫星应用领域不断丰富,在通信、气象、遥感、广播、导航等领域均发挥重要作用,也带动卫星服务和地面设备制造行业的增长速度明显超过卫星制造业和发射服务业,在整个卫星产业链中所占的比重持续上升。近期,卫星通信新技术的迅速发展和通信商业市场需求的不断增长,极大地促进了卫星通信业务和通信模式的创新发展,使当前成为卫星通信历史上最活跃的时期之一。卫星通信是利用卫星中的转发器作为中继站,通过反射或转发无线电信号,实现两个或多个地球站之间的通信。卫星通信是现代通信技术与航天技术的结合,并用计算机对其进行控制的先进通信方式,是目前卫星技术最具产业化的应用方向,构成了卫星产业的最主要组成部分。从1964年在美国成立了国际通信卫星组织INTELSAT,并于次年发射了第一颗商用通信卫星(“EarlyBird”)以来,卫星通信技术及其应用蓬勃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目前,卫星通信系统已经成为世界电信结构中的重要部分,为世界各国提供电话、数据和视频等服务。卫星通信技术在国际通信、国内通信、国防通信、移动通信和广播电视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尤其适用于边远地区、农村、山区、海岛、灾区以及远洋舰队和远航飞机等陆地通信不易覆盖的地区。除了在军事领域中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以外,卫星通信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为人们提供丰富多彩的电视广播和语音广播,为地面蜂窝网络尚未部署的偏远地区、海上和空中提供必要的通信,为发生自然灾害的区域提供宝贵的应急通信,为欠发达或人口密度低的地区提供互联网接入等。2018年对于卫星通信行业而言是一个技术和市场发展承前启后的重要节点。立足国内,第一颗国产高通量卫星“中星16号”投入运营、第一颗国产移动通信卫星“天通一号”正式商用、“北斗三号”导航系统连续发射多颗卫星确保年底具备覆盖一带一路的能力。航天科技和航天科工同时吹响低轨卫星星座建设的号角,大量人才技术资金涌入商业航天市场。新时期通讯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卫星通信技术因为具有通信容量大,传输信息过程中质量较高、大面积的区域成网覆盖以及很大程度上可以削弱甚至抵抗地理因素对通信信号带来的破坏等优势,在未来必将成为通信技术发展的主要方向。在通信和网络飞速发展的今天,及时的信息交互成为人们必不可少的基础需求,在海上、空中和偏远地带这些传统地面网络无法覆盖或者成本高昂的领域,卫星通信理应抓住机遇跟上宽带发展的步伐。“广覆盖”、“全球覆盖”意味着卫星通信“能用”,如何使其“好用”才是技术发展进一步追求的目标。发展好卫星技术,跟随世界先进技术的前沿,一定会对我们社会的方方面面提供很大的便利,依靠先进的卫星技术,我国的经济和人民生活也一定会突飞猛进的发展和提高。3.2我国卫星通信的发展与前景分析伴随时代的发展、进步,科学技术以及经济在源源不断的飞速前进,原来的通信技术已经越来越满足不了人们的要求。所谓卫星通信技术,就是通过卫星为媒介—中继站。这一技术运用的基础技术是人造卫星受干扰能力非常强。这样就能够保证信息从上到下传输过程中,不会受到干扰,这样就能非常迅速的完成。卫星通信在现代生活中运用的越来越广泛,在很多的领域都得到运用,并且推动了各个领域的发展,为我国的各项事业发展奠定了基础。随着时代的发展,卫星技术也如春笋般冒出来。在高速公路中,充分融入了卫星通信技术。尽管,卫星技术面临很大的挑战,但是,它的优点远远超越了自身的缺陷,迅速的发展起来,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技术支撑。卫星技术发展带动了经济的进步。一、卫星通信的优势1、所覆盖的范围广阔,通信的距离很长。对于一颗卫星,其所能够覆盖的地球表面能够达到百分之四十以上,其距离也是非常远,能够达到几千米。在通信过程中,不必频繁更换卫星。2、通信的容量非常大。卫星的同学容量非常大,可以达到千路以上,而且分辨率非常高,对照片和其他信息很容易辨别。3、传输的质量很高。卫星技术的优势非常明显,如,其不受地形的干扰,也不受自然环境的制约,也不受人为因素干扰,正是因为这些优点,使其通信非常稳定,而且可靠性能非常高。4、生存能力较强。通信卫星不容易受到核爆炸破坏和其它手段的攻击。还可以应用于渔政、水力防汛、勘探科考、救灾、光缆备份。5、机动性较好。作为卫星通信技术,在大型地面之间,连接了远距离干线。在机载和舰载等方面,也广泛运用卫星技术,为其提供了通信信号。在非常短的时间内,把通信网向更加广阔的区域延伸。当今,卫星通信技术取得了长足发展,带动了通信的发展,使其能够焕发出灿烂的春天。在通信技术的发展之下,卫星通信能力也有了长足发展,使其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服务的领域也越来越广。二、卫星通信的发展情况1、技术趋于成熟。通过艰苦的努力,卫星通信技术已经走向成熟,建成了很大规模的卫星电视广播传输网,我国的电视广播覆盖率逐步的提升,卫星通信技术在“村村通”中也起到了不可否认的作用。2、卫星资源充足。建成的卫星资源较多,提供卫星固定通信业务使用的卫星资源十分充足,这些充足的卫星通信资源能够满足我国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卫星通信的需求。3、卫星网全面建成。卫星通信网已经建成,具有应用或者备份的作用,能满足各种业务的需要,还可以对地面的通信网进行补充。但如果地面网发生灾害,或者超负荷过重的情况时,可以很好的保证国家通信网的畅通,而且卫星专用网在国内用处也是十分的广泛。随着卫星移动通信的发展,对数据和通信的要求也越来高,打破了移动语音、短信业务的范围,开始向更广阔的空间发展,实现了音、图等全面的融合,让人们更加愉悦的享受卫星通信技术,为人们的生活增添了无穷的乐趣和快乐。在以后的发展中,卫星通信将向更加高端的技术发展,实现卫星通信的升级。只有不断加强技术升级,才能创造出卫星通信光辉灿烂的明天。在科技人员的努力之下,必将推动卫星通信的发展和繁荣。总之,在卫星通信快速发展的今天,卫星移动通信一定会做得很好。我国卫星移动通信将有很大的发展潜力,我们应借鉴国外发展的经验教训,努力发展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卫星移动通信系统。从本质上说,抛弃它的渣滓,是近来中国卫星通信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发展好卫星技术,走在世界先进技术的前沿,必将为我们社会的各个方面提供很大的便利。以先进的卫星技术,我们的经济和民生一定会跨越式的发展。随着卫星通信技术的进步和卫星通信系统能力的提高,卫星通信的应用越来越广,提供的服务水平也越来越高。在各种先进卫星通信技术的推动下,从全局和长远来看,卫星通信的发展前景是光明而美好的。3.3我国卫星通信终端行业发展机遇分析随着全球信息化、智能化与自动化浪潮的不断升级,通信卫星技术除了在军事领域中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以外,通信卫星也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各国政府也非常重视通信卫星产业的发展,纷纷斥巨资推动本国通信卫星系统与服务的发展,可以说属于通信卫星的大时代已经来临。中国通信卫星行业的快速发展离不开政策的推动。2015年,国家出台了《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中长期发展规划(2015-2025年)》,提出“三步走”的发展规划,基本建成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体系,最终实现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发展目标。政策紧锣密鼓出台,2016年,国家出台了《2016中国的航天》,并提出“卫星通信以商业化模式为主,保障公益性发展需求”,“逐步建成覆盖全球主要地区、与地面通信网络融合的卫星通信广播系统”。2017年,国务院印发《“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对我国卫星及应用产业作出更全面细致战略部署。这意味着卫星应用产业发展将提速,市场前景越发明朗。《规划》明确指出,要做大做强卫星及应用产业,提出到2020年,形成较为完善的卫星及应用产业链。相比“十二五”,“十三五”期间对卫星应用产业扶持力度更大、要求更高。另外,我国还出台了一系列针对性政策和指导意见,积极发展卫星应用产业,推进商业卫星发展和卫星商业化应用。可以说,中国通信卫星发展正处于政策黄金期,在政策的助推下,我国卫星通信产业将迎来高速发展。与此同时,国家投入大量资金扶持卫星产业并颁布一系列政策来推动中国卫星通信产业的发展,再加上多家央企与民企积极参与到卫星通信产业上来,注入新活力,并纷纷部署中国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这个庞大的卫星通信市场,未来中国的卫星通信产业将呈现一片欣欣向荣的态势。2018年11月1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向柒星通信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发放了卫星移动终端进网批文,这是我国首张国产卫星移动通信终端入网牌照,标志着我国卫星通信业务已经形成完整的生产链,我国卫星通信业务进入了全新阶段。2016年8月6日,我国首颗通信卫星天通一号01星的发射成功。经过两年多时间的技术调试等相关准备工作,2018年5月17日中国电信宣布开放1740卫星专用号段,伴随着工业和信息化部的首张进网许可证的颁发,整个产业链布局完成。这意味着我国在卫星移动通信领域,完全的摆脱了国外长期以来的技术封锁与限制,整个卫星通信产业实现完全的自主化研发。从太空卫星到地面卫星通讯终端设备实现国产自主化,我国自主移动通信卫星系统完整产业链建设完成,正式开始进入商用阶段。卫星移动通信终端牌照的颁发则打开了军民融合发展卫星移动通信的大市场,终结了我国卫星电话需要依赖进口的时代,开启了自主可靠卫星通信技术研发的新征程,卫星通信终端这个处于卫星产业链中末端的产业,也将成为另一个有大好发展前景的产业。对于我国来说,民用通信卫星发展时间相比其他国家较晚,目前还并没有专业从事卫星通讯终端产品设计、开发和整机生产的公司。2017年国家发布了相关战略,根据需求,有科研机构在推进手持卫星通讯终端产品,但在外观、软硬件性能及工业设计方面都不够理想。民营领域的卫星通讯终端入网牌照的颁发,打破卫星通信产业被国外所垄断的局面,为具有广阔前景的卫星市场提供硬件与应用服务,使得卫星通信核心模组与芯片国产化更容易实现,也能够让中国的卫星产品和服务走出国门,让全世界的用户都能享受到。综上所述,卫星应用产业发展前景大好。随着政策落地实施,卫星通信终端市场将进入发展加速期,并促进高端装备与新材料产业突破发展,引领中国制造新跨越。3.4项目产品面对市场优势分析天通卫星智能手持终端ST830多模融合卫星手持终端(多模融合、应急所需、为行业用户深度定制)⚫双卡多待,公网支持全网通,支持大S天通卫星通信⚫支持数字窄带对讲,支持集群和DMO直通模式⚫外置多模融合单根天线设计,简约简单⚫8核64位高性能处理器,轻松应对行业专用软件⚫专业的音频设计,前置2W扬专用器,声音清晰洪亮⚫丰富的扩展接口,灵活选择配件⚫大容量电池,3A快电,瞬间补能⚫IP67防护等级,紧固耐用天通卫星船载和手持终端船载产品⚫外接卫星天线,支持室内使用⚫天通一号卫星电话、短信、邮件、传真⚫外接多座机分机,LCD大屏触摸显示⚫支持Wi-Fi热点功能,提供卫星网络接入⚫挂壁式,支持AC供电和紧急备用电池⚫内置BD/GPS定位,兼容4G地面通信手持产品⚫支持卫星通话/短信、携带方便超长待机⚫内置自主可控国产LARENA操作系统平台专网三防型手持终端ST710大屏超薄专用手持终端(公专网结合、业内首款超薄手持终端)⚫双卡多待,支持公网和专用集群通信⚫内置多模天线设计,简约简单⚫4核32位高性能处理器⚫丰富的扩展接口,灵活选择配件⚫9.9mm厚度⚫5.5寸大屏,阳光可视特种办公平板及手持终端专网三防型手持终端ST700大屏超薄专网手持终端(公专网结合、SOC单芯片方案,低功耗超长待机)⚫双卡多待,支持公网和专网集群通信⚫内置多模天线设计,简约简单⚫4核32位高性能处理器⚫丰富的扩展接口,灵活选择配件⚫12mm厚度业内超薄设计⚫5.5寸大屏,阳光可视⚫IP67防护等级,坚固耐用天通一号(天锐空间-卫星商务手机)SSTC-天慧系列设备参数品牌:SSTC(天锐空间)型号:天慧1号运营商支持:天通卫星网络,七模全网通屏幕尺寸:5英寸显示屏AMOLED(1920*1080)颜色:黑色蓝色屏幕材质:AMOLED电容触摸屏,多点触控电池容量:4800mAh待机时间:96h通话时间:6h防护等级:IP67工作温度:-40℃~+45℃标准配置:充电器、电池、USB数据线、电子说明书产品尺寸:168×78×21(mm)(不包含天线)重量:350g(含电池)网络支持:GSM:B2,B3,B5,B8;CDMA:BC0;TD-SCDMA:B34,B39;WCDMA:B1,B5,B8;TDD-LTE:B38,B39,B40,B41;FDD-LTE:B1,B3,B5,B8;天通S频段:接收:2170~2200MHz发射:1980~2010MHz待机类型:双卡槽+双待单通LTE语音方案:VoLTELTE频段:TDD-LTE:B38,B39,B40,B41;FDD-LTE:B1,B3,B5,B8;基带芯片:MSM8953应用处理器:MSM8953,2.0GHz八核操作系统:Android7.0内存:RAM:2GB,ROM:16GB摄像头:主:1300万像素副:500万像素蓝牙:支持耳机接口:TYPE-C自定义模拟耳机接口WAPI/WIFI:802.11b/g/nUSB:USB2.0GPS导航:支持北斗导航:支持终端配置⚫高通八核处理器平台,支持CA,VoLTE;⚫内存:2GB+16GB/3GB+32GBEMCP;⚫5”FHD1920*1080Amoled,Oncell电容模块;⚫13MAF后摄像头,5M前摄像头;⚫>4000mA电池,2A@快充;⚫深度定制Aneroid系统,支持OTA在线升级。SSTC-天慧1号功能特性:⚫支持天通电话,短信,9.6Kbps等数据业务;⚫天通和地面模双待;⚫支持7模全网通地面网络;⚫高清晰话音,超大音量喇叭外放;⚫高清Android显示屏,阳光下清晰可视;⚫7模式:GSM/WCDMA/TDSCDOMA/CDMA/EVDO/TDDLTE/FDDLTE。应用场景:A.重大自然灾害评估、救援、应急通讯、区域维稳等B.公安、边防、林业等部门大范围的地域监测、沟通C.藏区村落之间架设,达成乡乡通讯D.户外探险(戈壁、沙漠等地区)、地质勘探等E.石油、石化、电力等大型企业巡视油/气管线3.5市场分析结论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国内卫星通信行业的持续快速发展,将带动项目产品市场需求的持续增长,项目实施建设符合国家产业导向,实施将面临巨大的市场发展契机,实施优势明显,未来发展前景十分可观。第四章项目建设条件4.1项目厂区选址本项目建设地址是福建省新罗区龙州工业园区特种装备产业园。区域地理位置示意图4.2区域投资环境4.2.1区域地理位置新罗区是河洛文化和客家文化的融合地,民俗文化丰富。有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收录的中国民歌“龙岩采茶灯”、优秀民族文化遗产龙岩山歌、龙岩静板,还有地方特色的东肖文化庙会、江山郭公文化节和适中盂兰盆盛会等。新罗区境内有古建筑20余处,天宫山古庙为闽西南著名佛教建筑之一,典常楼和闽西工农银行旧址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龙门塔、新罗第一泉井、龙池书院、白土暴动遗址、文明塔、赤水天后宫等为省、市文物保护单位。纪念地有红四军军部和中国红军军官学校第一分校旧址、毛泽东旧居、闽西革命烈士陵园和后田暴动陈列馆。2018年10月,新罗区入选2018年度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区
、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区、全国新型城镇化质量百强区、全国绿色发展百强区。4.2.2区域气候条件新罗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气温摄氏16~20度,年平均降水量1500~1900毫米,平均无霜期291天。4.2.3区域地形地貌新罗区境域四周为海拔800多米的群山环抱,境内山峦叠嶂,山岭与河谷相间,西北、东南部较高,逐渐向东北、中部倾斜,平均海拔685米。4.2.4区域交通区位条件航空新罗区距厦门高崎国际机场高速公路14
0公里,距龙岩冠豸山机场高速公路100公里。公路新罗区到厦门港口、机场汽车车程1个半小时;有通往江西的龙长高速公路;有贯通新罗区通往漳州、厦门沿海方向、江西赣州内地方向、广东梅州方向和福建闽北通往浙江方向的319国道和3条省道公路。铁路新罗区有通往江西赣州接大京九铁路的龙赣铁路;有通往漳平接鹰厦铁路的龙漳铁路;还有已建成通车的龙岩到厦门的高速城际铁路。4.2.5区域经济发展2017年,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全区上下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牢牢把握“稳中求进”的总基调,转方式调结构,惠民生保稳定,“三大战役”取得突破性进展,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的进步。全年地区生产总值(GDP)759.9亿元(现价,快报数,下同),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9%。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9.7亿元,增长2.3%;第二产业增加值462.3亿元,增长6.4%;第三产业增加值303.9亿元,增长10.9%。三次产业比重由上年的4.3:57.6:38.1调整为3.7:58.1:38.2。第五章总体建设方案5.1总图布置原则1、强调“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处理好人与建筑、人与环境、人与交通、人与空间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从总体上统筹考虑建筑、道路、绿化空间之间的和谐,创造一个宜于生产的环境空间。2、合理配置自然资源,优化用地结构,配套建设各项目设施。3、工程内容、建筑面积和建筑结构应适应工艺布置要求,满足生产使用功能要求。4、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地形地质条件,合理改造利用地形,减少土石方工程量,重视保护生态环境,增强景观效果。5、工程方案在满足使用功能、确保质量的前提下,力求降低造价,节约建设资金。6、建筑风格与区域建筑风格吻合,与周边各建筑色彩协调一致。7、贯彻环保、安全、卫生、绿化、消防、节能、节约用地的设计原则。5.2土建方案5.2.1总体规划方案总平面布置的指导原则是合理布局,节约用地,适当预留发展余地。厂区布置工艺物料流向顺畅,道路、管网连接顺畅。建筑物布局按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进行,满足生产、交通、防火的各种要求。本项目总图布置按功能分区,分为生产区、动力区和办公生活区。既满足生产工艺要求,又能美化环境。本项目在厂区内道路两旁,建(构)筑物周围充分进行绿化,并在厂区空地及入口处重点绿化,种植适宜生长的树木和花卉,创造文明生产环境。5.2.2土建工程方案本项目建构筑物完全按照现代化企业建设要求进行设计,采用轻钢结构、框架结构建设,并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的规定及当地有关文件采取必要的抗震措施。整个厂房设计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强调丰富的空间关系,力求设计新颖、优美舒适。主要建筑物的围护结构及屋面,符合建筑节能和防渗漏的要求;车间厂房设有天窗进行采光和自然通风,应选用气密性和防水性良好的产品。生产车间的建筑采用轻钢框架结构。在符合国家现行有关规范的前提下,做到结构整体性能好,有利于抗震防腐,并节省投资,施工方便。在设计上充分考虑了通风设计,避免火灾、爆炸的危险性。《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耐火等级为二级;屋面防水等级为三级,按照《屋面工程技术规范》要求施工。结构设计方案①地基及基础根据地质条件及生产要求,对本装置土建结构设计初步定为:生产车间采用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②结构选型根据项目的自身情况及当地规划建设管理部门对该区域建筑结构的要求,确定本项目生产生间拟采用全钢结构。③本项目的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建筑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抗震等级为三级。④建筑结构的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安全等级为二级。5.3主要建设内容本项目总占地面积180亩,总建筑面积150455.00平方米,主要建设内容及规模如下:主要建筑物、构筑物一览表工程类别工段名称建筑层数(层)占地面积(m2)建筑面积(m2)1、主要建筑工程生产车间235000.0070000.00原料库房210000.0020000.00成品库房215000.0030000.00研发办公楼81500.0012000.00职工宿舍81500.0012000.00职工食堂51000.005000.00配电房1350.00350.00门卫室1105.00105.00其他附属设施11000.001000.00合计65455.00150455.002、公共设施道路硬化及停车场139000.0039000.00绿化景观工程115000.0015000.005.4工程管线布置方案5.4.1给排水一、设计依据《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2009年版)《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室外排水设计规范[2016年版]》GB50014-200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2005《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084-2017二、给水设计A、水源本项目工程水源由当地自来水供水管网供给。引入管采用管径DN150。B、室内给水系统生活给水系统由当地自来水供水管网直接供水,水质符合生活饮用标准。给水管道采用PP-R给水管,热熔连接。消防给水系统设有室内消火栓。消火栓间距不大于30米,确保同层任何部位都有两股水柱同时到达灭火点。消火栓采用SG24/65型室内自救式消火栓,消火栓口径为DN65,水龙带长25米,水枪喷嘴为DN19。消防给水管采用热镀钢管。C、室外给水系统室外给水管网系统采用生活、消防合用给水系统,水源为当地自来水供水管网供给。给水管网系统布置成环状,主要管径由DN150组成,室外设有地上式消火栓。三、排水设计室内排水室内排水采用粪便污水与生活洗涤废水合流管道,排水管采用PVC芯层发泡管道。室外排水室外排水采用雨、污分流制,生活污水排至市政污水处理厂统一处理,达标排放。雨水经雨水管道汇集,进入市政雨水回排放系统。四、消防固定灭火系统主要建筑物均按二级耐火等级建造,在各建筑物内设置有室内消防栓,同时设有二个室外消防栓。厂区若有火灾,可以较及时地扑灭。另外,本项目拟在各车间设置部分干粉灭火器,充装量为6L,灭火级别为5A,以备在火灾刚发生时使用,以避免用水灭火而导致产品损坏。5.4.2供电电气工程(l)供电电源本工程电源由国家电网提供电能,承办单位设计自备供电线路系统,安装配电功能齐全的配电装置,即可满足项目供电需求,各种生产设备总装机功率为4500KW。无功功率补偿变电室低压配电间内安装低压电力电容器进行无功功率补偿。10KV母线侧需配置无功补偿及谐波滤波装置,低压侧集中补偿自动切换。继电保护变压器高压侧采用负荷开关加熔断器保护。(2)低压配电方式及线路敷设根据建筑及负荷分布情况,采用干线式与放射式相结合方式。室外电力电缆采用埋地敷设。(3)照明车间配电及照明a、车间配电采用卜线式配电及放射式配电相结合的配电方式。分支线路敷设采用塑料绝缘线穿管沿墙或埋地敷设;b、厂房照明采用照明配电箱配电。车间照度:车间工作区照度为250一3001x;c、事故照明应采用消防保安电源独立供电,与常用电源自动切换;d、车间照明灯具采用高效节能的LED灯。电能管理与节电措施车间低压配电室的低压进线柜装设电流表、电压表和有功、无功电度表。各电器产品选用最新型、节能型。车间供电尽量缩短线路长度,减少电能损耗。提高功率因数、降低无功损耗。电气安全为防止绝缘破坏时的危险电压,在正常情况下,凡不带电的用电设备金属外壳,配电装置的金属构架、电缆外皮、母线外壳.电力线路的金属保护管等均采取接地保护。厂房屋面设有避雷带,防雷和接地共用接地装置,接地电阻不大于3欧姆。办公区域照明灯具主要以LED节能灯为主,结合场所功能需要,可适当布置一些功能效应灯。办公区各出口部位、变配电室、重要场所设置应急照明及诱导灯。楼梯间照明采用声光感应控制,走廊等照明采用分层集中控制。室外道路照明采用白动与手动控制结合开启关闭。(4)避雷及接地本项目建筑物屋顶避雷采用避雷网防雷系统。严格按《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防雷建筑防雷措施进行。避雷接地、电气保护接地,共用接地极组,该接地极利用钢筋硷基础中结构钢筋。所有管道均做等电位联结。(5)通讯及互连网络建筑物内预埋设通讯及互连网络线路。通讯及互连网络的户外线路均采用埋地敷设。(6)排风设置车间排风利用自然通风和机械通风相结合。厂房设备在运转过程中会散发热量导致夏季室内温度较高,也有损职工的身体健康,为此本项目应考虑在厂房内的相关位置设置局部排风系统,在厂房的墙上或屋顶位置设排风机,另外,在厂房内设置部分吊扇,以便夏季降低室内温度。5.5道路设计1、设计原则厂区道路布置原则应满足企业运输、消防、管线布置、绿化等方面要求,满足交通便捷通畅的要求。2、布置形式和宽度厂区内根据平面布置,设置环形道路,为混凝土路面,路面宽度主道6米。该干路主要为运输原料、成品出厂。道路设计既要满足业务结构流程,同时也满足消防要求。5.6总图运输方案场外运输采用汽车运输,由自备车辆及社会车辆解决。厂内运输采用装载机、自卸汽车、叉车及手推车完成。5.7土地利用情况5.7.1项目用地规划选址项目用地位于福建省新罗区龙州工业园区特种装备产业园,该区域交通便利,资源条件丰富,适合项目的建设。5.7.2用地规模及用地类型l、用地类型项目建设用地性质为规划性建设用地。2、用地规模本次建设项目占地面积180亩,总建筑面积150455.00平方米。3、土地利用现状厂区地势平坦,水源丰富,水质优良,交通畅达,可满足生产要求。4、用地指标项目用地指标表序号技术指标名称数量单位1厂区占地面积120000.60㎡2建筑面积150455.00㎡3建构筑物占地面积65455.00㎡4建筑计容面积150455.005建筑系数54.55%%6容积率1.257绿地率12.50%%8投资强度540.82万元/亩以上指标均符合国家规定标准。第六章产品方案及技术方案6.1主要产品方案本项目主要生产卫星通信智能终端系列产品,达产年生产能力为:年产多模融合卫星智能手持终端、专网三防型手持终端等产品100万件。6.2产品生产采用标准本项目产品严格执行国家标准及行业标准。6.3产品价格制定原则项目产品的定价根据目前同类产品市场定价原则。初入市场,为了提高市场占有率,项目选择较低价位入市,以更高的性价比占领更多的市场份额。高市场占有率为提高盈利率提供可靠保证。当然,在此之前公司结合市场竞争状况,确定有利可图的销售目标。6.4产品生产规模确定从本项目产品的生产规模主要从国家及地方政策、市场需求状况、资源供应情况、企业资金筹措能力、生产工艺技术水平的先进程度、项目经济效益及投资风险性等方面综合考虑确定。如生产规模太小,则存在能源资源消耗大、技术水平不能充分发挥、产品质量稳定性差等弊端,同时也不利于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但生产规模过大,势必增加成本和增加资金筹措等方面的难度,市场推广度、综合服务满意度也难以到位,同时还存在投资风险过高等问题。考虑到公司目前资金力量,根据目前产品市场状况以及该产品在国内的生产工艺技术进展情况,项目公司确定生产规模定为:年产多模融合卫星智能手持终端、专网三防型手持终端等产品100万件为宜。6.5项目产品工艺流程6.5.1工艺设计指导思想1、以产品质量为中心,以技术进步为先导,重点采用和开发产品性能、关键生产工艺、设备及检测手段,使技术水平达到国内领先地位。2、设计中设备选型及平面布置考虑具有一定的柔性。3、为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及实现安全生产,确定适当的机械化、自动化程度。4、环保、安全、节能、消防等方面严格按照国家及地方政府的相关政策及法规执行。6.5.2产品工艺流程电源模块——串行数据接口——输入模块——显示模块——综合数据控制系统——GPS模块——USB接口第七章原料供应及设备选型7.1主要原材料供应1、主要原材料项目所需主要原、辅料为:芯片、天线、电路板、壳体等。2、原材料来源项目原辅料来源为国内及项目建设当地市场采购,市场资源充足,可满足企业需求。项目企业将与供货方建立长期稳定合作关系,以保证原辅料供应,满足企业长足发展需求。7.2主要设备选型7.2.1设备选型原则1、设备性能先进技术水平及装备水平先进,单位产品物耗、能耗低,加工程度和加工能力较高,设备运行稳定,生产能力和劳动生产率较高,连续化、机械化和自动化程度较高,具有较高安全性和卫生要求。2、适用性强与市场条件适应,有能力进行生产调节,有利于开拓国内外市场;与原料和其他辅助材料加工要求适应;与工艺技术要求相适应,同项目生产能力相匹配,主要设备及辅助设备之间相互配套;与建设规模、产品方案相适应,满足现有技术条件下使用要求和维护要求;与安全环保相适应,确保安全生产,尽量减少“三废”排放。3、可靠性高设备成熟度高,采用已充分验证并使用的设备;生产稳定性高,不对人员造成危险;使用寿命长。4、技术经济合理设备选择尽量立足国内,国内设备不能满足工艺要求、生产要求、质量要求等情况,再考虑购置国外设备;设备配置应均衡合理,考虑整条生产线配置综合经济性,选择投资小、成本低、利润高、经济合理设备选择方案。7.2.2主要设备明细本项目设备选择主要考虑降低物耗、能耗,提高装置的机械化和自动化水平,根据项目工艺技术的要求,本着科学、先进、可靠、运行维护方便、节能、环保等原则,经过比较,购置以下设备:主要生产设备一览表序号名称数量单位1贴片机5台2综测仪6台3三角支架10台4全自动生产线3条5数据库服务器6台6检测设备10套第八章节约能源方案8.1本项目遵循的合理用能标准及节能设计规范《工业企业能源管理导则》GBT15587-2008《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736-2012《工业设备及管道绝热工程设计规范》GB50264-2013《工业设备及管道绝热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185-2010《节电技术经济效益计算与评价方法》GB/T13471-2008《中小型三相异步电动机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GB18613-2012《三相配电变压器能效限定值及节能评价值》GB20052-2013《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15《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4《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138.2建设项目能源消耗种类和数量分析8.2.1能源消耗种类1)、动力生活、生产主要动力为电力。2)、其他能源项目使用其他能源为生活用水。8.2.2能源消耗数量分析1)、用电量:根据生产动力及照明需求测算年用量为2332.80万度。项目用电设备采用新式省电设备,约可节省能源成本30%。项目选择无铁损及铜损较小与效率较高的变压器。企业在停止运转期间以及休假停工时,停用的变压器宜切断高压侧电源,以减少铁损。另外,生产时间尽量避开用电高峰时段,选在低电价时间内生产可节约部分开支。2)、用水量:年用量2.40万吨。8.3项目所在地能源供应状况分析项目地址位于福建省新罗区龙州工业园区特种装备产业园,本区域内主要能源供应情况分析如下:1、电:本项目拟采用国家电网在当地的变电站供电方案,电压等级为10kv,本地电力丰富,用电有保障。2、水:由市政供水管网引至厂区,水量充沛,可满足工程、生产、生活、消防等用水需要。8.4主要能耗指标及分析1、以全年的能源耗用量进行分析序号名称数量单位折算系数吨标准煤1电2332.80万度1.2292867.012水2.40万M30.8572.059合计2869.072、项目工业总产值及工业增加值根据项目经济评价确定本项目工业总产值为235000.00万元,工业增加值[工业增加值=工业总产值-工业中间投入+应交增值税(生产法)]=107720.27万元。3、项目能耗指标的计算本项目万元产值综合能耗(标煤)为:0.0122吨/万元,万元增加值综合能耗(标煤)为:0.0266吨/万元。由上表可见,该项目能源耗用量较小,能耗指标远小于国家标准。8.5节能措施和节能效果分析8.5.1工业节能1)、采取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加强原材料的综合利用和合理利用,以降低原材料的消耗。原材料加工的余料,积极组织回收利用,对不能利用的废旧材料,按有关规定销售给合法经营的物资回收再生部门。在生产过程中,按国家规范及生产工艺,采用正确的操作步骤,尽量不使用不可再生的原料。2)、供配电设计本着经济合理,技术先进,节省电能为原则,生产设备、仪器设备及供电设备均选_用耗能低、效率高的节能换代产品,配电室内安装低压电容器补偿屏,降低无功功率损耗,提高功率因数,节约能源消耗。光源选用科学、高效、节能的声光控制方式,严格实施绿色照明。3)、供水管网系统均采用合理的输送工艺,尽可能降低途中消耗。4)、项目建成后,根据各建筑物的功能、用电负荷、用水的性质,供水、供电系统在入口处均安装计量和节流装置。8.5.2节水措施节约用水是中国的一项重大国策,是当前倡导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解决水资源短缺和水资源污染的重要举措。为有效节约用水,本项目拟采用如下节水方案:1、供、用水系统管路及设备,如阀门、水泵、冷却设备、储水设备、水处理设施及计量仪表等,均应选择节能型产品或按国家有关规范和产品标准的要求设计、制造、安装。2、企业内各用水部门,由本企业安装计量分水表,车间用水计量率应达到100%,设备用水计量率不低于90%。并保证计量水表的完好率、检定率。3、在给水系统中应采用良好的阀门,减少水资源的跑冒滴漏。4、根据中国供水情况,应用内壁光滑的供水管材,减少管道沿程水头损失;降低供水能耗。5、生产净循环水循环使用,减少废水排放,节约水资源。同时根据季节变化、机组生产情况及时调节机组冷却用水量大小,降低消耗量。6、采用节水型卫生器具以减少供水量,同时也就减少了供水能耗。8.5.3建筑节能1)、建筑能耗指标生产车间热指标为110W/平方米;办公楼和宿舍热指标为70W/平方米。照明:照明照度标准为250LX。建筑围护结构隔热水平:围护结构传热系数屋顶0.6;外墙0.55;地板0.5;门窗密封性指标:不低于国标Ⅸ建筑外窗空气渗透性能分级及其检测方法》(GB7107)规定III级水平,相当于窗户每米缝长的空气渗透量:qL≤2.5m³/(m.h)2)、建筑围护结构:生产车间为保温隔热彩钢结构,外墙砌体结构为增加外墙保温层。3)、空调制冷系统按设计负荷设置,并有调节控制装置及能量计量仪表。4)、门窗采用中空门窗,照明要确定科学的照明控制方式,选用高效节能照明光源,在室内照明控制中,主要采用声控、光控、红外等智能化的自动控制系统,减少照明用电和延长照明产品寿命。5)、建筑材料使用节能环保新型墙体材料。8.5.4企业节能管理企业节能管理包括:制定节能规划,加快节能技术改造,完善能耗定额、统计等基础工作,按照《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等标准要求,合理配备能源计量器具,定期开展能源平衡测试和能源审计。要把节能降耗的目标和责任落实到车间、班组和具体责任人,实施节奖超罚措施。有关部门要尽快制定重点用能企业节能管理办法,采取分类指导、监督检查、统计公报、信息交流等措施,加强节能管理。对重点用能企业主要负责人实行节能工作问责制。8.6结论本项目生产选用了目前国内先进的工艺流程和设备,最终产品的单位综合能耗指标和主要工序能耗指标均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经过分析比较,企业针对本项目的具体情况,制定了利用能源及节能技术措施,有效的降低了各类能源的消耗指标。第九章环保措施9.1环保依据及设计原则9.1.1环境保护设计依据1)《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2)《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2017);3)《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折叠屏手机维修质量控制技术研究-全面剖析
- 2025年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法规与安全文化建设考试题库
- 2025-2030全球及中国电子学习虚拟现实行业市场现状供需分析及市场深度研究发展前景及规划可行性分析研究报告
- 库克群岛毛利语中的传统节日相关词汇研究论文
- 《藜麦在婴幼儿食品开发中的可行性研究》论文
- 2025年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模拟试卷(辐射事故案例分析)
- 2025年统计学专业期末考试题库:统计调查误差控制与数据可视化技巧试题
- 2025-2030全球及中国数据可视化工具行业市场现状供需分析及市场深度研究发展前景及规划可行性分析研究报告
- 2025-2030全球及中国建筑信息建模(BIM)行业市场现状供需分析及市场深度研究发展前景及规划可行性分析研究报告
- 2025-2030全球及中国基于云的业务分析软件行业市场现状供需分析及市场深度研究发展前景及规划可行性分析研究报告
- 2025浙江温州市公用事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招聘54人(第一批)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及控制技术 课件 项目4 驱动电机控制系统结构原理与检测
- 小学生防诈骗课件
- 绘本故事《奶奶的青团》
- 2024年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高职单招(英语/数学/语文)笔试题库含答案解析
- 四方公司机组扭振监测、控制和保护新技术-
- 装配式公路钢桥使用手册(word)
- 新标准大学英语(第二版)视听说教程2答案
- 玻璃瓶罐的缺陷产生原因及解决方法
- 206前列腺穿刺活检临床路径
- 《基于智慧云课堂的互动教学研究》课题研究中期阶段性总结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