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建筑史:第二章 秦汉时期的建筑设计_第1页
中外建筑史:第二章 秦汉时期的建筑设计_第2页
中外建筑史:第二章 秦汉时期的建筑设计_第3页
中外建筑史:第二章 秦汉时期的建筑设计_第4页
中外建筑史:第二章 秦汉时期的建筑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篇中国建筑史第二章秦汉时期的建筑设计第一节秦朝时期的建筑设计第二节两汉时期的建筑设计第三节小结第一节秦朝时期的建筑设计秦统一中国大陆——第一个中央集权制度——为后世历代王朝所继承——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基础。1.对内:防叛变——邻近咸阳,建六国宫;2.对外:御外敌——边疆设郡县,修缮补筑长城;3.建筑恢宏壮丽的宫殿陵墓(阿旁宫),修筑道路——统一中国的建筑设计风格逐渐形成。4.建筑设计的特点(1)建筑材料:陶制砖(画像砖、铺地青砖、承重用砖)、瓦及管道——砖的发明是中国建筑设计史上重要成就之一。离宫别馆平面图摒弃了传统的城郭制度,在渭水南北两岸建造许多离宫——穷奢极欲的状况“离宫别馆,弥山跨谷,輦道相属,木衣绨锈,土被朱紫,宫人不移,乐不改悬,穷年忘归,犹不能遍”秦咸阳宫一号遗址复原图(2)建筑结构:抬梁式木结构使用更成熟、水平高,尤其是大跨度梁架的设计。(3)建筑形式:阿旁宫、骊山陵、万里长城及驰道与直道。抬梁式构架穿斗式构架宫殿

阙,是我国古代在城门、宫殿、祠庙、陵墓前用以记官爵、功绩的建筑物,用木或石雕砌而成。一般是两旁各一,称“双阙”;也有在一大阙旁再建一小阙的,称“子母阙”。古时“缺”字和“阙”字通用,两阙之间空缺作为道路。阙的用途表示大门,城阙还可以登临瞭望,因此也有把“阙”称为“观”的。汉画像砖上的阙门形象陵墓防御及交通封建社会上升期——社会生产力发展——木架建筑日趋成熟,砖石建筑和拱券结构有了很大发展——保存许多砖石建筑遗址。建筑设计特点:1.建筑材料与结构砖石建筑(东汉)——砖石建造低下工程(西安长安城下水道);木构和夯土技术相结合的台榭式构造方式(西汉),而后台榭高台建筑渐减少,多层阁楼大量出现——抬梁式木构架结构形式,斗拱挑檐——古代木构架的抬梁式、穿斗式、井干式基本结构形式已成型。第二节两汉时期的建筑设计汉朝长安南郊明堂复原图2.建筑的空间布局庭院式的群体建筑布局基本定型,已接近后世建筑。3.建筑设计形式屋顶形式:庑殿、歇山、悬山和攒尖;设有卧棂栏杆、石木门;窗的纹样多样;设有顶棚、柱;使用板瓦和筒瓦,瓦当(防屋檐被风雨侵蚀,亦有装饰效果);4.建筑装饰设计画像砖(空心和实心砖)建造墓室,砖面纹饰图案题材广泛——社会面貌的写照,史料研究价值大;汉代时的陶楼、陶屋和陶院落小结1.建筑设计活跃,建筑风格渐趋统一;2.建筑结构:木框架结构(抬梁式,大跨度梁架)+拱券结构(西汉开始使用拱券结构,大量用于下水道及墓葬;东汉出现穹窿);3.以都城、宫室、陵墓和祭祀建筑为主;4.大量使用陶器,尤其是画像砖和纹饰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