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部分地区高三下学期语文考前押题试题汇编:古代诗歌阅读_第1页
江苏省部分地区高三下学期语文考前押题试题汇编:古代诗歌阅读_第2页
江苏省部分地区高三下学期语文考前押题试题汇编:古代诗歌阅读_第3页
江苏省部分地区高三下学期语文考前押题试题汇编:古代诗歌阅读_第4页
江苏省部分地区高三下学期语文考前押题试题汇编:古代诗歌阅读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代诗歌阅读江苏省徐州市2024届高三最后一卷语文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6题。喜迁莺①蔡挺霜天秋晓,正紫塞古垒,黄云衰草。汉马嘶风,边鸿叫月,陇上铁衣寒早。剑歌骑曲悲壮,尽道君恩须报。塞垣乐,尽橐鞬②锦领,山西年少。谈笑。刁斗静,烽火一把,时送平安耗。圣主忧边,威怀遐远,骄虏尚宽天讨。岁华向晚愁思,谁念玉关人老?太平也,且欢娱,莫惜金樽频倒。【注】①嘉祐年间,蔡挺任庆州太守,屡次击退西夏军队的进犯,立下大功。后调任渭州太守,于战斗间隙写就这篇词。②橐鞬,藏箭和弓的器具。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开篇点明时间地点,并通过紫塞古垒、黄云、衰草、边鸿等意象展现了边塞的独特环境,渲染了寒荒萧瑟的氛围。B.上阙两个“尽”字,分别凸现了上下齐心报效君国,和将士们英姿飒爽风纪严明,富有表现力。C.用“谈笑”二字,承接“山西年少”,写出了将士们平定边境的从容,与“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中的“谈笑”表意相同。D.“圣主”三句写出了朝廷的忧虑边患,威震边庭,怀柔远方,也表现出词人对这一边防政策的理解与支持。16.本词与高适的《燕歌行》中都塑造了边塞将领的形象,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他们的不同。(6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15.(3分)D(“对这一边防政策的理解与支持”错误,词中有对边防政策的暗讽)16.(6分)①对敌态度:《燕歌行》中“常轻敌”可见将领骄纵轻敌;本词“铁衣寒早”可见将领恪尽职守。②将士关系:《燕歌行》中“半死生”“犹歌舞”可见将领不恤士卒;本词“尽道”可见将领治军有方。③作战效果:《燕歌行》中“未解围”表现将领碌碌无能;本词于“谈笑”体现将领多谋善战。评分建议:每点2分。江苏省盐城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5月考前指导语文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画角①东城李贺河转曙萧萧,鸦飞睥睨高②。帆长標越甸,壁冷挂吴刀。淡菜生寒日,麵鱼選白涛。水花沾抹额③,旗鼓夜迎潮。【注】①画角:古管乐器,军中多用以警昏晓,振士气,肃军容。②睥睨:城上锯齿形的短墙。③抹额:军士的头巾。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颇有意趣,长河渐落,曙光初照,本来静悄悄的黎明忽然被惊飞的乌鸦打破,由静而动,使人如临其境。B.颔联选取郊野高扬的长帆和城头寒光闪闪的吴刀两组物象,凸显水军营寨的特征,为下文描写紧张的训练作铺垫。C.颈联所写的淡菜、缅鱼等沿海风物,表现当地物产的丰饶,蕴含了诗人对和平富庶生活的珍惜以及对戍边将士的赞美。D.全诗先见景,再见物,最后才见人,并采用倒叙手法写夜中巡航操练之事,体现了李贺诗歌奇巧的特点。16.此诗为李贺游海防兵城甬东时所作,有人认为诗题应为“画甬东城”,理由是全诗内容与“画角”无关。请结合诗句予以反驳并说明理由。(6分)15.C16.以夜鸦受惊而飞之景暗示画角之声;以长帆、吴刀等军营特色意象关联画角的存在;以水军迎潮操练之事暗含画角之声。(共6分,每点2分)江苏省扬州市2024届高三考前调研测试语文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15~16题。除架①

(唐)杜甫

束薪已零落,瓠叶转萧疏。幸结白花了,宁辞青蔓除。

秋虫声不去,暮雀意何如。寒事今牢落,人生亦有初。

除架

(清)沈德潜

豆架高于屋,垂藤满院阴。清霜欺太早,弱蔓力难禁。

自识荣衰理,元无爱恶心。呼童执斤斧,斫取一沉吟。【注】①除架:指瓜收后拆除瓜架的农事。15.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杜诗首联“已零落”“转萧疏”,以精辟的语言呈现时节变换的景象,“零落”与尾联“牢落”相呼应,结构谨严。

B.杜诗颔联代瓜架传达心声:架子上开过花,结过果,见证了成长的历程,而此时藤蔓尚青,除架并不是好时机。

C.沈诗尾联以动作和神态描写收束全诗,含蓄而悠远,与颈联通达的认知形成反差,体现了诗歌跌宕起伏的美感。

D.两首诗均选择了典型意象,杜诗用“秋虫”“暮雀”,其悲可见;而沈诗用“清霜”并着一“欺”字,其怨自显。

16.两首诗均见除架而有感,你认为二者所感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6分)15.B(“宁”表示反问,意思是“不辞青蔓除”。)

16.同:两首诗都写出了昔盛今衰之慨。(2分)异:①杜诗写花开瓠结,除蔓何辞,有功成身退之义;人生短暂,活出价值,有回味过往的宽慰。(2分)②沈诗中明知荣衰之理,仍有除架的不舍。(2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酌情赋分。)江苏省泰州中学2024届高三模拟预测语文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秋思④陆游利欲驱人万火牛,江湖浪迹一沙鸥。日长似岁闲方觉,事大如天醉亦休。砧杵敲残深巷月,井梧摇落故园秋。欲舒老眼无高处,安得元龙百尺楼②。【注】①此诗为陆游致仕后在家乡山阴(今浙江绍兴)所作。②元龙百尺楼:元龙,即陈登,三国时人。许汜路过下邳见陈登时,陈登自己睡大床高卧,而让许汜睡下床,许汜对此非常不满,刘备批评他在天下大乱之时,不可只顾自己“求田问舍”,应像陈登那样具有扶世救民的志向。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中,“万火牛”和“一沙鸥”形成鲜明对比,作者嘲笑了追名逐利的小人,表现了自己高尚的志趣。B.“日长似岁”写出作者对时间流逝的感受,“闲”与“醉”看似轻松,实则沉重,包含着作者愤懑不平的自嘲和期待之情。C.颈联使用视听、虚实结合的写景手法,虚写砧杵之声、梧桐叶飘落,表现了诗人整夜无眠、思念故园的悲凉情绪。D.尾联中,作者想要凭高望远,舒展一下昏花的眼睛,“无高处”“安得”和首联相应,突出了自己无人理解、无处寄托的孤独处境。16.钱钟书在《宋诗选注》关于陆游的介绍中指出:“爱国情绪饱和在陆游的整个生命里,洋溢在他的全部作品里。”请结合此诗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6分)15.C16.①诗人通过“万火牛”表示了对置国家与民族利益于不顾,为了一己私利而争先恐后的人的鄙视,表现了自己对国家的担忧。②通过“一沙鸥”“闲方觉”“醉亦休”表达了自己一腔抱负却难以实现,英雄失路、报国无门的悲愤、苦闷之情。③结尾以陈登自况,自己虽然年事已高,但依然希望能像陈登一样有高远志向,扶世救民,为国分忧。江苏省南通市2024届高三模拟预测语文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岁晚怀古王安石先生岁晚事田园,鲁叟①遗书废讨论。问讯桑麻怜已长,按行松菊喜犹存。农人调笑追寻壑,稚子欢呼出候门。遥谢载醪袪惑②者,吾今欲辩已忘言。【注】①鲁叟:孔子。②载醪袪惑:相传西汉扬雄常喜欢人带着酒肴向他请教释惑。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人称孔子为“鲁叟”,并不想再讨论儒家思想,表明他潜心归隐之意。B.颔联中一“怜”一“喜”,运用对比的表现手法,流露出物是人非的伤感。C.“调笑”“欢呼”生动地描绘了一幅温馨快乐、富有情趣的农家生活场景。D.这首怀古诗隐含诗人当时的人生际遇,同时表达诗人所追求的人生志趣。16.有评论说诗中的“先生”指陶渊明,请结合全诗谈谈这样说的依据。【答案】15.B16.①“晚事田园”符合陶渊明晚年归隐的生平经历。②诗中“桑麻”“松菊”“稚子候门”“载醪祛惑”“欲辩已忘言”等都出自陶渊明的诗句。③诗中表达的思想与陶渊明归隐田园的思想相契合。【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B.“运用对比的表现手法,流露出物是人非的伤感”错误。“怜”为可爱,怜爱的意思,并非与“喜”构成对比,颔联表达了“先生”为桑麻、松菊茁壮成长、凌寒挺立欣喜的感情。故选B。【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首联中,诗人描写了在田园中忙忙碌碌,以至于废书不观,不再纠疑质难、唇枪舌剑的情景。“事田园”“废讨论”的动作描写与情景勾勒与陶渊明远离纷扰离儒入道、安心田园、悠游安闲的追求吻合。诗中先生、田园、鲁叟、问讯桑麻、已长、松菊、犹存、农人、寻壑、稚子、候门、载醪祛惑、欲辨已忘言等词或词组化用或引用了《归去来兮辞》《饮酒(其五)》中的诗句。这首怀古诗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喜爱与陶醉,与陶渊明归隐田园的思想相契合。江苏省南京市南师附中2024届高三第四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6题。摸鱼儿辛弃疾淳熙己亥,自湖北漕①移湖南,同官王正之置酒小山亭,为赋。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长门=2\*GB3②事,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注】①漕:转运使的省称。=2\*GB3②长门:汉武帝时,陈皇后失宠,幽居长门宫。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本词开篇流露出作者对春天的恋恋不舍。“风雨”“落红”等暮春意象写出春归的惨淡,更写尽了南宋朝廷风雨飘摇的国势。B.上片作者将自己比拟为殷勤的蜘蛛,一天到晚勤勤恳恳抽丝结网,粘惹那象征残春景象的杨柳飞花,以此留春,其情可悯。C.下片词人以“蛾眉”自喻,婉言在朝堂遭人排挤,又以红颜“皆尘土”劝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