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复习课件七年级历史上册_第1页
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复习课件七年级历史上册_第2页
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复习课件七年级历史上册_第3页
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复习课件七年级历史上册_第4页
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复习课件七年级历史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七年级

上册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东汉末年的农民起义和军阀割据,结束了汉朝大一统的局面。尽管有魏、蜀、吴的局部统一以及西晋的短暂统一,但三国两晋南北朝的绝大部分时间都处于分裂割据状态。北方少数民族的大量内迁,推动了民族交往、交流与交融。区域的开发尤其是南方经济得到发展,科技文化有着显著的进步,这些都为新的统一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1.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之一。下面是中国古代历史时间轴片段,其中对①②③的朝代及时间轴阶段特征表述正确的是()A.朝代:秦、东晋、西晋特征: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B.朝代:蜀、西晋、东晋特征: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C.朝代:汉、西晋、东晋特征: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D.朝代:蜀汉、西晋、东晋特征: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D2.据史料记载,曹丕的亲信华歆率百官联名上书,劝汉献帝把帝位让给魏王曹丕,曹丕故作推辞,在汉献帝“三让”后才“答允”。曹丕还引用上古君王尧、舜、禹禅让的依据,以示自己是“以德配天”而非“乱臣贼子”。据此可知,曹丕代汉称帝()A.加强了对南方少数民族的控制B.力图避免与儒家的伦理相悖C.为西晋统一奠定了基础D.开启了三国鼎立的局面B3.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和西北的少数民族不断内迁,已经进入黄河流域的少数民族也继续向中原推进,黄河南北千里之地,许多垦殖区演变成牧区,农牧分界线南移。这一状况在客观上()A.

加剧了自然环境的恶化B.有利于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C.

有利于土地的休养生息D.推动了北方各族封建化进程C4.右图中的祖逖胸怀大志、忧国忧民,为收复失地而大胆进言、身体力行的胆识,受到后人的尊敬。下列与祖逖相关的成语典故是()C5.南朝宋武帝刘裕在位期间,出现了“委任宗室子弟”“太子东宫重兵围积”“寒门掌机要”等现象。据此可推知该时期()A.皇权有所强化B.门阀政治终结C.宗王势力崛起D.中枢权力转移A6.《晋书》记载晋武帝太康年间(280—289年),其中8年有霜雪冻灾。《魏书》记载:“雍州陨霜,杀桑麦。”而江南地区森林茂密、沼泽相连,气候温暖潮湿。材料反映出两晋南北朝时期人口南迁的原因是()A.北方战乱频繁B.南方自然条件优越C.经济重心转移D.南方农业优于北方B7.东晋时期,洞庭湖的渔业发达,在南迁人口增多后,又出现了许多小鱼塘,洞庭湖周围的渔业也被带动发展起来,有“仓廪充实”之说。淮南地区土地肥沃,同时流民也大多集中于此,因此这里每年“良畴万顷”,是重要的粮食产地。这说明()A.东晋时期经济重心开始南移B.东晋时南方成为粮食的主要产地C.北民南迁推动江南商业发展D.北民南迁促进了南方经济的开发D8.三国两晋时期,江南地区出现了越窑、瓯窑、婺窑等著名窑址,所制器物加工精细,可与金、银器相媲美,成为当时名门望族的日用品。此现象反映了当时()A.政权分立的加剧B.南方经济的发展C.民族交融的加强D.农业技术的进步B9.北魏迁都洛阳之前,汉族官僚围绕礼制问题进行了旷日持久的争论,以至于孝文帝不得不遣使到江南地区,以期通过引入江南典籍来解决北魏的礼制问题。他又派遣蒋少游赴江南考察建康城宫殿样式,此后洛阳的宫室制度皆出于蒋少游之手。由此可见()A.

江南文化引发孝文帝改革B.孝文帝改革照搬江南文化C.

南北朝对峙局面已经结束D.民族交融伴随着文化认同D10.以下是北魏孝文帝改革前后的部分官职名称变化情况表。据此可以判断,北魏孝文帝改革()A.促进了鲜卑族的汉化B.保持了鲜卑族的特色C.推动了北魏文学发展D.丰富了鲜卑族的语言A11.南北朝时期中原地区流行北方民族的裤装。但是,北方民族的窄口裤被汉族采用后,裤口被加大,形制上向汉族传统的长衣靠拢,有点类似于“喇叭裤”。这股流行风甚至刮到了军队里面,军人们也开始穿“喇叭裤”。遇到军事任务时,就用带子在裤子膝盖处绑紧(如下图)。服饰的变化,说明南北朝时期()

A.民族之间的交融得到加强B.南方经济得到发展C.从分裂开始走向局部统一D.科学技术进步明显A12.《齐民要术》中汇总了北魏以前有关家畜饲养的方法,吸收了拓跋氏的牧业经验,叙述了兽医术及酥、酪等乳制品加工和羊毛制毡技术。可见《齐民要术》()A.

建立了较为完整的农学体系B.是对当时生产技术的全面汇集C.

反映了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D.介绍了当时最先进的生产技术C13.《齐民要术》详尽收集了古代劳动人民在农业生产领域创造的经验,其中《种谷》篇中写道:“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任情返道,劳而无获。”这反映了我国劳动人民()A.认为精耕细作传统要坚持B.反对政府重农抑商政策C.提倡节约使用自然资源

D.懂得要顺应天时地利D14.南朝天文历法算学家祖冲之“不虚推古人”“亲量圭尺,躬察仪漏,目尽毫厘,心穷筹策”。他还有两句名言:“愿闻显据,以核理实”“浮辞虚贬,窃非所惧”。这体现出了祖冲之具有()A.甘于寂寞的精神B.注重实践的科学精神C.反抗权威的思想D.注重调查的研究精神B15.书法家沈尹默道:“王羲之不曾在前人脚下盘泥,依样画着葫芦,而是要运用自己的心手,使古人为我服务,不泥于古,不背乎今。”据此可知,该书法家认为王羲之的书法具有()A.

传统性B.服务性C.延续性

D.创造性D16.(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在列国争雄战争的过程中,春秋时的百余国到战国中期,便只有七个大国了。七国本身都是地区性的多民族国家。齐国内有原来的东夷各族,秦国内有义渠、大荔等西戎各族。燕国内有原来的狄族、北戎……七国疆域内的各少数民族与华夏族交往十分密切,大多逐渐与华夏族融合起来,处于七国周围地区的各少数民族与七国的关系既有对抗也有和平交往。——摘编自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先秦卷》材料二

自东汉末年至魏晋之际,原居西北至东北边远地区的许多少数民族纷纷入居内地……内迁各族人口众多,广泛分布于北方各地……魏晋南北朝时,由于战乱频仍,大批中原人聚集宗族乡里组成流民群,向南迁徙。——摘编自卜宪群《简明中国历史读本》材料三

北方草原的游牧民族是以“食肉饮酪”著称的。乳酪制品是北方草原民族的发明创造。中原上古时代也有“酪”,但是和乳酪不是一回事……随着农耕、游牧两大经济文化区的形成和相互交流的展开,草原牧民的饮食习俗也逐渐传入中原。到了北朝,羊肉乳酪竟然被称之为“中国之味”。——摘编自李根蟠《从〈齐民要术〉看少数民族对中国科技文化发展的贡献》(1)根据材料一,归纳春秋战国时期各地区、各族人民加强联系的方式。(4分)方式:诸侯国直接管辖少数民族居住地区;(2分)诸侯国与少数民族政权之间的相互对抗与和平交往。(2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东汉末年至南北朝时期人口流动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4分)特点:移民数量众多;西北、东北少数民族迁移内地;中原人民大量南迁。(任答两点即可,2分)影响:促进了民族的交往、交流与交融;加快了南方地区的开发。(每点1分,共2分)(3)材料三反映了怎样的历史现象?(2分)从时代背景、中华民族发展等角度谈一谈你对“中国之味”的理解。(2分)现象:不同民族间饮食文化的相互交流。(2分)理解:“中国之味”反映了魏晋以来,不同民族的饮食习俗的交流,是北方地区民族交融的例证;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每点1分,共2分)17.(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请你补充表格处的空缺内容,并列举该人物在其他领域的一项成就。(4分)将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2分)成就:制定《大明历》。(2分)(2)在上表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围绕“古代发明对于文明的影响”角度拟定一个论题,并展开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价值观正确。(8分)论题:中国古代的发明创造推动和促进了世界文明的发展。(2分)论证:东汉时期,蔡伦总结前人经验,改进造纸工艺,此后纸的使用日益普遍,成为人们广泛使用的书写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