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水土污染防治管理制度_第1页
地下水土污染防治管理制度_第2页
地下水土污染防治管理制度_第3页
地下水土污染防治管理制度_第4页
地下水土污染防治管理制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授权编号: 版本: 生效日期: 首次发行日期: 页码: 1f6编制审核批准生产部MFG□市场部SALES□品质部A□人力资源部R□采购部C□技术部H□财务部N□S部□计划部PP□修订记录版本 修订日期修订说明修订者A 首版第一次发行XXX相关部门确认会签:1、目的相关部门确认会签:为贯彻落实环境保护有关法律、法规、规章、标准和企业环保管理制度,确保在生产经营活中物的环境危害因素得到有效控制,预防可能导致的土壤污染事故发生,通过采取环境事故患排查的手段及时发现隐患,加以治理消除。明确各车间、部门、环境保护管理人员在环境患排查工作中的职责,特制定本制度。2、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公司厂区地下室及土壤污染防治有关工作。3、编制依据3.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3.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3.3GB/336600土壤环境质量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3.4GBT/14848地下水质量标准3.5污染地块土壤环境管理办法3.6企业拆除活动污染防治技术规范【2017年78号】3.7工矿用地土壤环境管理办法4、术语与定义4.1土壤污染,是指因人为因素导致某种物质进入陆地表层土壤,引起土壤化学、物理、生等方面特性的改变,影响土壤功能和有效利用,危害公众健康或者破坏生态环境的现象4.2水污染,是指水体因某种物质的介入,而导致其化学、物理、生物或者放射性等方面特的改变,从而影响水的有效利用,危害人体健康或者破坏生态环境,造成水质恶化的现象。4.3土壤和地下水环境现状调查,指对重点单位新、改、扩建项目用地的土壤和地下水环境量进行的调查评估,其主要调查内容包括土壤和地下水中主要污染物的含量等。4.4土壤和地下水污染隐患,指相关设施设备因设计、建设、运行管理等不完善,而导致相有毒有害物质泄漏、渗漏、溢出等污染土壤和地下水的隐患。4.5土壤和地下水污染迹象,指通过现场检查和隐患排查发现有毒有害物质泄漏或者疑似漏,或者通过土壤和地下水环境监测发现土壤或者地下水中污染物含量升高的现象。4.6污泥,是指污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半固态或者固态物质。4.7遗留设备:指需要拆除的各类生产设备及辅助设备等。4.8遗留物料:指遗留在拆除现场的各类原辅材料、中间产品、产品及副产品等。4.9残留污染物:指遗留在拆除现场的各类固体废物、废水等。5、职责要求5.1总经理:对公司土壤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全面负责,督促检查全公司的环境治理工作,及消除环境事故隐患;保证环保投入的有效实施;负责本文件的批准;5.2EHS部:1)负责本制度的编制、修订。2)对土壤及其他环保工作全面负责。在确保不发生土壤污染环境问题的前题下,组织指生产工作。3)组织落实公司层级隐患排查工作计划或实施方案,推动隐患排查工作顺利展开;4)根据各级环保部门提出的检查整改意见,组织制定并落实整改方案;参与治理项目的收;5)负责隐患排查管理制度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6)负责生产工艺、环保设备设施运行、仓库等的隐患排查工作,按照工艺设备技术管理要求,组织开展专项检查和考核;7)负责制定隐患治理或整改方案,对治理过程实施技术指导,参与隐患整改项目的验收;8)负责土壤隐患排查,督促整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存在隐患的提出停用处理措施;5.3各部门负责配合实施,对本辖区环境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全面负责。发现隐患应及时上报。6、内容与要求6.1基本要求1)土壤污染防治应当坚持预防为主、保护优先、分类管理、风险管控的原则。2)新、改、扩建时,需开展以下措施:(1)应当在开展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时,按照国家有关技术规范开展工矿用地土和地下水环境现状调查,编制调查报告,并按规定上报环境影响评价基础数据库。报告主要内容通过其网站等便于公众知晓的方式向社会公开。(2)新、改、扩建项目用地应当符合国家或者地方有关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准。(3)新、改、扩建项目的土壤和地下水环境现状调查,发现项目用地污染物含量超国家或者地方有关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的,土地使用权人或者污染任人应当参照污染地块土壤环境管理有关规定开展详细调查、风险评估、风险控、治理与修复等活动。3)应严格控制有毒有害物质排放,并按年度向生态环境主管部门报告排放情况;保证持有效防止有毒有害物质渗漏、流失、扬散;4)应当定期对污水处理设施、固体废物储存仓库及处置设施周边土壤进行监测。并将监数据报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对不符合相关标准要求的,应立即采取相应改进措施。5)在拆除设施、设备或者建筑物、构筑物的,应按《企业拆除活动污染防治技术规范》求制定包括应急措施在内的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方案并向政府备案。6)严格执行以下污染源头防治措施:(1)优先采用原材料利用效率高、污染物排放量少的清洁工艺,并加强管理,减少污染物的产生。(2)做到收集和处理产生的全部废水,防止污染环境。含有毒有害水污染物的工业水应当分类收集和处理,不得稀释排放。(3)存放可溶性剧毒废渣的场所,应当采取防水、防渗漏、防流失的措施。(4)向污水站排放工业废水时应达到污水处理站工艺要求后方可排放。(5)禁止向水体排放油类、酸液、碱液或者剧毒废液。(6)禁止向水体排放、倾倒放射性固体废物或者含有高放射性和中放射性物质的水。(7)禁止向水体排放、倾倒工业废渣、城镇垃圾和其他废弃物。(8)禁止将含有汞、镉、砷、铬、铅、氰化物、黄磷等的可溶性剧毒废渣向水体放、倾倒或者直接埋入地下。(9)禁止在河道最高水位线以下的滩地和岸坡堆放、存贮固体废弃物和其他污染物。(10)禁止利用渗井、渗坑、裂隙、溶洞,私设暗管,篡改、伪造监测数据,或者不常运行水污染防治设施等逃避监管的方式排放水污染物。(11)禁止利用无防渗漏措施的沟渠、坑塘等输送或者存贮含有毒污染物的废水、含原体的污水和其他废弃物。7)在编制突发环境事故应急演练时,需考虑事故处理所产生的废水的收集与处理,防止处理安全生产事故过程中产生的可能严重污染水体的消防废水、废液直接排入水体。8)发生事故或者其他突发性事件,造成或者可能造成水污染事故的,应当立即启动本单的应急方案,采取隔离等应急措施,防止水污染物进入水体,并向事故发生地的县级上地方人民政府或者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报告。9)按照本制度通过排查,发现有地下室或土壤发生污染时,应采取以下主要措施:(1)及时移除或者清理污染源;(2)采取污染隔离、阻断等措施,防止污染扩散;(3)开展土壤、地表水、地下水、空气环境监测;(4)发现污染扩散的,及时采取有效补救措施。6.2构筑物、设施设备拆除活动水土污染防治6.2.1管理流程:1)前期准备:应在拆除(涉及有毒有害物质的生产设施设备、构筑物和污染治理施的)活动施工前,组织识别和分析拆除活动可能污染土壤、水和大气的风险点,以及周边环境敏感点。2) 制定拆除活动污染防治方案:按《企业拆除活动污染防治技术规范【2017年号】要求组织编制《企业拆除活动污染防治方案》、《拆除活动环境应急预案》。《污染防治方案》在拆除活动前十五个工作日需报所在县级环境保护主部门及工业和信息化部门备案。《环境应急预案》的编制及管理参照《企业事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备案管理办法》(环发〔2015〕4号)执行。3)组织实施拆除活动:可自行组织拆除工作或委托具备相应能力的施工单位开展除工作。特种设备、装备的拆除和拆解需委托专业机构开展。实施过程中,应根据现场的情况和土壤、水、大气等污染防治的需要,及时完善和调整《污染治方案》。4)拆除活动环境保护工作总结:拆除活动结束后,应组织编制《企业拆除活动环保护工作总结报告》。5)拆除活动污染防治资料管理:应保存拆除活动过程中的污染防治相关资料并归档,如《污染防治方案》《环境应急预案》《总结报告》等,以及在拆除过程环境检测和污染物处理处置等活动的监测报告、处理处置协议/合同复印件、危废物转移联单等,为后续污染地块调查评估提供基础信息和依据。如拆除活动过程中实施了环境监理,应同时保存环境监理方案、环境监理报告等资料。拆除活动相关记录应当长期保存。6.2.2土壤污染防治原则要求1)防止废水污染土壤:(1)拆除活动应充分利用原有雨污分流、废水收集及处理系统,对拆除现场及拆过程中产生的各类废水(含清洗废水)、污水、积水收集处理,禁止随意排放。没有收集处理系统或原有收集处理系统不可用的,应采取临时收集处理施。(2)物料放空、拆解、清洗、临时堆放等区域,应设置适当的防雨、防渗、拦挡隔离措施,必要时设置围堰,防止废水外溢或渗漏。(3)对现场遗留的污水、废水以及拆除过程产生的废水等,应当制定后续处理案。2)防止固体废物污染土壤(1)拆除活动中应尽量减少固体废物的产生。(2)对遗留的固体废物,以及拆除活动产生的建筑垃圾、第I类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第II类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危险废物需要现场暂存的,应当分类贮存,贮存区域应当采取必要的防渗漏(如水泥硬化)等措施,并分别制定后续处或利用处置方案。3)防止遗留物料、残留污染物污染土壤:识别和登记拟拆除生产设施设备、构筑和污染治理设施中遗留物料、残留污染物,妥善收集并明确后续处理或利用方案,防治泄露、随意堆放、处置等污染土壤。6.2.3土壤等污染防治工作要点1)在具体实施构筑物及设施设备拆除时,水土污染防治工作要点需参照《企业拆活动污染防治技术规范》规定。2)涉及范围:识别土壤等污染风险点,划分拆除活动施工区域,清理遗留物料、留污染物,拆除遗留设备,拆除建(构)筑物,清理现场等环节污染防治要求6.3重点设施管理6.3.1建设涉及有毒有害物质的生产装置、储罐和管道,或者建设污水处理池、应急池存在土壤污染风险的设施,应同步设计、建设和安装有关防腐蚀、防泄漏设施和漏监测装置,防止有毒有害物质污染土壤和地下水。6.3.2现有地下储罐储存有毒有害物质的及新、改、扩建项目地下储罐储存有毒有害物的,应当在项目投入生产或者使用之前,,应将地下储罐的信息报所在地设区的级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备案,本项实施被动填报。6.3.3地下储罐的信息包括地下储罐的使用年限、类型、规格、位置和使用情况等。6.4应急预案管理6.4.1在编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时,应当包括防止土壤和地下水污染相关内容。6.4.2突发环境事件造成或者可能造成土壤和地下水污染的,应当采取应急措施避免或减少土壤和地下水污染;6.4.3应急处置结束后,应当立即组织开展环境影响和损害评估工作,评估认为需要开治理与修复的,应当制定并落实污染土壤和地下水治理与修复方案。6.4.4终止生产经营活动前,应当参照污染地块土壤环境管理有关规定,开展土壤和地水环境初步调查,编制调查报告,及时上传全国污染地块土壤环境管理信息系统6.5隐患排查6.5.1每月由EHS部主导、联合维修课对公司重点区域、重点设施开展厂区隐患排查,查情况如实填报附表《水土污染隐患排查表》并存档。6.5.2土壤污染隐患排查方法包括资料收集、日常巡查和调查监测等手段。1)资料收集,为确定是否存在土壤污染,首先需要收集生产活动过程涉及的物质、施设备和运行管理等信息,通过充分的研究,确定物质进入土壤的可能性以及分散方式,可能产生疑似污染的区域等。2)日常巡查,建立对容器、管道、泵及土壤污染防控设备的定期检查。对特定特定域或特定材料进行专项巡查,识别泄漏、扬撒和溢漏的潜在风险。依附表《水土污染隐患排查表》逐一检查。3) EHS部应当按照相关要求,委托第三方定期开展土壤和地下水监测,重点监测在污染隐患的区域和设施周边的土壤、地下水,并按照规定公开相关信息。4)调查监测,当资料收集、日常巡查等发现土壤有疑似污染的现象,可以通过调采样和分析检测进行确认。调查监测结束后,正确分析和评估调查结果,判断染物种类、浓度及空间分布,并确定风险等级及污染区的范围,明确是否需要取进一步的行动,包括但不限于:(1)完善运行管理措施;(2)设计并建防止污染的设备设施;(3)清除污染土壤;等。6.5.3隐患排查、治理情况应当如实记录并建立档案。6.6隐患治理隐患界

一般隐患一般隐患:能立即整改、在短时间内调整工艺能消除的,不会造成大气、水体、土壤发生突发事件的;

重大隐患重大隐患:情况复杂,短期内难以完成治理的隐患,可能产生较大环境危害的隐患,如可能造成有毒有害物质进入大气、水体、土壤等环境介质次生较大以上突发环境事件隐患;防控责任各车间对本辖区内的环境主体 隐患的排查责任主体,并负责一般隐患的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