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年江苏省常州市八年级(上)物理期末试卷和答案_第1页
2017-2018年江苏省常州市八年级(上)物理期末试卷和答案_第2页
2017-2018年江苏省常州市八年级(上)物理期末试卷和答案_第3页
2017-2018年江苏省常州市八年级(上)物理期末试卷和答案_第4页
2017-2018年江苏省常州市八年级(上)物理期末试卷和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7-2018学年江苏省常州市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L(2分)如图所示,小华将一只正在发声的音叉轻轻触及脸部,感觉到脸部有

震颤麻木的感觉,下列实验中,与此实验原理相同的是()

A.弹响古筝的某根弦丝,看见发声的弦丝"变粗"

B.吹笛子时,手指按住不同的孔便会发出不同的声音

C.在真空钟罩外,听不见钟罩内正在敲铃的闹钟声音

D.把正在敲铃的闹钟密封在塑料袋内放入水中,在空气中仍能听到钟声音

2.(2分)强地震产生的次声波会对人体造成严重损害,使人恶心、神经错乱、

甚至五脏破裂。与人耳能听到的声音相比,次声波具有较小的()

A.传插速度B.传播能量C.振动幅度D.振动频宰

3.(2分)如图所示,小明自制乐器"水瓶琴”。在8个相同的透明玻璃瓶中装有

不同高度的水用同样大小的力,分别敲击各玻璃瓶侧面下部,会发出不同的

声音。“不同的声音”主要是指声音的()

、•巴亡E

A.响度B.音调C.音色D.振幅

4.(2分)晚间休息时,为了碱轻室外工地施工噪声的影响,小明常常紧闭门窗

或者戴上耳塞,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①紧闭门窗是在声源处控制噪声

②紧闭门窗是在传播途中控制噪声

第1页(共27页)

③戴耳塞是在传插途中控制噪声

④戴耳塞是在人耳处控制噪声。

A.①③B.①②C.②③D.②④

5.(2分)常州地区,四季分明、美景各异。下列现象形成过程中,需要吸热的

是()

夏天,青草凝露

D.冬天,河面冰封

6.(2分)把一只温度计从20℃的酒精中取出后放到20℃的空气中,温度计的

示数将()

A.不变B.一直下降

C.一直升高D.先下降后又升高

7.(2分)在下列"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中,能正确反映铁的凝固特点的是

8.(2分)如图所示,在舞台上喷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可以产生白雾,制造

朦胧的效果。白雾是()

A.干冰遇热迅速升华变成的气体

第2页(共27页)

B.干冰遇热先熔化后汽化变成的气体

C.空气中水蒸气遇冷液化变成的小液滴

D.空气中二氧化碳气体遇冷液化变成的小液滴

9.(2分)下列各成语所反映的情景中,与光反射有关的是()

A.镜花水月B.坐井观天

海市蜃楼立竿见影

10.(2分)小明作发光点S的像S的光路图,正确的作图顺序是()

①作反射光线OiAi、02A2

②作入射光线SOi、SO2

③将反射光线OiAi、02A2反向延长相交于S"

④作法线OiNi、02N2O

A.①②④③B.②④①③C.③①④②D.②①④③

11.(2分)如图所示,虚线方框内为透镜,透镜左侧的两束光经过透镜折射后

的出射光如图所示。甲、乙两图中的虚线方框内()

1—Jr

■F乙

A.甲为凸透镜,乙为凹透镜

B.甲为凹透镜,乙为凸透镜

C.甲、乙都为凸透镜

D.甲、乙都为凹透镜

12.(2分)蜡烛放在凸透镜左侧某一位置时,在凸透镜右侧10cm的光屏上成清

晰的像,成像情况如图所示。右移蜡烛至凸透镜左侧10cm处,移动光屏可得

清晰的()

第3页(共27页)

A.倒立放大的实像B.倒立等大的实像

C.倒立缩小的实像D.正立放大的虚像

13.(2分)小组同学用如图所示的刻度尺测量小明的身高,下列记录的数据中

A.1.7mB.1.70mC.1.700mD.1.7000m

14.(2分)小红在路上骑电动车,若说她是静止的,则选择的参照物可能是()

A.路旁的树木B.迎面走来的行人

C.小红骑的电动车D.从身边超越的汽车

15.(2分)如图所示,100m跑步测试,计时员甲、乙站在终点线用两种不同方

法测量小明的100m跑步成绩。计时员甲测得成绩为12.29s,计时员乙测得成

绩为12.00s,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终点

A.甲听到枪声开始计时,乙看到枪口火光开始计时,小明成绩应为12.29s

B.甲听到枪声开始计时,乙看到枪口火光开始计时,小明成绩应为12.00s

C.甲看到枪口火光开始计时,乙听到枪声开始计时,小明成绩应为12.29s

D.甲看到枪口火光开始计时,乙听到枪声开始计时,小明成绩应为12.00s

二、填空作图题(每空格1分,每图2分,共30分)

16.(3分)小明用力敲响音叉后,随即将音叉插入水中。现象如图所示,这说

明。小华轻轻敲响该音叉,随即将音叉插入水中,现象就没那么明显,

这是因为声源的(频率/振幅)越小,发出声音的(音调越

第4页(共27页)

低/响度越小)

17.(2分)花样游泳表演时,场馆内音响发出的音乐声,能被水中运动员听到。

这说明除了气体,也能传播声音。从空气到水中,声音的传播速度

(不变变慢/变快)。

18.(2分)端午节,小明和小华帮妈妈煮粽子。先用大火将煮粽子的水烧开后,

小明认为:应继续用大火烧,使锅内水剧烈沸腾,能将粽子快速煮然;小华

认为:应改用小火烧,让锅内水微微沸腾,同样能将棕子煮熟。的想

法更合理,理由是。

19.(2分)灌装液态丙烷燃料是科考队员的必备物品。常温下丙烷为气态,生

产厂家常用的方法使其液化,该物态变化属(吸热/放热)过

程。

20.(4分)如图所示,发生日全食时,太阳、地球、月球应处在同一直线上,

这是因为日全食的原理是,地球应在图中所示的(A/B)位置。

观察日全食时一定要用专用器材,严禁肉眼直接观察。因为人眼中的晶状体

相当于,会对光线起作用,从而灼伤视网膜。

21.(4分)在距离平面镜10cm处,点燃一支蜡烛,这时镜中的(虚/

实)像距离平面镜cm:若将平面镜移到原来成像的位置,则像向后移

动了cm,此过程中像的大小(变小/不变变大)。

第5页(共27页)

22.(5分)如图所示为光在空气、玻璃分界面处的光路图。反射光线是

(I侬),折射光线是(1侬).入射角=°,折射角°.0

点的____(上/下/左/右)侧是玻璃。

23.(2分)小明放映幻灯,播放效果如图中的A画面所示。为达到B画面的播

放效果,他应(减小/不变/增大)幻灯片与镜头的距离,还应(减

小/不变/增大)幻灯机与屏幕的距离。

24.(2分)飞机从常州飞向北京,在万米高空匀速直线飞行1.5h.在这1.5h内,

前15min飞机飞行135km,飞机的飞行速度是m/s:剩余时间飞机飞

过路程为

km0

25.(2分)如图所示,眼睛A通过平面镜看到点光源的像卜,请按要求完成作

图:

①作出点光源S:

②作出眼睛A看到点光源S的光路图。

I,

26.(2分)如图所示,两条入射光线(或延长线)分别过凹透镜的光心。和焦

点F,请分别画出这两条入射光线经过凹透镜折射后的出射光线。

第6页(共27页)

三、解答探究题(第27题5分,第28题8分,第29题7分,第30题6分,

第31题6分,第32题8分,共40分)计算型问题解答时要有必要的文字说

明、公式和运算过程,直接写出结果的不能得分

27.(5分)如图所示,用手拨动塑料尺

(1)发出的声音是由塑料尺产生的

(2)如图a所示,用较小的力轻拨塑料尺;如图b所示,用较大的力重拨塑料

尺。从a到b,塑料尺发出声音的变大

(3)如图c到图d,拨塑料尺的力不变,使塑料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变长,用仪

器测得c图实验声音为1.3X10-,d图实验声音为1.2X102-,两个数据的

单位是可见随着塑料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变长,发出声音的变

(4)如图c到图f,拨塑料尺的力不变,塑料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不变,在塑料尺

右端开小孔,开孔前后、两次发声的波形图象如图所示。可见结构的不同,

会导致发出声音的改变。

28.(8分)小明探究"蔡的熔化规律”

(1)如图甲所示,将装有蔡的试管放入水中加热,而不是用酒精灯直接对试管

第7页(共27页)

加热,目的有二点:①使蔡缓慢受热;②

(2)除了图中所示的实验器材外,还需要的实验器材有火柴和

(3)加热一段时间后,可看到烧杯口有"白气"冒出。"白气"的形成属物态变化_

(5)请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在图丙中画出祭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6)由图象可知蔡是(非晶体/晶体)

(7)小华认为小明的实验过程存在有待完善之处。

29.(7分)小明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在竖立的玻璃板前5cm处放一支点燃

的蜡烛A,烛焰高8cm,如图所示。

(1)为了使平面镜所成的像看起来更清晰,小明最好在(阳光下/暗室

内)进行该实验

(2)小明取未点燃的同样的蜡烛B放在蜡烛A的像处,发现蜡烛B与蜡烛A的

像完全重合,且看到蜡烛B的"烛焰"高cm.这反映了平面镜成像的某

一特点_______

(3)小明测量发现,此时蜡烛B距离玻璃板cm.这反映了平面镜成像

的另一特点:

(4)小明在蜡烛B的“烛焰,上放一根火柴,火柴(会/不会)被点燃。

(5)小明以2cm/s的速度将蜡烛A远离玻璃板10s后,他重新调整蜡烛B的位

置使之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这时蜡烛B距离平面镜cm。

30.(6分)小明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第8页(共27页)

(1)为了使烛焰的像落在光屏的正中,他应

(2)如图甲所示,小明调整蜡烛、光屏的位置,在光屏上得到的是一个倒立、

等大的(虚/实)像。凸透镜的焦距为

(3)如图乙所示,凸透镜位置不变,把蜡烛移动至光具座10cm刻度处,小明

应将光屏向(左/右)缓慢移动,直至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倒立、

(缩小/放大)像。

(4)接着,小明将(近视眼镜片远视眼镜片)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

略向右移动光屏,可重新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

31.(6分)军事演习,战士大明用单兵便携式火箭筒攻击敌方碉堡。发射火箭

弹后,经过。0.8s大明看到爆炸的闪光;发射火箭弹后,经过2.8s大明听到

爆炸的巨响。已知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v声=340m/s,问

(1)大明距离敌方碉堡多少m?

(2)火箭弹的飞行速度为多少m/s?合多少km/min?

32.(8分)如图所示,小明的家与学校之间隔有一座山,每天上学要先上坡再

下坡,上学路上要走35min。已知上坡路的路程:下坡路的路程=4:9,小明

上坡行走的速度:下坡行走的速度=2:3.问

(1)上学路上,小明上坡路的行走时间与下坡路的行走时间之比是多少?

(2)上学路上,小明上坡路的行走时间是多少min?

(3)上学路上,小明下坡路的行走时间是多少min?

第9页(共27页)

2017-2018学年江苏省常州市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L(2分)如图所示,小华将一只正在发声的音叉轻轻触及脸部,感觉到脸部有

震颤麻木的感觉,下列实验中,与此实验原理相同的是()

A.弹响古筝的某根弦丝,看见发声的弦丝"变粗"

B.吹笛子时,手指按住不同的孔便会发出不同的声音

C.在真空钟罩外,听不见钟罩内正在敲铃的闹钟声音

D.把正在敲铃的闹钟密封在塑料袋内放入水中,在空气中仍能听到钟声音

【解答】解:A、弹响古筝的某根弦丝,看见发声的弦丝"变粗”是因为弦的振动

产生的。故A正确;

B、吹笛子时,手指按住不同的孔会发出不同的声音,这里通过改变不同孔的位

置达到改变笛子内空气柱的长短,即改变空气柱振动的快慢,以达到改变音

调的目的;即说明发声体音调的高低与物体振动的频率有关。故B错误;

C、真空钟罩外,听不见钟罩内正在敲铃的闹钟声音,这说明真空不能传声,故

C错误;

D、将正在发声的闹钟密封在塑料袋内放入水中,仍能听到手机发出的声音,说

明液体能传声;故D错误。

故选:Ao

2.(2分)强地震产生的次声波会对人体造成严重损害,使人恶心、神经错乱、

甚至五脏破裂。与人耳能听到的声音相比,次声波具有较小的()

A.传插速度B.传播能量C.振动幅度D.振动频宰

第10页(共27页)

【解答】解:人耳的听觉范围是20Hz〜20000Hz,其中低于20Hz的声波叫做次

声波,高于20000Hz的声波是超声波,与人耳能听到的声音相比,次声波具

有较小的振动频率。

故选:Do

3.(2分)如图所示,小明自制乐器"水瓶琴”。在8个相同的透明玻璃瓶中装有

不同高度的水用同样大小的力,分别敲击各玻璃瓶侧面下部,会发出不同的

声音。“不同的声音”主要是指声音的()

KSO

」HHm

A.响度B.音调C.音色D.振幅

【解答】解:用同样大小的力敲击时,瓶子的振幅相同,响度相同。

而由于杯内水的体积不同,导致瓶子的振动快慢不同,水越少,玻璃瓶越容易振

动,振动越快,音调越高,振动的快慢影响声音的音调,故发出声音不同的

是音调不同;

故选:Bo

4.(2分)晚间休息时,为了碱轻室外工地施工噪声的影响,小明常常紧闭门窗

或者戴上耳塞,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①紧闭门窗是在声源处控制噪声

②紧闭门窗是在传播途中控制噪声

③戴耳塞是在传插途中控制噪声

④戴耳塞是在人耳处控制噪声o

A.①③B.①②C.②③D.②④

【解答】解:(1)紧闭门窗是在传播途中控制噪声,故①错误,②正确

(2)戴耳塞是在人耳处控制噪声,故③错误,④正确。

故选:Do

5.(2分)常州地区,四季分明、美景各异。下列现象形成过程中,需要吸热的

是()

第11页(共27页)

【解答】解:A、春天,冰雪消融,是雪熔化成水的过程,是吸热的。故A符合

题意。

B、露水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的过程,是放热的。故B不符合题意。

C、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过程,凝华是放热的。故B不符合题意。

D、河面冰封是水蒸气凝固成冰的过程,凝固是放热的。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o

6.(2分)把一只温度计从20℃的酒精中取出后放到20℃的空气中,温度计的

示数将()

A.不变B.一直下降

C.一直升高D.先下降后又升高

【解答】解:刚从酒精中在取出的温度计,液泡上粘有酒精,酒精蒸发吸热。所

以温度计的示数先下降,当酒精蒸发完后,温度计示数就上升,上升到和室

温相同。

故选:Do

7.(2分)在下列"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中,能正确反映铁的凝固特点的是

【解答】解:A、随着时间的推移,物体的温度在上升、不变、上升,说明物体

在吸热,并有一段时间吸热温度不变,说明这是晶体熔化的图象;故A不符

合题意;

B、随着时间的推移,物体的温度一直在升高,说明这是非晶体熔化的图象;故

第12页(共27页)

B不符合题意;

C、随着时间的推移,物体的温度在下降、不变、下降,说明物体在放热,且有

一段时间放热温度不变,说明这是晶体凝固的图象;故C符合题意;

D、随着时间的推移,物体的温度一直在下降,说明这是非晶体凝固的图象。

故选:Co

8.(2分)如图所示,在舞台上喷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可以产生白雾,制造

朦胧的效果。白雾是()

A.干冰遇热迅速升华变成的气体

B.干冰遇热先熔化后汽化变成的气体

C.空气中水蒸气遇冷液化变成的小液滴

D.空气中二氧化碳气体遇冷液化变成的小液滴

【解答】解:干冰在室温下易升华,升华时会从周围吸收热量,导致周围的温度

急剧降低,这样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滴,形成"白雾"。

故选:Co

9.(2分)下列各成语所反映的情景中,与光反射有关的是()

C.海市蜃楼D.立竿见影

【解答】解:

A、镜花水月是指花在镜子中成像,月亮在水中成像,都属于平面镜成像,是光

的反射造成的,符合题意;

B、坐井观天指在井中看到的天空只有井口那么大,这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不

合题意;

C、海市蜃楼是光在不均匀的介质中传播时发生的折射现象,不合题意;

D、立竿见影中的影子的形成说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由于光的直线传播,被物

第13页(共27页)

体挡住后,物体后面就会呈现出阴影区域,就是影子,不合题意。

故选:Ao

10.(2分)小明作发光点S的像S的光路图,正确的作图顺序是()

①作反射光线OiAi、02A2

②作入射光线SO1、S02

③将反射光线OiAi、02A2反向延长相交于S"

④作法线OiNi、O2N2O

A.①②④③B.②④①③C.③①④②D.②①④③

【解答】解:从点光源S向镜面任意发出两条入射光线,S01、S02,入射点分别

是5、。2,画出法线01N1、O2N2,根据光的反射定律,画出这两条入射光线

的反射光线OiAi、02A2,;将这两条反射光线反向延长,相交于点卜,点宁

即为点光源S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所以正确的顺序是②④①③。

故选:Bo

11.(2分)如图所示,虚线方框内为透镜,透镜左侧的两束光经过透镜折射后

的出射光如图所示。甲、乙两图中的虚线方框内()

甲乙

A.甲为凸透镜,乙为凹透镜

B.甲为凹透镜,乙为凸透镜

C.甲、乙都为凸透镜

D.甲、乙都为凹透镜

【解答】解:从一个发光点发出的两束光通过甲透镜后折射光线变得会聚了,因

此是凸透镜。

平行于主光轴的两束光通过乙透镜后折射光线变得会聚了,因此是凸透镜。

故选:Co

12.(2分)蜡烛放在凸透镜左侧某一位置时,在凸透镜右侧10cm的光屏上成清

第14页(共27页)

晰的像,成像情况如图所示。右移蜡烛至凸透镜左侧10cm处,移动光屏可得

清晰的()

idem

A.倒立放大的实像B.倒立等大的实像

C.倒立缩小的实像D.正立放大的虚像

【解答】解:

由图知,此时物距大于像距,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像距v=10cm,2f>v>

f,即2f>10cm>f,解得:10cm>f>5cm;

右移蜡烛至凸透镜左侧10cm处,此时2f>u>f,蜡烛通过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

实像,故A正确。

故选:Ao

13.(2分)小组同学用如图所示的刻度尺测量小明的身高,下列记录的数据中

A.1.7mB.1.70mC.1.700mD.1.7000m

【解答】解:使用的是分度值为lcm的刻度尺,读数时要估读到cm的下一位。

A.1.7m,分度值为米;

B.1.70m=17.0dm,分度值为分米;

C.1.700m=170.0cm,分度值为厘米;

D.1.7000m=1700.0mm,分度值为毫米;

故选:Co

14.(2分)小红在路上骑电动车,若说她是静止的,则选择的参照物可能是()

A.路旁的树木B.迎面走来的行人

C.小红骑的电动车D.从身边超越的汽车

【解答】解:小红在路上骑电动车,若说她是静止的,则选择的参照物和小红之

间的位置肯定没发生变化,只有和她自己骑得电动车之间的位置没发生变化,

和迎面走来的人、路旁的树木、从身边超越的汽车之间的位置都发生了变化。

第15页(共27页)

故ABD错误。

故选:Co

15.(2分)如图所示,100m跑步测试,计时员甲、乙站在终点线用两种不同方

法测量小明的100m跑步成绩。计时员甲测得成绩为12.29s、计时员乙测得成

绩为12.00s,则()

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甲听到枪声开始计时,乙看到枪口火光开始计时,小明成绩应为12.29s

B.甲听到枪声开始计时,乙看到枪口火光开始计时,小明成绩应为12.00s

C.甲看到枪口火光开始计时,乙听到枪声开始计时,小明成绩应为12.29s

D.甲看到枪口火光开始计时,乙听到枪声开始计时,小明成绩应为12.00s

【解答】解:

终点计时员看到发令枪冒烟开始计时,而不是听到枪声开始计时,是因为在空气

中光传播速度比声音传播速度大的多,根据速度公式t=亘知道,光从起点传

V

到终点时所用时间要短的多;听到枪声再计时,记录时间会偏短,导致运动

员成绩好一些,故以冒烟时开始计时要准确一些。

听到枪声才开始计时,说明枪声已经传播100米到达终点时才开始计时,比看到

冒烟开始计时,

时间相差tal0°m-70.29S,

v340in/s

真实成绩应该为:t,=12.00s+0.29s=12.29so

故甲看到枪口火光开始计时,乙听到枪声开始计时,小明成绩应为12.29s。

故选:Co

二、填空作图题(每空格1分,每图2分,共30分)

16.(3分)小明用力敲响音叉后,随即将音叉插入水中。现象如图所示,这说

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小华轻轻敲响该音叉,随即将音叉插入

第16页(共27页)

水中,现象就没那么明显,这是因为声源的振幅(频率/振幅)越小,

发出声音的响度越小(音调越低/响度越小)

【解答】解:小明用力敲响音叉后,随即将音叉插入水中溅起水花,说明声音是

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小华轻轻敲响该音叉,随即将音叉插入水中,现象就

没那么明显,这是因为声源的振幅越小,发出声音的响度越小。

故答案为: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幅;响度越小。

17.(2分)花样游泳表演时,场馆内音响发出的音乐声,能被水中运动员听到。

这说明除了气体,液体也能传播声音。从空气到水中,声音的传播速度

变快(不变变慢/变快)。

【解答】解:花样游泳表演时,场馆内音响发出的音乐声,能被水中运动员听到,

这说明除了气体,液体也能传播声音;

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最快,液体中次之,气体中最慢,故从空气到水中,声音的传

播速度变快。

故答案为:液体;变快。

18.(2分)端午节,小明和小华帮妈妈煮粽子。先用大火将煮粽子的水烧开后,

小明认为:应继续用大火烧,使锅内水剧烈沸腾,能将粽子快速煮然;小华

认为:应改用小火烧,让锅内水微微沸腾,同样能将棕子煮熟。小华的

想法更合理,理由是水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

【解答】解:小华的想法更合理;

因为水沸腾后,继续加热,不论大火还是小火,只要能保持水沸腾,水的温度都

相同且不变,而且小火烧还能节约能源。

故答案为:小华;水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

第17页(共27页)

19.(2分)灌装液态丙烷燃料是科考队员的必备物品。常温下丙烷为气态,生

产厂家常用压缩体积的方法使其液化,该物态变化属放热(吸热/放

热)过程。

【解答】解:使气体液化有两种方法:降低温度、压缩体积。为了便于储存或携

带,常温下采用压缩体积的方法使丙烷气体液化,液化需要放热。

故答案为:压缩体积;放热。

20.(4分)如图所示,发生日全食时,太阳、地球、月球应处在同一直线上,

这是因为日全食的原理是光的直线传播,地球应在图中所示的上

(A/B)位置。观察日全食时一定要用专用器材,严禁肉眼直接观察。因为人

眼中的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会对光线起会聚作用,从而灼伤视网

膜。

【解答】解:(1)因为光的直线传播,当太阳、地球、月球处在同一直线上,月

球处在太阳和地球之间时即地球处在A,月球处在B时,月球的影子会落到

地球上,在地球上月球影子里的人就看不到太阳,这就是日食现象;

(2)人的眼睛中的晶状体就是天然的凸透镜,对光线起会聚作用;

故答案为:光的直线传播;A;凸透镜;会聚。

21.(4分)在距离平面镜10cm处,点燃一支蜡烛,这时镜中的虚(虚/实)

像距离平面镜10cm:若将平面镜移到原来成像的位置,则像向后移动了

20cm,此过程中像的大小不变(变小/不变变大)。

【解答】解:

在距离平面镜10cm处,点燃一支蜡烛,由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这时镜中所成

的是蜡烛的虚像;蜡烛的像距离镜面也是10cm,若把平面镜平行移动到原来

小明所成像的位置,像移动了10cm+10cm=20cm,移动过程中像的大小不变。

故答案为:虚;10;20;不变。

第18页(共27页)

22.(5分)如图所示为光在空气、玻璃分界面处的光路图。反射光线是

(1磔),折射光线是2(1磔).入射角=60。,折射角30。.O点

的右(上/下/左/右)侧是玻璃。

【解答】解:

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可知,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应关于法线对称,所以光线1和2

中一条为入射光线,另一条为反射光线,竖直的线段为界面,水平的线段为

法线;

根据光的折射定律可知,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所以,3为入射光

线,工为反射光线,2为折射光线,

由图可知,入射角=60。,折射角为:90°-60°=30°;由于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故

O点的右侧是玻璃。

故答案为:1;2;60;30;右。

23.(2分)小明放映幻灯,播放效果如图中的A画面所示。为达到B画面的播

放效果,他应减小(减小/不变/增大)幻灯片与镜头的距离,还应增大

(减小/不变/增大)幻灯机与屏幕的距离。

【解答】解:放映幻灯时,要想在屏幕上得到更大的清晰的像,根据凸透镜成像

的规律知,像变大,则像距变大,物距变小,应增大屏幕到镜头的距离,同

时减小幻灯片与镜头的距离。

故答案为:减小;增大。

24.(2分)飞机从常州飞向北京,在万米高空匀速直线飞行1.5h.在这1.5h内,

前15min飞机飞行135km,飞机的飞行速度是150m/s:剩余时间飞机飞

过路程为675km。

【解答】解:

己知:t=15min=0.25h,s=135km,

第19页(共27页)

则飞机的飞行速度为:v=_§_=lo15km=54Okm/h=15Om/s;

t0.25h

剩余时间t=1.5h-0.25h=1.25h,

由于飞机匀速直线飞行,

则剩余时间飞机飞过的路程为:s,=vt,=540km/hX1.25h=675km。

故答案为:150;675o

25.(2分)如图所示,眼睛A通过平面镜看到点光源的像卜,请按要求完成作

图:

①作出点光源S:

②作出眼睛A看到点光源S的光路图。

【解答】解:做S,关于镜面的对称点即为点光源S,像与A的连线与镜面的交点

便是入射点,连接SO、OA即为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如图所示:

26.(2分)如图所示,两条入射光线(或延长线)分别过凹透镜的光心。和焦

点F,请分别画出这两条入射光线经过凹透镜折射后的出射光线。

【解答】解:

延长线过另一侧焦点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将平行于主光轴,过光心的光线经凹

透镜折射后传播方向不改变。如图所示:

第20页(共27页)

三、解答探究题(第27题5分,第28题8分,第29题7分,第30题6分,

第31题6分,第32题8分,共40分)计算型问题解答时要有必要的文字说

明、公式和运算过程,直接写出结果的不能得分

27.(5分)如图所示,用手拨动塑料尺

(1)发出的声音是由塑料尺振动产生的

(2)如图a所示,用较小的力轻拨塑料尺;如图b所示,用较大的力重拨塑料

尺。从a到b,塑料尺发出声音的响度变大

(3)如图c到图d,拨塑料尺的力不变,使塑料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变长,用仪

器测得c图实验声音为1.3X10.,d图实验声音为1.2X102.,两个数据的

单位是Hz可见随着塑料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变长,发出声音的音调变

(4)如图c到图f,拨塑料尺的力不变,塑料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不变,在塑料尺

右端开小孔,开孔前后、两次发声的波形图象如图所示。可见结构的不同,

会导致发出声音的音色改变。

【解答】解:(1)拨动塑料尺,塑料尺振动发声,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

的;

(2)用大力拨时塑料尺振动幅度大,发出声音的响度大。

(3)保持塑料尺的振动幅度不变,塑料尺伸出长,振动慢,音调低;塑料尺伸

出短,振动快,音调高,频率的单位是Hz;

(4)开口前后物体结构不同,物体振动发出的声音的音色不同。

故答案为:(1)振动;(2)响度;(3)Hz;音调;(4)音色。

28.(8分)小明探究"蔡的熔化规律"

第21页(共27页)

M他〃mi”

(1)如图甲所示,将装有蔡的试管放入水中加热,而不是用酒精灯直接对试管

加热,目的有二点:①使蔡缓慢受热;②使蔡受热均匀

(2)除了图中所示的实验器材外,还需要的实验器材有火柴和秒表

(3)加热一段时间后,可看到烧杯口有"白气"冒出。"白气”的形成属物态变化

液化

(5)请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在图丙中画出祭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6)由图象可知蔡是晶体(非晶体/晶体)

(7)小华认为小明的实验过程存在有待完善之处记录蔡的状态。

【解答】解:(1)将装有蔡的试管放入水中加热,这是水浴法,采用水浴法,使

蔡受热均匀,紊的温度变化比较均匀,并且变化比较慢,便于记录实验温度。

(2)从图象知,记录的数据有温度和时间,测量温度需要温度计,测量时间需

要秒表,所以实验器材还缺少秒表。

(3)烧杯中有“白气"冒出,是烧杯中的水蒸气上升时,遇冷液化成的小水珠。

(4)由图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所以其示数为83℃。

(5)蔡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第22页(共27页)

Hi

(6)由图象知,该物质在熔化时,有一个吸热且温度不变的水平段。所以这种

物质是晶体。

(7)需要记录蔡的状态。

故答案为:(1)使蔡受热均匀;(2)秒表;(3)液化;(4)83;(5)如图示;(6)

晶体;(7)记录蔡的状态。

29.(7分)小明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在竖立的玻璃板前5cm处放一支点燃

的蜡烛A,烛焰高8cm,如图所示。

(1)为了使平面镜所成的像看起来更清晰,小明最好在暗室内(阳光下/

暗室内)进行该实验

(2)小明取未点燃的同样的蜡烛B放在蜡烛A的像处,发现蜡烛B与蜡烛A的

像完全重合,且看到蜡烛B的"烛焰"高8cm.这反映了平面镜成像的某一

特点像和物体大小相等

(3)小明测量发现,此时蜡烛B距离玻璃板5cm.这反映了平面镜成像的

另一特点:像和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4)小明在蜡烛B的"烛焰"上放一根火柴,火柴不会(会/不会)被点燃。

(5)小明以2cm/s的速度将蜡烛A远离玻璃板10s后,他重新调整蜡烛B的位

置使之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这时蜡烛B距离平面镜25cm。

【解答】解:(1)点燃的蜡烛是成像物体,比较亮,环境越黑暗,蜡烛和环境的

对比度越大,蜡烛成像越清晰,故应该在暗室内进行实验。

(2)A烛焰高8cm,像和物体大小相等,所以实验中B蜡烛的"烛焰"高8cm;

第23页(共27页)

这反映了平面镜成像的某一特点:像和物体大小相等

(3)A距离玻璃板5cm,像和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此时蜡烛B距离玻璃板

5cm.这反映了平面镜成像的另一特点:像和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4)平面镜成虚像。蜡烛B实际上是没有点燃的,只是蜡烛B的位置和蜡烛A

的像重合,感觉蜡烛B好像点燃了,实际上蜡烛B没有点燃,所以B的烛焰

上放一根火柴,火柴不会被点燃;

(5)根据丫=且可得,10s后蜡烛A离开玻璃板的距离:

t

s=vt=2cm/sX10s=20cm,

则此时蜡烛A到玻璃板的距离为20cm+5cm=25cm,

因为平面镜成像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所以这时蜡烛B距离平面镜25cm。

故答案为:

(1)暗室内;(2)8:像和物体大小相等;(3)5;像和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4)不会;(5)25o

30.(6分)小明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Ika10MWW5bs70的川18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