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长沙》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1页
《沁园春.长沙》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2页
《沁园春.长沙》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3页
《沁园春.长沙》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4页
《沁园春.长沙》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一语文必修一沁园春·长沙作者: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毛泽东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新课导入手迹1.抓住关键词语,体会词中描绘的意象,

理解景中寓情、情中显志的特点。2.学习诗词鉴赏的方法技巧。3.感受诗人的博大情怀和革命壮志。4.背诵课文。学习目标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湖南湘潭韶山人。中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思想家、政治家、革命家、军事家、诗人和书法家。诗词代表作有《沁园春·长沙》《忆秦娥·娄山关》《七律·长征》《沁园春·雪》《卜算子·咏梅》等,其思想性和艺术性达到了完美的统一,在文坛享有极高的声誉。走近作者《沁园春·长沙》写于1925年秋。当时革命运动正蓬勃发展,农民运动蓬勃兴起。毛泽东直接领导了湖南的农民运动,创建了湖南第一个党支部——韶山支部。同时,国共两党的统一战线已经建立,国民革命政府已经在广州正式成立。但当时的革命领导人陈独秀看不到革命的力量,想把革命领导权交给资产阶级。毛泽东看到了革命力量,看到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因而这年10月,毛泽东从韶山前往广州主持全国农民运动讲习所。途经长沙,重游橘子洲,面对绚丽的秋景和大好的革命形势,追忆昔日的战斗岁月,他不禁心潮澎湃,浮想联翩,写下了这首气势磅礴的豪放词。背景介绍词牌名。词,又称为曲子词、长短句、诗余、乐府等,是我国传统诗歌中的一种特殊体裁,起源于隋唐之际,大盛于宋,它原本是配合燕乐曲调的歌辞,在发展过程中渐与音乐分离,成为纯粹的文学样式。词牌,最初是特定的词乐曲调的名称,后来成为特定的词体格式的标目。长沙,题目。词的题目,可用可不用。文学常识词的特点: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词的分类: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一90字)长调(91字以上)

一首词,有的只一段,称为单调;有的两段称双调;有的三段或四段,称三叠或四叠。词的风格:豪放、婉约词牌由来“沁园”为东汉明帝为女儿沁水公主修建的皇家园林,据《后汉书窦宪传》记载,沁水公主的舅舅窦宪倚仗其妹贵为皇后之势,竟强夺公主园林,后人感叹其事,多在诗中咏之。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朗读诗词这首词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词人什么情感?词中蕴含了作者怎样的人生追求?该词上片描绘长沙秋景,下片作者回忆青年时代革命斗争生活,抒发了革命青年对国家命运的感慨和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改造旧中国的豪情壮志。整体感知答案:qìn

liáokuò

xié

zhēngróng

qiú

chàng

è新知讲解答案:①kàn

kān②jǐn

jìn③céng

zēng④dāng

dàng答案:(1)竞争竟然(2)沁人心脾分泌(3)惆怅稠密(4)遒劲敌酋(5)沧桑苍白(6)携手镌刻解析:(1)句中的对象是“地域”,属于平面范围,故用“辽阔”比较合适,“寥廓”应改为“辽阔”。(2)“意气”:①意志和气概;②由于主观和偏激而产生的情绪。“义气”:①由于私人关系而甘于承担风险或牺牲自己利益的气概;②有这种气概或感情。句中的“意气”指由于主观和偏激而产生的情绪,使用正确。(3)“独立”:①不依靠他人,如“经济独立”;②一个国家或一个政权不受别的国家或别的政权的统治而自主地存在,如“宣布独立”;③单独地站立。“独力”指单独依靠自己的力量(做),侧重于一个人的力量,如“独力经营”。句子强调的是单独依靠粮农组织或其他机构甚至政府的力量都不能终止饥饿,故“独立”应改为“独力”。(4)峥嵘岁月:形容不平凡的年月。答案:(1)×

(2)√

(3)×

(4)√三、阅读思考如何理解这首词上下两阕之间的内在联系?参考答案:课堂探究一、整体感知1.结构图解2.写法鉴赏(1)融情入景,情景交融上阕一改过去写秋的诗词中那种感伤、肃杀的“悲秋”情调,抓住典型景物来描写,选取了红叶、碧水、蓝天、百舸、雄鹰、游鱼等活泼、美好的景物,描绘出一幅生机盎然、色彩绚丽壮美的秋景图,表现了词人宽广的革命主义胸怀。(2)多角度描写景物作者在写景时采取远眺近观、动静结合的方法。例如,远眺群山,写山红林美如画;近观江中,写水碧船急;仰视长空,写雄鹰展翅高飞;俯视水底,写鱼儿轻快畅游。这使景物更具层次感,同时也描绘出了秋天的生机与壮丽。(3)对比手法的运用词中运用对比,使描绘的形象鲜明。例如,“万山红遍”与“漫江碧透”主要是颜色的对比;“鹰击长空”与“鱼翔浅底”,“指点江山”与“激扬文字”,主要是动作的对比;“同学少年”与“万户侯”是明比;“万类霜天竞自由”与“人民遭受的压迫”(未在词中点明)是暗含的对比。二、局部揣摩1.上阕一个“看”字统领哪几句?上阕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参考答案:“看”字统领七句:“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这首词上阕描绘了一幅多姿多彩、生机勃勃的湘江寒秋图。远望群山,重重叠叠的树木遍染红色;近看湘江,满江秋水碧绿澄澈,船只争相行驶;仰望天空,雄鹰有力地翱翔;俯视水中,鱼儿欢快地畅游:宇宙万物都在这秋天里生机勃勃地自由舒展。2.毛泽东用字精妙传神。据他身边的工作人员回忆:毛泽东在写作时,常在屋里踱来踱去,时而昂首吟哦,时而又摇摇头,把纸揉成一团。第二天清晨,工作人员发现废纸篓里已装满了大半。正是有了这种锤炼语言的精神,才有了那么多的经典佳作。这首词用词精当、形象,极富表现力,你能说说表现在哪里吗?参考答案:【高考小贴士】炼字炼字,即用最妥帖、最精确、最形象、最生动的词语来描摹事物或表情达意。其目的在于炼意。从词性来看,以动词和形容词为主,兼及虚词。类型特点炼动词锤炼动词,往往能起到化静为动、形象生动的效果。炼形容词锤炼形容词,绘景摹状,能生动形象地展现社会生活的图景画面,让人们对声音、色彩、氛围、情境等有深刻的印象。炼虚词锤炼虚词可获得疏通诗词内涵、开合呼应、悠扬委曲、活跃情韵、化板滞为流动等美学效果。解题方法:①在读懂句意的基础上把握该词的含义;②联系该词描述的对象,从修辞、表现手法等角度切入;③展开联想和想象,以该词的含义为核心描述景象,再现情境;④赏析该词在营造诗词意境或表达感情方面的作用。3.词人主要通过哪些意象来表现自己的情感和思绪?词的下阕转到“忆往昔峥嵘岁月稠”,围绕“同学少年”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情怀?参考答案:上阕通过寒江、霜天(气候),万山(层林尽染),湘江(碧透、百舸争流),飞鹰、游鱼(万类霜天竞自由)等意象,形象地表现了词人对自然和社会的乐观态度和壮志豪情。下阕写了意气风发、挥斥方遒、激扬文字、指点江山、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的同学少年,表现了“同学少年”以天下为己任,改造旧世界、创造新天地的战斗精神。参考答案:“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采用象征的手法,形象地表达了一代革命青年的凌云壮志,以天下为己任,以及在新时代的大潮里,乘风破浪,鼓桨前进,立誓振兴中华的气概豪情,含蓄地回答了上阕提出的“谁主沉浮”的问题。4.“中流击水”这一情景蕴涵着词人怎样的感情?三、探究争鸣“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读者对词句中“怅”的含义,有不同的看法。“怅”字到底寄寓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思路提示一:

“怅”字用来表达深思而激昂慷慨的心绪。词人面对一派生机勃勃的大千世界,思绪万千,不禁发问:广阔无垠的大地呀,谁才是主宰你消长兴衰命运的真正主人呢?这一问道出了词人的雄心壮志,表现了词人的博大胸怀。思路提示二:“怅”字是失意惆怅的意思。面对祖国的大好河山,词人陷入了沉思,河山虽壮美,但黑暗的形势不容乐观,所以表现出失意惆怅的心绪。后面的一问表现了词人的迷茫和怅惘。思路提示三:词人设问时,答案是了然于胸的,那就是他们这些风华正茂的书生,将唤起民众来主宰沉浮。只是由于当时革命形势不甚明朗,所以词人“怅寥廓”。思路提示四:毛泽东赞美的秋天,是一种“万类霜天竞自由”的秋天,作为万物之灵的人却没有自由!于是词人为之“怅寥廓”,在这“寥廓”的秋天,词人的惆怅像秋天一样“寥廓”,面对自由的“万类”和不自由的人类,不禁像“天问”的屈原一样: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随堂训练解析:B

A项,“劲”应读jìnɡ;C项,“漫”应读màn;D项,“稠”应读chóu。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火势蔓延漫江碧透轻歌慢舞漫无边际B.苍海桑田苍茫大地满目疮痍天下苍生C.百舸争流苛政如虎道路坎坷沉疴痼疾D.鱼翔浅底材料翔实吉祥如意周密祥尽解析:C

A项,慢—曼;B项,苍海—沧海;D项,祥尽—详尽。解析:A

诗歌一、二句对仗,第二句末字应为平声,排除D项。一、二两句应结构相似,词性相对,据此可排除B项。本诗题为“秦淮晓渡”,一、二句扣“晓”字,画面宁静、空寂、冷落。“莺啼花满枝”写春天富有生机的景象,与整诗意境特征不符,排除C项。A项,“乌啼月满街”,由河面景象转向岸上景色的描写。残月未隐,清辉满街,街上寂静无人;乌啼更增加街面的冷落气氛。A项,“意境和谐”且“对仗工整”,正确。3.下面是一首题为“秦淮晓渡”的绝句,填入横线处的句子意境和谐、对仗工整的一项是(

)潮长波平岸,

。一声孤棹响,残梦落清淮。

A.乌啼月满街 B.月辉洒长街C.莺啼花满枝 D.草青风低树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通过一番讨价还价,签订合同的时候,对方终于作出了让步,最终价格定在4500元,比原先的一万多元少了一倍还多。B.为改变因大山阻隔世代守着一片沃土却过着清贫日子,鄂西南五峰土家古城山的19户农民自筹资金,在山中打出210米长的隧道,一解百年阻隔之痛。C.地名作为一种社会文化形态和文化载体,记录着人类社会发展的历程、民族的变迁与融合、人们生活环境的发展变化,是重要的民族文化遗产。D.社科院近日发布的《中国城市发展报告》认为,未来中国城镇化不但仍处于快速推进时期,而且已经由加速阶段转变为减速阶段。解析:C

A项,搭配不当,数字减少不能用倍数,将“倍”改为“半”;B项,成分残缺,“改变”缺宾语,在“日子”后加“的状况”;D项,关联词语使用错误,“不但……而且……”应改为“虽然……但是……”。二、课内阅读阅读《沁园春·长沙》,完成5~7题。沁园春长沙毛泽东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5.下列对这首词的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头三句,点明了时间、地点和特定的环境,洋溢着词人乐观主义的革命激情。B.一个“看”字,总领下面七句,描绘了词人独立橘子洲头所见到的一幅色彩绚丽的秋景图。C.词人从山上、江面、天空、水底选择了几种典型景物进行描写,远近相间,动静结合,对照鲜明。D.一个“恰”字,统领下文七句,形象地概括了早期革命者雄姿英发的战斗风貌和豪迈气概。解析:A

“洋溢着词人乐观主义的革命激情”错误,开头三句用一个“特写”镜头把人物从景中推出,凸现出抒情主人公卓然而立的形象。6.上阕“看万山红遍”以下各句,下阕“恰同学少年”以下各句,是铺叙,也就是古人所说“赋、比、兴”手法中的“赋”。此处使用“赋”有怎样的艺术效果?解析:要结合诗歌内容和赋的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