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浙江省宁波市高三年级下册二模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1页
2023届浙江省宁波市高三年级下册二模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2页
2023届浙江省宁波市高三年级下册二模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3页
2023届浙江省宁波市高三年级下册二模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4页
2023届浙江省宁波市高三年级下册二模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宁波市2023学年第二学期模拟考试

高三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①宇宙中的碳自诞生之始就具有“建筑师”潜力,奠定了地球生命总建筑师的角色基

础,碳的流动紧密结合了生物演化与居于引导地位的地球物理力量。生命总是驱动着地质

发展,也为地质发展所驱策,碳在生物之中的流动,靠着自然界的无生命力量和生命演化

缠绕在一起,短期碳循环可以从几分之一秒延续到数十年、数百年,而长期碳循环则涵盖

岩石圈和板块运动的领域,包含风化与沉积,能够延续数千万年。大气中的碳含量在每个

地质时间尺度上都是相互配合的,通常以气温变动为先导,但工业时代之后就不再是这样

了,人类工业活动对气候秩序的改变,比板块运动和岩石风化速度要快得多。人类做出的

每样东西,大部分不是由碳组成,就是以碳的火焰打造而成。工业活动逆转了光合作用,

把氧气和硬质碳变回二氧化碳,人为影响抹消了生物与地质时间尺度的界限。在短暂的时

间里,人类从一种有影响力的物种变成地球演化和地质变化最有力的推手,我们影响这个

星球的程度,不论在范围还是强度上都是很独特的,除了陨石撞击以外,应该只有人类能

够将地质速度提升到这么快,而工业成为影响生物与地质之间交互作用的最主要因素。

②人类知识转变为发明随后获得经济价值的模式,是通过基础科学激发科技创新的模

式,资源、知识和工具滋生出更多的资源、知识和工具,以难以量化的方式改变了地球表

面和大气。由于碳累积值动辄以百万年为尺度,因此长期的碳循环总是容易被忽视,进而

让长期碳循环加速到进入短期循环的路线。随着人类火焰蔓延和经济之手的挑拨,在工业

蜡烛越来越大的时代,我们自认为人类的生活方式和持续性比大部分其他物种的生存更加

重要,但是,自然界没有所谓的人类发展的中心法则,人类才智的成就促使科技跃进,对

地球产生的影响也正在反噬人类自身,逐渐走向自毁之路,新一轮的碳反思正在发生。

③在碳科学上的无知常常阻碍人们在遏制气候变化上所做的努力,而学术上的分裂直

接影响着气候变化问题的解决方案。地球气候并不是自行稳定的系统,总是捉摸不定的,

就算没有突然的打击,即便轻推几下也会有强烈的非线性变化,甚至进入混乱时期,在人

为辐射效应、火山压力来源以及太阳能改变的共同作用下,生态系统的生存难度大大增加。

如果国际气候协议的约束成功,《京都议定书》会让二氧化碳排放量稳定处于1990年的

水准,但事实是,之后的排放量已经提升了35%。

④全球变暖造成的变化已经威胁到现代文明发展的限度和潜力,地球气温比前工业时

期上升了二摄氏度,科学帮助我们对这个星球发的高烧做出了诊断,而科学也是减缓气温

加速上升的唯一希望。科学技术将非自然选择强加给生物,不断涌入大气的碳将给后代造

成不可挽回的损失。如果我们足够快地开始行动,就能减缓我们对碳循环的冲击,而不必

牺牲工业化火焰,行之有效的方案能够把文明转换到另一个不会让地球枯萎的能量系统上。

(节选自《读书》2023年第12期《碳循环的真相——从生命基础到文明威胁》)

材料二

①长期以来,工业文明发展依靠化石能源,造成了环境、气候恶劣等阻碍人类生存发

展的现象。为解决上述难题,全球聚焦节能减排、实现碳达峰等目标,共同致力于加快绿

色低碳转型和可持续发展经济以有效解决全球变暖问题。中国作为全球能源消耗大国,也

一直在积极采取措施,控制碳排放量,努力构建一个节能低碳且可持续发展的经济体系。

语文试卷第1页共8页

中国不仅于2016年签署了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巴黎协定》,而且在2020年第七十五届

联合国大会上提出目标: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

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②为贯彻落实低碳可持续发展战略,电能的清洁性、安全性和便捷性等优势支撑了其

在中国碳减排过程中代替其他能源的关键地位。电能的经济效率能达到石油的3.2倍、煤

炭的17.27倍,即1吨标准煤当量电力所创造的经济价值与3.2吨标准煤当量的石油、17.27

吨标准煤当量的煤炭创造的经济价值相同。因此,中国从2013年陆续出台并落实电能替

代政策,在各领域开展电能替代工程,提升电能替代技术,以期改变能源结构,促使能源

发展方向的转变。电能替代虽然在能源清洁化转型上具有巨大的优势,但在其经济性与能

源供给上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一方面,电能替代可以给社会带来经济收益和社会效益,

但因其成本高、发展环境要求高,必须有相关的政策支持才能推动实施;另一方面,经济

社会的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的完善以及技术水平的苹新将使得全社会电气化水平迅速增

长,电能利用设备在生产生活领域相继大规模普及,这在客观上提升了全国的电能替代程

度,同时也使得全社会用电量将显著增加,对电源供给侧造成一定的压力。因此,在电能

替代大规模普及的未来,如何协调电力与其他能源在我国能源结构中的比例,最终在保证

能源系统安全和经济发展的前提下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成为目前需要关注的重要

议题。

(节选自《生态经济》2022年第38卷)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碳是地球生命的总建筑师,它靠着自然界的无生命力量和生命演化纠缠在一起,

在生物中流动。

B.自然界其实没有所谓人类发展的中心法则,人类的持续性也不比大多数其他物

种的生存更加重要。

C.《京都议定书》虽然已经签署,但没有发挥相应的约束作用,之后全球碳排放

仍然大幅升高。

D.电能具有清洁性、安全性和便捷性等优势,且经济效率高,在我国碳减排过程

中处于首要地位。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大气碳含量原本以温度变动为先导,在每个地质时间尺度上相互配合,工业时

代之后,情况发生了变化。

B.全球变暖已威胁到现代文明发展的限度和潜九而目前遏制气温上升的唯一希

望只有科学。

C.工业活动将人为因素强加到自然生态系统中,使人类成为地球演化和地质变化

的最有力推手。

D.中国近年来陆续出台电能替代政策,主要目的是兑现在《巴黎协定》中做出的

“碳达峰”“碳中和”承诺。

3.下列选项,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3分)

A习近平总书记在首个“全国生态日”作出重要指示,将推动能耗双控逐步转向

碳排放双控,持续推进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绿色转型。

B.2018年颁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税法》,对高耗能、高污染企业征

收环保税,旨在提升企业环保意识,加强节能减排工作。

C.云南省制定有利于火电稳定发展的政策,安排省财政专项资金支持火电机组大

方式运行,力争统调火电发电量达420亿千瓦时以上。

D.告别产业单一布局和发展,以风电、光伏和生物质发电等多能互补、多元布局

模式将是未来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的主要模式。

语文试卷第2页共8页

4.下列对两则材料的分析及评价,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运用“建筑师”“工助昔烛”等形象生动的词语,增加了文章的可读性,

也能让读者更好地理解作者的观点。

R材料二以时间为力财,写到了我国在碳封儆方面的严瞬势和应对措施,条理

清晰,层次井然。

c.材料一第③段叙议结合,从中可以明显看出,大众和学者的认知是碳减排道路

上的重要障碍。

D.两则材料都引用了大量与碳排放相关的详实数据,体现文章的准确性和严谨性,

颇具说服力。

5.近几年,国内新能源汽车方兴未艾,销售量逐年攀升,但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如何更好地推进汽车市场的电能替代?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6分)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门镜外的楼道

迟子建

每逢午后,我都能听到楼道里传来清理垃圾的声音。①这声音自顶层的七楼渐次传下,

有苕帚扫楼道的刷刷声,也有用铁撮子撮垃圾的哗哗声,还有收拢垃圾袋时的寒宰声。有

一次这声音出现在我的门口时,出于好奇,我从书房走向门口,透过门镜去望那个清扫员。

她穿一件蓝袍子,戴着白口罩,包一块土黄色的头巾,正弯着腰从我家的垃圾袋里往

出捡着什么。透过门镜所窥见的人被无限缩小了。她面色白而微黄,眼睑处堆积着或深或

浅的皱纹,两颊几乎是塌陷的。②嘴唇与脸一样没有血色,让人觉得她的唇就是一朵枯萎

了的花。垃圾袋里有一盒没有开封而过了保质期的饼干,她把它从中取了出来。

我猜想楼道清扫员发现这盒饼干后,一定认为这家的女主人是个败家子。她气力不济,

隔着门,我能听见她沉重的喘息声。清理完毕,她一手握着撮子,撮子上横着暮帚,一手

拖着两个袋子,吃力地离开我家门口,去另一户了。门镜后面的她和垃圾都消失了,我能

看见的,是放垃圾地方的上方的窗口,米黄色的木格窗将夏日的天空分成均匀的几格,有

的格里的云彩浓些,有的则十分浅淡,还有的呢,干脆一丝云都没有。

雨季过去后,一立秋,风就凉了。这时的天空无与伦比地晴朗。云彩很多,又很白,

它们高高地飘在空中。我一般不舍得错过这时节的云彩,总栗在阳台张望一刻。这样,我

的日常生活又多了一项内容,除了窥视清扫员之外,还有望云彩。我发现在傍晚的时候,

云彩往往掺杂了夕照的橙黄颜色,使它显得格外妖是,而清扫员恰恰在这个时候出现在楼

道,这样我从门镜看她时,她背后的窗口泻进来的金色流云就把她映得格外明媚,她仿佛

年轻了许多,也温柔了许多。我窥见她总是穿一双旧得磨出了洞的老绿色球鞋,就把一双

半新的软皮平底黑皮鞋扔在门口。为了使它像垃圾,不至于引起她的怀疑,我将一只鞋底

的前脸的胶皮用刀割去一小块,然后把光滑的鞋面划上几道刀痕,又用花盆的土使劲揉搓

它,使之尘垢满面,这才把它们摆在门口。③她在捡鞋的时候把它们捧在手中,然后用身

上的蓝袍子蹭掉其上的灰尘,又摘下口罩运足一口气,朝它们身上吹了吹。她用一张旧报

纸裹了那鞋,放进白色的编织袋中。

我猜她营养不良,所以常把食用了一半的奶粉、核桃粉、枣糕以及鱼松和肉松丢掉。

把这些食品当垃圾弃了,我也要挖空心思地打扮它们,既不能使它们惹上尘垢,又不能让

它们过于鲜亮。于是我就把食品袋看似随便地用猴皮筋勒住,以防灰尘进去。然后将包装

袋的外观弄上点土豆泥或者粥汁,使之混浊不堪,与垃圾的气息很接近。我从门镜望见她

心疼地将这些吃的东西放进她所穿的蓝袍子的大口袋里。那口袋胀鼓鼓的,好似一个人因

患了牙痛而肿了脸。我想她肯定把我当成了一个衣食无忧而又不会勤俭持家的女人,我只

语文试卷第3页共8页

能让她这么以为了。

天凉了,白昼短了,她出现在楼道的时间越来越晚了。开始时我以为她现在出来得晚,

后来有一次我发现她拖着袋子从七楼下来,未等收六楼的垃圾呢,便累得一屁股坐在通向

七楼的第一级台阶上,她这一歇就是一刻钟。她侧身对着我的门,楼梯的栏杆将她的身影

切割成几段,能听见她吃力的喘息声。她的力气越来越衰弱了,她就像一只垂垂老矣的绵

羊一样充满了哀怜之气。看着夕照中的她,看着她枯树般的身影,看着她始终如一包着的

那块土黄色的头巾,我的眼睛不由湿润了。我多想帮助她清理一下垃圾,让她就这么歇下

去,可我知道我不会长久做这件事,而她也不会允许我这么去做。

腊月的一个午后,走廊里突然传来一阵悠扬的口哨声。跟着,哗啦哗啦的扫地声传了

进来。我连忙奔向门口,出现在门镜后面的是一个二十几岁的男青年,一边打着口哨一边

扫楼道。我放在门口的垃圾,恰好有给清扫员的半袋木耳。当小伙子扫完地,手伸向那个

垃圾袋时,我打开门,迫不及待地问:“原来的那个呢?”

“她呀,人家现在不用她了,让她回家了!”小伙子说完,快意地打了一声口哨。

“为什么?!”我有些愤怒了:“就因为她老吗?”

小伙子没答应,显然不想再耽搁时间,他提着聚集在一起的垃圾袋,去五楼了。小伙

子收拾垃圾痛快多了,应该承认,这样的楼道清扫员看上去更舒服一些,因为他年轻、有

力气,看他做活心里服帖,没有负疚感。

以后我不用再透过门镜去观察楼道清扫员了,我的垃圾也是真正的垃圾了。只是当楼

道响起悠扬的口哨声时,我有些怅然若失。

④春天就像个年轻而壮健的大脚女人,走得刷刷的,很快就从我眼前过去了。而漫长

的夏天则似一个年老的小脚女人,一步三叹地来了。人的悲哀和同情心就像一枚枚被扔进

河里的石子一样,一开始还有棱有角的,经过时间溪水的不间断的冲刷,它也就渐渐被磨

得圆润了。我沉迷在写作中,只有偶尔在黄昏散步时会想起她来。想起她佝偻的身姿和苍

白而塌陷的脸,想起她转身时无限缓慢的动作和沉重的喘息声。

(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选文叙事节奏舒缓,情感抒发含蓄克制,写出了城市中的人情世界,笼罩着淡淡的怅

惘和失落的情绪。

B.第四段对云彩的美丽作了细致生动的描绘,既展现了秋日的自然景观,也侧面烘托了

清扫员的人物形象。

C.文章多次写到了新清扫员的“口哨声”,写出了他的年轻和活力,展现了他积极乐观

的生活态度。

D.文中的“我”对新清扫员的态度有变化,开始对他替代了衰老的旧清扫员有些情绪,

后来觉得这个年轻人确实适合这个岗位。

7.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句子①连用三个拟声词,写出了垃圾清扫工作的繁忙冗杂,为接下来清扫员的出场作

了铺垫。

B.句子②给了清扫员的嘴唇一个特写,将她没有血色的嘴唇比喻成枯萎的花,生动地写

出了她的衰老和疲惫的状态。

C.句子③选取了一连串极具表现力的动词,细致入微地写出了清扫员对“被扔掉”的鞋

子的心疼和珍惜。

D.句子④巧用拟人,写出时间流逝之快,含蓄表现了“我”在逐渐摆脱情感负累之后内

心的轻松。

8.小说的物象往往很重要,如《百合花》中的新被子和《哦,香雪》中的铅笔盒,请梳理

概括“门镜”这一物象在本篇中的作用。(5分)

语文试卷第4页共8页

9.王蒙认为迟子建的小说“有一种对烟火人间的兴致,有一种对喜怒哀乐的体贴”。请结

合选文,谈谈你对这一评语的理解。(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

二十六年,献公卒。里克将杀奚齐,先告苟息日:“三公子之徒将杀孺子,子将如何

?”荀息日:“死吾君而杀其孤,吾有死而已!”里克日:“子死,孺子立,不亦可乎?

子死,孺子废,焉用死?”苟息日:“昔君问臣事君于我,我对以忠贞。君曰:'何谓也?'

我对日:'可以利公室,力有所能,无不为,忠也。葬死者,养生者,死人复生不悔,生

人不愧,贞也。'吾言既往矣,岂能欲行吾言而又爱吾身乎?”既杀奚齐,荀息将死之。

人曰:“不如立其弟而辅之。”苟息立卓子,里克又杀卓子,荀息死之。君子曰:“不食

其言矣。”

既杀奚齐、卓子,里克及丕郑使屠岸夷告公子重耳于狄,日:“子盍入乎?吾请为子。”

重耳告舅犯日:“里克欲纳我。”舅犯日:“不可。以丧得国,则必乐丧,乐丧必哀生;

因乱以入,则必喜乱,喜乱必怠德。是哀乐喜怒之节易也,何以导民?民不我导,谁长?”

公子重耳出见使者,曰:“子惠顾亡人重耳,父生不得供备洒扫之臣,死又不敢莅丧以重

其罪,且辱大夫,敢辞。”

(节选自《国语•晋语》)

材料二

夫'‘忠”之为言,中也;“贞”之为言,正也。息之所以为者有是夫?间君之惑,排长

嗣而拥非正,其于中正也远矣。或曰:“夫己死之不爱,死君之不欺也。抑其有是,而子

非之耶?”曰:“子以自经于沟渎者举为忠贞也欤?”或者:“左氏、毂梁子皆以不食其

言,然则为信可乎?”曰:“又不可。不得中正而复其言,乱也,恶得为信?”

狐偃之为重耳谋者,亦迁矣。国虚而不知入,以纵夷吾之昏殆,而社稷几丧。且重耳,

兄也;夷吾,弟也。重耳,贤也;夷吾,昧也。弟而昧,入犹可终也;兄而贤者,又何

栗焉?使晋国一丕顺而多败直姓之不蒙福兄弟为射狼以相避于天下由低之策朱也o而重耳乃

始伏伏焉游诸侯,阴蓄重利,以幸其弟死,独何心软?仅能入,而国以霸,斯福偶然耳,

非计之得也。若重耳早从里克、秦伯之言而入,则国可以无向者之祸,而兄弟之爱可全,

而有分定焉故也。夫如是,以为诸侯之孝,又何戮笑于天下哉?

(节选自柳宗元《非〈国语〉》)

【注】①里克:晋国卿大夫,晋献公的股肱之臣,太子申生(因被陷害自杀而死)的坚定拥护者。②奚

齐(前665~前651):春秋时晋国君主,晋献公与宠妃骊姬之子,申生、重耳和夷吾的异母弟。③舅犯:

晋文公重耳的舅舅,狐氏,名偃,字子犯,大戎(今山西交城)人,晋国重臣。④间:利用。⑤经:缢

死。

10.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

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使晋国A不顺B而多败C百姓之不蒙福D兄弟E为豺狼F以相避于天下G由偃之策H

失也。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孤,指《孟子》中所说的“幼而无父”之人,与《陈情表》“愍臣孤弱”中的“孤”

含义相同。

R养生,文中与“孰”相对,和《庄子》“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中的“养生”

内涵不同。

语文试卷第5页共8页

C.左氏,即左丘明,曾任鲁国史官,编年体史书《左传》和国别体史书《国语》据传

是他所撰。

D.幸,指庆幸、高兴,与杜牧《阿房宫赋》“缰立远视,而望幸焉”f中的“幸”

词义不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荀息忠贞为国,立场坚定,而且言出必行,直至献出生命也不改初心,他的精

神得到了《国语》作者的高度肯定。

B.杀掉奚齐、卓子后,里克等人专程到狄国邀重耳回晋即位,重耳最终采纳舅犯

的建议,委婉地拒绝了他们的请求。

C柳宗元认为,荀息“间君之惑,排长嗣而拥非正”,做法失当,因此,他虽兑现

了“有死而已”的承诺,但并不能称为“信”。

D.古人云,尽信书,则不如无书。柳宗元对相关历史人物的批判,观点未必完全

正确,然其大胆质疑、理性分析的精神值得学习。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昔君问臣事君于我,我对以忠贞。

⑵夫己死之不爱,死君之不欺也。抑其有是,而子非之耶?

14.柳宗元为何说晋文公重耳被天下人耻笑?请结合材料二简要概括。(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6题。

白雪楼

、李攀龙①

伏枕空林积雨开,旋因起色一登台。

大清河抱孤城转,长白山”邀返照回。

无那嵇生成懒慢”,可知陶令赋归来。

何人定解浮云意,片影瓢摇落酒杯。

【注】①李攀龙(1514~1570):明代著名文学家,“后七子”之首,“白雪楼”系其于嘉靖三十八年

(1559)年隐居时所筑别业,取“阳春白雪”之意以名。②长白山:地处山东邹平南,章丘与淄博市之

问,因山中常年云气缭绕而得名。③傲慢:懒惰散漫,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又纵逸来久,情意

做散,简与礼相背,懒与慢相成。”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写诗人伏枕四望,林间一片细雨空蒙,顿觉精神大作,于是决定登台览胜,不

仅交代了写作的相关背景,也奠定了全诗的情感基调。

B.颔联炼字精妙,“抱”与“邀”运用比拟手法,展现了眼前水山相依、日影返

照的美丽风光,语言灵动传神,画面富有生气。

CW页联诗人以魏晋名士嵇康、陶渊明作比,点出自己与他们二人有着完全相同的精神

气质和人生选择,委婉表达了其独特的志趣和追求。

D本诗选取“空林”“浮云”“大清河”“长白山”极具画面感的意象,营造出一种

雄浑、壮阔的意境,引发读者丰富的联想和审美体验。

16.清代学者钱谦益《虞山诗约序》云:“古之为诗者,必有深情蓄积于内。”你觉得本

诗蓄积着哪些“深情”?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

语文试卷第6页共8页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荀子《劝学》“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以水为喻,强调学习应注重积累;魏征《谏太宗十思

疏》“______,________",以水为喻,主张君王治国需厚积德义。二者都非常生动贴切,

令人印象深亥I。

(2)《兰亭集序》“,”两句描绘了当时贤人、雅士会聚的盛况,与《滕王阁序》

“千'里逢迎,高朋满座”意思相近。

(3)一位文学爱好者去洞庭湖游玩,面对眼前秀美的湖光山色,想到唐诗宋词中许多描

绘它的妙辞,其中"”两句写得最具神韵,不禁放声咏诵起来。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2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19题。

关键词“哈尔滨”在社交网络上的传播路径,展现了哈尔滨爆火的端倪。“巨量算数”

平台显示,①。12月19日究竟发生了什么?原来18日第二十五届哈尔滨冰

雪大世界正式开园,但由于预约机制不完善,导致已预约游客无法进场,现场许多人集体

高喊“退票”。19日上午,冰雪大世界发布《致广大游客的一封信》,道歉的同时在信中

提及三项整改措施:对园区内娱乐项目采取现场排队和延时服务,园区内增加安保、接待

、志愿服务人员,增加投诉受理服务台和客服人员。致歉信的结尾写着:“我们将敞开热

情的怀抱,用最贴心的服务,让您感受到冰雪的温暖和魅力。”之后哈尔滨文体局接连回

应网友,并采取了②.等举措,使得哈尔滨热度曲线迅速攀升,同时获得

了很好的经济效应。

这也给了各地政府的一个启示:不管好评差评,③Ao差评应对得当,

也能逆转城市负面形象。,________

-----------------------\(7991817

综合指数6987366----------------哈尔滨文旅局

8000000

7000000|

60000001

5000000|

40000001

3000000

2000000

1000000

23年12月;9日12月30日24年1月3日4^

哈尔滨市怎么火起来的?以“巨量算数”平台的关键词综合指数为例

18.根据图表和文段内容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

贴切,逻辑严密,每空不超过20个字。(6分)

①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语文试卷第7页共8页

19.中央电视台推出“十秒钟介绍我的家乡”系列短视频,作为浙江站的代表,你打算向

网友介绍家乡的什么景点?请根据要求,按照示例完成短视频脚本。(4分

景观配乐风格镜头画面画面旁白

冰雪城堡前哈尔滨人民

哈尔滨冰雪雪是冷的,但哈尔滨

轻松欢快赠送东北大冻梨以迎接

大世界人民的心却是热的!

各地游客。

①②34)

(二)语言文字运用11(本题共3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2题。

树木长成一个个感叹号。它们不再有什么实际作用,只能作为村庄的一种抒情。当年

被伐去的伤口上,补种了从城里回来的优良品种。不管被冠以多么矫情和名贵的说法,它

们还是村庄出走的孩子。站在城市里它们.①,回到村庄却又长回调皮捣蛋的顽劣模

样。一棵树进城和一个孩子出走是一样的道理,在忙碌的街道和繁华的社区,只要有草木

的地方都讲着这样的道理。不能回家的时候,我就去看看城市里的树木,看看他们与我一

般有家不能回的样子。我和树木曾经矫情地把城市里的家园都称作房子,自己却又都成长

成了轻浮的城市坯子。看看脚下那些支离破碎的泥土,那些花——细碎的茶菜花、典雅的

婆婆纳、明黄的马齿宽以及说不出名字的花,也在城市里见缝插针地绚烂起来。谁曾真的

为这些委屈的日子叹息?那也是从书本上学来的②——城市里,哪一个不是从农村

里来此见缝插针的孩子?我们都是自愿而悲情的进城者。

(节选自周荣池《大地:词语和种子》)

20.请在文中的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2分)

①▲.▲

21.文中加点词均指树木,前两处用“它们”,后一处用“他们”,试分析作者这样安排

的用意。(4分)

22.结合《乡土中国》相关内容及以上文段分析作者认为“我们”这些“进城者”“悲情”

的原因。(4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人生充满变量,社会发展也有诸多偶然因素,对于前进道路上的这些不确定性,

有人充满忧虑,在犹豫不决中故步自封;有人未雨绸缪,在不确定中寻找确定;有人

随遇而安,面对各种状态都能怡然自乐……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题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

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语文试卷第8页共8页

1.D项。【解析】“首要地位”不妥,材料二只说它“在中国碳减排过程中代替其他能源的关键地位”。

2.C项。【解析】A项过于绝对,原文说的是“通常以气温变化为先导”;B项“遏制气温上升”应改为“减缓气温

加速上升”:D项张冠李戴,中国的“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是在2020年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提出的。

3.C项。【解析】“火电”是利用煤、石油、天然气等固体、液体燃料燃烧所产生的热能转换为动能以生产电能,

属于高污染行业,与材料二观点“低碳环保”议题不匹配。

4.A项。【解析】B项,“时间顺序”错误;C项,材料一第三段都是对事理的讨论,“叙议结合”错误;D项,

“大量”有误,材料一在涉及碳排放的详实数据只有“但事实是,之后的排放量已经提升了35%”一处。

5.①国家出台更多支持新能源车发展的配套措施,在研发、销售等环节给予政策倾斜;②改进汽车电能替代

技术,提升安全性,解决用户的后顾之忧;③协调电力与与其他能源在我国能源结构中的比例,解决电能供给

侧压力。④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深入了解消费者需求及其使用新能源车过程出现的问题,予以积极解决。(每点

2分,答出任意三点即可,其他答案如合理,也可酌情给分。)

6.C项【解析】“展现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无中生有,理解有误。

7.D项【解析】“内心的轻松”赏析不当。

8.①门镜能让“我”在门后更细致窥见清扫员,并借此观察社会和生活,推进小说的发展。

②门镜反映了小说人物的性格和精神状态,如体现了“我”不求回报、不求被知晓的仁爱之心,体现旧清扫员的勤

劳、悲苦以及衰老、疲惫的人物特征。

③小说以借由门镜结识清扫员开始,以门镜外的清扫员换了告终,门镜又在行文中多次出现,在叙事、结构上起到

了串联、贯穿的作用。

④门镜是现代社会才有的物象,小说的主体情节体现了在现代化的陌生人社会,人试图靠近、帮助另一个人的美丽

而动人的诸般努力。(学生如写出了作者的同情、悲悯也对。这篇文章是节选,删掉了一部分,根据原文门镜也体

现了人与人之间的隔阂,通过门镜也侧面批判人性中的一些阴暗,假如有学生这样写,也是可以的。)(写出1点2

分,2点4分,3点5分,其它合理的也酌情给分)

9.①本篇小说的场景设置是在一幢普通的居民楼,作家从自己的屋子通过门镜看向楼道,这样的空间选择体现了

作者对日常、切实的“烟火人间”的兴味。

②选文中“我”虽然是作家,但作者却侧重写她生活中现实的、富有生活气息的一面,而她关注的对象清扫员更是

典型的底层劳动者,作家对她格外关注并施以援手,也反映了作者对这些人世间的小人物的兴趣和关切。

③作家对老清扫员的关心、体贴以及离开后的怅然、对新打扫员的发脾气以及对他工作的默认、对人之同情心易逝

的感叹,种种复杂幽微的情感,都被作者写得恰如其分。(每点2分,其它结合文本的合理的解释也可酌情给分)

lO.CDGo【解析】原文句读为:“使晋国不顺而多败,百姓之不蒙福,兄弟为豺狼以相避于天下,由偃之策失也。”

11.D项。【解析】“幸”在文中是“希望”的意思。

12.B项。【解析】里克自己没有去,是他和丕郑派使者屠岸夷去的。

13.(1)当年献公向我咨询臣子应该如何侍奉国君的事情,我用‘忠贞'二字回答他。(关注两个状语后置句式和

“君”“臣”“对”三字。)(2)不吝惜自己的生命,不欺骗已死的君主。或许他确实有这种品质,你为什么要

非议他呢?(关注两个宾语前置句和“不爱”“不欺”“抑”三字。)

14.①听信大臣狐偃的迁腐观点,未能把握正确的回国时机;②只考虑自身利益,不顾社稷的安危和百姓的祸福;

③没有尽到兄长的职责,未能保全兄弟情谊。(一点1分,意思对即可)

15.B项。【解析】A项“细雨空蒙”有误,原文“积雨开”是雨停了的意思;C项“完全相同”错误,上联说他没

有嵇康“懒慢”的性格特点;D项“雄浑、壮阔”概括不当。

①对高洁雅正志向的坚守。诗题用宋玉对楚王问时讲述的“阳春白雪”故事展现了作者曲高和寡、不与世俗同流合

污的精神。②对山林美丽风光的喜爱。颔联将“大清河”“长白山”拟人化,“抱”“邀”二字传神而富有情谊,

表达了诗人对眼前佳山秀水的依恋之情。③对隐居生活的向往。颈联用嵇康和陶渊明的典故表达自己仰慕前代名士、

渴望归隐林泉的人生追求。④对功名富贵的释然。尾联“浮云”暗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