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说课稿汇编_第1页
冀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说课稿汇编_第2页
冀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说课稿汇编_第3页
冀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说课稿汇编_第4页
冀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说课稿汇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冀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说课稿汇编《认识升和毫升》说课稿(1)教材分析教材的地位与作用:《数学课程标准》中关于“图形与几何”领域测量部分的内容包括升和毫升。本单元共有2课时,我将重点介绍第一课时的内容:认识“升”和“毫升”。教材设计了三个数学活动。首先是比较两个杯子中哪个盛水更多,以帮助学生理解容量(容积)的概念。通过展示两个大小不同的空杯子,引导学生思考“哪个杯子盛水多”,并介绍了两种比较方法。其次是比较两杯饮料的多少。展示两个粗细不同但高度相同的杯子,要求学生通过倒入同样大的杯子中进行比较,使用量杯和量筒来测量饮料的数量。最后是让学生将两个杯子中的饮料倒入量杯中,研究量杯的刻度,从而了解饮料的容量。教材设计的这些内容旨在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比较活动来掌握相关概念,而非简单地介绍比较方法。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将更好地理解升和毫升的概念及其表示方法。最后,教材设置了三个层次的练习,包括测量自己喝水的杯子容量、计算每天喝水量以及进行实际操作活动。这些练习旨在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应用于实际生活中。(2)学情分析在日常生活中,学生经常接触与“升和毫升”相关的事物,如牛奶、液体药、矿泉水和各种饮料等。他们具有研究这些知识的生活经验和现实需求。因此,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基础上,通过认识升和毫升,他们不仅可以体验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还可以提升生活经验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讲授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容量的概念,熟悉“升”和“毫升”的表示方法,掌握“升”和“毫升”的概念。怎样用字母表示;会读量杯和量筒中液体的多少。2)过程与方法目标:在实际操作举动中,经历了解容量概念和熟悉丈量工具,以及熟悉"升"和"毫升"的过程。3)情感与态度目标:积极参与"玩水"活动,获得愉快的研究体验和数学活动经验。(4)重点、难点重点:了解容量的含义,认识"升"和"毫升",知道"升"和"毫升"怎样用字母表示;会读量杯和量筒中液体的多少。难点:了解容量的寄义,熟悉"升"和"毫升",知道"升"和"毫升"怎样用字母透露表现;会读量杯和量筒中液体的多少。(5)教法、学法教法:依据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之上的基本理念,本节课采用探究发现法、直观演示法等多种讲授方法,让学生在动手探究的教学过程中,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学法:新课标指出有效的教学研究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研究的主要方式。因此,本节课重点引导学生运用观察发现、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研究方法来参与教学活动。(6)说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设疑激趣。本节课由生活实际入手:出示三个不同的杯子,通过比较引出“哪个杯子装水最多?哪个杯子装水最少”的问题,让学生观察、猜测,导入新课,引起学生的兴趣,激起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望。(二)亲身体验,探究新知。新课标强调要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进行探索性的研究。根据这一理念,此环节教材设置以下四个活动:活动一:玩一玩,了解容量的概念。1.这个举动要有充足的时间保证,举动中鼓励学生积极合作,共同想举措解决问题,同时提醒学生注意安全。2.在交流实验的过程和结果时,重点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做的,怎样判断的。学生的实验过程可能有多种方法,比如:把甲杯子装满水倒入乙杯子里,甲杯水如果剩下,就说明甲杯装水多,乙杯装水少,如果乙杯不满,就说明甲杯装水少,乙杯装水多;还可以把两个杯子都倒满水,分别倒进两个一样大的杯子里,盛哪个杯子水的水面高,就说明哪个杯子装水多。除了这两种方法外,学生如果有其他办法,只要合理,就给予肯定和表扬。3.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提出容量的概念,告诉学生:哪个杯子装水多,就说哪个杯子容量大;两个杯子装水同样多,就说它们的容量相等。举动二:量一量,熟悉容量单位。1.教师拿出两个高度一样,装的饮料高度不一样,但粗细不同的瓶子,提出“哪个瓶子装的饮料多”的问题,让学生小组讨论可以怎样比较。有了前面玩水的经验,学生很快就能说出把饮料倒进同样大的杯子里的做法。在这种思维的启发下,学生还可能说出把饮料倒进更小的杯子里,哪瓶饮料倒的杯数多,哪瓶的饮料就多。教师可以作为研究的参与者提问“要想知道多的比少的多多少怎么办?”自然引入测量容量的工具“量杯和量筒”。2.认识量杯和量筒。学生观察量杯和量筒,发现其特点是都有刻度,细心的同学还会发现:量筒刻度均匀,量杯刻度不均匀。教师引导学生发现:在量杯上同样每格代表25毫升,宽度却逐渐减小,为接下来的读数做准备。在学生充分观察交流后指出:计量液体,如汽油、饮料、药水等用升或毫升作单位,认识“升”、“毫升”及对应字母,说一说在哪见过升或毫升。活动三:做一做,把两个瓶子里的饮料分别倒入同样的量杯中。教师操作,要求学生认真观察,读出饮料液面所在的刻度并把读出的数写在黑板上。读刻度是本节课的一个难点,在这个环节可以让读对的学生说自己的方法,实现学生教学生。要想准确读出液面所在的刻度,首先要弄清每个刻度代表的数量。为减少读数时的误差,要注意指导学生读量杯中容量的正确方法,即视线要与量杯的液面保持水平。活动四、量一量,算一算,知道一个人每天必须饮水量。此活动是测量自己每天喝水的杯子的容量并计算自己每天的喝水量来引出:一个人每天应该饮水大约1400毫升。在操作中感知、感悟1400毫升的水有多少,1000毫升的水有多少,建立空间表象。(三)巩固新知,拓展延伸。操演是学生掌握知识、构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因此,这个层次以操演为主,精心设置了不同层次的内容:1.通过读一读,来读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生活用品容器的容量多少,建立常用的容量单位升和毫升空间表象。2.通过观察填出三个量杯中各有多少毫升水这个练习,让学生独立观察并完成填空,巩固正确读刻度的方法。3.怎样使两个瓶子里的水同样多?这个操演是比较开放性的题目,鼓励学生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拓宽学生的思路。4.找四件大小不同的容器,先估计杯子的容量,再实际测量。既可以强化学生对容量概念的理解,又为学生提供估计的测量的机会,丰富课程的资源。通过这几道有层次的操演,力求让不同程度的学生有不同的发展。(四)、归结总结,提高能力。通过本节课的研究,你有哪些收获和感受?读刻度时应该注意甚么?让学生畅所欲言,此时注意对学生着手能力、言语表达能力、研究热忱及时评价。既让学生有成绩感,增强自心,同时又引发学生连续探究的欲望,进而让学生调查家中用升和毫升作单位的物品记录下来。这样又把研究延伸到生活实际,了解升和毫升的广泛应用,进一步体验数学和生活的密切关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得以巩固和提高。(五)说板书。1.1认识升和毫升容量容量有大小计量液体,如汽油、饮料、药水等,用升或毫升作单位。毫升(Ml)——比较小的单位升(L)——比较大的单位板书能加强讲授的直观性,能唤起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学生的记忆力和理解力,为此我的板书设计以简单明了为基本宗旨,重在突出重点,清晰易记。《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说课稿(1)教材分析教材的地位与作用:“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是九年义务教育新课标冀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第2课时的教学内容。它是在学生研究了除数是一位数有余数的笔算和整十数除几百几十数口算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也是后面研究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基础和知识生长点。(2)学情分析《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白提出:这一学段的讲授,应注重学生从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实际状态出发,通过质疑、猜想、窥察、交换、归结,亲历知识、方法的生成过程,从中体验了成功解决数学问题的喜悦或失败的情感。本课的讲授对象是十岁左右的学生,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理解算理的能力,具有初步估算和简单计算能力。研究本课,建议采用合作交换等方法研究。通过交换合作,学生可以获得探究计算方法、培养窥察和分析归结的能力、增强和晋升计算能力。(3)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三位数除以整十数商的占位的算理;掌握三位数除以整十数的笔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2)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研究估算和笔算三位数除以整十数的过程;掌握三位数除以整十数的笔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3)情感与态度目标:主动参与数学研究活动,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4)重点、难点重点:理解和掌握三位数除以整十数试商方法、商占位算理和竖式计算的方法。难点:理解算理,确定商的书写位置。(5)教法、学法教法:引导学生采取合作交换、迁徙类推、自主探究等方法研究新知。学法:采用合作交换探究计算方法、培养窥察和分析归结的能力、增强和晋升计算能力。(6)说教学过程1.课始激趣,导入新课。课始,用观看动画片、兔博士配音播放的方式呈现例2中的文字息和表格,然后教师提出:“如果让你来播报这段息,你能把息完整的描述出来吗?”这样在复述和描述中,让学生寻找发现已知的数学息和确定所求的数学问题:已知:红星小学师生去参观航天博物馆。博物馆规定:每批参观人数不得超过60人,全校参观的师生总人数是523人。所求的问题是:全校师生至少要分几批参观?这样,根据学生争强好胜的个性特点,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以选拔“播音员”为情境研究出示是整十数的笔算,能吸引学生解决问题的注意力,引领他们走进自己喜欢的问题情境中。2、分析梳理,引出课题根据上面的播放息,教师提出要解答“全校师生至少分几批参观”这一数学问题,你会解答吗?需要哪些数学知识?学生在独立思考、小组会商、全班交换举动中明白,要探究解答上述数学问题,需要用到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知识,引出课题: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师板书)3、探究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1)教学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商是一位数)以及验算①师生根据课件录音提供的息,着重对问题“全校师生至少要分几批参观”进行分析与解读,特别是对已知条件“每批不得超过的人数是60人进行讨论,明确:“每批参观的人数最多是60人,可以小于或等于60人,但是不能大于60人。“分析问题的能力是新课程标准中“四能”中的必备能力。因此教学时,对关键词“最多”“至少”“不大于”等进行了分析、理解与解读。②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理解算理。师生首先明确,求全校师生至少分几批参观就是求523里有多少个60,根据除法的意义列式为523÷60。然后估算,在估算中理解算理。学生在估算过程中,可能出现如下几种方法:生1:5个60是300,10个60是600,师生总人数是523人,所以不会超过10批。生2:是不是可以分成8批,因为8×60=480,480接近523。生3:8批不行,如果8批,还有523-480=43人没有机会参观,所以应是9批。最后教师明白:假如是8批,则余下43人没机会参观,假如是9批,就能保证人人有参观的机会。这样先分析数量关系,列出算式并尝试计算,在计算前先估算,确定商的取值范围,逐步逼近准确值,探究过程中,渗透了估算意识以及以及为后面的商占位奠定基础。③尝探究索竖式计算方法。放手让学生独立尝试笔算的过程中,师巡视,选取典型的竖式让学生进行板演。并对不同的计算方法,进行讨论交流,在辩论中明晰523里不能有800个60或80个60,只有8个60,所以竖式计算时,把商8写在个位上,表示8个60,还余43,这样学生不但知道了523÷60竖式怎样算,还明白了为什么这样算。生1:生2:生3:888605236052360523480480480434343④最后规范解答并验算。523÷60=8(批)……43(人)要点提示:商8要写在商的个位上。验算:答:全校师生至少要分9批参观。(2)教学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方法(商是两位数)此知识点的研究,是借助“红星小学全校师生参加植树劳动,假如每50人一组,那么最多可以分成几组?”这一数学问题的研究为载体。伊始,先对问题中的关键词“最多”是什么意思进行分析和解读,接着根据数量关系“总人数÷每组的人数=组数”来估算523÷50的商是几位数?在竖式计算时,让学生尝试解答,然后教师按照学情点名进行板演(预设情况如下:)生1:生2:生3:523÷50=1……23523÷50=10……23523÷50=10……2311010505235052350523505050232323结合算理,师生针对上面的几种计算进行一一辨析和会商,523里含有10个50,以是商十位上的1要和被除数十位对齐,并且个位上不够商1要补占位。只要生3的答案是正确的,然后规范解答如下:523÷50=10(组)……23(人)10商十位上的1要和被50523除数的十位对齐。502350除23不够商1,所以商的个位写占位。答:最多可以分成11组。4、巩固应用完成教材9页练一练,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梳理问题解决的思路、方法、步骤,同时也归结总结整十数除几百几十数的算理、笔算方法以及笔算的步骤:一想;二乘;三减;四落。5、归纳总结各位同砚在小组里交换一下本人的表现和所得的收获,然后说给大家听。让学生再一次感受研究的快乐成绩感,从而培养学生归结总结的能力。(7)说板书2.2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例2:试一试板书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通过板书突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为学生掌握知识和记忆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在设计板书时遵循了简洁、美观、实用的原则,再现本节知识的研究与建构过程,并帮助学生深刻理解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特殊方法解决问题》说课稿(1)教材分析教材的地位与作用:“用特殊方法解决问题”是学生研究了“三位数除以两位数”和本单元的“解决问题”之后研究的内容。本课时教材安排了“移多补少”和“已知部分和,求单一量问题”。其中“移多补少”教材介绍了两种解决问题的方法,一种方法是利用平均数来解答,一种方法是抓住了数量差来解答;“已知部分和,求单一量”教材给出了提示,抓住两种购买方法的钱数差就是3双袜子的总价来作为解决问题的突破点和研究的切入点。教学时,教师要引领学生在阅读、理解分析的基础上进行自主探索、小组合作式的研究方式。(2)学情分析之前的研究和生活实践,学生已经对“移多补少”和“已知部分和,求单一量思想”有了初步的生活和知识积累。通过研究本课,学生可以获得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方式,增强学生参与意识和主体观念的提升并积累一些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3)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①结合具体的问题,经历形成数学思想和方法以及形成解决问题策略的过程。②初步认识“移多补少”“整体代换”数学思想。2)过程与方法目标: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思考和解决一些典型问题,能表达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过程。3)情感与态度目标: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发展初步的合情推理能力。(4)重点、难点重点理解并掌握“移多补少”“已知部分和,求单一量”问题的解决策略和方法。难点理解并掌握“移多补少”“已知部分和,求单一量”问题的解决策略和方法。(5)教法、学法教法:本节课采用探究式、小组合作启发式等教学方法。学法:建议采用着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探讨的研究体式格局,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6)说教学过程1、谈话导入,揭示课题。课始,师生谈话,说明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生活中有许多实际问题可以借助数学方法来解决并可以借助数学言语来表述和交换。今天这节课,老师就和同砚们一起共同走进一个新的领域,并经历用非凡数学方法解决一些生活中常见的有趣问题的过程。板书课题:用非凡方法解决问题。2、探究新知。(1)教学“移多补少”问题。“移多补少”问题的教学,教材借住“要使两个人的书同样多,亮亮要给红红几本书”这一数学问题来研究。教学时,可以先采用动手操作(用圆片代替书)的方式来初步感知,要使两人的书的本数同样多需要“移多补少”才能实现。在操作过程中,学生首先想到的方法是,需要先找到目前二人书的本数同样多的部分(也就是红红的数的本数5本),这样只需要把亮亮比红红多的书的本数部分(9-5=4(本))除以2即可,这样得出教材中的第一种方法:把多的部分出一半,给对方。9-5=4(本)4÷2=2(本)接着,师生继续探究,在理解“同样多”的基础上,求出两人的书的本数的平均数,再取出比平均数多的部分给对方。9+5=14(本)14÷2=7(本)9-7=2(本)最后,比较两种方法的优越性,说一说哪种方法更简单,在比较中深化两种解答方法的相同与不同,体会问题中蕴含着的数学思想:“移多补少”。这样,经历自主探索典型数学问题形成数学思想方法和解题策略的过程,还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思考和解题过程。(2)教学“已知部分量,求单一量”问题。“已知部分量,求单一量”问题的讲授,教材通过解答“一双手套和一双袜子的单价”来研究。讲授时,师生先窥察课件,发现数学息和问题:①一双手套和一双袜子共27元;一双手套和四双袜子共54元。②所求的问题是一双手套和一双袜子的代价。在窥察课件中,比较两组图片提供的息的相同和不同,找出相同的部分:都有一双手套和一双袜子;不同的是下图中还多了3双袜子。接着得出:两次购买的数量不同,钱数也不同。(如下图)据此,以此为“突破点”,得出“54与27的差就是3双袜子的总价,计算出这个差就可以计算出一双袜子的单价(54-27)÷3=9(元),用27-9=18(元)就手套的单价。在窥察中发现相同和不同,在不同中寻觅解决问题的突破点。3、巩固应用。完成教材33页练一练,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移多补少”“整体代换”数学思想方法的优越性,并融入本人已有的知识布局中去。4、归结总结。各位同学在小组里交流一下自己的表现和所得的收获,然后说给大家听。让学生再一次感受研究的快乐成就感,从而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5、说板书。3.4用特殊方法解决问题例:例:1、把多的部分出一半给对方1、先求出3双袜子的钱数9-5=4(本)4÷2=2(本)54-27=27(元)2、取出比平均数多的部分给对方2、一双袜子的钱数9+5=14(本)27÷3=9(元)14÷2=7(本)3、一双手套的钱数9-7=2(本)27-9=18(元)答:亮亮给红红2本。答:一双手套18元,一双袜子9元。板书设计遵循了简洁、美观、实用的原则,再现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与思维方法的对比,突出了讲授的重点和难点,帮助了学生深刻理解本节课的讲授内容。《线段、直线和射线的熟悉》说课稿(1)教材分析教材的地位与作用:本节课是冀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36-37页第四单元“线和角”的第一课时。本课时的主要讲授内容是“熟悉线段、射线和直线”,包孕以下几个知识点:建立线段、射线和直线的空间表象、比较射线、直线和线段的异同,感受“有限”与“无限”的区别、在熟悉线段的基础上能画出指定长度的线段。研究与掌握好这部分内容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还可以今后进一步研究角、平行和相交等多少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2)学情分析线段、射线、直线是人们通过对自然天下现象的窥察和生活实践的体验笼统出概念的,是“图形与多少”领域中最基本的概念,是今后研究图形与多少内容的起点。直线和射线都是把线段“无限延长”得到的多少图形,小学生理解“无限延长”往往有些艰巨,以是本节课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主要通过创设情境、设计动态演示的讲授课件,从有限到无限,并辅以“窥察法”“演示法”“会商法”等讲授方法,帮助学生建立线段、直线和射线的表象,理解线段、射线、直线的异同。(3)教学目标《数学课程标准要求》要求在教学这一部分内容时,应注重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推理等手段,逐步认识线段、直线、射线的知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根据《标准》要求及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本节课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线段、射线和直线的基本特征,并会画出指定长度的线段。2)过程与方法目标:知道线段、直线和射线的特征并能区分直线、射线和线段;能按照要求画指定长度的线段。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自主研究的能力,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4)重点、难点重点:熟悉线段、直线和射线并知道它们的特征,会画指定长度的线段。难点:让学生构成“无限”的观念。(5)教法、学法教法:“观察法”“演示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学法:本节课着重让学生通过“画一画”、“看一看”、“比一比”、“想一想”、“说一说”等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研究兴趣,调动学生研究的积极性。(6)说讲授过程1、初步感知,形成表象。(1)首先指导学生观察情境图,说一说你看到了哪些线,之后明确紧绷的弓弦、人行横道线画出来都是一条线段,然后再认识线段的特征。(2)教学中呈现手电筒、太阳光线图片,让学生感受每束光线都从某一点射出,射得很远,看不到尽头,初步感受“无限”。(3)启发学生想象:如果线段的两端无限延长会怎样?如果线段的一端无限延长会怎样?设计意图:教学射线和直线的基础是线段。线段的长度是有限的,射线和直线都是无限的,从“有限长”到“无限长”是认识上的一次突破。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形象材料的支持下,初步感受了射线和直线的“无限”,并利用直观图形的变化,让学生联系经验,发挥想象,感受无限延长的含义,形成射线和直线的表象。1、反复比较,形成概念。当初步认识线段、射线和直线后,为了能使学生的认识从表象上升为概念,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比较线段、射线、直线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的问题,让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小组讨论,讨论的过程我也参与其中,对说得对的学生给予鼓励,对说得不准确的学生及时给予纠正,最后全班交流,形成表格,并以小组为单位填写好表格。从表格可以清楚地看出线段、直线、射线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形成三种线的概念。设计意图:“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从课改开始就是课标所倡导的研究数学的重要方式,在理解了直线、射线、线段各个特点之后,展开讨论,它们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及时比较它们之间有什么不同,能促进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三种图形的本质特征。3、拓展延伸,实践提炼。由于学生已有用直尺丈量线段的经验,以是,最后设计了“画一条长4厘米的线段”的操作举动,供学生独立完成,然后交换画线段的过程和结果,最后全班总结画线段的方法:先确定一个端点,把指出的刻度瞄准这个点,沿直尺画出要求的长度,再标出另外一个端点,并说明线段的透露表现方法。设计意图:新课标指出数学研究举动必须建立在学生已有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教师要向学生提供充裕从事数学举动的机会,通过学生自主思考,按照已有的熟悉自主完成,更能直接的解决学生的疑惑。让学生通过“画一画”“想一想”、切身感受并结合生活经验,把生活经验上升成数学知识。4、巩固应用。生独立完成教材第37页练一练第1~4题,在练习中提升自己的操作技能,巩固新知,形成表象,提炼概念。5、归纳总结。提出“今天你学会了什么?有怎样的收获?”在回顾总结所学知识的同时,学生可以对这节课完整的认识,并加以延伸。6、说板书。4.1线段、直线和射线的认识一、二、画一条4厘米长的线段共同点端点个数长度线段:直的两个端点可以度量直线:直的没有端点不成度量线段AB=4厘米射线:直的有一个端点不可度量板书设计是教室讲授的重要组成部分,讲授时,板书设计捉住了直线、线段和射线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等主要特征来进行比较,另外还图示了画出制定长度的线段的注意点,要标出两端点的字母以及透露表现的方法。《探索2、5的倍数的特征》说课稿(1)教材分析教材的地位与作用:“探索2、5的倍数的特征”是在学生掌握了倍数概念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是学好找因数、求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重要基础,学好这部分内容,还有利于研究约分、通分知识。因此,掌握能2、5的倍数的特征,对于本单元的内容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教材先讲授2、5的倍数的特征,后学3的倍数的特征,是由于2、5的倍数的特征仅仅体现在个位上的数,比较明显,容易理解。这部分内容也是研究3的倍数的特征的基础,并为此进一步积累探究经验,同时为后续研究奠定基础。(2)学情分析这节课是在学生研究了自然数和倍数、初步认识了双数、单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四年级的学生也具备了观察比较、自主探索的活动经验和能力,因此本节课采取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研究方式。(3)讲授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并掌握2和5的倍数的特征、同时是2、5倍数的数的特征,会运用这些特征判断一个数是不是是2或5的倍数。在研究举动中培养探究意识、归结综合能力、合情推理能力。2)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2和5的倍数的特征的探索过程,掌握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5倍数的判断方法。3)情感与立场目标:加深对自然数特征的熟悉,感受讲授的奇妙,增强研究数学的积极情感。(4)重点、难点重点:归纳、概括总结2、5倍数的特征,会运用2和5的倍数的特征判断一个数是不是是2、5的倍数。难点:会运用2和5的倍数的特征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5的倍数。(5)教法、学法教法:本节课我主要采用“创设情境、直观演示、讲授法”等讲授方法。1、创设情境法:通过创设生动的讲授情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学生在兴趣中研究,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2、直观演示法: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会商,充裕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然后进行归纳总结,得出2、5倍数特征结论学法:本节课我在充裕重视学生是研究的主体下,主要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换,汇报验证”等研究方法,辅之以罗列法、窥察法、比较法。1、自主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创设情景等举动体式格局获取知识,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的独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培养学生的自觉能力、思维能力、举动组织能力。2、合作交流法:针对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和分组讨论,促使学生在研究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6)说教学过程一、创设游戏,情景引入。以学生感兴趣的游戏引入,让学生产生求知的欲望。揭露课题:探究2和5倍数的特征。2、问题探究,解决问题。1、探究5的倍数的特征。找一个数倍数的方法,探究时先在利用百数表找出5的倍数。第一步,窥察、思考5的倍数有甚么特征时。组织学生交换,小组会商,对学生的言语不要作统一的规定,学生只要清楚地表达了本人的想法,教师都应给予鼓励。第二步,扩大研究范围:教师提问适才总结的规律是不是适用于所有自然数。学生的回答会各不相同。接着教师做引导:适不适用,只是我们的猜测,要证明猜测对不对,要进行验证。若何验证呢?就是找那些个位是或5的自然数,假如我们验证的这些数都满足这个规律,就证明我们得出的结论适用于所有自然数。然后,按照这样的思路进行小组自由会商,并作小组汇报,在找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发现规律,并验证规律。最后并利用这一特征对一些数进行判断,做到巩固知识的作用。2、探究2的倍数的特征。类比探究5的倍数特征来研究2的倍数特征。在探究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发现规律,并验证规律。并利用这一特征对一些数进行判断,做到巩固知识的作用。3、探究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的特征。探究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的特征,采用了“想一想”、“议一议”然后归纳、概括、总结的方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