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五十五《乡土中国》阅读专项练
(100分钟105分)
1.(2023•上海模拟)在撰写关于《乡土中国•礼治秩序》的读书报告时,需要一些论据来解释
“礼治”这一概念,以下选项最适合的一项是(3分)()
A.宋太祖赵匡胤采纳赵普的建议,在宴会上威逼利诱石守信等大将,迫使其交出兵权。
B.没做过大夫的曾子在弥留之际发现自己躺在大夫专用的席子上,就命儿子把席子换掉。
C.蔺相如为国家利益,处处忍让廉颇,廉颇得知真相后,背上荆条,主动向蔺相如请罪。
D.曹操虽然兵权在握,但不愿背上篡汉的罪名,只享有权臣膜拜之礼,最终放弃了称帝。
【解析】选B。本题考查理解重要概念的能力。A项赵匡胤杯酒释兵权中提到“威逼利诱”,
主要是通过人治与利益交换来达到目的,不属于礼治,故A错误;廉颇负荆请罪,更多是因为得
知真相后自感惭愧,长期教化虽有一定的作用,但不是主要原因,故C项错;曹操更多是迫于舆
论压力才不愿意称帝,并不是主动服膺于君臣之礼,故D错误;曾子属于主动服膺于传统的等
级秩序,故B正确。
2.(2023•温州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
我进城二十多年了,性格比以前开朗了许多,可是每次回到农村老家,与父亲相对而坐,还
是找不到什么话题。感觉有很多话要说,又感觉无从说起。
其实我特别想告诉父亲城里的交通有多拥堵,那里的空气有多糟,我有多么想家;特别想
告诉他我出差时看到了哪些美景,遇到了哪些怪事。我期望得到父亲笑意盈盈的回应,可是见
到父亲那副不苟言笑的样子,便把这些话又咽了回去。我觉得这些生活离他太遥远,告诉他,
反而会打破他内心的平衡。
我和父亲之间的爱是静默的,随着年龄的增加,我对父亲的爱与日俱增,我越来越觉得有
一些爱是需要及时表达的,虽然我说不出“爸爸,我爱你”,但我要让父亲知道,我渴望与他沟
通,我愿意与他沟通,我们可以是无话不谈的哥们,可以是平等交流的父子。
父亲啊,虽然我们一年只见两三面,虽然我们的电话沟通一周只有一次,但我对您的牵挂
在漫长的时光中已经变成一本沉甸甸的账簿,压得我喘不过气,您感受到了吗?
静默是一种深刻的语言,没错;但我想告诉更多的朋友:要让爱不只在静默中流淌。
有人认为本文段内容亦能体现费孝通笔下的“乡土社会”特点,请根据你对本语段以及《乡土
中国》的理解,完成以下两个任务:
⑴模仿《乡土中国》的目录替本文段取一个四个字的标题。(3分)
标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如果把该标题收进目录中,你觉得在提供的三个选项中,放在哪里比较恰当,请结合《乡土
中国》相关内容,说明原因。(5分)
乡土中国
目录
乡土本色..........1礼治秩序...........58
文字下乡..........9无讼...............66
再论文字下乡......17无为政治...........73
差序格局..........25长老统治...........79
系维着私人的道德…35血缘和地缘........86
家族..............44(C)
(A)名实的分离........95
男女有别..........51从欲望到需要......101
(B)
放在处比较好,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父子关系(辈分有别、父子有别、亲子关系、父子之情、亲情表达等类似均可)
⑵示例一:A《家族》章节分析了中国乡土社会家庭的特点,论及了家庭的多重关系,并谈到
父子间因事业的需要而排斥了普通的感情。父子关系是家族结构里的主轴,放在《家族》后面
承接自然。
示例二:B《男女有别》章节讲的是中国传统感情定向的问题,家庭成员内夫妇间的情感表达
节制;而父子间的情感也是静默式的,讲完两性差异接着讲父子关系(父子关系、亲情表达)顺
理成章。
示例三:C《血缘和地缘》章节里讲的“血缘”主要是指由生育所生发的亲子关系,年长的对
年幼的具有强制的力量,鲜有情感表达;父子关系是“血缘”关系的重要部分,放在这个章节后
合乎逻辑。
3.(2023•天津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6分)
①安土重迁②叶落归根③克己复礼④家庭亲属⑤兄友弟恭⑥智子疑邻⑦朋友圈子⑧邻居
同乡
以上八个现象涉及《乡土中国》中“乡土性”“差序格局”“礼治法治”“血缘地缘”
四个内容,请你选择其中的一个内容,结合相关现象,进行阐述。
要求:①明确所选内容及对应的现象,②不超过100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阐述观点的能力。解答此题,需先明确八个现象所对应的内容,然后选取历
史上或现实生活中的例子进行阐述。比如,我们可以结合《乡土中国》中“乡土性”的特点来
进行阐述。“乡土性”的特点:其一,“乡下人离不了泥土”。乡下人以种地为最普通的谋生
方法,因而也最明白泥土的可贵。其二,不流动性。靠农业谋生的人是“黏着在土地上的”,
并不是说乡村人口是固定的,而是说在人与空间的关系上是不流动的,安土重迁,各自保持着
孤立与隔膜。其三,熟人社会。乡土社会的这种人口流动缓慢的特点使乡村生活富有“地方性”
特点,聚村而居,终老是乡。所以,乡土社会是个熟人之间的社会,这才有了“从心所欲而不逾
规矩”的自由。而人们的“安土重迁”思想为“乡土性”的特点之一,具体可表现为“对故土
的留恋以及对霸权和战争的反抗”心理。其他现象中,“叶落归根”体现“乡土性”,“克己
复礼”“兄友弟恭”体现“礼治法治”,“家庭亲属”“邻居同乡”体现“血缘地缘”,“智
子疑邻”“朋友圈子”体现“差序格局”。言之有理即可,注意字数要求。
答案:安士重迁,意即安于本乡本土,不愿轻易迁移,体现了“乡土性”。(2分)在安土重迁的
文化心态下,中国人秉持反抗霸权和战争的态度。(2分)修筑长城、汉代王昭君入匈奴和亲以
及唐代文成公主入藏,都反映了不称霸、厌纷争的心理。(2分)
(2023•泉州质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4飞题。(H分)
中国绵延数千年的文化是以伦理为核心的,离开中国的伦理去谈中国的传统文化,无疑是
①。从儒家伦理学来看乡土中国,中国的乡土社会具有“差序格局”和“礼治秩
序”两大显著的特征,它们就像乡土中国的“骨骼”和“血脉”。
“差序格局”是以“自我”为中心的社会伦理网络,是儒家“②"伦理原则
的派生模式。“己”或者“自我”是差序格局的价值中心。它和“礼治秩序”③
一起构成了乡土中国的“立体空间”或者说是“三维空间”,而不是单面或平面的机械的社会
格局。而乡土社会“礼治秩序”的主要特点有:礼是社会公认的合适的行为规范,合于礼的就
是说这些行为是做得对的,对是合式的意思;维持礼这种规范的是传统。乡土社会是“礼”的
天下。礼维护的是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等伦理秩序。“(”'在乡土社会中“礼”
无所不在无时不有,渗透到传统社会的每一个角落。
4.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第①空,依据前文“离开中国的伦理去谈中国的传统文化”推断后文应该是由此导致
的结果,即抛弃根本的、主要的,而去追求枝节的、次要的;或者行事的方向、方法不对,必将
劳而无功。可填写“舍本求末”“缘木求鱼”等意思相近的成语;第②空,所谓“差序格局”,
费孝通认为中国农民之间的交往以及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形成主要是以自我为中心根据利益关
系的亲疏而划分的,就像是一块石头投进河里所形成的波纹,而这个石头就是社会中的每个人,
这就是费孝通先生著名的“差序格局”。依据“是儒家……伦理原则的派生模式”,此处应该
填写与“差序格局”概念类似的儒家意识概念,如“推己及人”。第③空,依据前文“中国的
乡土社会具有‘差序格局’和‘礼治秩序’两大显著的特征,它们就像乡土中国的‘骨骼'和
‘血脉'”,以及后文“一起构成了乡土中国的……”,可知“差序格局”和“礼治秩序”两
者是互相配合,互相补充,缺一不可的关系,故可填写“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等类似意思的
成语。
答案:①舍本求末(缘木求鱼)②推己及人③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5.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夫礼者,所以定亲疏,决嫌疑,别同异,明是非也。
B.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C.辞让之心,礼之端也。
D.礼者,人道之极也。
【解析】选A。上文“礼维护的是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等伦理秩序”,说明了“礼”
的作用是什么,承接下文应该说明“礼”是通过哪些途径实现上述作用,选项A的意思是“礼
的规定,是用来确定亲近疏远,判断疑惑不解,区别相同相异,分清是非对错的”,承接上下文,
符合论证的逻辑。选项B的意思是“克制自己,一切都照着礼的要求去做,这就是仁。一旦这
样做了,天下的一切就都归于仁了”与原文“礼”的主题不符合。选项C的意思是“遇事懂得
谦让,就是礼貌的开端”也不符合“礼”的主题。选项D的意思是“礼是做人的头等大事”,
此项主题是“礼",是对''礼”的总结定论,并非展开详细说明“礼”的具体内涵,故不选。
6.比喻具有相似性,请据此对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所用比喻进行简要分析。(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比喻的相似性的答题步骤为,先从整句找出本体和喻体,然后找出本体和喻体之间的
具体的相似点。这个句子的本体是“差序格局”和“礼治秩序”,喻体是“骨骼”和“血脉”。
“差序格局”和“骨骼”的相似点是支撑性;“礼治秩序”和“血脉”的相似点是渗透性。
答案:①句中把“差序格局”比作“骨骼”,“礼治秩序”比作“血脉”,体现了比喻的相似性;
②“差序格局”和“骨骼”的相似点是能撑起框架,一个是撑起人际关系的框架,一个是撑起
人的躯体的框架;③“礼治秩序”和“血脉”的相似点是能全方位渗透,一个是渗透传统社会
的每一个角落,一个是渗透全身。
(2023«浙江省北斗星盟联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题。(13分)
材料一:
孔子说“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这三句话挺简括地说出孔子的文化理想、社会政策和
教育程序。中国古代的社会文化与教育是拿诗书礼乐做根基。教育的主要工具、门径和方法
是艺术文学。艺术的作用是能以感情动人,潜移默化培养社会民众的性格品德于不知不觉之中,
深刻而普遍。尤以诗和乐能直接打动人心,陶冶人的性灵人格。而“礼”却在群体生活的和谐
与节律中,养成文质彬彬的动作、步调的整齐、意志的集中。中国人在天地的动静、四时的节
律、昼夜的来复、生长老死的绵延,感到宇宙是生生而具条理的。这“生生而具条理”就是天
地运行的大道,就是一切现象的体和用。最高度的把握生命和最深度的体验生命的精神境界,
具体地灌注到社会实际生活里,使生活端庄流丽,成就了诗书礼乐的文化。
礼和乐是中国社会的两大柱石。“礼”构成社会生活里的秩序条理。“乐”涵润着群体
内心的和谐与团结力。然而礼乐的最后根据,在于形而上的天地境界。《礼记》上说:“乐者,
天地之和也。礼者,天地之序也。”
人生里面的礼乐负荷着形而上的光辉,使现实的人生启示着深一层的意义和美。礼乐使生
活上最实用的、最物质的衣食住行及日用品,升华进端庄流丽的艺术领域。三代的各种玉器,
是从石器时代的石斧石磬等,升华到圭璧等的礼器乐器。三代的铜器,也是从铜器时代的烹调
器及饮器等,升华到国家的至宝。而它们艺术上的形体之美、式样之美、花纹之美、色泽之美、
铭文之美,集合了画家书家雕塑家的设计与模型,由冶铸家的技巧,而终于在圆满的器形上,表
现出民族的宇宙意识(天地境界)、生命情调,以至政治的权威、社会的亲和力。在中国文化里,
从最低层的物质器皿,穿过礼乐生活,直达天地境界,是一片混然无间、灵肉不二的大和谐、大
节奏。
因为中国人由农业进于文化,对于大自然是“不隔”的,是父子亲和的关系,没有奴役自然
的态度。中国人对他的用具(石器铜器),不只是用来控制自然,以图生存,他更希望能在每件用
品里面,表达出对自然的敬爱,把大自然里启示着的和谐、秩序,它内部的音乐、诗,表显在具
体而微的器皿中。一个鼎要能表象天地人。
中国人的个人人格、社会组织以及日用器皿,都希望能在美的形式中,作为形而上的宇宙
秩序与宇宙生命的表征。这是中国人的文化意识,也是中国艺术境界的最后根据。
孔子是替中国社会奠定了“礼”的生活的。然而,孔子更进一步求“礼之本”,礼之本在
仁。礼之本还在于音乐的精神,理想的人格,应该是一个“音乐的灵魂”。
社会生活的真精神在于亲爱精诚的团结,最能发扬和激励团结精神的是音乐!音乐使我们
步调整齐,意志集中,团结的行动有力而美。中国人感到宇宙全体是大生命的流行,其本身就是
节奏与和谐。人类社会生活里的礼和乐,是反射着天地的节奏与和谐。一切艺术境界都根基于
此。
但西洋文艺自希腊以来所富有的“悲剧精神”,在中国艺术里,却得不到充分的发挥,且往
往被拒绝和闪躲。人性由剧烈的内心矛盾才能掘发出的深度,往往被浓挚的和谐愿望所淹没。
固然,中国人心灵里并不缺乏雍穆和平大海似的幽深,然而,由心灵的冒险,不怕悲剧,以窥探
宇宙人生的危岩雪岭,发而为莎士比亚的悲剧、贝多芬的乐曲,这却是西洋人生波澜壮阔的造
诣!
(摘编自宗白华《艺术与中国社会》)
材料二:
所谓人治和法治之别,不在“人”和“法”这两个字上,而是在维持秩序时所用的力量和
所根据的规范的性质。乡土社会是“礼治”的社会。
礼是社会公认合式的行为规范。合于礼的就是说这些行为是做得对的,对是合式的意思。
如果单从行为规范一点说,本和法律无异,法律也是一种行为规范。礼和法不相同的地方是维
持规范的力量。法律是靠国家的权力来推行的。“国家”是指政治的权力,在现代国家没有形
成前,部落也是政治权力。而礼却不需要这有形的权力机构来维持。维持礼这种规范的是传统。
传统是社会所累积的经验。人们有学习的能力,上一代所试验出来有效的结果,可以教给
下一代。这样一代一代地累积出一套帮助人们生活的方法。从每个人说,在他出生之前,已经
有人替他准备下怎样去应付人生道上所可能发生的问题了。他只要“学而时习之”就可以享
受满足需要的愉快了。在乡土社会中,传统的重要性比现代社会更甚。
礼并不是靠一个外在的权力来推行的,而是从教化中养成了个人的敬畏之感,使人服膺;
人服礼是主动的。礼是可以为人所好的,所谓“富而好礼”。这显然是和法律不同了,甚至不
同于普通所谓道德。法律是从外限制人的,不守法所得到的罚是由特定的权力所加之于个人的。
人可以逃避法网,逃得脱还可以自己骄傲、得意。道德是社会舆论所维持的,做了不道德的事,
见不得人,那是不好;受人唾弃,是耻。礼则有甚于道德:如果失礼,不但不好,而且不对、不合、
不成。这是个人习惯所维持的。十目所视,十手所指的,在没有人的地方也会不能自已。礼是
合式的路子,是经教化过程而成为主动性的服膺于传统的习惯。礼治从表面看去好像是人们行
为不受规律拘束而自动形成的秩序,其实只是主动地服于成规罢了。
礼治的可能必须以传统可以有效地应付生活问题为前提。乡土社会满足了这前提,因之它
的秩序可以用礼来维持。在一个变迁很快的社会,传统的效力是无法保证的。尽管一种生活的
方法在过去是怎样有效,如果环境一改变,谁也不能再依着老法子去应付新的问题了。所应付
的问题如果要由团体合作的时候,就得大家接受个人同意的办法,要保证大家在规定的办法下
合作应付共同问题,就得有个力量来控制各个人了。这其实就是法律,也就是所谓“法治”。
礼治社会并不能在变迁很快的时代中出现,这是乡土社会的特色。
(摘编自费孝通《乡土中国•礼治秩序》)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书礼乐是中国古代社会文化与教育的基础,“礼”在群体生活的和谐与节律中构成社会生
活里的秩序条理。
B.中国人感到宇宙是生生而具有条理的,其社会生活里的礼和乐是反射着天地的节奏与和谐,
比西洋探求的“悲剧精神”的艺术境界高。
C.礼和法都是行为规范,但两者维持规范的力量不同。法靠国家的权力推行,礼则不需要有形
的权力机构维持。
D.传统是社会所累积的经验,上一代所试验出来有效的结果,可以教给下一代。乡土社会中,
传统的重要性比现代社会更甚。
【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B.“比西洋探求的'悲剧
精神’的艺术境界高”于文无据。原文“但西洋文艺自希腊以来所富有的‘悲剧精神’,在中
国艺术里,却得不到充分的发挥,且往往被拒绝和闪躲”可知,原文并无比较高低的相关论述。
8.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教育的主要工具、门径和方法是艺术文学,诗和乐尤其能陶冶性灵人格,教育的目的是以感
情动人,培养社会民众的性格品德。
B.在中国的文化里,物质器皿,礼乐生活,天地境界,三者由实用性的低层升华到形而上的高层
境界,界限清晰。
C.法是从外限制人的,道德是社会舆论维持的,礼是人们从教化中自动形成的秩序,即使在没
有人的地方也会有主动服膺的习惯。
D.乡土社会中传统可以有效地解决生活问题,因此它的秩序可以用礼来维持,变迁很快的时代
是不会出现礼治社会的。
【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说法的理解和分析能力。A.”教育的目的是以感情
动人”错误,“以感情动人”是“艺术的作用”,而不是教育的目的。B.“界限清晰”错误,
原文“在中国文化里,从最低层的物质器皿,穿过礼乐生活,直达天地境界,是一片混然无间、
灵肉不二的大和谐、大节奏”可知,界限并不清晰。C.“自动形成的秩序”错误,原文“礼治
从表面看去好像是人们行为不受规律拘束而自动形成的秩序”可知,自动的说法是不正确的。
9.下列选项,最能表现材料二中的“合于礼”的一项是(3分)()
A.《论语》中孔子谓季氏:“八僧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B.《乐记》里说:“大乐与天地同和,大礼与天地同节。”
C.《烛之武退秦师》中晋文公曰:“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吾其还也。”
D.《鸿门宴》中“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
【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论点、论据的分析能力。A.按周礼规定,只有天子才能用
八僧,诸侯用六僧,卿大夫用四僧,士用二僧。季氏是正卿,只能用四僧,他却用八僧。这是不合
于礼的。B.讲礼乐与自然的关系,不是讲合不合于礼。C.仁是礼的内核,晋文公遵从“仁”,
拒绝攻打曾经帮助过自己的秦国,这里晋文公的做法是合于礼的。D.项羽、项伯本是主人,可
他们却占据了坐西朝东的尊贵之位,而客人刘邦却被安置在坐南朝北的座位上。这是不合于主
客之礼的。
10.材料一与材料二都谈到了礼,不过二者论述的重心并不相同,请简要分析。(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论述重心的分析能力。由材料一原文“礼和乐是中国社会的两
大柱石。……然而礼乐的最后根据,在于形而上的天地境界”“中国人的个人人格、社会组织
以及日用器皿,……也是中国艺术境界的最后根据”可知,材料一论述的重心是社会生活中的
礼乐与艺术的关系,“礼”构成社会生活的秩序,
……一切艺术境界都根基于此。
由材料二原文“所谓人治和法治之别,……乡土社会是,礼治,的社会”“礼是社会公认
合式的行为规范……对是合式的意思”“礼并不是靠一个外在的权力来推行的……;人服礼是
主动的”“也就是所谓‘法治’。礼治社会并不能在变迁很快的时代中出现,这是乡土社会的
特色”可知,材料二论述的重心是乡土社会的秩序模式,辨析了“礼”和“法”的概念,维持礼
的力量是传统,乡土社会如果变迁,传统没有效力,那么礼治就会往法治方向转变。
答案:①材料一论述的重心是社会生活中的礼乐与艺术的关系,“礼”构成社会生活的秩序,
“乐”滋润群体内心的和谐,礼乐反映天地的节奏与和谐,一切艺术境界都根基于此。
②材料二论述的重心是乡土社会的秩序模式,辨析了“礼"和''法”的概念,维持礼的力量是
传统,乡土社会如果变迁,传统没有效力,那么礼治就会往法治方向转变。
11.(2023•上海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4分)
王忠夫妇墓志
[明]李东阳
①公讳忠,字以诚,陕之西安人也。少习经史大义,尤工楷法,素孝友。父丧终慕,奉母甚谨。
母好施,值邻族贫者,或倾囊给之,公极意承顺,略无靳色。母安其养,年至八十有七而卒。兄疾
革,公问所欲,曰:“吾生不能给汝,今且死,敢以儿女望汝乎!”公泣曰:“吾兄之子,犹子也,
某不敢负。”后抚其子政及二女,皆为婚嫁。有二姊:一嫁林氏,家中衰,衣食殡殓皆其手出;
一嫁叶氏,早寡,并育其子于家。戚党俞教谕春有遗孤,亦留,为娶妇。一门三姓,同爨而居,人
以为难。公性本严毅,不苟合,而厚伦尚义乃如此。初事举业,夺于家政,则以付敞曰:“汝为我
成之。”忽遒疾卒,年五十有二而已。
②娶袁氏,甫期而卒,继娶于张,是为太恭人。夙闲礼度,奉姑外不敢与姒齿居。恒以俭勤
佐家,公甚赖之。公卒,二甥者皆去,太恭人独专闾政,慈幼抚下,老不自佚。少子敌早逝,教敞
尤切。敞自有禄秩,迎养京邸十有余年。太恭人每夜五鼓辄起使入朝,与二三邻妪谈笑为乐。
比其婿叶森为京卫武学训导,岁时燕会,子婿妇女举觞称寿。太恭人年益高,而动履日裕,怡然
若居其乡。大夫士登堂而拜者,相与叹羡,至为歌诗颂之,年八十有三而卒。
③呜呼!王氏再世失怙,而母皆老寿以成其子之贤,至是尤显。然其培植之厚,仪型之正,
于公之德不亦益可验哉!
下面是《乡土中国》《家族》一章中对中国乡土社会家族“绵续”特点的描述,请据此分析上
文中王忠夫妇是怎样担负家族责任、促进家族绵续的。
一方面我们可以说在中国乡土社会中,不论政治、经济、宗教等功能都可以利用家族来担
负,……家必须是绵续的,不因个人的长成而分裂,不因个人的死亡而结束,于是家的性质变成
了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运用重要概念解释现象的能力。题干中的核心词为“家族绵续”,根据《乡
土中国》的阐述,绵续“不因个人的长成而分裂,不因个人的死亡而结束”,而文中王忠在父亲
去世后依然安养母亲,并且照顾亲戚遗孤;张氏在王忠去世后培养儿子,也被后代孝养。这些符
合“家族绵续”的特点。
答案:王忠在父亲早逝的情况下承欢安养母亲;(1分)抚育兄长的子女,安置好两位姐姐及子女
的生活,照顾亲戚的遗孤,“一门三姓”传为佳话;(1分)王忠继夫人张氏孝敬婆婆,勤俭持家,
在王忠过世之后培养儿子王敞成才,维持和睦家风;(1分)自己也得到后代孝养,“老寿以成其
子之贤”。(1分)
附【参考译文】
①王忠公名叫忠,字以诚,是陕西西安人。他从小就学习经史大义,尤其擅长楷书书法,平
时孝友有礼。父亲去世后,他一直怀念父亲,侍奉母亲非常恭敬谨慎。因为母亲慷慨好施,所以
当遇到邻居家贫困的情况时,有时候总是积极帮助,王忠公也总是非常顺从母亲的意愿,脸上
没有流露出吝惜那些钱财的神色。母亲晚年得到他的赡养,在87岁时去世。他的兄长病情危
急去世前,王忠公问他的兄长有什么想要的,兄长说:“我活着的时候不能供养你,如今我将要
死了,怎么敢指望你照顾我的儿女呢?”王忠公哭泣着说:“我兄长的孩子就像我的孩子,我不
敢辜负您。”后来王忠公抚养他的儿子王政以及他的两个女儿,也替他们操办了结婚的事情。
(王忠公)有两个姐姐:一个嫁给林家,家中日渐衰败,穿着、食品和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纯色背景课件教学课件
- 2024年度金融IT系统集成与维护合同
- 2024年商标许可使用合同 规定许可范围与使用期限
- 2024厂区绿化养护合同
- 2024年度氨水行业绿色发展与环保合作协议
- 2024年品牌授权与连锁加盟合同
- 2024年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监控系统建设合同
- 2024年度房地产买卖与租赁合同
- 2024年度委托加工合同标的原料提供与加工质量
- 2024胡柚买卖合同范文
- 铣削深搅水泥土搅拌墙技术规程-中国土木工程学会
- 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
- 个人住房公积金提取申请表
- 员工日常检查记录表
- 画法几何 华中科大-新3-2
- 办公生活区临建施工方案
- GB 18582-2020 建筑用墙面涂料中有害物质限量
- 外墙双排钢管脚手架搭设综合单价分析表
- 《房屋查验与室内环境检测技术》课程标准
- 中文分项样本a10vm.a10ve
- 幼儿园游戏方案与案例-完整版PPT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