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鉴赏分析-2024年中考语文真题(上海专用)原卷版_第1页
古诗鉴赏分析-2024年中考语文真题(上海专用)原卷版_第2页
古诗鉴赏分析-2024年中考语文真题(上海专用)原卷版_第3页
古诗鉴赏分析-2024年中考语文真题(上海专用)原卷版_第4页
古诗鉴赏分析-2024年中考语文真题(上海专用)原卷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主题二古诗文阅读整赏

古诗鉴赏分析

考情概览:理解课标要求,把握命题方向,总结出题角度。

真题透视:精选真题,归类设置,完整展现中考试题的考查形式。

中考新考法:从新情境、新设问、跨学科等方向设置新考法真题。

新题特训:选用最新优质题、创新题,巩固考点复习效果。

茕情概览

n-------------

上海卷中考古诗文鉴赏考察趋势分析

古诗文鉴赏是中考语文的重要部分,特别是在上海这样的教育发达地区,对于古诗文的考

察更加重视。以下是对上海卷中考古诗文鉴赏考察趋势的分析:

一'重视基础知识

古诗文鉴赏的基础是对于字词句的理解,因此,上海卷中考古诗文鉴赏的第一大趋势就是

重视基础知识。这包括对古汉语词汇的理解,对句子的结构与修辞手法的掌握,以及对古诗文

背景知识的了解。在考试中,可能会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要求考生对某个字词的解释进行选

择或判断。

二、强调内容理解

除了基础知识外,上海卷中考古诗文鉴赏也强调对古诗文内容的理解。这包括对古诗文主

题的理解,对作者情感态度的把握,以及对古诗文中所描绘景象的感知。在考试中,可能会以

简答题的形式出现,要求考生对古诗文的内容进行概括或解释。

三、注重能力运用

上海卷中考古诗文鉴赏除了重视基础知识和内容理解外,还非常注重对能力的运用。这包

括对古诗文的阅读理解能力,对作者观点的评析能力,以及对古诗文表达技巧的评价能力。在

考试中,可能会以分析题的形式出现,要求考生对古诗文的某一部分进行分析和评价。

四'涉及多元题材

上海卷中考古诗文鉴赏的另一大趋势是涉及多元化的题材。这包括对于不同朝代、不同作

者,不同风格的古诗文的鉴赏。同时,也会涉及一些经典的古文篇目,如《出师表》,《陈情

表》等。这些篇目不仅具有文学价值,也包含了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五、强调文化意识

上海卷中考古诗文鉴赏还强调对文化意识的考察。这包括对古诗文中蕴含的中国传统文化、

历史、哲学、艺术等方面的了解和认识。在考试中,可能会以综合题的形式出现,要求考生结

合古诗文的内容和文化背景进行分析和解释。

综上所述,上海卷中考古诗文鉴赏考察趋势呈现出多元化、能力化、文化化的特点。考生

需要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化素养,以应对不同类型的古诗

文鉴赏题目。

C知:只售汇二)

一、看题目

在拿到一首古诗时,首先要看题目。有些题目本身就提供给我们很多信息,如李白的《送

友人》、王维的《使至塞上》就告诉我们诗歌的主题——送别、边塞。

二、看作者

“文如其人”,诗歌也是一样的。诗人的生平、性格都会或多或少地在他的诗歌中有所体

现。如李白的诗歌就多表现豪迈、激情、奔放、飘逸,他的《将进酒》、《庐山谣》等都是‘'诗

如其人”。如果我们对作者的生平很了解,那么对他诗歌的理解就会更有帮助。

三、看注释

注释是诗歌鉴赏中最宝贵也是最难得的部分,诗歌中的注释往往能给我们提供许多背景信

息,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诗歌。例如:杜甫的《春望》中“国破山河在”中的“国”指

京城长安,“城春草木深”中的“城”指长安城。这些知识对于我们理解整首诗是非常有帮助

的。

四、看意象

意象是诗歌中浸透着诗人主观感情的客观物象。它既是诗歌意境的构成单位,又是诗歌情

感意趣的载体。在一首诗中,有些意象是快乐的,有些是忧伤的,有些是闲适的,有些是凄清

的,这跟诗歌的主题有关。如:看到“柳絮”,我们就会想到身世飘零、孤独无依的张先;看

到“菊花”,我们就会想到隐逸田园、清高自许的陶渊明;看到“莲”,我们就会想到高洁自

重又不容于浊世的周敦颐等等。

五、看关键词句

关键词句往往透露着作者对某事物的独特看法,它对于理解诗歌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例

如:李白的《行路难》中“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中的“破”“挂”等。

六、看尾联、颈联

尾联、颈联是诗歌主旨所在,也是鉴赏的重点。它往往揭示了作者的情感和思想,是把握

诗歌的关键。例如:王之涣的《凉州词》中“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抒发了成

边之人思乡之情,用羌笛的哀怨表达戍边人的愁苦。

七、看修辞手法

修辞手法是诗人用来抒发情感、表达观点的一种手段。在诗歌中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

拟人、夸张、对比等。例如:李煜的《虞美人》中“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这里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愁比作江水,生动形象地表达了愁绪之浓。

八、看表现手法

表现手法是诗人用来抒发情感、表达观点的另一种手段。在诗歌中常见的表现手法有借景

抒情、托物言志、用典等。例如:王之涣的《凉州词》中“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借景

抒情,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真题透视

(母体真题)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后面小题

送友人

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黄鹤楼

崔颖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两首诗都写到愁情:《送友人》写送别友人的愁情,《黄鹤楼》写的愁情。

2.以下对两首诗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万里”“千载”都有悠远之意。

B.“故人”“昔人”都指曾经的老朋友。

C.“青山”“晴川”都写了山色秀美之景。

D.“浮云”“白云”都暗示诗人漂泊的身世。

【母题解密】1.思乡2.A

【解析】L《黄鹤楼》通过诗人登楼远眺的所见所想,烘托出作者清冷的思乡之情和自己深重的漂泊

之感。抒发了诗人漂泊异地的伤感与思念。所以可概括为“思乡”之情。

2.B.“故人”是老朋友。“昔人”是指过去的仙人。

C.“青山”写了山色秀美之景。“晴川历历汉阳树”:如今阳光照耀下的汉阳树木清晰可见,过去的时光一

去不复返。“晴川”写物是人非之感。

D.“浮云”暗示诗人漂泊的身世。白云千载空悠悠:千百年来只看见悠悠的白云。唯有悠悠白云仍然千载

依旧。“白云”指白云悠悠,仙去楼空,岁月不再,物是人非,世事茫茫。

故选Ao

(母体真题)阅读下面的诗,完成后面小题

饮湖上初晴后雨

水光激解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3.这首诗的作者苏轼,号—居士。

4.下列对这首诗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激海”意为波涛汹涌,写出雨后水量充沛。

B.“空蒙”即朦胧,暗示作者饮酒后醉眼朦胧。

C.一、二句赞美了不同天气情况下的西湖美景。

D.三、四句写出淡妆浓抹的西施没有西湖美丽。

【母题解密】3.东坡4.C

【解析】3.本题考查学生文学常识的把握,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称谓、生活时代、作

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回顾所读文章的相关情节,根据问题作答

即可。苏轼,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

4.此题考查理解诗词内容要点、鉴赏古代诗歌作品语言的能力。A项对“激涌”的理解错误,»:形

容水波流动,并非“波涛汹涌”;“雨后水量充沛”理解错误,应是:晴天,西湖水波荡漾,在阳光照耀下,光

彩熠熠。B项理解错误,“空蒙”意思是:在雨幕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非常奇妙。

而非“作者饮酒后醉眼朦胧”。D项理解错误,三、四句是诗人神来之笔,巧用比喻,诗人“是以晴天的西湖

比淡妆的西子,以雨天的西湖比浓妆的西子”,而不是说“淡妆浓抹的西施没有西湖美丽”。

(母体真题)古代诗歌阅读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5.诗中“太清”的意思是

6.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八月湖水平”写出了洞庭湖的水面平静。

B.“波撼岳阳城”描写了岳阳城摇摇欲坠的景象。

C.后两联表达了作者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愿望。

D.全诗委婉表达了作者希望一展才华的政治抱负。

【母题解密】5.天空6.D

【解析】5.此题考查的是词义,平时应多积累、牢记,那么回答此题就很容易。注意不要用现在的意

思解释,解释时结合所在句子进行。“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指秋水盛涨几乎与岸平,水天含混迷茫与天

空浑然一体。涵虚:包含天空,指天空倒映在水中。涵:包容。虚:虚空,空间。混太清:与天混为一体。

太清:指天空。

6.A.“八月湖水平”写出了洞庭湖的水面浩阔。

B.“波撼岳阳城”衬托湖的澎湃动荡。

C.后两联作者说明自己目前虽然是个隐士,可是并非本愿,出仕求官还是心焉向往的,不过还找不到门

路而已。

故选D。

(母体真题)阅读下面的诗,完成后面题目

卖炭翁(节选)

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

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7.卖炭翁“卖炭”是为了换得一和一

8.下列对诗歌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伐薪烧炭”强调了卖炭翁劳动生活十分艰辛。

B.“何所营”交代了卖炭翁穷困不堪的生活状况。

C.“可怜”表现了作者对卖炭翁艰难处境的同情。

D.“愿天寒”突出了卖炭翁不怕天寒地冻的精神。

【母题解密】7.身上衣;口中食8.AC

【解析】7.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分析能力。阅读诗歌,把握诗歌内容,从“卖炭得钱何所营?

身上衣裳口中食。”这一设问句可知卖炭翁“卖炭”是为了换得身上衣和口中食。

8.B.“何所营”体现了烧炭的老人对生活并没有过高的要求,却无法实现的悲惨生活。

D.“愿天寒”是以心理描写反映了卖炭翁悲惨的生活境况。

故选ACo

3新后©

新情境新设问跨学科

i.下面诗歌赏析的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宋•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A.这首词,写的是雄健勇猛的军营生活场景,表达的是为国立功的雄心壮志,语言风格豪放壮美,故

将其称为“壮词”十分妥帖。

B.“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两句从形、声两方面着笔,写奏乐啖肉的军营生活,有力地烘

托出一种豪迈热烈的气氛。

C.“可怜白发生”,表明自己年纪已大,恐怕没机会实现抗敌救国的理想了,体现出报国无门、壮志未

酬的郁闷、惆怅之情。

D.从整首词传递出的情感来看,作者的最高理想便是赢得生前的功勋、身后的美名。

2.阅读下面一首诗,选出赏析有误的一项()

竹石

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A.第一句,“咬”字将竹子人格化,不仅写出了翠竹紧紧附着青山的情景,更表现了竹子那种顽强生存

的精神。

B.第二句,“立”字写出了翠竹深深扎根在岩石之中,傲立青山的姿态,表现了翠竹勇于突破自我的斗

争精神。

C.第三句,“磨”和“击”写出加害者之残忍,“千”和“万”突出加害者用心之险恶,大有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之势。

D.第四句,“任”字写出姿态之豪迈,“尔”字透出对东西南北风的蔑视。

3.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题。

偶成

(宋)朱熹

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少年易老学难成”的意思是少年易老,学问难成。

B.“一寸光阴不可轻”中的“轻”的意思是轻视、轻松放过。

C.“未觉池塘春草梦”写了人生如梦,流露出作者对人生伤感惆怅。

D.这首诗就是告诫我们青春易逝,学问难成,且珍惜这年少光阴。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渡荆门送别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4.诗中“怜”的意思是。

5.对这首诗理解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颔联的“随”“入”二字,将群山与平野位置的逐渐变换和江水奔向广阔原野的气势,生动形象地表现出

来了。

B.颈联变换视角,通过水中映月图和天边云霞图来展现令人陶醉的江上美景。

C.尾联“送”字用得妙,写出了诗人不忍离别而不辞劳苦送行万里的深情。

D.诗歌既写出诗人初次离家的新鲜、欣喜的体验,又含蓄地表达出诗人对故乡的不舍之情。

江南春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6.本诗作者是唐代诗人(人名),这首诗的体裁是。

7.“山郭”是指o

8.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前两句紧扣题目“春”字,铺展开一幅江南春景图。

B.诗歌中“南朝四百八十寺”是实指,强调庙宇数量之多。

C.诗歌结尾在写景中融入怀古幽思,给人无限回味的空间。

D.末句“多少楼台烟雨中”采用虚实结合的方法,表达出对历史与现实的感慨。

阅读下面的诗文,完成各题

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9.从诗歌的体裁看,《天净沙・秋思》是一首。“天净沙”是,“秋思”是o作

者是元代的_________________

10.“断肠”一词直接抒发了旅人的情感。

11.以下对该曲内容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A.“秋思”是漂泊在外的游子对故乡所发的情思。

B.曲中凄凉与温馨的景象交织,催发了游子的感触。

C.曲中“古道西风瘦马”与“断肠人”等词句表明了游子漂泊之感。

D.前三句用九个富有秋天特征的景物营造出悲凉的氛围。

阅读下面宋词,完成各题。

西江月①

苏轼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夜来风叶②已鸣廊③,看取眉头鬓上。

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中秋谁与共孤光④,把盏凄然北望。

[注]①相传本词作于苏轼被贬黄州第二年。②风叶:风吹树叶所发出的声音。③鸣廊:在回廊上发出声响。

④孤光:指独在中天的月亮。

12.下列对本词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阕一、二句把人世比喻为梦境,词人借梦抒怀,以此感叹人生的虚幻和无奈。

B.上阕三、四句词人由充斥廊尻间的秋风落叶自然之景,联想到岁月短暂、易逝的人生。这两句由景

及人,营造出一种凄清寒凉的氛围。

C.下阕一、二句交待了酒的质量不高而导致来客稀少这一原因,写出作者中秋之夜词人门庭冷落,独

自饮酒的情形。

D.全词运用议论、描写、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语言蕴含深意,富有哲理,耐人寻味。

13.本词结尾两句与“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有异曲同工之妙,请简要分析其异同。

14.【甲】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①

(苏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乙】

卜算子

(蒋冕②)

斜日坠荒山,云黑天垂暮。时见空中一雁来,冷入残芦去。

惊起却低飞,有意同谁语。啄尽枝头数点霜,还向空中举。

【注】①这首词是1082年12月,苏轼在黄州贬所所作。②蒋冕:明世宗时大臣,为人刚正却遭邪恶势力

忌恨和排挤。

两首词都刻画了鸿雁这一形象,请结合诗歌内容分析其形象特点的异同。

15.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赠从弟(其二)

刘桢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1)请你赏析“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中叠词的表达效果。

⑵诗中松柏的“本性”是、、(用诗中的词语),诗人写松柏“本性”的目的

是O

寄李僧元锡

韦应物

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又一年。世事茫茫难自料,春愁黯黯独成眠。

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闻道欲来相问讯,西楼望月几回圆。

注:这首诗是韦应物晚年在滁州刺史任上的作品,是年,朱批叛乱,唐德宗仓皇逃出长安。李信、无锡是

诗人旧友。

16.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即景生情,看花开花落,有欣然回忆的意味,也有别后境况萧索的感慨。

B.诗歌颔联中,诗人危苦孤寂、春夜难眠的原因是担忧个人的前途。

C.首联今昔对比,“又”说明距离上次分别已经一年了,强调时光流逝。

D.全诗感情细腻动人,同时章法严密,对仗工整,用语婉转,堪为七律名篇。

17.这首诗颈联尾联表达了诗人哪些复杂的心理?请结合诗句具体说明。

黄鹤楼

崔颉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8.下列关于诗歌的理解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首联以仙人乘着黄鹤离开的传说入笔,既为黄鹤楼蒙上了神秘感,让人如临仙境,又让人增添惆怅

之情。

B.颈联中诗人选取“汉阳树”“芳草”等意象,描绘了汉阳城树木历历在目,鹦鹉洲芳草一片凄凉的黄鹤

楼远望之景。

C.尾联中“乡关”“愁”直接点明了诗人的思乡思归之愁,黄昏时分诗人看到江上烟雾笼罩,更增添了心

中浓浓的愁绪。

D.本诗结构严谨,首联紧扣诗题,营造渺茫不可见的意境,尾联抒发愁情,但整体上给人“愁而不怨”

之感。

19.请简要赏析“白云千载空悠悠”一句中的“空”字。

20.阅读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

次北固山下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

(2)这首诗描绘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

(3)“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联,历来被人称道,请任选一个角度,作简要分析。

水调歌头

苏轼(北宋)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埼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21.请赏析“起舞弄清影”中“清影”一词的表达效果。

22.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与本词中“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都是借月寄情,请简要说明两位诗人分别借月寄托了怎样的情感。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问题。

[甲]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乙】

于郡城送明卿①之江西

【明】李攀龙

青枫飒飒飘雨凄凄,秋色遥看入楚②迷。

谁向孤舟怜逐客③,白云相送大江西。

【注】①明卿:作者的好友。②楚:楚地。③逐客:被贬逐的官员,这里指明卿。

23.下面对两首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两首诗体裁都是七言绝句,内容上都是送别诗。

B.两首诗的首句分别用“杨花落尽”“青枫飒飒”点明送别的时节都是在秋季,也渲染了分别的伤感气氛。

C.【乙】诗第二句“迷”字既是当时现场景色的真实描写,点染出凄凄秋雨中特有的迷蒙景色,又暗示

离人前途的渺茫,暗含了诗人对好友今后命运的担忧。

D.【甲】诗第二句“过五溪”,点明友人迁谪之荒远,道路之艰难。

24.【甲】【乙】两诗的后两句在修辞手法和表达的情感上有何相同之处?

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2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词是辛弃疾写给志同道合的朋友陈同甫的“壮词”,即豪放之词。

B.这首词上下两片共十句,节奏紧凑,写声绘色,形象生动。

C.上片实写军旅生活。看宝剑,听号角,分麾下炙,听塞外声,沙场点兵都是作者热爱的生活和抹不

掉的记忆。

D.下片一、二句写马快弦急,战斗激烈,从侧面衬托了人的意气风发、英勇无畏,从气氛上向人们预

示着战事的胜利。

26.请结合“可怜白发生”一句,分析诗人是如何将“雄壮”之志化为“悲壮”之情的。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甲)渡荆门送别(乙)秋登宣城谢眺北楼①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江城②如画里,山晚望晴空。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两水③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注】①谢跳,是李白很佩服的南齐杰出诗人。谢跳北楼,即谢跳楼,为谢眺任宣城太守时所建,是宣城

的登览胜地。这首诗作于天宝十三年(754),李白在长安为权贵所排挤,弃官而去,政治失意,漂泊流荡。

②这里的“江城”,泛指水边的城。③“两水”,指句溪和宛溪,“两水夹明镜”,是指两水绕城,水如明镜。

27.下面对这两首诗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甲诗首联叙事,直扣诗题,交待了送别的时间、地点、人物及此行的目的。

B.甲诗颈联描绘了“水中映月”和“天边云霞”两幅图画,巧妙地融进了作者初次见到平原时新鲜、欣喜

的感受和体验。

C.乙诗首联点题,概写登楼总体印象,黄昏登上谢眺北楼,望见晴空下的宣城就像一幅画,总领全篇

之景。

D.乙诗颈联中的“寒”“老”二字显得新鲜而贴切,因为“寒”“老”二字既写出了秋色的苍凉,也写出了诗

人政治失意后的惆怅、落寞。

28.两诗的尾联都直抒胸臆,分别抒发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作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29.对这首诗内容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首联中的词语“凄凉地”“弃置身”,暗含诗人长期谪居的痛苦和抑制已久的愤激心情。

B.颔联写诗人回到了久别的家乡,虽人事全非,心里却有欣慰之情。

C.颈联“沉舟”和“病树”是比喻久遭贬谪的诗人自己。

D.尾联点明酬赠题意,既是对友人关怀的感谢,也是和友人共勉。

30.请对颈联“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作赏析。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江南逢李龟年

唐•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31.诗中的“”和“—”写出了以前名流常聚,风光无限的欢乐时光。

32.诗中“落花时节’'一词含义丰富,请说说你的理解。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33.首句点出___________,第二句传达出______________的感情。

34.请对“我寄愁心与明月”这句诗,从修辞和作者情感两个角度进行赏析

35.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从军行①

【唐】杨炯

烽火②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③辞凤阙④,铁骑绕龙城⑤。

雪暗凋⑥旗画,风多杂鼓声。宁为百夫长⑦,胜作一书生。

【注释】①从军行:为乐府《相和歌・平调曲》旧题,多写军旅生活。②烽火:古代边防告急的烟火。西京:

长安。③牙璋:古代发兵所用之兵符,分为两块,相合处呈牙状,朝廷和主帅各执其半。指代奉命出征的

将帅。④凤阙:阙名。汉建章宫的圆阙上有金凤,故以凤阙指皇宫。⑤龙城:又称龙庭,在今蒙古国鄂尔

浑河的东岸。汉时匈奴的要地。汉武帝派卫青出击匈奴,曾在此获胜。这里指塞外敌方据点。⑥凋:原意

指草木枯败凋零,此指失去了鲜艳的色彩。⑦百夫长:一百个士兵的头目,泛指下级军官。

(1)从体裁看,这是一首五言诗。

(2)“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冉溪①

柳宗元

少时陈力希公侯,许国不复为身谋。

风波一跌逝万里,壮心瓦解空缥囚。

缘囚终老无余事,愿卜湘西冉溪地。

却学寿张樊敬侯②,种漆南园待成器。

【注]①柳宗元参加“永贞革新”,后来变革失败,被贬永州。此诗创作于此时。②樊敬侯:东汉人樊重。据

《后汉书》记载,樊重想做器物,但没有木材,便在南园栽种梓树和漆树。当时的人都嘲笑他。日后树长

成材,终于做成了器物。

36.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年轻时具有远大的抱负,渴望建功立业,决心报效国家而不考虑个人得失。

B.诗人经历了变革失败的风波,被贬到了万里之遥的永州,好像是被拘禁的囚犯。

C.诗中“希公侯”和“壮心瓦解”构成鲜明的对比,体现了诗人现实处境的变化。

D.诗歌首先写诗人被贬前的情形,然后写诗人被贬后无所事事的感慨,层次井然。

37.诗歌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这两句对全诗思想感情的抒发起了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渔家傲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38.“九万里风鹏正举”借用什么典故?有什么作用?

39.李清照被誉为“婉约词宗”,本词是否体现了婉约的风格?为什么?

40.“渔家傲”是这首词的词牌。阅读【小贴士】,依据词作主要内容,我们可以为这首词取标题为_。

【小贴士】

词牌是一首词词调的名称;词的标题是词的内容的集中体现,它概括了词的主要内容。比如《卜算子•咏

梅》,“卜算子”是词牌名,“咏梅”是词的标题。有些词只有词牌,没有标题。

41.这首词的上片,展示了一个神奇浪漫的境界,记叙了天帝殷勤的问话。下片中,词人先以“”

“"二字传达出对日暮途远、空有才华的叹息和不满;后以大鹏自比,表达了自己

的心愿。

42.请合理想象,描绘“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所呈现的画面。

43.梁启超认为这首词“绝似苏辛派”,请结合内容分析。

饮酒(其五)

结庐在入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44.请结合诗句内容从修辞角度赏析三、四句。

45.“飞鸟相与还”描写了什么样的情景?表现出诗人怎样的心情?

46.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47.关于《饮酒》(其五),苏轼这样评述:“因采菊而见南山,境与意会,此句最有妙处。近岁俗本皆作

'望南山’,则此一篇神气都索然矣。”你认同吗?说说你的看法。

48.“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见''字用的好,请赏析其妙处。

49.你从这首诗中读出了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

黄鹤楼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50.“此地空余黄鹤楼”和“白云千载空悠悠”中都有一个“空”字,试比较这两个“空”字的意义作用有何不同。

51.请从景与情的角度赏析尾联“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52.请分析颔联中运用“历历”“萋萋”两个叠词的作用。

53.诗人在尾联中是怎样表达“愁”这种感情的?请简要分析。

54.本诗首联和颔联连用三个“黄鹤”,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请简要分析。

55.尾联是如何抒发作者内心情感的的?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春远

唐•杜甫

肃肃花絮晚,菲菲红素轻。

日长唯鸟雀,春远独柴荆。

数有关中乱,何曾剑外清。

故乡归不得,地入亚夫营。

56.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m的一项是()。

A.后世一般认为杜甫的诗歌“沉郁顿挫、凝练含蓄”,而此诗完全不具备这一特点。

B.首联形容花色红,柳絮素;颔联是说日色渐长。春色淡远,唯听鸟雀鸣叫,无人来往,独有柴门而

已。

C.颈联中“何曾清”是因为“关中乱”,表现了诗人对时局的深切忧虑。

D.本诗前四句写暮春之景,后四句写春日感怀,写景的目的是为感怀作铺垫。

57.请简要分析这首诗包含了诗人哪些复杂的情感?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客中初夏①

司马光

四月清和雨乍晴,南山当户转分明。

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

【注释】①公元1070年(宋神宗熙宁三年),王安石实行变法,司马光竭力反对,因而被迫离开汴京,不

久退居洛阳,直到哲宗即位才回京任职,这首诗就是在洛阳时写的。客中,旅居他乡。

58.关于诗歌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雨乍晴”描绘了雨后初晴的景象,带给人一种清新、明亮的感觉。

B.“南山当户转分明”描述的是远处的南山在雨后变得更加清晰,豪迈之气跃然纸上。

C.诗歌中四月雨后初晴的景象,让作者想起了故乡的南山,思乡之情喷涌而出。

D.从诗歌的前两句可以看出,诗人是透过窗户欣赏了一场秀丽的初夏小雨。

59.诗歌的后两句借“柳絮”“葵花”寄托了诗人的深意,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

春夜洛城闻笛

[唐]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60.下面对诗歌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题点明了诗歌写作的时间、地点,奠定了诗歌感情的基调。

B.首句“暗”有隐约之意,与“谁家”的“谁”相照应。

C.诗中“折柳”二字是指《折杨柳》曲调;又含折柳送别之意。

D.诗歌采用写实的手法,抒发了诗人在洛阳深夜闻笛思乡之情。

61.请赏析诗中“满”字的表达效果。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约客

南宋•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62.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卿的一项是()

A.前两句写出了时令特色和地方气息,从侧面透露出诗人在静候友人来时的感受。

B.第二句“处处”修饰池塘,描写了生气盎然的农村景象,隐约写出了诗人待客的悠然心情。

C.第三句点题,以夜半说明诗人在久久等待,但约客未至,却只听到阵阵的雨声、蛙声。

D.全诗通过对环境和人物动作的渲染,描写雨夜候客的情景,含蓄而有韵味。

63.“闲敲棋子”是一个细节描写,请说说这一细节描写的作用。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6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思硕的一项是()

A.诗人以明快、抒情的笔调,为我们描绘了一幅色彩绚丽的农村风光图。

B.首联描写农家丰收年景,间接抒写了诗人在山西村农家做客时的感受。

C.颈联写乡俗民事,展现农人欢天喜地地庆贺一年一度“春社”的情景。

D.尾联写诗人“无时”说明诗人没有时间,所以不愿乘月叩门打扰人。

65.“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是诗人对景色的描写,更是对生活的态度。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石壕吏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成。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66.下面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暮投石壕村”简洁的交代了诗人投宿的时间和地点,“有吏夜捉人”总领全文,以下情节,都从这里

生发出来。

B.从诗的题目看,主要人物是差役,诗人对他用了大量笔墨明写,差役的“怒”“呼”贯穿在老妇“致词”

的全过程中,体现了他的凶横残暴。

C.“夜捉人”,一是表明官府“捉人”之事时常发生,人民白天躲藏或者反抗,无法“捉”到;二是表明县

吏“捉人”的手段狠毒,在人民已经入睡的黑夜,来个突然袭击。

D.“独与老翁别”,暗示老妇已被带走,说明国家急需兵源,于叙事中含无限深情。

67.这首诗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都是杜甫的名作,说说两者在思想感情上的异同。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68.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是诗人在极度忧愤的情况下,登楼为招贤纳士而建的幽州台所作,语言苍劲奔放。

B.诗歌前两句通过“前”“后”“古人”“来者”的对比,表明时间流逝,一去不返。

C.诗歌采取长短参错的句法,前后音节抑扬变化,互相配合,增强了艺术感染力。

D.诗人登楼眺望,发出了生不逢时、壮志难酬的慨叹,表现了其豁达乐观的进取精神。

69.试赏析“悠悠”“独”两词连用的妙处。

阅读下面的两首诗歌,完成各题。

【甲】

峨眉山月歌

唐•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乙】

襄邑道中

宋•陈与义

飞花两岸照船红,百里榆堤半日风。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

【注】诗人此行是由于原官职任期已满,准备进京待选。

70.以下关于两首作品的理解和分析,不E理的一项是()

A.甲诗五个地名连用,造成空间迅速转换之感,让人感到行船之快,传达出诗人江行的独特体验。

B.乙诗三四两句写行舟上的“我”去观流动的云,化静景为动景,写出平原行舟平顺稳当的特点。

C.甲诗“入”和“流”两个动词连用,不仅写出了月映清江的美景,同时暗点出秋夜行船之事。

D.乙诗“飞”字明写花朵,暗写风大,点明节令;“卧”字表明作者躺于行船之中,写出悠闲。

71.两首诗歌的作者当时都在船行途中,请简要分析两首诗歌在情感主旨上的异同处。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桂州腊夜

[唐]戎昱

坐到三更尽,归仍万里赊①。

雪声偏旁竹,寒梦不离家。

晓角②分残漏③,孤灯落碎花④。

二年随骡骑⑥,辛苦向天涯。

【注释】①赊(she):遥远。②角:军营中的号角。③漏:漏壶,古代计时器。④花:灯花。⑤骤(piao)

骑:飞骑,也用作古代将军的名号。这里指诗人的主帅桂管防御观察使李昌蟆。

7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一个“仍”字透露出不得已而滞留他乡的凄凉心境。

B.颔联“寒”字表明气候寒冷,主要说明是寒冷的夜晚做的梦。

C.颈联“孤灯落碎花”写所见,青灯照壁,诗人长时间地望着那盏孤零零的昏暗油灯掉落着断碎的灯花。

D.这首诗语深情重,质朴凝练,艺术效果很强。

7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中宵①

杜甫

西阁百寻馀,中宵步绮疏②。飞星过水白,落月动沙虚。

择木知幽鸟,潜波想巨鱼。亲朋满天地,兵甲少来书。

【注】①此诗是大历元年(766)杜甫寓居夔州西阁时作。中宵,半夜。②绮疏,指雕花的窗户。

7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E理的一项是()

A.首句中“寻”是古代长度单位,与“飞来山上千寻塔”一样,是以夸张手法写建筑物之高。

B.“中宵步绮疏”写诗人被壮丽景色吸引而无心入睡,直至半夜还在窗下徘徊,表达了诗人寓居他乡时

难得的欢愉之情。

C.颔联为作者窗下所见“飞星”“落月”“水白”“沙虚”渲染出当时冷清凄冷的氛围。

D.颈联诗人以“幽鸟、巨鱼”寻求安居之地,暗示自己没有理想的环境可供栖身,委婉表达了他对战争

的态度。

75.请简要说说诗歌最后一联的意思,诗歌表达了诗人什么思想感情?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己亥杂诗(其五)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76.下面不属于诗人辞官还乡的内心感受的一项是()

A.离别的愁绪B.辞官的愤懑C.回归的喜悦D.报国的忠心

77.“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中“落红”指什么?这两句诗有什么深刻含义?

78.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韩愈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1)颈联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诗人什么情感?请简要分析。

(2)清代学者纪日匀评价此诗“语极凄切,却不衰飒(颓废失落)”,请结合诗句内容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一首诗歌。完成小题。

旅次石头岸

明徐烟

石头城下水微茫,回首乡关驿路长。

瓜步烟波连断霭,秦淮云树隔斜阳。

秋高落木迷村舍,夜静寒潮到女墙。

客里愁心已如此,一闻南雁更凄凉。

79.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交待诗人泊舟地点是石头城下,就眼前所见江水微茫的景象,引发内心感慨。

B.颔联运用“烟波”“云树”等典型景物,描绘了一幅烟波浩渺的图景。

C.中间两联写景,由近及远,抒发诗人的情感。

D.本诗最大的特色是寓情于景,给读者留下悠然不尽的韵味。

80.从本现手港的角度,赏析“客里愁心已如此,一闻南雁更凄凉”的妙处。

81.下列对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F砸的一项是()

A.“但偻”,弯腰曲背,指老人;“提携”,牵扶,指儿童。

B.《易经》又称《周易》,儒家经典之一,其卦辞相传是周文王在狱中所作。

C.《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章回体长篇历史演义小说,作者罗贯中。

D.辰时,相当于上午八时到十时。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岑参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8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句作者回忆重阳节在长安登高的情景。

B.“无人送酒来”化用了陶渊明的典故。

C.第三句诗人联想到沦陷都城中的菊花。

D.诗歌中流露诗人惆怅、凄凉、难以言表的思绪。

83.诗歌三、四句,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阅读古诗《咏怀八十二首.其一》,完成相关任务。

咏怀八十二首•其一

【魏晋】阮籍①

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

薄帷②鉴明月,清风吹我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