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 战争与文化交锋学案(含解析)-高二历史人教统编版期末复习知识大盘点_第1页
第五单元 战争与文化交锋学案(含解析)-高二历史人教统编版期末复习知识大盘点_第2页
第五单元 战争与文化交锋学案(含解析)-高二历史人教统编版期末复习知识大盘点_第3页
第五单元 战争与文化交锋学案(含解析)-高二历史人教统编版期末复习知识大盘点_第4页
第五单元 战争与文化交锋学案(含解析)-高二历史人教统编版期末复习知识大盘点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五单元战争与文化交锋第一部分:学习目标整合单元名称课时名称课标要点第五单元战争与文化交锋第11课古代战争与地域文化的演变通过了解古代的著名战争,理解战争对人类文化的破坏,以及造成的文化断裂。认识战争在客观上为不同文化的碰撞提供了契机。第12课近代战争与西方文化的扩张了解美国独立战争、拉丁美洲独立运动、拿破仑战争的主要史实。理解战争与文化的关系以及殖民侵略对文化的影响。第13课现代战争与不同文化的交流和碰撞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理解两次世界大战对文化的破坏。认识两次世界大战在客观上为不同文化的碰撞和交流提供了契机。第二部分:教材习题变式1.1917年8月,北洋政府正式对德宣战,并制定了“以工代兵”的参战政策,约14万华工被派遣到欧洲战场。一战结束后,这些华工成为声援“五四运动”的重要力量,后来有的还转变为无产阶级革命者。据此可知,一战客观上(

)A.成为中国民主革命的转折点 B.助推了中国民族民主革命发展C.直接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传播 D.促成了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答案】B【解析】据材料,参加过一战的华工成为声援“五四运动”的重要力量,后来有的还转变为无产阶级革命者。结合所学,参加一战的华工受到进步思想的影响,回国后成为革命的重要力量。据此可知,一战客观上助推了中国民族民主革命发展,B项正确;“五四运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排除A项;材料未提及参加一战的华工传播马克思主义,排除C项;“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材料提及一战华工声援“五四运动”而非推动“五四运动”爆发,因此不能体现“促成了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排除D项。2.在新大陆,由于土著人或者被剿灭,或者被驱逐到穷乡僻壤,英国人就可以亲身把本国的文化带到新大陆去。但是他们后来发现,在自己的文学、服装、医药中也逐渐接受了印第安人文化的许多特点。据此可知(

)A.印第安人的文化更为先进 B.美洲原有的社会结构解体C.文化传播受当地文化影响 D.印第安人文化占主导地位【答案】C【解析】据材料可知,通过殖民扩张,英国文化传播到美洲,同时也受到美洲印第安人文化的影响。C项正确;材料反映英国文化与印第安文化的交流,未涉及哪一种文化先进,排除A项;材料反映不同文化的交流,未涉及美洲社会结构的解体,排除B项;材料反映不同文化的交流,不能得出印第安人文化占主导,排除D项。故选C项。3.随着殖民侵略不断深入,英国的文化侵略对印度产生了两个深远影响:一是它首次为印度各地的人们提供了一种共同的语言和一种共同的文化背景;一是不可避免地使印度产生政治上的自觉性和自治要求,一批受过西方教育的人,利用欧洲的思想意识攻击英国的统治,并组织了一个民族主义运动。据此可知,英国的文化侵略(

)A.推动了印度的文化重构 B.导致印度文化冲突激烈C.加速了印度民族文化殖民化 D.阻碍了英国在印度的殖民进程【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英国在印度的殖民统治为印度各地提供了共同语言和共同文化背景,促进了印度民族民主意识的产生和发展,这说明英国的文化侵略推动了印度的文化重构,A项正确;英国的文化侵略推动了印度的文化重构,未涉及印度文化冲突,排除B项;材料反映英国文化侵略客观上推动印度社会的进步,而C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项;英国的文化侵略并不会阻碍英国在印度的殖民进程,排除D项。故选A项。4.如表为俄国作家普希金在不同时期对关拿破仑的评价。对此理解准确的是(

)出处内容1814年《皇村回忆》“一个靠诡计和鲁莽上台的皇帝”“马上燃起新战争的可怕烽烟”“人间的灾星出现了”1821年《拿破仑》“伟大的人物明星”“不朽的光却在闪烁”“他为俄罗斯人民指出了崇高的使命,给世界以永恒的自由,是他放逐生涯的遗赠”A.拿破仑战争从非正义战争到正义战争 B.拿破仑战争具有革命与扩张双重特征C.时代背景决定人们对历史人物的评价 D.史学研究应不断调整研究方向和方法【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拿破仑压迫被征服地区,掠夺财富,摊派兵役,引起当地人的不满,但是拿破仑大军所到之处,废除封建贵族特权,传播启蒙思想,受到各国革命者的欢迎,材料中“人间的灾星出现了”“伟大的人物明星、不朽的光却在闪烁”等信息可得出普希金对拿破仑的评价有褒有贬,说明了拿破仑战争影响的双重性,B项正确;拿破仑战争从正义的自卫战争到非正义的侵略争霸战争,A项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时代背景会影响对人物的评价,但不一定是决定因素,排除C项;材料并不涉及史学研究的方向和方法,排除D项。故选B项。5.如图展示了大月氏人西迁至中亚后,仿照当地货币铸造的钱币,钱币正面是国王头像,背面是希腊大力神赫拉克勒斯的立像,四周是希腊字母。这反映出(

)A.希腊制度在中亚的移植 B.张骞出使西域后中亚货币汉化C.希腊化世界的文化印记 D.贵霜帝国的货币体系十分杂乱【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2世纪~公元1世纪,大月氏迁居中亚并建立贵霜帝国,图片中的货币上有希腊的神话人物和文字,而这一时期也与“希腊化时代”重合,所以材料信息反映了希腊化世界的文化影响,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货币上有希腊文化的印记,未涉及希腊制度的内容,排除A项;图片中的货币不是中国形制的货币,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多种货币的使用,无法得出货币体系杂乱的结论,排除D项。故选C项。6.1950年,印度宣布独立时把英语和印地语共同作为官方语言。后来印度国内曾有过废除英语官方地位的意见,但因为印地语在印度国内的接受程度始终不高,如果把英语废除,印度会面临国内真正没有通用语的局面。这一现象反映出印度(

)A.二战后民族意识不断高涨 B.族群结构被英殖民者改变C.深受英国殖民统治的影响 D.构建了西方化的价值体系【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因为印地语在印度国内的接受程度始终不高,如果把英语废除,印度会面临国内真正没有通用语的局面”可知,英语作为印度的官方语言,具有无可替代的地位,体现的是印度深受英国殖民统治的影响,C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印度自身的文化认同感问题,非民族意识高涨,排除A项;英国对印度进行殖民统治时并没有改变印度的族群结构,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如果取消英语则没有通用语,而不是西方的价值体系,排除D项。第三部分:重难知识易混易错一、对文化传播起重大作用的战争1.亚历山大远征:把希腊文明传播到欧洲包括埃及、土耳其在内的欧洲东南部和中东地区,并创造了长达300多年之的希腊化时代。2.匈奴人西侵:将本民族的青铜文化和中华文明带入欧洲,形成了中华文化与波斯文化、希腊文化、罗马文化以及印度文化的空前大碰撞、大交融,促进了世界文明的发展与进步。3.阿拉伯人的扩张:打通了东西方交往的道路,使得东方文明,包括三大发明可以传播到西方,并且伊斯兰教开始兴盛。4.十字军东征:基督文明和伊斯兰文明首次碰撞,大量攻城武器在此期间发明,两种文明也快速传播。5.蒙古西征:蒙古人以征战的方式,建立起疆域辽阔的四大汗国,使亚欧大陆之间的广大地区相互联系,为东西方之间提供了空前有利的文化交流环境,对东西方文化的交流贡献巨大。6.美洲殖民战争:殖民国家通过向被殖民地区输出民主、自由、人权等价值观及基督教等,被侵略的民族在努力保护自己传统文化的同时接受了外来文化,使自身文化得到多元性发展。7.两次世界大战:促进了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与发展,不断消除殖民主义影响,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新兴民族国家文化复兴。【例题】1.从公元前4世纪,亚历山大的远征建立了辽阔疆域的国家,帝国虽然因亚历山大的逝世迅速瓦解,但是东方世界却迎来了重大的变化,赵林在《西方文化概论》里说道“亚历山大及其继承者在东方的土地上建立了300多座希腊城市,在每一座城市中都建有希腊式的剧场和体育场,而希腊的巡回演出剧团则定期在这些城市的剧场中上演希腊的悲剧和喜剧。”材料表明(

)A.征服战争客观推动了人类文化的传播 B.亚历山大东征推动了西亚文化的发展C.古希腊罗马文化深受东方文化的影响 D.希腊文化传播使亚欧非文明区首次统一【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公元前4世纪(亚历山大帝国)。据材料“帝国虽然因亚历山大的逝世迅速瓦解,但是东方世界却迎来了重大的变化”“亚历山大及其继承者在东方的土地上建立了300多座希腊城市,在每一座城市中都建有希腊式的剧场和体育场,而希腊的巡回演出剧团则定期在这些城市的剧场中上演希腊的悲剧和喜剧”,说明亚历山大的远征将希腊文明传播到东方世界,客观上推动了人类文化的传播,A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希腊文化,而不是西亚文化,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古希腊罗马文化深受东方文化的影响,排除C项;“首次统一”说法错误,排除D项。故选A项。2.4世纪中叶,迁至中亚细亚西部的匈奴人,继续西侵。西哥特人为躲避匈奴的攻击,最终渡过多瑞河,进入罗马帝国境内,其中仅士兵即约二十万,连同家属及群众,人数在百万以上。这一时期的人口迁徙(

)A.成为罗马帝国灭亡根源 B.导致马拉战车技术出现C.促成日耳曼国家的建立 D.瓦解了西欧的封建制度【答案】C【解析】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匈奴人西迁使得西哥特人南迁进入罗马境内,促成了西罗马帝国的灭亡和日耳曼国家的建立,故选C项;西罗马帝国灭亡的根源是罗马帝国经济和政治的危机,排除A项;马拉战车技术是公元前2000年左右发明,排除B项;西欧在西罗马灭亡后进入中古时期,确立封建制度,排除D项。故选C项。3.蒙古西征带动了中国与伊朗之间的人口移动。如《元史》中记载抽调汉人千户随旭烈兀西征,波斯史料多处记载汉人学者傅孟质协助波斯学者编写中国历法,考古发现随军工匠定居地的建筑遗址充满了汉地艺术风格。据此可知,蒙古西征(

)A.使西方世界的文化中心东移 B.促进了东西方文化交流互鉴C.扩大了元帝国的政治影响力 D.客观推动了中华文化的传播【答案】D【解析】据本题材料“蒙古西征带动了中国与伊朗之间的人口移动”“汉人学者傅孟质协助波斯学者编写中国历法,考古发现随军工匠定居地的建筑遗址充满了汉地艺术风格”概括得出结论是:中国和伊朗之间在人口移动的同时,也进行了文化的交流,因此,蒙古西征客观推动了中华文化的传播,D项正确;材料未体现西方世界文化中心东移的问题,排除A项;材料只能体现波斯地区对中华文化的吸收借鉴,不能体现“互鉴”,排除B项;材料只能体现中华文化的影响,不能体现元帝国的政治影响,排除C项。故选D项。二、正确认识战争对文化发展的影响1.积极作用(1)带来文化冲突与融合,开拓人的视野。战争让彼此大股部队和随军人员进入对方国境,造成一种多层面的交往,容易造成技术和文化的相互渗透。(2)促进了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与传播,最终让世界殖民体系瓦解,诞生了一系列新兴民族国家,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2.消极作用(1)对人类古文明遗存带来破坏,人类精神财富损失巨大。(2)给落后地区的传统文化带来灭顶之灾。【例题】4.恩格斯说:“拿破仑扫清了德国的奥吉亚斯牛圈,修筑了文明的交通大道。”拿破仑所颁布的《华沙大公国宪法》的第一节中规定“废除农奴制,所有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据此可见拿破仑战争(

)A.推动了法国启蒙运动的发展 B.摧毁了欧洲的封建社会C.促进了当地的经济文化发展 D.推动了欧洲的政治文化重构【答案】D【解析】据材料“废除农奴制,所有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扫清了德国的奥吉亚斯牛圈,修筑了文明的交通大道”可知,拿破仑冲击了欧洲的封建统治,推动了民主思想在欧洲的传播,进而推动了欧洲政治文化重构,D项正确;启蒙运动在法国达到高潮的时间是18世纪,较拿破仑战争早,排除A项;拿破仑战争并没有摧毁欧洲的封建社会,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拿破仑战争推动了民主思想的传播,没有涉及经济的发展,排除C项。故选D项。5.挪威学者盖尔·伦德斯塔德在《战后国际关系史》一书中指出,殖民强权渐渐了解到这样一个事实:独立未必引起宗主国和殖民地间关系的极大变化。经济、军事和文化的联系可能依然不变。那样,原宗主国还可能免于花费巨额资金来保持行政控制。独立也使得殖民强国不必再对殖民地的发展计划负全部责任。该观点(

)A.否定了西方殖民侵略的丑恶历史 B.揭示了“非殖民化”的真实成因C.忽视了战后民族解放运动的威力 D.贬低了宗主国放弃殖民的主动性【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该观点认为二战后民族国家虽然独立,但其与宗主国的关系并未发生变化,反而会降低对原殖民地的统治成本,结合所学可知,二战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国家,客观上促进了战后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的民族解放运动,促进了这些地区摆脱西方的殖民控制而独立,而材料中的观点忽视了战后民族解放运动的威力,C项正确;材料观点强调独立后宗主国对殖民地的控制依然存在,没有体现出“否定了西方殖民侵略的丑恶历史”,排除A项;材料只是站在宗主国的角度分析,并未揭示出“非殖民化”的真实成因,排除B项;材料夸大了宗主国放弃殖民的主动性,排除D项。故选C项。三、认识第二次世界大战对世界殖民体系瓦解的作用1.大战严重削弱了殖民帝国主义的实力,从而大大减少了民族解放运动的障碍。2.大战促进了殖民地人民的民族觉醒,在经济、政治、思想、组织乃至军事方面为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创造了条件。3.在大战中发展壮大的社会主义力量,为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民族解放运动提供了坚强后盾。4.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产生的联合国,对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的瓦解起了促进作用。例如联合国的宗旨是“发展国际间以尊重人民平等权利及自决原则为根据之友好关系”。这一宗旨反映了世界人民要求民族自决和主权平等的愿望。5.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和战后新老殖民主义的矛盾和斗争,在客观上也有利于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新老殖民主义者的矛盾和斗争,一方面加剧了殖民地对其宗主国的离心倾向;另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老殖民主义者对殖民地和附属国的统治能力。【例题】6.《金色笔记》是当代英国作家多丽丝·莱辛出版于1962年的作品。作者用五个笔记本来构造了一个迷宫一样的小说结构,并从多个层面刻画了主人公精神方面和生活方面的分裂。由于这部作品,作者于2007年获诺贝尔文学奖。该作品(

)A.印证了浪漫主义文学的回归 B.反映了现实主义文学的魅力C.吸收了印象主义艺术的特点 D.彰显了后现代主义艺术风格【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作者“用五个笔记本来构造了一个迷宫一样的小说结构,并从多个层面刻画了主人公精神方面和生活方面的分裂”,体现了反传统反理性的特点,彰显了后现代主义艺术风格,D项正确;浪漫主义文学富有幻想和激情,用丰富的想象对现实世界进行鞭挞,不符合材料,排除A项;现实主义文学真实地反映和再现现实生活,不符合材料,排除B项;印象主义艺术注重瞬间印象的“光和色”,属于美术流派,不符合材料,排除C项。故选D项。第四部分:核心素养对接高考一、核心素养唯物史观——全面认识拿破仑战争的影响(1)拿破战争给欧洲人民带来了灾难。①拿破仑战争掠夺和奴役了各国人民,给欧洲各国人民带来了空前的浩劫。②拿破仑采用以战养战的战争方针,加重了被占领国人民的负担。③他从罗马教皇和意大利诸国抢劫了许多古典文物和艺术珍品,都源源不断地运回巴黎。(2)拿破仑战争捍卫了法国大革命的胜利成果。拿破仑在与反法同盟的多次战争中取得胜利,一次又一次地挽救了法国的革命,给欧洲封建势力以沉重打击,保卫法国革命成果达十七年之久。(3)拿破仑战争冲破了欧洲各国的封建秩序,加速了欧洲各国实行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①拿破仑在击溃第三次反法同盟、占据莱茵河左岸及许多小邦国后,在那里消灭了封建特权等级制度,宣布公民平等与自由。②拿破仑战争使莱茵区加速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为莱茵区后来成为世界瞩目的工业基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4)拿破仑战争传播了法国大革命的思想,推动了欧洲的资产阶级革命运动。拿破仑在他征服的国家和地区中,实行法国的革命制度、革命原则和拿破仑的《民法典》,从而使法国大革命时期的自由与平等的思想在欧洲各国人民中生根发芽,极大地冲击了欧洲的封建秩序和等级制度。二、对接高考1.(2023·河北·高考真题)有美国军事评论家表示:“越战失败后,(美国)被迫放弃在巴拿马的重大利益……从巴拿马撤退和降旗,即使只是象征性的,也会被作为美国是纸老虎的新证据。”这一观点反映出(

)A.世界殖民体系的崩溃 B.西方阵营的分化C.国际力量对比的变动 D.第三世界的合作【答案】C【解析】据材料“美国侵略越南战争的失败”“美国被迫放弃了在巴拿马的重大利益”并结合所学可得出,第三世界国家维护本国国家主权的斗争取得了很大胜利,力量不断壮大,美国全球扩张战略受阻,国际力量的对比发生了变动,C项正确;世界殖民体系崩溃是在20世纪90年代,排除A项;20世纪60年代以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的逐渐分化,材料反映的是美国与越南、巴拿马之间的关系,并没有反映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关系,也没有反映出第三世界国家之间的合作关系,排除BD项。故选C项。2.(2023·全国·高考真题)西方某一文学思潮挑战和反叛了强调“主观”“创造”“情感”“想象”的文学成规,主张科学理性精神,刻意追求“客观”“写实”。据此可知,该文学思潮属于(

)A.古典主义 B.浪漫主义 C.现实主义 D.现代主义【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主张科学理性精神,刻意追求‘客观’‘写实’。”并结合所学可知,工业革命后,随着资本主义发展,资本主义各种矛盾日趋尖锐,真实反映现实生活,揭露批判社会黑暗的现实主义文学成为主流,现实主义关注、再现、剖析社会,与材料相符,C项正确;古典主义文学产生于十七世纪的欧洲,政治上服从于当时绝对君权的统治,在创作中推崇理性,反对个人感情的自由表达,大量采用古希腊罗马文学中的题材,与材料不符,排除A项;浪漫主义既反对资本主义社会中残存的封建因素,同时对资产阶级本身所造成的种种罪恶现象有所揭露,寄希望于未来,表现手法上体现夸张、想象瑰丽;创作风格上,构思丰富、情节起伏,排除B项;现代主义产生的背景是,资本主义发展促进了生产力发展,但它以牺牲一定的精神道德为前提,物质和精神发展脱节使人们的思想产生矛盾,世界大战、冷战,特别是核恐怖像定时炸弹一样悬在人们心头,使人们感到危机重重,甚至发生变态,现代派文学反对传统的表现手法,反对故事情节的逻辑性,排除D项。故选C项。3.(2023·福建·高考真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源于近代欧洲的“文明”,在19世纪成为西方国家进行殖民扩张的辩护词,它们认为,文明可以普遍化。1959年,有欧洲历史学家认为,文明是一个具有边界的区域,需要借鉴其他文明的成分,同时抵制那些不利于自身的因素。——据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等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历史学家文明观念形成的国际政治背景,并简要谈谈不同文明相处的正确方式。【答案】背景:两次世界大战的影响;冷战的发展;多极力量成长。方式: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以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以文明交流、互鉴代替隔阂、冲突。【解析】背景:据材料“1959年”“文明需要借鉴其他文明的成分,同时抵制那些不利于自身的因素”并结合所学可得出两次世界大战的教训和当时冷战的发展,给各个国家带来了不同程度的灾难、动荡、发展阻力等,使人们认识到不同文明应该共存共生,而不是不断冲突;结合所学,随着西欧走向联合、万隆会议的召开等,世界多极力量有所成长,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减少不同文明间的冲突,这为不同文明间相互尊重和借鉴,共同发展提供了一定的保障。方式:根据材料“需要借鉴其他文明的成分”并结合所学“两次世界大战和冷战的教训”可得出应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以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以及以文明交流、互鉴代替隔阂、冲突。4.(2023·重庆·高考真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关于中国,西方人起码应该知道,首先,它是一个人口大国;其次,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迥然不同,中国人的生活方式亦与西方生活方式千差万别;第三,他们正经历着一场迅猛的发展与变革。论人口、论国力,古代中国与罗马帝国相埒。今天中国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1/5到1/4。近几十年来世界迅速“变小”,与这么庞大的一群人打交道显然将会深刻地影响西方人的生活。1941年以来中国及其周围地区进行的三次战争已使美国人清楚地认识到了这一点。文化上的隔阂是巨大的,过去一个世纪内急剧增强的接触趋于减少这一文化隔阂,但另外一些因素又扩大了彼此间的距离。对兴趣在于艺术、文学、哲学和宗教方面的人文学者来说,中国的传统社会堪称西方文化的一面镜子。——摘编自【美】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革》阅读材料,任选角度,提出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论证。(要求:观点正确,史实准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答案】示例:影响中西文化交流的因素是多样的。论述:中国与西方之间存在着经济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差异,这种差异使得中西方之间存在着一定的交流与交融。20世纪40年代以来,随着人类社会技术的进步和发展,世界不同地区之间的交流与交融不断加强,中国和西方之间的交流不断增强,随着交流的密切,双方的隔阂减少。但由于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和文化传统的差异,又增加了中西方之间的隔阂。由此说明影响中西文化交流的因素是多样的。【解析】根据“1941年以来中国及其周围地区进行的三次战争已使美国人清楚地认识到了这一点。文化上的隔阂是巨大的,过去一个世纪内急剧增强的接触趋于减少这一文化隔阂,但另外一些因素又扩大了彼此间的距离”可知,影响中西方文化交流的因素是多样的。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有利于密切中西方之间的文化交流,而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和文化传统的差异,又会增加中西方之间的隔阂。最后得出结论,影响中西文化交流的因素是多样的。从其他角度总结论点进行阐述,言之有理亦可。5.(2023·福建·高考真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2023年2月22日,第八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奖”评选结果揭晓,《中国管理思想史》《百年革命家书》《新中国70年》等历史图书获奖。该奖项的主要参评条件为“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有重要作用”。图5为《新中国70年》一书的部分章节目录。第一章

新中国成立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第一节

新中国成立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