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六安一中2024届高三年级质量检测卷语文试卷(三)命题人: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想要知道媒体对人们信念的影响,只需想想20世纪最伟大的成就之一——人类登陆月球这件事就能明白了。1999年7月的一项民意调查显示,即使在所有的证据都支持登月成功的情况下,仍有11%的美国人认为登月是一个骗局。这真是令人难以置信,但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在福克斯电视台播出了标题为“阴谋论:我们登上月球了吗?”的节目之后,相信登月是骗局的人数比例竟然上升了一倍。人们发现的任何有意思的东西都会出现在电视和纸媒上,无论这些东西有多么稀奇古怪.媒体不仅会让人们对怪异事物着迷,还会影响我们对正常事物的看法。研究表明,媒体对各种健康威胁的报道数量往往与这些威胁的发生成反比。在一段时间内,美国的犯罪率下降了20%,而网络新闻广播中犯罪故事的播放量却飙升了600%。如此偏颇的报道会影响我们的信念。有一项研究专门分析了10年来涉及“毒品危机”字样的新闻报道量以及公众舆论的变化。结果发现,有时候,有多达2/3的美国人认为毒品问题是美国最严重的问题,而在其他一些时候,却仅有1/20的人认为毒品问题很严重.由此可见,公众舆论的变化与媒体报道的变化相一致,这一点不足为奇。此外,媒体报道还经常会歪曲事实,因为它只关注个人叙述,并没有科学的数据支撑。1994年,关于食肉菌的报道横扫美国各个媒体,报道中充斥着被毁容的病人的图像和视频。尽管医学权威指出,人们被闪电击中致死的概率是食肉菌致死率的55倍,但媒体对这一事实置若罔闻。诚如美国广播公司在《20/20》节目中所说:“无论统计数字如何,这对受害者来说都是毁灭性的。”毫无疑问,食肉菌确实会毁了受害者。然而,这些绘声绘色的个案描述却让我们为一件基本不可能发生的事情而坐立不安。错误的信念会影响我们的决策制定。例如,某一年度美国校园中暴力事件创历史新低,仅有1/10的公立学校报告了严重的犯罪案例,但是,当时《时代周刊》和《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却以“青少年定时炸弹”为题进行报道。一方面,正如社会学家巴里·格拉斯纳(BarryGlassner)所指出的那样,这些媒体报道提升了公众意识,其结果就是,人们花了大价钱来保护儿童免遭危险,尽管这些危险基本不会发生。而另一方面,美国儿童真正面临的危险在于,大约有1200万名儿童营养不良,1100万名儿童没有医疗保险。由此可见,媒体报道可以影响个人信念和社会公共政策.电视制作人、报纸和杂志的编辑常常被那些耸人听闻、吸引眼球的故事打动。然而,很多最能引起轰动的报道会涉及离奇错误的信念。因此,我们必须提高警惕,认真思考一下如何应对媒体铺天盖地的“袭击”。如果我们能在思维方式上不轻易犯错,就不会被这种报道蒙骗.我们的主要问题在于有过分依赖轶事证据的倾向。研究表明,人们更喜欢听信故事而不相信统计数据。举个例子,在一项研究中,人们观看了一段对监狱警卫的访谈录像。一些人说他们看到的警卫比较人道,而另一些人则说这名警卫完全没有人性。然后有一半的受试者收到信息,告之这名警卫具有典型的代表性或不具有典型的代表性。结果显示,关于警卫代表性的信息对个人观点的影响微乎其微。相反,人们更多单纯信赖访谈传递的信息,而忽略了访谈信息可能不具有可靠性和代表性。即使是经验丰富的医生也会受到轶事证据的影响。研究表明,经常治疗与吸烟有关的疾病的医生(如胸科医生)比其他的临床医生更有可能戒烟。所有的医生对吸烟的危害都有清晰的认识,但那些亲眼看到吸烟对病人的影响的医生会受到最大的震撼。虽然数据信息通常应该是最值得关注的相关证据,但人们还是对个人叙述更有感触。有趣的是,新闻媒体发现了人们对轶事证据的依赖倾向。多数新闻媒体热衷于报道个人故事,如《日界线》和《20/20》。即使是以实事求是著称的严肃节目《60分钟》也没有报道大量的数据和统计信息。事实上,《60分钟》节目的制片人唐·休伊特(DonHewitt)曾表示,除非节目里有故事可讲,否则,他不会看迈克·华莱士(MikeWallace)、莱斯利·斯塔尔(LesleyStah1)或其他任何记者的节目。事实上,休伊特含蓄地表达了人们对美丽谎言的渴望。于是乎,媒体便大肆渲染个案,故意淡化科学和统计数据。虽然这样可以提高节目收视率,但个案让我们深信不疑的那些事,早已被科学证明漏洞百出。对个人证词的依赖更是麻烦,因为这些证词很容易被操纵。数年前,魔术师兼著名的怀疑主义者詹姆斯·兰迪就展示了炮制怪异证词有多么轻而易举。在纽约的一档脱口秀节目中,兰迪告诉观众,当他从新泽西开车过来时,看到很多橙色的V形物体飞过头顶。几分钟之内,电台电话总机的铃声就响个不停,一个又一个的目击者打进来确认兰迪目睹的异象。这些电话的内容实际上包含了许多兰迪没有提到的细节,比如有人报告看到V形物体不止一次地飞过。这是一次多么成功的访谈节目啊,但那从头到尾都是兰迪编造的故事——从来就没有什么V形飞行物!通过这个简单的例子,兰迪清楚地证明了个人证词是多么一文不值.但是,为虚假声明提供证词的事情却时有发生。由此,我们能学到什么呢?那就是在形成信念和制定决策时,我们的认知结构会自然而然地被轶事证据吸引。我们喜欢听故事,更喜欢对故事做出强烈的反应。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我们的信念就应该以此为据。奇人轶事只是那些可能带有偏见的故事讲述者告诉我们的。因此,50件轶事并不比1件轶事来得更可靠。(摘编自托马斯·基达《认知陷阱:如何在思维方式上不轻易犯错?》)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电视节目“阴谋论:我们登上月球了吗?”使更多人相信登月是一个骗局,这说明媒体有能力影响人们的信念。B.公众舆论常被媒体报道左右,尤其是媒体的绘声绘色的个案描述会让人为一件基本不可能发生的事情坐立不安。C.媒体报道通常会选择耸人听闻、吸人眼球的故事,这些故事都包含离奇错误的信念,会轻易左右人们的决策制定。D.对于故事与统计数据,人们更相信前者,这说明,在思维方式上有过分依赖轶事证据的倾向,容易进入认知陷阱。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由文章第二段可知,电视和纸媒上往往会报道人们发现的任何有意思的东西,无论这些东西有多么稀奇古怪。B.尽管食肉菌对人的致死率极低,但1994年美国各家媒体无视医学权威指出的事实,争相报道食肉菌正大范围爆发。C.相比其他临床医生,经常治疗与吸烟有关疾病的医生更有可能戒烟,这跟他们亲眼看到吸烟对病人的影响有一定关系。D.喜欢听故事,对故事做出强烈反应都无可厚非,但不能依靠轶事证据来形成信念和制定决策,即使是面对50件轶事。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诚如”,确实如同,文中用以引出《20/20》节目中的言论,强调媒体对统计数据及事实置若罔闻。B.“袭击”,本指突然地、意外地打击,文中指一些报道会涉及离奇错误的信念,令人措手不及。C.“轶事证据”。文中指来自轶事事件的证据,一般不具有典型的代表性,甚至不具有可靠性。D.“美丽谎言”,文中指出于好意而说出的谎言,是为了他人着想而说出的谎言,可以给人启发。4.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西方媒体在报道时使用的“轶事证据”的一项是()(3分)A.美国大约有1200万名儿童营养不良,1100万名儿童没有医疗保险。B.食肉菌对病人的毁灭性伤害。C.以“青少年定时炸弹”为题的关于校园暴力的报道。D.兰迪告诉观众曾看到V形飞行物。5.文章是怎样论述“媒体报道可以影响个人信念和社会公共政策”的?请根据原文简要概括。(6分)答:______(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四十平方厘米[西班牙]萨曼塔·施维伯林我婆婆让我去买些阿司匹林。她给了我一张十块的钞票,告诉我怎么去最近的药房。“你真的不介意跑一趟吗?”我摇摇头,朝门口走去。她刚刚跟我说的那个故事还萦绕在我的心头,我想要想点别的,但屋子太逼仄了,我得绕过那么多家具、那么多架子和那么多摆满装饰品的柜子,很难再分散精力去想别的事。我婆婆在壁炉上摆了一棵圣诞树。我每天经过这棵树时都要停下来看它好几次,树上那些圣诞老人的眼睛没有画在脸上凸起的位置,也就是说,没有画在它们该在的位置.等我走到药房,店门已经关了。我不熟悉这片街区,但又不想打电话给马里亚诺,于是,我顺着车辆行驶的方向,试着朝离我最近的那条大道走去。我得重新适应这座城市才行。就在不久前,我婆婆跟我说了那个可怕的故事,但她在讲述时显得很自豪,还说有人该把这个故事写下来。这件事发生在她离婚之前,发生在她卖掉房子,赞助我们去西班牙之前。讲完故事后,她的血压降低了,还觉得头痛得要命,只好拜托我去买阿司匹林。我看到一个街区以外有一家药房,就在大街上,我等着信号灯变绿,穿过马路。这家药房也关门了。如果我的方向感没错,穿过卡兰萨车站的铁轨后,在圣菲大道的另一侧就有家药店.我想,要是马里亚诺这时候回家了该有多好,他肯定会问他妈妈我去哪儿了,而我婆婆就得告诉他,晚上十点半,她派我去了一个对我来说完全陌生的街区,为她买阿司匹林。想到这里,我又自问,这有什么好的?我婆婆是这么开始讲述这个故事的,她站在她家餐厅的正中央,她丈夫出去工作了,但很快就会回来。她的四个孩子也出门了,一个跟着爸爸去工作,还有几个在学校。前一天晚上,她又和她丈夫大吵了一架,还提出要离婚。他们家的房子很大,但她已经失去了对这个家的掌控.她已经记不清壁橱里有什么,也不确定食品柜里是否缺了什么。一家人坐在桌边吃饭时,她的孩子们总要取笑她的吃相。他们嘲笑她吃鸡时大口大口啃骨头的样子,嘲笑她总要吃两份甜点,嘲笑她总在两颊塞得鼓鼓的时候去喝水。“我很孤独”,她在心里想,“我的孩子只相信他们的爸爸”。我沿着第一条街道向前走,到了路口却发现这是一条没有出口的死路,到了下一个街区,我又遇到了同样的状况。我想找个人问问路。我遇到了一个女人,她十分怀疑地打量着我,说,再走两个街区,就可以沿着地下通道走到圣菲大道的另一侧。那天,我婆婆就站在餐厅中央,她看了看自己的手,决定了下一步该怎么做。那天下着暴雨,但她知道,如果此时不完成这件必须完成的事,那她一辈子都完成不了。下车时,她的凉鞋被雨浸湿了,积水一直漫到了她的脚脖子。她按响了路边一家金店的门铃。她看着店主穿过金碧辉煌的橱窗,朝她走来。我猜想,他打开门时一定从头到脚地打量了她一番,看到一个被淋得湿漉漉的人走进自己的店,他心里一定很不高兴。“我想卖这只戒指。”她说。她以为把这枚戒指摘下来会很难,因为这些年来她胖了不少,但她的手是湿的,戒指一下子就滑了下来。店主把戒指放在一个小小的电子秤上:“我可以给您三十美金。”她犹豫了一会儿,说:“这是我的结婚戒指。”店主回答:“它就值这个价。”此刻,我走下地铁口,穿过通道,好去到大道的另一头。走到分岔路口,看到墙上张贴的海报,才想起我以前曾来过这个地方几次。在我的右手边,再下两层楼梯,就是地铁站,而我的左手边就是出口。或许是因为我觉得地铁站里会有药房,或许是因为我想再回忆回忆这个地铁站的样子,我选择是向右手边,走下楼梯。我愿意在这种事情上浪费时间,因为这有助于我向前看,有助于我继续生活。毕竟,整整一个半月,我什么都没干.于是,我朝地铁站走去,在一条没人坐的长凳上坐下。车站内一片寂静。我婆婆收了钱,她告诉我,离开金店时她一直抚摸着自己空荡荡的无名指。雨已经停了,但人行道上还有积水,湿漉漉的凉鞋弄得她的双脚很难受。几天后,她用口袋里的那三十美金买了一双新凉鞋,但她一直没有勇气穿上。卖了戒指后,她又拖了二十六个月,才终于离了婚。我必须听她说话,她从一开始就对我很好,我愿意听她喋喋不休。最后,她说她很喜欢跟我聊天,像今天这样,像两个朋友一样。就在这时,她说她的头很痛,很晕,问我能不能帮她买几片阿司匹林。“我需要我的箱子。”此时我忽然想起了它们,于是我知道了自己到底想要什么,知道了我为什么还坐在凳子上。但我婆婆还说了些别的。她说,拿着三十美金走出那家店,她却回不了家了。她有打车的钱,记得家里的地址,也没有别的事要做,但她就是回不了家.她走到街角的公交车站,坐在铁制长椅上,就那么一直坐着。她看着往来的行人。她不想,也不能思考任何事,她不能做出任何决定。只有她的身体机械地看着、呼吸着。她陷入了一段循环往复、永无止境的时间中,公交车来了,又走了,车站的人走空了,又挤满了。每个等车的人都带着东西。他们把自己的东西放在手袋或公文包中,夹在胳膊底下,提在手里,或放在地上,夹在两脚之间。他们就这样谨慎地看管着自己的东西,而他们的东西则牢牢地支撑着他们。我婆婆说,她记得当时发生的一切,甚至能准确地说出车站里的每个人带的每一样东西。但她手里什么也没有,所以她哪儿也去不了。她说她就坐在四十平方厘米的空间中,这是她的原话。很久之后我才明白这句话的意思。很难想象我婆婆会说这样的话,但这确实是她的原话,她说她就坐在四十平方厘米的空间中,这就是她的身体在这个世间占据的全部空间。我知道我应该站起来,我知道一到行李寄存处,我就能找到我需要的那个箱子,但我不能这么做,我甚至连动都不能动。我要是站起来,就会不可避免地看到自己的身体所占据的空间,我要是看地图就会发现,我无法指出我想去的地方,因为,在整座城市中,竟没有我的容身之所。(有删改)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A.婆婆给“我”十块钱并让“我”去帮她买治疗头痛的阿司匹林,小说接下来提到的事都是在这之后发生的。B.“我”在寻找药店的过程中多次遇到死路,这个细节暗示了“我”在生活中也陷入了寻不到出路的困境中。C.婆婆在一个下着暴雨的日子里坚持去金店把自己的结婚戒指卖掉,能看出婆婆离婚后与家庭决裂的决心。D.“我”选择去地铁站打发时间,当回忆起婆婆给“我”讲的故事后,“我”又突然想起要去寻找箱子的下落。7.对本文标题“四十平方厘米”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标题运用具体的面积单位,暗示了文章有可能涉及空间、尺寸等维度的描写,能够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B.从物理空间的角度看,“四十平方厘米”是婆婆在公交车站铁制长椅上所占的面积,这个空间狭小而受局限。C.从事物的隐喻看,标题是婆婆在公交车站被等车的乘客漠视自己的痛苦之后,手足无措又茫然的心理状态。D.标题“四十平方厘米”在小说中具有深刻的象征意义和多重的解读角度,反映了作者对生活与存在的思考。8.“我”不熟悉这片街区,为何又不想打电话给马里亚诺?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5分)答:______9.小说采用交错叙述“我”和婆婆经历的方式,有何效果?(6分)答:______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材料一:凡与敌对垒,胜负未决,有粮则胜。若我之粮道,必须严加守护,恐为敌人所抄。若敌人之饷道,可分锐兵以绝之。敌既无粮,其兵必走,击之则胜。法曰:“军无粮食则亡。”汉末,曹操与袁绍相持于官渡。绍遣军运粮,使淳于琼等五人将兵万余人送之,宿绍营北四十里。绍谋臣许攸贪财,绍不能足,奔归操,因说操曰:“今袁绍有辎重万余乘,而乏严备,今以轻兵袭之,燔其积聚,不过三日,袁氏自败矣。”左右疑之,荀攸、贾诩劝操。操乃留曹洪守,自将步骑五千人,皆用袁军旗帜,衔枚缚马口,夜从间道出,人负束薪,所历道有问者,语之曰:“袁公恐操抄掠后军,遣军益备。”闻者信以为然,皆自若。既至,围也,即放火,营中惊乱,大败之。绍弃甲而遁。(节选自《百战奇略·粮战》)材料二:贾谊说上曰:古之人曰:“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女不织,或受之寒。”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则物力必屈。古之治天下,至娥至悉也,故其畜积足恃。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淫侈之俗,日日以长,是天下之大贼也。残贼公行,莫之或止;大命将泛,莫之拯救。生之者甚少而靡之者甚多,天下财产何得不蹶!汉之为汉几四十年矣,公私之积犹可哀痛。失时不雨,民且狼顾:岁恶不入,请卖爵、子。既闻耳矣,安有为天下帖危者若是而上不惊者!世之有饥穰,天之行也,禹汤被之矣。即不幸有方二三千里之旱,国胡以相恤?卒然边境有急,数千百万之众,国胡以馈之?兵旱相乘天下大屈有勇力者聚徒而衡击罢夫赢老易子而咬其骨。政治未毕通也,远方之能疑者并举而争起矣,乃骇而图之,岂将有及乎?夫积贮者,天下之大命也。苟粟多而财有余,何为而不成?以攻则取,以守则固,以战则胜。怀敌附远,何招而不至?今殴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使天下各食其力,末技游食之民转而缘南亩,则畜积足而人乐其所矣。可以为富安天下,而直为此廪廪[注]也,窃为陛下惜之!(节选自《汉书·食货志》)【注】廪廪:同“懷懷”,危惧的样子。指令人害怕的局面。10.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3分)兵旱相乘A天下大屈B有勇力者C聚徒D而衡击E罢夫F赢老G易子H而咬其骨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3分)A.积聚,此处是动词活用作名词,指囤积的粮食。与《劝学》中“假舟楫者,非能水也”的“水”用法一致。B.夜,此处是名词活用作动词,乘着夜色之意。与《五代史伶官传序》中“函梁君臣之首”一句中的“函”用法一致。C.顾,回头看、四周看,形容百姓对处境存在不安全感。与《项脊轩志》中“顾视无可置者”中“顾”用法不一致。D.被,遭受,遭遇。与《屈原列传》中“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一句中的“被”用法不一致。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在敌我双方对垒相峙、胜负未分的情况下,谁有粮食谁就能取得胜利。因此,既要保护好己方的粮食,又要切断敌人的粮饷运输线,这样就一定能取得胜利。B.官渡之战中,袁绍令淳于琼等五人率兵万余护送粮食。许攸叛袁,向曹操献出偷袭烧粮的计策。尽管身边有人对许攸有所怀疑,但曹操还是采纳了他的建议。C.贾谊认为,粮食的积贮是国家的命脉。如果粮食多财力充裕,做什么事情都会成功,去进攻就能攻取,去防守就能巩固,去作战就能战胜,使远方的人顺附。D.贾谊认为,汉朝立国近40年,公家和个人的积贮都很少。老百姓弃农经商,不生产却吃粮食的人很多,过度奢侈的风气也日益滋长,这些都是国家的祸患。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所历道有问者,语之曰:“袁公恐操抄掠后军,遣军益备。”(4分)译文:______(2)淫侈之俗,日日以长,是天下之大贼也。(4分)译文:______14.两则材料都围绕着“粮食”展开,请简要说明侧重点有何不同。(3分)答:______(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九日登高王昌龄青山远近带皇州,霁景重阳上北楼。雨歇亭皋仙菊润,霜飞天苑御梨秋。茱萸插鬓花宜寿,翡翠横钗舞作愁。谩说陶潜篱下醉,何曾得见此风流。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霁”字点明重阳登高时的天气,与“雨歇”相应,营造了雨后清新明朗之景。B.雨后菊花仙姿绰约,御梨经霜后果实饱满,菊花、梨树傲然不群的形象呼之欲出。C.人们鬓插茱萸,相互祝寿,女子头戴翡翠,翩翩起舞,描述的场景真实而浪漫。D.“舞作愁”与“花宜寿”相对,看似写愁,实则写喜,与整首诗情感基调一致。16.诗的尾联说“此风流”陶潜也未曾见得,这里的“风流”与陶潜“篱下醉”之风流有何不同?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答:______(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司马迁在《屈原列传》中认为,屈原的《离骚》兼有《国风》“______”和《小雅》“______”的特点。(2)“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荆轲刺秦王历来备受人们称道,但苏洵不以为然,他在《六国论》中评价此事说:“______,______。”(3)小刚临摹了一幅关于“鹿”的中国画,画中的“鹿”惬意自在,这不禁令他想起了古人常借“鹿”来表现对自由生活的渴望,如“______,______。”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2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19题。人的情绪与外界环境有密切联系,当遇到持续高温天气和外界大环境变化时,人体这一小环境受到影响也会发生变化。一般来说,①,相反,一旦温度上升的变化幅度增大后,人的精神、情绪就会产生波动,不仅会给人带来身体上的不适应,还会对人的心理和情绪产生负面影响,以致出现情绪烦躁、乱发脾气、记忆力下降等现象,心理学上称之为“情绪中暑”。情绪中暑在夏季,由于高温天气影响了人体下丘脑的情绪调节中枢,一些人会出现心烦的表现。有的人即使本身所处环境并不热,也会因为看到窗外强烈的光照等而产生烦躁的情绪。除了气温变化,不良情绪还与人出汗较多、睡眠缺乏和饮食不足有关。①这些不良因素会导致人体电解质代谢紊乱出现障碍,②影响大脑神经活动,③从而出现情绪和行为。④夏季,人的植物神经系统也容易紊乱。⑤植物神经系统主管人的消化系统,⑥也影响着内分泌系统,⑦植物神经紊乱会使人夜晚梦多,⑧减少人的睡眠质量。另外,影响人的情绪的因素,②,还有城市环境和社会压力。高压力、高速度还是一些大城市的主要生活节奏,高速发展过程中带来的环境、资源和社会问题,在一段时间内还将存在。18.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4分)答:①______②______19.文中第三段有三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但不得改变原意。(6分)答:______(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2小题。明海在家叫小明子。他是从小就确定要出家的。他的家乡不叫“出家”,叫“当和尚”。他的家乡出和尚。就像有的地方出劁猪的,有的地方出织席子的,有的地方出箍桶的,有的地方出弹棉花的,有的地方出画匠,他的家乡出和尚。人家弟兄多,就派一个出去当和尚。当和尚也要通过关系,也有帮。这地方的和尚有的走得很远。有到杭州灵隐寺的、上海静安寺的、镇江金山寺的、扬州天宁寺的。一般的就在本县的寺庙。明海家田少,老大、老二、老三,就足够种的了。他是老四。他七岁那年,他当和尚的舅舅回家。明子的舅舅,是当家的。不叫“方丈”,也不叫“住持”,却叫“当家的”。他爹、他娘就和舅舅商议,决定叫他当和尚。他当时在旁边,觉得这实在是在情在理,没有理由反对。当和尚有很多好处。一是可以吃现成饭,哪个庙里都是管饭的。二是可以攒钱。只要学会了放瑜伽焰口,拜梁皇忏,可以按例分到辛苦钱。积攒起来,将来还俗娶亲也可以;不想还俗,买几亩田也可以。当和尚也不容易,一要面如朗月,二要声如钟磬,三要聪明记性好。他舅舅给他相了相面,叫他前走几步,后走几步,又叫他喊了一声赶牛打场的号子:“格当嚼——”,说是“明子准能当个好和尚,我包了!”要当和尚,得下点本,——念几年书。哪有不认字的和尚呢!于是明子就开蒙入学,读了《三字经》《百家姓》《四言杂字》《幼学琼林》《上论、下论》《上孟、下孟》,每天还写一张仿。村里都夸他字写得好,很黑。20.下列句子中的“关系”与文中加点的“关系”,含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A.饮食与人的眼睛健康有关系,胡萝卜、菠菜、红薯等食物对眼睛健康有帮助。B.持续巩固坚如磐石军政军民关系,共谱新时代军民鱼水情深新篇章。C.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任务——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D.学校会要求带上自己的团员档案,团员档案里包含转团组织关系证明。2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如改为“就像有鹪猪的,也有人去织席子或箍桶,有弹棉花的,有的地方出画匠,他的家乡出和尚”,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3分)答:______22.下面的两句话分别摘自语言文字运用Ⅰ和语言文字运用Ⅱ,两个句子都通过列举的方式来表达,但二者在表达上有所不同,请指出二者在表达上有何不同,并分析两者不同表达的原因。(4分)(1)除了气温变化,不良情绪还与人出汗较多、睡眠缺乏和饮食不足有关。(2)于是明子就开蒙入学,读了《三字经》《百家姓》《四言杂字》《幼学琼林》《上论、下论》《上孟、下孟》,每天还写一张仿。答:______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人生充满变量,社会发展也有诸多偶然因素,对于前进道路上的这些不确定性,有人充满忧虑,在犹豫不决中故步自封:有人未雨绸缪,在不确定中寻找确定:有人随遇而安,面对各种状态都能怡然自乐……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六安一中2024届高三年级质量检测卷语文试卷(三)参考答案1.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辨析信息的能力。C项,“都包含离奇错误的信念”“会轻易左右”错误。根据原文“很多最能引起轰动的报道会涉及离奇错误的信念”,可知不是所有耸人听闻、吸引眼球的故事都涉及离奇错误的信念。根据原文“在思维方式上不轻易犯错,就不会被这种报道蒙骗”,可知思维方式左右决策制定。选项属于以偏概全的错误。2.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B项,“正大范围爆发”错误。根据原文“关于食肉菌的报道横扫美国各个媒体,报道中充斥着被毁容的病人的图像和视频。尽管医学权威指出,人们被闪电击中致死的概率是食肉菌致死率的55倍”“食肉菌确实会毁了受害者”,可知文中阐述了食肉菌对人有伤害,“正大范围爆发”于文无据。3.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含义的能力。D项,“出于好意而说出的谎言,是为了他人着想而说出的谎言,可以给人启发”错误。根据原文“即使是以实事求是著称的严肃节目《60分钟》也没有报道大量的数据和统计信息”“于是乎,媒体便大肆渲染个案,故意淡化科学和统计数据”,可知“美丽谎言”在文中指个人故事,甚至是耸人听闻、吸人眼球的故事,或是被大肆渲染的个案。4.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A项错误。“美国儿童真正面临的危险在于,大约有1200万名儿童营养不良,1100万名儿童没有医疗保险”中“真正面临的危险”表明这是正面的事实报道,不是轶事证据。5.①列举美国媒体报道食肉菌等事例来论证。②用“一方面……另一方面……”罗列两种情况进行对比,突出“决策制定”的错误。③以“由此可见”引出总结性文字,并剖析原因,进行道理论述。6.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A.“小说接下来提到的事都是在这之后发生的”说法错误。通读全文可知:作者采用双线叙事的方式推动情节发展,婆婆讲述的故事都是发生在“我”去帮她买治疗头痛的阿司匹林之前。C.“能看出婆婆离婚后与家庭决裂的决心”说法错误。从原文“几天后,她用口袋里的那三十美金买了一双新凉鞋,但她一直没有勇气穿上。卖了戒指后,她又拖了二十六个月,才终于离了婚”,说明并不是卖掉金戒指婆婆就下定决心离婚,而是经过两年多的缓冲期才下定决心。D.“我又突然想起要去寻找箱子的下落”说法错误。从原文“我知道我应该站起来,我知道一到行李寄存处,我就能找到我需要的那个箱子”,说明“我”是知道自己箱子的下落的,不需要去寻找。7.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标题的分析与鉴赏进行判断的能力。C.“婆婆在公交车站被等车的乘客漠视自己……”的说法于文无据。原文写道“她陷入了一段循环往复、永无止境的时间中,公交车来了,又走了……每个等车的人都带着东西。他们把自己的东西放在手袋或公文包中……而他们的东西则牢牢地支撑着他们”,即来来往往的乘客并不能看出“婆婆”处于精神“痛苦”的境地,也就谈不上“漠视”,只是各自忙碌罢了。8.①“我”的内在因素:根据“我得重新适应这座城市才行”可知,“我”可能也想借帮婆婆买药的这个机会独自在陌生街区中探索。②马里亚诺的外在因素:根据下文“想到这里,我又自问,这有什么好的?”可知,“我”与丈夫马里亚诺的感情一般,即使马里亚诺知道“我”在夜晚独自去了完全陌生的街区,也不一定会关心“我”的状态。9.①情节:交替呈现“我”和婆婆的故事线,同时呈现两个人的生活状态和内心世界,使得情节更加立体和饱满,形成一种时空错位感。②人物:强化了“我”与“婆婆”之间的联系,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感觉,两个人的人生虽相隔代际却又彼此映照。③读者体验:增加了小说的趣味性和吸引力。由于“我”和婆婆的故事线交替进行,情节不连贯,读者需要不断切换视角并跟随小说的节奏,从而更加投入地阅读小说。10.ABE【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假若兵灾旱灾交互侵袭,国家财富极其缺乏,胆大力壮的人就聚集歹徒横行抢劫。年老体弱的人就互换子女来吃。“天下”作主语,“大屈”作谓语,主谓结构单独成句,所以AB处断句;“罢夫赢老”作主语,主语前断句,所以E处断句。11.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能力。A.错误。用法不一致。积聚,动词活用作名词,指囤积的粮食;/水,名词作动词,游泳。句意:放火烧掉他所屯聚的粮。/借助舟船的人,并不一定会游泳。B.错误。用法不一致。夜,名词作状语,乘着夜色之意:/函,名词活用作动词,用木匣装。句意:乘着夜色从小道出发。/用木匣装着梁国君臣的首级。C.错误。用法一致。都是“回头看、四周看”的意思。句意:百姓就将忧虑不安。/环顾四周,没有地方可以安置。D.正确。遭受,遭遇:/通“披”,披散。句意:夏禹、商汤都曾遭受过。/屈原来到了江边,披散着头发,在水边一面走一面吟咏,他的脸色憔悴。12.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A项,“这样就一定能取得胜利”错误。由原文“若我之粮道,必须严加守护,恐为敌人所抄。若敌人之饷道,可分锐兵以绝之。敌既无粮,其兵必走,击之则胜”可知,原文说的是“敌人既然粮运不继,它就必定逃走,我军乘机发起攻击就能取得胜利”,“一定取得胜利”太绝对。13.(1)行进途中遇到询查的人,回答说:“袁公担心曹操抄掠我军后方,(特)派我们前往加强守备。”(2)过度奢侈的风气一天天地滋长,这也是国家的大祸害。【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历道”,行进途中:“语”,回答:“益”,加强。(2)“俗”,风气:“贼”,祸害:“是天下之大贼也”,判断句,“也”表判断。14.①文本一以官渡之战为例,论证粮食在战争中的重要作用。②文本二结合国家的现实,阐述积贮粮食是治国之本,主张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加强粮食储备。参考译文:材料一:大凡在敌我双方对垒相持,胜负未分的情况下,谁有粮食谁就能取得胜利。因此,对我方的运粮道路,必须派兵严加护卫,以防敌人抄掠截断。而对敌人的粮饷运输线,则要派遣精兵加以切断。敌人既然粮运不继,它就必定逃走,我军乘机发起攻击就能取得胜利。诚如兵法所说:“军队没有粮食,作战就要失败。”东汉末年,曹操与袁绍对峙于官渡。袁绍派车运粮,并令(运粮使)淳于琼等五人率兵万余武装护送,夜宿于袁绍军营以北四十里的地方。袁绍的谋臣许伙非常贪财,袁绍满足不了他的欲望,便背叛了袁绍而投降了曹操,(许伙)乘机向曹操献计说:“如今袁绍的屯粮所停放的粮食有一万余辆车,但缺乏严密守备,现在如果派出轻装部队进行偷袭,放火烧掉他所屯聚的粮,不出三天,袁绍将不攻自败。”曹操周围有人怀疑,但谋臣苟仗、贾诩却劝曹操按许攸的计策行事。于是,曹操遂令曹洪留守营寨,自率步骑兵五千人,全部换上袁军旗号,士卒口衔枚、马匹嘴勒绳索,乘着夜色从小道出发,每人身背一束柴草,行进途中遇到询查的人,就回答说:“袁公担心曹操抄掠我军后方,特派我们前往加强守备。”问者听后信以为真,全然若无其事之状。曹军顺利抵达后,立即包围其屯粮处,并放起大火,袁军营中顿时乱作一团,被曹军打得大败。袁绍慌忙丢弃甲仗而逃跑了。(节选自《百战奇略·粮战》)材料二:贾谊进言皇上说:古代的人说:“一个男子不耕地,有人就要因此挨饿;一个女子不织布,有人就要因此受冻。”生产东西有时节的限制,而消费它却没有限度,那么社会财富一定会缺乏。古代的人治理国家,考虑得极为细致和周密,所以他们的积贮足以依靠。现在人们弃农经商,(不生产而)吃粮的人很多,这是国家的大祸患。过度奢侈的风气一天天地滋长,这也是国家的大祸害。这两种大祸害公然盛行,没有人去稍加制止;国家的命运将要覆灭,没有人去挽救。生产的人极少而消费的人很多,国家的财富怎能不枯竭呢?汉朝从建国以来,快四十年了,公家和个人的积贮还少得令人痛心。错过季节不下雨,百姓就将忧虑不安;年景不好,(百姓纳不了税)就要请求卖掉自己的爵级和孩子。这样的事情皇上已经耳有所闻了,哪有治理国家已经危险到这种地步而皇上不震惊的呢?世上有灾荒,这是自然界常有的现象,夏禹、商汤都曾遭受过。假如不幸有纵横二三千里地方的大旱灾,国家用什么去救济灾区?如果突然边境上有紧急情况,成千上万的军队,国家拿什么去发放粮饷?假若兵灾旱灾交互侵袭,国家财富极其缺乏,胆大力壮的人就聚集歹徒横行抢劫,年老体弱的人就互换子女来吃。政治的力量还没有完全达到各地,边远地方能够同皇上对抗的人,就一同举兵争先起来闹事,皇上才惊慌不安地谋划对付他们,难道还来得及吗?积贮,是国家的命脉。如果粮食多财力充裕,干什么事情会做不成?凭借它去进攻就能攻取,凭借它去防守就能巩固,凭借它去作战就能战胜。使敌对的人归降,使远方的人顺附,招谁而不来呢?现在如果驱使百姓,让他们归向农业,都附着于本业,使天下的人靠自己的劳动而生活,工商业者和不劳而食的游民都转向田间从事农活,那么积贮就会充足,百姓就能安居乐业了。本来可以做到使国家富足安定,却竟造成了这种令人危惧的局面!我真替陛下痛惜啊!(节选自《汉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亚运会应急预案
- 肺性脑病的业务学习
- 移动设备管理与安全
- 银行述职报告2024年
- 皮肤科护士述职报告
- 高中生物人类遗传病试题
- 机器人安全培训
- 糖尿病饮食资料
- 社交渠道规划
- 初中美术教案反思
- MOOC 房地产管理-华中科技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答案
- 2.3周而复始的循环课件教科版高中信息技术必修1
- 水中嗜肺军团菌检验方法 酶底物定量法
- ISO内审检查表(完整版)
- 耳穴压豆治疗糖尿病
- (2024年)计划生育完整版课件
- (2024年)冠心病的诊断和规范化治疗
- 卡西尼卵形线在高考中应用
- (高清版)TDT 1068-2022 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实施方案编制规程
- 2023年-2024年应急救援员(五级)理论考试题库(含答案)
- 机电安装给排水基础知识及识图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